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
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
加强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完善各项防控措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欢迎阅读参考!
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
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二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由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9月为高发期。
一、手足口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一般起病急、发热,一般
二、家庭预防措施:
1幼儿的衣物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幼儿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通知幼儿园;
5.预防手足口病的“十五字”口诀:勤洗手、勤通风、晒衣被、常消毒、吃熟食、喝开水。
三、幼儿园预防措施:
我园将加强三检工作,严格消毒、开窗通风。桌椅、门窗、床及幼儿可接触到的地方均每天用消毒水液擦拭、清洗,玩具用消毒水浸泡清洗,幼儿的餐具、毛巾每天放入蒸汽柜高温消毒,水杯每天放入消毒柜红外线高温消毒,活动室地面、园舍每天喷洒消毒水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消毒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请家长配合,晨检若发现异常症状的幼儿,请家长及时带幼儿到相关权威医院进行排查,在家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幼儿园,经医院诊断后无异方能入园。
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三
在县卫生局统一领导下,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防控工作。实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一)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镇手足口病防控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管理镇域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手足口病应急方案。
3、防保科职责:负责我镇手足口病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和上报;检查、督导全镇卫生室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开展本镇村医,幼儿园园长手足口病知识培训。
4、内儿科:负责每天下午5时至次时8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5、门诊部:负责每天早上8时至下午5时到本院诊疗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
(二)监测报告
1、建立乡、村二级手足口病监测网络。防保科负责制定监测技术方案,并指导各地实施。各相关科室要按照要求开展手足口病日常监测工作。本院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防保科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
2、设置监测点。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科学设置手足
口病的监测,各相关科室要根据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查,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向防保科报告。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
3、在发生手足口病暴发和流行时,进行日报告;诊断的手足口病要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一旦出现暴发疫情,达到本预案中规定的疫情分级标准时,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手足口病的责任报告人。手足口病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手足口病及其处置情况。不得迟报、乱报和隐瞒疫情。
(三)对策措施
1、暴发疫情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⑴控制传染源
①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实行医学观察,严格管理传染源。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隔离期限为临床症状消失后7天。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由乡镇、村街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每日记录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和出疹
情况。
②医疗小组要积极救治病人。要不断总结诊治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同时,积极配合疾控部门作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各种标本采集工作。要严格掌握手足口病病例治愈标准,防止疫情扩散。完善诊疗记录。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必须要有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⑵切断传播途径
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病例发生所在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⑶保护易感人群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⑷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以多种宣传形式,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引导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XX年幼儿园手足口防控方案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我校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及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其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使家长及学生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通过宣传单、标语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值班教师要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校定期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一旦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物品要予以消毒。加强晨检、午
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篇:幼儿园手足口防控工作部署(范文)
吴家店镇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部署
为了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及流行,特制定本预防措施。请全体教职工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齐心协力与传染病做斗争,确保全园幼儿的健康。
(一)班主任必须安排好每天的晨间、午检,对于入园的每一位幼儿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不能因任何原因漏过任何一个的检查。发现疑似病人,马上汇报保育主任。加强家长送园时的交流,了解幼儿身体状况。
晨检时间:7:30-8:30(早接幼儿时间段与家长交流)9:30-9:50(集中检查)午检时间:14:30-15:00
(二)加强消毒工作:各班对幼儿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物体表面每天用84湿抹30分钟后用清水抹一次;地板每天用84消毒一次;餐巾餐后洗净后放入高压蒸汽柜消毒;擦手毛巾、口杯每天洗干净后放消毒柜消毒一次;棉被定期晒、被套定期洗;教寝室用紫外线照射,并经常开窗通风(班主任先检查保育员执行落实情况,园办每天不定时抽查)。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幼儿衣物、头发整洁、干净;幼儿流鼻涕应及时擦拭,卫生纸应丢于垃圾桶内或便池内,确保幼儿面部清洁;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饭前便后要洗手,毛巾、餐具专用,预防病从口入(班主任对工作进行安排、督查,园办、保育主任随时抽检)。
(四)食堂严格按照既定的制定执行到位。
(五)保洁用品专物专用,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垃圾桶按相关的要求及时清理、清洗。
(六)需家长配合事项: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家长也需做好幼儿的体检工作,便于问题的及早发现。幼儿在家时服用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可咨询专业医生)。
吴家店镇中心幼儿园
2014年9月2日
第三篇:幼儿园手足口防控工作部署
金色童年幼儿园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
为了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及流行,特制定本预防措施。请全体教职工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齐心协力与传染病做斗争,确保全园幼儿的健康。
(一)班主任必须安排好每天的晨间、午检,对于入园的每一位幼儿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不
能因任何原因漏过任何一个的检查。发现疑似病人,马上汇报保育主任。加强家长送园时的交流,了解幼儿身体状况。
晨检时间:7:30-8:30(早接幼儿时间段与家长交流)9:30-9:50(集中检查)午检时间:14:30-15:00
晚检时间:由值班行政人员与值班教师共同完成。
(二)加强消毒工作:各班对幼儿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物体表面每天用84湿抹30分钟后用清水抹一次;地板每天用84消毒一次;餐巾餐后洗净后放入高压蒸汽柜消毒;擦手毛巾、口杯每天洗干净后放消毒柜消毒一次;棉被定期晒、被套定期洗;教寝室用紫外线照射,并经常开窗通风(班主任先检查保育员执行落实情况,园办、保育主任每天不定时抽查)。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幼儿衣物、头发整洁、干净;幼儿流鼻涕应及时擦拭,卫生
纸应丢于垃圾桶内或便池内,确保幼儿面部清洁;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饭前便后要洗手,毛巾、餐具专用,预防病从口入(班主任对工作进行安排、督查,园办、保育主任随时抽检)。
(四)食堂严格按照既定的制定执行到位。
(五)保洁用品专物专用,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垃圾桶按相关的要求及时清理、清洗(班主任需
对保育员此项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工作执行到位)。
(六)日托班需家长配合事项: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家长也需做好幼
儿的体检工作,便于问题的及早发现。幼儿在家时服用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可咨询专业医生)。
第四篇:手足口病疫情及防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传播渠道(全方位传播)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2.患者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4.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以散居儿童发病占多数,实验室确诊的病例大多数肠道病毒71型(EV 71),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主要传染源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粘膜、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重疹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等系列症状---重症手足口
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肺等重要器官
1、病毒性心肌炎 :四肢发凉,指发绀、心率增快,脉弱,血压下降。
2、无菌性脑膜炎 :嗜睡、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3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诊疗
一般病例(仅有皮疹或发热症状),对症处理,返家隔离休息,社区医生定期访视。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
死亡及重症病例(高热不退,出现肺炎、脑炎、心衰、呼吸衰竭等症状),及时报告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同时做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时采集标本送检。
预防原则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妥善处理粪便,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第五篇: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预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预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等皮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性强。
为加强手足口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手足口疾病在园流行,确保幼儿身心健康,特制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加强宣传:
(一)宣传工作要点:
通过晨间谈话、午间活动等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广大的师幼开展有关手足口病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与任务。对于肠道传染多发季节,加强有关不饮生水、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防病从口入”的有关行为的强调至关重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利用宣传窗、家园栏、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对每个幼儿家长各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让家长知道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关预防知识,让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垒!
(二)宣传主要内容: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二、做好环境整治工作:
1、做到“三清、三灭”:“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 “三灭”,即灭鼠、灭蚊、灭蝇。
2、活动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风,无人环境下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教玩具每天消毒,在含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或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幼儿个人用品(茶杯、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被褥、床垫每周暴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及时翻动,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以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加强园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途径。
三、晨检工作要点:
1、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症状或传染性疾病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医院检查。
2、对缺勤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并进行跟踪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领导报告。
3、经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4、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园进班复学。
四、信息报告
1、手足口病的报告责任 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人:带班教师——园长
2、手足口病报告时限及程序
幼儿园发现手足口病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领导进行报告。
3、因手足口病而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活动室、午睡室、盥洗室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可实行复课;因形成污染源而造成手足口病传染流行,其污染源必须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进行彻底根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