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滦区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双滦区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8月15日)
省督导检查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8月5日全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后,我区高度重视,立即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进行相关工作部署。下面,按照此次督导检查要求,将我区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情况
(一)安全生产事故情况。截止目前,我区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事故。
(二)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基本情况。全区非煤矿山系统16个(生产系统10,建设系统6个),其中地下矿山系统10个、露天矿山系统6个。全区共有尾矿库38座,三等库5座,四等库32座,五等库1座;在用库4座,停用库33座,已闭库1座。
(三)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1、高度重视,精心部署。5月24日,区政府召开尾矿库防汛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区尾矿库防汛工作,印发了《双滦区尾矿库防汛工作方案》和《双滦区尾矿库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区政府与各乡镇及重点企业签订了《尾矿库防汛工作责任书》,对各尾矿库汛期安全提出具体明确要求。6月30日,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尾矿库汛期责任包保的通知》,明确了“区级领导包片、主管部门和镇村干部包点”的尾矿库汛期包保责任制;每座尾矿库 由一名区级领导、一名安监局班子成员及两名乡镇村干部包保,负责排查尾矿库汛期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遇降雨天气镇村干部驻库值守,严格落实尾矿库企业负责人24小时在岗带班和双人防汛值守、双向通讯设施等制度。7.28全市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会和8.5全省安全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区又分别召开专题会议,对非煤矿山和尾矿库防汛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确保无疏漏。
2、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一是组织区林水局、乡镇政府及专家勘查尾矿库防汛设施、安全设施的具体情况,逐一分析安全隐患,逐一明确防汛应急措施。二是6月30日组织开展了尾矿库应急演练,模拟建龙矿业尾矿库垮坝事故,共出动应急救援抢险、监测、交通管制车辆10余台,演练、观摩人员200多人,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强化乡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尾矿库所属企业的责任,多次召开镇村干部协调会和企业负责人动员会,解决辖区12座尾矿不能自行泄洪的问题,完成1座尾矿库简易闭库工程。四是加强尾矿库日常检查巡查,各监管部门、乡镇政府进行循环检查,对重点库每天一调度、每天一巡查,矿山、尾矿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护库职工保持24小时信息通畅,大型机械设备(铲车、挖掘机)及时维修维护、特种设备司乘人员在岗备勤,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及早解决问题,严防尾矿库安全事故发生。
(四)其它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活动。累计监察企业184家,发现问题265处,处罚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企业28家。二是开展打击 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从5月20日至7月1日,共检查企业289家,车辆5700辆,查出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858起,有力地打击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三是开展联合执法与专项执法行动。开展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安全、民用爆炸物品、特种设备、冶金建材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排查各类安全隐患83处,已完成整改80处,其余3处正在整改中。
二、防汛工作
(一)入汛以来雨情、汛情情况。
2011年6月1日进入汛期以来,我区累计降雨量约为270mm,比常年偏多近20%。共遭遇强降雨天气三次,其中24小时最大降雨量出现在7月24日,陈栅子乡太阳沟达到120mm。暴雨引发滦河、伊逊河出现3次较大涨水过程。截至目前,洪水主要对偏桥子镇老沟门村、双塔山镇白庙子村沟头坝造成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总体上看,没有人员伤亡,未对我区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
(二)防汛工作部署。
1、及早动手、落实责任。5月11日,区防汛办对辖区内所有河道、砂场、塘坝、尾矿库、桥涵、水库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防汛重点进行了检查,向有关单位下发了清淤排障通知14份,截至6月1日汛期前,累计动用大机械200台次,人工1000人次以上,共清理河道4.5公里,清运土石方垃圾1.5万立方米。5月26日,召开了全区防汛工作会议,落实明确各防指成员单位防汛责任,与各乡镇、街道签订防汛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区级领导包项目、包重点工程责任制,确保防汛责任人上岗到位,责任到人。
2、实时监控,防患未然。一是严格落实防汛值班制度。做到防汛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有雨情、预警等通知由值班人员及时转达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必要时通过电视、广播向群众公布,有险情及时上报上级主管单位,并联系有关单位进行抢险救灾。二是积极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工作。我区专门拨付防汛经费50万元,用于应急抢险及物资储备,共新购置铅丝5吨,编织袋10000个,救生衣100件,并对湛营水库放水洞进行了维修,更换了新的闸门和启闭设备。三是强化实时监控和预警工作。在我区双塔山、偏桥子镇、西地乡湛营水库、陈栅子太阳沟,特别安装了4台自动雨量测报装置,用于实时监控我区的降水分布情况,另外又订购了40台人工雨量器和40台便携式手摇警报器,准备安装在我区地质灾害、尾矿库、塘坝等重点部位下游的村庄,确保对全区各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
三、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一)食品行业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食品企业909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1家,食品加工小作坊20家,食品批发零售企业16家,小杂食店837家,蔬菜生产基地1家,畜禽及水产品养殖场21家,畜禽屠宰场2家,奶站1家。
(二)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1、严格落实“五个一批”要求。(停业整顿一批、关闭取缔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监督员入驻企业一批)
我区纳入“五个一批”要求的企业共589户,其中取缔5户,停业整顿6户,改造提升576家,派驻监督员2家。截至目前,全区出动执法人员2622人次,出动车辆582台次,已对照“五个一批”要求全部落实到位。
2、继续做好乳制品专项检查工作。对辖区内的奶站建立生鲜乳供应登记备案制度,同时,对市畜牧场派驻2名执法人员采取全天驻场监管,对10家食品生产企业及库房和15家前店后厂的食品小作坊进行严格检查,拍照存档。工商、粮食等部门和乡镇、街道对可能藏匿场所开展了清查,目前我区未发现问题乳粉。
3、开展地沟油及餐厨废弃物专项整治情况。一是开展了清查处理畜禽养殖场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的违法行为,未发现使用违法添加剂行为。二是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仔细排查可能生产加工地沟油的场所,对我区15家糕点生产小作坊的19个批次产品进行抽检,合格率为100%,未发现生产加工或使用“地沟油”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对流通领域的食用油票据和检验报告的查验,督促餐饮单位对餐厨废弃物建立台帐,并做好食用油索证索票登记,对我区餐饮单位食用油进行了重点检测,同时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在区电视台用游走字幕形式公布有奖举报电话(4042762)。专项整顿行动中,我区未发现生产加工、使 用地沟油问题。
4、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区内兽药、饲料、养殖场等生产经营单位的进销台账、票据、用药记录和管理制度的检查。同时,与生猪养殖户、生猪定点屠宰场、兽药饲料经营户等有关单位和人员全部签订承诺书,发放和张贴了推行生猪质量安全告知书700余份;对定点屠宰场调入生猪按日3%进行尿样抽检,共检测93份,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全区未发现有添加“瘦肉精”行为的企业和个人。
5、开展“打非治滥”工作。一是开展了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饲料市场专项整治,签订了农业投入品安全经营承诺书9份。同时,各饲料经营单位都按要求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二是对生产肉制品、乳制品、糕点、豆制品27家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查;对食品生产企业使用的添加剂品种、生产添加剂的企业、生产添加剂执行的标准、添加剂生产许可证证号、是否备案等情况全面登记造册。三是对流通环节食品添加剂和现场制售经营户主体资格进行清理,经检查我区无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经营者和现场制售单位,公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品种和用量,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坚决按照“五个一批”的规定停业整顿。
6、食品安全事故(IV级)应急演练。7月7日,我区和市食安办联合举办了食品安全事故(IV级)应急演练,共出动120救护车1辆、各单位执法车5辆、80余人参与了演练。本次演练,是实施 《食品安全法》后,我区乃至全市首次举行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通过演练,检验了政府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信访稳定工作情况
(一)全区信访稳定工作成效。
1、大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1-7月份,全区发生信访案件327件,1320人次,立案312件立案率95.4%,现已完全办结276件,案件办结率85%,按期结案率达到95%以上。区级领导接访139件654人次,下访、约访160次1155人,共解决129件。区级领导包保重点信访案件42件,息诉罢访21件。
2、信访工作定量指标较好完成。1-7月份,我区未发生因信访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信访事件、全国“两会”及其它敏感期间的赴省进京集体访、非正常访为零。进京赴省重信率为5.8%、重访率为9.8%,未超过我区年初下达的重信、重访率20%的限定指标,实现了进京非正常访下降60%,进京集体访同比下降(发生进京集体访2批次、14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8%和32%)。
3、特殊时期信访工作成效明显。通过重点排查、专人值班和特殊稳控等措施,“两节” “各级两会”、“五一”、“**”等敏感期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案件,圆满完成了特殊时期的信访工作任务;特别是全国、省、市“两会”、国家信访局调研组、省委副书记视察、鼎盛王朝实景演出等重大活动期间,全区未发生进京非访、未发生进京赴省集体访。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公开接访。区副处级以上领导每天轮流到信访局公开接访,2011年1至7月份,共安排区级领导到区信访局公开接访136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3件次,息诉罢访31件。二是带案下访。区联席办牵头组成工作组,到实地、到现场协调化解。今年1至7月份,已组织全区机关干部下访6次、356人,接待群众2696人次,解决问题523件,息诉罢访501件。一大批涉及土地征占、房屋拆迁、农民工工资、资源纠纷等信访案件得以解决。三是主动约访。对复杂、疑难或涉及人数多的信访问题,由信访局负责联系,定时到指定地点由有关领导或部门进行接待。上半年,区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共约访160次、1155人次,解决问题32件,息诉罢访31件。四是领导包案。2011年,区联席办在全区范围内排查梳理出信访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42件,经区委常委会研究,明确区级党政责任领导,限期解决。目前,已有21件信访疑难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其余21件正在积极解决。
以上是我区安全工作总体情况汇报,不足及不妥之处,请有关部门予以补充,请督导组给予指导。今后,我们将按照督导组提出的意见,认真抓好完善和落实,确保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全区安全稳定。
第二篇:双滦区水资源规划
双滦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
双滦区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7o42′-117o52′,北纬40o54′--41o11′。东接承德市双桥区,北部与隆化县相邻,西部南部与滦平县接壤,是以冶金和电力为龙头的工业型城区。
区域内基本地形为北高南低,山峦叠嶂,沟谷纵横,海拔360-1300m,相对高度50-150m,山地坡面坡度一般在15-40度。流域地貌类型为中山、低山、沟谷和川平地,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沟谷川平地面积占20%。
二、河流、水系
双滦区境内主要有三条河流,一是滦河,该河自西地乡四道河村小河南入境,至偏桥子镇小贵口村出境,境内全长32公里,水资源量相对丰富;二是伊逊河,该河自西地乡孙营村田营入境,至双塔山镇大龙庙村汇入滦河,全长19公里;三是牤牛河,发源于大庙镇黑山,至双塔山镇应营子村汇入滦河,全长26公里,属区域闭合流域,流域面积171平方公里,水资源量直接受天然降水量影响,三、水文、气象
(一)、水文
本区境内有滦河及其主要支流伊逊河和牤牛河,总流域面积451 km2。其中牤牛河流域面积171km2,滦河和伊逊河流域面积280 km2。
双滦区水资源总量为1.50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0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467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0.0363亿立方米。
(二)、气象
本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西伯利亚冷气团及副热带太平洋气团影响,南北之间气候差异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昼夜温差大,大风天数多,日照时间长。全区气温由北向南递增,极端最低气温-35度,极端最高气温41.5度。
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33㎜,降雨量由北向南递增,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大,雨量集中和局部暴雨较多是本区气候的一个突出特征,降水量70%-80%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
第二章
水资源基本情况及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无可替代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自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全球干旱、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三大问题。
双滦区位于华北北部,属南水北调受水区的外部地区和京、津、唐等大、中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及潘家口、大黑汀两大水库水源地之一,独特的区域地理位置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赋予本区与周边地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因此,为了促进我区及周边地区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双滦区林业水务局根据双滦区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现状,确定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定额管理,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多种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特别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对节水的杠杆作用,引导水资源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
二、水资源利用现状
双滦区水资源总量为1.50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0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467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0.0363亿立方米。根据《承德市2008年水资源年鉴》,双滦区2008年实际用水量:0.64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0.1501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3962亿立方米;城乡生活用水量:0.0765亿立方米,城镇公共和生态环境用水量0.0189亿立方米。由于受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多集中在汛期于河谷地带,又由于含水层较薄,区间地上、地下调蓄工程少,大部分水资源均以洪水或径流的形式出境,其时空分布特点是降水多、入渗少、径流多、蓄水少、入境多、自产少、地表多、地下少、汛期多、枯期少、干流多、支流少、河谷多、山地少、天然性、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水和水能资源均没有充分开发利用。
第三章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
⒈水资源总量逐渐衰减,连续大旱使全区出现资源型缺水态势
我区自1998年以来连续干旱,平均年降水量仅为482.6毫米,水资源补给量严重不足,水资源总量锐减,出现资源型缺水态势,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重。
⒉水资源工程少,调节能力差,大量径流出境,工程型缺水成为主要问题
我区蓄水工程有效蓄水能力低,造成大量地表水流出境内,目前我区水资源综合消耗率低,开发利用潜力大,但水利工程少,特别是骨干工程少,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总体上呈工程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并存,以工程型缺水为主的局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各部门对水资源的依存性不断增加,水资源对我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将日趋严重。解决工程型缺水问题,已成为我区未来一段时间内水务工作的重点。
二、水土流失与生态建设问题
⒈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局部地区面源污染加剧
大面积较高强度的水土流失,严重损毁了水土资源,是引起沙尘暴、土地沙漠化、淤塞河道的主要原因。截止到现在,我区已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四荒治理、城市(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80 km2,有效减少了双滦区水土流失面积。
水土流失形成的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化肥、农药,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已对水体产生较大的污染。
⒉矿山及生产建设项目环境破坏严重,点源污染加剧
目前我区正在运营的铁选厂大量尾矿、污水等有害物质污染了地表与地下水,水体污染严重。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建设活动如挖沙、采石、动土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山场植被大量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丧失水资源涵养调蓄功能,由点源污染扩大为面源污染,产生严重后果。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区防洪基础设施标准较低,不适应山区防灾减灾的需要,滦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河床游荡多变,局部偏流造成河床主槽摆动剧烈,冲滩塌岸严重。
(四)水资源管理与节水问题
目前我区农业灌溉仍主要采用传统的灌溉方法,平均每亩灌溉用水量高,粮食生产率低。从城市用水情况看,城市餐饮、洗车、洗浴业浪费水现象也都很普遍。根本原因表现在水资源管理手段落后,水资源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市场调节手段薄弱,没有充分发挥水价和水资源费的经济杠杆作用。
第四章
水资源规划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源利用率,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灌溉方式,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管道低压输水、喷灌、滴灌、集雨等灌溉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源利用率。加大我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涵养生态水。兴建两河拦蓄水工程,拦蓄地表径流,增加水源存蓄量,作为缓解我区用水供需矛盾的储备水源。
1、规划2011-2015年在双塔山镇、偏桥子镇、大庙镇、陈栅子乡、西地乡新增低压管道灌溉面积300公顷,铺设低压管道11.25万米。
2、规划2011-2015年将本区内现有5座塘坝1座水库全部维修加固使其蓄水,蓄水能力达到50万立方米,解决防洪和灌溉用水问题。
3、规划2011年-2015年在蔬菜产区进行喷、滴灌工程建设,配套灌溉面积50公顷。
4、规划2011-2015年在全区的重山区修建集雨工程,到2015年解决集雨灌溉面积240公顷。
5、规划2011-2015年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四荒治理、城市(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0平方公里。
6、规划2011年完成滦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新建橡胶坝一座;治理滦河河道2公里,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治理伊逊河河道1.6公里,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7、规划2011-2013年修建滦河二道橡胶坝水电站,每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800KW。
8、规划2011-2015年,治理牤牛河河道1公里,新建防洪堤2公里,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治理承钢旱河1.5公里,新建防洪堤3公里,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第五章
水资源管理措施
一、加快建设步伐,发展节水工业
严格控制新上高耗水项目,有计划地发展低耗水工业项目;工业企业通过节水技术和工艺设备的更新,改进工业用水循环系统,使冷却水和低污染水得到循环利用;采用污水的收集、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开展中水回用。
二、加强服务业用水管理
加强对服务业用水总量的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公共设施节水器具的普及率;加装量水设施并按阶梯水价收费;加强对服务业中特殊行业用水管理;逐步降低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
三、加大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提高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器具,逐步推行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分离制度,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建设城市分质供水系统,优质水作为生活供水资源,经处理后达标的中水作为工业和园林绿化,卫生用水;加快供水管网改造步伐,减少管网漏损率。建设社区集雨利用率技术试点,并大力推广;到2020年,城区逐步完成并完善雨污分流制,城区大部分的生活社区设有集雨利用设施。
四、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水资源统管力度
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高效、协调的统一管理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改革现有水价,提高污水处理费(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促使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杜绝企业违法取用水和水资源浪费现象;逐步推进水商品化进程,合理界定水权,开展水权交易试点;要针对不同取水用途,实行阶梯水价;加大水法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
二0一0年六月十五日
第三篇:双滦区城市社区服务经验材料
创百姓生活乐园 建居民温馨家园
——双滦区社区服务经验材料
一个城市发展和稳定情况如何,社区建设和服务功能完善起着至关主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则是吸纳细胞的“集聚库”。由此可见社区是广大居民幸福温馨生活的港湾,更是城市发展的基石、社会和谐的关键。社区建设好了,服务到位了,忙碌劳累的人们回到家园就会感到快乐和温馨,进而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充满激情的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基于这个认识,去年以来,双滦区把社区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高标准、严要求,不惜投入、竭尽全力,狠抓社区规范化建设,使社区硬件建设、精细管理、优质服务走在了全省前列。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使社区建设始终朝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方向努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大范围的拆迁改造,双滦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区面积由原来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近30平方公里。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宽敞,交通便利,环境优雅。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2010年区财政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拿出3000余万元进行棚户区改造,如今居民从低矮破旧的平房搬到宽敞明亮的楼房,过上了向往已久的现代城市生活。但是,由于双滦区建区较晚,欠账较多,社区建设的步伐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2002年成立临时办事机构,2009年正式成立元宝山和钢城两个街道办事处,下辖16个社区居委会;这些社区一部分是从企业和乡镇剥离出来的,一部分是近年新建的,普遍存在社区软硬件建设落后,办公经费不足、办公用房不足、办公人员不足,社区居委会服务功能不完善。对此,双滦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城市发展社区是基础,和谐社会社区是关键”的工作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四有一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要求,区委、区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三步并为一步走,三年任务一年完”的总目标,谋划确定了“夯实基础、健全体制、打造品牌、突出特色”的社区发展思路,在城市社区建设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3316”工作模式,即:夯实社区三项建设、健全三个组织体系、实现社区“一区一品”、打造六项特色服务,不断强化社区服务职能,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创百姓生活乐园,建居民温馨家园。
二、抓住重点、创新机制,为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社区建设起步晚,尚未被广大干部群众充分重视,区委先后六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社区建设工作,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建立了“党委牵头抓总,民政具体指导,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专门聘请民政部基层政权司王司长对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为 破解社区建设筹资难、协调难等直接影响工作开展这一瓶颈,专门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组织部长、主管区长为副组长,民政、规划、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及街道、各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和谐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开展区直部门结对帮扶活动,重点解决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章理事,大力夯实社区三项建设,筑牢服务工作基础。
一是夯实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双滦区原有的社区居委会大多隶属于乡镇和企业,2002年后逐步从乡镇和企业中剥离出来,2008年正式成立元宝山街道办事处和钢城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针对原有办公用房大的20多平米,小的只有几平米的实际情况,区委常委会多次召开社区建设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和认识,研究制定加快社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民政局具体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区委书记刘新宇、区长杨猛亲自挂帅,把难度最大的御祥园社区和东园社区分别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并迅速采取措施,协调开发商和相关企业筹措资金,整合资源。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年来通过新建、改造、置换、划拨、房地产商提供等措施,使双滦所有社区办公用房面积最少为500平方米,最多达到1400平方米,而且对办公用房统一进行内外装修装饰,总投入达到1580万元。同时,抓好整体规划布局,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居民最大化”的原则,推行社区一站式办 公,开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调室、康复室、爱心救助站、日间照料室等20多种服务场所,为居民搭建更多的服务平台,让社区真正“为居民而建,为居民所用”。
二是夯实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过去的社区干部多的有三四个人,少的只有两三个人,社区的大事小情、家长里短根本应付不过来。同时,年龄偏大,待遇偏低,大部分是“老大妈”。对此,采取“居民自治选一批、后备干部选一批、专业人才聘一批”的办法,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8岁下降到38岁,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为了改变社区工作的“老大妈水平”,与省内大中专院校搭建“社校共建”平台,建立社工培养基地,带动社区服务上水平。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认真组织实施“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聘请民政部相关司局级领导来区授课、组织赴外学习等方式,提高社区干部的理论素养。两年来,共举办社区干部培训班18期,组织81名街道社区干部到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观摩考察学习,开拓了视野。在考核监督方面,实行“双评”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评、群众满意度测评,评定考核等次,考核结果向党员群众通报,并与社区干部的报酬待遇、选拔任用和奖惩直接挂钩。两年来,经考核测评,对9名社区干部予以辞退,4名社区干部诫勉谈话。同时,有29名优秀社区干部被推选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高社区干部工资 待遇,月工资由680元提高到1500元(居委会书记、主任每人每月享受200元职务补贴),每个社区办公经费由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0元,社区的水、电、暖等费用全部由区财政承担,每年每个社区平均约1.5万元,激发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夯实社区规范化建设,提升建设水平。主要做到五个规范:规范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办公用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布局上实行色调统一、标识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社区工作职责,规范了5大类103项制度,制定统一的《社区服务手册》;规范社区运行机制,建立了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紧密对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规范社区服务站建设,明确社区服务站各个岗位与街道相关部门的对应关系和各自职责;规范社区志愿者服务,完善社区志愿者招募管理制度,到今年底,全区社区志愿者人数将达到社区常住人口的12%,逐步实现公众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20%。
三、创新管理、打造品牌,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温馨家园
为把双滦社区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我们把社区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 作,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大力加强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个”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构架。一是健全社区党组织,活化服务载体。强化党建体制建设,由过去单一条块分割的单位党建、街道党建向条块结合的互动区域性党建转变。创新党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建立“党务工作联建、精神文明联创、民生保障联动、社区环境联管、窗口建设联抓”的“五联”工作方式,以党建促联建,以联建带职能转变,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建的活力。丰富社区党建活动内容,以“一工程、两活动”,即“四双一促”工程和“树先锋、做模范”、“离岗不离志、奉献在社区”活动为载体,拓展了社区服务范围,促进了社区党建和服务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二是健全社区居委会,实现居民自治。街道工委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推行以社区居委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为主要内容的“三会制度”,建立社情民意诉求,群众需求表达,社区居民评议“三项机制”,有效推进了楼组居民民主自治管理模式的实施。三是健全社区服务站,发挥综合优势。社区服务站作为政府在社区设立的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履行95项功能,侧重发挥专业化、职业化优势,推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体育活动等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在抓好社区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社区“一区一品”建设,通过打造“一社区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着力提升社区品位。
一是创建平安型社区。承德市丝绸厂原是大型国企,在90年代末,企业破产倒闭,工人下岗,职工及家属在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出现了困难,社会出现了不稳定因素。2002年双滦区在自身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在原丝绸厂家属区成立了东园社区居委会,对居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覆盖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以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管理居民、服务居民。同时把调解工作扎根社区,及时对日常出现的纠纷快捷稳妥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了小事不出居,难事不出街道,大事不出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社区做到了,无越级访、无赴省进京访、无集体访。为维护辖区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创建体育型社区。河北钢铁集团承德公司、国电滦河发电厂坐落在钢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内,钢城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居委会服务对象主要是这两个大型企业的工人及家属,这部分居民素质较高,有一定文体活动基础。对此,钢城街道办事处与企业联手,探索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部门帮扶,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场地建设的问题。实现了在“不变所有权,放开使用权”的前提下,全面向居民开放。原为单位职工之家等活动场地做到健身活动功能不变;没有场地的社区企业出房新建;街道还筹资为这些活动场地配备器材,保证每个社区都有高标准多功能室内健身场。在室外健身场地建设上,争得省市体育局大力支持,在行宫社区建成“社区健身苑”项目,投入健身器材40件,“健身苑”内锻炼的居民达3000人以上。承钢集团公司将原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的滨河公园定为体育健身公园,追加投资1000多万元对占地15万平米的承德十五中操场进行改造,铺设标准塑胶跑道、草坪足球场。民政等部门帮扶社区投入价值5万多元的部分室外健身器材。街道已形成室内健身、室外活动、专业比赛的较为健全的局面。扩大群众体育工作的影响,同时通过举办了不同主题的体育活动,有效的激发了社区群众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热情。行宫社区的科普画廊,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级示范性科普画廊”,街道在科普画廊上设立体育专栏,向居民提供展示健身方法。行宫社区拥有腰鼓、秧歌、太极拳等群众性体育队伍10余个,200多人的太极拳队获得过国家太极拳比赛团体第七名,社区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命名为“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先后获得“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和“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社区”荣誉称号。
三是创建党建型社区。元宝山街道所辖的御祥园社区现居住人口5116人,是双滦区规模最大的社区,辖区党员264 名,占居民总人口达到5%,党员比例也是最高的。为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根据居民需求和党员特长,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小组、党员责任区等,党员志愿者已发展到28名,充分发挥了无职党员和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根据辖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要求每名党员都要与一户需要帮助的居民结对帮困,不仅仅局限在经济上帮助,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帮扶,社区党支部将小区内的残疾人、孤老、困难家庭、特殊人员等列为重点对象,由在职党员与他们签约结对,定期或不定期地上门为其服务。在社区的组织下,每年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与建设的达到300余人次。在职党员中的司法工作者、教师和医务人员等,向居民开展法律、教育、医疗、心理健康等一系列义务咨询和服务,通过服务社区活动,使在职党员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从“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一支生力军。通过社区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广大居民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居民自治的社区热情。社区为辖区党员提供了实践誓言的新场所和履行义务的新平台,让他们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四是创建就业型社区。元宝山社区是从破产企业——麻纺厂划归地方后建立起来的,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下岗再就业就成为难中之难,下岗人员如果得不到合适 的安置,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社区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性工作,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家中调查了解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建立健全台账,做好基础工作,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再就业工作台账,用工信息台账,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并与辖区用工单位建立了用工信息网,随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近用工信息。社区原有下岗失业人员758名,通过调查摸底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就业活动,现有735人实现了就业。并且依托97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设立了居民学校,为居民提供家政、维修、计算机、烹饪等再就业技能培训,整个社区实现了无“零就业”家庭。
五是创建矫正型社区。针对社区内的一些边缘人员,如刑满释放人员、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人员,社区工作更是倾注了大量精力。目前,每个社区不同程度上的存在一些边缘人,为了体现对边缘人的关爱,2010年全国首家社区矫正管理局在双滦区挂牌成立,社区矫正工作触角随之延伸到各个社区。凤凰社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个案矫正,实现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帮困解难。成立帮教小组,建立帮教档案,明确帮教责任人,采取“三个三”帮教措施即(三见面、三帮一、三反馈)。利用社区劳动保障站为2名刑释人员提供就业,为2名刑释 10 人员提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一时之需。制度化和人性化并重的管理让我社区监管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刑事解教人员无一重新犯罪。社区内的矫正对象和刑事解教人员还积极的申请参加爱心巡逻队,把昔日违法的人变成今日维护法律的人。在工作体系上,乡镇(街)设立社区矫正管理所,在村居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形成了区、镇(街)、村(居)三级社区矫正网络体系。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关心帮助矫正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强化对矫正人员的思想教育,五年来,全区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04人,已解除矫正82人,现有服刑人员122人,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我区的社区矫正工作获得了成功,先后获得省市表彰,为维护辖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人托管和重新犯罪。
六是创建文艺型社区。怡园社区共有常住人口1200户3400人,既是典型的“企业型”社区,也是工农混居区。怡园社区由过去的两间小屋拓展成为总面积达700平米的独立楼宇,这里共有房屋16间,还外加一个150平的艺术排练大厅。按功能划分,该社区可分为行政服务中心、娱乐中心、党建中心、艺术排练中心四个部分,一站式服务大厅、日间照料、一键通“电子保姆”、“96096”服务热线等各种公共服务内容达20余项;棋牌、刺绣、读书阅览、音乐培训、文艺演出等各种文化文艺活动蓬勃开展。该社区的红歌文化 远近闻名,有在社区活跃近10年的红歌艺术团、150平的红歌排练场和二十余块红歌歌词展板组成的“红歌一条街”,红歌文化已成为该社区独自靓丽的一条风景线。红歌艺术团会员及文艺爱好者专业化人士已超过60人,夏季“卡拉OK大家唱”活动参与人数不下百人。其他文化活动也如雨后春笋,争相成长,社区又先后建起了秧歌协会、腰鼓协会、舞蹈协会、戏迷协会、养花协会、书法协会、合唱团、居民读书会、贫困互助会、爱心服务队、义务巡逻队、居民大讲堂等十余支各种活动组织。该社区的“十字绣”手工编织活动也风靡居民小区。我们因势利导,组织居民爱好者成立了30余人的十字绣编织小组,在社区建设中我们顺应这一趋势建起了十字绣手工编织作坊,目前社区已有手工编织爱好者百余人。我们还在社区建起了手工编织作品展厅,这些作品不仅用于展览,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外销售。怡园社区的手工作品已由自娱性产品向商品转化。社区各种公共服务功能的拓展大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彰显了社区党组织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与日俱增。
四、突出特色、优化服务,让每一个社区都成为百姓生活的乐园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把为民服务、为居民服好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服务载体,积极探索社 区服务功能多样化、最大化。通过开展六项特色服务,让每一个社区都成为百姓的生活乐园。
管理服务网络化。网上办公、在线交流、视频学习等社区服务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逐渐被居民所接受。双滦区先在工资收入高、文化水平高、参与积极性高的6个社区中开展了数字化社区建设,每个社区在已有网站的基础上建立党建OA管理平台,将党员教育管理、社区服务、内部办公等内容纳入OA系统,居民可利用电脑享受互联网服务,社区党员在网上就可以参加党组织生活,街道可随时上网检查社区党建管理情况,实现了街道、社区、居民三网合一。
缴费服务一站式。积极协调供水、供电、供暖、燃气、通讯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在社区建立一站式公用支付服务平台,使居民不出社区,即可实现缴费。如今,双滦区的每个社区,都建设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同时,制定了《双滦区物业管理办法》对全区物业实行规范化管理,择优筛选有实力、服务好、居民满意度高的物业公司进驻小区,确保居民顺心舒心、放心。
养老服务多元化。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双滦区60岁以上老人到目前为止已达1.8万人,占总人口的12.4%,养老问题已成为需要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使老年人能安度晚年,生活幸福,双滦区大力加强养老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机构养老、社会养老、居家养老多元服务的局面。制定出 台了《双滦区加快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提出了详细的工作措施,明确规定,对各类投资主体新建、改建、扩建的养老服务项目要优先立项,优先审批;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税费进行减免;对养老服务机构用水、用气、用电、取暖、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等业务按居民价格标准执行。为我区的养老服务工作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将发展养老服务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全区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敬老院、社区托老所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双滦区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能为120名老人提供服务。同时积极落实国家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2家,能解决200余老人的养老问题。在居家养老方面,一是在社区居委会建立日间照料中心,由社区居委会指定专人负责,二是政府出资230万元,成立了双滦居家养老服务指挥中心,与采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手段从事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工作的高科技企业合作,采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一键通”家庭联网自动呼叫系统,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得到医疗急救、健康咨询、家政服务、防盗报警、维修服务、法律咨询、生活日用品配送,以及各种生活照料等服务项目。现已为2000余户老人安装了呼叫器,在服务中心现场可以看到,“一键通”网络屏幕显示着入网用户的住址、年龄、健康状况、近亲属及通讯信息等详细资料,小区入网用户在家中只要一按按钮,大到有病求助,小到买米买 面、买菜送饭,中心的服务人员随叫随到,有求必应。一位患脑血栓的李姓老人求助社区要喝小米粥,社区同志马上到市场买了几斤小米送上门,并帮助熬好端到老人面前。9月26日早上8时24分,值班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传来一位老人微弱的声音:我犯病了,儿女都不在家,需要救助。平台信息显示:电话是家住元宝山社区麻纺厂小区91岁高龄的才克千老人打来的。他们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同时派人乘车赶到老人家中,协助迅速赶来的医护人员一起,从五楼抬下老人。8时39分,老人被送到了1公里以外的双滦区医院,前后只用10多分钟。经及时救治,老人转危为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运行两个多月以来,已接到老人服务求助3000多人次,处理紧急事件110多件次。
亲情送(配)餐周到化。双滦区16个城市社区全部依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了配餐中心,采取政府适度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选择有资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安全的配餐、就餐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家庭送餐服务。行宫社区居委会鉴于服务对象大部为承钢员工与家属,与河北钢铁集团承德公司康达集团合作,建立了500余平方米的居民配餐中心,拥有配餐车8辆,每天为3000多居民配餐、送餐。元宝山社区居委会针对辖区内独居老人多的特点,专门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便民服务快捷化。着力营造“业务办理10分钟服务圈”。依托社区服务热线96096,整合各种商家200多户,为辖区内居民服务。社区居委会在接到社区居民提出的办理业务请求后,协调相关商户10分钟内上门服务;投资500万元,在每个社区建立了卫生服务站,服务站接到医疗救助请求后志愿者或服务人员在10分钟内到达救助现场。
志愿服务常态化。双滦区制订了《双滦区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把机关在职干部职工、在校学生、有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户作为社区志愿者的骨干力量,在每个社区建立了“志愿者之家”,制定了志愿者登记、注册、培训、使用和奖励制度,按照志愿者年龄、专业、特长等不同情况划分为便民利民志愿者服务队、文化体育志愿者服务队等189支队伍,在社区围绕就业援助、敬老扶幼、民间调解、慈善公益、社区教育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第四篇:双滦区农牧局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双滦区农牧局
201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今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全国、全省食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有效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整顿和规范兽药、农药市场秩序取得新成效
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对所有农药经营门市进行了全面检查,未发现假劣农药及禁用高毒农药。经过一年来的检查,查处了5起种子经营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未取得登记证非法生产、经营肥料产品违法案件。通过加大检查执法力度规范了兽药、农药市场秩序。
二、肉食品安全监管又有新作为
(一)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全民肉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今年,我局始终高度重视肉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普及和监管工作,为农业部7号令(即《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真正宣传好、落实好,会同市农牧局到偏桥子大集进行为期1天的宣传,悬挂并张贴标语,印发2000余份宣传单和小册子,并有询必答。另外,通过与2个县区间防疫工作互查,学习了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区内2家已经备
案的规模场进行规范管理,统一各项制度和档案,特别是层层签订责任状和承诺书,真正做到防检工作从源头抓起。
(二)加强监督,强化职责,肉食品放心工程快速有序推进
1、动物性食品抽样送检工作:按照市农牧局的总体安排,切实加强动物性产品中兽药及化学物质残留的监控工作,保证动物性产品卫生安全,维护人体健康。我局工作人员共采样鸡蛋21 份,猪肉9份,猪尿9份,鱼肉6份,鸡肉9份,鸡肝9份,奶2批,送样3次,圆满完成了市农牧局下达的任务,检测结果也全部合格。
2、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及监管工作:对双滦区生猪定点屠宰场实施了驻场检疫,严把“三关”,做好三登记和车辆消毒工作,今年总计屠宰生猪7000头,做到有宰必检,并且检疫证明和标识回收率达100%。
3、流通环节监督管理工作:(1)狠抓交易市场动物及动物产品监督管理工作,定期不定期的对市场肉品进行检查,今年共检查100余次,凡是发现未经检疫的肉品上市一律予以没收,对当事人依法进行处理,有效的保证了上市肉品的质量安全。(2)加强对饭店等流通环节肉品监管。饭店等流通环节用肉量比较大,消费人群多,是监管的重点,具体措施就是实行报检制,肉品入库前与检疫部门联系,经检查肉品是健康卫生的再入库食用,有效的防止了肉品中毒事件的发生。(3)案件查处工作。由于今年周边地区动物疫
病较多,为堵塞外疫传入我区,我局工作人员对集市采取不定期监督检查,关闭了活禽和仔猪交易市场,并快速查处一起未附检疫证明经营仔猪案,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商贩,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三、奶站专项清查确保乳品安全
根据省、市《关于做好乳品和含乳食品集中清查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我局积极行动,周密安排,迅速开展乳粉和含乳食品集中清查专项行动。按照“三类合法”主体和“五有一符合”标准对承德市畜牧场和承德市双滦区广顺奶牛养殖场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均能达到合格要求。严格按照《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和奶站管理“六项制度”落实了卫生消毒制度。严格执行消毒的操作规程把好消毒关。奶站配备了机械挤奶员4名,经过了专业培训并发放了上岗资格证书通过健康体检持证上岗。认真落实了驻站监管员制,我局派了一名专业人员主场监管,负责控制奶厅奶罐,核定查验奶产量、指导科学饲养、对奶牛的防病灭病、奶厅卫生全过程进行了监管。推进建立规范的奶站监督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我区奶站奶牛规模养殖场全面集中清查,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坚决杜绝奶站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学物质的现象以及各种掺杂使假的违法行为。摸清奶站的现状,将奶站100%纳入监督管理范围。规范奶站经营秩序,完善奶站管理制度,提
升奶站整体素质,切实提高生鲜奶质量水平。销售的生鲜乳经过检测,做到每批保留样品。我区销售的鲜奶每批次都经过严格检验同时有三聚氰胺检测项目的检测报告单。同时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及时送检奶样,经检测全部合格。
四、提高检测技术,加大无公害蔬菜检测力度,把好上市蔬菜产品质量关
我局在检测技术方面,刻苦研究检测技术,为解决计算复杂的问题,通过努力自行设计成功了导出数据的计算模板,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强了管理,规范了检测档案。检测中心采取抽测相的方法,对进入蔬菜市场的基地蔬菜进行检测,全年共抽检样品580个,其中:基地抽样398个,市场抽样182个,检测合格率100%。完成了检测任务。
五、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一是加强动物疫情测报工作的管理,制订了疫情测报站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根据市农牧局对动物疫情测报工作的安排部署,每月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养殖场和饲养户,通过走访询问、临床观察和病理剖检等手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按国家和省动物疫控部门的要求,按月对动物重点疫病进行监测,每半年对奶牛布氏杆菌病进行监测工作。二是严格疫情报告。对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生猪屠宰场、交易市场等重点部位做到零缝隙监控;确定专人负责生猪疫情
报告工作,及时研判周边及全市疫情形势,评估疫情动态,科学实施防控对策;充分发挥65名基层防疫员的作用,对动物疫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严处置,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六、队伍建设又有新提高
我们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首先加强班子建设。努力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抓大事、议大事,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其次我们在“三抓”上做文章,即:一抓学习、强素质。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积极开展案例分析等业务学习活动,全体人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明显提升;二抓服务、增效率。在全局推行政务公开和首问负责制度,以优质服务树立队伍形象,高效率、快节奏地推进肉食品和兽药农资监管工作;三抓作风、塑形象。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好的作风形象,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热心为基层办实事儿,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为强化监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竹镇镇创建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汇报
竹镇镇党委、政府
(2013年3月21日)
尊敬的评审验收组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感谢评审验收组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中前来竹镇考察指导食品安全工作,对此,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竹镇镇位于六合区西北部,是国家级生态镇、江苏省百家名镇、南京市千年古镇和环境优美镇,是省级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所在地,享受省民族乡待遇。面积211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村)、2个国有林场,人口6.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万人。
现就我镇创建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
家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镇以食品安全“三网”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明确“以创建为手段、以安全为目标”的原则,实现了组织领导、目标分解、宣传培训、财力保障和考核奖惩五个到位,保证了种植养殖、加工生产、流通经营、餐饮消费和定点屠宰等五大环节的监管,着力打造食品安全组织责任、质量信用、应急处置、检验监测和宣传监督五大体系,创建目标逐步实现。
一、实现五个到位,落实工作责任,为创建安全街镇提供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 1
长为副组长,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及社区(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配备2名专职和3名兼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创建工作。
(二)目标分解到位。按照市食品安全示范达标区、街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照区政府创建市食品安全示范镇的目标考核要求,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任务进行层层落实。
(三)宣传培训到位。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科学的饮食观念和食品安全观念,通过发放《致菜农一封信》、《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知识》,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标语等广泛进行宣传,在全镇营造浓厚的创建食品安全街镇的宣传氛围。举办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培训班、餐饮业提档升级专项整治培训班、乡村厨师上岗食品卫生安全培训班、民间厨师食品卫生安全等培训班。加强对食品安全协管员、联络员、信息员进行培训。
(四)财力保障到位。近年来,食品安全经费在年初列入财政预算的报告,实行专款专用。2012年发放食品药品安全奖金7万元,支付农村厨师体检、农村家宴、办公费用约3万元。
(五)考核奖惩到位。制定创建示范镇的工作方案、转发上级创建市食品安全示范镇和下发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相关文件,与各相关部门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状、食品安全承诺书、农村厨师签订预防食物中毒责任书,并交纳风险抵押金。
二、监管五大环节,实现规范经营,为创建安全街镇提
供基础保障
(一)重视种植养殖环节。全镇现有种植、养殖业20家,已初步形成“市场+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建立桃子、葡萄、黄玉梨等高效农业等基地;所有企业都是按章经营,办理营业执照,领取危险化学品许可证,并建立产品购进、销售台帐。
(二)重视加工生产环节。全镇现有食品生产加工单位5家,领取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营业执照、健康证明持有率100%;管理制度健全、具有产品出厂检验、标签标识、不合格产品及回收产品处理达到规范要求处置。对25家食品小作坊登记造册,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开展食品加工五小单位(包括小作坊、小饮食、小超市、小卤菜店、小熟食店)专项整治活动。经常性地开展无证照食品流动摊贩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发现一例取缔一例。
(三)重视流通经营环节。加强苏皖农副产品贸易中心的管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食品经营单位证照齐全,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达100%,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100%;无过期食品和“三无”食品。强力推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技术规程,严格执行市蔬菜使用农药管理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有机磷农药,在大市场内设置蔬菜农药残留现场检测中心进行定抽样查测,合格率达96%以上。
(四)重视餐饮消费环节。对镇区内饭店、小吃部、农家乐、中小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登记造册,规范餐饮业经营行为。对食品采购、库房、保质期认定、环境、餐饮具消毒、餐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管理。餐饮服务单位证照齐全,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率达100%,食品添加剂使用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我镇积极配合区食药局、商务局、工商局等监管部门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达标示范创建活动,2012年共组织开展区食药局联合食品安全综合执法活动5次。
(五)重视定点屠宰环节。全镇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户)有35个,其中生猪存栏量1万头、羊1万只、奶牛2500头、家禽约16万只,种植养殖单位农药、兽药及添加剂使用登记100%,规模养殖场强制免疫率100%;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屠宰场实行半机械化设备进行屠宰,配有检疫、屠宰等设施。目前,平均月屠宰量350头左右,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
三、建立五大体系,提高工作标杆,为创建安全街镇提供坚强保障
(一)建立组织责任体系。工商所负责食品进货索证、索票,检验、购销台帐,卫生院负责食品卫生许可、监督、监测管理等工作,农服中心负责食品农药残留滥用,兽医站负责畜禽兽药残留、屠宰加工等工作,中心学校负责校园周边食品卫生管理等工作,企服中心负责企事业单位食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工作,市容中队负责早点摊群、午快餐摊点食品经营安全工作,派出所负责打击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等工作。
(二)建立质量信用体系。在我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红胡子”羊肉制品、“富硒”水稻、“大展”快果、“福朝”葡萄、“止马岭”和“大泉湖”牌系列农产品等,先后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等多项信用证书。
(三)建立应急处置体系。成立由镇食品安全办公室牵头,卫生院、农服中心、企服中心、农贸市场、工商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随时应对和处置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中毒事件。
(四)建立检验监测体系。目前,永鸿公司、富硒公司、明天牧业等加工企业对销售产品实行严格检验,并符合“qs”要求。实行畜禽、蔬菜、水产品每日检验监测机制,分批进行“米粮油”、干货、调味品等的抽检工作。
(五)建立宣传监督体系。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范围,建立半月例会、季度工作报告等制度以及每周一项重点、每月一个主题的督查暗访制度。我镇将根据舆情动态和工作实际,随时开展调查摸底和督查暗访工作,并以食品安全问题查办通知书形式督促核查整改。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将以此次创建为契机,扎实工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多彩竹镇”作出应有的贡献。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人民政府
2013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