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主要事迹

时间:2019-05-13 15:1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扶贫工作主要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扶贫工作主要事迹》。

第一篇:扶贫工作主要事迹

扶贫工作主要事迹

2009年10月~2011年1月,办选派在琼中县吊罗山负责开展了帮扶工作。工作期间,在单位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扶贫帮困和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新思路,扎实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帮困工作,为共创稳定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定点扶贫村余溪村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深入田间地头,爬山涉水,查看稻田收成、水渠修建和经济作物种植等情况;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一起促膝谈心,了解村民的家庭收支情况和家中疾苦,悉心听取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与村干部一道商讨研究脱贫致富的新路,奔走于省、县政府部门之间,争取各项扶贫建设资金,协助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实地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联手扶贫点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计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二、与民同忧,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作为驻村工作组负责人,始终将帮扶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事事带头。到驻点村后,看到山区农民艰苦的生活环境,决心要抓住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尽己所能,为群众多办几件实事,为少数民族地区谋发展。坚持把驻点村的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驻点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严于律己,生活淳朴节约,不搞特殊化。不辞辛苦,与村干部一起广泛座谈,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普遍关心的饮水难、行路难、通车难等作为扶贫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一年多来,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向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反映,先后争取到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组道路改造农民生活用水问题。

三、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各项扶贫工作,效果明显

1、切实抓好什插村党支部建设

在定点包扶工作中,注重协助乡党委做好村级党组织的建设。他与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一道经常到村干部、党员家中,与他们促膝交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帮助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并帮助举办党员培训班,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一年来,村干部党员的精神面貌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年有4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2人。村党支部和 2 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2、访贫问寒送温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民间

2011年春节前夕,组织了一年一次的春节慰问活动。在工作组人员等一起赶赴琼中市吊罗山乡村,对老干部、老党员、五保户、低保户等进行了走访慰问。在走访慰问过程中,不仅将慰问金送到每一户慰问对象手中,还亲切地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急所需,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体现党的关心和温暖。而且,每年开展春节慰问活动时,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增添了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篇: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谋发展的意识较差,新兴财源培植不够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两年以来,党委、政府立足镇情,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多方争取,加大扶贫开发和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向前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是永善的“南大门”,最高海拔3055米,最低海拔1300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6593户、23164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四种民族。全镇耕地面积48543亩,有林地18万亩,人工和天然草场8.5万亩,湿地14000亩,国有林4万亩。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经济作物主要以兰花籽、白芸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扶贫难度非常大。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成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人马、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位一体”资料来源于《新灵山写作资源》(http://www.xiexiebang.com/xiezuo/)管理模式,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共同搭台,合力唱戏”的扶贫服务机制,并设立扶贫办公室,配备专职扶贫员。负责各种项目的规划和报告的草拟及业务指导,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扶贫工作中做到“四个第一”即从思想上树立第一意识,在工作上摆正第一位置,在投入上注重第一重点,把扶贫工作变成第一行动。

二、培育支柱产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效率最大化原则,以品种改良为中心,建立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行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首先在XX全面推行玉米单株密植定向移栽等科技措施,实现粮食增产92500公斤。其次,实施白芸豆、葵花套间示范种植,每亩耕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值310元。党委政府将继续做大这一产业,采取“以一还二”(即无偿发给农户一公斤籽种,农户收获后还二公斤)的方式滚动发展。

二是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党委政府极力争取扶贫资金36万元,购进云南48-50s半细毛羊600只、黑山羊120只发放给农户,由畜牧兽医站负责技术指导,实行挖儿填母3:7分成(即农户得羔羊总数的7成,畜牧兽医站抽羔羊总数的3成又发给其他农户饲养分成),羊毛收入全部归农户所得,以此方式滚动。两年来,从原来的35户720只发展到90户2217只。共创利润45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

三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两年以来,党委政府抓住国家以工贷赈,开仓放粮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在XX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13000亩的退耕还林和4500亩的荒山造林,通过有效的管护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获得实惠,又有效地控制了XX水土流失。涉项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65元。进一步降低了XX镇贫困率,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夯实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两年以来,党委政府充分认资料来源于《新灵山写作资源》(http://www.xiexiebang.com/xiezuo/)识到社会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带领XX全镇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大干快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作文章,积极争取项目,加快XX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通电工程,为使XX人民能早日用上电,党委政府争取扶贫资金(农网改造无电人口通电工程)805万元,解决了XX镇七个村101个村民小组、3892户、14151人的照明和农产品初加工的能源问题,既降低了生产生活成本,又告别了油灯照明的历史。

(二)易迁工程和安居工程。两年以来,在XX共实施易迁工程116户,总投资232万元,国家投入86万元,安居工程96户,总投资126万元,国家投入40万元。改善了农户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简易住房改造和杈杈房改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方争取,坚定有一分资金,干好一件事的信心,共实施简易住房

改造601户和杈杈房、茅草房改造450户。争取国家扶持35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集资219万元,使群众住上了瓦房、砖房,户间道辅上了混凝土。既改善了农户的住房条件,又改变了环境条件和卫生环境。

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XX人均耕地2.17亩,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林(草)13000亩,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加,XX镇

党委政府根据这一实际状况,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列上议事日程。为确保人员输得出去,输出能致富。采取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帮带、信息先行、培训提质、有序输出的原则,全力做好信息、咨询、救助等服务。把外输内引有机结合起来,与公司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不断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子。全镇两年内转移剩余劳动力3280人,创收入1384万元,推动全镇GDP21个百分点。推动XX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XX镇通过两年狠抓扶贫攻坚工作,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照明、饮水、住房困难,改善了全镇人民的生活环境,使人均纯收入从520元增加到现近800元。改变了全镇的贫困面貌,使全镇人民迈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第三篇:主要扶贫事迹

大余县邓万德同志主要事迹

一、简介

邓万德,男,36岁,江西大余县人,大学学历,经济师,现任政协赣州市委员会委员,赣州市工商联执委,政协大余县委员会委员、特邀监察员,大余县工商联执委,大余县板鸭协会会长,江西省大余县南安板鸭厂厂长。

二、主要事迹

1、积极参与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发起的私营企业家参与扶贫济困“功德”工程。主动要求县扶贫和移民办将他定为青龙镇双伏村10户贫困户的帮扶企业家,主动为这10户贫困户捐赠了30000元发展资金,为他们提供种苗、饲料等。

2、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等经营方式及“基地带动小户、总厂带同类企业”等措施带动乡村致富。采取“五包”(即包供鸭苗、包饲养成本、包技术指导、包回收成鸭、包保护价收购)方式帮富养鸭户。在这些方法的推动下,引导并直接带动全县2600余户农民成为养鸭专业户,仅去年一年,该厂共放养鸭苗200余万只,与农户签订放养合同,使养殖户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为养殖户发放无息借款200余万元,帮助养殖户发展立体种养和壮大养殖规模。在他的扶持下,发展了200余户“双栖农户”,实现人均年收入9000元。在全县4个乡镇设有鸭苗专业养殖基地,接收当地200余户农民在农闲时务工。2006年联合周边10余家同行企业牵头组建了毛鸭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每年帮助全县困难户消化300万羽毛鸭。

3、今年5月,在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向青海玉树灾区捐款活动中,向灾区捐购“爱心包裹”100个,价值1万元。

4、几年来,共捐款10.92万元支持教育事业、支援灾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推荐理由

他将企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扶贫工作,将带动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作为他最大的心愿,并带头组织更多的企业家乐于扶贫。是我市“企业帮村带户”活动中的杰出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引导推广的作用。

上犹县陈有良同志主要事迹

一、简介

陈有良,男,43岁,中共党员,江西省上犹县犹江绿月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市级扶贫龙头企业。

二、主要事迹

1、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平价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协调采摘、统一协议收购)的标准,积极为利益联结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如今,陈有良的公司辐射带动五指峰乡、油石乡、梅水乡等7个乡(镇),农户5100户(其中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1609户,贫困农户3109户)16000多人,建立茶叶基地29个,户均增收2400多元,全村90%的农户都建立了大小不一的茶园,仅茶叶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使整个园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公司年产干茶达332吨,产值6293万元。实现了贫困农户增收、企业增效“双赢”局面。

2、在通往村老人活动中心的道路中,有300多米的烂泥路,陈有良带头出资22000元,带领村民集资将路用水泥铺好。解决了4个村小组的道路硬化和小学生入学行路难问题

3、筹集10000元捐购了100个“爱心包裹”。有个叫何小凤的灾区孩子回信中写到:叔叔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像你一样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4、园村附近的市森铁处园村火车站、县水泥厂等企业因产权转制使得一些职工下岗,陈有良倾尽全力吸纳下岗职工,县水泥厂有位职工因公死亡,其上有长年卧病的父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儿,生活几近陷入绝境。陈有良主动帮助解决困难,还把他家属安臵在自己的公司里上班,让这个家庭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在本村有个叫张献凤的村民,长年两夫妻在福建挖煤打工。他的小孩从小学一直跟爷爷奶奶在家里生活,家庭条件非常困难,住房还是五十年代的泥房子。陈有良又主动打电话给他父母,叫他们回到他的茶场务工,这样每个月有1100元钱工资收入(同比其他人多出200元),又能照顾家庭和小孩读书。在陈有良扶持和关心下,2010年,张献凤的小孩以554的高分被南昌大学录取。

他的公司共有160多名职工,其中有下岗职工66人,有残疾人13人,有被照顾的困难农民100多人。

三、推荐理由

陈有良同志作为一位土生土长农民企业家,通过自身不断的艰苦奋斗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富裕后不忘家乡父老乡亲,积极投身到扶贫济困的事业中,依靠自身企业带领着一大批农民走向了小康之路。

安远县余慧强同志主要事迹

一、简介

余慧强,男,49岁,江西上饶德兴人,江西王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二、主要事迹

1、为降低农民种脐橙成本,2006年,王品筹资300万元,与台湾地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聘请台湾肥料专家为技术总监,利用台湾现代农业技术,以当地的猪粪、蘑菇土废料、木屑、竹屑等原料,生产绿色环保的生物有机肥。以较低廉的价格供应给当地种果农民。为提高种果农户抵御风险能力,王品公司还以自己为龙头接纳了周边的几十户农户一起成立了柑桔专业合作社,实行统购统销,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销售价格,提高了果农效益,降低了种果风险。

2、公司利用自己的技术,向农民提供了大量的优良品种,至今公司在种苗基地已引进柑橘母本品种32个,培育出了经脱毒的优质苗木。公司先后聘请了许多知名的柑桔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与多家科研院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掌握了当今最为先进的果品种植技术。公司及时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公司的技术骨干经常为周边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提高了他们种植管理果树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果品质量。

3、由于脐橙采收集中,销售期短,农户分散经营难以扩大销售半径,随着果园挂果面积的增加,市场的波动,也难以避免地出现果难销的问题,王品公司为帮助农民解决这个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集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果品公司——赣州王品果业有限公司,厂内设有全自动清洗、打

蜡、包装等成套生产线及贮藏库。公司凭着自己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与沃尔玛(中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2009年成为沃尔玛公司的脐橙直采基地,通过建立销售网设立储藏库,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自身果品的销路还可帮助周边农户解决果难销的问题,降低了周边农民的种果风险。

4、公司进驻龙岗村不久,在县扶贫办和鹤仔镇党政的玉成下,公司与当地的订下了帮村带户的关系。余慧强与龙岗村一位叫胡新芳的贫困患病学生结下了帮扶对子,资助他看病上学,至今已资助了3年,他承诺假如他家庭有需要的话他将帮助他直到读完大学。余慧强发现村上有2个孤寡老人生活困难,他就承包了他们的吃住、医疗费用,至今已有2年。

5、公司出资35万元并争取交通部门出资40万元,一起修建成总投资75万元的龙岗大桥,解决了龙岗村群众出行难的大问题。重修龙岗小学王品捐助了6000元。捐助10880元修建改造鹤仔镇圩上公路,捐助12000元修建油蔡村桥梁。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在他的带动下,王品全体员工捐献了35000元支援灾区。2010年4月积极响应扶贫部门的号召,出一个月的工资并动员员工共捐款26000元捐购“爱心包裹”。

三、推荐理由

余慧强同志和他的企业在帮村带户活动中,始终坚持企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双赢原则。对于公益事业他从不吝啬,捐资助学、赡养孤寡老人、出资建桥(修路)正真做到“达则兼济天下”。

第四篇:扶贫事迹

王娜老师是我校的一名普通的教师。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15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知道孩子是祖国明天的希望,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无论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她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她在教育教学上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孩子是花,那么她就是雨,滴滴滋润孩子纯洁的心田,如果孩子是树,那她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孩子的成长。她是一位教师,她心甘情愿把一生放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洒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明天。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十五年的工作中,她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无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她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她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她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她所带班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她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她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

她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时逢课程改革,她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上网搜集最新教育信息,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

三、严父慈母,关爱每一个学生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感情的基石,“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使她们良好地发展的“灵丹妙药”。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爱学生不仅要爱那些聪明、漂亮、优秀的学生,也要爱那些不听话、成绩差的学生,王娜老师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不放弃一位差生,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王老师用一颗朴实的爱心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魏书生曾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也是王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班级中有一些同学学习基础较差,王老师常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她们补课。让每一位同学不仅懂得学习,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走近王老师,你会发现,她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她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篇: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WORD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矗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矗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00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68.7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98%。2001年9月8日原省长柴松岳、副省长章猛进来松阳调研时评价说:“松阳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政府重视,政策到位.

下载扶贫工作主要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扶贫工作主要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扶贫事迹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爱 ——记我扶贫路上的点滴真情 茅坪中学 毛凡 爱,是种奇妙的东西,就如同黑暗中那一线温暖的阳光,如同燥热时那一缕凉爽的微风,如同委屈时那一句温柔的安慰,在那......

    扶贫干部事迹参考

    扶贫干部事迹参考范文五篇【篇一】2019年是**学习意象对话的第十一个年头了。回想2008年初识意象对话,她感慨良多:“我那时候学习意象对话就是为了解决个人问题,真没想到除了自......

    扶贫干部事迹

    扶贫干部事迹扶贫干部事迹**是县水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肩负单位领导的信任与重托,义无反顾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自驻村以来......

    扶贫干部事迹

    扶贫干部事迹五篇扶贫干部事迹五篇是专业的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

    扶贫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扶贫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扶贫先进个人事迹篇一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

    扶贫事迹200字

    张宏祥扶贫事迹 2012年9月联合村民成立右玉县张千户岭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张千户岭村土地3000余亩,20多村民全部变身为合作社的员工,每年固定收入人均2.4万元,较往年人均不到6千......

    XX镇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

    XX镇扶贫工作典型事迹(精选)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