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工作简报第1期
2011年工作简报第1期
2011-03-29 13:00:29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荣国同志批示:近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鄂人社发[2010]64号文件向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职工发出了向关正世、王波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全省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关正世、王波是我省人社系统中涌现出来的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务实为民、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和杰出代表,现将他们的主要事迹在全系统转发,希望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一是要加强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成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要爱岗敬业,竭诚尽智,扎扎实实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三是要勤政爱民,心系群众,把服务对象当亲人、当朋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附关正世、王波同志的主要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之一:
石首就业局长关正世甘为人民孺子牛
新官上任“三把火”
2002年初,不惑之年的关正世走马上任石首市就业局局长。
刚一上任,所见所闻让他寝食难安:由于没有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单位用工私招乱雇,真假难辨,劳资双方吵架骂人更是家常便饭;乡镇劳管所撤销后,乡镇职介机构几近瘫痪;全市所有就业服务机构运转艰难。为了给员工发工资,市就业局不得已把10间办公用房出租换钱……
关正世作的第一个决定是:全局所有人员迟发一个月工资,把钱挤出来由他带领局班子成员到深圳、东莞等地学习考察公共职介的先进经验。
当时,局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很多人认为,新来的局长要用大家血汗钱带人去旅游。
很快,职工们发现,他们大错特错了。几天后,关正世和考察组回来了。他们没有回家,全部扎进会议室,通宵开会。
第二天一上班,召开全局职工大会,关正世又向大家宣布一个决定:赔钱收回租出去的办公用房,用来建设全市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
难题摆在面前: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关正世烧起了“第三把火”:就业局职工集资建市场。
此言一出,许多人咋舌:建公共就业市场应是国家投资,全国上下还未听说职工自掏腰包建市场的。
但关正世说,这是为石首老百姓就业谋福利,不能讲价钱!在他的带头下,全局职工集资50万元。
于是,“鄂南人力资源市场”在石首诞生了。
这是我省首家提供区域性服务的县市人力资源市场。如今,这个市场联结周边湘鄂两省10个县市的就业服务平台。进入市场,信息查询、发布、传输全部电子化操作;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创)业指导、素质测评、职业介绍、招聘洽谈、就业援助、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档案托管、事务代理、政策咨询等,统统“一站式”服务。
2006年3月,省就业促进会会长周腊元考察石首人力资源市场后赞不绝口。当他听说市场是由职工集资建成,便与在场的石首市领导商量:“不能让他们既干事,还贴钱!”石首市政府立即下拨50万元经费给就业局,返还职工集资款。
而今,石首人力资源市场几经扩容改造,拥有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提供固定招聘摊位40个,能同时容纳接待2000人。
技能是体面劳动之本
被长江“九曲回肠”盘绕的石首市,人多地少,农民靠土地致富异常艰辛。外出务工,是老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
劳务输出,一直是关正世最牵挂的事。
当全市劳务输出达到一定规模后,他更关注怎样才能让外出务工人员跳出卖苦力低收入的圈子?如何让老百姓挣得多还体面?
“技能是体面劳动之本。”他和局班子成员合计:千方百计让石首外出务工人员拥有一技之长。
又是一次白手起家。石首市原来仅有一个培训容量不足百人的训练中心,他和就业局一班人“扳命”求索,短短几年,硬是建起了每年长训1000人、短训3000人规模的大型就业训练基地。
从这个训练基地走出来的数控机床加工工人成了长三角用人单位的“香饽饽”,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到这里参训的人员覆盖石首城乡,甚至有一些外地大学毕业生也慕名到石首“回炉”培训;当地特色就业培训更是风生水起,建筑防水产业成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之首,带动当地10多万人外出就业。正在天津从事防水业务的锦绣街居民谢庆说,“通过培训,我们掌握了技术,工资收入比以前卖苦力要强出好多倍!”
在农民工遭遇安全生产和健康困扰之时,关正世要求训练基地适时推出健康安全培训课程。每位外出务工人员都可以从培训中学到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心理健康等18个方面的知识,掌握护卫健康和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长期以来,石首外出务工人员没有就业基地,不集中,难管理,难维权。
关正世带领局班子成员南下佛山、顺德、花都,东进昆山、厦门、温州、武汉等地,一地一地建立劳务基地,并成立流动党总支,为石首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周到服务。
让关正世感动的是,一次,他陪领导去江苏昆山看望务工的石首技工。听说关正世来了,在当地就业的1000多名石首子弟自发前来看望他。他们说:成功不忘贴心人,就想见见关局长!
擦亮就业服务品牌
就业服务就像一支“温度计”,能及时测出供需变化、经济冷暖。
关正世说,“守望„温度计‟的人,需要不断提升素质。”“说一百次,不如让大家出去感受一次。”关正世让职工分批次出去学习,先后到宜昌、天津学习市场运作模式,到长三角学习民营机构的服务模式。行前,他交代学习重点。回来后,每个人都要做学习汇报,要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做成PPT,与全局干部职工“分享”。
关正世还邀请长江大学、三峡大学专家现场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过多年努力,该局45名干部职工,80%通过了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20%通过了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全部拥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或助理职业指导师的专业资格。
关正世对大家说,光有专业资格还不行,更要以实际行动擦亮就业服务品牌。
从2005年开始,石首就业窗口服务群众做到了低柜台、零距离、一张笑脸、一杯茶水、一把椅子、一声询问、一个承诺。他们实行人性化服务,在服务大厅设置了自助擦鞋机、自助式视力表、体重测试仪、饮水机、雨伞;他们倡导亲情服务,把服务对象当父母、当兄妹、当朋友,很多职工记住了初次服务对象的姓名、特征,第二次见面能准确叫出对方名字来;他们坚持全天候服务,任何时候接到服务对象电话都会及时处理,全员全流程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真正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事必办。
而今,石首就业服务已成为当地窗口服务行业的标杆。去年,石首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荣膺全省十佳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省劳动就业局负责人称赞,石首就业局人员高素质、服务高水平,走在全省就业系统前列。
就业局长爱攀亲
关正世时常提醒大家,“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群众就业困难多、矛盾多,我们做就业工作的党员干部,尽心尽责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就为党和政府分了一份忧,就为社会和谐添了一份力。”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分内工作做好,分外的事他也做了不少。
石首人社系统的人都知道,“关局长爱攀亲。”
新年元旦,石首市社会福利院收到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头大肥猪。送礼的是刑释回归人员王新。
王新说,“没有关局长帮忙申请贷款,指导我自主创业致富,我就没有今天。”原来,他刑释后找工作屡屡碰壁,生计无着,一度萌生铤而走险念头。关正世得知后,主动与他“攀亲”:“如果你相信我这个大哥,咱俩一起想办法。兄弟,不能再干蠢事,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在关正世的帮助下,王新成功申请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承包了鱼池,办起了养猪场。他说:“头栏出栏生猪70多头,我就挑最大的一头送福利院,表达对党和政府、对社会的感恩。”
关正世攀亲的远不止王新一个。2004年年初,失业的刘红梅夫妻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自主创业,因没有信用证明不符合贷款条件,未能办成。关正世刚一听说,就直接去了她家,发现其家徒四壁,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刘红梅想贷款在市区农贸市场开一家调料店,关正世当即答应以亲戚的名义给她担保办贷款。
刘红梅家的调料店开业后红红火火。邻居纷纷感叹:“真没想到,小刘家逢上一个当局长的„亲戚‟!”
石首市就业局办公室主任孙建辉说,“关局长„亲戚‟可多了,他以„亲戚‟名义扶持创业的失业人员达40多人,他援助就业的特困人员超过800人。在他的带动下,我们就业干部都喜欢结„穷亲‟。”
先进事迹之二:
贴心局长王波
远安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王波,去年7月22日参加全省就业工作会时,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年仅39岁。
“往后有困难,上哪里找你?” 王波去世时,万宗学和妻子余宗莲没有得到消息。1个多月后,夫妻俩特地抬着花圈来到王波的墓地,祭奠他们心中的恩人:“王局长,往后再有困难,我们上哪里找你啊!”
万宗学现在的家在远安城郊,一栋小楼伴着几畦菜地。“这房子还是王局长帮我们挑的。”万宗学说。
万宗学下岗后,与老婆承包4亩茶园,日子艰难,上访不断。“老万下岗有困难,我们有责任帮他。”
2008年春,王波到茶场找到并不认识的万宗学。“你是哪个?”万宗学心存戒备。“参观茶场的。”王波进门喝茶,直夸茶好。万宗学叹气说:“茶好有什么用,卖不出去!”
“这样吧,我帮你销一部分,比市价高一点。”
见万宗学半信半疑,王波说:“是县委领导派我来的,我尽力帮你。”
此后,王波帮助打开销路,万宗学收入越来越高。
后来,腰包鼓起来的万宗学,想到县城买房子。王波帮他四处物色,选中城郊一栋二手小楼。
“王局长为我们想得真周到啊!”万宗学的妻子余宗莲边说边抹眼泪。
远安县领导在总结王波的事迹时说,王波任局长6年,正值改革的攻坚期,远安有9300多人“被托管”在就业局,大多是“4050”人员。面对大量心有“怨气”的下岗人员,王波以心换心,化解怨气,换回了群众的信任,换得了亲人般的感情。
“难处再大,不能凉了群众的心”
王波的遗物中,有个黑皮笔记本,写满下岗者和困难户的情况。这是他和同事遍访基层收集的,以便跟踪帮扶。向红菊就是其中之一。“好人走得太早啊!”说起王波,向红菊泪流满面。“我得了乳腺癌,丈夫偏瘫在床,儿子又有智障。没有王局长帮助,真不知道怎么过啊!”2009年4月,向红菊申请退休,因年龄不到50岁,被“卡”住了。她大着胆子找素不相识的王波反映自己的特殊情况。“我们会尽力帮你。”王波同情地说。临走,他又掏出300元钱接济她。
向红菊本没抱太大希望,但王波却不断向上级反映其困难,为她申请办理病退。20多天后,向红菊突然接到电话:“你的病退手续批下来了。不好意思,因要报上面审批,让你等久了!”向红菊泪如泉涌。
去年,在外打工的鸣凤镇花园村的张定富父母离世后,回家边干农活,边照顾83岁的奶奶。
5月28日晚,天降暴雨,张定富的房屋墙体坍塌。王波听说后,立即购买2吨水泥运到他家,又塞给他200元钱,说:“你不急,我们来帮你弄房子。”
很快,当地政府划出地基,提供扶持资金,张定富开始建新房。7月底,新房上梁。可为此四处奔波的王波,却再也看不到了。
就业局的同事介绍,一些人对下岗失业人员躲之不及,但王波却主动把手机号码对外公布,群众随时都可找到他。
一把细心收藏的椅子
离县城40多公里的荷花镇青峰村,孤儿张开学腿有残疾,身高不到1.5米。如今,他办起食用菌种场,还开展技术培训帮村民致富,成为自强不息的典型。2006年5月,王波到青峰村第一次见到张开学时,小伙子无精打采地窝在摇摇欲坠的破房子里。村民说,因自卑,他曾想自杀。
王波买来一袋米,送上300元钱,对张开学说:“我们来帮你,你要振作起来。”
王波打电话给福达电子公司老板,对方很为难:“公司不缺人手,再说他是残疾人……”王波为此又登门拜访:“企业要为社会多做善事啊!” 8月15日,王波把张开学送进福达公司。不料,张开学个子矮,坐在操作台前得抻着身子干活。王波直奔南门家具厂:“帮我定做一把椅子,比标准尺寸高10厘米。”
有了这把特制的椅子,张开学干活轻松多了。
几个月后,张开学感到自己不适合在厂里干,想回村学种香菌,可没本钱,硬着头皮找王波。
“有志气!”王波带头捐款,同时联系企业支持。
很快,张开学办起5000袋规模的香菌场,盖起新房,还赢得一位漂亮姑娘的芳心。他结婚那天,王波送去1000元贺礼。
张开学告诉记者,离开福达公司时,他将那把特制的椅子带回家保存至今:“看见这把椅子,我就看见了王局长!”
自断“财路”的第一把火
2004年3月,王波被任命为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其第一把火,令同事“有些想不通”。
原来,为帮助农村转移富余劳力,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开展了推荐农民工到发达地区就业的业务,但每安排一位要收取100元的职业介绍费,政策允许。“职介费不能收了。”上任伊始,王波对大家说:“真心帮扶农民工,就要自断„财路‟。”
上任不久,王波为了解情况,从局长办公室搬到一楼服务大厅办公。“这不是作秀吗?”有人不以为然。
没几天,一位失业者到服务大厅办小额贷款时埋怨说:“这要等几天,那要等几天,等到什么时候啊。”
为此,王波当天安排2名职工“跟踪”记录申办小额贷款所花时间,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最快也要15天。
他立即决定提速,并与相关部门协商,使小额贷款等多项审批时限缩短三分之二以上。
王波下乡发现,许多农民工因出门少,途中容易受骗。于是,县就业局推出集中运送农民工的专项服务,费用全部由就业局承担。从此,农历正月间,远安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统一乘坐就业局组织的大客车,方便又安全。
针对农民工的需求,他们推出为外出农民工量身定做的打工“路线图”:怎样找合法中介机构,在哪里办工伤保险,遇到劳务纠纷怎样投诉……一目了然。
此后,这种服务方式被许多地方复制,成为农民工的“贴心手册”和护身符。
王波任局长6年佳绩连连:在宜昌率先推行免费就业培训和建立技术实训基地,在全省率先消除“零就业家庭”;6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1万余人,856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县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低于省市平均水平。
生命最后的日子
王波小脑血管先天畸形,还患有糖尿病,不能劳累。但作为就业局长,他不可能闲下来。
司机季飞记录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天。7月13日,跟随县领导到恩施取经。14日,从恩施赴武汉,向省厅汇报。15日,从武汉返回远安,向县局领导反馈情况。16日至18日,部署创建星级“农家乐”示范户工作。
19日,上午参加县局例会,下午赶往武汉开会。
“那几天他好像有预感,拼命干。”季飞说。
20日早餐时,王波突然面色发白,表情痛苦。他对夷陵区就业局长张玳源说:“你去开会时,记得帮我请个假。”这是王波人生最后的话语。事实上,王波的病情并非没有征兆。去年,因为小脑血管先天畸形,他曾在宜昌住院,但提前出院了。领导劝他彻底治疗,他说:“医生讲做手术只有1%的希望,不做手术可能一辈子不发病。人嘛,活着干,死了算。”
王波的妻子李清华在宜昌城区工作,儿子在外地读高中,一家3口分居三地。平日里,王波难以照顾到妻儿。王波曾多次对同事感叹,对不起老婆和儿子。
李清华身体不好,王波常托人从武汉给妻子买药。同事朱晓军曾与王波一家3口在餐馆吃饭。“他拼命地给李清华夹菜。我们就笑他,好的都给你老婆吃了,我们还吃不吃呀?”
“他答应过我的事,从未食言。”李清华说:“但这次他食言了,我们本来约好一起去参观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外景地的。”
第二篇:工作简报
项目工作简报
第一期
项目组 二00九年五月八日
毕节地区“红花大金元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
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毕节地区烟草公司重大科技专项“红花大金元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的移栽工作已于5月5日全部结束,按计划完成了项目的阶段任务。
1、针对2009年种植区域制定了生产技术方案。2008年11月25日,在毕节地区烟草公司的组织下,在威宁县召开了有毕节地区烟草公司、威宁县烟草公司、大方县烟草公司、织金县烟草公司和贵州大学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的2008年项目工作总结会,毕节地区烟草公司朱贵川副经理、贵州大学科技处赵致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对2008年威宁实施项目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落实了2009年毕节地区红花大金元的种植面积和区域,并对项目组制订的2009生产技术方案、科研试验方案进行审议。会议明确了红花大金元品种的关键技术是“早栽、调肥、增密、防病、保湿”,确定了2009年红花大金元生产技术方案。
2、试验研究有序进行。在2008年11月25日的会议上,与会领导专家还就项目组制定的2009年项目研究试验方案进行了审议。项目组确定除08年已开展的23个研究专题全部重复进行研究外,还增加了由于08年项 1 目签订较晚而未能实施的部分项目,2009年在威宁和贵州大学进行18个项目共35个专题的研究和试验工作。为保证项目研究试验和技术指导工作顺利完成,贵州大学指定项目组贺化祥副教授到威宁县蹲点指导,同时派出05届、06届本科生19人到威宁县实习、执行项目研究和试验工作。另外,根据需要,贵州大学项目组其他成员随时到点工作。目前各项专题的研究工作正在有序实施。
3、已按计划完成了烟农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保证生产技术方案落实到田间地块,2009年4月15日至19日,项目组对威宁雨朵、斗鼓、新街和大方东关、沙厂等红花大金元种植区域的400多名烟农和技术员进行了培训。本次主要培训了红花大金元的品种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计划根据烟株生长进程,今后将进行水肥管理、田间卫生、病虫害防治、打顶抹芽、烟叶成熟识别、提值烘烤技术、分级预检、采后烟杆处理等内容的培训工作。
4、移栽工作已全面结束。为保证红花大金元中上部烟叶有较长的成熟落黄时间,适时早栽成为关键技术。在2009年红花大金元生产技术方案制定中,确定了红花大金元的移栽期提前到4月20~30日,育苗播种期在2月10至15日。通过县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以及项目组蹲点教师和学生的督促,移栽工作基本按计划进行,至4月30日,实际完成移栽达到90%以上,5月5日全部结束。
撰稿、编辑:刘仁祥
第三篇:工作简报
中共XXX县委(单位名称)环境建设工作
简报
第1期
中共XXX(单位名称)环境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11月17日
XX局召开环境建设工作会议
11月16日,XXX(单位名称)召开环境建设工作专题会议,成立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筹划开展环境建设工作,并制定《XXX(单位名称)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县xx局长作了重要讲话。xx局长就xx局如何开展环境建设做出重要讲话,她指出在全党开展环境建设工作,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她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县委的要求和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实施,深入推进,掀起环境建设的热潮,确保环境建设工作取得实效。xx局长强调,开展环境建设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工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宣传思想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
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把环境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XX局把改善环境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位科室成员身上,在对各科室的环境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中,要求各科室主动搞好协调服务;抓好实事工程、重点项目和软环境建设,切实要加强我部各项工作的软、硬环境建设,进一步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中共XXX(单位名称)
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报:中共XXX(单位名称)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篇:工作简报
健全机制抓源头,群防群治落行动
——张集镇司法所调解工作简报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转型、利益大调整、观念大变革、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农村的土地承包纠纷、征地拆迁纠纷、家庭婚姻纠纷、合同纠纷、交通肇事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频发,严重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日益增多、化解难度不断加大的复杂矛盾纠纷,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集中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清源行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我镇创新调解工作方法,构建塔式网络,落实工作责任;群防群治,优化调解队伍;健全工作机制,抓好“清源行动”。通过设立镇村两级调解室;推行“矛盾纠纷排查驻村工作组制度”;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网络作用,建立“十户调解员”制度,培植“壮根沃土”等多种措施,及时化解了大量的疑难纠纷和群体性纠纷隐患。至10月底,我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31起,调解成功115起,调解成功率达87.8%,未发生一起因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引发群众不满的上访、投诉事件,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我镇的具体做法是:
一、构建塔式网络,落实工作责任。成立镇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综治、司法、公安、法庭、劳动、工商、卫生、土管、城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大调解体系运作的牵头协调、业务指导和督查考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治工作中心司法所内,具体负责协调沟通工作;以张集镇大调解室为依托,各村都下设一个调解室,组织司法所(调委会)、法庭、工商、劳保等部门负责人定期到大调解室“坐堂会诊”,负责对各片疑难纠纷的联动调处;村居企业以综治工作站为平台,强化村居及规模以上企业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落实调解人员,抓好矛盾纠纷属地摸排和就地化解工作。由此,在全镇形成自上而下、左右衔接、纵向到底、横
向到边的塔式调解网络。
二、群防群治,优化调解队伍。在镇级层面,抽调综治中心、司法所(调委会)、派出所6名调解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专职调解员,法庭、劳动、工商等部门都明确1名以上调解员,与司法所开展联动调处;在村级层面,按照政治素质好、基层情况熟、调解热情高、工作作风正、群众威信强且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标准,重新组建20多个村的专职调解员队伍,每村各配备3名调解员,实行三年一选举或聘任,并可连选连任或续聘;各自然村和企业还落实调解信息员,目前,全镇有500多名“十户调解员”活跃在“第一道防线”上。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及早稳控,及早调处。
三、健全工作机制,抓好“清源行动”。建起矛盾“速溶”制度,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制度体系,加强纠纷的摸排、稳控和化解工作。建立事前联防制度,村企调解员扎实开展基础摸排工作,并执行一般纠纷每月报告和突发事件即时报告制度,及时调处一般纠纷,碰到涉及多部门的疑难纠纷,由镇政府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进行调处。建立事中联控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维稳联席会议,通报排查情况,明确重点信访隐患,共同研究对策。建立事后联处制度,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治安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有效对接,对调解的人员、内容、流程等作出明确规定:轻微案件和非警务纠纷,适合调解的,在进入诉讼、仲裁程序前,由相关部门人员引导当事人到村镇两级调解室调处;情况复杂的纠纷,由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面,协调各部门派员联合调解。每周五上午镇党政人大班子成员到联合调解室进行现场调处、接待工作。
我镇通过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构筑起化
解民间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有效地保证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五篇:工作简报
2013年10月27日第2013010期福兴集团二号井质标办
十月下旬安全生产情况通报(10月16日-10月25日)
一、生产情况:
下旬完成产量10903吨,全月累计完成30898.5吨;下旬完成进尺241米,本月累计完成780.5米。
十月份我们围绕产量任务,将原煤产量等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采煤区队,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管理措施,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不断提高员工对产量任务、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的重视程度,同时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奖罚力度,严格责任追究,狠抓各类事故的分析处理,确保了原煤产量的完成。在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查找自身不足的基础上,狠抓采掘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生产活动,从而使我矿的亮点工程建设取得飞速进展,多次召开质量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建成了多个采掘精品工程,使我矿采煤工作面的面貌有了较大改变。现场质量标准化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管理的内涵水平有了大的提高。
二、安全情况:
全月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事故,杜绝了严重“三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旬质量验收情况:
采煤一队:3665工作面90.5分 优良;3-665自掘自采探煤巷92分 优
良。施工范围压力大,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保证支护强度。
采煤二队:2665工作面 93分优良。
掘进一队: 3600工作面96分 优良,工作面工程质量提升明显,单位要
着重保持,力争创建我矿精品工程。
掘进二队:2600工作面92分 优良;工作面煤层薄倾角小,单位要继续
加强架面管理。
开拓工区:637平巷 93分 优良;2-675平巷92分 优良; 3-675平
巷90.5分 优良;3-750平巷87分 合格。
工作动态:
一、机电科通过组织现场会,机电工作又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场设备、五小电器刷漆鲜明,管线吊挂整齐、合理、卫生、整洁有序,现场机电管理有显著提高。溜头大架上加设的挡板和回煤坑的设计,具有创新精神,各工区取长补短,使机电现场管理更上一个台阶楼。
二、各单位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较高,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提升较快,单位间掀起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比、学、赶、超”的热潮,现场工程质量明显提高。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是煤矿的一项基础工程,必须锲而不舍,稳步推进,通过不断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矿井本质安全水平。
三、全体动员保效益,齐心协力渡难关。我矿工区人手相对紧张,给生
产带来了不小压力。一线的需求就是矿井发展的需求,生产的难点就是工作的重点。为此,矿从运搬、机电、企管等单位抽调人员充实到1202工作面顶
岗,用实际行动支援了井下一线生产。
四、通防科通过应急处理控制住3600工作面高温和气体超标现象。通防
科将防灭火作为长期重点工作管理,重点防控600工作面架头、架尾。矿要求加强日常监管,对现场注胶量及管路铺设质量等工作进行重点调度,监督考核。
五、“双基”建设工程跟踪管理,保质保量。地面组:已完成南广场空
旷区域整平和文化长廊南区花园填土整平工作,继续完成工区楼外墙壁粉刷和灯房门口墙壁处理工作;井下组:已完成-550m轨道铺设和-480m大巷补喷修复,继续计划完成轨道下山下段修复第一段工程。
工作简讯:
创造新载体,掀起新热潮
质量标准化是煤矿一切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质量标准化
搞不好,安全生产没有保证,企业就没有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生存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只有抓好质量标准化,做到强根固本,矿井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十月份我矿通过学习先进、鞭策落后,各单位不断提高标准化意识,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区队管理,形成了各单位自找差距,你追我赶,形式多样,相互促进的标准化工作新局面。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当前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特别是作为急倾斜煤层开采矿井,安全管理的难度更大。下一步的关键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思想不能放松。思想认识是前提,搞安全质量标准化必须坚持思想先行,用思想达标带动安全质量达标。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端正思想,始终保持一股大搞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高度热情。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形成强
大的舆论声势,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管理不能滑坡。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在管理。只有实施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要强化责任主体的地位,层层落实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提升安全质量水平。
标准不能降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标准。标准和
细则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尺度,必须严格遵守。要在此基础上重点抓深入,创精品,建设高标准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加强“双基”建设。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重在基础、重在基层、重
在落实、重在治本;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基层和基础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切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矿井、区队、班组。要继续加大“双基”建设的力度,把“双基”建设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探索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注重实际效果。搞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最终目的,在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井下巷道、峒室以及工作面整洁美观,给职工提供了安全、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做好这些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防止“为了标准化而搞标准化”的倾向,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措施,提高矿井安全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抄报:福兴集团、办公室
送(发):矿领导及二矿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