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同志灾后重建先进事迹
X同志灾后重建先进事迹
X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9月出生,2003年参加工作,现任职XXX社区主任。
2008年,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突入其来。震后,作为xxx社区主任的xxx同志带领广大的干部群众投身到抗震救灾中,确保了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接下来三年的灾后重建工作中,他不怕艰辛、坚守岗位,圆满的完成了社区灾后重建工作任务,给全社区的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共产党员,他更是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用好每一分救灾款,办好每一件灾民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形象。
一、坚决落实政策、切实投入灾后重建工作
“5.12”地震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并随即落实灾后重建。中央、省、市、县的重建政策不断出台。xxx同志努力学习相关文件,吃透政策、看清思路、摸清情况,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xxx同志顾全大局、服从上级指挥。将国家的重建政策和xxxx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xxx同志联同场镇其他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得到居民家里宣传重建政策,悉心解答居民的疑问。通过他们的努力,场镇居民充分了解了国家的各项灾后重建政策,得到了居民的积极相应和好评,从而为xxx社区的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不怕苦、不怕累,积极投身场镇社区重建工作
在场镇社区重建工作的开展、推进中,xxx同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吃苦在前、敢于牺牲、勇于拼搏的精神,不怕辛劳,连续作战。“5.12”地震给xxxx带来巨大的影响,所有的住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xxx同志和其他干部一起统计灾后居民住房受损及住房加固维修以及重建的情况,并一一建立相关台帐。切实推进住房加固维修以及重建的进度,争取让居民早一天住上安全的房子。而在场镇基础设施重建的工作上,xxx同志更是不停的奔波在各个施工地点,推进度、查安全、验质量。白天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日照当头,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背影在工地,而在晚上,这背影又会来到灯下,或者和同事探讨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或者是独自总结一天的工作,部署第二天的安排,伏案,直到深夜。正是他不辞辛劳的工作付出,才使得xxx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圆满完成。
三、出色完成任务、工作成绩显著
如今,三年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结束了,通过三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xxx和他的同事们出色的完成了灾后重建的各项任务,重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一)、xxx社区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进展情况
通过xxx及其他社区干部的齐心协力,xxx社区城镇居民住房加固维修总计 346 间全部加固维修完毕,达49963平方米,加固维修资金 95.1 万元,及时拨付到位,落实到每家每户。场镇重建居民住房 16 户全部重建完成,居民已乔迁居住,共21间 673平方米,补助资金39.1万元,也已落实到每家每户。
(二)、场镇基础设施重建工作
全乡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共计四个标段:第一标段为xxxx水泥路500米、村庄排水管网1000米、污水处理池、公厕照明等项目,总投资222.46万。第二标为xxx道路修复及照明、水泥路面2300米等项目,总投资232.86万元。第三标段为xxxx排水管网3300米,总投资246.14万元。第四标段为xxx污水处理站、新建中转站、垃圾池、公厕等项目,总投资103.93万元。凡是涉及到场镇社区的工程项目,xxx总是亲力亲为,在他们的日夜奋战之下,场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完工。极大的改善了场镇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场镇越来越漂亮了,越来越卫生了,越来越适合居住了。
正是有了xxx这样的同志的辛劳付出,才有了xxx社区的崭新面貌,他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扬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基层工作者的学习。xxx同志是xxx灾后重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形象,是xxx广大干部工作者的缩影,是灾后重建工作者的优秀代表。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以来,xxx同志三年如一日,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再次走进舟曲老城区罗家峪和峰迭新区施工现场,放眼远眺,雨雾缥缈于或陡峭险峻或威严挺拔的群山之中,伴随着白龙江翻滚的浪花,群山包裹中的建筑工地,一片繁忙。数百栋建筑在白云青山的衬托下,悄然屹立于藏乡,在这块被“8.8”特大泥石流摧残过的土地上,甘肃建投上万名铁军用一年多的时间谱写出了壮美的赞歌。
浩荡的重建队伍里,曾十余次受到省、市、县和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媒体赞誉的甘肃建投六建上千名干部职工铁肩担道义,以敢打能拼的六建精神,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了建投下达的各个节点目标,既将全面完成新老城区灾后重建任务。在艰苦的作业环境、紧张的工期、高标准的质量要求下,把承载着灾区人民期盼、肩负甘肃建投荣誉与使命的灾后重建项目干好、干漂亮,甘肃建投六建用行动履行了承诺。荣誉既将成为过去,通过舟曲灾后重建,参建职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公司也取得了在特殊环境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重建任务的宝贵经验,这些无疑都将成为企业在未来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发扬重建精神攻坚克难的巨大精神财富。
一、领导班子的认识和决心是完成重大政治任务的关键
如何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并站在一定的高度领会舟曲灾后重建任务,既是对一个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觉悟的一个检验,更是对这个企业领导班子大局意识、指挥、协调、决策能力的一个考验。自2011年5月工程开工至今,六建领导班子先后召开七次专题会议,布署研究该工程相关问题,其中在施工现场召开的各类会议多达二十余次,领导班子成员先后有8人次累计蹲点300余天,仅公司董事长李锁林同志蹲点时间长达五十多天,其中连续最长的一次为二十一天;分管项目管理的总经济师强生垠、总工程师周岩平均每月近十天的时间在舟曲。大额资金调度5次,累计1300多万元„„同时,公司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艰苦环境下多单元作业,前所未有的整建制队伍调动,前所未有的财力物力投入等四个“前所未有”创造了建司以来的“四个之最”。以上数据和事实进一步印证了无论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只要有领导班子的统一认识和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心,加上科学的指挥及时的协调以及果断的决策,攻坚克难必将成为全公司的统一行动,这也是我们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的关键。
二、统一指挥,集中管控是大体量、多单元项目有序施工的前提
自2010年底舟曲维修加固工程开始,公司领导就已经向集团总公司领导主动请命——希望为舟曲后续重建多尽一份社会责任,当经过精心挑选的70多名维修加固突击队员经历了25天圆满完成舟曲维修加固任务并受省、市上级领导首肯后,老城区8栋小高层和峰迭新区15栋多层又先后交给了六建公司,是希望、是肯定、更是重托。欣喜之余,一个整建制调动,“大兵团”联合作战,工程公司集中管控,公司统一指挥协调调动的施工布署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便开始予以实施。从项目经理的确定到栋号责任区划分,从现场平面布置到进度计划安排,从资金安排到组织机械设备料进场„„承担施工任务的第五工程公司从经理、书记到普通管理人员以高昂的热情迎接着来自施工准备阶段的一个又一个挑战。所有和舟曲工程有关的信息被及时地反馈到公司本部,“工程公司解决不了的问题全部由公司解决”“举全司之力一定要圆满完成建投下达给我们的各项任务,交给灾区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与其说这只是一个下级对上级的表态,更不如说这是公司对上级组织,对舟曲人民的一份承诺,强有力的指挥,有效的集中管控成为日后舟曲项目部开展有序施工的重要前题。
三、必要的组织措施和强有力的管理手段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由于建筑工程结构的多样性,施工环境的多变性,操作队伍的流动性,过程控制的艰巨性,合同履行的严肃性,以及建筑市场的复杂性,决定着一个项目开工以后不仅要有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必要的组织措施和强有力的管理手段更是保证工程,特别是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的客观需要,舟曲项目更是不言而喻,无论是“临危受命”的第五工程公司副经理、罗家峪老城区总指挥张大海,还是全权代表公司的舟曲安全质量管控小组的成立;无论是栋号长、施工员的竞争上岗还是公司对各项目、各栋号的及时奖罚,无论是对计划的及时调整还是对劳务作业队的选择、调度,项目部的安排必须要及时到位,公司的决定更需要无条件的服从。对质量、安全整改不到位,进度计划未按期完成的批评处罚决不迁就。相反对全面完成节点目标表现突出的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作业班组,该表扬奖励的也要做到“人人皆知”。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必要的组织措施成为舟曲工程又一个体现执行力的核心“靶场”,同时也是体现第五工程公司干部职工素质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吃苦奉献是干好重建项目的基础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特别是艰苦的作业环境要求指挥灾后重建的项目部一班人必须要有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六建罗家峪老城区和峰迭新区两个施工区域,三个项目部的67名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管理团队在380多天的时间里,以良好的大局意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踏实苦干的奉献精神,六次获得甘肃建投舟曲公司的通报表扬,五次获得“一优一快三好”流动红旗,罗家峪5#楼党员突击队更是创造了四天一层的“舟曲速度”。他们的协作精神和不甘落后勇争第一的工作干劲在多次受到甘肃建投领导和当地政府及多家媒体的赞誉的同时,也赢得了兄弟公司、协作单位的尊重。无论是被各级媒体誉为“黑脸总指挥”的项目经理张大海、王海明,还是孩子高考前三天才回家的公司安全质量管控组长赵亦兵,无论是多次受到表扬的峰迭项目经理杨文立,还是创造“舟曲速度”的栋号长郑多吉,还有年轻栋号长李转军、常林安、潘虎等等,从工程公司领导到项目经理,从职能科长到一般管理人员,轻伤不离工地,孩子学业无暇顾及,老人住院无法回去探望,一连数月未和家人团聚,工作忙时连续三天两夜不能睡觉,时常忘记吃饭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中的许多故事,听起来似乎平淡,细想不得不令人敬佩。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照顾老人,思念妻儿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了让灾区人民早日住上新家,六建旗下的这群年轻的管理者用他们的赤诚在舟曲谱写出了壮美的青春赞歌,更是完成了一次人生难忘的不可多得的庄严洗礼。
五、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的可靠保证 作为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和甘肃建投先进党组织的单位,甘肃建投六建党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近年较快发展的助推器,自2010年底接到舟曲维修加固任务以来,特别是“大部队”开进舟曲以后,公司党委先后召开多次会议,专题研究在这个特殊的项目上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灾后重建干部职工加油鼓励,为公司荣誉增光添彩,为企业降耗创效出谋助力。随着舟曲新老城区项目施工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一个又一个节点目标的呈现,各种形式的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极大地调动了项目部和作业班组的工作积极性,“农民工突击队”、“党员突击队”互展风采,作业面的带头人、“工地光荣榜”上的标兵相互鼓舞,公司领导的个别谈话和大会动员成了解疑释惑的良方,节日礼品慰问和公司职工业余艺术团的慰问演出舒暖着一个个疲惫的身心。职工情感无小事,从病伤职工领导亲自慰问到年轻家属探望安排住宿„„公司和工程公司两级党政工领导想到了做到了。
如今又一个“8.8”既将到来,交工在即,冲刺来临,千余名六建的参建员工在用许许多多感人故事丰富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无法忘记去年“8.8”节点前面对国旗的铮铮誓言,他们决心要用一流的成绩履行 “参建自豪、奉献光荣”的诺言,为自己争气,为甘肃建投、为六建公司争光。
离开工地已近黄昏,即将竣工的大片楼房在落日的余辉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甘肃建投、甘肃六建留给舟曲的是一片新的希望,留给我们的则是创造的喜悦和公司未来可见的辉煌。(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的奋战,由甘肃建投承建的兰州新区舟曲移民安置项目住宅区17栋单体工程和寄宿制高中10栋单体工程分别于7月25、7月30日提前竣工,并一次性通过由甘肃省教育厅、兰州市教育局、舟曲县人民政府、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甘肃省建筑设计勘察分院、兰州新区质量安全监督站、兰州新区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舟曲县移民代表等组成的验收领导小组的验收,受到各方好评。
验收组通过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形式,一致认为由甘肃建投承建的兰州新区舟曲移民安置项目资料齐全,质量合格,达到验收标准,通过验收。
据了解,舟曲移民安置项目规划面积一平方公里(1500亩),总建筑面积15.04万平方米,安置移民8000人。包括总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的灾民转移安置住宅区,修建了32栋住宅楼,可安置1150户灾民、4500人;总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的寄宿制高中,安置教师和学生3500人;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为安置区配套的中低压供配电网、配套基础设施、主要道路及给排水工程等。
工程自开工以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甘肃建投兰州新区建设公司积极做好内、外部协调工作。甘肃建投三建集团、七建集团作为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克服当地气候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等种种困难,科学安排施工计划,抢抓有利施工时机,高标准、严要求地实施工程质量控制。在时间上,基础施工确保了主体、主体施工确保了装修收尾,装修收尾确保整个项目的竣工。这样的施工进度,被大家称为“兰州新区—深圳速度”,所有到过兰州新区的中央领导、国家部委相关领导,省市领导、兄弟省份领导、中央各大宣传媒体在参观该项目后都会树起大拇指,称赞道“甘肃建投无愧于铁军称号”。
目前,所有工程都已竣工,舟曲移民即将入住该项目,甘肃建投兰州新区建设公司及甘肃建投三建集团、七建集团已做好交工后回访、保修等各项服务工作的方案,并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让受灾百姓在兰州新区感受到新生活的美好,过上幸福生活!
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完工、连片特色新居整齐矗立、若干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迅速推进……曾经遭受巨大创伤的“藏乡江南”舟曲,如今正从伤痛中勇敢地站起,巨大的重建成就、繁忙的重建场景,展现着中国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战胜特大灾害、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两年前,咆哮而至的山洪泥石流,使美丽的舟曲顷刻间满目疮痍,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艰难的抢险救援结束后,如何在这块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空间狭小、经济基础薄弱的山沟小城开展恢复重建,成为一大难题。
“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支持、合力推进”,两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国上下、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把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摆在突出和优先位置,抓紧做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坚持尊重自然,科学布局,积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城乡布局、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坚持安全第一,保护生态,进度服从质量,确保重建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灾后恢复重建经得起历史检验,在长江上游这块重要的生态屏障区,顽强地托起了生命之舟,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是舟曲灾后重建决战之年。加快重建步伐,确保重建质量,坚持科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让灾区群众早日过上美好生活,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继续严格按照总体规划部署,切实做到恢复重建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完成好恢复重建各项任务之中,使灾后重生的舟曲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困难是阻挡弱者的高山,也是冶炼勇者的熔炉,更是砥砺强者的磨石。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也在向我们提出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理念转化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在全国人民和舟曲人民顽强拼搏下,舟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灾后重建先进事迹
舍家忘我女支书
一心为民抓重建
——记XX县XX乡XX村支部书记XXX先进事迹
个 人 简 历
XXX:女,中共党员,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69年4月,现年43岁,住达县XX乡XX村5组。达县XX乡XX村党支部书记,X县第十七届党代表,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七届人大代表,X县XX乡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党代表,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
1988年12月至1989年2月任达县XX乡XXX村妇女主任; 1991年至2011年任达县XX乡XX村妇女主任; 2002年至2004年任达县XX乡XX村妇女主任兼第五村民小组小组长;
2004年至2010年任达县XX乡XX村副主任兼妇女主任; 2010年10月至今任达县XX乡XX村党支部书记。
先 进 事 迹
XXX:不仅仅是在XX村,人人歌功颂德,就是在整个XX乡,也可以说是个人称人赞的能人,甚至就是在XX周边邻近乡镇,也可以说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名人”。她的出名并非能歌擅舞,也非有财有势,更非神仙通灵,而是因为她不仅是达县XX乡建乡以来的第一位女支部书记,而且还是XX村百姓心中的好领导,同志心中的好帮手,领导心中能够信任的人……
一、拿旗帜,当先锋,做党的模范标兵:组织审核的人,不
2010年底的4850元,行政村的可用整理资金也由负债十几万元跃升到存款2余万元。
(二)抗洪抢险,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2011年9月16日,突如其来的“9.18”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导致了滨临巴河的XX村1社、9社、3社、8社、12社受灾,共涉及300余户良田受灾,156户房屋进水,73户房屋垮塌或不程度受损,256人无家可归。XX乡党委、政府在得到县委、县政府的灾情预警后,立即启动了应急抗灾抢险救援预案,同时通知各沿河村、社及时准备抢险物资,撤离预警线下居住群众并安全转移农户重要物资。此时,正值送高考后进校的XX村党支部书记XXX同志在接到险情命令后,还没来得及将儿子周培硕送进校园的她立马购买了返程的车票,返乡参加并指导抗洪抢险工作。
9月17日晚20点过,刚刚返回乡上的XXX书记下车之后,顶着晕车的痛苦,没喝一口水、吃一口饭,连手包都没放下便投入了群众转移工作,一口气跑完了全村涉及农户转移的3个社94户家庭。看到急剧上涨的洪水,何书记心急如焚;面对漆黑的夜晚、小雨、湿滑的小路和丛生的杂草,何书记一手撑伞,一手执电,带领村支两委党员、干部不顾疲劳,连续奋战16个小时,将全村的94户家庭、348人及时转移到了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域,确保了该村在“9.18”特大洪灾中无一人伤亡的可喜成绩。在连续奋战“9.18”特大洪灾的30余个小时中,身为支部书记的XXX同志没有因为自己是领导而座阵指挥,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性别而拒不参与任何一次抢险。作为指挥员,手机便是她传达各
作负总责,同时还积极引导,对受灾特别严重、特别困难的群众慰问送温暖等活动、帮助和支持他们参与灾后重建。从选址规划、开工建设到主体竣工,XXX同志舍小家,顾大家,白天抓重建,晚上审图纸、看规划,谋发展、思建设。在灾后重建开展以来的半年多时间,对规划建设一窍不通的她硬是咀烂了几本关于规划建设的书,成为了我乡关于规划建设方面的“土专家”。
二、拿尺子,裁帽子,做组织的忠诚卫士:百姓公认的人,错不了!
在2010年的9月,XX乡党委本着“百姓需要的才是最合适的”的标准,在全乡通过“公推、一审、二定、三评、四直选”的办法,一举将XX村的副主任XXX推上了领导岗位,成为了全村支部的领头羊。
上任之后的何书记,在组织的关怀和百姓的支持下,深受党委、政府启迪,大施才能,拓展抱负,按照“有才、有德、有大局观念和有能为百姓谋利守清贫”的四有标准选人用人,坚持自荐自评、百姓公推公评、组织审评的办法,对全村的五条线干部和社组干部进行严格定标准、拉尺子统一考核选拔。通过“公开竞评”、“赛场识马”,该村的五条线干部和社组干部一下子被换下了将近半数,但也选出组织心中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群众公仆,百姓心中想满意的领头带路人。该村的副主任周延志、民兵连长周延孝、三社社长刘强、四社社长王成忠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通过此方法,XXX同志在该村建立了一个团结、务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两委”班子,带领
万,共有4万,便为其在聚居点内集起了一套60平米的小居房。1社的赵云明,家庭经济本就困难,加之这次特大洪灾,使得家里更是一贫如洗。XXX同志自是明白,灾后重建一展开,便主动到他家中慰问、了解情况,及时与XX信用社取得联系,说明该户家中情况,并说服丈夫周勇出面为其家中担保,向信用社贷款4万,确保他也能和其他家庭一样,能交得起款,住得上安置点的新房。“要不是何书记,象有周芝秀、罗显银等和我这样的家庭,一共有五、六户,可能要一直要住在那垮垮房子里头。”
感激地说。
“何书记是个好书记”。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灾后重建,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特殊关键时期,XXX同志对工作总是那么一丝不苟,待人总是那么真诚,对党和政府总是那么忠诚,对群众总是那么全心全意。在抗洪抢险里,她救人无数;在清淤过程中,她不娇不柔,多次在几尺厚的淤泥中跪陷下去,感动得村主任XXX为其落泪;在灾后重建上,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日照当头,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背影在工地上推进度、查安全、验质量。一旦有空歇时间就和同事们探讨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从开展灾后重建以来,从未停止过。“跟着这样的领导人干,我们有劲,我们打心眼里佩服”XX村的党员干部一致表示。
“XXX是个好书记,却是个不负责任的妻子、媳妇和母亲”,XXX的丈夫XX说。自XXX同志与XX村5组XX同志结婚以来,XXX同志一直在村上工作,一心为民的XXX同志把她仅有的精力倾其所有地奉献给了人民群众,把家中一切事务都交给了自己的丈夫XX。“我患了十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本就不能干
第三篇:灾后重建党员个人先进事迹
好范文原创投稿
灾后重建先进个人事迹报道
杨禹奎,男,汉族,45岁。是一名拥有2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退伍军人,建筑工程师。现任四川星慧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工会主席,08年5.12抗抗震救灾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把抗震救灾的精神又带到灾后恢复重工作中,以一种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完成了一项
项艰巨灾的后恢复重施工任务。为灾区后恢复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9年杨禹奎受命担任大邑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S106川西旅游环线灾后恢复重建大邑段公路施工C标段项目负责人。该工程连通重灾区崇州市、都江堰市、彭州市抗震救灾通道、生命通道,承担了外界通往重灾区繁重的运输任务。是大邑县首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也是2009年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他带领项目部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克服种种困难,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节约施工成本100余万元。施工的同时不忘支援灾区的农业生产。水是农业的命脉,5、6月份正值春灌保苗的季节,也是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为了被免与农业生产的矛盾,给当地农业生产让路,安排工人帮助群众放水灌田,确保施工沿线灾区的水稻按时、按季满裁、满插。他的行动受到了灾区群众的好评,因前期工程施工让路农业生产,使工期有一定延后,当地群众在得知情况后,主动参加到工程建设上来,不仅加快了工程建设的速度,把前期损失的工期追了回来,还提前50天完成该项工程的施工。
他在S106川西旅游环线灾后恢复重建大邑段公路施工C标段施工总结中写到,他坚信随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一大批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建成,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化危为机。他将继续关着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原为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再立新功。
2009年因其为公司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再次被同事评为优秀经理
四川星慧建设有限公司
2010年8月3日
第四篇:乡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先进事迹
位于甘陕交界地带,蜀道之咽喉,陇上之锁钥,故有陇南“东大门”之称。全乡辖14个行政村44社2137户8737人。就二oo八年而言,有二个时点和事件将会让现在和将来的人民记取,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大事铭记史册。一是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带来的重创。二是六月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
锦涛在乡李家庄村慰问灾民之行的如天大爱。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次地震强度和范围都超过了发生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三时四十二分的唐山大地震,是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与四川北部毗邻,且与汶川地震带殊途的甘肃省陇南、甘南、天水、平凉等10个市州受其殃及,成为仅次于四川之外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其中陇南灾情尤为严重。
覆巢之下,难保完卵。地处南北地震带的县乡,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中受到重创。迅猛而巨大的震荡割裂着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大地。猝然之间,44人在痛苦中呻吟挣扎。1407户的14111间房屋被摔得粉身碎骨,数条公路被残忍地扯断。14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的8737人全部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小时里,全乡所有干部在党委书记唐正林同志的带领下,在第一时间奔赴到受灾最严重的李家庄、村、何家庄等村,在电话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一口气跑完了全乡14个村中的9个村。面对频繁发作的余震,全乡干部冒着生命危险,查看灾情,安抚受灾群众,稳定群众情绪。自5月12日至7月12日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乡党委书记唐正林身先士卒,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全然不顾老家房子严重受损,家里多次带话让他回去的口信,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党委、政府一班人及全体干部牢记责任,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个人安危,为乡父老乡亲撑起了一片蓝天,使全乡抗震救灾工作安全有效地向前推进。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星期,就安置受灾群众4320人,发放帐篷400余顶,彩条布6000平方米,设立集中安置点3处,安置灾民1100余人。
5月13日早上6时30分,当乡党委书记唐正林得知李家庄村遇难人员还未安葬时,迅速带领干部赶赴该村,了解家属困难,并现场和村社干部研究解决办法,动员干部将随身携带的资金捐给遇难者家属,解决了安葬所需棺木、费用等燃眉之急,使这位不幸者终于在十四日凌晨入土而安。紧接着,他又和干部前往县医院,了解伤员救治情况,并决定留下四名干部联系医院及照顾伤员。看到在凌晨三点钟仍忙碌的党员干部,伤员们纷纷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一位头上被绷带裹着的伤者强忍着伤痛吃力地说:我的伤不重,你们回家休息吧,这是天灾,不怪你们。但走出医院后,唐正林仍不放心,硬是叫开一个熟人的门市部,买了三箱方便面送到了病房。
自5月16日开始,乡陆续运来抗震救灾物资,面对数量和品种繁多的爱心捐赠,乡党委、政府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物资监督领导小组,抽调了责任心强,办事认真的干部组成救灾款物发放和后勤保障小组,印制了入库单、出库单、灾民领取单等监督单据,做到了入库单=出库单=灾民领取单数字的公式管理机制。为了防止评议发放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乡在全乡14个村成立了有村民代表、老党员、村社干部150余人组成的救灾款物分配评议小组,从源头上杜绝了救灾款物发放中优亲厚友、看面待客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发放的阳光透明。
从某种程度上说,灾难本身就是对党和干部的历炼与考验,共产党最伟大的一面就是,始终和人民保持(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血肉关系。面对惊天灾难,乡党委首先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民兵抢险队”,将一面面鲜艳红旗插在了废墟之上,让广大灾民看到了希望,振作了精神。在“党员突击队”成立大会上,队长唐正林宣布了八条纪律。一是所有党员干部不论行业,一律服从服务于抗震救灾。二是必须和队旗一道深入到重灾区。三是耐心细致地接待群众,理解灾民的痛苦心情。四是不传谣、不信谣。五是对玩忽职守,私自离岗的党员干部将严肃处理。六是尽最大可能为灾民送去温暖。号召一出,几十名党员干部迅速奔赴灾区展开大规模的查灾和拆除危房工作,在灾民中树立起了党员干部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良好形象。
二〇〇八年六月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省、市、县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受灾严重的县乡李家庄村视察灾情,望着布满石头、瓦砾、土块的村庄,总书记一脸凝重,关切地询问灾民和伤员,并饱含深情地说:“党中央一直惦记
着灾区,惦记着受灾群众的生活,我们一定会帮助你们把新房子盖起来!”
然而,在乃至陇南人民群情高涨的同时,乡党委、政府却感受到又一种压力的沉重。全乡14个村2137户受灾,1407户的14111间房屋倒塌,总书记所到的李家庄村更需全部重建。这一耗资上亿元的工程,对乡镇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其中的困难和问题可想而知。为了抓好灾后恢复
重建,乡党委、政府从最难的李家庄和鸡山坝村开始,书记、乡长各带一个组负责重建。6月5日,乡党委书记唐正林在李家庄村的临时帐篷中召开群众会,讨论重建方案。然而,要把农户之间大小不一的宅基地整合分配,少数群众说啥也不答应,这个会议终究在有始无终中散场。第二天早上,唐正林又带领干部一家一户做工作,不论到谁家,他都是问生活有没有困难,并将随车带来的十箱方便面分给灾民们。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天晚上的群众会上,灾民纷纷举起右手,顺利通过了重建方案。紧接着,乡乘热打铁,雇来8台铲车清理废墟,平整地基,短短半月时间,就完成了地基的“三通一平”。在建设过程中,乡党委、政府抢抓深圳市援建的良好机遇,配合援建方解决道路、建材的困难,不断加快了工程进度,确保了工程的按期完成。如今,拔地而起的85座漂亮的房屋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并举行了灾民永久性住房交接仪式。74岁的老党员老吴说:“没有共产党,没有乡党委、政府领导的苦口婆心,没有深圳人民的大力援助,就没有我们李家庄的今天。”
截止目前,乡鸡山坝村52户270人易地重建已全面完成,43户乔迁新居。累计全乡第一批842户重建户中的643户完成主体工程,竣工350户,分别占第一批重建户的76.4%和41.6%,创造了县灾后重建工期最短、工效最快的最好记录。
俗话说:天热热大家,天冷冷穷人。地震使乡多户返贫,过冬困难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面对逼人的寒气,乡立即出台了灾民安全越冬实施方案。方案规定:
一、对有亲可投的受灾户,驻村干部联系灾民投亲靠友,乡政府本着急事急办的原则,快速兑现“三无”、“三孤”人员生活补助。
二、对安全越冬自身没有能力解决的“三孤”、“三无”人员,乡政府采用租借形式予以解决。
三、各村党员活动室等公共房屋,均作为“三无”、“三孤”人员越冬用房。
四、对“三无”、“三孤”人员集中安置点,乡政府统一发给棉被、棉衣、面粉、取暖用煤及煤炉,固定专人轮流以保姆式的服务予以照顾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乡灾民安全越冬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乡党委、政府把群众的安置、重建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履行了做人民儿子的庄严承诺。许多干部家庭的房子也严重受损,但根本顾不上去看一眼,父母有病没时间探望,儿女安危无法叮嘱。加上工作中部分群众不理解的百般刁难,但大家始终以理解和宽容把每一户群众都安置好,把每一分补助款和每一样救灾物资都不折不扣地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乡党委、政府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强与执着,树立起了共克时艰,血浓于水的光辉形象,是对总书记视察这如天大爱的倾心回报,是甘肃精神、陇南精神的实践与升华,是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鲜艳旗帜,必将引领县灾后重建质与量的突破。
第五篇:村支部书记灾后重建先进事迹
5月12日中午,闷热的天气,农村的群众照常忙着大春作物的备耕。和往常一样,从县乡政府开完村支部书记会的县正坐上儿子的摩托车赶回村里,准备向村民传达相关会议精神。
灾难来的没有一点预兆,顿时间地动山摇,灰尘漫天,房屋的垮塌声、群众的哭喊声、惊恐声混成一片……
“地震了,赶快回村里看看。”意识到灾难发生的县第一时间
没有想到家人和自己的安危,冒着不断发生的余震,他叫儿子和他立即分头行动,回村里各组去依次查看灾情,帮助群众疏散。
红砂村位于县乡西北部,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是该乡较为偏远的一个行政村,群众住址十分散落,平时走完整个村庄快者也得一整天。地震让通讯网络也随之中断,担心群众安危的县心急如焚。每走到一户,得知村民都安全,县的心就会松一口气,安排好群众的安全聚集后,他才匆匆离开赶往另一户群众家中。
“杨书记你辛苦了,你来看我们给我们增添了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和信心。”红砂村5组的王海全家住海拔1600米,属该村最高处,县来到他家时已是5月13日凌晨。
5月13日早上,基本走完全村后,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你到哪里去了,地震后一个影子都没看到你,你知道我们有多担心吗?”看到丈夫回来,妻子郭明英既气忿又才放下了心。
没来得及细细过问自家灾情,县换上一身衣服,又匆匆离开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震后,帐篷、大米、面包、矿泉水、棉被等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运来。怎样把这些凝聚着党委、政府和全国人民对灾区群众关心、关爱的物资尽快发送到红砂村受灾群众手里成了县首先考虑的问题。
“把救灾物资从乡政府统一拉到红砂,运费我给!”一趟、两趟,一批,两批……为了让受灾的五保孤老(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和困难群众少走一点路,县自己掏腰包出运费请货车,将所分配的救灾物资直接拉进了村里,及时发放到了群众手中。在他的带动下,该村会计和每个组的组长也纷纷慷慨解囊支持工作。
“好书记啊,我们全家都感谢他。”红砂村5组村民骆定根双目失明,妻子长期患病,儿子在外务工时受伤脚上打了钢针,救灾物质物资一到,县就将分给骆家的东西送上了门。“有清油,有棉被……整个冬天我们不冷不饿,全靠杨书记关心。”一提起县书记,骆定根一家就万分感激。
灾后重建——
满腔热忱写忠诚
去年10月,随着雨季结束,全村88户重建户开始新修房屋。沙石、水泥、砖、钢筋……每天都有大量的建材往山上运。而已经过地震破坏,再加上夏天雨水的洗刷,原本就不畅的村道变得更加凹凸不平,多处保坎垮塌,严重威胁到过往运输建材车辆的安全,影响着灾后重建的进度。
“必须把路修好!党员、干部先上!”在县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投工投劳300多个,维修保坎、危险地段6处,平整村道近5公里,解决了重建材料运输问题。在此期间,县还掏出了800元钱购买一些材料。
“全村有389户1442人受灾,其中重灾户达90户336人,88户334人要重修房子,299户1106人需要维修加固,2户2人安置到唐家敬老院……”说起全村灾后重建的情况,县如数家珍。
自从灾后重建工作展开,县就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哪家缺劳动力,他就带头组织其他党员、村组干部,义务为帮忙群众砌墙、补缝;哪家缺钢筋等建材,他就跑去联系商家,保证村民建房有建材;有户受灾村民家里重建房屋资金有缺口,他便拿出自己仅有的1万元积蓄帮助群众缓解一时之急……
“这条墙缝就是杨书记帮补的……”红砂3组受灾村民杨崇顺指着自己房里已经补好的一条裂缝说。
“没有杨书记我修得起啥子房子哟!”红砂村5组的胡尚红指着自己的新房,话语里透着对县的感激。胡尚红的老房子在红砂村5组,是本村最偏远的一个组,如果在那里重建房屋,建材的运输必须靠人背马驮,修建成本很高;而到其他交通条件较好的组重建,胡尚红又无法自己落实宅基地。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胡尚红到红砂村1组联系并解决了宅基地。“象我家这样的,还有胡建林、李文学、李文朝、刘代珍……总共8户。如果不是杨书记,我们可能还睡在棚棚里头。”胡尚红说。
“我今年已经60岁了,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我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做事实,让村民都得到实惠。”记者采访县时,他一边说着,一边拿着乡亲们的身份证往山上走去,“有几个小伙子刚修完房子,说要出去打工,我要把刚领到的第二代身份证给他们送去。”
腰腿患有风湿病的县在去年地震后,病情进一步加重了,他走几步歇几步,瘦小的背影渐渐远去……他用十足的干劲,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鲜红的党旗下那无声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