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控登革热实施及应急措施方案
******工程
防控登革热实施及应急措施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员: 编制日期:
防控登革热实施及应急措施方案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惠州市政府关于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本方案。
一、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 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 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 3-6 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 4-6 小时死亡。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2、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 的孳生地。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 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 置容器等综合措施。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 为 100 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登革热疫情的发生,保障施工现场人员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三、防控内容
为提高建筑工人的卫生知识和防病意识,引导工人改陋习、讲文明、讲卫生,普及蚊虫孳生、繁衍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清理蚊蚴孳生地,搞好环境卫生和组织统一灭蚊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主要措施之一。
坚持以环境整治、清除室内外蚊蚴孳生环境为主要内容,落实结合化学药物灭蚊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四、防控成员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 *** *** *** *** 具体分工如下: 施工现场:*** *** 办公区:*** 生活区:***
五、防控措施
(一)加强环境治理。办公场所、施工区、宿舍区、食堂等全面清除积水、杂草,定期对工地开展全面的环境清理;对工地现场及生活区的塑料薄膜、一次性杯、饭盒、水坑等容器积水进行清理,贮水池每星期清理更换一次。
(二)每月4次时间定于周五,定期对现场及生活区进行防登革热消杀处理并做好登记台帐
(三)对所有管理人员及工人宣传登革热疾病的病征,如出现发烧及时报告项目安全部。
(四)对疑似登革热病例要及时报告并送定点医院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
医院线路如下:新塘医院-门诊部 地址: 水松坣路10电话:(020)82768701
第二篇:登革热防控方案(模版)
学 校 预 防 登 革 热 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预防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有时出现皮疹等。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室内外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盘,及其他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孳生地大概可分为两类,人造容器(容器、轮胎、排水明渠),天然环境(树洞、竹节、叶腋);清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做好学校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成立登革热疾病防控工作小组。学校成立由范文兰校长任组长,曾健洪、朱心刚、陈善明为副组长,后勤主任、班主任等组成的登革热疾病防控工作小组。指定主管后勤的覃绍桃主任负责校园防蚊灭蚊工作,负责制定学校灭蚊计划,开展健康教育,国庆前夕开展校内爱国卫生运动,指导检查本校灭蚊工作和环境整治工作,关注师生健康情况,并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络搞好预防工作。
二、灭蚊工作目标是: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防治蚊患工作,消除蚊子的孳生地方,特别是细小的容器,以免蚊子在学校滋生,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防蚊意识及对登革热的警觉,并把预防登革热知识带回家中、带回社区。
三、应于每学期开学初对师生员工开展预防登革热健康教育,上一堂健康教育课,以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防蚊意识,使教职员工和学生掌握登革热预防知识,并将知识带回家中,做好家庭防蚊灭蚊工作。家庭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的办法主要包括:
(一)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饮料瓶等。
(二)家中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天换水,洗瓶、清洗根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或改为用泥、沙种养。
(三)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四)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井、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
(五)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应注意防蚊叮咬。
(六)一有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发现登革等传染病应立即暂停上学,到医院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和其他师生。
四、学校应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弃置积水容器等,改善和治理校园环境。
五、学校负责灭蚊工作人员,应每星期(蚊子由卵变成成蚊,平均需时7天,因此检查周期为7天)派专人在学校范围内巡视。校园内蚊孳生地主要包括:
(一)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二)可贮水的容器有积水;
(三)排水渠淤塞;
(四)洼地及地面不平处有积水;
(五)花瓶里的水有蚊虫孳生;
(六)花盆底有积水
(七)泊车用的防撞车胎有积水;
(八)冷气机的托盘有积水;
(九)竹洞或树洞;
(十)生物园积水有蚊虫生长。
六、若发现蚊子孳生或可能有蚊子孳生的地方,应立刻采取以下灭蚊防蚊措施:
(一)清除积水。
(二)妥善处理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三)把可贮水的容器用适当的盖好或倒转摆放,以免积水。
(四)把地面不平处填平,将树洞及竹洞堵塞。
(五)排水渠的淤塞物应最少每星期清理一次,以防淤塞。
(六)把车胎用胶袋包裹或把车胎的底部刺穿,令积水可以流出。
(七)花瓶里及花盆底的水每星期最少清倒或更换一次。
七、检查人员应登记每周发现的问题,并在下次检查时跟进上周发现的问题,检查防蚊措施的执行。
八、校医或卫生兼职人员、班主任应了解师生、员工缺勤情况和原因,一有可疑病例或师生多人发热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九、学校应改善学生员工休息室防蚊条件,如加装防蚊网等。家庭或办公室隐蔽处(如床底、门背、柜背)等不易清理的地方可用气雾杀虫剂喷杀成蚊。
第三篇:防控登革热应急预案
东莞武警训练基地扩建一期工程 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
为有力地保障我工程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工程稳定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登革热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特制订我工程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防疫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刘卫杰
组员:肖文洪、洪满海、江开荣、钟阿水
二、应急组织及职责(一)应急组织
组织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检查督促工作小组,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二)主要职责
1.组织制订预防控制等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组织、协调加强公共卫生管理,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3.组织评估临床治疗、预防控制疫情的措施效果,完善各项防治方案。4.指导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灭蚊喷洒和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
三、应急准备
(一)应急通讯交通保障
设立应急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保持24小时开机,设置应急专车和专职司机,随时待命。
(二)应急相应相关措施和物资储备 1.相关措施:病源监测、灭蚊喷洒。
2.物资储备:药品、诊断试剂、杀虫剂、喷雾器等。
3.资金储备:各级政府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资金储备制度,资金储备数额由各级政府决定。
四、应急处置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在发生登革热重大疫情时,成立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卫生、财政、宣传等相关部门,及时安排落实防治经费和各种预防、治疗和灭蚊药物,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成立疾病预防控制、疫情应急处理指导小组,制定爆发疫情控制方案,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二)加强疫情报告
发生疫情时,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以 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接到疫情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登革热暴发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卫生部,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疫情。在处理疫情时,为了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必要时可实施应急疫情报告制度,如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制度、登革热疫情动态报告等。
疫情发生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认真如实填写“登革热暴发疫情报告表”和“登革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三)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1.积极抢救治疗病人: 对登革热患者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病例应及时送往医院,并给予积极救治。
2.媒介控制:根据不同情况,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人、畜房杀虫剂滞留喷洒或药物浸泡蚊帐。
3.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改变室外露宿的习惯,合理使用蚊帐,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五、防治措施
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作好现症病人隔离治疗,灭蚊及动物宿主的管理等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
(一)媒介控制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和栖息环境,彻底清除建筑垃圾、填平积水坑洼、定期疏通沟渠、保持排水通畅,防止以及消灭蚊虫孽生。盆罐容器、水池、水缸、轮胎积水、小型积水等都是蚊虫孳生的主要场所,减少工地的容器贮水,翻盆倒鑵、清除各种积水,是防止蚊虫孳生的有效措施。2.化学防制:
(1)难以消除的积水可采用杀虫剂倍硫磷:乳剂11.3-22.4mg/m2,粉剂5-10ppm,颗粒剂11.3-17.0mg/m2喷洒杀灭蚊幼虫。
(2)对疫区的暴发流行处理:在划定流行区的范围内进行室内外全面空间喷雾(一般使用超低容量喷雾法)和滞留喷洒处理,在第一次处理后7-10天应进行重复处理一次,然后根据病情和媒介密度监测资料,确定继续全面处理或转为局部处理。
(3)滞留喷洒常用药剂及用量:溴氢菊酯,用量25mg /m2或氯氢菊酯,20mg/m2 ;二氯苯醚菊酯,用量25mg /m2。
3.个人防护:使用药帐,防止蚊虫叮咬,可采用驱避剂、蚊香、电热灭蚊器等防蚊措施。
(二)保护易感人群
(三)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急性期病人需防蚊隔离,采取隔离治疗的措施。发现传染源或疑似传染源及时调查处理。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应做好医学观察,及时识别隐性感染者,做好防治工作。
(四)疫情监测: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小组人员重点监测,发现疑似病人、发热病人依据诊断标准进行检查核实,防止误诊和漏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五)媒介监测:加强蚊虫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监测,建立蚊虫密度预警机制。
(六)卫生宣教
根据各地实际案例,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组织卫生人员到重点疫区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群众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防护、使用蚊帐、驱避剂、蚊香等防止或减少人-蚊虫接触机会,出现急起发热、头痛、眼球痛、肌肉与关节疼痛、出疹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做好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篇:预防登革热发生应急措施方案
预防登革热发生应急措施方案
由于近期内广东多地出现登革热现象,较多的人员感染,事态比较严重。根据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及**市住建局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为贯彻落实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为守护全体职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创造卫生、健康、和谐的环境,为此我项目部特制定此预防措施方案。
一、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 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 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 3-6 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 4-6 小时死亡。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2、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 的孳生地。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 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 置容器等综合措施。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 为 100 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项目部的预防措施
现本项目部专门成立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来预防登革热的发生,针对工地上四周环境、生活区宿舍、厨房、厕所、施工场地等伊蚊能孳生的地方,每天派专职人员进喷药防治,具体人员、做法安排如下:
项目部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 : 组长: 联系电话: 副组长: 联系电话: 组员: 喷药专职人员:
1、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的分工职责
1)、组长职责:负责整体安全防护工作,安排各班组长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伊蚊孳生的地方进行监督处理。对各施工班组跟踪调查,如有在场人员发 烧现象,应立即督促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对每天的预防情况上报建设所备案。
2)、副组长的职责:负责组织购买预防药品,灭蚊药水、器材,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协助处理。3)、组员的职责:负责检查现场情况,安排喷药人员对需要喷药的场地进行 喷药处理工作,督促跟班,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协助处理。
4)、喷药专职人员的职责:负责现场喷药工作,听从管理人员的安排。
2、落实人、财、物保障,加强药械配备。项目部为确保灭蚊行动工作取得成效,购置了一批器材和药物。
3、预防部位和采取措施。
针对本工地的情况,对所有积水的地方,施工场地内楼层阴角处、电梯井、洞口、塔吊、人货梯底部、排水沟、生活区内宿舍的杂物(如破物品烂 鞋、烂衣服、胶袋、破罐)、厨房、厕所、垃圾点、宿舍四周的水沟等部位。安排人员对伊蚊能孳生生长的地方进行清洁清除杂物废品、喷药处理,每天喷二次药,负责喷药人员必须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戴好安全口罩。如有早期症状的工人,及时到医院排查、确诊及时干预。
4、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通过各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向职工宣传普及灭蚊和卫生防病知识,提高职工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引导职工自觉参与灭蚊防病活动。
5、认真组织开展全市每月8号、22号统一灭蚊行动日活动。坚持“以治理孳生地为主,科学使用化学药物消杀为辅”的原则组织好集中行动,广泛动员职工参与。同时加强向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报送工作。
工程公司
工程项目部 二O一四年月二十五日
附照片:
第五篇:登革热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应急预案
景洪市勐罕镇中心小学
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
2、职 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登革热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登革热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师传阅学习,增强教师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登革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镇卫生院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登革热传染病或疑似登革热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登革热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登革热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立即通知镇卫生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学校派专人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登革热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登革热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中心小学、市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
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景洪市勐罕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