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彭阳县委课题组
认真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识;凝聚党心、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按照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的部署和要求,专门成立课题组,围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主要做法
彭阳县有基层党委17个,总支26个,支部359个,党员9377名,其中农民党员5613名。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落实“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上关怀、精神上激励、生产上帮扶、生活上关爱,在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健全表彰、宣传、实绩“三个”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促进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重要动力。全县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落实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通过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命名、表彰等活动,加大学习、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的工作力度,激励党员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创业先锋,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把党员先进性更好地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实际成效上。
1、表彰激励。各级党组织注重建立健全定期评选表彰制度,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及时、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构建起包括精神鼓励、物质奖励、评星定格等较为完整的表彰激励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党员由“让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近三年来,全县命名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172个,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316名,其中受到县级以上党委表彰奖励的分别为86个、50名和110名。推荐市委命名“五个好”乡镇党委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85个,县委命名“五个好”村党支部126个、社区党支部2个。同时,县委还适时命名表彰了4个标兵乡镇党委、20个红旗村党支部、10个先锋机关党组织和集体经济10强村、10佳村干部。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施“农村党员十百千致富工程”,对1665户带头致富、科技示范、帮扶先锋等模范党员进行挂牌命名,有效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发展、推动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2006年开始,县、乡(镇)党委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指导
部分村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争星活动,给无职党员设置特色种养、科技示范、模范家风等岗位,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和群众代表会,对党员的实际表现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百分制考评,每累计满80分即在“党员争星园地”上贴一颗红星。年终进行综合考核评议,获8颗以上红星评定为优秀,5颗及以上红星为合格,5颗以下为不合格。对获得设岗争星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并在政策项目、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促使党员带头学习、带头干事、带头创业、带头服务、带头自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评星定格”活动,各乡村党组织结合农村实际,梳理出政治坚定、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学用科技、带头致富、关心集体、扶贫帮困、遵纪守法、弘扬正气、文明治家等10个方面的评议内容,年终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对党员进行综合考核评议,表彰奖励优秀党员,激励广大农村党员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先进性。
2、宣传激励。2003年以来,县有线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站相继开设党旗飘飘、共产党人、党建一线等专栏节目,深入宣传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不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去年以来,各级党组织突出“抓党建、促发展、增收入”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发展设施农业、开发“三大产业”和建设“五大基地”,采取召开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以及制作播放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专题片、组织演出《优秀村干部李玉荣》眉胡剧、推广“杨万珍”式生态户等多种途径,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讲温棚种植、暖棚养殖、菌草栽培、农村能源等新技术,培育出了扈志武、虎彩虹、李梅芳、张升、杨治刚等一大批党员种养示范户,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争先创业、率先致富的热情。在每年春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和年初务工人员外出的黄金季节,县委、政府都召开优秀务工人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打工致富和离乡创业的先进模范、优秀党员现身说法,大力宣传劳务创收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转变观念,不断激发党员群众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抗震救灾先进典型为榜样,切实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县委适时邀请全区彭阳籍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作先进事迹报告,宣传全国人民包括彭阳干部群众与灾区人民守望相助、心手相连的大爱情怀和奉献精神,凝聚人心,攻坚克难,加快发展。
3、实绩激励。认真开展“学党章、知荣辱、争双带、创双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新解放,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新进步,带头创业,做出实绩,树好形象。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办法,在职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当年收益中享受工作报酬,离任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享受生活补贴,其他村干部、无职党员通过“以奖代补”获得相应报酬,使农村党员干部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成效中受到鼓励、得到实惠。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群众增收入”的思路,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目前,全县已组建辣椒种植、菌草栽培、肉牛养殖、土鸡散养、科技示范等产业型党组织304个,设置产业型岗位23种,发展行业协会65个,创办党组织试验示范基地30个,把党员聚集到草畜、马铃薯蔬菜、劳务等产业链上,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中作出实绩。红河乡友联村党支部创设辣椒种植党小组,组建辣椒专业合作社,培育以党员为主体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
业,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934元。今年,全村发展以移动大棚为主的辣椒1300亩,西瓜380亩,露地蔬菜800亩,预计仅瓜菜收入一项就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
(二)建立健全直接帮、结对帮、蹲点帮“三个”帮扶机制。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着眼于全体党员的需求,坚持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难、帮党员所需,在党内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增添党员带头富、带领群众富的强大动力。
1、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直接帮。县委、政府把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0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2007年,区、市、县党委组织部门筹措发放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45万元,采取项目捆绑、党员与群众“1+1”联保、基地示范、以村带户等四种模式来使用,共扶持52户党员户、28户党员与群众“1+1”联保户发展种草养畜和特色产业,每户增收8500元-12000元。今年,县委、政府又多方筹措资金55万元,使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增加到100万元,并建立11万元的“党员致富基金”,重点扶持发展种草养畜业,进一步加快了“双带”发展步伐。同时,有效整合宋庆龄基金会小额贷款、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社会帮扶发展资金等,统筹建立互助、扶贫发展基金,着力健全和完善县、乡一体的“双带”发展机制,扎实推进“十百千万”示范提升工程,3年内培育提升3个示范乡镇、24个示范村、600户党员示范户和2000户农民示范户,发展一批经济强乡强村,实现“乡有特色产业、村有特色路子、户有特色项目”的目标,力争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王洼镇山庄村党支部利用10万元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并积极争取扶持项目建养殖暖棚,联系养殖贷款购牛,牵头成立养牛协会,聘请科技人员指导,使全村户均养牛4头以上,5头以上的大户121户,其中党员示范户29户,草畜产业提供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全村形成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畜、争先致富的好势头。草庙乡新洼村女党员虎彩虹,在县、乡、村党组织的帮助下,借助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建起了生态土鸡孵化厂,年孵化鸡苗10万多羽,饲养种鸡2000多只,实现家庭纯收入10万多元。
2、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手拉手”结对帮。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手拉手”活动,全县142个机关党组织、906名党员与142个村党支部、906名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包抓种草养畜、日光温室、设施林果等185个培带项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多万元,为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3000多个。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群众做的承诺,一定要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抓好“四联双定双评”活动,把基层干部、农民党员、乡土人才、农民群众“四支力量”捆绑在一起,思想上联,路子上帮,能力上带,技术上传,建起了党群团结协作的新平台,结成了干群聚力发展的新群体。2006、2007两年累计为群众办实事518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61个,今年又承诺为群众办实事361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18个,让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2007年以来,草庙乡党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多方筹措资金12万元,协调支农信贷400多万元,争取饲草青贮、饲料加工、沼气能源等项目资金167万元,帮助李梅芳、阮君娥、赵世儒、赵世忠、王志刚等党员和群众养殖大户,及时解决场地、通路、通水、通电和建设养殖暖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全乡年收入5万元 的养殖大户发展到64户,其中党员养殖示范户35户,推动了特色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3、干部驻村指导蹲点帮。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抓示范点建设责任制,县委常委、政府党员副县长建立16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抓32个重点村,全力抓好设施农业、扶贫开发、结构调整、特色养殖等重点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党员群众增收致富。2005年以来,县委从县乡机关两轮选派195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从县直部门选派27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今年又选派34名年轻干部到乡镇和村级组织挂职,帮助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增收致富措施。农村工作指导员、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和挂职干部,共落实帮扶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培育提升党员示范户2900多户,使80%以上的农民党员户有了稳定的增收项目和门路。今年,县委、政府组织74个县直部门投资建设2000栋移动蔬菜大棚,2200多名干部职工停止办公两周,帮助群众搭建移动蔬菜大棚,使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万亩,预计全县设施农业提供产值1.5亿元,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上。
(三)建立健全走访慰问、服务咨询、落实待遇“三个”关怀机制。着力健全和完善上级党组织关心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党员的党内关怀机制,坚持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关怀和服务多措并举,切实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关怀和爱护党员,真心实意地帮助党员排忧解难,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
1、走访慰问。各级党组织都普遍建立了“五必访”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即生活困难党员必访,建国前老党员必访,党员生病住院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乡时必访,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在每年春节、“七一”期间或遭受自然灾害时,各级党组织都及时开展集中慰问活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深入村组农户,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慰问。2007年组织慰问任职20年以上、25年以下的村党支部书记。今年春节期间,全县28名县级领导、300多名县直部门和乡镇班子成员参加了慰问活动,先后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1578名,发放慰问金33.2万元,及时把636户生活困难党员户纳入社会低保。通过走访慰问活动,让广大困难党员体会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孟塬乡党委建立党员去世慰问吊唁制度,凡党员去世后,都由乡党委班子成员带队,送去吊唁挽联和300元的慰问金,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
2、服务咨询。注重加强基础阵地建设,近五年来多方筹资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36个,有效改善了党员活动、农民培训、便民服务的条件环境。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乡镇党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召开党员电教工作现场会,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电教科技周活动,举办科学种养、菌草栽培、电焊维修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使全县90%以上的农民党员熟练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致富本领,树立了发展信心。健全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推行机关党建“三制”即党员目标管制、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为民服务承诺制,建立社区党员服务站,构建起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
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的体系,把党内关怀的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高度重视做好外出务工党员的服务管理,指导各乡村党组织每两个月深入务工党员家中走访一次,帮助照顾在家的孩子和老人,尽力多办实事、多解难题,让外出务工的放心,留在家里的安心。
3、落实待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绩效挂钩的村干部职务补贴制度。村干部任职职务补贴实行“基础补贴+绩效补贴”,其中基础补贴的平均数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绩效补贴额的平均数不低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2005年以前,全县村干部报酬1000元,2006年增加为2000元,2007年达到2500元,今年又提高到3000元以上,并为全县469名现任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自主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内在动力。积极推行“阳光村务”制度,各乡镇每周确定一天时间,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到村上集中办公,公开党务和村务,民主议政,解答问题,服务群众。确定和实施项目注重听取各级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实施党内先发动,发挥了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党员的政治热情,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
二、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和回顾总结,我们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仍需要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深。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够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党员干部对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党组织考虑的事情,自己不去多想,也不愿主动与困难党员结对交流、帮扶。在问卷调查中,回答“不愿主动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的有130人,占被调查对象的41.7%。部分困难党员“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缺乏依靠自身努力增收致富的信心。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问卷调查中,困难党员在选择“需要物质帮扶还是精神帮扶”时,有37.2%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前者。
(二)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彭阳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虽然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激励关怀帮扶的覆盖面不够大,途径偏少,帮扶项目和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党员群众的需求。同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够,在工作对象上,关注部分困难党员,忽视了一些党员,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内容上,往往重生活帮扶,轻政治激励和思想上的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春节、“七一”等季节性的给钱给物,轻常态化的帮扶,缺乏长效的制度和机制。
(三)运行效果还不够好。去年以来,各级党组织建立了困难党员登记台帐,但由于没有很好地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进行分类建档,在确定困难党员
帮扶对象当中,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调研的情况看,全县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仍比较弱。少部分贫困党员存有懒惰习性和依赖思想,习惯或满足于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第二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讨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讨
张掖市委组织部政策法规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对促进党内和谐,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机制,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涉及党员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事关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导向性。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遵循和把握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坚持把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党员体现到党员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在精神上激励党员、生活上关心党员、工作上支持党员,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之困、帮党员所需,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更具人性化。
(二)统筹兼顾原则。坚持把激励、关怀、帮扶有机结合起来,把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其他群体党员都纳入激励、关怀、帮扶的范畴,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融入激励、关怀、帮扶的各个环节,防止顾此失彼、相互脱节。
(三)分类指导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关怀、帮扶措施,不搞一刀切,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类帮扶,真正把不同群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四)科学规范原则。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建立配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广泛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科学运行。
(五)注重实效原则。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防止图形式、走过场、一阵风,通过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使广大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任务措施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从完善制度、创新载体入手,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着力构建上级党组织关心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服务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关心服务人民群众的格局。
(一)着眼于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注重运用政治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措施,不断强化党员的参政意识、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树立政治激励导向。重视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挂职锻炼力度,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工作人员,为优秀党员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全面推行党员议事、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等制度,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对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党员群众,积极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他们更好地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二是健全奖惩激励制度。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定期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并大张旗鼓地宣传其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同时,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作用发挥不好、有损党员形象的不合格党员,及时进行帮教转化,教育无效的按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三是完善责任激励措施。坚持和落实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探索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观念,发扬优良传统,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根据不同行业党员的工作实际,积极推行目标管理、挂牌上岗、服务承诺等制度,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四是落实保障激励政策。进一步规范村干部工资报酬制度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村干部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等制度,将在职村干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对离职村干部按任职期限等情况发放生活补贴,解决其后顾之忧。探索建立老党员生活补贴制度,重点对解放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给予生活补贴,使他们老有所养。
(二)着眼于增强党员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针对党员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在党内积极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
一是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基层党组织要广泛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谈心交心活动,党支部书记要主动与党员交心谈心,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与党员交心谈心,全面了解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切实做好消除顾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工作。基层党支部对党员要坚持做到“七必谈”,即:岗位变动时必谈,思想波动时必谈,工作失误时必谈,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必谈,有不良反映时必谈,发现苗头性问题时必谈。
二是坚持走访慰问制度。利用“七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力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对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重点走访慰问,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党员中。根据党员生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走访慰问,坚持做到“五必访”,即:党员生病住院时必访,婚丧嫁娶时必访,发生意外时必访,生活困难时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家时必访,切实让广大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三是构筑党内服务平台。依托街道(乡镇)一站式服务中心、居民(村民)事务代理中心等社会服务体系,建立街道、乡镇、工业园区党员服务中心,并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和劳务基地建立党员服务站(点),面向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务政策咨询、党内宣传教育、组织关系接转、流动党员管理、党员求助热线、党员权益保障、党员互帮互助等服务,为广大党员搭建学习、活动、交流、服务的平台。
(三)着眼于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建立健全党内帮扶机制。以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改善贫困党员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坚持定期对困难党员生产生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结合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建设,分行业、分层次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台帐,详细记载相关情况,适时查证核实,实行动态管理,为开展帮扶工作提供准确信息。按照个人申请、民主评议、社会公示、逐级申报的办法,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严格审核确定重点帮扶对象,明确帮扶方向和目标,确保帮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是设立党内帮扶基金。采取财政补贴、党费划拨、党员捐助、社会赞助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公益性、互济性、群众性的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使用办法,加强监督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在对特困党员家庭进行重点救助的同时,采取无息借贷、定期还本、滚动使用的运作方式,对有致富项目的困难党员提供生产扶持,努力发挥帮扶基金的最大效益。
三是深化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党内帮扶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制度,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城乡党员、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党员群众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组织、党员与困难党员结成长期稳定的帮扶对子,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积极营造城乡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是强化分类帮扶措施。对生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党员,按政策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开设“爱心超市”给予必要的援助;对因病、因灾生活困难的党员和年老、孤寡、残疾党员,在实行生活救助的同时给予更多的精神关怀;对农村贫困党员,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重点从解决生活困难、提高致富技能等方面进行帮扶;对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重点从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培训、介绍就业岗位等方面给予帮扶;对流动党员,重点从生产互助和关心照顾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方面进行帮扶;对从事生产经营且发展潜力较大的党员,重点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
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具体要求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统筹兼顾,综合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和帮扶,要在普遍关爱全体党员的前提下,以帮助少数特困党员为重点,对在思想、生活、生产、工作上有特殊困难的党员实施重点帮助,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切实增强关爱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精神激励与物质帮助相结合。在激励、关怀、帮扶过程中,既要做好党员的思想疏导和教育工作,注重从思想方面对党员进行精神鼓励和慰籍,又要力所能及地为党员提供一些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真正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干劲、促进和谐的目的。
(三)集中帮扶与经常关爱相结合。在集中资金、物资对特定的困难党员群体进行定期帮扶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日常帮扶的方式和渠道,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谈心谈话、走访交流等活动,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愿望要求,促进关爱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四)关爱党员与服务群众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深刻内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使党员在党组织的关爱中激发热情、增长本领,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更好地服务群众,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五)保障权利与履行义务相结合。一方面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切实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性观念,牢记党的宗旨,严格履行义务,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篇: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探讨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探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一决策对于增进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团结性,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意义重大。
一、我校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现状和主要做法
***学校现有党总支22个,共有党员824人,其中在岗教工党员293人,学生党员449人,离退休党员32人。在现实中,很多基层党员确实需要关怀、需要激励、需要帮扶,很多基层党员干部需要关心和理解,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和困难。我校党员数众多,需要关怀、激励、帮扶和理解的党员也较多,我校历来重视对党员,尤其是对老党员、教授和困难职工的慰问和关心。主要做法有: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奖励先进典型。
在XX年的“七一”表彰中,共表彰了先进党支部4个、优秀党务工作者5人、优秀共产党员22人。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奖励先进典型,激励全校教职工学习他们开 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到党务工作和教学工作中,把学校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做好慰问走访工作,将爱心和关怀送到困难党员心坎上。
我校每年从党费中都拨出慰问专款,为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2月6日(大年三十)中午,校领导和留在学校过年的学生、外教以及宿舍管理员和保卫处值班人员近100多人在教工食堂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进团圆饭。校领导还深入到学生宿舍走访慰问,亲切看望了寒假留校的学生,同时学校还为寒假留校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得到了学生们的感激和好评。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与困难党员和基层单位结对子。
各级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结成各种帮扶“对子”个数15个,参与结对帮扶的教工党员数达96人;与困难职工、困难学生结对帮扶个数为58个。全年实际投入帮扶资金数2.25万元。
对外我校也积极参与支持和帮扶周边农村贫困地方的基础教育、新农村建设工作等。在XX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我校被分别授予“全市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和 “新农村建设帮扶奖”荣誉称号。近 几年我校在经费较紧张的情况下,拿出自有资金共80000余元资助基层中小学,其中一次性扶助****小学XX0元资金,帮助学校建水塔,解决学校师生吃水难问题。XX年5月拨给****中心小学10000元资金,用于学校解决食堂建设。多方筹集资金10000元,为***中学安装了新篮球架。每年我校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个人捐资300—500元现金不等,对部分家庭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使他们不会因为贫困而辍学,从而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我校还一次性给***中学捐画架、脚风琴价值共计3000余元;另外为帮扶学校之一的下村中学培训了一批教师,在该校举办艺术节时,还捐赠教学设备价值3000余元。此外,我校非常重视帮扶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多次到点上考察和指导工作。分管领导20多次带领新农村建设工作组下到帮扶点。在我校的大力扶持下,帮扶点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去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的工作有:拆除旧房18间,面积1000㎡,粉刷面积1500㎡,房前屋后地面硬化面积7000㎡;修建了300㎡的村体育文化广场、100㎡文化活动中心和60㎡戏台;修建了总长1200米的水泥渠道;完成700㎡大池塘的清淤整治工作;修建环村水泥路1800米。我们还组织全校教职工踊跃捐书,共捐图书3000余册,并赠送了桌椅、乒乓球桌、国画,寒假期间还特意组织师生到板桥村举行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全年为新农村建设点拨付和争取各类帮扶资 金总数达18.1万元。
二、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建议
在调研中,多数党总支负责人和党员认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新阶段执政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深入发展的支持力量。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内和谐和保持先进性的必要条件,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建议应当充分发挥对各个层次党员的激励形式的不同特点,认真把握各类党员对激励需求差异性,建立客观的政绩和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调动党员积极性,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使党员不断进步,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应加大对困难党员和职工的帮扶力度,把握帮扶的实际需求和差异性,采取不同的帮扶形式。
三、相关建议和意见
1、党内关怀帮扶的重点应是有实际困难的老党员、身患重病的困难职工以及家庭负担较重的教职工。对于达到一定年龄或党龄的老党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发放不同等级的生活补贴,做到差异性和层次性。
2、党内表彰是各级党组织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教育、引导、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弘扬正气,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 伍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要使党内表彰更好的发挥激励作用,一是要体现先进性,要表彰具有时代特点的、具备高尚思想风范和道德品格的、能催人奋进、有很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的先进典型;二是要体现时效性,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并进行表彰、宣传;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先进事迹力求真实、准确、具体、生动,不能人为地进行拔高;四是要规范性,表彰工作要在党委领导下,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不得降低标准,随意设置表彰项目。
3、可推行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的做法,应充分发动各党总支积极筹措资金,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4、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困难职工结队帮扶制度,结成“帮扶对子”,为困难党员和教职工提供生活帮扶资金,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并将党员干部帮扶工作成绩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
5、党委和政府应当站在宏观层面上,管理好地方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两方面行使好职能。一是提供公共服务,要树立“为政就是服务”的民本理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逐步发挥公共服务的职能。要为各职能部门提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良好环境,重点是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城市低保户和农村失 地农民生活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使之承担社会职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二是加强“宏观”管理。党委和政府要以微观管理为主向以宏观管理为主转变。在工作中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等多种手段,推动单位和部门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
第四篇: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需要,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司稳定。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现就建立健全党内缴励、关怀、帮扶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健全责任明确、措施有效、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通过政治、思想、工作、生活、情感等全方位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转危为机和实现公司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相结合。既注重对党员进行精神方面的慰问和激励,又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党
员以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努力激发党的政治热情,增强党员荣誉感,保障党员权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调动党员积极性。二是坚持党内关怀帮扶与关心帮助群众相结合。通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坚持全方位覆盖与分类指导结合。注重对广大党员全方位、经常性地激励、关怀、帮扶,同时从不同类型党员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满足党员的政治、文化、精神、创业等方面的需求。四是坚持加强管理监督与关心帮助党员相结合。在物质帮扶的同时,要加强对生活困难党员的教育管理,使他们生活上有依靠,思想上有追求,工作上有作为,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尽自已所能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主要内容
1、建立党员“三必访”、“五必谈”制度。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工作、生活中有重大困难必访,党员无故不缴纳党费或不过组织生活必访;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政治生日”时必谈,退休时必谈。
2、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落实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优先知情权,做到重要文件党员先传达,重要工作党内先通报,重大决策党员意见先征求;实行党内提
案制,对基层政务、党务等重要事项,党员可采取提案形式提出书面意见建议,党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应予以答复;进一步推行党务公开制,落实党员民主监督权。
3、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对需要帮扶的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采取组织结对、干部结对、党员互结等形式开展分类帮扶,并建立帮扶生活困难党员情况管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4、建立鼓励党员成才制度。以邀请党校老师上党课、党委集中组织学习等多种方式,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实践锻炼途径,逐步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党员培训格局,全面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和素质,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优秀人才培养成技术和管理骨干。对组织推荐、因工作需要参加自费脱产或在职培训的党员,要在政策上支持、时间上保证、经费上适当补助。
三、具体要求
1、要提高认识。公司各党支部(总支)要高度认识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性,要结合实际,成立工作机构,研究具体措施,通过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要落实责任。公司各党支部(总支)书记要主动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公司党委书记要具体负责协调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有关问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落实情况将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3、要大力宣传。要及时总结和宣传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弘扬党内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积极营造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要鼓励探索创新、大胆实践,把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形成党内团结和谐,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工作局面。
第五篇: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情况的报告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情况的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成为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一、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现状、主要作法和经验近年来,我局党委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在推进“人文关怀”中,坚持普遍关怀与重点帮扶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保障享受权利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关怀帮助党员与关心帮助职工相结合等原则,确保党员“权利有保障”、“诉求有渠道”、“干事有舞台”、“工作有奔头”。一是坚持实行重大事务党委先研究、后公示,把单位大事的决策和处理在党员中进行通报,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二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体现党组织对老干部、老党员、以及困难党员的关爱,局党委以重大节假日前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活动为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组织各支部对生活困难党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生活困难党员台账,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并对生活困难党员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局党委克服资金困难,每年都结合重大节日对生活困难党员生活中的困难,局党委定期、不定期开展慰问活动。
员、服务党员、为党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党员之家”。
(三)建立权益保障机制,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一是实行重大事党内通报制,保障党员知情权。以支部为单位,在每月召开的党员大会上,对单位重大事项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情况通报,让每一名党员都享有充分的大事知情权。二是实行党员“首议制”,保障党员表达权。遇重大事项及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拿意见、作决策的,遵循“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先由党员大会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再由班子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有效保障了党员的优先表达权。三是推行党务公开制,保障党员监督权。认真推行财务、政务公开,拓宽党内民主监督渠道,让党员享有更多的监督权。
(四)建立人文关怀机制,增强党员的幸福感。一是推行“三要”关爱机制,让老党员老有所慰。即:大病要探望、节日要慰问、去世要追悼。二是建立特困信息库,让特困党员衣食无忧。通过建立特困党员信息库,及时准确地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特困党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三是开展“七个一”活动。开展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寄发一封节日慰问信,落实一批党员干部挂钩联系,安排一次倾情走访,过好一次组织生活,进行一次组织关系清理,举办一次文体活动。使党员倍加体会到“家”的温馨。
(五)建立党内帮扶机制,增强党员的成就感。一是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智力”帮扶党员提升素质。以党员业务培训为抓
点、党员干部捐一点的办法,以便能够对困难党员都有所关心和帮助,不至于捉襟见肘,画饼充饥。基金的管理应当由组织部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同时,建立全县困难党员信息库,各单位、各乡镇也要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库,每半年上报一次困难党员信息,对全县困难党员信息库进行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困难党员信息库应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组织部全县党员关怀、帮扶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困难党员信息库确定关怀、帮扶计划。在帮扶对象上重点应该向生活确实困难、患重大疾病的党员倾斜。
建立党内捐赠制度,根据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的工资收入,家庭收入、人员等情况,对生活水平较高、工资收入较高的党员规定适当高一点的捐赠规定;对生活水平低、工资收入仅能维持生活的党员可以少捐或者不捐,避免因为标准一刀切,给这些党员带来生活影响。
4、党内关怀帮扶工作应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应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党内关怀帮扶工作责任制,将党内关怀帮扶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责任考核体系,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对党内关怀帮扶工作的重视。
5、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时,应结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按照全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整体规划,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人。由组织部每年根据全年工作计划,提出工作责任划分意见,分解到各单位落实,形成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