第一篇: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公报
(1996年2月15日)
遵照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1995年进行了全国 l%人口抽样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含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下同)共抽取了1558 个县级行政单位、47471个调查小区,共调查登记了12565584人(含现役军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4%。调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95年10月1日0时。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经过广大调查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调查登记任务。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根据这次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的全国人口的主要数据公报如下:
一、全国总人口 1995年10月1日0时,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总数为120778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990年7月1日0 时113368万人相比,五年零三个月间增加了7410万人,增长6.54%,年平均增长 1.21%。“八五”计划期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与“七五”计划期间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34个百分点,这表明“八五”计划期间我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99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7.12‰,出生人口2063万人;死亡率为6.57‰,死亡人口79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0.55‰,全年净增1271万人。与1994年相比,出生人口减少47万人,死亡人口增加18万人,净增人口减少65万人。
三、家庭户人口
全国家庭户为32211万户,119181万人,家庭户平均户规模为3.7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家庭户平均户规模减少0.3人。
四、常住人口状况
常住本乡、镇、街道,而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11509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未含现役军人)的95.55%;居住在本乡、镇、街道、而常住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475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95%, 其他户口状况的6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0%。
五、性别构成
全国男性人口为61629万人,占51.03%;女性人口为59149万人,占48.97%,性别比l04.19(以女性人口为100)。
六、民族构成
全国汉族人口为109932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10846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91.96%下降为91.0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8.04%上升为8.98%。
七、城镇人口
全国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为34752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由26.23%上升为28.85%,提高 2.62个百分点。
八、教育
每十万人口接受过各种教育的人口分别为:大专以上的2065人,比1990年上升 643人;高中的8282人,比1990年上升243人;初中的27283人,比1990年上升3939人;小学的 38441人,比1990年上升1384人。
全国文盲、半文盲人口为 14505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5.88%下降为12.01%。
九、抽样误差 这次人口抽样调查在95%的把握程度下,人口出生率的抽样误差为0.73‰,人口死亡率的抽样误差为0.39‰。上述数据表明,这次抽样调查的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数据质量是可靠的。
注:1.城镇人口为设区的市所辖的区人口、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以及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委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
2.接受各种教育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3.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5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
4.在估算1995年全国出生率、死亡率时,已经考虑了抽样误差的影响。
第二篇: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
4、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1.72%。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
第三篇: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公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http://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
4、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1.72%。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
现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公布如下:
地区别 人口数(万人)
北京市 1382 天津市 1001 河北省 6744 山西省 3297 内蒙古自治区 2376 辽宁省 4238 吉林省 2728 黑龙江省 3689 上海市 1674 江苏省 7438 浙江省 4677 安徽省 5986 福建省(不含金门、马祖等岛屿)3471 江西省 4140 山东省 9079 河南省 9256 湖北省 6028 湖南省 6440 广东省 8642 广西壮族自治区 4489 海南省 787 重庆市 3090 四川省 8329 贵州省 3525 云南省 4288 西藏自治区 262 陕西省 3605 甘肃省 2562 青海省 5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56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25 香港特别行政区 678 澳门特别行政区 44 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22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250
第四篇: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6年4月20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我国以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地级市(地区、盟、州)为子总体,采取分层、二阶段、概率比例、整群抽样方法,最终样本量为21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5%。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和调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各项调查任务。现将根据这次调查推算的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7349万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133972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3377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0%。
二、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094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693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持平。
三、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0356万人,占51.22%;女性人口为66993万人,占48.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0下降为105.02。
四、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4]为22696万人,占16.52%;15-59岁人口为92471万人,占67.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0.4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0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2.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5614万人,占91.4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735万人,占8.54%。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021万人,增长2.46%;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56万人,增长3.13%。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709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人口为21084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为48942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人口为3345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2445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人口由14032人上升为15350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由38788人下降为35633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人口由26779人下降为24356人。
七、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为76750万人,占55.8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0599万人,占44.12%。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193万人,乡村人口减少681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20个百分点。
八、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为29247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6]为4650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4597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增加3108万人,增长11.89%。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根据调查结果的推算数。
[2]调查对象是指调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抽中调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
[3]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4]2015年11月1日零时,0-15岁人口为24146万人,16-59岁人口为91021万人。
[5]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6]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7]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0.54%。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
第五篇: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
2001-10-16 13:32:37
进行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变动以及人口计划执行情况,为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掌握人口增长情况提供可靠的人口数据。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采用在抽中的调查小区(调查群)中,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以户为单位进行调查,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既包括城镇人口,也包括农村人口。全国约抽取120万人。社区调查则仅调查被抽中的调查小区所在村委会的情况。
调查内容:按人填报的项目,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就业和失业情况、婚姻状况、妇女生育情况、出生和死亡情况等。按户填报的项目,包括本户住址编码、户别、本户总人口、上年10月 1日以来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本户年内迁出人口等。按社区填报的项目,包括居住地类型,全村户数、人口数和出生、死亡人口,公共交通、教育、医疗、饮水、通讯等方面的条件,耕地面积和上年人均年纯收入等。调查时间:调查的标准时间为当年10月1日0时,现场登记的时间为10月份。
调查方法:以全国为总体,省级单位为次总体,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国家抽样基础方案,具体设计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抽样方案,按照国家分配的样本量抽取样本单位。由调查员进行入户访问。
数据的审核、录入、编缉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负责,并将录入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报国家统计局,由国家统计局进行国家级汇总、制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