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近平赞邹碧华:司法改革敢啃硬骨头
习近平赞邹碧华:司法改革敢啃硬骨头
原标题:习近平: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习近平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 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刘云山会见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并讲话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邹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邹碧华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投身司法事业26年。2014年12月,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47岁。邹碧华去世后,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亲切会见报告团成员,代表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邹碧华亲属表示慰问,并颁发中央组织部追授邹碧华同志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刘云山在会见时说,总书记重要批示高度评价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邹碧华提出明确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邹碧华那样,甘当“燃灯者”。“燃灯者”越多,我们的事业就越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就越温暖如春,我们的国家就越充满光明。做“燃灯者”,就要点亮理想之光,彰显信仰力量,始终忠诚党、忠诚人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就要发扬奉献精神,为社会传递温暖,欢乐百姓的欢乐、忧虑百姓的忧虑,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百姓;就要敢于担当、勤政敬业,树立问题意识,弘扬改革精神,勇于直面和解决困难矛盾,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刘云山指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走在前列,需要大力弘扬邹碧华精神。各级党组织要广泛开展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学、细照、笃行。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好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时代楷模立传、为榜样人物点赞,更好汇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孟建柱、赵乐际、韩正、周强参加会见。
报告会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联合举办。各主办单位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代表、中央政法系统各单位干部代表、北京市法院干警代表等约800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上,5名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经历,动情讲述了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现场听众被深深打动,会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第二篇:习近平赞邹碧华司法改革敢啃硬骨头范文
习近平赞邹碧华司法改革敢啃硬骨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邹碧华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投身司法事业26年。2014年12月,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47岁。邹碧华去世后,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亲切会见报告团成员,代表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邹碧华亲属表示慰问,并颁发中央组织部追授邹碧华同志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刘云山在会见时说,总书记重要批示高度评价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邹碧华提出明确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邹碧华那样,甘当“燃灯者”。“燃灯者”越多,我们的事业就越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就越温暖如春,我们的国家就越充满光明。做“燃灯者”,就要点亮理想之光,彰显信仰力量,始终忠诚党、忠诚人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就要发扬奉献精神,为社会传递温暖,欢乐百姓的欢乐、忧虑百姓的忧虑,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百姓;就要敢于担当、勤政敬业,树立问题意识,弘扬改革精神,勇于直面和解决困难矛盾,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刘云山指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走在前列,需要大力弘扬邹碧华精神。各级党组织要广泛开展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学、细照、笃行。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好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时代楷模立传、为榜样人物点赞,更好汇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孟建柱、赵乐际、韩正、周强参加会见。
报告会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联合举办。各主办单位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代表、中央政法系统各单位干部代表、北京市法院干警代表等约800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上,5名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经历,动情讲述了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现场听众被深深打动,会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第三篇: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1日 08:00 来源:《求是》 期号:2013/03 作者:荆 棘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过35年的扬帆远行,已经驶入了激流涌动、暗礁密布的深水区。环顾发展环境,展望改革方向,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风险和挑战。怎么办?总书记的回答掷地有声:“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惧艰难险阻,勇于深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政治勇气与历史担当。
深化改革难,难在哪里?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国的改革每前进一步都非易事,但整体上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一个先易后难的过程:先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最薄弱的农村开始,逐渐向城市和工业企业推进,并由单项突破向综合改革推进。实践证明,渐进式改革可以降低改革阻力,有利于社会稳定,是中国社会制度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涉及政府职能等领域难度较大的改革任务留在了后面,改革越向深层次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关系就越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遗留下来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固化,它们与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盘根错节,使得改革日益呈现全局性、综合性特征。越是前行,改革措施之间的关联性就越强,任何单项改革都可能牵涉其他领域,已经很难划清纯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或是社会体制的改革边界。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改革时,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政策与措施的相互配套,努力做到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由于渐进式改革的累积效应,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还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缺乏有效外部约束时,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拥有的资源越多,政府官员被利益俘获的风险就越大,更容易扭曲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功能,抑制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与活力。当前,深化改革开放碰到的硬骨头,硬就硬在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成为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是对党和政府政治勇气与智慧的严峻考验。
说到底,改革的进程就是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过程,必然要触及现有制度结构下的既得利益。改革初期,我国社会结构比较简单,人们的利益诉求基本一致,改革收益明显并具有普惠性质,改革举措容易凝聚人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竞争趋向激烈,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一项改革方案的推出与实施很难符合各个群体的全部利益诉求,很可能是有人受益,有人少受益、有些人不受益甚至受损。应当承认,由于改革的不到位和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完善,一些弱势群体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源匮乏,获得的经济发展机会减少,享受到的改革发展成果较少,在经济社会发生转型和变革过程中利益容易受到损害;而另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在改革过程中获得了较多利益,占据了有利的社会地位。换句话说,改革的深入,一方面必然创造出新的红利,另一方面也会对现存利益结构进行再调整,必然要更加注重政策措施的均衡性。
从总体上说,我国现存利益结构是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关联的。在这个利益构成中,其主体部分是合法形成的合理利益,如那些完全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资本投入致富的人;有些是合法形成的不合理既得利益,如那些利用不规则的市场机会暴富起来的人,或者通过对某些资源的垄断而获得过高收益的人;还有一些是不合法形成的不当利益,如那些通过特权、腐败等手段获取非法所得的人。这些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出现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民工等困难群众利益难以维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公共政策没有及时调整,使社会收益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固化现象。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是要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利益分配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能否打破利益固化形成的藩篱,能否坚定推进那些使人民群众受益更大、更持久、得到实惠更多的改革举措,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能否涉过深水区的关键。
再硬的骨头,也得啃
改革不能绕路走,也没有成规可循。改革越是深化,风险与阻力就越大,但这不是停顿下来的理由。因为,停滞不前,不仅会使以往的改革成果消失殆尽,更会使拖延改革带来的问题丛生累积,断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深化改革,不进则退,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坚定信念,更应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与行动。
改革开放是在不断创造性实践中逐步转变人们的观念、打消人们的疑虑、激发人们投身改革事业中推进的。深化改革仍然要把顶层设计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调动地方、基层的积极性,要把改革的目的、方向告诉大家,引导人们参与进来。要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人们最关心的改革发展成果是否得以公正公平分配、腐败现象能否得到有效遏制等等,这些已经成为人们评价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应该清醒地看到,今天的改革已进入传统体制的深层领域,改革措施的涉及面越来越广,改革收益逐步下降并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再也不能期求“一改就灵”、“一抓见效”,再也不能企望通过一场改革就能够很快解决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事实上,存量改革与综合性改革,需要假以时日,很难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整个社会对改革的预期作出相应调整,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我们要善于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对于深化改革的渴望、或者焦虑、甚或是质疑的各种复杂情绪中,感悟人们对改革的关注,进而透过这种种关注读懂大部分人对深化改革的期待,对实现中国梦的企盼。这,就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大公约数”,是将中国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力量所在。
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也是基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而作出的判断与应对。改革开放,使我们以大国的担当,按照通行规则参与国际事务,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充分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中国增长奇迹的同时,也使我们与整个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环球同此凉热。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可以分享,危机也会波及。仍在不断发酵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长屡屡受累。整体趋紧的世界经济环境,缩短了我们解决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的“窗口期”。特别是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进步,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传统格局已经打破,这不仅引发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探讨,也带来了中国威胁、中国崩溃的攻讦,“遏制中国”、“围堵中国”的论调不绝于耳,甚至在我国周边带来安全挑战。这些,都使我们从容解决一些棘手问题的空间与余地大大缩小,都更增添了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困难与挑战。对此,没有退路,更不能逃避,“爱拼才会赢”,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惟此才能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有信心,就必能攻坚克难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能幻想顺水顺风到达彼岸。今天的改革开放,同以往相比,我们面对着更大的压力、更多的阻力,面临着许多新的、不曾遇到过的风险。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风险共生。今日的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我们已经具备了战胜风险和挑战的强大基础和有力支撑。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进步,积累了雄厚的物质财富和知识财富,中国经济社会抗风险的能力空前提高;在30多年改革发展历练中,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形成了把握时机推动改革的政治智慧,熟练掌握了将改革目标与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有效方法;党在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可遵循的制度框架,做好了指导实践的理论准备。只要我们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努力做到让最大多数人充分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与成果,有效促进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就一定能够化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困难与风险,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的深度决定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更决定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度。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共产党是居安思危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越是在风险面前越具有大无畏的政治胆气,越是在困难面前越具有攻坚克难的精神,越是在危急时刻越具有沉着冷静的政治智慧。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勇敢、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必将以大无畏的精神高扬思想解放旗帜,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与利益固化的樊篱,聚合起协调改革的正能量,攻坚克难,一往无前!
责任编辑:王兆斌 郭斐然网站编辑:
相关文章
深化改革不停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深化改革须突破既有利益格局制约
深化改革需要胆识 李义平: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全民素质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伟大觉醒·伟大奋斗·伟大接力
改革开放:党的伟大觉醒与伟大创造
第四篇:敢啃硬骨头的全国公诉标兵(检察院教育整顿先进典型)
敢啃”硬骨头”的”全国公诉标兵”(检察院教育整顿先进典型)
___,男,X年X月出生,中共党员,20X年X月参加工作,现任___省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20___年荣获”全国公诉标兵”荣誉,荣记三等功X次。
以担当精神勇挑重担
20___年10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抽调参与指导___等人跨国涉黑案、20___年8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抽调参与指导___等人涉黑案、全程参与指导___省___市”7.12”陈氏兄弟涉黑案;近年来,___的身影出现在多起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涉黑涉恶案件办理现场,参与指导重大疑难涉黑涉恶案件20余件。
“重大疑难黑恶案件的办理中,不仅法律适用的标准高,同时,更要注重三个效果的统一。”为了实现更好的办案效果,他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考虑得更周全、提出更多补充侦查意见、进一步完善案件证据体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___市摧毁盘踞___县多年的陈氏兄弟涉黑组织,抓获涉案成员120多人。检察机关办案期间,___与同事们一起研讨证据收集、程序选择、法律适用等问题,参与该案上诉后的二审审查工作。在陈氏兄弟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成立的标志性事件判断依据、组织领导者的认定方法、社会危害性的评价、认罪工作的开展等方面,他为办案部门提供了细致全面的指导意见,确保依法准确打击犯罪。
“认定黑恶犯罪要严格按照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越是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越要保持清醒头脑。”从事检察工作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不仅重视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情节,也格外重视犯罪嫌疑人罪轻辩解、无罪辩解,始终坚持着严格工作标准。20___年6月,___参与___省组织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一轮督导,协助分析线索与案件,研究被督导地方专项斗争工作现状和案件办理情况。20___年9月,他又参与刘某某涉黑案专案复查工作,研究该案办理过程中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在协助案件研判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依托事实与证据,既不拔高标准而认定,也不降低标准而放纵。在办理王某某等人涉恶上诉案中,因在案事实不符合恶势力认定条件,___坚持建议不予认定为恶势力,并得到法院判决认同。
在黑恶案件的办理中,他用自己的担当诠释”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的工作要求和不枉不纵的司法坚守。
以钻研精神练就标兵
20___年12月,___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的全国检察机关部分省级检察院及重点地区”套路贷”犯罪案件庭审观摩及工作交流培训,他提出的车贷办理过程中实施”砍头息”的小套路和”故意制造违约”的大套路相结合的认定标准,全面评价”讨论贷”犯罪,为打击”套路贷”犯罪贡献了___检察智慧。
他先后参与关于”软暴力”、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涉黑涉恶腐败、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中涉案财产处置、”套路贷”等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的研究,提出完善意见,服务实践办案。
作为全国检察系统扫黑除恶专家库成员、全省扫黑除恶专家,___不断研究专项斗争中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参与撰写《扫黑除恶办案指南》,梳理打击黑恶犯罪的法律政策演变过程,明晰黑恶犯罪的认定标准;参与撰写《恶势力犯罪认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从恶势力的组织形式、行为认定标准、为非作恶的本质属性等方面探讨争议问题的法律适用标准,获20______省经济社会发展智库项目优秀论文。
20___年,时任___县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的___从第六届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载誉归来,以总成绩第四名为___省检察机关首次斩获”全国公诉标兵”称号(原”十佳公诉人”称号)。他对业务知识学习如饥似渴,”抄、写、看”是他的爱好,更成为他的生活方式,每次新法律、新解释一出台,他总是第一时间进行学习,几十万字的笔记是他”钻”进书堆的成果。多年来,他总结分析日常办案中的疑难法律问题,撰写的理论研究文章多次在《人民检察》《刑事检察工作指导》《中国检察官》等刊物上发表,为办案实践提供参考。他说:”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解决方案在慢慢积累、慢慢成熟,通过系统研究,能更有效地为一线部门提供帮助”。
以专业精神服务实践
___先后多次在省内外公安系统、___省检察系统、X市政法系统、X市政法系统交流授课,讲授黑恶犯罪的取证方法和法律适用疑义、政策法律关系辨析等内容,开展业务交流,发现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侦查、审查中的参考意见。
“将已判决事实作为恶势力的判断因素是否属于重复评价?””根据专项斗争中发现的新证据需要对原来已生效判决进行纠正时,如何推进诉讼程序?””黑恶势力成员能否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开设的”检答网”和___省人民检察院设立的扫黑除恶专家咨询热线里,他为基层办案人员解答黑恶犯罪查处中的疑难问题百余次,他回答的关于寻衅滋事和串通投标的认定标准问题,收录到”检答网”___优秀解答集萃。
“业务交流是一个思想碰撞、问题迭出的过程,有时我也忐忑不安,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更多问题及解决方案提供给大家借鉴,可以不断面对新问题,更新研究方向,更精准为实践服务。”
谈及自己曾经的办案经历和当下的检察工作,___说:”我们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是别人的人生。我们的工作责任重大,每当我站上公诉席时,检察工作的神圣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它已经深深融入了我的血液,我将紧紧追随和坚守这份热爱。”
第五篇:学习邹碧华精神,传递司法正能量
学习邹碧华精神,传递司法正能量
“人民的好法官”邹碧华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积极投身司法事业26年。2014年12月10日,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47岁。他的英年早逝,大家为之扼腕,追忆缅怀不绝。“法官当如邹碧华”、“燃灯者邹碧华”各种赞誉纷至沓来。
邹碧华去世后,习近平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中共上海市委追授他“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他有一种什么精神,一种什么特质,让法官、律师、同事甚至普通老百姓如此尊敬他,爱戴他?
那是因为他坚定信念,忠于职守;那是因为他司法为民,心系百姓;那是因为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那是因为他博学多才,知行合一;那是因为他家国情怀,重情重义。
坚定信念,坚守信仰。邹碧华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法官,有崇高的法治信仰。因为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他不迷失自己的方向,不惧怕任何困难,为推进司法改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甘当改革事业的“燃灯者”。
司法为民,心系百姓。他出生并生长在江西农村,对民生疾苦有着切身的体会,对社情民意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长宁法院当院长时,有群众反映打了36个电话都没找到法官,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设立了法院小总机,解决群众联系法官难的问题。还是在长宁法院工作期间,坚持每周一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登门开导上访户,亲自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这点滴细心工作,化解了矛盾,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也提高了百姓对司法的信心。
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按照中央部署,上海作为司法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要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要面对的是“险滩”和“硬骨头”。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没有任何样板可学习,但邹碧华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毅然担任了上海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带领上海司法改革团队夜以继日的研究改革方案,精心组织论证,在上海全市召开了30多场座谈会,梳理了5大类100多个问题,研究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院管理及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前后历经34稿研究制订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将案件大数据、案件权重测算法与工作量可视化展示等方法与手段综合运用到司法改革之中。在司法改革培训会议前夜,他还一口气赶出了200多页的PPT,为的是说服更多人理解和支持司法改革。作为司法改革航船的奋楫者,他奋力突破,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他“一点一点往前拱着改革”,不怕得罪人,不惧“背着黑锅前行”,他有不计个人得失,“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
博学多才,知行合一。邹碧华在高院分管过研究室、刑事审判庭、少年审判庭、信息管理处、审管办等多个部门,每一个科室的工作性质和业务要求不同,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熟悉、不精通的业务,他都刻苦专研,为了做好上海高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 1
划,仅“大数据”一个专题就先后读完了近50本书籍,推动上海高院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也走在了全国法院的前列,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邹碧华学习能力强,做到知行合一。结合审判工作实践,推出了《群众接待场景65例》;先后主编或撰写了《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中国法官助理改革研究》、《中国简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等十余部著作,尤其是《要件审判九步法》,如今已经成为全国法院很多一线法官的“教科书”;作为上海法官学院兼职教师和高校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他积极传播先进的法治理念,不管工作多么繁忙都坚持给学生讲课;他尊重律师,主导推出《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推动律师诉讼服务平台建设,深受广大律师好评。
家国情怀,重情重义。邹碧华是人们眼中的好儿子、好老公、好父亲。作为儿子,他孝顺父母,博士毕业后,把江西老家的父母接到上海来住,还专门为老父亲准备一个独立空间做“版画工作室”,时常买些小礼物送给父母;作为老公,他温柔体贴,甘愿当妻子的“拐杖”,出门他总会握住妻子的手,提醒哪里有台阶;作为父亲,他注重教育,用心地寻找适合儿子的教育方式。受他影响,儿子也很少抱怨,即使遇到负面信息也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爱好摄影,喜欢唱歌。正是这种真性情,才让生逢中国法治建设求新求变年代的邹碧华,激发起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忱,让他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能够坦然面对,保持着火一样的激情。
面对如此高大的精神巨人,面对如此雄壮的精神丰碑,作为初入司法机关未来将走向法官岗位的我,无疑,这是一笔的无价精神财富。法官当做邹碧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以“邹碧华精神”警醒自己,警醒自己坚定信念,坚守信仰;时刻以“邹碧华精神”鞭策自己,鞭策自己司法为民,心系百姓。时刻以“邹碧华精神”激励自己,激励自己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博学多思,知行合一;时刻以“邹碧华精神”要求自己,要求自己家国情怀,重情重义。
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习“邹碧华精神”,铭记“邹碧华精神”,并践行“邹碧华精神”,传递司法正能量,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就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