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4鼓励民医院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办医质量的意见(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15:4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0214鼓励民医院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办医质量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0214鼓励民医院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办医质量的意见》。

第一篇:20160214鼓励民医院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办医质量的意见

鼓励民营医院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办医质量的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互为补充,形成多元化办医新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医疗需求,现就鼓励民医院转型升级,提高办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民办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构建更具活力、功能配套、运行有序的多元化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全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参照《张家港市民办综合医院临床特色专科评审管理办法(试行)》、《张家港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4-2020)》、《张家港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5-2020)》、《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要求,通过鼓励民营医院向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型升级,引导民办医疗机构建办特色专科,加强人才培养,实现错位发展,不断提高全市民办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社会满意度。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各类医疗机构共同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照养老机构补贴标准提高老年康复护理床位运行补贴,从目前100元/月(全护理)、80元/月(半护理)、50元/月(自理)调整为200元/月(全护理)、150元/月(半护理)、100元/月(自理)。同时参照“三项惠老险”中的“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为老年康复护理专科办理综合责任险,根据床位总数,按100元/床投保(我市福彩公益金支出20%保费,苏州市福彩公益金支出80%保费)。鼓励开设老年康复护理床位的医院积极开设临终关爱病区(室),对达到建设规范的医院争取政策支持。

3.建设一批医院互为补充。以患者就医需求为导向,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的中医、康复、护理医疗机构和口腔、医疗美容等特需、特色医疗服务机构,增量医疗机构重点引入社会资本,发展高端、特色医疗技术,以满足居民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经省卫生厅、商务厅批准,境外资本可在我市以合资或合作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规划港城康复医院以二级康复专科医院标准建设,城北医院以二级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

四、提高办医质量措施

1.支持民营医院错位发展,做强专科特色。一是根据《张家港市民办综合医院临床特色专科评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鼓励民办综合性医院发展特色专科,民办综合性医院特色专科设A、B、C三个评审等级,对评审确认的专科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5、10、5万元。鼓励医院在设备投入、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方

度等局限,使民营医院依靠高薪来竞争性引进人才的做法受到限制,新毕业生也不愿意首选到民营医院工作,造成民营医院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断层。按照《张家港市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办法(试行)》(张委发„2008‟22号)相关规定,民办一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引进高端卫生专业人才,由市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给予资助;派员出国进修学习半年以上,进修期满考核合格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年/人;张家港市名医、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技术骨干、临床新秀的评选和奖励纳入市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奖励范围。鼓励民营医院对于引进的副高以上的人才及一些年轻专家, 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如住房补贴和补助, 让他们安居乐业, 后顾无忧;对于一些资历较短的优秀专家低职高聘, 选拔优秀骨干外出进修;对于同一学科人才相对拥挤的现象, 细化专业, 让每个人都有发挥的空间;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做学科带头人, 为其提供施展的平台, 以激发其内在动力。三是“培养”人才,大部分民营医院医师缺乏培训机制,重使用轻培养,造成医务人员成长成才速度较慢,造成了民营医院主要以退休医务人员和刚毕业的医学生成为民营医院的主力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医院卫生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鼓励民营医院注重和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有序实行基本功训练与专科训练、普遍轮训与重点培养、在职与脱产、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考核晋升相结合的人才培

图,标牌及指示标识准确、规范、清晰、明了,完善就诊流程引导系统。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完善无障碍设施,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为行放射检查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有条件的医院要开设自动取款机、自动售货机、休闲区、哺乳室等服务设施。落实《江苏省医疗机构主要窗口服务规范》,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改善服务态度,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二级以上医院实行挂号、检验、“一站式”服务台等窗口工作人员提前30分钟以上挂牌上岗。设立住院服务中心,为急危重症、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积极提供临床营养服务,改善患者膳食质量,确保住院患者饮食科学,尽力解决患者家属就餐问题。落实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利用电话、短信、微信、信函、电子邮件及必要的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访。了解患者健康状况,指导患者服药、就医,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4.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医联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一是扶持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民营医院内部的信息化水平,完善电子病历应用,建设检验检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住院医生工作站等。同时加快提升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全面实现医疗卫生数据互通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民营医院运行指标、医疗质量指标进行监管。在院内电子病历成熟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民营医院医疗信息完整进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

展示良好的医院形象,可通过设立救助基金,定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为群众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和健康宣教等形式,扩大医院影响力,从而吸引提升患者对民营医院的信任,吸引患者就医;另一方面,在医院内部通过加强宣传和管理者亲身实践来向员工传递组织文化,树立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员工真正融入医院大家庭。

6.强化联动考核机制,提高医疗质量。一是控制过度医疗及费用增长,切实落实各项临床诊疗规范、标准和指南,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检查、治疗等医疗服务行为。加强临床用药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和辅助药物的使用。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开展处方点评,透明点评结果,进行排名公示,处方合理率95%以上。认真落实“三合理规范”管理制度,医政科成立“三合理规范”检查考核小组,定期、不定期抽查归档、运行病历及处方,审阅“三合理”规范执行情况,每季不少于一次;认真落实“双十公示”制度、用药信息上报制度、合理用药管理督查评价制度、不合理用药惩戒制度,加大对不规范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二是加强专业质量监管,市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中心成立检验、麻醉、放射、护理、院感、医疗等六个医疗质控小组,每年对条线工作质量进行督查考核及指导,使各专项质量标准落实并得到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专业质量水平。三是建立联合考核机制,市政府成立由卫生、财政、人社、物价、环保、文广、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考核组。考核总分100分。分值分配为:卫生委70分,人社局5分,物价局5分,环保局5分,文广新

成部门配合、条线协作、规范管理的良好局面。卫生、环保、人社、物价、文广、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依法加强对民营医院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做到依法管理,违法必究,严格考核,并建立信息公示制度,监督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营造依法执业、诚信办医、公平竞争的医疗执业环境,促进民营医院和医疗市场整体健康发展。

3.建立完善的准入准出制度。依法严格民营医院准入和动态管理,卫生部门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医院及其诊疗科目、诊疗技术、工作人员应及时调整、退出,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人社部门对不符合医保定点要求或严重违反医保政策规定的医院要取消定点资格,不断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

4.鼓励建立行业协会。加强民营医院行业自律,增强规范经营、诚信办院意识,调动行业力量,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实行自我管理,全面提高民营医院社会信誉度。

医政科 2016年2月1日

第二篇: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

20.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论述: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关民生福祉,也是民心所向。《决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明确“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的总体方向,围绕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鼓励社会办医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为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要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重点是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主体地位,承担全国医院90%左右的总服务量,公立医院改革已经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医改难点。根据《决定》关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今后,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推进。一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医院理事会等多种形式法人治理结构,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宏观管理和提供服务。二是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重点是改革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模式,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城乡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制度,健全内部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三是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重点是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构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要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拓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四是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要解决长期以来医药价格倒挂问题,把药价降下来、服务价格适当升上去,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推动医保财政治理联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大财政补助等方式予以补偿,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建立规范的信息公开制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

鼓励社会办医,对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意义重大。在医疗服务业越来越成为社会投资重点领域之一的形势下,将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多交给社会和市场,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履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责任。《决定》的改革导向主要分为3部分。一是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开放社会资本进入的服务领域与区域,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改善执业环境,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政策,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医疗机构给予倾斜支持。特别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二是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拓展新兴健康服务业,创新服务组织,适应居民对医疗康复、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健康咨询、美容整形、健身养生等服务需求。同时,允许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近期要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支持社会资本采取合作、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增强公立医院服务活力。三是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支持和规范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政府通过链接医保等购买服务的制度,促进基本医疗服务的有序竞争和多元参与,提高质量和效益。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72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理 提 案 人:孟孝忠

主 题 词:医疗服务,医疗机构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资本办医是深化医改的“活水”,在下一步医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民营医疗机构在机构数量、服务质量、专科特点和规范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对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民营医疗机构在自身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规模普遍偏小、专业人才缺乏、能力有限、管理不够规范、后劲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发展方面也面临着现行管理体制和政策在准入、医保定点、人才紧张、用地难等多方面制约。高壁垒、低盈利、边缘化,是社会资本办医所面临的三大难题。

建议: 1.明确社会办医医疗机构的发展定位。民营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明确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性质和范围,确立公平竞争主体地位,允许社会资本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预留并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比重,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引导和促进民营医院形成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满足当地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前提下,严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的扩增,对公立医院开展的业务范围和高端特需服务予以限制,积极培育民营市场,新建医院优先安排社会办医。同时探索监管新思路。

2.放宽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市场准入。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法律未明确禁止的,社会资本都可依法选择所投资的医疗服务领域和医疗机构类别。各类社会资本可以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形式举办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优先选择并支持具有办医经验、社会信誉好的社会资本通过合作、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托管经营不善的基层公立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优先投向医疗资源稀缺领域和特需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拥有高新技术和专科优势的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捐资举办医疗机构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赠等。

3.加大社会办医医疗机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破解融资难问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产业基金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抵押贷款等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加大财政税费优惠支持力度,非营利性民办医疗机构同等享有公办医疗机构的各项税收待遇,营利性医疗机构除按国家规定所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之外,实行税收减免,民营医院用电、用地、用水、用气、用热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完善医保定点政策,民营医疗机构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可按照规定申请医保定点资格,在医保定点管理上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创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适度回报机制。

4.进一步加强社会办医医疗机构规范管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全行业医疗执业监督执法和医疗质量监管范围,可增设社会办医服务处,探索监管新思路。创新考核奖励机制。创新实施基本医疗服务补贴政策。完善购买服务政策。规范社会办医审批程序、审批时限。服务支持与规范监督并重。加强执业监督管理,按相应许可开展医疗服务,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依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和医疗欺诈行为,定期向社会公布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

5.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办医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和服务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推行诚信服务,开展交流合作,维护民营医疗机构自身合法权益,提高民营医疗机构的信誉度和整体形象。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四篇:专题一 鼓励社会办医必须厘清的几个问题

专题一 鼓励社会医必须厘清的几个问题

按照新一轮医改方案确定的正确目标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就要对一些基本问题理清思路。在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地位的前提下,动员社会力量办医,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满足多样化需求是鼓励社会办医的最主要目标和功能;政策重点为是激励和约束并举,促进非营利机构健康发展。当前医疗服务领域出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股份制非营利机构”等改革思路和做法,在逻辑上、法理上都行不通,现实危害很大,必须从严控制,存在明显念头的做法要及时制止。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办医的热度很高。学术界有很多鼓励与呼吁,社会资本有了更大热情,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进行不同形式的政策鼓励甚至“政策创新”。对于其中的一些理念、走向和做法,质疑的声音也很多。毫无疑问,在国家政策层面、随后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都对此有明确的表述和要求。我们认为,对于社会办医,不存在要不要发展的问题,重要提如何按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存规律,按照新一轮医改方案确定的正确目标和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促进其健康发展。对一些基本问题,必须理清思路,防止走弯、走偏。

一、进一步明确鼓励社会办医的目标

长期以来特别是新一轮医改启动,国家一起明确鼓励社会办医,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但迄今为止,社会上对为什么要鼓励社会办医一直有不同的解读。有观点认为,通过鼓励社会办医,可以提升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多样性需求;有观点座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滞后,通过社会办医,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为社会资本提供新的投资出路,等等。

动员社会力量软件工程,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满足多样化需求是鼓励社会办医的最主要目标和功能。这也有利于动员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参与,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在医疗服务领域,也大都以不同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应该说,鼓励社会办医是正确的方向。

通过鼓励社会办医促进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治理方式、人事与薪酬制度以及成本控制等不少方面可以进行更加灵活的探索,可以为公立医院在相关领域推进改革提供示范。适度引入竞争也可以改变公立医院的发展环境,形成一定的改革压力。但从本质上讲,我国公立医院的核心问题并不是竞争不足抑或简单意义上的内外部治理方式问题,而是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简单套用经济领域和企业改革做法,政府责任不到位、激励和约束及评价机制等出现严重偏差,导致了公立医院定位、目标和行迹方式的全面扭曲。对于这些问题,单靠引入社会办医是不可能解决的。如果公立医院面临 的基本的体制机制缺陷得不到解决,引入社会办医强化市场竞争,还有可能导致公立医院行为的进一步扭曲。对些,我们应当有清醒认识。

把鼓励社会办医的目标定位为替社会资本寻找出路以及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肯定是有问题的,以此为目标,必然导致逐利性资本大量进入医疗服务领域,进而导致严重的医患之间利益目标冲突、干预手段和技术路线选择扭曲、高端服务能力的无序扩张以及层级 和而已体系的失衡,医疗卫生服务 的宏观绩效会更加低下,看病会更“贵”。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世界各国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结果。这也是世界各国,特别是绝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社会办医尤其是社会资本以营利目标进入医疗服务领域进行严格限制的根本原因。值得高度警觉的是,目前国内一些地方鼓励社会办医,恰恰就是将其视为新“增长点”,视为民间资本投资的“新出路”,不公不把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甚至对以营利为目标的社会办医给予直接或冲撞的公共财政支持。如果这种趋势大范围蔓延,必定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负面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随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未来作嫁衣裳产业的确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需要更加突出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的。但需要明确,医疗只是 健康产业的一个部分,且是非常特殊 的部分,需要特殊的制度安排。

二、激励约束并举,促进非营利机构健康发展

社会办医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立足社会公益目标的非营利性质机构,二是以追求投资回报为目标的营利性机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优先支持非营利机构,因为其既能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参与、促进社会互,又能有效避免医患之间的利益目标冲突,尽可能地增加人民福祉。即使在医疗服务市场化程序最高的美国。私立医院中非营利机构也占大多数。部分国家如日本、荷兰等甚至禁止开设营利性医疗机构。我国新医改以来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及三中全会《决定》在社会办医方面都明确提出,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医疗机构,这是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从国际经验看,促进非营利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核心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对社会力量出资举办非营利机构,通常都 对出资人给予所得税税基抵扣,建设用地无偿划拨、低价提供或由私人捐赠;在非营利医疗机构运营过程中,在税收、服务采购及公私合作等方面也都给予全面优惠和支持。如德国等国家,政府对非营利医疗机构的支持政策和对公立医院的支持政策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另一方面,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非营利机构 也胡非常严格的约束性政策:热播剧有财务收支 都 必须 向社会全能型 可以有运营盈余,但盈余只能用于事业再发展,不得向出资人、管理层及员工分配;资产属性为社会共有,不得随意处置。实施充分激励和严格约束的核心目的就是确保其社会公益目标。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最大的挑战是激励和约束政策不完善,尤其是资产处置和剩余分配方面的约束性政策不完善。导致的结果是部分医疗机构登记为非管理机构,享受了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但在资产处置、剩余分配等方面不受约束或难以约束,以非营利之名,行营利之实,两方面的利益都占。

当前,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一些地方在搞股份制非营利医院。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在法理上也讲不通。股份制的核心是股权,股权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与资产处置权,而非营利机构要控制的恰恰就是剩余索取权和资产处置权,而非营利机构要控制的恰恰就是剩余索取权和资产处置权,两者天然不相容。

如果上述有关问题不能忙解决,不仅会影响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对其他社会事业领域的社会参与也会形成非常不良的影响。促进非营利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办法并不复杂,就是要认真总结国内外经验,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体系,用制度保障其规范运行。

三、规范营利性机构发展,警惕医疗服务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鉴于我国国情,在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发型躺着也中枪的同时,允许社会资本举办部分营利性机构 和非营利性机构 在目标和定位上完全不同,政府的支持规范方式也完全不同。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营利性医疗机构就是医疗服务领域的私有企业,在法定经营范围内可以版主选择服务对象和经营方式,可以处方选择独资、股份合作等组织形式,但必须全成本核算、照章纳税、自负盈亏,还必须恪守基本的职业首先底线,接受政府和社会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严格监管。目前,有人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呼吁更多的政府支持政策。在发展初期或特定情况下,给予适当支持或建立合作关系是可以考虑的,但必须明确的是,从理论上来说,政府对营利性机构 并没有法定的扶持义务。

在当前部分社会资本以投资营利为目标办医的过程中,有一种“改革”思路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就是套用企业领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的思路,在医疗服务领域实施公、么混合,包括对部分分立 医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引入民间营利性资本。客观地说,这种“改革 ”思路问题非常之大。

第一,在企事业 领域,除少数特殊类型的国有企业外,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私人资本,都 需要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搞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公共服务领域,公共资产与公共投入资金追求的是社会公益目标,而民间营利性资本追求的是利润,两者天然不相容,怎么能够混合?

第二,“混合”后会出现 一系列法律和规制难题。比如,这样的机构 在法律上的公法人还是么法人?在组织 形式上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在性质上是营利还是非营利?应该采取何种税收与财务管理制度?从国际经验看,在医疗服务领域尚无此类先例。

第三,这种“混合所有制医院”一旦成立,盈利性目标肯定会远远用过公益性目标,因为如果继续追求公益性目标,社会资本无利可图,就不会“混”,要“混”,就必须有丰厚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一些机构已经 在暗中搞“混合”,比如与民间资本合股开办“院中院”、搞员工内部集资、持股或管理层持股等,普遍的结果就是进一步强化了“利润”动机,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更甚,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也无法避免。有关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四、进一步明确政府办医和社会办医的关系

2009年分布的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办医原则。同埋,也强调要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形成合理的而已体系等等。但是,对于这些已经明确的方向,近来也出现了一些质疑或其他呼声。对有关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形成共识。

1.要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地位和作用

近来,否定公立医院价值,要求通过“国退发进”全面放开医疗服务市场的呼声很高。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公立医院的组织模式存在问题,就是搞不好;二是只要搞了全民医保,就可以把服务市场全面放开。

对于第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的公立医院目前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公立医院天然有问题,而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一段时期,没有按照公立医院应有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规划、投入和监管,没有采取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绝不能因为我国公立医院发展中出了些偏差,就简单否定公立医疗体系的存在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公立医院主导的服务体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公立医院具有锁定基准价格(或最低价格)的重大价值,是确保政府意志落实和医疗卫生服务公益属性的基础,是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提高服务可及性的重要保障。

认为只要搞了全民医保就可以放开医疗服务市场的观点也有很大问题。虽然医疗保障系统比个人有更强的选择能力,对医疗服务系统也有更强的控制能力,但如果完全放开服务市场,基于服务领域的高度信息不对称,加上利益目标冲突,医疗保障系统的监管能力仍不中心确保服务系统行为的合理性。同时,全面放开、充分竞争的服务系统,出于利益最大化目标,一定会提供选择性服务,更多提供高端服务,忽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降低整体的卫生投入效率。在全球范围内,服务领域竞争水平越高医疗费用就越高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诸如德国、法国等实现医保全覆盖的国家仍然保持强大的公立医院体系的主要原因。从我国现实的情况看,虽然基本实现 了医保全覆盖,但因筹资水平低,医保所购买的只是 部分服务,对服务系统的监督和控制力扔非常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全面放开市场,服务系统 的行为几乎是不可控制的。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指望而已合理、确保服务可及性与便捷性也是不可能 的。因此,保持一个稳定且规模中心发挥主导作用的公立医院体系,是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至于 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使其更好发挥就有作用,是另外一个层面 的问题。

2.进一步理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的关系

近来,让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平等竞争的呼声很高。从国际经验看,公立医院和非营利医院因政府支持和约束政策大致相当,部分国家甚至没有区别,在包括患者选择、医保支付等各个方面都 可以采取平等政策。但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非营利医院之间,不仅目标不同,资产属性、税收和财务制度、成本核算及定价、付费方式等也根本不同,这就决定 了根本不可能平等竞争。期关系只能量错位经营、相互补充的关系:公立医院、非营利医院面向大众,主要提供基本服务;营利性机构则更多面向特定人群,提供高端与个性化服务,如果 要讲平等,就是在行医资质、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实施严格的一致性要求。至于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促进人才的有序合理流动等是另外层面 的问题。如果不区分营利和非营利属性,笼统地提倡平等竞争,必定会带来混乱和误导。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非营利医院、营利性医院,都 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布局、规模、资质条件、设备配备和服务行为等都 必须纳入统一 的区域卫生规划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这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目前,一些地方为了“鼓励社会办医”,采取了过于宽松的政策,对这种现象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必须予以高度警惕。该控制的必须从严控制,存在明显偏差的做法要及时制止。

第五篇:关于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操作意见范文

关于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操作意见

中府办〔2010〕51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为外商投资企业或其他类型企业,特制定本操作意见。

一、转型升级的鼓励对象

鼓励我市仅开展来料加工业务的企业(包括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工厂),在原加工地不停产转型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商投资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下称“转型企业”),继续开展加工贸易。

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

(一)工商管理部门。

1、在来料加工企业注销之前,允许投资方先设立一家筹办性质的转型企业,转型企业可沿用原来料加工企业的字号和行业特点(原字号名称中涉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除外),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同一处所有两家企业并存。

2、“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放宽出资时间限制,允许分期缴纳注册资本,但须在两年内缴足;放宽首期出资限制,允许免缴首期注册资本;放宽出资方式限制,货币和非货币出资比例不受限制。

3、“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为企业法人的,企业登记机关可先行确认转型企业法人主体资格,经营范围核为 “此执照仅作企业法人资格凭证,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供转型企业办理有关审批许可手续等。待转型企业取得有关审批许可后,再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等相关登记注册手续。

4、“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为企业法人的,转型登记前的企业变更经营期限为1年,转型登记后的企业核发有效期1年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转型登记后的企业在1年期内办理好有关手续,包括相关审批许可文件变更、原“三来一补”企业注销等。转型企业在1年期限内未能完成各相关审批许可文件变更、原“三来一补”企业注销等,经书面申请,企业登记机关可延长其营业执照有效期限1年。“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为三资企业或民营企业,一律按变更登记的收费标准执行。

5、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承接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可直接申请变更登记,经营范围增加“承接XX 加工装配业务”。

6、“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时,没有扩建、改建或重新装修的,允许其沿用原已取得的消防、环保等不针对特定经营主体核发的审批文件。

(二)国税部门。

来料加工企业转型过程中涉及的增值税问题,按以下六种方式处理:

1、整体转让产权。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时整体转让企业产权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420号)的规定,不征收增值税。2、2009年1月1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生产设备的处置。来料加工企业单独处置其2009年1月1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生产设备,可根据《关于部分货物使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征收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的规定,属增值税一般纳 税人的可以按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可以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均开具普通发票。

3、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后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若从事进料加工或一般贸易出口业务,可按照行政规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

4、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后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除税收政策另有规定外,从事出口业务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免税管理办法(暂行)〉》(国税发〔2007〕123号)的规定免征增值税。

5、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后,在国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现行的增值税政策规定纳税。

6、转型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可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三)地税部门。

原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港澳台资企业,符合减免条件的,可按规定到中山市地方税务局申请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

(四)中山海关。

1、来料加工企业原进口不作价设备海关监管期限已满的,可以办理解除海关监管手续。未满海关监管期限的,原企业可申请将其退运出境、提前解除海关监管、结转到转型企业使用或放弃交由海关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2、企业选择未满海关监管期限的不作价设备作为减免税设备结转到转型企业使用的,需根据原企业的性质,具体分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非独立法人资格两种情况处理:

(1)原来料加工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①企业在2008年12月31日及以前已经办理加工贸易手册备案,并且在2009年6月30日及以前申报进口的尚处于海关监管年限内的不作价设备,若转型企业所从事的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条目的,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免征关税补征增值税后,予以办理相关设备结转手续;若转型企业所从事的项目属于国家非鼓励类产业条目的,按现行规定补征关税和增值税后,予以办理结转手续。

②对以2009年1月1日及以后新备案的不作价设备或者以2008年12月31日以前备案但于2009年7月1日及以后申报进口的不作价设备出资设立的外商投资法人企业,若转型企业所从事的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条目的,可以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办理免征关税的结转手续。具体结转手续可参照海关总署2009年第62号公告办理;若转型企业所从事的项目属于国家非鼓励类产业条目的,按现行规定补征关税后,予以办理结转手续。

(2)原来料加工企业为非独立法人资格的:

①企业在2008年12月31日及以前已经办理了加工贸易手册备案,并且在2009年6月30日及以前申报进口的尚处于海关监管年限内的不作价设备,免予补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②对申请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不作价设备,外商投资法人企业应在2011年6月30日之前一次性向中山海关提出减免税申请,经海关审批同意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减免税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79号)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③作为出资的不作价设备向海关申请办理减免税手续时的申报金额不得高于原进口时的申报价格,并计入外商投资法人企业的投资总额,有关不作价设备的海关监管年限连续计算。

④对以2009年1月1日及以后新备案的不作价设备或者以2008年12月31日以前备案但于2009年7月1日及以后申报进口的不作价设备出资设立的外商投资法人企业,转型企业所从事的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产品条目的,可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办理免征关税的结转手续(原进口时已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结转时不再征收)。

3、转型企业可在备案合同选择料件结转、料件内销、料件退运或放弃,企业可按规定办理结转确保原地不停产转型。

4、来料加工企业转型过程中的过渡期内,可以转型企业签订新的加工贸易合同,原来还没有核销的来料加工合同原则上在3个月内执行并核销完毕,特殊情况可向海关申请再延期3个月。

5、转型企业在海关登记注册后,旧企业编码一般只保留3个月,企业应在有效期内注销旧编码,如遇特殊情况,可向海关提出旧企业编码延期申请。转型企业可申请保留原企业的管理类别;对于在海关查处期间的涉案企业,暂不受理企业转型申请。

(五)外汇管理部门。

1、转型企业应在工商部门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30天内,向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山市中心支局提交所需材料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

2、经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转型企业的外方投资者以自由兑换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新投入的注册资本,应按要求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向外汇管理局申请办理验资询证并提交相关资料。

3、转型企业以不作价设备转型投资的,出资实物权属应明确,价值鉴定应真实合法,其海关转厂报关单或海关解除监管报告与联网核查系统中的电子底账相符,且相关报关单未凭以付汇。外汇管理局根据其合法《资产价值评估报告》列示的金额,出具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回函。

4、转型企业以实物出资的,验资时所提供的进口报关单须加盖海关验讫章,且贸易方式须为《关于对进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分类进行售付汇、核销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0〕17号)列明的 “可以对外售(付)汇的贸易方式”或“有条件对外售(付)汇的贸易方式”之一。

(六)财政部门。

符合条件的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外商投资企业,需提供相关资料到企业所属镇区财政部门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证,办证不收取任何费用。

(七)外经贸部门。

鼓励转型企业采用各种贸易方式,经镇区外经办提交,市外经贸局核准,允许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后从事来料加工业务。

(八)消防部门。

对已取得消防审批手续并办理工商设立登记的企业,企业转型时如经营地址、经营范围及经营规模不变,其原有消防审批文件继续有效,企业可直接到工商登记机关办理重新登记或变更登记。若企业有改建、扩建或重新内部装修的,应先取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受理凭证》或《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复查意见书》后,再向工商登记机关办理重新登记或变更登记。

(九)环保部门。

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前环评、验收手续齐全且转型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没有发生变动的,可按“变更法人、企业名称”形式的建设项目登记表进行审批,不需要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书,不需要重新进行环保竣工验收,登记表审批后依照有关规定申办排污许可证相应手续。

(十)检验检疫部门。

1、开辟“绿色通道”。来料加工转独资外商投资财产鉴定业务从受理到出证,由原来20个工作日提前到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外资企业办理设备提前解除监管鉴定业务从 受理到出证,由原来10个工作日提前到5个工作日内完成;出口鞋类生产企业在企业检测报告中详细注明了消费国标准要求的,其转型前的产品检测报告予以认可。

2、收费减免。

(1)在出口业务方面,对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为进料加工方式的外资企业,享受检验检疫收费标准按70%计收的优惠政策。

(2)农副产品、食品的来料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国家规定的政策期限内,继续享受国家检验检疫收费优惠政策待遇。

(3)纺织品服装来料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国家规定的政策期限内,享受减收30%检验费的优惠政策。

(4)转型期间,原企业的相关检测报告有效期在转型企业继续有效;对获得型式试验检测合格的小家电、灯饰等产品,转型企业在其证书有效期内,相关产品继续享受品质检验费70%收费政策。

(5)原来实施“一单制”等报检便利措施的企业转型后,进行相关资料备案可继续享受相关便利措施。

(十一)国土资源部门。

来料加工企业转型过程前后发生土地、房产权属变更的相关问题,按如下规定办理:

1、原来料加工企业的土地证为村集体名下,企业与村集体已签订购买(或租用)土地协议,而且房产为企业出资建设,已办理房产证到村集体名下或尚未办理房产证的,可在完善房产证手续之后按交易方式将土地证和房产证办理到转型企业名下,并依法缴纳有关税费。

2、如土地证为原来料加工企业名下,加工企业转型后,凭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变更证明(或地税部门出具的有关不征税证明、财政部门出具的免征契税证明),可在完善房产证手续之后按更名方式将土地证变更到转型企业名下;原土地证为划拨性质的,需同时办理补出让手续。

3、如原来料加工企业的土地既没有土地证也没有房产证的,符合 “三旧”条件且拟进行“三旧”改造的,按“三旧”改造有关政策办理。不符合改造条件的按现行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十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来料加工企业转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之后,在劳动者岗位、薪酬等福利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其企业员工的工作年资、社保关系不受影响。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九月三日

附件:中山市加工贸易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升级的操作流程

下载20160214鼓励民医院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办医质量的意见(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0214鼓励民医院转型升级提高社会办医质量的意见(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