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事迹摘编

时间:2019-05-13 15:1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辅导员事迹摘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辅导员事迹摘编》。

第一篇:高校辅导员事迹摘编

育人先律己用爱关怀人

——复旦大学辅导员赵强个人事迹

一、个人简介

赵强,男,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11月生,2004年9月参加辅导员工作,现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学工组长,2008年担任复旦大学复旦学院一个班(115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工作四年来,赵强抓住“爱与责任”以及“学术科研”两条主线,始终秉持“育人先律己,用爱关怀人”的信念,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垂范,倾情于工作,注爱于学生。

赵强始终相信,对学生全心全意的关心和付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为人处世,而最终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传递开去,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为人”教育。2007年9月,赵强在担任04化学辅导员的同时,兼任了复旦学院志德书院的学工组长。作为由所有大一新生组成的复旦学院,经典读书计划成为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征询经典读书书目到组建读书小组,从联系指导教师到跟踪阅读质量,从编写《学而》报到建立“学而时习斋”,赵强都亲力亲为。他从自己多年担任辅导员的经验出发,结合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在反复征求各院系教授意见和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拟定了《复旦学院经典读书计划推荐书目》。在推荐书目的90余部中国人文科学经典著作和124部西方人文科学经典著作中,赵强希望,这其中的每本书都能够帮助学生启迪人生,感悟生活。在赵强的努力下,经典读书计划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认可,2008年下半年,110位教授、副教授担任了经典读书计划的指导教师,1125名学生组成了110个读书小组,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为做好学生们的导航人,赵强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同时在自身的实践中寻找更多经历和经验,与学生共同成长。他身先示范,取得多项佳绩,拥有2项发明专利、多篇国际期刊学术论文,先后夺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等多项殊荣。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其中《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一文入选全国首届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征文,他还在主论坛上进行了论文交流发言。

他注重学生的学业指导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他自己编写了一本《学习自助指南》,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学会学习;他设计了《化学系学生指导问卷》、《化学学习兴趣量表》等工具,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工作。在04化学120人中,有15人获得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营资助,37人获得复旦大学科创行动项目资助,参与发表的SCI论文有22篇,还有4人获得了复旦大学科技创新类杰出单项奖,学生的学习情况、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赵强还引导大四学生拓宽就业视野,树立自己发展与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理念,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四年中,赵强所带班级先后获得了复旦大学“优秀本科生党支部”、复旦大学“优秀团支部”、复旦大学“光华自立奖”等多项校级荣誉,被评为2006年“上海市先进集体标兵”,并于2007年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但他总说,这所有的荣誉都属于这个集体,而他自己,只是用心为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平台,让他们拥有值得骄傲和无悔的大学生活。辅导员生涯让他拥有了120份值得珍惜的情谊和财富,在工作中,他得以磨练自我、成就学生。现在,作为学工组长,赵强觉得身上的责任更大了,他要把他从事辅导员工作经验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分享,在陪伴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他们还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获奖情况:上海市十佳辅导员

复旦大学十佳辅导员

复旦大学优秀住楼辅导员

赤诚之心系工作奉献之情育学生

——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孙雅艳个人事迹

一、个人简历

孙雅艳,女,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5月出生,2004年7月起辅导员工作(07年8月至08年8月参加团中央第11届中国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团),现担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8级学生(100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孙雅艳热爱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辅导员,她曾担任过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3年级6个班级146名学生的辅导员、学院党委组织员和分团委工作。在四年中,她记录了厚厚的十二本工作笔记,用文字把与学生相处的点滴及时记录下来,146个学生的感人故事形成了《我爱我生手记》手稿计15万余字。《手记》让她与学生一起见证感动、体味成长。她把部分手记的感动故事上传到学校的bbs上和自己的博客上与学生共享,《手记》使学生获得了发现爱、懂得爱和珍藏爱的启迪,架起了辅导员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的桥梁。一位学生说,我时刻沉浸在一种幸福之中,因为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关心我、爱护我的好老师。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一位曾经与她有过隔阂的学生,在看完她写的对学生表示有愧疚感的文字后,竟然回帖说:老师,我从来没有怪你,我会加倍珍惜大学的生活,我会把自己写的第一首歌献给你。《手记》在学生家长中也产生了良好的回应。一位学生家长在读完孙老师描写关于他孩子的手记片段之后,打电话说,“连我自己对孩子都失去信心了,没想到老师却始终用满腔的爱对待我孩子”。

孙雅艳作为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对待学生富有爱心,乐于奉献。她对待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更是倾囊相助。从2001年开始她就加入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行列,至今已有7年,她长期保持和贫困生通信交流,累计达2000多封。孙雅艳还将她的爱心传递给了她的学生。她曾7次亲自组织并带领大学生赴安徽、广西、贵州和四川绵竹灾区等地开展“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实践活动,资助贫困生400多名,举行爱心义演48场,开设公开课230节,同时为贫困地区学校配置了一批电脑、音乐器材、体育用品和学生床架等硬件设备。在她的引导下,大学生们不仅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自身的素质也在三下乡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提升。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她积极参加团中央中国扶贫接力计划,奔赴广西百色玉凤镇坤平初中开展一年的支教服务,将辅导员的细心、耐心、爱心、恒心精神传递到贫困地区。在支教地,她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开办了校园广播台、合唱团、模特队、舞蹈队等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她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走遍田阳县18个村52个屯300多名学生家庭。家访时,她经常会随身携带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学生的情况;一年时间她写下了14万多字的支教心得和家访手记。通过家访,她收集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料,并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社会帮扶,累计为他们争取到助学金26万余元。她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表现在她爱岗敬业和积极参加支教、助学活动,还表现在她6次无偿献血的行为中。在上海,她曾先后参加4次无偿献血。针对90后的学生特点,她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从08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她就运用博客出通知、提要求、发公示、作反馈;给学生写元旦佳节贺词;发布诸如职业生涯课、艺术比赛、假日“爱心学校”成员招募和宿舍自我管理的指导等信息,她还让每个学生在博客上都写一则自己成功的经历,然后她为学生逐一做了点评。2008年,她写了550篇博客,约10万字。孙雅艳爱岗敬业、爱心助学事迹十分感人,社会影响力很大。她的事迹曾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新民晚报》、《文汇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多家报刊、杂志、电视台、电台和网站报道。2008年荣获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2007年荣获第十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用心培养每一名学生

——大连理工大学杨晓英个人事迹

一、个人简历

杨晓英,女,汉族,中共党员,1973年11月生,1997年7月参加辅导员工作,现担任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2008年担任2005级1-5班(共150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从作为辅导员的那天起,杨晓英在每个岗位上都尽职尽责,并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带的班级有8个先后17次获校级以上奖励,其中物理07届毕业的国防生班的“四个百分百”(100%被保送或考取研究生;100%通过了军政素质考核;100%光荣成为共产党员;100%要求到部队基层任职)更是被中国教育报、解放军报、辽宁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杨晓英个人也曾多次获得校级以上荣誉称号。在辅导员工作中,杨晓英始终充满着热情、充满着对学生的热爱,她信奉勤能补拙,要求自己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杨晓英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家庭非常困难,性格也比较内向,为了让学生安心完成学业,她不断地关心和照顾这个学生,并想办法为他联系到了资助,08年秋天,已经完成学业并在北京工作的这个学生专程返校看望她和资助者,学生真诚地对杨晓英说,“老师您对我的帮助我永远不会忘记。”杨晓英积极报名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成为大连理工大学第一批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辅导员,此后她还自费参加了一些专门的心理咨询培训课程。在系统学习了心理学后,杨晓英开创性的把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心理辅导,别人眼里的问题学生都与她很亲近,有些学生与父母都不沟通,但却愿意把心里话说给她听。07年,有一个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缺乏自信、厌学、多门功课不及格、人际交往也不好。杨晓英了解情况后,就每周五下午找这名同学谈话,给他做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该同学对她非常信任,有困惑就及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跟她沟通,杨晓英也经常给这名同学打电话,对他进行开解、劝导。逐渐的,该同学摆脱了心理上的桎梏,成绩也提上来了。杨晓英还利用自己所学,在学院给学生作了“关注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做个阳光女孩”、“阳光使者”等多场相关讲座和座谈,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把团体训练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应用到了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有班级建设(包括新生班级建立)团体、人际交往训练团体、学习焦虑问题团体、经济困难学生自信心提升团体、学生干部成长团体、价值观探索团体、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团体等等。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杨晓英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有一篇题为《好习惯比什么高学历都重要》的文章是她喜欢并推荐给全校辅导员的。在学风建设中,她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学风建设。杨晓英认为,要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素质。正式工作前她就常到辅导室向老领导学习工作的技巧,参加工作后更是虚心向身边的每一位同志学习,到现在她还保留着几位同志的工作总结及备课笔记。她先后参加过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第三期)、辽宁省就业指导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并考取了相应的资格证书,提升了为学生思想导航的能力和水平。杨晓英在将近12年的辅导员工作中,认认真真地思考,踏踏实实地工作,努力践行着“深怀爱生之心,恪守为师之道,善谋导航之策,多做利生之事”的工作誓言,为学生工作投入了满腔热情,得到了学校和学院领导的肯定、同事们的好评和学生的尊敬。

获奖情况:2008年荣获大连市优秀辅导员;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工作者;2007年荣获大连市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 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工作者。

春风里的旗帜:

十年爱心长征路只为百花香满园

——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冯圣兵个人事迹

一、个人简历

冯圣兵,男,中共党员,汉族,1975年10月生,2001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文学院的学生工作。

二、工作情况

冯圣兵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从小贫困的家庭环境不但磨练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改变环境,改变命运的勇气,还让他拥有了一颗济危扶困的心。考上大学后,靠课余打工和吃青菜的他,省下近万元资助其他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1998年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以“济困助学,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圣兵爱心社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也标志着冯圣兵一个人的自发善举由此成为一群人自觉的共同事业。1997年,他被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评为“全国三好学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9年,他又成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次年还被联合国授予第四届“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无论是做一线辅导员,还是担任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冯圣兵始终牢记竞聘辅导员的诺言,把“爱心”全部播撒给了学生。新生上计算机课没有电脑练习,他就把自己的家用电脑送给学生使用,出了问题还亲自上门修理。为帮助毕业生就业,他把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熟记于心,有针对性地逐个向用人单位推荐。冯圣兵从事辅导员工作七年多来,始终保持着勤奋踏实,平易近人的作风,默默从事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以来,他先后参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著作3部,主持和参加校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公开发表学生工作论文9篇。此外,经验材料《“造就他人,实现自我”的圣兵爱心社》还被《湖北省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实例选编》一书收录。冯圣兵身为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院系副书记,仍然坚持亲自带班,先后担任了中文04级、汉语言文学(试验班)07级的辅导员。为了工作,冯圣兵牺牲的休息时间不计其数。新生军训时,他废寝忘食工作,和学生完全摸爬滚打在一起。2005年五•一结婚,正赶上全校加班迎接教学评估,他只请了一天的婚假。2007年国庆期间,妻子临产,时值新生军训,他没有向组织上请一天假。作为辅导员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冯圣兵积极推动学生党建创新。2007年他制定并实行了《文学院学生党员考评及其奖惩办法》等12项学生党建制度,使学生党建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此外,他还开展“党员寝室”挂牌的探索,积极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宿舍。由于工作基础扎实,2007年文学院的“学生党员管理和教育基地”成为华中师范大学首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之一。2007年,冯圣兵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推行的“三三法”,被评为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特色奖。在他所带学生中,涌现出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得主桂婵娟、全省“三好学生”,《湖北日报》曾专版报道的陆尧等一批贫困生典型。每周五早上六点半出早操,要求住在校内的辅导员都到场。他自己住校外,六点起床骑自行车赶到学校督促学生做广播操,并带头跑步。规定每周一次例会和一次晚点名,不管有多大困难都想方设法予以克服,多年来一次都没落下。

获奖情况:2008年荣获湖北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华中师范大学重视共青团工作领导奖;

2007年荣获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大 爱 无 形

——湖南科技大学辅导员皇晓东个人事迹

一、个人简历

皇晓东,男,土家族,中共党员,1955年生,1998年7月起担任辅导员,现为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处级辅导员。2008上半年负责04级2个班65名学生,下半年负责2个班66名学生,全年分管学院就业工作。

二、工作情况

怀着对学生满腔的爱,年过40的皇晓东愉快地干起了辅导员,而这一干就是十年。“这么大年纪了,还当什么辅导员?学生事无巨细都会找你,很麻烦的”,有人劝他。皇晓东说:“没办法,就是喜欢学生”。“他就像学生的爸爸一样”,这是皇晓东妻子对他的评价。多少次,学生生病住院,他以父亲的身份在手术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多少次,他和爱人为生病的学生熬药、煮粥;多少次,他和遇到困难的学生促膝谈心,帮助学生走出阴霾;多少次,他帮已到外地就业的学生办理各种手续,拿出工资给学生当生活费„„2008年冰灾期间,土木学院8名同学寒假不能回家,就是在皇晓东家过年的。皇晓东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了如指掌,总是能及时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甚至有20年前的学生打电话给他,他都能在瞬间辨出声音,叫出学生的名字。87级的一名同学,天资聪颖,但高考失利,被录取在专科班就读,认为没有前途,产生了退学的念头。皇晓东及时地来到了他的身边,鼓励他振作起来继续努力读书,告诫他是金子总会闪光。后来,该同学通过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如今已是博士毕业。帮助学生就业,原本也不是皇晓东的工作。2003年他主动向学院提出来做就业工作,他这样说道:“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必须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而目前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学生努力读书,家长花钱送子女上大学,他们最基本的动机就是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了联系上用人单位,他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踏遍万水千山,磨破了脚板,说破了嘴皮,拉下了面子。几年之内,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参加了上百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走访了五百多家用人单位。

皇晓东总结自己为学生找工作的体会就是以“五心”换“五赢”:“五心”,即热心、爱心、细心、诚心、责任心。这样,才能换回“五赢”:学生找到工作;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招到合适的员工;学校就业率高,影响扩大;自己满足,心情舒畅。皇晓东的辛勤付出带来了显著的成绩。5年来,他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的就业率一直高达90%以上,其中2003年为100%,2004年为99%,2005年为95.8%,2006年为96.4%,2007年为92.8%,2008年为96.1%。其中,他直接推荐的学生达到3000多名!这些数据是指学生已经报到上班并领到了工资后的数据,而不是那种只签个意向协议的数据。他成为了学校就业工作的一面旗帜。他有几百封信和十几本留言薄,学生都亲切地叫他父亲,并以闺女、儿子落款,称他为“永远的老师”、“亲爱的父亲”。有学生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买了两套保暖内衣,一套给父亲,另一套就寄给了他;有学生连夜驱车11个小时,就是为了赶到火车站与出差经过的皇老师见个面、说说话;有学生从北京为他寄来香山红叶;有学生在美国过第一个感恩节,就把感恩的E-mail发给了他。皇晓东老师的优秀事迹曾被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网、《长沙晚报》等新闻媒体报道,新华网等数十家网站转载。

获奖情况:2008年荣获校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7年荣获校宿舍管理先进工作者。

精心育人矢志不渝

争当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示范者

——华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李卫东个人事迹

一、个人简历

李卫东,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10月生,1998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2008年任学院06级(302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李卫东老师热爱辅导员工作。他于1997年7月本科毕业后留在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十一年来,他先后担任过经济与管理学院8个年级的辅导员,兼任学院学生会指导教师。他坚决服从组织的需要和安排,从不与组织讲条件和价钱;坚守辅导员岗位,竭诚育人,无怨无悔;忠实地;履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以极大的热忱认真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他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任劳任怨。十一年来,李卫东带过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凝结有他的心血和汗水,他也赢得了广大同学的尊敬和爱戴。他带过的一届学生曾经给李卫东老师送了一面写着“送给我们最亲爱的人-李卫东老师”的锦旗,这是李卫东老师关爱学生和广大同学爱戴李卫东老师的见证。李卫东老师注意结合专业特点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十一年来,共为学生讲授党课、学生干部的素质与要求、大学阶段的定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专题讲座逾百场(次)。

李卫东老师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1999年,他提出应当开辟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议获得了学院领导认同。此后几年,他经常陪学院领导到各地联系和落实专业实践基地。目前,经管学院共建立了30多个专业实践基地。李卫东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金融市场、网络创业大赛、模拟商务谈判、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企业形象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活动,为同学培养提高“三大能力”提供了平台。在全国和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中,李卫东老师所带年级的学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李卫东老师重视总结经验和进行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他撰写的《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获学校学生工作理论研讨会经验材料一等奖。他参与的“建立‘三大能力’培养模式,系统开展素质教育”的课题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参与的“‘三大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课题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撰写的论文《构建以“三大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获得首届“南方辅导员论坛”优秀论文奖。参加工作以来,李卫东老师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已有9篇。2007年12月,李卫东老师牵头申报的课题《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个案研究》获得教育部辅导员骨干支持研究课题委托研究项目立项。

2008年11月,由中山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李老师作为典型在大会做了题为“如何在辅导员岗位上锻炼成长”的发言,系统介绍了他管理学生的系统,获得了在场的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2008年12月,由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高校首届南方辅导员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李老师在大会做了主题发言。2008年,李老师应邀到广东省内高校做讲座和经验介绍有十余所。

李卫东认为,辅导员像小草一样地默默无闻,像老黄牛一样辛勤耕耘,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地为学生和他人编织着美丽的梦。同时,辅导员这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也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其他行业没有的体验,李卫东老师觉得付出的所有辛勤都是值得的。

获奖情况: 2007年校“优秀辅导员”和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奖”;

广东省“优秀辅导员标兵”。

病患不怠,与爱同在

——四川大学辅导员夏磊个人事迹

一、个人简历

夏磊,女,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10月出生,2004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学生科科长、学生党支部书记。2008年分别担任2004级(335人)及2008级(284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夏磊曾就职于某置业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2004年,29岁的她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却毅然选择了到高校从事基层思政教师工作。面对这份从头做起的职业,门外汉的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她参加了高校职业规划TTT课程学习,运用人才测评理论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评;2008年1月作为优秀辅导员代表,她参加了四川大学学生辅导员赴港培训班;2008年6月,她又自费参加西南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并获得全国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书。同时,她也重视理论研究,先后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及《开展毕业生廉洁教育,减少“26岁现象”的发生》,并参与科研项目“高校新生心理适应现状及干预研究”。由于长时间紧张的工作,生活变得没有规律。2005年5月,夏磊不幸检查出患有舌鳞癌。得知这一消息的瞬间,她的心情极度低落,可是坚强乐观的她很快振作了起来。当学生们得知夏磊生病的消息后,他们每天都发短信给她,让她不要操心、好好养病。无论治疗的过程多么痛苦,每次只要一见到学生,一收到他们发来的短信,夏磊就精神振奋。第一次住院的时候,学生们刚好在半期考试,怕耽误学生学习,她坚持不让学生来医院。考完试,学生助理来看她,她却叮嘱学生们一定要带半期考试的成绩过来。有人劝她换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她却一边笑着,一边口齿不清地说:“我离不开我的学生,不能没有他们!他们是我战胜病魔的动力,为了他们,我更要振作起来,积极治疗;为了他们,我更要努力工作。他们爱我,我更爱他们!”

2008年9月,她没有放弃她热爱的工作,也没有丝毫的倦怠,而是以更高的热情迎来了她的第二批学生。刚入校的新生中,有许多孩子来自地震灾区,他们饱尝着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参加08年暑假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她,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对孩子们进行灾后心理辅导,用母爱关心呵护他们。

一名来自灾区的学生在地震中失去了母亲,伤痛和愧疚积压在心中,当夏磊得知这一情况后,她主动找他谈心,开导他、鼓励他,给他讲了自己战胜病魔的故事。一个学期以后,这名学生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乐观,更加优秀。

新春伊始,川大江安校区,当她漫步在长桥时,看到90后学生娃娃们的幸福笑脸,听到他们的朗朗书声,她不禁回想起在这里和学生们渡过的美好时光;她暗下决心,准备继续前行,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面对别人的赞美,夏磊总是微微一笑,她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只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我真诚的爱心,实现我那小小的心愿。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工作、我的生活和我身边所有的人!”

人获奖情况:2008年荣获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07年: 2005-2007年度“四川省高校十佳辅导员”。

四川大学迎评创建活动“先进个人”。

十年治愈万名学生“心病”

——记湖北经济学院青年博士辅导员江沈红

江沈红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因家庭贫困报考了中专。中专一毕业,他就报考了荆州师专,接着取得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这期间,他辅导的3名学生奇迹般地夺得3块世界奥数竞赛金牌。一夜之间,江沈红成了当地有名人物。2000年,他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时,他面临两种选择:几家著名培训机构以年薪百万竞相聘请这名世界奥数金牌教练;湖北经济学院也向他投来橄榄枝。江沈红陷入了沉思:自己的今天,完全是班主任赠言鼓舞的结果,当今大学生压力大,大多心理不健全,需要人医治。“他们是父母的宝贝,祖国的希望。于是我放弃了年薪百万的诱惑,立志当一名专治大学生‘心病’的辅导员。”江沈红说。江沈红在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这期间,他虽治愈了数千学子的“心病”,获得10个省级奖项,但他总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专家型辅导员还是力不从心,必须继续深造。于是,他见缝插针地学习,终于以英语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了武汉大学辅导员博士学位专项考试。取得博士学位后,一所“211工程”高校向他抛出橄榄枝,职位是学工处副处长。一边是部属大学、副处长;一边是省属二本、辅导员。“国家、学校花大气力培养一个专家型辅导员,我学成后却当官转岗,良心上说不过去呀。”江沈红坦言。他说服亲友,依然回到了辅导员岗位。

10年治愈上万名学子的“心病”。祛邪扶正补益法、割旧建新引导法、振阳除寒强身法、中外精英激励法、通病一药共治法、特症特治跟踪法、消散疏导解郁法、多管齐下攻心法等8法,是江沈红在长期做学生思想工作中独创的,确实行之有效。他用博客记载着一个个因人而异的“处方”,10年来共有100多万字,点击量达15万人次。“据统计,他共治愈大学生心理疾病10300例。去年,他荣获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江沈红每年认识上千名学生,并能叫出名字,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心理疾病。这是他通过看表排查、接待新生、细心观察、询问了解、联系家长、接触交谈、走访寝室、社团活动8条途径,根据见微知著、以外测内、以表测里、换位思考4项原则,综合分析、辩证思考得出的结果。江沈红除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一个年级的辅导员、全校几十个社团组织和党团工作负责人外,还教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学生对思政课要么逃课,要么上课打瞌睡、玩手机。而上江沈红的课,却没有一个逃课、打瞌睡、玩手机的,反而还有其他班的学生来蹭课。在10年的教学中,他创立了按需施教法、操作模拟法等6法,专家们称之为江式新教改。实践证明,他的教改深受学生欢迎。

江沈红还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课堂搬到厂矿、田野、社区,并进行“公务员招录模拟课”、“税务精英模拟大赛”等教革实验。他带领学生走访了13个县市,行程5000多公里,撰写出十几万字的《湖北省社区志愿者现状调查报告》。该《报告》获得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比赛全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第二篇:高校辅导员优秀党员事迹

优秀党员事迹

XX同志于2005年10月参加工作,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于2009年5月担任教育支部宣传委员, 且一直在教育系担任专职辅导员工作,工作几年来谢春同志能够自觉坚持学习党的理论学习,深入领会“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努力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XX同志能够围绕党的方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生,用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审美、文化等基本素质。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他不仅仅以一个教育者、管理者的面貌出现在学生中,更多时候则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榜样作用,以昂扬的姿态认真工作,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教育科学系的学风建设。

2009年5月后担任教育支部宣传兼青年委员及教育科学系团总支书记,在支部工作中,积极主动,配合支部书记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学习时事政策,完成上级布置的学习任务,组织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指导各班级团支部加强团员和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团员、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团员、青年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做好团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对团组织的“推优”工作及时地给予指导,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在学生工作中耐心细致,坚持讲德育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开展百科知识竞赛、教育科学系“五大歌手”比赛、六盘水市青少年写作交流会、青年志愿者活动、“迎新、欢送”晚会等学生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又加强了教育科学系团总支、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及夜郎谷文学社的组织建设,锻炼了学生干部,并从中发现优秀学生,推荐为组织发展对象。

XX同志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五年多来,一直在教育支部、教育科学系的领导下,能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2005年10月至今,在教育科学系先后担任了2002级五年制小教理科班、2003级五年制小教文科(2)班、04级五年制小教理科班05级五年制小教文科(1)、(2)、(3)、(4)班、07级学前教育班、07级初等文科班、09级学前教育班等10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生共400余人。其中07级学前班荣获省级“优秀班级”称号,先后有20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20名学生获得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1名学生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称号。在工作中,谢春同志能够虚心向周围的领导、同事请教,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的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作为一名普通的辅导员,他关心学生成长,坚持在每学期开学初给所带班级开总结会,考试前进行诚信教育,每学期在所带班级至少召开2次班会,宣传学校规章制度,每年结合学籍处理在学生中开

展学风建设活动,经常与学生干部商议学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长期坚持与学生谈心:不仅找学生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谈心,还找学习差一点的学生谈心,甚至找竞选学生干部落选的学生谈心鼓励他们进步。对于长期不上课的学生了解情况,及时的与家长沟通,五年多来与家长电话沟通60余次。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严格管理,关心同学,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维护系教学及学生工作的平稳开展。

XX同志还在教育科学系兼任教学秘书,工作中踏实肯干,积极配合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顺利完成2006年国家教育部对他校教学评估检查的系级资料整理工作,圆满完成教育科学系每学期的教学教务工作。

2011年,他被学校抽调到学校“三建办”,负责学校“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的综合服务工作。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仍矜矜业业、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六盘水市“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第一季度检查工作的资料准备工作,获得领导的好评。

几年来,XX同志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在工作上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2007年代表教育科学系参加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届师德师风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2009年在初等教育总支举办的“党在他心中”歌咏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09年获得六盘水师范学院五好文明家庭;获得2009、2010考核优秀;2011年获得初等教育总支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XX同志作为一名助教,在担任大量的行政工作的同时,他仍担任09学前教育的课程的教学任务。《XX》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他坚持

将教书育人的原则贯彻到教学中去,坚持备好课,上好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工作者,他一直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来警示自己,在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们、为教学服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争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

第三篇:高校优秀辅导员事迹

腾腾燃烧的激情之火

——记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辅导员闫小斌

在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的教职工中,除了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作为工作的“中流砥柱”,引导着全院工作开展外,还有一批活跃的新生力量,他们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苗,传达着激越,显示着希望,那就是其中的年轻人。

而这一批年轻人中,最惹人喜欢的就是体育系辅导员闫小斌同志了,这是全院公认的。自2007年8月参加工作,担任体育系辅导员至今,他工作兢兢业业,耐心细致,恪尽职守,他用踏实的工作、勤快的个性征服了学院里的每一个人。

闫小斌同志自担任辅导员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饯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工作中,他一直高标准、严要求,以学生为本,深入细致的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以人格为根,做好学生素质拓展培养工作;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扎实做好学生实习就业工作。

一.以学生为本, 深入细致的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工作

1.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细致观察学生言行、情绪变化,及时做好疏导工作。07年10月,他发现07205班朱明云同学入校后一度精神状态不好,就找学生多次交谈,结合家长,时刻关注该生的日常行为直到该生毕业。该生09年通过了专升本考试,毕业后在信阳市一所中学任教,表现出色;在每年学生进校的第一年,闫老师都要分别组织同学进行心理健康讲座,教育学生们在大学期间怎样正确。五年来讲了四次心理教育讲座,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和好评

2.关心学生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闫老师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同学特别关心,除了平时加强对学生自强不息的教育外,还切实关心帮助他们,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利用一些社会关系,在寒暑假期间帮他们找工作。09年冬天,他发现武术091班学生谢同心同学过冬没有棉衣,把学院发给自己的新棉衣给了他;体育保健081班学生曾兴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家庭贫困,闫老师先后资助他500元,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担任辅导员四年来,他在所负责的班级内根据专业的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班、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在每年的期末开始前他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考风教育、诚信教育;2009年10月,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审接受后在全系开展了感恩教育;2010年6月10届毕业生离校前组织文明离校活动等等。

4.培养学生骨干队伍,抓好党团知识教育。学生干部上岗,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开学有工作计划,期末有工作总结,平时有工作记录。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思想工作和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建立班干部负责学生百分量化考核制度。既锻炼了学生骨干,也促进了班内学习;重视对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督促团支部抓好团课教育,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四年来参加党课学习的有87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1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有203人次,向党组织输送了17名学生入党,2010年,王纪好等3名同学被评为院“优秀党员”。

二、以人格为根,做好学生素质拓展培养工作

在担任辅导员期间,闫小斌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和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2008年所带07及学生共110余名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节目表演,赢得全世界人民的目光;2009年至今,多名学生随国家汉办到美国、西班牙、泰国、尼泊尔等国家经行慰问演出。2009年武术081班王维等同学随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俄罗斯中国年,受到了普京总理的亲切接见。今年4月武术101班学生焦继东等又随河南省汉办又到美国进行慰问表演;在闫老师的组织下,体育系学生成立篮球协会、乒乓球系会、养身协会等社团组织,在学校内外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10年成立的养生协会,多次到登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对退休老干部进行保健服务,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三、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扎实做好学生实习就业工作。自08年9月开始,闫小斌老师主动担任体育系就业指导课,他认真备课,通过讲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使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了推广这几年的授课经验,今年他又主动担任中文系的就业指导课。利用工作之余,闫小斌老师积极联系就业实习单位,保证每一位学生顺利就业:2008年3月经他联系体育系和少林欢喜地签订了实习就业协议,先后有五十余名学生在那里实习;2008年寒假期间,他带队到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2009年暑假,带队到北京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2010年暑假,带队到北京远洋基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学院招生就业办的统计,体育系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排在全院首列,这和闫老师的辛勤工作室分不开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工作的几年里,闫小斌老师的工作受到学院的充分肯定:2009年7月被评为院“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9月被评为院“优秀教师”,2010年9月被评为院“优秀教师”、院“优秀辅导员”。

第四篇:高校辅导员事迹(共)

严管厚爱筑平台,科学方法助成长

——记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宋智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代莘莘学子从大学校园走出,成为时代的宠儿,创业的骄子,职场的精英。他们背后,总有这么一群默默无闻的基层学生工作者,满怀爱意,做着平凡却不平庸、繁琐却责任重大的工作,帮助这些未来的栋梁健康成长,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舞台。

时光荏苒,宋智勇老师已经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走过了十个年头。宋老师自2002年8月起在生科院任兼职辅导员一职,2003年6月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后,出于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她决定将青春继续奉献给这份事业,留校担任生科院专职辅导员。这期间,宋老师先后兼任院分党委干事、院工会委员、院行政党支部支委、校网络评论员等十余个职务,已送走2006和2009两届毕业生。现担任生科院本科2009级辅导员,为思政副教授、六级职员。

在宋智勇老师看来,辅导员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伟大的育人事业。而“严管厚爱”就是宋智勇老师对待辅导员这份事业的基本理念,她始终遵循“以生为本、服务全体”的原则,用真心、爱心、细心、耐心、贴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实现零距离沟通,努力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用科学方法和理念引导学生成才。也正是因为对学生的热爱和对辅导员工作的执着,她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平凡与感动。

(一)科学管理——探索个性化发展与文化管理新模式

宋智勇老师深深体会到身为人师,是作为一名辅导员持久的内在生命力,她必须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提供一些人生智慧、生活经验和精神营养,促进大学生的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作为辅导员,宋智勇老师深刻认识到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育人,耐心引导、科学管理,以爱为出发点和根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1.深度访谈,完善常规个人谈话机制

(1)灵活变通,我的事情我做主。宋老师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谈话的时间,谈话的地点,谈话的主题。宋老师认为访谈绝不等于老师单纯的说教,而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契机。

(2)及时追踪,将关怀进行到底。每次谈话后,宋老师都会根据谈话的结果和效果,对谈话的主要问题进行适当的追踪。宋老师认为深度访谈不应局限于一次谈话时间的长短或谈话内容的宽泛,而更应该针对学生特点适时深入,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契机,通过QQ、人人网、邮件等途径建立与每一个学生的长效联系。

(3)定期总结,为个性化辅导打好基础。宋老师常以“月”为单位对深度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她相信,学生中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适当的归纳和总结有助于自身不断调整工作方法,转变工作重心,也可以针对学生某一阶段突出的共性问题寻求场外帮助:如邀请专业老师集中答疑专业问题,邀请社会精英现身说法职场困惑,邀请毕业生进行经验传承等。同时,个别学生的个性问题,宋老师认为也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2.个性化辅导,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困惑

(1)开展针对学生不同阶段需求的团体辅导。在大一阶段,宋老师通过开展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与迷茫;大二阶段,宋老师又以鼓励学生自我成长、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了以“学什么?怎么学?”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大三阶段,宋老师则以“如何选择,考研还是工作?”为目标组织开展团体辅导,同时,借助各种资源为准备考研、出国和就业的学生举办经验交流会,为学生今后理性规划搭建了多元化平台。到了大四阶段,宋老师选择通过组织“面试大典”等团体辅导,使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帮助其不断发现自身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到到西部就业,到基层就业,引导学生多层次、宽口径就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就业老大难的问题。

(2)关注学生突发状况,着重加强随机辅导作用。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宋老师将深度访谈与团体辅导紧密结合,如针对08年汶川地震的四川灾区学生进行的“有爱就有家”团体心理辅导;09年“3.14”乌鲁木齐打砸抢事件发生后,针对维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关系进行的“民族一家亲”的团体辅导。同时,在团体辅导中她时刻关注学生所反馈的各类信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心,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细致入微的工作,用行动温暖学生,如2009届的夏同学在老家不幸发生车祸去世,开学后,宋老师组织年级专门为其准备了“五个一”活动——一封慰问信、一本纪念册、一次追悼会、一次爱心捐款、一个“珍惜生命”的主题班会,在清明节的时候专门将慰问信、纪念册和捐款送到他河南农村的家中,并鼓励夏同学正在读高中的弟弟努力学习。通过这件事情,也使得年级的同学更加团结,更加珍爱生命。

3.引入文化管理模式,科学方法助成长

(1)用文化管理代替经验管理。在经济全球化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迅速提高以及多元文化思潮的碰撞与交融的今天,高校学生管理的方法与模式有必要也需要从原来的经验管理过渡到文化管理。宋老师把文化管理理论运用在学生工作中,组织大量的寝室、班级、年级、院系活动,极大增强了年级学生对寝室文化、院系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风良好,团结力和凝聚力增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宋老师带领学生骨干,逐步完善落实了学生工作的各项制度,先后出台了《党员监督制》、《党员班级责任制》、《党员寝室责任制》、《发展对象联系人责任制》、《生科院2009级评优评先及奖助学金评选制度》、《学生工作例会制》等管理方案,使学生工作公开化、透明化,树立了党员、干部亲近同学,服务同学的良好形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现科学化管理,促进学生工作有序进行。

(二)实践真知——搭建大学生成长成才与职业规划的多元化平台

宋智勇老师认为,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适应时代变化,从工作理念、内容、手段、形式、目标等各方面转变观念,淡化管理者的身份,实现管理者向服务者、教育者的转变。在十年来的辅导员工作中,宋老师始终贯彻“以生为本,服务全体”的原则,搭建各类平台,在服务中育人,在服务中指导。1.四大平台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结合学生特点,针对学生需求,宋智勇老师在辅导员工作体系内搭建了四大平台,四大平台,相互支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以晚点名为契机,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平台

以晚点名为契机,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平台,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坚定理想信念,并努力为之拼搏。宋老师经常在晚点名时间组织集体观影、教师讲座、高年级交流活动等,举办年级专业特色活动如“做回高中生”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加强全年级理想信念教育。

(2)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打造网络思想教育平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宋老师在工作中对其充分利用,建立QQ群、公共电子信箱、论坛、干部飞信群等信息化平台,重视网络的力量,建立网络思想教育平台,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轻松的交谈方式方便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也方便了学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的倾述,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当前的学生思想动态,适时的对他们进行引导。

(3)以党员、干部为依托,打造沟通服务平台

以党建带团建,抓好年级学生党员、年级干部骨干力量的培养工作,以党员、干部为依托,积极通过党员、干部了解学生需求,真诚沟通每一位同学,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营造良好的年级风气,增强凝聚力。

(4)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打造素质教育平台

通过开展和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内外科技、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创设真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感悟人生价值与社会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减少学生的依赖心理,提高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2.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明确学生目标定位

宋智勇老师一直重视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带进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她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通过邀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师为学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其次让学生走进各个重点高中、水生所、防疫站、近距离接触这些职业,将书本与现实相对接,帮助学生今后的选择更加客观和理性;然后,邀请礼仪培训师培训学生如何对自己进行形象包装;接着,在学生中开展简历大赛,鼓励学生实践操作;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促使学生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三)大爱无涯——省身律己,为学生做榜样

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学生成长成才。担任辅导员工作以来宋智勇老师先后带三届学生,有1个班级获得湖北省先进班集体,18个班级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或优秀团支部或优秀党支部;先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33人,党员325人;校级学生干部33人,各类学生工作助理76人;学生个人获得校级及以上各种奖项725人次,省级及省级以上97人次,其中林怿淳和陈凤玲同学参加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全国银奖;参加科研立项15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1篇。

与此同时,宋智勇老师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担任辅导员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华中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生科院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撰写多篇学生工作案例,获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工作单项奖、优秀辅导员工作手册奖、首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三等奖,参与撰写的《军训对高校新生工作的启示》获得第四届湖北省高校国防教育学术论文优秀奖。宋老师还担任《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求职策略与技巧》等的讲授工作,先后发表科研论文11篇,作为第二副主编参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简史》,参与国家教育部课题两项、校级课题两项。

十年来,作为学生口中的“小宋老师”和“姐姐”,宋智勇老师勤恳恳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无怨无悔奉献着青春。回首自己十年的辅导员工作,宋老师说她的辅导员工作谈不上伟大高尚、出类拔萃、惊天动地,却也有过整夜守在病危学生的床边,半夜寻找离校出走学生,自掏腰包帮助困难学生,与心有困惑学生促膝长谈3小时等等的难忘经历,学生的安好与成才就是她辅导员工作的全部。“我不是三头六臂的超人,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辅导员,凭着的是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尽职尽责为学生着想的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辅导之路,任重道远。”宋老师将继续用她的真心、爱心、细心、耐心、贴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努力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引领他们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最终成长成才!在宋老师的信念里,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平等而又不一样的独特,各有各精彩,而她要做的就是陪伴他们共同成长,助他们展翅高飞。

第五篇: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学习心得

辅导员是指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学校公职人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学习心得范文五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学习心得(一)

无惧风雨、勇挑重担,用不懈拼搏奏响青春之歌,以奋斗姿态拥抱青春梦想。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展现了当代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立足本岗敬业奉献、矢志拼搏不断奋斗的良好风貌。

为救同学,身中8刀——千钧一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崔译文做出的选择,感动着千千万万的陌生人。这个平时连打耳洞都会喊疼的瘦弱姑娘,毫不犹豫地推开同学小梁、以身体阻挡歹徒行凶。

当人们惊叹她的勇敢时,崔译文只简单地回答:“我只知道,我不冲上去,她可能会死。”

危难时刻,青春的选择总是令人动容——

当疫情袭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博士研究生赵东主动留守、参与临床一线诊治,累计参与接诊并成功治愈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0余例;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倪杰第一时间加入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剪短头发,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60余天;2015年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单思思,日夜不眠、争分夺秒,只为早一点拿出“硬核”的科研成果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学生余汉明报名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为武汉市100多户家庭提供买菜跑腿、上门送药服务……

生活磨砺,青春在逆境中迸发夺目光彩。

照顾患病养父、假期打工挣钱、带着养父一起踏上求学之路……自幼被亲生父母遗弃的于婷婷,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难题一道道袭来,她却没有向命运低头。考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后,她在学校、出租屋、医院“三点一线”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越是痛苦的东西才会让人更快地成长,坚韧是我最骄傲的品格。”这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莎生前对自己的评价。

这是一个靠勤奋读书从大巴山走出来的川妹子。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期间,李莎的自立自强、乐观向上,让她很快成为学生们心爱的“莎姐姐”。

2020年5月,李莎在回支教学校途中遭遇意外事故,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

当青春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年轻的生命会谱写出怎样激昂的旋律?

2014年考入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军的闻健,主动申请去往西藏为祖国守边疆、护国旗;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李海超,自幼向往海洋世界,围绕国家高端装备及国防建设需求开展科研工作,将个人梦想与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紧密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智卓,深入甘肃治沙一线,用所学知识守护祖国绿水青山……

“每个人都是一滴水,来自大地,汇聚于大海。”刘智卓的感受,正是所有青年一代的心声——“去往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

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学习心得(二)

出现在学生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从2020年1月23日起,燕山大学专职辅导员王银思就投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170天、597个文档、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记录了王银思的抗疫点滴,疫情防控工作最艰难的一个月王银思忍着腰痛趴在床上度过。

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操心的事情更为细碎,疫情期间,留校学生牙龈肿了,要给学生买药和补充维生素,回家的学生要操心他们的身体心理、行程、找工作。

她坚持每天与湖北同学和海外留学生谈心、给居家的学生隔空喊话,特别是要天天了解因密切接触而被隔离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靳敏最担心和挂念的是25个武汉籍研究生。6个月,近200个日日夜夜,靳敏像战斗员,一刻不停歇。她每天按时汇总掌握学生信息,排查学生健康情况,关心学生冷暖。

新疆籍研究生阿依木感受到靳敏榜样的力量:“我像老师一样,成为新疆艺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

众人拾柴火焰高。沈阳工业大学辅导员李青山发起“百名辅导员抗疫志愿服务行动”,来自45所高校的136名具备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生涯规划师等专业资质的辅导员参与到服务行动中来,24小时在线服务,为不能返校的全国各地大学生提供义务的就业指导、考研复试指导、学业辅导、心理咨询等。

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学习心得(三)

思政工作创新永远在路上

“11年来,从博客、BBS论坛到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无论网络育人的载体怎样变迁,对我来说运用网络创新思政工作是没有变的。”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用这句话概括她在网络育人实践中的摸爬滚打。

2009年,祝鑫开通“鑫曰心语”辅导员博客,“鑫”式风格,清新、鲜明。2014年,祝鑫以微信公众号、微博、QQ空间等多平台共建成立“祝鑫工作室”。

“有学生在的地方,就是我工作的地方。”用11年的时间,祝鑫探索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以辅导员为主体引领学生成长的新媒体育人模式。

近3.5万人次在网上得到祝鑫的回复和互动,“学生们的问题对我来说,就是动力之源,也是素材库。”祝鑫说。

这一观点和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钱珊不谋而合。钱珊认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期望平等交流、有效互动、拥有获得感。“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不断创新,在网络思政教育上不断深耕。”

因为和学生年龄相仿,所以钱珊在上课时,“他们喜欢看什么,喜欢听什么,就要把这些融入课程设计中,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为了让课程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钱珊开创了“网络+实践”式的思政课堂。在课堂上,以慕课、直播为载体,组织学生参观井冈山、西柏坡、韶山等红色革命基地;在课堂外,通过暑期实践行动、“公益实践坊”等生动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浸润中华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切身感受其中的意蕴。

“要让学生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让网络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高地。”钱珊始终坚持以此理念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更好结合,探索艺术类学生的“课程思政”。

他从形式上设计“微视频”拍摄、翻转课堂、实地调研等引发思考、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在工作中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有意义的思想变成有意思的文化创意产品。“思政教育永远在路上!”张家玮说。

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学习心得(四)

做青年学生成长的“同路人”

“大学生在哪里,辅导员就在哪里。学生成长需要的,就是我要提供的。”这是云南大学的辅导员朱丹八年来始终坚持不变的信条。

其实,这几乎是每一个高校辅导员内心从未动摇过的信条。而在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信息重要来源的今天,辅导员们对这句话的认识更为深刻了。

“立德树人,不仅要站稳课堂主阵地,还要将思政课堂延伸到45分钟之外,要善用网络育人使学生成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的时代新人。”杭州师范大学的辅导员钱珊说。

因为和学生年龄相仿,钱珊上课时知道如何怎么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他们喜欢看什么,喜欢听什么,我把这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课程设计当中来,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入脑入心。”她开创了“网络+实践式”的思政课堂,在课堂上,钱珊以慕课、直播为载体,组织学生参观井冈山、西柏坡、韶山等红色革命地。

钱珊的做法与很多辅导员不谋而合。

“11年来,从博客、BBS论坛、还是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无论网络育人的载体怎样变迁,对我来说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运用网络创新思政工作是没有变的。”华中农业大学的祝鑫用这句话概括了自己在网络育人实践中11年来的摸爬滚打。11年来,她先后撰写网文440余篇,访问量达到千万。她的网文选题紧扣时代和校园热点,文字清新,个性鲜明,没有空话套话和生硬说教,被称为“‘鑫’式风格”,获得大量阅读、转发、点赞。《公交车上让座的那些事儿》等文章直指学生热点话题,引领学生舆论场。

当然,网络思政不只是网上功夫,还要有线下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想法变成说法,把说法变成做法。

西安交通大学的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打造了互联网+“同心圆”的模式,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推进“认识100位老师”“阅读100本经典”“听取100场报告”“参加100场活动”的内容,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到底蕴深厚、创新活跃的校园文化中,营造境界高雅、开放包容,相互认同、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精神高地。她还善于用青年人的话语体系,把大道理包装成“小清新”,将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转化为身边的故事。用真诚增进理解,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为在外求学的各民族学子们构筑了一个温暖的心灵港湾。

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学习心得(五)

做青年学生前行的“开路人”

把爱融入自己的行为中、用爱去传播信仰,已经成为了高校辅导员们的“工作法宝”。

西南政法大学的简敏,在担任辅导员的22年中,坚持平均每天找2-3个学生谈心,22年共计谈心1400多人次、500多个小时。她使得多个有厌学自杀倾向、网络成瘾的学生回归课堂;把有心理疾患严重而家长还未接走的学生带回自己家调养抚慰;因担心生病返家的学生而每隔一小时与火车列车长的沟通;邀请留校的贫困同学到自己家里共度除夕夜……

沈阳工业大学的李青山是一个爱“串门”爱“唠嗑”的辅导员,家访是他工作中的“家常便饭”。李青山所在的学院农村学生占比较大,困难生问题突出。通过家访,李青山为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双困”学生成功“脱困”。他还在“唠嗑”中聊出了30多名问题学生的“心里话”。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在很多辅导员看来,对学生有质量的陪伴才是自己的追求和使命。正如云南大学朱丹所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所以辅导员的工作价值不能仅仅用辛苦去丈量,辅导员这份职业之所以值得被尊敬和被认可是因为它的专业性。”

确实,一群“专家型”的辅导员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正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积累,帮助青年大学生们实现梦想,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

“刘导,我们夺冠了!”看到学生黄杰在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夺冠后发给自己的七个字时,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辅导员刘铁激动之余倍感欣慰。

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是业界公认的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世界杯”。夺冠的那一刻,对于“后勤部长”、始终与学生一起战斗的刘铁来说,“有什么能比学生洋溢幸福的笑脸更让自己成就感爆棚呢?”

通过比赛,刘铁探索出一条培养人才成长的路径。他深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水声人才是自己的使命,要能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应该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忙碌而繁琐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但是很多辅导员一干就是十几年,有些人甚至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因为很多辅导员深知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用心灵陪伴心灵、用灵魂感染灵魂、用青春点燃青春的事业。就像西南政法大学的辅导员简敏所说的那样“学生的成功,这让我快乐,所以我要把辅导员职业当做终身的事业!”

下载高校辅导员事迹摘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辅导员事迹摘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辅导员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 百科名片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 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尤其是清华蒋南翔校长); 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

    辅导员事迹

    洋坂小学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事迹材料少先队工作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少先队工作也是单调的。作为少先队辅导员,陈秀钦同志对工作充满热情,对自己的服务对......

    学习2020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心得体会(五篇模版)

    在高校里,每个辅导员一般管理一个或数个班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关于最美高校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大家都有哪些心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习2020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心得......

    学习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个人心得[精选五篇]

    人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而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成为又红......

    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观后感心得(共五则)

    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观后感心得有哪些?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师道在于传播“种子精神”,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一起来看看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观后感心得5篇,欢迎查......

    高校辅导员学期工作总结

    9月份工作总结 本学期很荣幸分到中医美容学院,所带班级为医美1110班和医美1120班.九月份只要干了以下工作. 1. 督促未返校的学生返校.交费. 2. 组织学生生配合教材科领取......

    2016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定稿)

    2016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 2016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 一学年的辅导员助理工作即将过去,初次担任辅导员工作,我感到责任也很重大。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自从担任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