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

时间:2019-05-13 15:4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一篇: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

在化学实验室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如何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以及万一发生又如何来急救,这些都是每一个化学实验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1.1 安全用电常识

违章用电常常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损坏仪器设备等严重事故。物理化学实验室使用电器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下表列出了50Hz交流电通过人体的反应情况。不同电流强度时的人体反应

(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2)防止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3)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4)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3)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4)在电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1.2.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1)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2)防爆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一些气体的爆炸极限见下表

与空气相混合的某些气体的爆炸极限(20度,1个大气压下)表

1)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3)防火

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实验室内不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

2)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钾、电石及金属氢化物等,在空气中易氧化自燃。还有一些金属如铁、锌、铝等粉末,比表面大也易在空气中氧化自燃。这些物质要隔绝空气保存,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实验室如果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进行灭火,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可根据起火的原因选择使用,以下 几种情况不能用水灭火:(a)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着火,应用干沙灭火。(b)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笨、丙酮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c)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d)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4)防灼伤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万一灼伤应及时治疗。1.3 汞的安全使用

汞中毒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毒多为高汞盐(如HgCl2入口所致,0.1g~0.3g即可致死。吸入汞蒸气会引起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便秘、贫血、骨骼和关节疼、精神衰弱等。汞蒸气的最大安全浓度为0.1mg·m-3,而20度时汞的饱和蒸气压为0.0012mmHg,超过安全浓度100倍。所以使用汞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用汞操作规定。(1)不要让汞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盛汞的容器应在汞面上加盖一层水。(2)装汞的仪器下面一律放置浅瓷盘,防止汞滴散落到桌面上和地面上。(3)一切转移汞的操作,也应在浅瓷盘内进行(盘内装水)。

(4)实验前要检查装汞的仪器是否放置稳固。橡皮管或塑料管连接处要缚牢。(5)储汞的容器要用厚壁玻璃器皿或瓷器。用烧杯暂时盛汞,不可多装以防破裂。(6)若有汞掉落在桌上或地面上,先用吸汞管尽可能将汞珠收集起来,然后用硫磺盖在汞溅落的地方,并摩擦使之生成HgS。也可用KMnO4溶液使其氧化。(7)擦过汞或汞齐的滤纸或布必须放在有水的瓷缸内。

(8)盛汞器皿和有汞的仪器应远离热源,严禁把有汞仪器放进烘箱。(9)使用汞的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纯化汞应有专用的实验室。(10)手上若有伤口,切勿接触汞。1.4 高压钢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气体钢瓶的颜色标记 我国气体钢瓶常用的标记见下表

(2)气体钢瓶的使用

1)在钢瓶上装上配套的减压阀。检查减压阀是否关紧,方法是逆时针旋转调压手柄至螺杆松动为止。

2)打开钢瓶总阀门,此时高压表显示出瓶内贮气总压力。

3)慢慢地顺时针转动调压手柄,至低压表显示出实验所需压力为止。4)停止使用时,先关闭总阀门,待减压阀中余气逸尽后,再关闭减压阀。(3)注意事项

1)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可燃性气瓶应与氧气瓶分开存放。2)搬运钢瓶要小心轻放,钢瓶帽要旋上。

3)使用时应装减压阀和压力表。可燃性气瓶(如H2、C2H2)气门螺丝为反丝;不燃性或助燃性气瓶(如N2、O2)为正丝。各种压力表一般不可混用。

4)不要让油或易燃有机物沾染气瓶上(特别是气瓶出口和压力表上)。

5)开启总阀门时,不要将头或身体正对总阀门,防止万一阀门或压力表冲出伤人。6)不可把气瓶内气体用光,以防重新充气时发生危险。

7)使用中的气瓶每三年应检查一次,装腐蚀性气体的钢瓶每两年检查一次,不合格的气瓶不可继续使用。

8)氢气瓶应放在远离实验室的专用小屋内,用紫铜管引入实验室,并安装防止回火的置。9)钢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尽,要留下一些气体,以防止外界空气进入气体钢瓶,一般应保持0.5MPa表压以上的残留压力。

10)钢瓶须定期送交检验,合格钢瓶才能充气使用。1.5 气体使用操作规程

由电解水或液化空气能得到纯氧气,压缩后,贮于钢瓶中备用。从气体厂刚充满氧的钢瓶压力可达15MPa,使用氧气需用氧气压力表,阀门及表的构造如图a-2-1所示。使用氧气时,必须遵守下面规则:(1)搬运钢瓶时,防止剧烈振动,严禁连氧气表一起装车运输。(2)严禁与氢气同在一个实验室里面使用。(3)尽可能远离热源。

(4)在使用时特别注意在手上,工具上,钢瓶和周围不能沾有油污,扳子

图a-1-1钢瓶阀门和压力表

上的油可用酒精洗去,待干后使用,以防燃烧和爆炸。(5)氧气瓶应与氧气表一起使用,氧气表需仔细保护,不能随便用在其它钢瓶上。

(6)开阀门及调压时,人不要站在钢瓶出气口处,头不要在瓶头之上,而应在瓶之侧面,以保人生安全。

(7)开气瓶总阀1之前,必须首先检查氧气表调压阀门4是否处于关闭,(手把松开是关闭)状态。不要在调压阀4开放(手把顶紧是开放)状态,突然打开气瓶总阀,否则会将氧气表打坏或出其他事故。

(8)防止漏气,若漏气应将螺旋旋紧或换皮垫。

(9)钢瓶内压力在0.5MPa以下时,不能再用,应该去灌气。1.6 X射线的防护

X射线被人体组织吸收后,对人体键康是有害的。一般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用的软X射线(波长较长、穿透能力较低)比医院透视用的硬X射线(波长较短、穿透能力较强)对人体组织伤害更大。轻的造成局部组织灼伤,如果长时期接触,重的可造成白血球下降,毛发脱落,发生严重的射线病。但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上述危害是可以防止的.最基本的一条是防止身体各部(特别是头部)受到X射线照射,尤其是受到X射线的直接照射。因此要注意X光管窗口附近用铅皮(厚度在一毫米以上)挡好,使X射线尽量限制在一个局部小范围内,不让它散射到整个房间,在进行操作(尤其是对光)时,应戴上防护用具(特别是铅玻璃眼镜)。操作人员站的位置应避免直接照射。操作完,用铅屏把人与X光机隔开;暂时不工作时,应关好窗口,非必要时,人员应尽量离开X光实验室。室内应保持良好通风,以减少由于高电压和X射线电离作用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物理教师安全责任状

为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和省、市、区教育局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切实保障师生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我校为加强实验室及实验教师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安全,特与物理教师签订以下安全工作综合管理目标责任书:

1.实验教师购买危险实验药品必须经学校领导批准。

2.实验教师要加强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的管理,严格按实验规程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强实验过程中水、火、电、气、仪器、设备、工具的监管,尤其是危险实验药品的管理,防止发生以外。

3.实验教师保证危险药品不流向学生,不流向社会。

4.上实验课时必须按规定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做实验时要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不经允许不可随意实验。

5.上实验课学生做实验,教师不得离开现场。6.凡危险的药品不要让学生用手拿、用鼻闻。应急措施: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学生一旦发生意外,责任人不等、不拖,立刻协同校医送往医院,同时通知家长及学校有关领导。责任人要在医院陪同,不得随意离开。学生发生意外后,更不允许责任人把学生交给校医和通知家长后,就随意离开。

校长:__________ 物理教师:__________ 2011、8、23

化学教师安全责任状

为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和省、市、区教育局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切实保障师生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我校为加强实验室及实验教师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安全,特与物理教师签订以下安全工作综合管理目标责任书:

1.实验教师购买危险实验药品必须经学校领导批准。

2.实验教师要加强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的管理,严格按实验规程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强实验过程中水、火、电、气、仪器、设备、工具的监管,尤其是危险实验药品的管理,防止发生以外。

3.实验教师保证危险药品不流向学生,不流向社会。

4.上实验课时必须按规定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做实验时要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不经允许不可随意实验。

5.上实验课学生做实验,教师不得离开现场。6.凡危险的药品不要让学生用手拿、用鼻闻。应急措施: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学生一旦发生意外,责任人不等、不拖,立刻协同校医送往医院,同时通知家长及学校有关领导。责任人要在医院陪同,不得随意离开。学生发生意外后,更不允许责任人把学生交给校医和通知家长后,就随意离开。

校长:__________ 化学教师:__________ 2011、8、23

科学教师安全责任状

为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和省、市、区教育局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切实保障师生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我校为加强实验室及实验教师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安全,特与物理教师签订以下安全工作综合管理目标责任书:

1.实验教师购买危险实验药品必须经学校领导批准。

2.实验教师要加强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的管理,严格按实验规程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强实验过程中水、火、电、气、仪器、设备、工具的监管,尤其是危险实验药品的管理,防止发生以外。

3.实验教师保证危险药品不流向学生,不流向社会。

4.上实验课时必须按规定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做实验时要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不经允许不可随意实验。

5.上实验课学生做实验,教师不得离开现场。6.凡危险的药品不要让学生用手拿、用鼻闻。应急措施: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学生一旦发生意外,责任人不等、不拖,立刻协同校医送往医院,同时通知家长及学校有关领导。责任人要在医院陪同,不得随意离开。学生发生意外后,更不允许责任人把学生交给校医和通知家长后,就随意离开。

校长:__________ 科学教师:__________ 2011、8、23

体育教师安全责任状

1、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直接责任人,必须履行《体育教师安全管理岗位责任书》,对学生体育课安全防范工作具体负责。

2、体育教师要确立安全防范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

3、切实做好学生校内活动的安全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包括大课间活动,体育老师要负起监护、管理的责任,加强学生课内、课外活动的安全管理。组织学生外出参加社会活动必须征得校长室同意,并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4、凡在体育课发生伤亡事故、学生受伤害事件以及关系到社会稳定、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事件,要及时向校长汇报。

5、体育教师要在上课前讲解本课涉及到的不安全因素,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在学生做动作期间要有2名学生进行保护,加强安全教育,如活动安全等,运用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方法,搞好本班安全教育。

6、上体育课期间,不准爬围墙校门,不准攀高显能。对特殊体制的学生者有病的学生不要求与其他学生完成同样的教学目标。

7、要每周检查好运动器材的安全状况,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上好课,安排好活动,要和学校德育活动、团队活动相结合,丰富校园生活。

8、任课教师课堂负责制。任课教师负责本节课本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安全等工作。课内发生的事件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处理,任课教师不便处理的,班主任处理。

校长签字:

体育教师签字: 2011、8、23

第三篇: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基本要求

1.进入实验室,应按照要求穿戴实验服。

2.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口罩、手套及护目镜,严禁佩戴隐形眼镜。

4.实验室内,女生禁止披散长发,禁止穿裙子、短裤、拖鞋、凉鞋及带鞋钉的鞋子。

5.离开实验室必须除去手套,避免污染门把手等公告区域。尽量不要穿著实验服进入前台、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告场所。

6.禁止在实验室吃东西,接触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7.禁止在实验室内储存食物饮料。

8.进入实验室之前,应熟悉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要求、实验室的常用灭火工具及使用方法、实验室所在楼层的消防设备、报警装置及逃生通道等。

二.药品领用、存储及实验操作相关规定

1.领取药品时,应严格确认容器上标示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

2.领取药品时,应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是否有危害。3.严禁将化学药品带入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区域。

4.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在有经验的同事指导下进行实验,切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

5.使用挥发性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或有毒性的药品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

6.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强氧化性、强还原性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强刺激性气味药品的化学药品必须放置于具抽气装置的药品柜。

7.高挥发性或易于氧化的化学药品应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之中。

8.会产生刺激性或危害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过程中严禁头部伸入通风橱。实验中通风橱应尽量拉低,不用时应拉至距桌面15cm。

9.操作危险性实验时,应事先查好资料,通知实验室其他成员注意,并在有经验同事指导下进行。节假日和夜间避免做危险性实验。

10.实验进行时,特别是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要经常注意观察反应进行的情况和装置是否漏气、破损等现象。若需暂时离开,应委托他人代为照看。11.若须进行无人监督的实验,其实验装置对于防火、防爆、防水都须有相当的考虑,且让实验室灯开着,并在门上留下紧急处理时联络人电话及可能造成之灾害。

12.使用紫外灯时应避免皮肤及眼睛长时间接触到紫外光线,用毕应及时关闭紫外灯。

13.过期药品或废弃化学物料必须依照分类标示清楚,严禁倒入水槽或垃圾桶,应处理后倒入专用容器收集。

三.门窗水电安全相关规定

1.实验室应常开窗通风,同时注意桌面及窗台物体的稳定,防止被风吹落。2.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应及时清理,实验室门口及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

3.用水时须注意水压变化,特别注意冷凝管接口与皮管之间连接是否牢固。尽量避免回流过夜反应;若不能避免,离开时应将水流调至最小。

4.不得在水槽中堆放物品及废弃垃圾,以免堵塞下水管道。5.严禁向水槽中倾倒实验废液及其它危险性化学品。

6.实验室内大功率实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线共用。

7.多个大功率用电器不得共用一个接线板;电器插座不得接太多插头,以免负荷过大,引起电器火灾。

8.实验室总用电量应与配电箱一致,仪器的功率应与电源及插座一致,禁止在实验室乱拉电线。

9.实验室内严禁一切明火,禁止抽烟。

10.热源随用随插,加热和搅拌调压器调零后方可插电源;电吹风机必须在通风橱内使用,且周围不得有大量易燃、易爆溶剂;烘箱严禁运行过夜。

11.手上有水或潮湿请勿接触电器用品或电器设备,尽量避免使用水槽旁的电器插座(防止漏电或感电)。

12.操作不熟悉的仪器、设备时,应事先询问同事或查阅资料,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13.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应仔细检查水电门窗,关掉电源及不用的通风设施。

四.压力容器安全规定

1.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 5 米;氢气发生器应单独放置于远离实验室的房间。

2.气瓶搬运应使用专门的手推车,确认护盖锁紧后才可进行搬运,放置要牢靠。

3.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应保持0.05Mpa表压以上的残留压力,以防发生危险。初次使用时应在有经验同事指导下进行。

4.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得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以防万一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

5.下班前仔细检查气阀是否关紧,压力表是否正常。

五.环境卫生规定

1.保持所有走廊、楼梯通行无阻。

2.实验室应必须保持整洁卫生,各种玻璃仪器及其它实验用品应分类摆放,并做好标记;不得摆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2.养成随时处理地上或实验台面杂物的习惯,以确保实验场所清洁。

3.油类或化学物品溢满地面或工作台时应立即擦拭并冲洗干净。若温度计水银球不慎打破,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窗户保持通风。

4.通风橱及玻璃仪器具透光部份均须保持清洁;所有的玻璃仪器应在使用前仔细检查是否已清洗干净,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5.垃圾须分类处理,固液垃圾分开收集,垃圾桶应及时上盖。

6.凡有毒或易燃的垃圾废物,均应特别处理,以防火灾或有害人体健康。

7.每日工作完毕,必须整理工作台面,仪器及试剂放回原处,使用过的硅胶板及时清理,保持实验室整洁并检查水电门窗。

六.安全防护

(一)防火

1.乙醚、酒精、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石油醚、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

2.电气设备用电不得过载,发现线路老化及短路应及时报修更换,定期检查加热器控温效果。

2.冰箱内禁止放置低沸点溶剂,如: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3.金属钠、钾、铝粉、黄磷、金属有机试剂等忌水试剂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宜与水直接接触,反应完毕及时用醇类处理。

4.使用后的钯炭、氧化铂等金属催化剂在过滤时应严格避免抽的太干,过滤后的催化剂连同滤纸水封保存,严禁随意丢入垃圾桶引起火灾。5.不得用烘箱直接烘烤有机物品。不得用烘箱直接烘烤刚经过丙酮,乙醇等低沸点溶剂清洗过得玻璃仪器。

6.不得在烘箱周围堆放易燃杂物。

(二)防爆

1.氢、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一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使用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同时严禁明火及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2.严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加热、淬灭或产生大量气体的反应,防止喷料伤人。3.处理无水试剂时,一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干燥,再加入钠丝,以免里面水分过大,生成大量氢气,造成危险。

4.进行分液、结晶等操作时应远离热源,避免摇晃用力过猛。

5.久置的醚类如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禁止震动,使用前应加入还原剂以除掉生成的过氧化物。蒸馏时切勿蒸得太干,以免引起爆炸。

6.加热和滴加试剂时不宜过快,以防剧烈反应喷料,如三氯化铝、氢化铝理和硼氢化钠参与的反应水解时须格外谨慎。

7.夏天气温较高,当开启有挥发性液体的试剂瓶时,如氨水等,应先用冷水冷却,开启时瓶口必须指向无人处,以免由于液体喷溅而导致伤害。

8.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因此使用时应轻拿轻放,禁止研磨并远离热源。同时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应分开存放。

9.进行加压实验时,应做好保护措施,在专门的通风橱内进行。结束操作后,立即关闭气体阀门和电源开关。

(三)防灼伤及冻伤

1.除了高温以外,液氮、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使用时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

2.取用干冰及液氮时应佩戴加厚手套,防止皮肤冻伤。

七.“三废”处理

1.废气。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尾气吸收或处理装置。2.废渣。破碎玻璃仪器、点样毛细管、废硅胶板、废弃硅胶、硅藻土和干燥剂,粘附有害物质的滤纸、称量纸、棉花应和普通垃圾分开,单独收集于废纸箱内,交予专门单位处理。

3.废液。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应分类回收,集中处理。实验室内大量使用冷凝用水,无污染可直接排放;洗刷用水,污染不大,可直接排放;;酸、碱、盐水溶液经中和后倒入酸、碱污水桶;有机溶剂回收于有机污桶内;强lewis酸和酰氯如:三氯化铝、氯化亚砜、草酰氯、三氯氧磷、乙酰氯等遇水剧烈反应,均应处理中和后再排入废液桶。

第四篇: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 办公室主任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安全工作并定期提出整改意见。2 实验室室主任对所管辖区域负有直接责任。每个实验室设一位兼职安全员,对本实验室的安全全权负责。监测室室主任须对所管辖区域的安全管理做出明确规定,经安全员审核通过后立即执行。安全员应每月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对隐患应做出特别规定。并提出整改建议。检查结果应做好记录。化验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万一发生事故,要沉着、冷静,应迅速切断电源火源由室主任或当事人立即报告办公室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凡能产生刺激性、腐蚀性、有毒或恶臭气体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8 所有剧毒药品,要由仓库保管员严格管理,小心使用,切勿触及伤口或入口中,操作后必须洗手。剧毒试剂氰化物、砷化物、汞制剂等,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使用,必须两人共同称量、登记用量、剩余试剂要在安全员监督下,退回仓库,注明入库数量。易燃易爆试剂坚持随用随领,用多少领多少,不得在实验室内存放,用明火蒸馏加热时必须有人看守。凡装过强腐蚀剂,易爆物和有毒药品的容器,应由操作者亲手洗净,清洗实验器皿污水,不能倒入废液罐中,不能直接流入下水道,最后由办公室集中送到废物化学品公司回收处理。要严格遵守用电规程,下班前要检查水、电、气开关是否关好,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吃饭和喧哗。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消防器材,每个实验区应配备二台灭火器。化验人员应掌握灭火知识,应会使用消防器材。若发生重大违反安全管理规程时,安全员须做出相应的处罚决定,并报站领导。出海采样时室主任必须清点海上救护用品,作业时每人必须身着救生衣,并配备手机一个,以便与陆地联系。高温、高空作业室主任要确保人员安全,配齐劳保护具及用品,气温超过35℃时不能作业。使用高压气瓶要固定好,远离热源火源避免爆晒和震动气瓶内气体不得用尽一般要保留约3*105Pa气压。监测人员出入有毒有害气体事故现场时,应配备防毒面具,以防其它事故发生。

第五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专题

开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二、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

1.实验室要求:

1.1专用实验室,门上有明显的生物实验安全标志,充足的操作空间,实验室应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1.2实验室台面材料应耐酸、耐碱,易清洁消毒,不渗漏液体。1.3实验室有移动的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1.4备有消毒品,消毒器材和设备。

1.5有感应的流水装置,备有洗眼器、眼罩,足够的一次性手套、口罩。1.6清洁区(间)备有存放个人衣服、用品的设施。1.7购置免排放高压蒸汽消毒炉进行医疗废物的消毒。1.8实验室备有空调设备,室温保持在20~25℃。

2.安全操作:

2.1人员要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2.2 实验室内不得进行饮食、吸烟和化妆打扮、会客等与实验工作无关的行为。2.3实验室内的有关用品(包括工作服)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私人和无关的物品不可带入实验室内;

2.4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服,手套破损即丢弃、洗手并换上新手套。2.5不要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2.6 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材料用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2.7 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平时要保持环境的整洁。

2.8 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液体肥皂和流动水洗手。2.9 遇到意外事故,应立即按照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处理。www.xiexiebang.com 3.废弃物品的消毒处理

3.1 血液标本、一次性细菌培养基,用高压蒸汽消毒炉消毒后装入锐器盒,按医疗废物处理。

3.2 痰、粪便标本按医疗废物处理。

3.3 针头、烂玻片、吸管等锐器,放在锐器盒内。3.4 回收的输血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3.5 不用回收的一次性消耗品,如吸头、吸管、胶塞等直接装入黄色的医疗垃圾袋,不用消毒水浸泡。

3.6 实验室所有垃圾,应严格按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生活废物分开。4.健康监护

4.1 实验室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HIV抗体和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

4.2 遇到职业暴露意外事故,接触者应在接触当时,接触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各采血检查一次HIV抗体。

4.3 患有皮肤疾患、皮肤溃烂、破损情况要及时诊治。

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应急处理预案

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时控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造成的危害,确保在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的处理,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

成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处理指导小组。组

长:邢自良

副组长:杨丽珍

王美莲

员:姜洁、杨雪娟、倪海萍

职能:

1、负责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处理工作的指挥、组织和协调。

2、指导事件的信息报告、现场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措施、医疗救治等工作的落实,配合防疫机构等有关部门开展高致病性病原体泄漏事件的调查。

二、部门分工

㈠ 检验科: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一旦发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立即上报医院行政总值班、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保卫科。㈡ 医务科:组织实施本院医疗救治工作,并监督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对感染人员进行医疗救治。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指导泄漏事件的信息报告,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污染现场及污染物的消毒、隔离工作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感染;组织预防措施的培训;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预防用药。㈢ 保卫科:对发生泄漏的现场进行封锁,并向公安部门报告。

㈣ 后勤处:爱卫会负责协助有关科室进行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供应科提供防护用品等。

㈦ 药学部: 协助提供必备的消毒药品

三、应急处理 ㈠ 信息报告

各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按卫生部规定的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要求进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㈡ 控制措施

1、技术指导小组接到泄漏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泄漏事件进行确认,并对泄漏的病原体的性质及扩散范围进行充分评估。

2、立即封闭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并封存标本,防止微生物扩散。

3、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留取本底血清或者相关标本。

4、对造成污染的工作环境及污染物进行消毒。

5、有关科室应配合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四、相关定义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卫生部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五、本预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六、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确保检验医学部内各项临床检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对全院临床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损害,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广大病员群众的利益,促进我院医疗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卫生部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1.3分类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其可能造成事故或者影响临床工作正常开展,危及患者及时、正确诊治,以及院内感染流行、环境污染等紧急事件。本预案主要针对以下突发事件:

(1)高致病原、危险品泄漏事件。主要包括高致病性病原体微生物的泄漏、意外接触或可能感染、爆发传染病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毒物、高危害性化学物质、致癌物污染环境等。

(2)院内感染流行事件。主要包括某高致病原(或耐药株)在医院内特定区域发生传播、院内感染等。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检验医学科涉及影响临床医疗工作正常开展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1)以病人为本,减少对临床工作的影响。(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3)医院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6)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2组织体系 2.1领导架构

在医院院长的统一领导下,由医务部门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2.2办事架构

检验医学科将组织由科主任、科副主任、以及各专业组组长组成的应急管理小组,协调管理。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检验医学部各工作人员、各专业组负责人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3.2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检验医学部工作人员要立即向所在专业组组长或专项负责人(如生物安全主管、质量主管)汇报,检验医学科应急处理小组经核实及初步处理不能解决后,要立即报告医务科。

具体应急处置方案 4.1高致病原泄漏

4.2 院内感染事件

5宣传和培训

广泛宣传应急预案及相关法规、制度,加强预防、避险、减灾等常识,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有计划地对检验医学部各级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和管理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及应变能力。

6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行为,应追究其责任。检验地带网

7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将及时修订本应急预案。

五、废弃物管理及处理程序

1目的

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废弃物的危险减少至最小;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少至最小。

适用范围

为认真贯彻落实生物安全及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我科对废物管理、产生、运输、处理等办法规定如下,请全科人员遵照执行。操作程序3.1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严禁混放。装入符合规定的医院统一发放的垃圾袋中,装量或容量反限与装袋的四分之三并有效封口,已放入袋内的废物不得取出。

3.2 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标本如排泄物、呕吐物,必须用含氯消毒剂200mg/L消毒30分钟至1小时,方可运出。3.3 一次性医用废物使用后立即将针头、针管分开,浸泡于1500-2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小时以上,方可转运。含氯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3.4 血液标本转运走前,需要高压消毒。装入医用垃圾袋,封口转运。

3.5 对于特殊标本,如培养基、HIV检测后的废弃物需装入医用垃圾袋内,高压消毒后,方可转运,并做记录。

3.6 检验科的一切废物,垃圾,统一由医院负责垃圾的处理的专门人员,定时到科内登统、处理、转运。

3.7 记录《废弃物记录》

附表:相关消毒液浓度配置标准(400mg/L)消毒种类 有效氯浓度(mg/L)浓度配置(%)片/升

(片/升)方法 消毒时间 消毒更换方式

手(操作人员)500 0.05 1.25 浸泡 3分钟 7小时后更换

治疗桌面、治疗盘 500 0.05 1.25 擦拭 30分钟 每次更换

拖把 500 0.05 1.25 浸泡 30分钟 每次更换

墙面消毒 250-500 0.025-0.05 0.625-1.25 擦拭处理 高度2m-2.5m 每次更换

手(接触污染物后)1000 0.1 2.5 浸泡 3分钟 7小时后更换

污染织物 1000 0.1 2.5 浸泡后清洗 30分钟 每次更换

一次性注射器 1000 0.1 2.5 浸泡 60分钟 每次更换

一次性输液器 1000 0.1 2.5 浸泡 60分钟 每次更换

塑料搪瓷容器 1000 0.1 2.5 浸泡 2h-6h 每次更换

排泄物 10000 1 25 略力搅拌后 2h-6h 每次更换

污染器械 2000 0.2 5 浸泡 30分钟 每次更换

污染环境 2000 0.2 5 喷洒 60分钟以上 每日更换

仪器设备 2000 0.2 5 擦洗处理 30分钟 每次更换

六、可疑高致病菌上报、消毒和感染物处理程序

目的

规范实验室培养出可疑高致病菌的上报、消毒和感染物的处理。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细菌室细菌培养、及消毒处理程序

3.1可疑高致病菌的上报

3.1.1高致病性细菌,实验室感染机会多,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大,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对人群危害较大的传染病菌种。

3.1.2我国的菌种分为四类,一类和二类均为高致病性菌。一类主要包括: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东西方马脑炎病毒等。二类主要包括:土拉弗郎西丝菌、布氏菌、炭疽芽孢菌、肉毒梭菌、鼻祖假单胞菌、类鼻祖假单胞菌、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各种立克次体等。

3.1.3细菌室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培养物为高致病菌,立刻电话报告感染控制科。3.2 可疑高致病菌的消毒和感染物的处理

对可疑培养物、标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消毒完后按生物污染物处置程序进行处理。

七、实验室生物污染物处置程序

目的

实验室生物污染物(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事关人民健康问题,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本科室对其规范处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特制定本程序,以健全规范实验室生物污染物处理工作。适用范围 检验地带网

实验室内所有废弃物。职责

各业务组的医疗垃圾的处理,由组长制定措施负责实施,院感小组负责监督。

检验地带网 4 程序

4.1实验室医用废弃物与生活废物分不同垃圾桶,医用废弃物放置在有专用黄色垃圾袋的桶中;生活废弃物放置在有黑色垃圾袋的桶中。检验地带网

4.2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实验工作区内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4.3有潜在传染性的样品(如血、尿、便、培养基等)视为生物污染物品,实验室将此类样品,统一交由专人负责,经专职人员密封、贴分类标签后,交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

4.4用过的吸管、棉签、小棒、吸头、反应板、吸水纸、注射器、采血针等实验室物品,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物品,与临床样品同等对待,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4.5对尖锐物品的处理 尖锐物品必须放在不易刺破的容器中,放满容器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

医学实验室的特殊环境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序的生物污染,包括对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通常主要由处理污染性物质时的操作不当造成。针对实验室生物污染,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的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防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及规程。目的

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2 范围

适用于科室各专业实验室。职责

3.1、科主任负责任命生物安全小组,指导,规范其工作。

3.2、生物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小组日常工作的安排。

3.3、生物安全小组负责科室安全的具体工作。工作程序

4.1、生物安全小组组成

4.1.1、科主任为安全小组组长。

4.1.、经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取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为生物安全小组安全成员。安全小组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科主任可对之罢免。

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

4.2.1、生物安全小组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安全小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小组人员。

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对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5、安全操作规程

5.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5.1.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

5.1.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

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

5.1.3、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

5.1.4、在实验室工作区,病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

5.1.5、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

5.1.6、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不可留长胡须。

5.1.7、由实验工作区进入非污染区要洗手,接触污染物后要立即洗手。5.1.8、禁止堆积过多的垃圾,至少应每日清理一次。

5.1.9、禁止在实验工作区存放个人物品。

5.1.10、在实验室指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5.1.11、从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5.1.12、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5.1.13、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5.1.14、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5.1.15、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一定要分开装放。

5.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5.2.2、实验室入口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

5.2.3、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5.2.4、工作人员应接受必须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

5.2.5、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5.2.6、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5.2.7、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道的培训,掌握预防职业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5.2.8、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5.2.9、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注射器必须直接分开放入锐器盒,消毒浸泡。由医院专门负责部门人员进行处理。检验地带网

5.2.10、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5.2.11、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5.2.12、人员暴露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科主任或安全管理小组人员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6、记录

6.1、实验室消毒记录

6.2、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

附 生物安全术语与定义

1、生物安全:避免危险因子造成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2、生物因子: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3、病原体:可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

4、危害废弃物:有潜在的生物危险、可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检验地带网

5、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微粒,直径一般为0.001-100微米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检验地带网

6、一级屏障:是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的隔离,也称一级隔离。如生物安全柜、手套、口罩、眼镜、个体防护装备等。

7、二级屏障: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也称二级隔离。

8、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防护屏障,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附录2 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1、危害等级1(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2、危害等级2(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致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有限。检验地带网

3、危害等级3(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4、危害等级4(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八、实验室生物安全保卫制度

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2、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

3、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4、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5、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6、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九、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一、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2、一般性的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情况;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二、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

(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1、化学污染: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2、锐器刺伤:

(1)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采用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3)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4)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 6周、12周、6个月等)。

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及时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4、标本污染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3)

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检验地带网

十、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并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5、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6、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7、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实验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

8、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

十一、实验室生物安全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安全柜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

十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制度

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

(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情况时,不宜再从事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3)检验科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时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

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

(1)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2)检验科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3)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

3、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

(1)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检验科制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临时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上岗。

(2)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检验科制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围。医学观察发现异常,临时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上岗。

十三、菌(毒)种管理制度

1、菌(毒)种保管应由专人负责,保存于冰箱中,房门专人加锁,确保菌种安全。

2、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

3、菌种应有严格的登记,包括形态,分离日期,鉴定日期,签发者,主要鉴定性能(包括形态、染色、抗原结构、动物致病力等),并注明使用、转移、销毁情况及原因。

4、各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一般在接种三次后作一次全面的鉴定,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5、菌种保存范围及向外单位转移,应按国家卫生部规定执行。

6、所有存在的菌种应具备清单。

7、使用菌种工作时,如发生严重污染环境或实验室人身感染事故时,应及时处理,并向当地卫生局报告,同时报告卫生部和有关保藏管理中心。

十四、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

(2)患发热性疾病;

(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

(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

(5)妊娠;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

8、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十五、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仪器设备必须做到帐、卡、物相符,有专人管理,并每月清查一次。

二、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未经培训或未掌握操作技术者及未经允许者不得使用。

三、贵重仪器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使用日记。使用后由使用人和管理人检查、签字。

四、仪器设备必须保持完整配套,不得肢解,配件不可移作他用。

五、仪器设备要做到防潮、防尘、防震、防腐蚀,精心爱护,小心使用,发现故障及时检修。

六、每对贵重精密仪器进行一次校检,对存在问题及时解决,长期保持其可用状态。

7、为避免积压、提高利用率和利用价值,仪器设备可以重新调配。

八、仪器设备报废必须按规定办理申请、鉴定、审批手续,不得自行处理。

九、根据岗位责任制要求,实验室人员要不断掌握和提高有关仪器的操作技术,以减少操作合指导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十六、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SOP

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可忽视。由锐器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危险日趋严重,有报告锐器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医生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而锐器伤后报告者仅占7.67%。没有报告将导致职业暴露后不能获得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锐器伤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现制订我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望遵照执行。

1.锐器伤的概念: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后的处理:医务人员被接触过病人血液或体液的锐器造成皮肤损伤

⑴ 伤口紧急处理: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用流动水冲洗,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

⑵ 报告: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登记锐器伤表格,并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防保科,防保科立即通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评估刺伤情况并指导处理。锐器伤后应在4h内完成评估和处置。

⑶ 随访: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具有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HIV等),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患者血液进行检查。防保科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免费化验单、疫苗等,并请相关医生诊治,联系疾病控制中心提供药物。

⑷ 追踪和随访:防保科负责督促锐器伤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

⑸ 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事故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事故当事人的情况。

⑹ 在锐器伤处理过程中,防保科和感染管理科要为锐器伤当事人提供咨询,必要时请心理医师帮助减轻其紧张恐慌心理,稳定情绪。

⑺ 伤口评估 检验地带网

如果病人情况确定,则分类处理

病人为HBsAg(+): 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刺伤后6个月,一年监测GOT,GPT,HBsAG,anti-HBs,anti-HBc

病人为HCV抗原(+):受伤者HCV 抗原(-)3个月后取血查HCV anti肝功能

病人为HIV抗体(+):受伤医务人员HIV 抗体(-)经过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一年:刺伤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查HIV抗体

首先须进行暴露级别(Exposure Code)的评估,分为1、2、3级。

注:(1)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AZT(每次200mg,每日3次,或每次300mg,每日2次)+拉米夫定(每次150mg每日2次),连续使用28d。或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

(2)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800mg,tid,饭前1h及饭后2h服用),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

(3)病人无血源性传染病,则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仅密切观察 锐器伤处理操作流程

下载实验室安全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室安全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甲方:抬头寺镇卫生院 乙方:实验室 为了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杜绝各类生物安全事故,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医院(甲方)和实验室责任人(乙方)签订生物安......

    实验室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化学工程系实验实训安全管理检查报告 化学工程系实验室安全事项主要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伤、防水、防盗等方面,具体检查包括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安全责任体系、管理台......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1.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 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2. 禁止非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未经允许, 非......

    实验室安全管理简答题

    1. 请简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与主要问题。 ①实验室多,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②实验室功能全,设备精良; ③实验室大量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药品和各种气体钢瓶; ④实验......

    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沙城第四中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随着学校的发展,全校的教学实验不断增加,为了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保证全校师生员工的安全健康,坚决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实验室岗位职责......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所有在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认识到在一切实验室工作中人是第一位的,首先要保障人身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坚持......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师生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保障实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转,特制定本......

    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

    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 气瓶的安全特性 1.气瓶内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的压力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设计要求以60℃时的瓶内压力作为设计压力; 2.由于气瓶直径小,无法进行内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