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看特岗教师刘习聪
观看特岗教师刘习聪、桑磊事迹有感
贵州生活了8年的湖南小伙刘习聪是边远少数民族村寨的特岗教师,背学
生过河成为他每天比做的功课。“这几年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家访,几年来走
访的路程已超过2万5千里。”腼腆的小伙子刘习聪说。在威宁县新发乡提起小
刘,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甚至将他来到村子里之后的变化变成了布依
山歌。逢年过节,小刘最烦恼的是决定去哪家过节,因为喊他过节的人实在太多。
被称为“最美乡村老师”的刘习聪说:“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激,在贵州学习、工
作、生活的8年里,贵州已是我的家,我深深地恋上了这片土地。”
说起刘习聪做过的好事,乡亲们总是滔滔不绝:村民收到汇款单后不知道邮局怎么取,刘习聪去邮局帮着他们取;村民看不懂化肥的使用方法,刘习聪看完说明后耐心给他们讲解,“不是用量越多越好,用多了农作物就死了”;走在山里看见五六十岁的长者在背化肥,刘习聪会毫不犹豫地帮忙背上几里地,还说“我比你们有力气”;作为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刘老师扩大开放权限,让村民都可以借阅,还从外面筹来2600余本书,增大农业生产类书籍的比重;因为有了水源,附近村民共享,种了烤烟、盖了新房、取了新媳妇、生了孩子,还让他给孩子取名字……
高尚、无私、善良、宽容,这就是特岗教师桑磊用行为诠释的教师职业形象的缩影。
师心、师爱、师德、师魂,这就是特岗教师桑磊用行动验证的教师职业精神的永恒。
看完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想要做一个好老师太不容易了,曾简单地认为教好书、做好研究就是一位 好老师,看到先进人物的事迹,不禁哑然。我们同样处于教学第一线,然 而面对他们,我只能仰望。他们散发出的崇高人格魅力让我景仰。我能确 信的是他们的“大爱”并非一两日就沉淀于内心,而是用心去对待每一位 学生及家人,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爱”即是一项事业。
第二篇:贵州威宁新发民族小学特岗教师刘习聪
这个特岗教师特别“特” ——记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民族小学特岗教师刘习聪
《 光明日报 》 2012 年 8 月 13 日 5 版
刘老师背学生过河 刘老师和布依族同胞一起跳竹竿舞
个 人 档 案
● 出生年月:1985年9月 ● 任教学科:语文、英语等 ● 毕业学校:贵州凯里学院 ● 从教地点: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 ● 任教经历:从2008年迄今在威宁县新发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任教 人 生 箴 言
妈妈对我说:老老实实做人不吃亏,踏踏实实做事不吃亏。
同 事 评 价:
‚大刘‛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学生进步了,就是他最高兴的事。
新发民族小学教师 罗契
学 生 评 价: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帮了我很大的忙。他是一个好人。
威宁县民族中学 刘倩
7月下旬,贵州山区多雨,记者来到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寻访特岗教师刘习聪。不巧他不在,到北京参加教育部的培训去了。我们在电话中相约等他回来,便先奔他的学校去了。
车在称不上公路的山区道路上行走,一边是峭壁,另一边是悬崖。雨断断续续地下,土路早已变成稀泥没踝的烂泥路,塌方处横着滚下来的石块。为了开道,我们不得不一次次下车,搬石头、错车、铺路。布依族乡长杨德辉搓着满手泥巴,顺手用悬崖边上的薰衣草擦着,对记者说:‚我们这里不光是老少边穷,而且是老少边‘山’穷啊!‛
磅礴的乌蒙山脉连绵起伏,无边无际,对面山中隐约可见一条望不到尽头的‚之‛字型细路,有人告诉我们,那就是特岗教师刘习聪家访和赶火车回家的路。
特别一:乡里第一个外省来的大学生“特岗教师”
刘习聪在当地很是‚出名‛,县教育局干事洪波一路上都在描绘他的‚形象‛:
高个、壮实,湖南益阳人。2008年来到黔西北威宁县新发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做‚特岗教师‛,教小学语文和英语,也教德育、体育、美术等课程。教书之余,他跑遍了散布于大山中各个角落的588位同学的家;他找来捐助,从山上铺设管道把瀑布的水引入学校,解决了学校多年不通水的问题;他向社会多方求助,筹集到10万元现金、30万元物资,帮助当地四五百个孩子解决了部分学费和生活费;当地老百姓编了布依族民谣,来颂扬他的‚功劳‛……
抵达宝塔村民族小学时,我们已经在烂泥路上走走停停开了3个小时,车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可以想见走路该是何等不易!
所谓校园,就是一个操场、三座楼。一栋教学楼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砖头房,一栋教工宿舍楼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二层石头房,这两栋房子都已被鉴定为‚危房‛,还在使用;只有一栋新教学楼还算像样,但教室中的桌椅也都是斑驳破旧。由于地处深山,学校不通班车、不通电脑网络。
校长谢作云告诉我们,对于山区学校来说,水、电、路是大问题,这样的条件,留不住人,许多年轻人看了看就走了,但刘习聪留了下来,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谢作云还记得2008年8月8日刘习聪刚来时的情景:那天刘习聪走了18里山路才看到来接他的‚车‛,其实只是一辆小型农用拖拉机,车上还有牲畜粪便渣子,但就这辆‚车‛,还是校长借来的,那已是学校能够提供的最高‚待遇‛了。
‚你是第一个到乡里任教的外省人,更是第一个到这里教书的大学毕业生。‛可能正是校长这充满期待的话,激发了他的责任感。
刘习聪教的是三年级(1)班,班主任李强英是他的搭档,她描绘的刘老师:‚心地善良,喜欢摸孩子的脸,跟孩子玩。山里孩子底子薄,刘习聪就每天中午把两个小时的休息缩短一小时,尽量给孩子们多讲一些,晚上补课晚了,就送他们回家,手牵着手。‛
记者好奇地来到刘老师的宿舍,透过上锁的门窗看进去,里边有八九平方米,陈旧而阴暗,除了一张木板床和一张简易桌,满满堆着的,全是教辅书,连糊窗户的纸张也是与教育有关的报纸。据说每天放学后,他都会主动问‚谁愿意去刘老师那里写作业?‛这小小一爿宿舍,放学后常常被挤得满满的。
罗契老师是布依族,她眼中的刘老师:‚湖南人,性子急,语速快,但随和,爱开玩笑。他会因为学生多掌握了一个英语单词高兴得在走廊里窜来窜去,喜滋滋地看见同事就说,哪个孩子进步了!‛罗老师和刘老师住邻居,她知道刘老师的生活很节俭,吃饭能吃饱就行,以白菜为主,很少能见到肉;穿衣通常就是一套运动服;穿鞋也就是十几元的解放鞋,从不穿袜子;床上盖的,春夏秋冬,总是一条薄被。
在刘习聪与同事们共同努力下,新发小学的成绩很快从县乡小倒数几名跃居到了第一名。
■ 记者感言:善良、随和、性急、爱开玩笑、生活简单,这应该就是刘习聪老师的大致特征吧。
特别二:“校园引水”博得特别尊敬
‚刘习聪不满足于教书,还想凭着自己的努力,给学校带来一些变化。‛校长谢作云说。
大概因为水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他首先想到的是给学校引水。两三公里外就是瀑布,可是却到不了学校,建校50多年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孩子们中午不能休息,排着队,一桶一桶走山路去提,刘老师见不得这种状况。他通过邻县支教老师,辗转找到2万元捐助,发动全校师生上山铺设管道,又在学校修了一个方形水窖,把瀑布的水引进来,从此解决了学校吃饭、饮水、洗澡、洗衣等一系列问题。据说通水那天,孩子们欢呼雀跃,挤到水管前抢水喝;乡亲们喜出望外,大桶小桶拎水回家浇地喂牲口。记者到学校时看到,水龙头整齐排列在水窖侧面,上面是一个升国旗的大平台。
都说贵州是‚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下雨时,山区孩子把化肥袋往身上一套就是雨衣。刘老师看了心疼,想到筹集一些雨具。他上网找到志愿者组织,得到了306把雨伞,发给家离学校5公里以外的学生。
生长期的孩子们需要体育锻炼,他找来了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和足球,孩子们乐坏了,他们没见过这么好的体育器材,第一次踢上了足球。
新发民小享受国家‚爱心午餐‛后,刘老师联系了一位湖北女企业家捐款6000元,购买了全校学生的午餐用具,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让他们爱不释手的精美饭盒和水杯。
外边寄来的物资取到学校都是个大问题,新发乡没有邮局,要去68里外的一个乡,刘老师一般周末去,还得事先找老乡租拖拉机,来回要一整天。
乡长说,刘习聪志向不小。报到后第一天,就走了34里山路去找他,谈学校的发展规划。乡长并没有觉得这个外乡小伙子莽撞,而是觉得他真想在这里长期干下去。‚刘老师心中的未来校园,要有围墙,还要有专门的食堂和学生宿舍。‛无奈,这个乡的财政收入为‚零‛,乡长也拿不出钱来。
刘习聪家访跑遍了588个孩子的家。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夜,在新发乡的大山里,都有‚大刘‛老师行色匆匆的身影。有一次,他体力不支,晕倒在路上,那条山路只有二尺宽,两边都是荆棘。那天山里无人,他是自己醒来,慢慢走回学校的。
2011年8月1日,刘习聪备齐了三年来的考核合格证明,递交了申请,成为民族小学的一名正式教师,把根扎进了深山里。
■ 记者感言:都说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刘习聪老师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劲头。
特别三:特别想让孩子们“心大”一些
山里人平时只吃土豆和白菜,连大米饭都难得吃,电也用不起,一度一元钱,够买半斤盐。贫穷限制了人的眼界。
县教育局干事洪波讲了一件事。刘老师上作文课出了一个题目‚我的理想‛,得到的都是这样的回答:希望在六盘水市做‚挑夫‛的父亲不那么劳累;希望在田里干活的母亲不那么辛苦;希望长大以后能在县城买一所房子把父母接过去;希望能变成一只小鸟每天飞来上课;希望变成机器人走山路不那么累了……了解到孩子们纯朴的心声,刘习聪既欣慰也心酸,他希望孩子们获得知识,走出大山,有更加远大的志向。
刘习聪尽量给学生描绘山外的世界:‚你们知道吗?有一种长长的东西叫‘地铁’,你们上学要走十几里地,坐地铁几分钟就可以跑完。‛他还爱教孩子们看地图:‚给老师指指北京在哪?‛他想让孩子们知道,祖国很大、世界很大,只要努力读书,就可以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
神九成功飞天之后,当刘习聪听到班上女生朱广说她的理想是‚做航天员‛时,兴奋得难以自抑,他逢人就说:‚我希望神
二十、神三十上天时有我教过的学生!‛
‚上完初中辍学打工‛的做法,在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当地村民中,十分普遍。高中不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之内,当地父母普遍认为,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三年沉重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将白搭,初中毕业‚辍学打工‛,既减少家庭负担又来钱快。
新发民小的毕业生刘纯志就面临着辍学。在政府没有进行危房改造前,他家还住在人畜混居的茅草房里,父亲67岁了,母亲智障,他准备小学毕业就出门打工。刘老师听说了刘纯志的困难,多次上门,一面安抚刘纯志安心学习,一面想办法对他进行资助。开始刘纯志不敢奢望,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刘老师发现纯志病倒了,背起他走了七八里山路去输液,还帮他付了医药费,刘纯志终于被刘老师的执着所感动。现在他读完了初中,还有志继续升学。
过去极不情愿送子女上学的村民,有不少人改变了。他们会对自己家的孩子说,‚看!那是刘老师,以后上学就把你送到他那儿!‛
■ 记者感言:刘习聪不仅传递了爱,更传导了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
特别四:特别想为村民做些什么
刘习聪在2008年9月8的日记中写道:‚虽然心里有了准备,但他们的贫困程度还是大大超过了我的想象,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玉米饭,没有别的下饭菜,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甚至连洗脸盆都没有。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威宁县民族中学的回族女生刘倩见到记者时怯怯的,说起‚刘老师‛就想哭,像是在说大恩人。在我们的鼓励下,她说她父亲早逝,母亲一人种白菜和土豆供三姐弟念书,特别辛苦。刘老师知道她家三个孩子书念得都不错,就联系了三个外地好心人资助他们。去年她家买的苞谷种子是次品,该出芽时全烂在了地里,刘老师听说后拿出1000元钱让她家再买种子补种。以目前的成绩,刘倩今年能考上一本,二弟今年是威宁县的中考第一名,刘习聪正想方设法帮姐弟筹集学费。
然而刘老师的一片好心,也有被误解的时候。
2008年12月12日,刘习聪到岗的第四个月,在南瓜寨发现了一个有念书潜质的女孩,于是特地上门表达了想资助女孩的愿望。不料却被女孩的奶奶当做人贩子,喊来全寨子600多号人用麻绳把他绑了起来,‚你再说就捶死你!‛村民怒目而视,不容辩解。直到在寨子里做干部的校长的弟弟赶来证明他的清白,怒气冲冲的村民才放了他。虽然这次‚绑架‛事件之后,刘老师并没有离开学校,但是,一心想为村民做事的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一定很伤心很委屈吧?
当地致富手段有限,改种烤烟可以赚更多的钱,‚可是怎么劝大家呢?总不能说调整产业结构之类的话吧,他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老百姓担心种烤烟万一失败连饭都吃不上,那还不如种土豆和玉米呢。为了劝大家改变观念,刘老师一户户走访,他会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高中再上大学吗?种烤烟就上得起!‛校长转述他劝说村民的话。
在校外杂货店门口,村民李仕刚对记者说:‚刘老师对学生太好了,贫困家庭,他都资助。有时一百元,有时二百元,不知给了多少次,我们种菜养鸡卖了钱还他,他不要,他知道我们还要买粮吃。‛村民吕小方这时也赶来了,他说他家就是听了刘老师的话,买了台农用机跑运输,不仅解决了温饱,还盖上了新房。
同事们村民们说起刘老师做的好事,可真不少:村民不会填医疗保险单,刘习聪就上门帮着填;村民看不懂化肥的使用方法,刘习聪看完说明后耐心给他们讲解,‚不是用量越多越好,用多了农作物就死了‛;走在山里看见五六十岁的长者在背化肥,刘习聪会毫不犹豫地帮忙背上几里地,还说‚我比你们有力气‛;作为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刘老师扩大开放权限,让村民都可以借阅,还从外面筹来2600余本书,增大农业生产类书籍的比重;因为有了水源,附近村民共享,种了烤烟、盖了新房、取了新媳妇、生了孩子,还让他给孩子取名字……
刘习聪是远近知名的‚大好人‛,每逢过年过节,或者谁家有了好事,‚刘老师不来不开席,杀了猪蒸了白米饭就等他来‛。
当地人用传统方式填了一首布依族山歌来歌颂这位‚大刘老师‛: 湖南老师来新发,条件不好又无法; 酸汤苞饭吃不饱,倒杯冷菜来打发!上面有个好名额,大刘老师都要来; 稀泥烂路都要走,拖鞋散网都要来!新发学校条件差,湖南老师来参加; 大刘老师来到此,新发学生笑哈哈!新发学校破瓦屋,学生来了都想哭; 大刘老师来到此,学生家长都有福!……
■ 记者感言:还是那句老话,“在你眼里把老百姓看得有多高,老百姓在心里才把你看得有多重!”
特别五:“我把特岗教师看得特别重”
由于北京大雨,飞机延误,在威宁等不来刘老师,记者只得辗转回京,和他约好在报社见面。
7月28日上午,刘习聪老师终于坐到我们对面。之前的多次通话,还有众人对‚刘老师‛的描述,使我们双方一见如故。
以下是与刘老师的对话: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去山里做一名特岗教师?‛
‚有就业的压力,但更重要的是,我自己来自农村,知道农村小孩子上学有多么不容易。母亲告诉我,老老实实做人不吃亏,踏踏实实做事不吃亏。‛
‚特别想知道,那次在南瓜寨被绑后,你动摇过吗?‛
‚那次很害怕,很委屈,想过要走。条件艰苦并没有让我想到走,只是怕被人误解。但是,想起孩子们那一张张淳朴可爱的脸,我还是决定留下来。‛
‚你一个人在大山里走的时候,寂寞孤独吗?‛ ‚有孤独的时候,特别是晚上走夜路的时候。‛
‚听说你前一个女朋友离开了你,现在又有了新的女朋友?‚ ‚她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看到我的事迹后主动找到我的,她要从扬州到这里来工作两年。‛
‚她能不能忍受学校的环境?你担心吗?‛ ‚说实话,有点担心。‛
‚学校不通网络,你怎么与外界联系?‛
‚我用手机短信或者进城上网,每个月话费都在400元以上,上网是去六盘水或者威宁县城,两个星期左右去一趟。‛
‚你用哪些方式筹集款物帮助孩子们?‛
‚主要是联系志愿者组织,有两个我经常联系的组织,一个是北京地球村,另一个是华芬志愿者协会。‛ ‚你在这几年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最困难的是和当地辍学打工的思想做斗争。难不在物质条件,难在山里人的思想观念。‛
‚你有没有问过学生,他们将来如何改变家乡面貌?‛
‚问过,有的说以后有钱了给村里开通公共汽车,大家坐车来上学;有的说给村里修个大医院,什么病都可以治;有的说以后做个厨师,天天做好菜给大家吃。‛
‚教书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会做这么多事?‛ ‚还是父母告诉我的那句话吧,多做事不吃亏!很多人把特岗教师看成最底层的职业,但我却发自内心地把这个职业的分量看得很重。‛
‚很重有多重?‛
‚我喜欢教书。我已经‘恋’上这个工作了,恋比‘爱’的程度还要高。‛ ‚你对自己还有什么地方不满意?‛ ‚我还没有找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下午,记者把刘习聪老师送到北京西站,目送他背着双肩包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刘老师没能买到卧铺票,也没买到坐票,他手里只有一张站票,而到贵阳,需要30个小时!
■ 记者感言:采访刘习聪老师的过程,就像是对悬念的求解过程,当我们最终见到他后,悬念似乎可以就此放下;然而,新的悬念又在我们心中生成——他和他的那些孩子们,未来会怎样?仍然牵动着我们。
第三篇:刘习聪优秀材料
爱撒布依山乡
---记新发民族小学特岗教师刘习聪
刘习聪是新发布依族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特岗教师,新发民族小学地处我县海拔最高的梅花山沿线,海拔高,离乡政府驻地距离有17公里,离县城有100多公里,目前还不通班车和网络,外出主要靠步行,条件非常艰苦。刘习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到新发布依族乡工作的外省籍教师,自2008年来我县工作以来,用自己赤诚的心为边远的布依山乡默默奉献着,从2008年至今,他募集款物总计近30万元用于资助学生和学校建设,深受老百姓的爱戴,是布依山寨里最受欢迎的人,被布依族乡亲切的称为“的文内”(布依族语言,意为“大好人”)。
刘习聪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在下雨或者天气冷的时候,他会留意学生的脚,看他们有没有穿袜子,如果没有穿,他会从别人捐来的衣物中给他们几双袜子。他还喜欢看学生的手,如果学生手上老茧多,他就知道这个学生家里经济困难或者干农活很多,他会买些药给他们。以前学校没有开展营养午餐工程,由于路途,绝大部分学生中午没有回家吃饭,只能靠早晨从家里带来的土豆作为午餐,但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经常有丢失的情况,只要刘习聪发现了这样的学生他就会把学生叫去和他一起吃饭,他常说那是老师最基本的责任。虽然现在上小学不要钱了,但新发民族小学的学生都来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困难,刘习聪请外界的爱心人士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助学,目前,学校已有300多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资助。有的学生家在离学校十多公里外的地方,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天黑才能回到家,摸黑走夜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刘习聪给他们每人配发了一个手电,让他们能够平安的来回学校。山里的孩子最爱运动,但缺乏体育用品和体育设施,他从外界争取爱心资金在学校修建了三个水泥乒乓球台,并且在外募集了一大批体育用品,使这里的学生第一次踢上了足球、第一次玩上了排球、第一次打起了羽毛球,很多时候因为学生太喜欢踢足球以致踢球的学生太多,学校老师不得不去给他们维持秩序,去体会这幸福的烦恼。小学生最喜欢画画,刘习聪给他们弄来油画棒和精装绘画本,学生们喜欢得不得了。新发布依族乡地处全县海拔最高的梅花山区域,气候寒冷,冬季结冻时间长,他给学校女生配发了手套和围巾,使她们在上学路上不受到严寒的困扰。受局部小气候的影响,新发民族小学所在区域降水较多,刘习聪给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了雨伞和雨衣,让他们能够在雨天也坚持上学。今年我县开展了学生营养午餐工程,刘习聪请湖北武汉一位女企业家为新发民族小学捐款6000元用于购买全校学生午餐用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精美的饭盒和水杯。受交通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新发民族小学的学生普遍缺乏字典,刘习聪给他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配发了语文字典和英语字典。新发民族小学建校五十多年了,由于受地质条件和学校财力的制约,一直没有饮用水源,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教学和师生学习生活,他从外界引进20000元爱心捐款,给学校修建了专用水源,现在新发民族小学是全县用水条件最好的农村学校,2011年新发民族小学新进了一位特岗教师,他说他选择新发民族小学的原因就是新发民族小学用水条件好,2009年、2010年我县连续两年大旱,农作物收成受到极大影响,但学校周围的农作物用学校的水源进行灌溉,在大旱的年份同样获得丰收。每年开学的时候,家长们会强烈要求把自己的子女送给刘习聪教,很多带小孩进城就读的务工村民,因为刘习聪的到来又把子女送回了学校,他们说刘习聪让他们看到了子女教育的希望。
刘习聪是一个对学生、对老百姓充满感情的人。他每周有24节课,上了语文、英语、五心教育、体育、美术五个科目的课程,还分管学校的图书工作,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他不仅没有认为是负担,反而认为是自己加强和学生感情的好途径。他常常把“在边远贫困农村,培养出一个学生就是脱贫一个家庭。”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布依族女生罗荣珍小学毕业时已经18岁,由于年龄大,产生了自卑心理,小学毕业后准备外出打工,刘习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和她以前的班主任八次到她进行家访,并且为她联系了一个爱心人士进行一对一资助,终于使其继续升学读初中,现在在年级的成绩名列前茅。新发民族小学毕业的新发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刘纯志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父亲已经67岁了,母亲智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多次有退学的想法,刘习聪一面安慰他安心学习,一面对他进行资助,现在刘纯志不仅愿意读完初中,还想继续升学。在边远农村,上高中是家庭的巨大负担,在刘习聪的帮助下,村里有好几位学生在城里读起了高中,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这其中还有女生。很多人认为读职业学校没有用,刘习聪经常动员初中毕业生去读职业学校,让他们明白有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村里很多读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在假期回家的时候,如果在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都会去问刘习聪。刘习聪和其它同事的努力下,现在村里重视教育的风气越来越浓厚,以前村民们把送子女上学作为极不情愿的负担,现在村民以送子女上学为荣。刘习聪的家在中部平原省份,以前从未走过山路,为了方便家访,平日他也和老百姓一样穿着解放鞋,他教过的568位学生的家他都去家访过,有些学生的家去过很多次,他所任教的班级所有家长的姓名他都知道。村民平日喜欢找他帮忙,他也很乐意帮助,很多青壮年村民在外打工,时常会给家里的老人写信,但很多老人不识字,他们会请刘
习聪把信念给他们听。有些村民收到汇款单后不知道到邮局怎样取款,他们会委托刘习聪去帮他们代取。近几年,危房改造的力度很大,有村民不会写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申请,他们就请刘习聪帮他们写。在村子里,村民们把刘习聪当成最信赖的人,家里有事情都喜欢找刘习聪商量,刘习聪也会尽力给他们想办法,村民吕小方,家里有3个小孩同时上学,父母已年过七旬,经济负担重,在刘习聪的建议下他买一台农用车跑运输,现在吕小方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家里还盖上了新房。刘习聪能够在内心深处真正理解老百姓,有一位在外打工三年多的村民回家看自己5岁的儿子,给了他儿子十元钱,结果他儿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把钱弄丢了,那位父亲很生气带着儿子到处找,儿子也很伤心,脸上流着眼泪,刘习聪刚好路过他家门口,了解到情况后,刘习聪从自己口袋中掏出十元钱,然后对那个小孩说钱是他捡到了,他一家人立刻很高兴了,那个父亲没有生气了,小孩也没有哭了。
由于刘习聪用爱心和真心为学生及老百姓做事,他在村子里受欢迎的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每次他背包外出办事或者回家时,村民们总会拉着他,然后动情地对他说:“你是不是不到我们这里教书了?如果你不到这里教学了,我们可舍不得你啊!”,在场的人都会被这种场面感动地热泪盈眶。平日里,村民们办喜事都会邀请他去,要等他到了,村民们才会开席。他走在田间小路,如果有家长带着入学的小孩,家长会让自己的小孩大声喊他刘老师,然后对小孩子说:“以后我把你送给刘老师教,他对我们这里的娃儿好”。去年村里有几个乡亲去刘习聪的老家打工,这个乡亲在刘习聪不知情的情况下去看望了刘习聪的父母,并且对刘习聪的父母说:“你儿子对我们那里的人好,所以我们要感谢你们两位老人家”。去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到新发民族小学给刘习聪拍摄专题片,来了很多领导和记者,村民们误以为是上级领导要把刘习聪接到城里去工作,等领导和记者们走后,村民们纷纷放下手里的农活来到学校里,说要给刘习聪送行。村里的布依族歌师还把刘习聪到村子之后发生的变化编成了布依山歌。
刘习聪的事迹也提升了威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9年9月刘习聪代表威宁县参加全省师德经验交流大会并发言,使威宁特岗教师第一次走上省级会议。2011年7月,省教育厅特岗办负责人周玉林和市教育局副调研员税晓菊专程到新发民族小学看望了刘习聪,考察了解我县特岗教师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11月,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了以刘习聪为典型的威宁特岗教师纪录片,教育部师范司长许涛亲自打电话给刘习聪,充分肯定了刘习聪和威宁的教育工作。2011年12月,刘习聪和省教育厅相关领导一同代表贵州省出席了“中国-----联合国”特岗计划政策研讨会并发言介绍,详细介绍了威宁教师工作情况,发言引起强烈反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级驻华代
表麦吉莲在北京接见了刘习聪,这是我县教育工作者第一次受到联合国官员接见。2012年1月,中国教育报在头版报道以刘习聪为代表的威宁特岗教师扎根基层的故事,这是中国教育报首次在头版报道我县教育工作。
2012.4.25
第四篇:刘河中学特岗教师汇报材料
刘河中学特岗教师汇报材料
我校于2011-2013年共分配了特岗教师7名,他们为我校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知识结构更新,工作热情高涨,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值得称赞。
教师来校后,我校给予了生活上的帮助和特殊照顾,为他们购买了炊具,床铺及床上用品;发放了电视购置补贴费,优先安排了住房,水电费全免,食堂就餐免费。
在工作中我们大胆使用,让他们担任了年级长、班主任和主课教师,充实到毕业班教师队伍中。安排中尽可能发挥其专业特长,对口教学。在工作中,这些教师,不负众望,他们处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在出勤用上课用日常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我校教学工作中的亮丽的风景线。
布坤老师毕业于山东聊城大学,山东人,现在已留在了我校,安了家。他担任毕业班年级长期间升学率大大提高,他所担任的课程在市评估中名列前5名。李慧芳老师成为我校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他的导学案,及课堂教学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称赞;郝阐阐老师,积极参与课改,教学能力很强,李华伟担任毕业班化学课,班主任,工作成绩出色。
这些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有生力量,他们尽职尽责为我校的工作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成为了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刘河初中
二〇一四年三月
第五篇:特岗教师
“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特岗教师2013年中央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四省藏区县、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原“两基”攻坚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
„主要包括下列地方: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省。1.坚持范围,严格条件。纳入“特岗计划”的县(市、区),必须是教师总体缺编、结构性矛盾突出,财力比较困难,但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县(市、区),“特岗计划”实施期内原则上不得再以其它方式补充新教师。
各设岗县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聘期已满、考核合格、愿意继续留在当地任教的“特岗计划”教师。2.中央统筹,地方实施。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制定总体规划和计划,提出“特岗计划”教师总量指导性意见。我省“特岗计划”的实施工作,在省政府领导下,建立省政府分管教育的秘书长和省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省编办分管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组织,统一安排。
教育部“特岗教师”计划新闻发布会其职责分别是:
省教育厅:牵头起草我省2008年“特岗计划”的实施方案、招聘办法、招聘简章等,提交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负责收集各地对特设岗位教师的需求计划、提出各设岗县岗位设置计划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负责特设岗位教师公开招聘的统筹管理和具体实施的相关协调工作;负责指导相关市(州)教育局对拟招聘特设岗位教师岗前培训;负责对特设岗位教师的跟踪了解和评估等宏观管理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统筹落实“特岗计划”应由地方负担的经费;对省级部门实施“特岗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省人事厅: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的规定,会同教育厅共同做好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工作。省编办:加强对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及结构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的编制规范管理。
相关市(州)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按省上统一要求,协调组织本辖区各设岗县岗位设置及申报、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和管理工作,各设岗县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本县(市、区)的岗位设置与申报、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及日常管理与考核等相关工作。3.相对集中,成组配置。特设岗位教师工作岗位的安排应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按照学科结构,科学搭配。为了便于管理,岗位的设置要相对集中,避免过于分散,原则上1所学校安排3—5人。4.侧重初中,兼顾小学。特设岗位教师主要安排在县城以下的农村乡镇初中,可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小学。少数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也可适当安排一定的特设岗位教师。
1、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应届本、专科毕业生;
2、全日制普通高校具备教师资格条件的非师范类
特岗教师招聘现场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
3、取得教师资格,同时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1981年7月1日后出生)且与原就业单位解除了劳动(聘用)合同或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1、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行端正,“特岗教师”招聘现场确认点遵纪守法,在校或工作(待业)期间表现良好,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为人师表,志愿服务农村基层教育;
2、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服务岗位要求(应聘初中教师的学历要求原则上为本科及以上,所学专业与申请服务的岗位学科一致或相近);
3、身体条件。身体条件符合当地要求,并能适应设岗地区工作、生活环境条件。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的原则。招聘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①公布岗位;②自愿报名;③资格审查;④考试和考核;⑤体检;⑥确定招聘人选;⑦岗前培训;⑧教师资格认定;⑨签订协议;⑩派遣上岗。具体招聘工作按 各地方的 特设岗位教师招聘办法执行。
1、作为老师,信心和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记住一点,你担心的别人也担心,所以不需要有压力。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
2、打动那些对你有好动感的评委!没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用你的眼光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能教好学生。
3、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普通话标准一点。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4、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太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洁得体端庄大方,给人感觉气质非凡。
5、在见到面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
6、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5、不用花费时间讲得过于仔细,只要在你讲的时候提到就可以了,让听课的评委知道你有这个环节就可以了。
6、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
7、要有板书,板书就是你的教课大纲,是有始有终的,最后别忘了布置作业。(如果对粉笔字不自信、或者无要求板书,可以减少板书或者不板书)
8、要用电脑,要跟上时代步伐,网络时代了,上课不用电脑的老师必被淘汰。最好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这通常是可以加分的,也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试讲时不允许呈现,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9、试讲完成以后还会有提问,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如何安排你所教的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应该在哪里,如果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该如何等等。不要慌张,首先肯定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予以适当的重复和肯定,与此同时思考应对的策略。回答的时候最好能有一个提纲,分几点来说明你的观点,显得层次鲜明,逻辑性强。点到即可,除非特别自信,不要过于展开。
10、要做一下小结,总结一下你所讲的内容,布置一下作业,做到有头有尾!几点注意事项
1、板书的时候忌讳无声板书、长时间课堂空白,可以在板书的同时结合问题和内容,做适当的讲解。说话写字速度不能太慢。太慢了大家会怀疑你的做事效率。字不要太差。可以适当看看讲稿,自然地看即可,不能照着讲稿读,因为评委和你的讲稿是一致的。
2、试讲的内容和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不一致的地方,在试讲完毕,时间还有的情况下,做一个简短的说课(说明),让评委知道你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在课中也可以适当穿插对学情、教材、学法、教法的说明。
3、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和要素尽可能完整、完善,教学流程可以拟出恰当的小标题,吸引评委注意力。
4、试讲时没有学生参与,但是同样要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可以通过教师的模拟对话或者讲解呈现。如小组讨论、分组学习、课前的预习等等。要有师生互动,即使面对老师讲课,也要体现学生活动。
5、可以在某个具体环节提供几套教学方案,把教师的预设体现得很充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教师把握生成的基本素养。
7、课堂重点突出,一到两点就够的,其它的不讲或略讲,决不可面面俱到。
8、要深挖课文,对思想内容有独到见解。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它体现老师的水平。文章思路不是重点,一般文章思路都很清晰,高中生都看得清,不需要作为课堂重点。
9、尽快切入重点。详讲重点(也就是能出彩地方),不然导入太长,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会冲淡重点。试讲时,可以省掉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检查等次要内容。深挖重点,然后再点一下文章其它部分,勾出文章整体思路,给人以整体感。分析重点段落时,集中落脚到关键句,关键词,这样才具体而实在,不然笼而统之,难以讲清。分析也细致不下去,要分析细致必然落脚到文中字词,这样又紧扣了教材,不致于犯脱离课文的毛病。
10、发挥不宜太多,太多了也会冲淡主题。或者更直接地说,讲课像写文章一样,围绕中心(重点)行文,废话(可引起学生兴趣)尽量少讲或不讲。
三支一扶: 招募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计划
每年4月20日前,各市“三支一扶”办公室要收集、汇总当地乡镇一级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基层岗位需求信息,并上报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办公室根据统一规划和有关要求,综合确定各市招募岗位和数量,提交领导小组研究,形成山东省“三支一扶”招募计划,于每年5月份面向社会发布。
2、组织招募
各级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和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积极动员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报名由山东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统一组织,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6月上旬完成。高校毕业生自行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按照报名程序要求填写“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报名表”,经学校审核后,向有关市“三支一扶”办公室发送。各市“三支一扶”办公室按照招募要求,对报名学生资格条件进行审核,通过考核或考试方式确定服务人员初选名单,于6月中旬报送山东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审定。
3、确定人选
6月下旬,山东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对各市确定的人选审核后,统一指定时间和医院,对入选学生进行体检。体检标准执行人事部《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健康状况要求》(见附件5)。经审核、体检合格的大学生,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组织其填写《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登记表》(见附件6),同时与服务单位签署《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协议书》(见附件7)。6月底前,将确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名单上报全国“三支一扶”办公室备案。
4、培训上岗
“三支一扶”大学生上岗前,要集中进行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本地区基层工作的现状,拟服务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等,同时也应对服务地的生活、民情、风俗等予以介绍,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
培训工作按照山东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由省教育厅、农业厅、卫生厅、扶贫办等部门按不同服务项目人员分别组织。培训时间一般为5天。被招募高校毕业生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统一出具招募通知。毕业生接到招募通知后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直接到服务县的政府人事部门报到。超过规定时间不报到者,取消招募。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工作的,可列入学校当年就业率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