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葱种植协会先进事迹
遍野葱葱 科普示范走出致富路
--禄丰县碧城镇万松优质大葱示范基地的先进材料
禄丰县碧城镇万松大葱生产营销专业技术协会的成立,是在碧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科协的帮助、指导下诞生的,他标志着碧城镇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迈向新的进程,是碧城科技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碧城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的种植水平高,镇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发展农业产业化指示精神要求,认真分析研究“三农”问题,把发展优质农产品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结合碧城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发展优质农业,支持引导农民协会——禄丰县碧城镇万松大葱生产营销专业技术协会,进行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做好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加快了带动农民增收的步伐。
党中央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分散的农业经营单位和庞大的农民家庭数量,是难以完成提升组织化进程、提升进入市场化进程、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的,建立农民协会—— 禄丰县碧城镇万松大葱生产营销专业技术协会,是顺应为“三农”搞好服务的必然产物,是农业组织体系中主要的组织资源,是对家庭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缺损的重要补充,是广大农户连接市场和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有效服务网络和载体。
一、协会、基地基本情况
禄丰县碧城镇万松大葱生产营销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2004年9月2日,共有会员310人。优质大葱种植基地一个,面积500亩。协会理事会设会长1人,副会长1人,常务理事2人,秘书长1人,会计、出纳各1人,成员7人。协会负责整个生产环节的科技指导示范服务,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协会以公司为依托,致力于培强做大优质大葱、政府促动、科技推动、协会联动、市场拉动为一体的产业联合体。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碧城镇为增强做大大葱产业、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成立大葱产业营销协会,形成覆盖全镇的种植、营销网络,协会运作由协会理事会按照协会章程规定执行,以协会依托,发展会员310人。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协会基地规范发展。
为有效促进协会、基地的规范管理,发展壮大,自成立之初就分别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及财务制度,按年度制定了年度科普工作计划,明确了科普工作目标和任务,对科普工作及科技推广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建立了集科普宣传、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科普示范辐射、科普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普服务站,服务站有科普培训教室、科普图书室,每年组织开展科技培训3场次,培训300余人(次),组织开展科普活动110天,发放科普宣传材料2000余份,受益群众1300人次。
(二)积极推广大葱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动了全乡大葱产业发展,至2015年,带动全镇1200户农户种植大葱,全镇大葱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600亩发展到2015年的1500亩,产量由2014年的1500吨增加到2015年的5000吨;
(三)协会与大葱种植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做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工作,对所签订的产品一律实行保护价格收购,打消了农户种好卖不掉的后顾之忧,实现销售收入650万元,利润60万元,带动农户1200户,户均增收1500元。协会会员营销户年平均纯收入11000元。
三、取得的成绩
1、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专业化服务困难、企业化管理无法进行、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高,是农业综合效益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农技协,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在不违背土地承包制的前提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协会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及时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变“我能生产什么就向市场推销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经营什么”,改变粗放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发展“优、新、特”品种,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协会采取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分级包装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果农效益,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
3、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促进了优质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需要,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效农业发展的“瓶颈”。分散的农户生产,无法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全程控制,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民素质不高,没有绿色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成本高,无法落实。通过协会,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加工、统一包装销售,有效地推动了优质农业产业带的形成。
4、培养了农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农技协的民主管理是协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员通过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共同管理协会的事务,协会与会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些基本原则、理念和价值,培养了农民参与管理经济生活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推动了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四、下部工作计划及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为此,国家制订若干惠农政策对农民进行扶持。然而光有扶持是不够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劳力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农业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禄丰县碧城镇万松大葱生产营销专业技术协会肩负着我镇农业产业发展的示范推广种植及新品种示范、新科技传播、推广和服务。本协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发展优质农业业的科普宣传、新产品推广种植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了省、州、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农民朋友的好评。为了更好地做好农业科技示范与农产品推广种植,认真履行协会的职责、义务,今后,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科普工作。
(一)、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提高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确保所传技术的先进性,提高服务技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进一步办好科学技术培训,增强培训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在设施上要增加培训教室和培训器材,多途径引进培训师资。在培训方面,要扩大规模,每年争取培训农民50场次、4850人次以上,扩大覆盖面,不但要包括林产品种植和林产品深加工,还要包括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培训等,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增加和订阅农村科普读物、科技书籍,以提高会员及农户的科技知识。
(三)、不断引进新品种,做好试验示范推广种植工作,根据市场走向,用新品种替代老劣品种,有效避免市场低迷和产品需求断档。继续扩大大葱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提高产品质量,申报大葱无公害农产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与推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与营养要求也越来越高。种植绿色、环保、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提高种植效益的重要手段,开发优秀的无公害农产品是我们营销协会的责任。
(五)、建立大葱优质品种种源基地规模,提高育苗品质与质量,使辐射带动面积更为宽广。充分发挥种植示范基地的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种植,使种植户的收入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六)、开展科技外联,这指两个方面,一是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外地同行建立广泛的联系,取得技术支持与经验交流,解决农产品栽培管理问题,从而更好地起到科技示范推广作用。二是加强与农民联系,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把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禄丰县碧城镇万松村委会优质大葱种植示范基地
2016年5月12日
第二篇:种植协会总结
协 会 工 作 总 结
仙人乡红薯种植协会从
2011年就开始筹建,协会自成立起就得到了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科协、以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到现在为止协会已发展会员98名,带动农户592户。协会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种植业发展的会议精神,坚持走“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以“拓宽服务,增加收入”作为总体目标,结合仙人乡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使仙人乡的红薯种植业有了较好、较大、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规模生产,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协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立足产业优势,让红薯协会成为农民增收的龙头
仙人乡人多地少,群众素有种植红薯的传统,通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但是,由于红薯的储存期短,红薯上市时间存在差异,农民种植红薯的收益受市场影响很大,很难形成产业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群众联合闯市场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要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利用协会这个载体把群众组织起来,整合力量,壮大经济。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成立红薯协会有两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分别下发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建立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措施。二是产业优势,狮子神村以冀薯98、许薯868为主要品种,协会的发起人武正祥于2012年5月在县科协的指导下,成立了盂县红薯协会。经过近一年的运作,红薯协会拥有红薯批发市场1处,生产基地660亩,会员98户,1000余人,实现会员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建立健全协会工作机制,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红薯协会成立后,一方面,以促进红薯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技术引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推广等为重要服务内容,建立了各项议事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成立了各类红薯生产服务机构。在服务宗旨上,以互惠互利、联合协作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共同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实现红薯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逐步走向一体化经营。另一方面,确立了六个工作任务:一是宣传贯彻各级政府对有关红薯生产方针政策,指导规划会员红薯无公害区域化种植,实行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要求、意见和建议,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等服务;三是为会员提供良种物资、技术信息和资金信贷等服务,改善会员生产、生活环境,加强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促进协会、市场、会员之间协调发展,解决会员红薯产销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先在会员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五是向有关部门申请农产品品牌标志,使会员充分享受区域性知识产权带来的利益;六是发起并加快会员的生产、生活互助活动。
同时,为更好地向广大会员及农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协会一是抓宣传。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设立宣传栏、外出参观学习等方法,大张旗鼓地宣传协会建设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农户加入红薯协会的积极性,把加入协会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抓队伍。加强队伍管理,积极发展会员,对每个会员的生产、经营管理、特长能力进行登记备案、建档立卡,实行户籍管理,及时为广大会员提供便捷有效地服务。
总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乡科协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奔小康致富路上迈出了扎实的脚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感到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一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指导方针,制定更高标准的规划,采取更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扩大协会规模,吸纳更多的群众加入协会,在发挥协会的辐射带动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绩。
盂县仙人乡红薯种植协会科普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中国科协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三个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根本任务,以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和青少年为重点对象,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重点,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农民和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方针:
以人为本 把提高人的科学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基础性工程,全面加以推进。使科普工作贴近生产、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将科普工作与大众关心的社会焦点有机地融合,使公众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社会参与 科普工作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工作对象也千差万别,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推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并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
创新方式 积极探索符合实际、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作模式。不断更新内容、手段和方式。综合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开展科普工作,及时将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传播给公众。稳定专业科普队伍和科普设施,引导科普组织和机构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
三、总体目标:
健全和完善科普组织网络,通过协会的工作努力,以求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为全乡红薯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技术服务指导为主,使全乡的红薯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达到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村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达到增加我们农民收入为目的。把红薯产业打造成全镇的一项精品农业经济支撑产业,为仙人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四、主要任务:
(一)发扬协会自身优势、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红薯惠农政策的宣传推动工作,通过宣传工作的展开,对推动全乡红薯种植规模起到一定作用,增强农民栽植红薯的积极性。
(二)强化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
每年都要牵头组织当地小学、初中的同学到红薯田参观、学习,使他们从小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品德和建设美好家乡的长远理想。
(三)强化农民的科学素质教育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把农村党员干部和普通农民作为红薯技术培训和教育的重点对象,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20%的农民接受实用致富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全乡的红薯种植户学技术、学管理,壮大技术队伍和力量。
(四)强化我乡居民的科学素质教育
坚持办好每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配合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综合性科普活动。大力加强我乡居民的科普组织建设;科普组织要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科普健身等活动;
(五)加强硬件配套设施,更高质量服务三农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强化硬件配套措施,安装电脑、打印机等日常办公必备用品,购买投影仪,以图文并茂的培训形式提升授课质量。购置图书用品,便于农民日常学习查询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购买农业生产中必备的一些农机机具。
总之,以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水品,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引导优势,为全乡红薯产业的快速高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全乡农业经济的提升做出协会自身应有的贡献。
盂县仙人乡红薯种植协会 2012-9-12
第三篇:丰乐村大葱规模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石羊镇丰乐村大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实施方案
石羊镇大葱种植基地主要涉及丰乐村、徐渡村,目前大葱规模种植面积达2000亩,年产大葱1680万吨,产值近2000万元,丰乐村于2009年成立泽平大葱合作社,2010年进行了专利商标注册,合作社农户210户,885人,合作社成员大葱种植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
为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加快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进一步推进我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生产和经营。经市农发局和石羊镇党委、政府研究,请示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将丰乐村大葱种植的基地实施产业升级,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改善生产条件,从而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拟在丰乐村10组、11组、12组、13组、15组、20组打造3000亩绿色蔬菜大葱标准化示范区,辐射周边村、组。
项目建设将突出大葱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项目采取“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将使项目区治理、开发、管理、经营一体化,促进项目区商品化发展,使得农户生产的产品有计划、有市场,实现农户生产小市场与销售大市场的有机结合,形成集种、销、服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建都江堰“大葱”品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值、技术发
展的共赢局面。
标准化大葱基地建设实施项目:
一是建一个大葱加工车间800平方米,约需资金40万元。车间主要设施为建设标准化钢架结构厂房,内设四个净水池和操作台,库房等附属设施。加工车间建成后将有利于基地内大葱统一进行清淘、整理、包装、入库、销售等。
二是项目区灌溉渠整治54万元。其中毛石浆砌整治沟渠1200米,约需资金36万元;安装¢50U型槽1800米,约需资金18万元。沟渠建设改良后能有效地解决农业的供排水问题,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需要,使渠道面貌焕然一新,有效地改善周边环境,也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基地苗木搬迁。对基地内的零星苗木进行搬迁,提高基地种植规模及亮点打造。基地苗木搬迁资金27.5万元(合作社自筹一半),用于搬迁杂树15亩,需资金7.5万元;搬迁经济苗木20亩,需资金20万元。
三是实施土壤改良,土力培肥。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大葱品质的目的,增施有机肥160吨,需资金16万。为了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实施绿色防控,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农药。购置太阳能杀虫灯12台,杀虫黄板1000张,需资金10万元;
四是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技术培训300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3000份,需资金5万元。
五是新增面积种苗补贴200亩,每亩100元,需资金2万元。以上五项合计共需资金154.5万元。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田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得到充分完善,有效的解决了项目区内农田的灌溉、排湿和行洪,提高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改善灌溉面积0.8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65%,渠道防渗率不低于70%。不同程度地规避洪涝灾害,降低灌溉成本,减少用水矛盾,有利建成稳产、高产农田。提高了大葱等农作物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将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增强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农产品的意识和能力,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大提升了都江堰大葱的品质形象。
第四篇:协会先进事迹 - 副本
用科学的光辉照亮农民的心田
用绿色的理念引领农业的发展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涂市乡水稻种植专业技术协会
简介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涂市乡水稻种植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水稻协会),成立于2013年。涂市乡是个传统农业大乡,有水稻种植面积1.5万余亩。协会采用先行先试,取得成功再带领农民干的方式,引领农民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科技兴农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农民富,维护生产环境、人民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用化肥和农药来堆积如山的粮食在让人们无法食用的同时,又造成对资源的剥夺、环境的破坏和生存的危机。针对本地“老年农业,空心农村,缺乏产业”的现状,协会在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兄弟开展科普工作,向农民传播绿色种植、生态种植的理念,一门心思发展绿色产业。
一、农民听得懂、看得见的东西,农民才接受
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才利于农村的发展。协会通过请专家办培训班,开座谈会,办科普专栏、墙报;贴通告、发通知、发资料,发送种子、农资,田间示范,提供农技服务等多种形式向农民传送农业技术。把科学技术变为傻瓜技术,让农民易于接受。受益达13586人次。服务到涂市乡10个行政村,累计服务面积
84648.5亩。仅2013年,协会的服务面积达12000余亩。2013年,建立了113余亩有机稻米示范基地,使用微生物技术对畜禽粪便和耕地进行处理,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控制,使用稻鸭共育松土、除草、防虫——等综合技术的试验示范。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旨在通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探索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只有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了,生态健康了,形成了造血功能,中国的发展才有力量。2012年协会带领农民朋友全力推进涂市乡万亩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项目获得圆满成功。是年酉阳自治县获农业部奖励、涂市乡获重庆市奖励;协会理事长杨万才在酉阳县科普惠农工作中荣获“农村科普带头人”荣誉称号;2014年受财政部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
二、勇于先行先试,强化科技支撑,改变种植模式,带领农民走出一条科技致富之路
协会围绕耕地、种子、农药、肥料这四大关键因素开展科普宣传和田间示范。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在生产大量粮食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带来危机,给国民的健康及子孙未来带来隐患。协会在涂市乡率先把有机农业技术应于水稻生产中,建立绿色(有机)农业基地。以基地为载体,针对有机农业技术进行科普宣传。运用有机农业规范并制定出《涂市乡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下称规程)来规范有
机稻米生产行为,把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达到保健土壤、保健作物、保健人体、保护环境、和谐社会的目标。通过健康栽培、绿色防控、农业防治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来达到生产区域内生态平衡,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维护植物健康、环境健康、生态健康和人体健康。并与农户签订《绿色种植协议》及实施一些奖励措施,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及形成保护生产环境、生存环境,发展绿色食品的共识。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走绿色发展道路。
三、加強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探索武陵山区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是千家万户散户生产办不到的。涂市乡水稻种植在水稻协会的发动、带领下,进入产业化发展时期。商标从无到有,认证从无到有——全乡目前注册有“涂市”、“涂市天福”两个大米商标,“美德福生”一个蔬菜商标。2015年,将申报2000亩稻米的绿色食品认证;500亩稻米的有机食品认证。通过开展扎实的科普宣传,农民改变了传统的用肥和用药习惯,改用农家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农药,提高了品质的大米,受到消费者青睐,产品销往重庆市主城及周边地区,“涂市天福”香米,2013年卖到10元/公斤,现在卖到20元/公斤(而普通米只卖到5~6元/公斤)。农民每种一亩田可增加纯收入1000元以上。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全面实施绿色防控——旨在武陵山区探索一条由协会组织的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绿色农业之路,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进生态文明进步,维护生态平衡健康,为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未来,开展科普活动。
四、选好道路,向绿色(有机)农业进军
为今人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为后人留下绿色的生存空间,是协会的工作核心。在作了深入调研和论证之后,决定建立涂市乡有机稻米生产示范基地开发涂市有机米。从2013年始将用5年时间把涂市乡15000余亩稻田种成有机稻。把安全级别最高的产品供给消费者,把绿水、青山、净土、蓝天留给后人。以基地为载体广泛开展科普工作。让科技成为绿色绿色食品生产的保护神,让科技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钥匙,让科技成为生态文明的推进器!
第五篇:章丘市万新富硒大葱协会事迹材料
章丘市万新富硒大葱协会事迹材料
章丘市万新富硒大葱协会是章丘大葱生产区范围内的第一个协会,万新村党支部书记沙树星兼任协会理事长。近年来,在万新村党支部示范带动下,章丘富硒大葱协会发展会员1650余户,涉及60多个村庄,地跨章丘大葱主产区5个乡镇。主要做法:
“支部+协会”,科学规范促延伸。实行村“两委”成员与协会交叉任职,发挥万新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人才资源优势,引导专业协会规范健康发展。利用专业协会示范带动作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科学种植、集团作战。通过支部牵头、协会带动,逐步形成了“支部+协会+农户+品牌”的管理经营链条,既富裕了群众,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几年来,绿色富硒大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由最初的300亩发展到1200亩,年产值达到500多万元;同时有机食品大葱基地发展到500亩,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标准化大葱10万余亩。章丘万新富硒大葱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山东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山东省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示范小区”、“济南市现代农业特色品牌示范基地”,“章丘市科技示范园”。
1“产学研”一条线,创新技术促致富。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帮助建立了“六统一分” 的种植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大葱的内在质量,使“万新”牌富硒章丘大葱成为名符其实的名牌优质产品。同时,在党支部指导下,协会牵头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党建频道等资源,对会员实行菜单式、点播式教学,定期组织观看技术辅导视频、开展定岗实践培训,真正做到领着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赚,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共同致富的道路。
“包装销售”两统一,强化品牌促发展。为确保产量质量提升、产品价格不降、群众收入增加,协会发挥规模种植、规模经营的优势,负责统一包装和销售,让会员腾出精力专心种植,解除后顾之忧。同时,积极参加各级农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提高万新富硒大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协会组织包装和销售的绿色食品富硒大葱,每公斤比散户价格高3-4元,却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会员种植的大葱每亩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户均增收1500元。章丘万新富硒大葱逐步实现了从“本地特产”向知名品牌的提升,先后被认定为“山东名牌农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