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心邮路”先进集体主要事迹
“爱心邮路”先进集体主要事迹
近年来,江苏出现了—个在社会上叫得响,在群众中立得住的先进群体——如皋市邮政局“爱心邮路”。该局137名乡邮员八年如一日,在7300多公里的乡间邮路上,用真爱真情真心帮扶了210多名孤寡老人,群众称他们是身边的“三个代表”,宣传部门说他们是实践公民道德规范的表率,组织部门赞誉他们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榜样,党委政府认为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典型,孤寡老人更夸他们是党派来的亲人!
如皋是有名的“长寿之乡”,80岁以上的老人近5万人,百岁以上的就有200多。这其中有许多老人无儿无女、无亲无友、无依无靠。虽然当地政府对他们非常关心,但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仍有不少老人十分贫困,日常起居也非常困难。如皋市邮政局137名乡邮员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宗旨,恪守团结互助的社会公德、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一方面优质高效地完成繁重的投递任务,一方面怀着深厚感情,为孤寡老人.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生病时为他们求医问药,农忙时为他们插秧收稻,雨雪时为他们上房堵漏,卧床不起时为他们擦身洗脚,生日时为他们点蜡祝寿,孤独时为他们排解寂寞……这些可亲可敬的乡邮员把一条条乡间邮路变成了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的“连心路”,扶危济困的“和谐路”,帮助农民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路”,中国邮政忠诚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爱心路”。
一、“爱心邮路”让老人孤寡不孤独,长寿又长乐。
“爱心邮路”是在邮政独立运营后的艰苦创业过程中筑成的,如皋市邮政局党委一边内强素质,带领员工奋力拼搏、加快发展;一边外树形象,发动员工奉献爱心、扶危济困,为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为党增光。
——老劳模开启“爱心邮路”。1998年9月邮电刚刚分营,如皋市邮政局正面临艰难的发展困境。一次石老太的“上访”,开了如皋邮政的爱心帮扶和加快发展之路。陈昭斌是全国邮电老劳模,他常讲,“我10多岁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母亲生了重病,我却因为工作没有服侍过一天,我对母亲感到很愧疚。母亲去世后,我便把对母亲的孝道倾注到帮助孤寡老人身上”。城西鹿门村80多岁的石老太,听说长期照顾她的老陈要被调走了,急得当下就拄着拐杖、1 踮着小脚让村干部带她到邮局“上访”,跟领导“说说情”,无论如何要留下老陈。村主任恳切地对城西支局局长说道:“老陈不能走,全村人离不开他。老陈的工资哪怕由我们来出。”市局党委敏锐地认识到如果把全局所有乡邮员都培养成陈昭斌那样群众离不开的员工,邮政形象就会得到提升,就会赢得人心,为邮政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局党委作出决定,建章立制、设立基金、健全档案、全员行动,在全局137条邮路上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帮扶孤寡老人活动。
——让老人说共产党好。党员姚泽民是从老山前线下来的退伍战士,他帮扶年龄相加有203岁的退休教师刘镜寰老夫妇。百岁老人生活不便,搬块砖就像搬座山。小姚天天准时将报刊放在老人案头,让他能随手就能拿到;天天要看看老人还有哪:些难事要办,换煤气、拿药、买油盐酱醋粮。他还经常带上“百宝箱”,„为老人修水电,修炉灶、修门窗。老人说党和政府让我衣食不愁,小姚让我生活无忧。2002年9月重阳节,老人在市里为百位百岁老人举办的“万岁宴”上,挥笔写下“共产党好”四个饱含着对党无限感激的道劲大字,郑重委托市委书记带到北京向党的十六大献礼。双目失明的何兴莲老太太长期得到党员朱金华无微不至的照顾,她逢人就夸小朱是“党派来的亲人,邮政局好,共产党好!要不是乡邮员,我早就没命了”。至今在她家还贴着一付对联“老残有福享,感谢共产党。”
——做孤寡老人的亲人。东陈支局的乡邮员储剑出生在因掩护战友而英勇牺牲的抗日烈士刘亮的殉难地刘亮村,自小烈士的事迹就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他帮扶的平金涛老人,居住的房屋因年久失修,常常是屋外大雨倾盆,屋内小雨连绵。储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4年9月,他掏钱买来了砖、瓦和石灰、水泥,准备为老人翻修房屋。老人所在村的村主任得知消息后深受感动,安排劳力请来瓦工给予支持,最终老人的困难得到了解决。事后,老人专程给邮政支局送去了锦旗,上面写道:“赠如皋市东陈邮政支局的亲人们!”该支局的乡邮员冒桂勇,每当寒流到来降温时的第一反映就是80岁孤老徐俊元身上冷不冷,穿得暖不暖,每天路过他家都要把热水袋满满灌上放进老人的被窝里。冒桂勇说“我觉得老人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一到时候就会想起他们,几天不去就感到心中有一块石头搁不下!”东陈镇杭桥村的曹香民老太,今年85岁了,她由乡邮员蒋高元帮扶。每星期蒋高元总要去“瞟瞟”老人三四次,一见面总是互相亲热地招呼:“曹奶奶,您可好?”“小乖乖,又来啦!”知道的人晓得是投递员来了,2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祖孙俩呢!
二、“爱心邮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延伸。
爱心邮路的生命力在于鲜明的时代特征。乡邮员们在局党委的带领下,充分利用传递报刊信息的独特优势,用爱心服务“三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新贡献。
——打开招商引资大门的金钥匙。因知名度低,常青镇的招商引资工作非常困难。乡邮员周荣龙得知后与支局长主动找到镇领导,建议他用邮资封把常青镇的优势宣传出去。在市局支持下,很快5000枚精美的邮资封就印制出来。邮资图为一片青青的桑树叶和常青镇政府的照片,桑叶代表常青有着丰富的蚕桑资源,又暗合了常青这个名称。背面则印有常青镇的优势资源介绍,小小邮资封尽显常青风采。为保证邮资封的宣传效果,周荣龙还专门到市局名址库中为镇里精选出了1500条纺织、服装企业信息。不久,就有不少外地企业主动咨询到常青投资事宜。如今,常青镇已经有了24家纺织、服装有限公司,镇里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随着邮资封在镇里各个部门的使用,常青的知名度已经越来越高。镇领导每每谈及此事都赞不绝口,说“乡邮员为镇里送来了打开招商引资大门的金钥匙”。
——足不出户订单纷纷飞。江安镇的苏中玻璃瓶有限责任公司在创业之初,董事长周剑寒为销售产品跑遍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城,钱没少花,却收效甚微,企业每况愈下,濒临破产。2003年,乡邮员肖龙建和支局长陈祥得知后,热情向他宣传商业信函对营销的好处,并在市局的函件地址库中为他精选了客户地址,周董事长半信半疑地试寄了一些。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商业信函竟使公司起死回生,一个个客户纷纷来电来函咨询他们公司的产品。从此,订单越来越多、业务越做越大、生意越搞越活,产品还远销到国外。周董事长动情地说:“公司发展可全靠邮政啦,离开邮政,我的公司可做不下去啰!”
——从“鸡教授”到“演说家”。长江镇华珍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美珍是党的十六大代表,她的公司是当地养殖龙头企业,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陈董事长感慨地说,是乡邮员吴瑞祥给她带来的致富发家的信息。大规模的家禽养殖是一个科技含量高、投资风险大的产业,必须时刻关注报刊中刊载的产业发展走向和科学饲养知识,小吴成了她选择报刊的“智囊”o学了《家禽饲养》,她成了能为农民进行
技术辅导的“鸡教授”;小吴推荐她订了本《营销》杂志,又使她成了“营销专家”;小吴建议她订了《法制报》,使她成了“法律专家”有效地维护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小吴看到她成了名人后到处讲话的机会多了,又为她选择订了本《演讲与口才》杂志,她的讲话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生动,再大的场面也不慌了,成了“演讲家”,在参加党的十六大期间和当地党员先进性教育巡回演讲中大展了口才。
——“破烂王”变成了“银杏王”。李洋村的村民张银服原来是经营收购废棉纱生意的,近年来收益很不理想,想转行又没找到好项目。一次与乡邮员吴学军聊起了此事,说者无意,可听者有心。于是小吴十分留心这方面的信息,他发现江苏科技报上的致富信息特别多,就建议老张订了份《江苏科技报入看了报纸上一篇关于银杏树苗的行情分析后,老张发现自己很适合培育银杏树苗。如今,老张已经种植了几十亩的银杏树苗,成了远近闻名的“银杏王”。去年底,有人出价68万元想买下他的银杏树苗,在老张心动的时候,小吴又建议他从报刊上看看行情再说,老张一看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树苗价格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转行成功的老张,对给他提供致富信息的吴学军非常感激,经常对人说:“是乡邮员帮助我发了家!”受此启发的吴学军,在为农民服务中还搞出了一个新名堂——„千家本”,本子里分门别类记着如何为农民致富提供信息服务的事。
——不能让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瓜烂在地里。江心小岛长青沙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当地的“西瓜王”石征建回顾自己的“种瓜史”时说,最想感谢的人是乡邮员王育人。从最初的几亩瓜地到现在的近百亩,从当初的“苏密l号”到现在的最新品种“宝花”,每一步都离不开小王的支持。钟子是小王帮助邮购的,种瓜技术是从他推荐的报刊中学到的。这些报刊不仅提高了“西瓜王”的种瓜技术,更使他开阔了思路。以前,他只种西瓜和小麦,而现他的地还可以套种一季的玉米或棉花,仅套种这一技术每年可以为他增收几万元。最令“西瓜王”永远难忘的是去年7月份,雨一连下了十几天,买瓜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但藤上的瓜却是一天比一天地熟,几十吨的瓜眼看就要烂在了地里,瓜王心急如焚。瓜王的困难,投递员王育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心想一定要帮老石瓜销出去,他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想方设法通过
在如皋市区的朋友联系到了8个买主,一下子为瓜王销出了20多吨的瓜,挽回了损失。每当谈及此事,“西瓜王”都要热泪盈眶。
——帮助残疾人当上了小老板。24岁的高兵是位高位截肢的残 4 疾人,高中毕业后一直为未找到就业门路而犯愁。乡邮员严福明得知后,主动与高兵交上了朋友。他从有关报刊上帮助高兵寻找到了函授学习修理电话机的途径,为高兵购采了学习材料,使高兵短期内掌握了这门技术,并开了一家维修门市部。从此,不管是寄信汇款,还是领取维修零件的包裹,都是严福明帮助代劳,有时甚至连邮费也给垫上。不仅如此,严福明还向高兵推荐订阅了《家用电器》、《家电维修》、《电子报》等报刊,使高兵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维修技术日臻成熟,生意也愈发红火。
三、“爱心邮路”带动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乡风文明。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爱心邮路”上的乡邮员们以他们敬老爱老的善举,带动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乡风文明。
——“爱心邮路”唤起全社会的爱心。南通和如皋市委、市政府相继发出了《关于向如皋市邮政局137名乡邮员先进群体学习的通知》。如皋市市级机关18个单位的万名党员每年都挂钩帮扶一个弱势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白蒲镇党委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学习“爱心邮路”,每人帮扶一户低于镇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去年该镇党员干部结对了300多户,年底已有50多户脱贫,200多户生活正在得到改善;泰尔特燃整有限公司的老板张奎宏,致富不忘乡梓,一人联系了6名孤儿,准备将他们一直扶持到大学毕业;茂鑫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王芸芸,个人出资2万多元帮助如皋蒲西村的一特困农户建起了三间一厨的宽敞瓦房;如皋市人民医院于2006年2月,首次派出诊疗小分队,冒着春寒踏上“爱心邮路”,在给孤寡老人义务诊疗的同时,还给乡邮员们进行免费体检。去年市镇乡有关部门通过乡邮员反映,把24位孤寡老人列入了农村低保户,10多位老人被安臵进了敬老院,还为更多的孤寡老人解决了生活中的供水、供电及住房等问题。等等。
——感动了远房堂侄。乡邮员朱金华长期热心帮扶双目失明的何兴莲老太,他的善举传到原本与老太久不来往的远房堂侄张松林家里,全家深受感动,他90多岁的老母亲忙命儿子把何老太接回了家。老人说:“我年年要带着儿子、媳妇到狼山寺烧香拜佛,祈祷平安。现在邮政局的人才是真正的佛,非亲非故的投递员都能这样帮扶何老太,我们做亲戚的,更应该向他们学习。我以后去烧香还不如让子女们照顾好堂嫂呢,这也是积德行善啊!”如今,何兴莲老太与堂侄张松林一家l1口人,四世同堂,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安享着幸福的晚 5 年。时时还去看望的朵金华欣然地告诉记者:“看到何老太衣食无忧,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我们的心也就踏实了。”
——我要加入“爱心邮路”。金爱明1994年高中毕业后担任了志勇村的会计,他看到村里的五保老人刘炜贵在乡邮员帮扶下逐步走出困境时,深受感动。他毅然向村里提出辞呈,放弃了较稳定舒适的工作,坚决要求到邮局去干乡邮员。在写给如皋邮政局的自荐信中,他动.情地说,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指望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关心、帮助你似乎是件奢望的事,而乡邮员们却做到了。我如果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将感到特别的自豪。乡邮员冒志刚也是位新乡邮员,他有98岁的曾祖母,全家五代同堂。当他接过帮扶的担子时,感到能够融入这支爱心队伍,是件幸福和快乐的事情。他每月都要带着7岁的女儿去看望帮扶的老人。他说,善事应当做给孩子看,我要让女儿懂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要让别人爱自己,自己首先必须去爱别人。
——白衣天使与绿衣使者携手助老。乡邮员刘培春与如皋市第二医院护士杨友莲是对恩爱夫妻,在顾学珍老人心中,他们更是无以为报的恩人。顾老孤苦伶仃,体弱多病,生活十分艰难。刘培春帮扶顾老后,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妻子杨友莲得知后非常感动,她想敬老助老人人有责,自己从事医疗工作,能更专业地护理老人的身体。杨友莲对丈夫说,好事我们一起去做吧。从此夫夕王俩一个照顾老人起居,一个护理老人健康,夫唱妇随,一起:走上。了“爱心邮路”。薛建华和张梅夫妇,一位是乡邮员,千位是村妇女主任。张梅这样评价丈夫的善举,“乡邮员的帮扶行为也是支持我和村里的工作。他们让孤寡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促进了乡风文明,现在邻里间的矛盾少了,敬老爱幼的事多了,我们当村干部的也变得轻松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性地纠缠在调解邻里纠纷上了。”弧寡老人咸了邮政义务营销员。“爱心邮路”群体力构建和谐社会作了贡献,也提升了邮政社会形象,为企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我们为乡邮员的事迹感动,我们要为他们请功,还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邮政局搞好业务发展。”许多乡镇领导要求各部汀、各村全以赴地支持邮局工作,把邮局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村民发自肺腑地钦敬邮局的人,认定邮局人情真德厚、诚信可亲,愿意与邮局人打交道、交朋友·、办业务。许多被帮扶的老人自愿当起邮政的义务营销员、吸储宣传员,平信接转员,有钱存邮局成为当地群众的一个自觉行动。6 1998年邮政独立运营之初,如皋邮政年业务收入仅1800多万元,2005年底已经跃升到5260多万元,邮政储蓄余额从7年前的5亿元已达到现如今的29亿元。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每年该局报刊大收订实绩都居全省县局前列,年年都顺利完成党报党刊发行任务,其中《半月谈》等杂志,始终列全国市县第一位。
——各种关系更加和谐了。八年来,乡邮员群体通过帮扶孤寡老人,使他们对邮政事业更加热爱、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服务意识更加牢固、职业道德更加高尚,始终保持了队伍稳定,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已有39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了30%。局领导对乡邮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关心,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机关人员、营业人员都热心为乡邮员解决后顾之忧,人际关系更加改善了;乡邮员们对家属本贴爱护,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了;村镇干部理解支持邮政发展,企业地方关系更加紧密了。整个如皋市都呈现出社会关心邮政、邮政关爱社会的和谐氛围。
四、“爱心邮路”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得到各级领导的积极评价
“爱心邮路”群体八年如一日,热心帮扶农村孤寡老人的感人事迹在全国、全省邮政部门和江苏社会产生了积极反响,该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行业、江苏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企业等高层次的荣誉称号。江苏省邮政局党组专门作出了在全系统开展向“爱心邮路”学习活动的决定,明确要求全省邮政三千多个营业网点,都要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明窗口”;八千多个投递段道,都要成为实践社会公德的“爱心邮路”;三万职工都要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绿衣使者”;一万多名共产党员都要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2003年以来,《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主流媒体和不少报刊都对“爱心邮路”群体的先进事迹作了大量宣传报道。同年12月26日《中国邮政报》在头版刊登了长篇记实通讯,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年底,南通市文明委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并作出了向该群体学习的决定。随后,江苏省文明委隆重召开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表彰大会,“爱心.邮路”以最高票数当选为“江苏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江苏省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家骅还代表所有受到表彰的单位、群体和个人作了专题发言。2004年9月,中宣部在南通举办了首届《中国公民道德建设论坛》,“爱心邮路”先进事迹参加了论坛交流,引起了中央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小平同志动 7 情地介绍,“137名乡邮员的事迹平平实实,真真切切,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o如皋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的电视大党课上激动地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爱心邮路”是党的先进性在基层的具体体现。2005年10月,“爱心邮路”又当选为江苏省首届十大优质服务品牌。
国家邮政局对“爱心邮路”群体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邮政的实践,充分体观党的先进性本质要求,充分体观了邮政企业忠实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主题。刘安东局长数次批示,要求全国邮政部门广泛开展向如皋乡邮员群体学习活动。在2005年国家邮政局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如皋市邮政局主要负责人向国家局直属机关党员作了“爱心邮路”群体的先进事迹报告,产生了强烈反响。两天后,刘安东局长在百忙中赶赴南通亲切看望慰问了乡邮员代表,平时从不沾酒的刘局长饱含深情地向他们敬了三杯酒,一敬乡邮员为党旗增辉、为邮政增光,二敬乡邮员家属的理解支持,三敬孤寡老人健康长寿,勉励乡邮员坚持不懈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作新贡献。
2005年6月28日,省委李源潮书,记和省委常委、宣传部孙志军部长会见了来宁参加《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首发式的国家邮政局、中华集邮联领导同志,国家邮政局谭小为副局长介绍了“爱心邮路”群体的先进事迹,引起了两位省委领导的关注。李书记对江苏邮政主动服务“两个率先”,为构建和谐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表示很满意,并要求省委宣传部负责把“爱心邮路”宣传好。随后,孙志军部长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责任部门将“爱心邮路”纳入重大典型整体宣传方案,统筹安排好。同年11月28日孙志军部长会见了受刘安东局长委托专程前来磋商宣传“爱心邮路”事宜的谭小为副局长。孙部长再次充分肯定了“爱心邮路”群体是江苏邮政职工的突出代表,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素质,应当在全社会发扬光大。孙部长明确表态,省委宣传部已将“爱心邮路”作为重大先进典型,并对如何深入宣传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表示省委宣传部将会同国家邮政局积极做好基础性工作。
2005年12月5日,江苏省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家骅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工会主席邓重林赶赴南通,与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大卫,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小平,就共同贯彻孙部长重 8 要批示,在全社会大力宣扬“爱心邮路”进行了磋商。南通市两位领导同志高度评价了如皋“爱心邮路”先进群体不仅是扶贫济困、弘扬社会公德的典型,而且是各行各业服务“三农”、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典范,还为正在开展的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榜样。市领导表示一定要认真总结好、宣传好、推介好他们的先进事迹,并指示有关部门立即着手运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将“爱心邮路”作为全国、全省重大典型推出的基础性工作。
每个人一时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坚持不懈做好事;一个人单独做好事也不难,难得是一群人共同做好事。平凡与伟大也许只有一步之遥,只要融入爱,平凡后面就是伟大。乡邮员是最普通的人,干得是最平凡的事,可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孤寡老人的爱,是在忠实地履行邮政的社会责任,是在呼唤起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注和关爱,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在尽本份。用乡邮员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帮扶老人是举手之劳的事,我们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习惯了,大家都有父母老人嘛。”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强调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号召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爱心邮路‟‟群体的先进事迹就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行业特色、基层特点。在他们的带动下,这种党委政府认可、社会叫好、群众称赞的“爱心邮路”将越来越多,越走越宽。
第二篇:爱心邮路心得体会
爱心邮路心得体会
候强在平凡的投递岗位上,默默付出,始终践行着他“用真诚和爱心尽力为乡亲们搞好服务”的服务承诺,以及他的亲力亲为深深触动了我。近年来邮政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手段,在为城镇居民提供日益完善的邮政服务的同时,积极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三农”领域,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邮政汇款、农资配送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成为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加认识了自己的方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外,在其他范围内为他人服务。
在“爱心邮路”上,我知道一个人一时做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坚持做好事。看到了这条具有责任感的路,我应该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温暖如春、温馨如水的爱心邮路,赢得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赞誉。在不断拓展延伸,服务内容日益充实,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不仅要促进了乡风文明。作为乡邮员我应该起模范行动,带动家庭成员和周围村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提升了邮政的形象,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我热心为村民们服务的同时,村名们也乐意与我打交道、交朋友、办业务,村镇干部支持邮政发展,企业地方关系更加紧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不断延伸。
我将伴随着企业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做好“工作+爱心”这个爱的方程式,把学习“爱心邮路”产生的动力,转化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实际行动,抓好业务发展。每一封邮件,每一笔业务和接待好每一位顾客上,用真诚的心对待农民朋友。凭着对邮政事业的满腔热情,在崎岖的山道上,不畏酷暑严冬,尽心做好投递工作,认真地做好邮政服务工作,只要是对人民有好处,我就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他把自己的诺言和心愿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每天都按照邮递要求的“五定”走班工作,从不丢点甩片,把报刊信件、汇票和包裹,都准确无误地投送到用户手中,对村民更是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怀备至,群众有事情,村民有难处,就要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让他们感到欣慰。真心实意地帮他们一把。当地很多农民没有到银行存钱的意识,习惯将钱收藏在铺底、柜底或缝在自己的铺盖里面,往往辛苦积累的钱,无端就损失了。我们更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办理存储业务,让他们安心,放心。
通过实际的行动,让我感到了,只有切身,切实的从内心深处去帮助他人,服务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信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面才会有温暖和爱心。
第三篇:爱心邮路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梁桂祥,是中山市邮政局的一名普通投递员,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我的工作学习情况。
我来自农村,2001年7月,成为了中山市邮政局300多名农民工的其中一员。我所负责的邮路位于中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区,与山区邮路相比,道路不在崎岖难行,但投递量却是山区的好几倍。我平均每天要投递报刊280多份、信件320多封,邮件重量约200斤。每天清晨6点多我骑摩托车从家中出发,准时来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由于工作量较大,我经常晚上八九点钟才能结束一天的忙碌。
与山区相比,城市的用户对投递工作要求较高,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三心”,即无微不至的细心、持之以恒的耐心、乐于助人的爱心,其实这也正是中国邮政“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服务内涵。
在投递过程中,我注意到露天信报箱的邮件容易被雨淋湿,于是找来一些胶皮钉在这些报箱上方,下雨天把胶皮扣过来盖在箱口,既简便又防雨。每逢阴雨、台风季节,我都会随身携带一些塑料袋,为的就是不让雨水打湿邮件。
中山是著名的侨乡,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外国华侨们寄回来的信很多地址都写错或不详。对于这些“死信”,我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不管花费多少时间精力我都要把“死信”送到收信人手中,因为我知道,这里承载着海外侨胞们对祖国对亲人的爱和思念。工作十年以来,我共将2700多封类似的“死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
我来自普通家庭,我没有很高的学历和学问,我所能给予党和国家的贡献,就是扎实工作,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厦,不仅需要栋梁,也需要普通的螺丝钉。于是我决心向雷锋同志学习,要让雷锋精神在绿色的邮路上再放光芒!我在东一投送站成立了“学雷锋活动小组”,在日常投递中帮助用户解决困难,定期开展义务清冼信报箱、捐资助学等活动。为了帮助邮路上的独居老人、残疾人、困难户,我在东区建立了两条“爱心邮路”,在日常投递时经常拜访和照顾他们,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和邮政青年志愿者一起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与他们聊天,逢年过节或生日时为他们送去慰问,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我始终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何种职业,只要肯付出,肯坚持,我们都可以做的很出色。我除负责班组的内务处理外,还负责替班。一般的替班员只负责4条投递段的替班工作,但由于工作需要,我最多时负责8条投递段的替班工作,要为16000多个用户服务。同事们称我为“东区铁人”,其实,我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努力将工作做的更好。在市局举办的投递员工种职业技能竞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并代表中山市邮政局参加2005年广东邮政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和2006年广东省职工邮政投递工种职业技能比赛,取得了个人全能第七名,获得“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奖”。2010年,在中山市总工会举办的《超级工人》——“超级投递员”竞赛中,我获得了“超级投递员”竞赛第一名。这些年我分别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农民工”、“中山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中山市十杰职工技术能手”、“中山市十杰市民提名奖”、“第二届中山青年五四奖章”、“中山好人”等荣誉,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对我的肯定和嘉奖,除了对此表示感谢,我觉得将工作做得更好是对这
些嘉奖最好的回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喜欢和其他同事分享快乐、交流经验。2007年我兼任了企业内训师,在每年两次的全局职业技能鉴定(上岗证)考试之前,我都会负责组织大概10节课的投递员考前强化培训。为方便投递员上课,每次晚上下班后我都会开摩托车到各镇区投递班讲课。都说“送教下乡”是件苦差事,可在我认为,能帮助投递员通过考试、取得上岗证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绚丽之极归于平淡,真正的伟大来自于平凡。成长中,我渐渐理解了许多人,并被他们深深地感动着,王顺友、尼玛拉姆、爱心邮路、赵安俊以及我身边的楷模,他们无不来自于平凡的岗位,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他们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读懂了忠诚、责任和爱。
作为投递员,我们都非常明白,通过我们传递给用户的不仅仅是报刊和信件,更重要的是来自党的关怀和远方亲人的问候!这是任何其他工作都无法给用户带来的充满人性的关怀,是任何其他工作也无法给我带来的欣慰和自豪。所以,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这平凡而又神圣的投递工作。
谢谢大家!
“爱心邮路”个人先进事迹
谢场邮政支局谢场班投递员杨帆同志在平凡的投递岗位上,默默付出,始终践行着他“用真诚和爱心尽力为乡亲们搞好服务”的服务
承诺。近年来邮政致力于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手段,在为城镇居民提供日益完善的邮政服务的同时,积极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三农”领域,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邮政汇款、农资配送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成为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加认识了自己的方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外,在其他范围内为他人服务。
在“爱心邮路”上,我知道一个人一时做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坚持做好事。看到了这条具有责任感的路,我应该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温暖如春、温馨如水的爱心邮路,赢得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赞誉。在不断拓展延伸,服务内容日益充实,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不仅要促进了乡风文明。作为乡邮员我应该起模范行动,带动家庭成员和周围村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提升了邮政的形象,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我热心为村民们服务的同时,村名们也乐意与我打交道、交朋友、办业务,村镇干部支持邮政发展,企业地方关系更加紧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不断延伸。
我将伴随着企业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做好“工作+爱心”这个爱的方程式,把学习“爱心邮路”产生的动力,转化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实际行动,抓好业务发展。每一封邮件,每一笔业务和接待好每一位顾客上,用真诚的心对待农民朋友。凭着对邮政事业的满腔热情,在崎岖的山道上,不畏酷暑严冬,尽心
做好投递工作,认真地做好邮政服务工作,只要是对人民有好处,我就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他把自己的诺言和心愿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每天都按照邮递要求的“五定”走班工作,从不丢点甩片,把报刊信件、汇票和包裹,都准确无误地投送到用户手中,对村民更是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怀备至,群众有事情,村民有难处,就要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让他们感到欣慰。真心实意地帮他们一把。当地很多农民没有到银行存钱的意识,习惯将钱收藏在铺底、柜底或缝在自己的铺盖里面,往往辛苦积累的钱,无端就损失了。我们更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办理存储业务,让他们安心,放心。
通过实际的行动,让我感到了,只有切身,切实的从内心深处去帮助他人,服务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信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面才会有温暖和爱心。
第四篇:奉献高原铺就爱心邮路
奉献高原,铺就爱心邮路
--记乡邮员次拉同志先进事迹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地广人稀,又称:藏北或羌塘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年平均气温零下5℃—6℃,冬季气温-30℃—-40℃ 左右。常年是铺天盖地的狂风和暴雪,自然条件相当恶劣,人称“生命禁区”。全境十县常年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及其频繁。就是在这样一片连树都不长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自强不息、不怕艰难、热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乡邮员,用他们的双肩,担起了藏北羌塘草原普遍服务的重任。他就是我们那曲劳麦乡乡邮员次拉同志……
次拉同志于1959年出生在那曲县劳麦乡的一个牧民家庭。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朴素的家庭,使他乐观向上,最重要的是父母给他教会了做人的诚意,加上劳麦乡地域广阔,人员极其稀少,那宽广的草原,炼就了他广阔的胸怀,乡亲们都认为次拉是一位对父母敬孝、对村民团结的好青年。当乡政府在乡里积极推荐乡邮投递员时,谈起次拉同志,乡亲们都用大姆指赞同这位人选。
情系邮政今生无悔
1990年32岁的次拉被那曲县劳麦乡政府推荐为劳麦乡乡邮员,背上绿色邮包的那一刻起,他就意识到自己这一生将与邮政结下不解之缘。而这一干就是整整二十四个春秋。由于劳麦乡特
1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县城至部分乡镇、行政村之间的道路山高坡陡,地面翻浆,道路交通状况十分复杂,但这20几年来,他却深爱着这片养育他54年的山山水水,以及他对乡邮工作忠诚执著,用他那以高尚的品质,骑着摩托车或驮着马走过了成千上万次的乡间邮路。时刻履行邮政为人民服务的光荣职责,为那曲邮政普遍服务工作做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
爱岗敬业始终如一
他主要担负着劳麦乡所属的1个寺庙、8个行政村的步班邮件投递任务。他所负责的劳麦乡所属的乡邮往返投送里程有142公里,年乡邮历程6360公里,过五条河、三座桥,常年季节性不通车。夏天邮路塌方或泥石流、邮路成沼泽等较为频繁,但他经常扛着邮件绕道而行;桥被冲走了,他扛着邮件赤脚过河。冬天大雪封山了,冒着风寒,披着衣服,驮马送邮件,一年四季,他从不耽搁投递邮件频次。他常说那么一句话:“我是一名邮政邮递员,一封信、一份报、一份情………我要实践好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党报党刊就是山里人民的精神食粮,我有义务及时送达”。他风雪无阻,来来回回,用常人难以忍受的毅力,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坚持数十年如一日,为那些交通条件不便利,信息闭塞的农牧民群众投送邮件,传达着来自党中央的声音,传递着亲情,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的,他只是一名成千上
万乡邮投递员中的一名,却时刻深记着自己的使命,把乡邮工作当成自己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的事情来干,以时刻忘我的精神,实践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牢记庄严承诺积极克服困难
1990年,他刚参加工作那年,那时投送邮件条件特别艰苦,当时的邮电局又不能提供任何的投递工具,只能靠马来投递。那年寒冬劳麦乡的天气异常的寒冷,室外气温零下二十几度,刺骨的寒风吹在次拉年轻但已沧桑不堪的脸庞上,草地上也只有些零星的枯草,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次拉为了能够顺利的投送邮件,在天微微亮的时候,拿着准备好的一些糌粑,将两大袋邮件放在马背上,开始了他的投递工作。马班邮路乡邮员都爱马,次拉同志也不例外,每个月倒贴钱,自己不吃也要先把马喂好,“马儿是他的好战友、好帮手、好伙伴”它走得动他就高兴,那天他的那匹马病了,走不动了,马儿踏着沉重的步法,凛冽的寒风在次拉的耳边呼啸而过,五个小时过去了,但离目的地才走了三分之一,次拉只好停了下来,陪在马儿身边,让马儿静静的休息,他自己饿了就吃两口糌粑,渴了就扒点雪扒块冰,可是眼看天就要黑了,马儿还是体力不支,周围又没有任何可以借宿的牧家,荒郊野外,周围只有他亲爱的马儿和寒风陪伴他的左右。无可奈何,他陪着马儿在草地上睡了一晚,第二天,马儿开始能吃一点草,稍微有
了一点点力气,但他还是舍不得让马儿背着行囊,可是好景不长,马儿走了三个小时后,又一次走不动了,这次他遇到了过路的商旅,他们答应同他一起走,并帮他带邮件,但他不能舍弃他亲爱的马儿,于是他放弃了与他们同行的机会,又在荒郊野外度过了一晚,到了第三天,马儿又可以稍微走点路了,他们又继续前行,可是眼看着马儿的体力又一次不支了,想着要耽误了邮件的正常投送工作,他无奈之下,只好请求路上遇见的牧民,让他们帮忙照看他的马儿,于是自己扛起邮袋步行去投递,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就这样在艰难地步行30多公里,走村串户,投完了18多件包裹、590多份报纸,在第一时间把邮件送到了用户手中。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两个肩膀早已被磨得鲜血渗出。这次投递一共历时三天,正因为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仍然安全地将每个邮件,投递到村民手中。
2009年盛夏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样接收劳麦乡所属邮件及刊物,和往常一样把邮件上汉语地址找人翻译成藏语,一件一件整理妥当,放入邮袋里,发现有一封信是从江苏南通西藏中学寄给劳麦乡1村一家村民的书信,那时劳麦乡1村因普降大雨,听村民们说乡到村的邮路基本上成了大片沼泽,这趟邮件难送呀。天空乌云密布,即将倾盆大雨,就在那时次拉的心里想,这封信是2008年劳麦乡唯一考到内地西藏中学的小孩写给家里的书信,他
不能因邮路成了沼泽地而不送,他时刻不忘绿衣使者庄严承诺,更懂得“家书抵万金”深刻含义,何况还有这么多的党报党刊。整理好所有的邮件及报刊他就出班了,那天出班的路线劳麦乡—5村—4村—3村—1村,为周一班。心里还想着那封来自内地西藏中学小孩写给远在家乡阿爸、阿妈的家书。当天由于降雨量太大,邮路泥泞、山坡陡峭,只送到了5村,晚上休息在村寨里。雨依然在下,他心中既茫然,又焦急,自言自语地说道:“小孩应该很想家吧、大人肯定还在等孩子写给他们的平安信吧”。第二天,天还没有亮他又踏上了漫无边际乡邮邮路上,一路上他全身已经淋透了,自己只顾在泥里挣扎前行,第四天他终于到达到投递点,当次拉把家书递给收件人时,收件人拿着次拉按址投递给他的家书时激动的一个劲的说:“谢谢你……谢谢你……,激动写在脸上,看着收件人脸上喜悦的表情,次拉擦了擦额头上的雨水,欣慰的笑了。当邮件投送任务完成后,他才发现脚已经被雨水和泥水泡得发了软,并部分脚指头开始流血,于是他在牧民家中找了快破布包了包就又上路。是的,冬天下雪时积雪淹没了膝盖,也是一步一步滑……。
2011年西藏大力开展“惠民政策”,有成千上万的国家公职人员驻村指导现代化牧业发展。次拉所属劳麦乡的邮件、报刊投递量尽翻了一番,他以百倍的尽力,更加出色地完成了各村驻村工
作人员的邮件及报刊投递工作,被驻村工作组深切的称他为“邮递大哥”。如今又成了驻村工作贴心、放心、可以托办任何事情的自家人。
……次拉同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心中始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就是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用良好的人品,出色的工作业绩,在乡邮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着对人生的追求。
二十四年弹指一挥间,次拉在乡邮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了家乡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做为土生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藏民族优秀儿女,次拉像无数在高原上的奉献者一样,他们都有高原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执着向往和无限的追求,已经由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步入了中老年。在崎岖、泥泞、冰冻的乡间小路上,在草原深处农牧民群众家的牦牛帐篷里,在路桥边的涵洞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
第五篇:先进集体事迹
先进集体事迹
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领导下,通过动员和培训,全体员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念,树立了决心。由于是公司对外的第一社会项目,领导的重视和同仁的期盼无形中使我们感到肩上责任重大。非同小可,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大家变压力为动力,克服了交接不全面、图纸资料残缺、运行记录不健全和设备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及故障率高的困难,用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工作赢得了甲方的好评和初步认可
经过大家的努力工作和辛勤耕耘,无论是机房还是工作区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其中:粉刷墙壁650㎡、规章制度上墙52块、证照上墙7块、制作设备设施标识147个,建立了设备台帐。为了体现中电物业企业文化,我们还在操作间创办了学习园地,图文并茂地对好人好事进行了表彰,宏扬了正气、鼓励了先进,同时我们还对工具、维修材料库房进行了清理,把库房内的上百种工具材料分类登记,不仅放置有序,并做好了标识,建立了出入库管理制度和程序,改变了过去帐物不符,随意堆放的混乱局面。寝室我们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住宿人员轮流值班,负责寝室的日常管理和卫生,努力创造一个整洁、舒适、文明、和谐的住宿环境
由于客观原因,从第一天交接起,大量的报修任务多的出乎我们的想象,仅25天时间里共接到447个报修单,较大规模的抢修27次,为了保证甲方正常工作不受维修干扰,晚上和节假日加班就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累计算起25天就有126个小时的加班,而加班的同志没有一个人讲条件、讲价钱的,有时晚饭都吃不上,抢修完后就在办公室或机房休息几个小时,第二天又接着干,让他们回家休息也不肯回去,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有一次晚上10点多钟值班人员电话通知四层多功能厅空调出现故障,而且第二天在多功能厅要召开一个重要的领导会议要使用空调,关亮、赵立波两名同志接到通知后二话没说立即从家赶到故障现场,连夜进行抢修,一直干到凌晨3点多钟。在维修工作中,我们的技术骨干起到了中坚作用。在资料图纸不全的情况下,凭借着他们娴熟和精湛的技术和业务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故障难题。董树果、杨建德同志表现尤为突出,哪里故障多、哪里困难大,哪里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有些故障按甲方的说法“只能维持现状,是绝户活”,在他们的带领下硬是让绝户活出现生机,多年未解决的故障排除了,甲方都感到不可思议。在我们这个团队里,像他们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大家确实做到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工作任务。遇到顶棚内的维修工作正着爬不进去,就反着爬进去。层高够不着,就搭人梯干,大家就是靠这种不屈不挠迎着困难上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梅震同志是一名新员工,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当把打扫甲方办公室,打开水和倒垃圾的份外工作交给他时二话没讲每天都按时完成,从来都不讲任何条件。就是靠这种精神凝聚了我们的团队,锻练了我们的团队,铸成了我们的团队。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的企业精神。
在短短的二十几天里,我们还解决了多年找不到原因的冷热水混流的故障,通过会诊分析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点,立即进行排除,当天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大楼各层管道井内工作面狭小维修人员很难进入,所有冷热水阀门全部锈死,当卫生间终端设施出现跑冒滴漏时,无法关闭阀门进行维修,看着大量水能源白白流失,我们心急如焚,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终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维修方案,采取分流的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维修,为大楼的节能降耗工作作出了贡献,我们还利用文化部内部网站等媒体进行了正确使用空调开关和安全用电小常识的宣传。我们还将员工证照悬挂在工作区域并设立了征询意见箱,让甲方更方便地监督我们的工作,同时我们还主动登门拜访相关客户,虚心听取他们对维修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使我们尽快的适应甲方的工作环境,融入到他们当中成为一家人。
从进驻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把严格管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从细小环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张扬正气、表扬为主,对违纪违规现象决不手软,爱护员工、教育员工,使他们能够生活、工作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才智和想象力,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我们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要继续向前迈进。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还很艰巨,任务还很繁重向纵深发展还有很多工作。我们要时刻牢记公司领导的嘱托和公司同仁的期望,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公司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中电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文化部项目部
2010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