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5:1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

第一篇: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

塞罕坝机械林场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

众所周知,频频发生的北方地区沙尘天气,给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致使土地沙化急剧蔓延,生产力衰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此极为重视,要求社会各界与时俱进,奋力实践江则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开拓创新,努力推进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搞好防沙治沙工作,为早日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建功立业,谱写出中国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壮美篇章。

2002年5月27日至28日,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则慧为组长的全国政协防沙治沙考察团专程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就防沙治沙工作进行调研。江则慧对塞罕坝的防沙治沙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40年来的艰苦创业,将一个“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之地,建设成为“绿色明珠”,有效地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移,为京津挡风沙、涵水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塞罕坝的防沙治沙工作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一、自然情况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河北省北端(与北京直线距离270公里),北、西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隔河相望;南、东分别与省御道口牧场和围场县的四个乡相邻,按地形分为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39.6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1450米。境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林区气候特殊,冬长、春秋短、夏季温差小,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90年代(1990-1999)坝上地区平均气温-1.0℃,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显31.9℃和-38.7℃,年降水量539毫米,年均降水日为160天,年均大风日数为67天,年均无霜期67天。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1 灰色森林土和风沙土为主,塞罕坝处于森林——草原交错地带,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依此分别为落叶针叶林、长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草原与草甸和沼泽及水生群落。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自生维管植物81科、312属、659种,代表种有金莲花、干枝梅、野罂粟、杜鹃等;有野生动物100余种,珍稀动物有豹、马鹿、梅花鹿、天鹅、黑琴鸡、细鳞鱼等。

二、建场40年来防沙治沙所取得的成就

翻阅历史,这里也曾是一望无际的万顷林海,由于常年无限度的采伐和过度放牧,郁郁葱葱的森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凉、日益沙化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原林业部提出在塞罕坝建设一个大型国营林场,并制订了“以造为主,造育并举,综合经营,永续利用”的经营方针和林场20年总体规划设计方案。1962年,(1964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这里建立国家林业部直属塞罕坝机械林场,(1969年归河北省管理)。

在省林业厅(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塞罕坝人默默无闻地在生态环境建设的篇章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全场总经营面积141万亩,共营造人工林近百万亩,现有天然次生林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林木总蓄积544.5万立方米。平均年生长率为9.6%。由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和山杨等树种组成的万顷林海,象一条绿色的长龙横亘于内蒙古高原南缘,有效地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移,成为保持水土,防沙治沙、绿化家园的典范。气象资料表明:塞罕坝周边地区,目前同建场初期60年代相比,年均大风日数由72天减少到67天;降水量由417.0毫米增加到539毫米;无霜期由42天延长到67天。

建场以来,全场总投资1.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9546万元,场内自筹资金5428万元。几十年来,累计向当地财政纳税7000万元,为相邻乡镇、村百姓增加劳务收入7000万元,为社会提供优质苗木1亿余株。林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他们在从事农牧业的同时,采集山野资源每年收入达 2 500万元。至2000年底全场共有资产12亿元(固定资产2亿元,林木资产10亿元)。目前,年林木蓄积生长量达40余万立方米,可增加资产9000余万元。塞罕坝在林业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40年的绿化,由荒芜变绿洲,森林蓄积增加500多万立方米,被国外专家学者盛赞为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创举,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绿色明珠、水源卫士、风沙屏障,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并指示我们要把这里的森林资源“保护好、管理好、经营好、发展好。”并提出了在河北北部再造三个与塞罕坝同等规模的大型林场,增加森林覆盖率,控制土壤沙化,目前该项目工程已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并在实施过程中。事实证明了塞罕坝国有林场在防沙治沙项目中起着骨干和示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防沙治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场治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围绕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治沙工作方针,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广大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防沙、治沙和合理利用沙区资源,既注重当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发展。努力改善沙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作到防、治、用结合,治一片,绿一片,巩固一片,见效一片,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领导重视,加大防沙治沙的投入

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沙治沙工作极为重视,把防治沙漠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塞罕坝机械林场紧紧抓住这一 3 千载难逢的机遇,始终把造林绿化、抚育好林子、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的力度,把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解决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这一任务作为主要目标,本着“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防沙治沙,近几年还专门成立了防沙治沙领导小组,强化资金的专向管理,并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沙工作管理体系。

(二)以科技为依托,加速沙地绿化进程

塞罕坝机械林场经历了建场初期的造林阶段和1983年以来的营林阶段,产业结构由建场初期的以造林为主,农业、牧业为辅转变为以造林、营林为主,森林旅游业、林产品工业、多种经营等相关产业互为补充的产业结构体系。纵观我场的发展历程,为使我场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减缓沙漠化扩大局面,维护生态平衡,仍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搞好抚育间伐和经营采伐的同时,还要去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用科技指导生产,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大力培养森林后备资源,使塞罕坝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成为“为北京固沙源,为天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一道坚不可催的绿色生态屏障。

塞罕坝经过了近40多年的造林绿化,现在还有将近25万亩的荒山、沙地造林已属啃骨头工程,加之连续三年来干旱少雨,造林成活难度很大。特别是西部沙荒处于干旱草原的边缘,年降水量仅300毫米,沙丘阳坡更是干旱。我场根据实际情况,首先把吸收借鉴外地的先进科技成果和好的做法与本场生产实际相结合,不断研究、探索新路子、新技术,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4 力,生产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公开发表有科学技术价值的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取得科学技术成果7项。这些科技成果为林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场时分配来大中专毕业生100多人,现有林业技术人才184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21人,工程师61人,初级职称101人。他们具有解决育苗、造林、营林以及森保等方面技术难题的能力,如98年主要进行了育苗方式、整地方式、造林密度的改革,99年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出了造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和造林模型设计,并通过充分调研,确定了不同造林模型的技术经济指标。2000年建立了高科技工厂化育苗中心,现出圃苗木已经用于上山造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推广了保水剂、ABT生根粉、食盐水溶液等浸根造林技术,带土坨大苗移植造林和容器桶造林,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林业生产服务。

(三)因地制宜,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有机结合

“再建三个塞罕坝”项目的实施,使我场的工程造林进入攻坚阶段。立地条件差,天气干旱、多风都是制约造林成活和加速土壤沙漠化的主要因素。针对这种现实,我场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及时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采取了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在造林中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乔、灌、草有机结合的强大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林草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综合起来分析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林周期短。由于正确处理了封山育林与造林的关系,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有机结合,能够正确处理林牧矛盾,坚持以林为主,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危害和牲畜危害造林地的现象,有助于一次性成林,缩短了成林周期。

2、节省资金。人工造林因涉及种子、育苗、整地、栽植、幼抚等多个生产环节,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才能够完成,而封山育林则大大节省了中间费用,取得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3、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林草覆盖率。防沙治沙坚持防中有治,治中有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禁止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有效地增加了土壤的植被盖度,使土壤免受狂风暴雨的冲蚀,有利于保持水土,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增强防沙治沙效果

抓住工程质量管理这个重点,在开展治沙工作和培养森林后备资源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着重在事前、事中进行管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提高劳动者的责任心和生产技能,并在生产过程中勤于指导,不放松制约成活、成材、速生丰产的每一个环节。治沙和造林工作与林场全体干部职工及和林场相毗邻的农村居民息息相关,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因此,我们采取宣传教育与依法治林、依法护林相结合,打击毁林开荒,鼓励造林护林,激励创新,调动全员力量,为造林绿化做贡献。

(五)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

塞罕坝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景点。凉爽宜人的气候,独特的森林草原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木兰围场”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这里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1993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自开展森林旅游以来,我场以总场党委副书记、场长张海同志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前代人规划好的蓝图,始终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任,确立了“营、造、管、护、游、副、工、城为主导的开放带动,资源开发、科技兴场的发展战略”目标,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城区建设,实施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精神文明推动林场各项事业的发展。首先,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生态旅游的定位,着眼于发展大旅游、兴 6 办大产业的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与旅游的结合点,逐步形成以旅游牵头,带动各业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要大力扶持和发展旅游业龙头组织,带动全场职工广泛参与,创造全民、全社会办旅游的新局面。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使之与旅游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一是加强宣传,抓住西部大开发等各种机遇,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我场所肩负的为北京防风固沙,为天津保护水源的重要作用。二是把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林场发展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确保森林资源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三是依法打击乱砍滥伐,乱捕乱猎的违法犯罪活动,严格限额采伐,有效地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加大执法力度,保护野生动植物和风景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今昔对比,我们不能否认塞罕坝两代人苦心经营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昔日的沙荒变成了今天的百万亩林海,较好地完成了建场总体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建成华北中小径级用材林基地,积累了丰富的高寒地区造林经验,改变当地的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区风沙危害创造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停滞不前,连续几年的沙尘暴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壤沙漠化加重了,防沙治沙工作仍是今后水保工作的重点,不绿化、不造林已经不行了,加之“再造三个塞罕坝”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启动和北京申奥成功给我场带来的良机,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塞罕坝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无形的动力,注入了大量新鲜的血液,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承塞罕坝“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沿着两代人在防沙治沙、绿我家园工作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所铺就的成功之路奋勇直前的走下去,努力把塞罕坝建设成为一个山清、水秀、景奇、林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森林旅游新城,为塞罕坝建场四十周年大庆献一份厚礼。

第二篇:防沙治沙先进个人

树在毛乌素沙地上的丰碑

——记鄂托克旗林业局局长包金山

包金山,男,1965年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现为鄂托克旗林业局局长。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全力投入到鄂托克旗防沙治沙工作,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一、生态建设的鼓动者

包金山,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给了他宽广的胸怀,淳朴的父母亲从小就教育他要做一个有抱负的男子汉。他深深地爱着养育他的草原。在草原上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在草原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成长的历史。1990年,他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新闻专业毕业,回到了他热爱的草原。回到家乡以后,他并没有从事新闻工作,而是来到了苏木工作。他前后共在4个苏木工作过,在基层工作期间,他和广大农牧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当了林业局局长后,能够很方便的和农牧民交往,他从一个青年干部,成长为一个苏木党委书记。2004年初,包金山走上了鄂托克旗林业局局长的岗位,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创业。

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北,地处毛乌素沙地中,这里少雨,多风,属于大陆性干旱草原气候。历史上的鄂托克旗曾经“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是个美丽而富足的牧区。自清朝开始,土地沙化已日趋严重,草原赤地千里,沙浪滚滚,鼠害猖獗。一位生态专家到了这里后,认为“是不宜

于人类居住的地方”。包金山激动地说:“不适于人类居住,那么农牧民去哪居住?搬到何处?哪儿是他们的家?”怀着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和神圣的使命感,他一上任,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林业建设中。

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鄂托克旗也在工程区内。2002年,又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为鄂托克旗的生态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包金山在接任时,仍然有许多牧民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这也难怪,要让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种树,让以游牧为主的牧民舍饲圈养牧畜,转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生产方式,难度是很大的。为了转变牧民的观念,保护草原,包金山不辞辛苦,每年用50-60天时间,走访50-60个嘎查村,反复向农牧民讲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好处。他在基层工作多年,深知农牧民对羊群和草场有着极深的感情。现在要让他们放下羊鞭,投入到种树的行列中来,农牧民根本不愿意。在一个嘎查,当他不厌其烦地给牧民讲退耕还林的好处时,一个牧民问他:“不让我们养羊,那我们吃什么?”包金山告诉他:“政府每1亩给补助160元钱,你们的草场沙化这么严重了,退出一部分地种上树和灌木,不是既能保护草场又有收入吗?”他还带领林业技术人员到嘎查村里,手把手地教农牧民种树。广大农牧民被他的真诚和热心感动了,明白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意义。包金山又对林业局的职工讲,“政府投入这么多资金,我们林业人一定

要花好这个钱,让农牧民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他把造林的责任承包到每个职工,职工承包到户、到人。他带领林业技术人员指导农牧民种树,手把手地教,认真地讲,使世代以放羊为生的农牧民开始了种树的生活。每年春季,旗林业局除了看门的人员外,其他人都在一线种树,下乡最多的职工一年达270多天,每个职工平均每年下乡都在250天以上。

辛苦不负有心人。在包金山的宣传和直接参与下,鄂托克旗广大农牧民接受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在昔日黄沙滚滚的退化草原上,如今已种上了柠条、杨柴、沙柳等沙生植物,有效地制止了草原沙化。农牧民人均收入提高到4100元,并使1万多名农牧民从工程中受益。同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了转变,广大农牧民也在多年造林管护中转变了观念。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牧民都在工程区里围上了网围栏,为的是确保禁牧及林业工程的效果。有的林业职工进入工程区检查工作打开网围栏时,农牧民立刻骑着摩托车赶到现场,听说是林业局的职工,他们就会带着查看项目;如果是其他人,农牧民就会不客气地请他绕行,以确保林地林木生长。2010年,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组在对木凯淖尔镇3万亩退耕还林地验收时,他们被眼前集中连片的林地震惊了,除了4亩地不达标外,其余全部合格,可以说,合格率达100%。

仅“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各类林业建设任务204.8766万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工程9.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飞播造林

34万亩,封山育林32.5万亩,三北四期10.9万亩万亩,巩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3.2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项目128.42万亩,植被恢复项目4566亩,完成义务植树5000余万株,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并向良性的方向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旗林业用地面积达134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末的3.84%提高到现在的22.36%,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生态文化的领导者

包金山是一个十分爱学习的人,他到林业局工作后,深知林业工作涉及面广,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从一个外行成为一个精通本职业务,又懂管理的林业局局长。

上任初始,他带领林业技术人员认真探索“膜下滴灌技术”,他到现场观察,仔细对比苗木生长数据,在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这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干旱导致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鄂托克旗是个多沙少林、生态脆弱的荒漠化旗县,旗委、政府提出了“生态立旗”的战略。包金山在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中,把广大农牧民动员起来,使他们成为防沙治沙的主力军,进而形成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大好局面。过去有的农牧民不愿意种树,甚至把自己承包的草场委托给别人去种树,自己落个清闲。当他们看到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时,凡是参与了退耕还林的农牧民都领到了政府兑现的钱和粮,他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加入到造林的行列中来。

包金山看到,林业职工队伍提高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针对林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他大胆地从大学生志愿者中,聘用了3位有志于在鄂托克干事业的毕业生,其中有一位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广西籍学生。有的职工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不优先录用我们的子女?他回答得很明白,林业局人才断档,我们不能看着林业人一代不如一代吧。

包金山是一个有心人,他不仅在局长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而且他把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策划了“2010年鄂托克旗生态文化与生态建设深度采访工作”。深度采访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了解鄂托克旗100年来自然生态的变化、人类居住群落的结构,人口对生态的影响。第二阶段考察阿尔巴斯山区生态状况和木凯淖尔镇开荒历史和退耕还林情况,并且了解了鄂托克旗籍知识阶层所持的生态意识及对生态恢复建设的态度,并且搜集整理其他有关文献资料。第三阶段采访包括棋盘井、蒙西矿区的生态状况。

这个采访完全是包金山策划的,采访人员也都是他聘请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创意,采访以采访人员分组、以采访对象分类的办法进行了“地毯式”全方位扫描记录、抽样调查式点击记录,共采访了400多人次,其中大部分被采访都为50-60岁以上的直接参与者与知情者。他们所采访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不少是鲜为人知的口述资料。了解了100年来全旗乡土文化的变化和传承情况、原始植被和原始自然林所遭到的破坏程度和恢复

情况,以及人口增长对生态的影响等。另外还搜集到在民间流传至今的历史传说,这些传说对整个人类学范畴研究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包金山,一个扎根旗县的林业局局长,用他的辛勤汗水,浇灌出了民族文化和生态建设、生态文化的硕果,他以超出常人的付出、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把弘扬民族文化与生态建设、生态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了生态建设的内容,同时也书写了他人生的光彩篇章。他就是这样一位勇于创新、奉献,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领导。他以其工作实绩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人民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先后荣获“全区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个人”、“全旗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旗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市林业系统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些就是对他的最好诠释。

第三篇:防沙治沙工作总结

法库县位于辽宁北部,东邻铁法,隔辽河与昌图相望,西与彰武毗连,南与新民、新城子区接壤,北靠康平,全境处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全县区域面积348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8.7%。自然地貌为

“三山一水六分田”。法库县生态位置十分重要,是阻挡科尔沁沙地风沙南侵,保护省城人民安居乐业的一道生态 屏障。

多年来,历届法库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从1978年国家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开始,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法库人民就走上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征程,参与了国家三北防护林1-4期工程、国家退耕

还林工程及省、市造林工程的建设,法库人民从中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法库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建设“山水法库”,创建生态县,强力推进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5年来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完成情况

法库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我省沙化县之一,经过多年的治理,土地沙化情况有所好转。我县土地沙化乡

镇为12个,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辽河、秀水河流域。目前,第四次沙化普查结果国家还未发布,据第三次沙化普查

结果我县沙化土地面积为32.2万亩,其中,固定沙地为15.2万亩,沙化耕地为17.0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75.7 万亩。与第二次沙化普查相比,慈恩寺、孟家两个乡镇的土地沙化现象已经基本消失,沙化范围缩小,大部分地区

沙化危害程度减轻,沙化治理效果较为显著。

一是植树造林不断加快。全县累计实施人工造林3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其中,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

11.1万亩,国家退耕还林工程4万亩。有效的增加了全县的森林总量,从“十五”末有林地90万亩,森林覆盖率

25.9%,到“十一五”末有林地增加到1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7%。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10年,在省、市的关心、指导下,特别是在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围绕实现“山水法库”的战略目标,强力推进以

“消灭”宜林荒山为重点的大规模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程,完成造林11.2万亩。

二是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对具备条件的地区,采取机械整地、整流域治理、规模造林、林果开发等措施,先

造林、再建水利设施,实行林水综合治理,全县累计实行林水综合治理面积为3万亩,较为典型的有包家屯乡十家子

村老李大山小流域治理1000亩,法库镇红土砬子村的许状果园500亩、北山小流域造林2000亩,慈恩寺乡汪户屯村粉

笔沟小流域治理500亩,慈恩寺村八路军坟100亩等。

三是合理利用沙地资源。根据第三次沙化普查结果我县有沙化耕地17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75.7万亩,如

何利用好这部分土地,对防沙治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县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一抓旱作农业,着力发展

辣椒、花生等覆地膜生产的作物,减少水份蒸腾,提高经济效益,全县发展面积为20多万亩。二抓设施农业,大力

发展冷棚和暖棚,种植反季蔬菜、水果等,全县设施农业发展面积为12万亩。三抓养殖业,我县与辉山乳业合作,总投资40亿元,要建设20个养牛基地和1个乳制品加工基地,目前部分基地已经开始运营。同时,大力扶持养殖小区

发展,鼓励农民集中发展养殖业,逐步改散养为舍养,进一步保护了沙区土地。

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一)沙区林草植被保护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我县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县政府每年印发《造林绿化工作方案》,并召

开全县春季造林现场会、雨季造林现场会和秋季造林整地现场会,部署全县造林暨防沙治沙工作。二是县护林防火

指挥部每年都要印发了《法库县森林防火工作方案》和《关于做好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政府责

任,部门责任,地块责任,监护责任和法律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做到责任到位,保

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三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封山禁牧令》,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封山禁牧工

作的通知》,制订了《法库县封山禁牧暂行办法》,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了《法库县封山禁牧责任状》,乡镇与

村,乡镇与护林大队,护林大队与相关人员都分别签订了责任状。进一步细化落实责任,明确封禁范围,划定管护

区域,落实管护责任到人头,到山头。通过调查,目前封山禁牧效果很好,立地条件较差的石质山萌生出了多种树

木,出现了多品种、多树种共生的可喜局面。北八虎山经过封育,现在山上灌草植被已见恢复,包家屯、叶茂台等

乡镇石质山采取造林与封山禁牧相结合的措施,已取得了较好的绿化效果。

(二)沙区水资源管理情况

法库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沙区水资源管理工作,责成水利部门和乡镇政府认真控制开采地下水资源,严格执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辽宁省地下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广发宣传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积极推行节

水灌溉措施,一是改土质水田灌渠为水泥灌渠,有效防止了水在输送中的渗漏,全县累计改造水田2万多亩。二是积

极推广温室、冷棚滴灌和管灌等节水灌溉措施。2010年全县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三是保护现有水源,2010年,我县

实施了10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修建了26个塘坝,蓄水量达到1.2亿立方米,可保证沙区生态用水。

(三)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情况

我县环保部门在审定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时,将防沙治沙措施作为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防沙治沙

措施是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县风力发电发展较快,为保护现有绿化成果,在风电建设的同

时,我县加大了风电区域绿化力度,2010年春季在望海寺风电区域,组织了84家省直、市直和县直部门单位参加的

义务植树活动,完成造林200多亩,同时,风电部门对风机周边实施了绿化,绿化机座150个。

(四)国家、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5年来,我县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11.1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4万亩,较好的完成了各项重

点造林工程任务,取得了较好绿化效果。为加强工程资金管理,县审计部门每年都要对各乡镇林业工程进行审计,杜绝违规使用资金情况的发生。

(五)沙化土地单位治理责任制落实情况

我县沙化土地治理工作,实行属地属人管理,沙化土地属哪个乡镇,哪个乡镇政府负责,沙化土地是谁承包谁

负责,为进一步落实责任,县政府向有关责任单位下达了治理责任书,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各责任 单位也较好的完成治理任务。

三、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一)规划编制情况。

按照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关要求,我们编制了《法库县防沙治沙规划(2006-2010)》和《防沙治沙方案》,为保证防沙治沙工作顺利实施,我们将防沙治沙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我县已完成了规划的各 项任务。

(二)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5年来,我县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和社会团体参与植树造林,为造林者提供造林所需苗木,保证了造林需要。2010 年,我县进一步加大造林补助力度,依照《法库县2010年造林绿化工作方案》精神,对造林者实行现金补助,对栽

植杨树等大苗的每亩补助150元,对栽植刺槐等栽根造林每亩补助100元,全县累计投入造林补助资金2300多万元。

(三)资金投入情况

我县度重视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2010年全县累计投入造林绿化、防沙治沙资金2300多万元。

(四)县政府是否每年向县人大专门汇报防沙治沙工作

我县人大和政协都十分关心、关注造林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县人大每年都要听取全县造林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的

汇报,并提出要求和建设。同时,人大和政协分别都要组织相关人员,到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五)防沙治沙队伍能力建设情况

在长期的防沙治沙实践中,我县锻炼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队伍,我县每个乡镇都设有一名林业站长,负责

全乡的林业工作。同时,在沈阳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县成立了200多名护林员组成的16个护林大队、4个保安大队,并组建了2个40人的半专业化扑火队,有效的保护了现有绿化成果。

(六)宣传教育和表彰奖励情况

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车、条幅、标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

传党和国家有关造林绿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广泛宣传造林绿化对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进一

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关心造林绿化、人人支持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形成全 民开展造林绿化行动的良好态势。

5年来,法库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得到了省市的认可,2006年,被市政府评为2001-2005绿化优胜单位,2007年被省政府、省人事厅、省林业厅评为《辽宁省防沙治沙先进单位》,2010年法库县被省林业厅评为《绿化先

进县》、包家屯乡被评为《绿化先进乡》,我县老李大山造林被评为省造林精品工程。

法库的防沙治沙工作,在省、市的指导和支持下,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省、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与兄弟

县区的先进经验相比还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贯彻落实省、市防沙治沙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沙化土地治

理工作,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为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治理情况

我省沙化土地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十五”期间,我省在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把沿海地区的沙化土地治理作为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了我省沙化土地治理进程。各有关县(市、区)对防沙治沙工作高度重视,加大对沙化土地的治理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认真实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统计,五年来我省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造林面积49536亩。据2004年福建省第三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营造防护林以后,沿海地区流动沙丘面积从五十年代的72.7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36万亩,减少了70.36万亩,沙改田面积由19.4万亩增加到60万亩,增加了3.1倍,许多过去寸草不长的沙荒,如今变成屯良田。

二、治理成效

一是林种树种结构得到调整。通过几年建设,我省沿海沙区防护林从单纯的木麻黄发展到现在的以木麻黄为主,湿地松、桉树、马占相思、厚荚相思为辅的多树种相结合,从单纯的防护林,到防护林和经济林相结合,促使防护林的防

护功能进一步增强,林分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效提高了沿海防护林的综合防护效益。漳州市把平原绿化建设和发展果树、竹林等经济林建设结合起来,对林果竹发展实行适度规模集中连片开发,促进广大群众绿化致富。

二是老林带更新难题得到初步解决。在各级林业部门和省林科院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在木麻黄老林带更新中,通过采用抗性强、生长快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配合现有林业实用技术,开展木麻黄老林带更新,更新造林技术不断完善,取得实质性成效,基本解决了木麻黄老林带更新难的问题。“十五”期间共完成老林带更新1.8万亩。

三是沙荒风口治理成效明显。自1996年我省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转移到重点骨干工程以来,各级都把沙荒风口治理作为骨干工程重中之重,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治理风口,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十五”期间,我们共完成沙荒风口造林0.61万亩,目前全省44个沙荒风口中,除了个别难度非常大的风口外,其他风口基本都得到了初步治理。同时,各地加大对沙化土地的治理力度,四是沙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大力实施老林带更新、风口造林、农田林网等沙化土地治理,全面推进沿海沙区面上造林和封山育林,有效提高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能,基本形成了海岸林成带、农田林成网、荒

山荒滩林成片的“带、网、片”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森林防御体系,对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抗御并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保障农业的稳产增产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回顾我省“十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工作,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始终坚持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建设福建生态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府行为,加强领导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防沙治沙工作作为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中之重,始终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全省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办事机构具体抓、有关单位配合抓的工作机制,确保了防沙治沙工作的顺利推进。如福州市委、市政府把海防林建设纳入建设绿色福州的十大工程,莆田市把海防林建设作为全市城乡绿化的重点项目,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力地推进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沙化土地的治理工作。

二是始终坚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围绕沙化土地治理的重点难点,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切实提高海防林建设的成效。在良种选育与推广上,选育出平潭

2号等优良无性系品种,建立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应用水培技术培育容器苗,使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得到提高,木麻黄二代更新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在造林技术上,采取筑沙石堤、设挡风篱笆,栽植老鼠刺、沙杆草、蔓荆等固沙植被,挖大穴、填客土、使用水培木麻黄容器大苗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治理沙荒风口,实现一年造,二、三年补植,四年见成效的目标。在树种结构调整上,积极引进湿加松、厚荚相思、马占相思等作为内侧木麻黄老林带更新树种,并大力提倡采用乡土阔叶树种混交造林,逐步改变了沙化土地治理树种过于单一的问题。据统计,“十五”期间,我省沙化土地治理中阔叶树和针阔混交造林比例达到100%。

三是始终坚持强化质量管理。近几年,我省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先后制定了海防林重点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造林质量管理及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办法、国债项目监理办法、竣工验收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验收制等五项制度,开展了造林工程队的资质认证工作,做到了有规划设计,有专业工程队造林,有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有检查验收,逐步完善和规范了我省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确保了海防林建设质量。如漳浦县为确保木麻黄老林带更新成功,在和施工队签定的造林合同中,不但规定了造林成活率、面积,还规定了造林地当年林木生长量指标,用生长量指标来衡量建设质量,促进工程队自觉采用良种壮苗,施肥和追肥,使难以督促和控制的难题得到较好解决。

四是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多年来,我省认真落实“谁造谁有谁受益”政策,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海防林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利益机制,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了“收”(统一管理)、“放”(放宽政策)、“扩”(扩大造林)的海防林管护和建设新机制,并在平潭、东山、福清等县(市)开展了沿海防护林建设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极大地调动群众营造海防林、治理沙化土地的积极性。今年东山、福清、平潭等县(市)掀起了新一轮海防林建设热潮,在造林面积和成

五是始终坚持做到建设与保护并举。几年来,各地认真贯彻《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在一手抓建设,确保以骨干工程为重点的沿海防护林各项建设任务落实的同时,另一手毫不放松保护,健全森林“三防”机构,广泛制定了乡(村)规民约,健全护林队伍,严格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与砂石开采的审批,建立“提前介入,科学引导,疏堵结合,从严把关”的防护林地征占用机制,严厉打击各种毁林开垦,非法挖沙取土等破坏防护林的违法犯罪行为,巩固了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成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

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沿海防护林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二是对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三是沿海防护林体系总体质量不高。四是五是资金短缺制约了防沙治沙的进展。因此,我们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省防沙治沙进程。

四、“十一五”期间防沙治沙工作思路和打算

防沙治沙工作是改善我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抵御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十一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沿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提高沿海防护林抵御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风口治理、老林带更新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依法治林,不断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努力构筑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海峡西岸绿色屏障,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十一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的任务是营造林4.2万亩。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确保“十一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将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提高全社会对防沙治沙工作的认识。防沙治沙是造福人类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项“德政”工程,没有林业就没有当今沙区的繁荣和人民安居乐业。林业部门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机会,向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沙区干部群众防沙治沙意识,营造起造林光荣、毁林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群众投入到爱林护林造林工作中去,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而奉献每一个人的力量。

二是强化政府在治沙造林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防沙治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当前,由林业部门独自承揽治沙造林的一切工作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的明确分工,强化各级人民政府在治沙造林中的主导地位,在制定规划、组织发动、资金筹措中起主导作用。

三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由于沙区已建立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开发沙地资源必须做到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利用,以促进沙区经济发展,又不造成沙区生态环境破坏为目标,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省防沙治沙工作。平潭县作为全国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近两年积极探索防沙治沙机制体制创新工作,为我们防沙治沙工作的深入开展起来积极的

带头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将认真总结平潭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经验,以点带面,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我省防沙治沙工作。

五是加强对沙区林地的监管,有效打击各类破坏森林林木林地的犯罪行为。严格按照《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和《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进行行政执法,对滥砍滥伐沙区林木,乱征乱占沙区林地的违法乱纪行为坚决查处,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维护沙区林业资源的安全。

一、领导重视,规划到位

治沙造林规划是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因此,编制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十分重要。县委、县政府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制定了《河北省景县黄河故道治沙造林实施方案》,对全县治沙造林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和全理的规划。把我县治沙造林工作定位在“进一步完善生态林业体系,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化,加速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思路上。各乡镇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指定出本乡镇治沙造林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措施,提前做好治沙造林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

二、广泛发动,认识到位

我们紧紧围绕“治沙造林,改善环境,营造平原绿洲,推动县域经营发展”这一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以讲形势、讲意义、讲政策、讲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一是县委、政府领导逢会讲,主管领导下乡讲,各乡镇领导通过电视台专题讲,真正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治沙造林工作的重要性,使防沙治沙家喻户晓。二是由林业部门印发了《防沙治沙法》、《治沙造林的技术和意义》、《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造林指南》等资料10万余份,到各乡镇赶科技大集,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深入的宣传和发动。三是典型引导。我们始终把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用,作为治沙造林关键一环来抓。去冬以来,农民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已有78个村提前实现了“人均一亩林,百株树”的目标,还涌现出了一大批造林大户。我们抓住这些典型,及时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现场会、调度会,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在全县引起了较大反响,对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开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工作帮手网 www.foxer.net

三、活化机制,政策到位。

针对我县治沙造林的实际,在继续推行“三放活、一不变”土地流转机制的基础上,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证受益权”的原则,对宜林地实施“一统、四定”。“一统”即以闲散沙荒废弃地为重点,对全县没有绿化的沙荒废弃地全面摸底普查,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统一组织收回规划造林;“四定”即划定地权。土地所有权回归集体所有,对宜林地采取承包、拍卖、租赁等形式划定使用权;稳定林权。对宜林地使用者所栽树木发放林权证书,让广大农民安心、放心造林;确定造林标准。对获得宜林地使用权的造林户,明确造林模式、植树株数、成活率、保存率的标准。制定护林公约。由村委会制定护林公约,保护造林成果。造林新机制的大力实行,有力的推动了我县治沙造林工作的进程。目前,全县按照治沙工程造林的要求,建成了以杜桥镇郑香坊和王同镇铁沙窝村、留智庙镇大洋村等50个村为主栽区的大洋河流域治沙万亩林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三北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将三北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治沙工作“换人不换目标,换届不换蓝图”,自上而下健全了党政领导三北防护林工程治沙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使地方政府真正承担起生态建设的责任。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沙区生态建设的决定》和《建立禁牧区、天然林草保护区及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的实施意见》文件。连续多年召开全县生态建设动员暨表彰大会,切实把防沙治

沙综合治理作为全县经济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

二是坚持科学治沙,提高了防沙治沙的效果。海晏县防沙治沙工作是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为载体进行的。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沙地治理的质量和效益;确定治理重点和治理方式,选择适宜的林种、树种,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大力推广沙地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和植物再生沙障等综合治理模式,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在工作中坚持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造林和封育结合,以封育为主,加大了灌草和封沙(山)育林(草)的建设比重,使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有了较大提高。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提供保障。随着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海晏县绿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植树造林面积逐年增加,同时,防沙治沙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省、州党委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多方面给予了扶持和帮助。从1986年开始营造沙棘防风固沙林,先后实施三北一、二期工程,累计人工造林3.78万亩,其中已成林面积1.2万亩,未成林面积2.58万亩,成活率达85%,保存率80%以上;投资6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88万元,地方投资112万元),封沙(山)育林(草)12万亩。

四是突出重点治理,为合理实施三北工程提供科学保障。在工程实施当中,海晏县遵循“合理规划,综合治理,重点突出,生态优先”为原则,以封造相结合,大力在县城周边推行工程造林,积极扩大和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使得湟水河源头生态治理步伐加快,遏制了水土流失,湟水流域植被覆盖度迅速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对该县东大滩水库起到了绿色屏障的作用,对湟水源头的水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的促进了该流域生态恢复的功能。截止2007年底,在湟水源头建设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3.57万亩。

海晏县经过数十年年的综合治理,使封育区内的沙蒿、西藏沙棘、金银露梅等天然植被逐步恢复,人工营造的沙棘生长良好,封育区边缘7平方公里地带的植被覆盖率达30—40%。初步遏制了青海湖北岸沙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保障了沙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确保了青藏铁路和315国道的畅通运行。2007年3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称号。

海晏县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虽然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可,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防沙治沙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决心在国家、省、州县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防沙治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

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治理和控制青海湖北岸风沙为重点,加快沙漠化治理进程,继续采取造林、封育等综合治理措施,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以局部带动整体为原则,按照先固沙后造林的技术措施,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防风固沙林5万亩,封沙育林(草)10万亩,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

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

2009年06月12日 16时17分 48 主题分类: 环境保护 资源能源

“防沙治沙”

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号

《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已由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09年5月27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本条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

(2009年5月27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地沙化的预防、沙化土地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沙化土地,包括本省境内已经沙化的土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

沙化土地的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沙治沙工作。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市、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沙治沙工作,其所属的防沙治沙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林业、农业、畜牧、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第四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防沙治沙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和支持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综合治理等方面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定期对防沙治沙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支持、督促相关部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

第六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

第七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防沙治沙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沙治沙宣传教育,普及防沙治沙知识,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防沙治沙事业。

第八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行政领导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按照防沙治沙规划确定的防沙治沙任务,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防沙治沙目标和任期目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

未完成防沙治沙目标任务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书面报告,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完成。

省人民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的考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防沙治沙实行统一规划。防沙治沙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相衔接。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畜牧、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依据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结合本省实际,编制全省防沙治沙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指定的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市、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防沙治沙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防沙治沙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批准的防沙治沙规划,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将规划任务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和目标,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计划。

第十一条 沙化土地实行分类保护。沙化土地分为封禁保护区、综合治理区、适度利用区。

封禁保护区是指在规划期内不具备治理条件以及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是指生态区位重要,具备一定治理条件,能够通过综合治理逐步恢复改善植被和生态功能,但在规划期内不宜开发利用的沙化土地。适度利用区是指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可以适度开发利用的沙化土地。

封禁保护区的范围依据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由省防沙治沙规划确定。综合治理区和适度利用区的范围由省防沙治沙规划确定。封禁保护区和综合治理区由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人民政府公告并设立标志。

第十二条 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应当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积极推广承包防治、竞标防治等治理方式,实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防治相结合。

第十三条 在封禁保护区内禁止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

在封禁保护区内确需进行修建铁路、公路等建设活动的,应当依法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 在综合治理区内禁止放牧、开垦、挖沙,禁止采伐天然林和砍挖灌木、野生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禁止对人工林进行除依法可以抚育更新性质之外的采伐。

第十五条 在适度利用区内禁止砍挖灌木、野生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需要通过平茬等技术措施促进更新的,或者按照治理方案适度利用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

第十六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沙化土地林草植被管护制度,确定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

第十七条 草原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场管理和建设,由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农牧民改良草、畜品种,开展草原围栏,推行舍饲圈养。严格控制载畜量,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以及禁牧、休牧、轮牧制度,防止草原退化和沙化。

第十八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沙化土地所在地区建立长期性沙化土地监测站点,加强土地沙化情况的监测。

第十九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动态监测水量和水质变化,合理调配、科学管理水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利用,维护沙化土地区域生态系统平衡。

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治沙或者开发建设活动需要取水的,应当依法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第二十条 林业、畜牧、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沙化土地所在地区林地、草地资源的保护,严格限制征收、征用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林地、草地。

禁止非法改变林地、草地用途。

第二十一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沙尘暴的监测、预警、预报和评估,发现重大沙尘暴天气征兆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

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公布灾情预报,并组织林业、农业、畜牧、水利、电力、交通、建设等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减轻风沙危害。

第二十二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发展替代燃料,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安排对农业和农村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应用资金投入中,应当将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新能源开发及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列为重要内容。

第二十三条 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开发建设活动的,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交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应当包括有关防沙治沙的内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时,应当就报告中有关防沙治沙的内容征求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开发建设项目中的防沙治沙工程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必须与开发建设同步进行。

林业、水利、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对因防治措施不力造成土地沙化的,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限期进行治理。对治理不合格的,有关部门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第二十四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草原沙化防治、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移民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因地制宜地采取人工造林种草、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和合理调配生态用水等措施,恢复和增加植被,治理已经沙化的土地。

第二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防沙治沙需要,组织设立防沙治沙重点科研项目和示范、推广项目,并予以优先立项、优先安排经费。

建立健全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与科技支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制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

第二十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自愿的前提下,捐资或者以其他形式开展公益性的治沙活动。

从事公益性治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县以上林业或者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要求进行治理,可以自己组织治理,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治理。被委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报告治沙情况。

第二十七条 铁路、公路、河流、水渠两侧以及城镇、村庄、厂矿和水库周围的沙化土地,实行单位治理责任制。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责任单位治理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发沙地资源,种植沙生林果、沙生药材、固沙牧草等沙生经济作物,发展沙地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养殖业、林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促进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

第二十九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按照防沙治沙规划通过项目预算安排资金,用于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防沙治沙工程,并随着财力的增加,加大对防沙治沙的资金投入。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各级财政在落实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时,应当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点,并按有关规定足额安排防沙治沙工程所需配套资金。

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防沙治沙。

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相关资金的管理监督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防沙治沙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对履行公益性防沙治沙职能所需经费给予保障。

第三十一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公益性防沙治沙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防沙治沙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应当依法无偿提供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培训等服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防沙治沙技术培训制度,加强对防沙治沙管理人员、基层技术骨干和农牧民的技术培训。

第三十二条 依法保护沙化土地治理者的土地使用、承包、租赁、转让和受益等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对征占治理后的土地或者因保护生态特殊要求将治理后的土地划为自然保护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以及将治理后的森林资源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治理者合理的经济补偿。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以上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一)治理沙化土地面积500亩以上且效果显著的;

(二)在防沙治沙科研中有重要发明创造,在重大技术革新和推广方面成绩显著的;

(三)长期在基层从事防沙治沙工作且成绩显著的;

(四)长期参加防沙治沙的志愿者或者积极捐助防沙治沙的;

(五)贯彻执行防沙治沙有关法律法规成绩显著的。

对在上述防沙治沙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重奖。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没有正当理由,未完成防沙治沙目标任务,不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书面报告,或者报告后不采取必要补救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对本省境内荒漠化土地的治理,由省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制定具体办法。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防沙治沙典型介绍

精 心 组 织扎 实 推 进

筑 牢 防 沙 治 沙 绿 色 屏 障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民政府

(2011年2月 日)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地处嫩江右岸,位于我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松嫩沙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齐齐哈尔市城区西南、西北的主要风沙源,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治沙造林做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使我区造林治沙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干三年,实现平原绿化”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市政府实施环城治沙防护林和风沙口治理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组织全区人民开展治沙造林工作,通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区累计完成造林31.5万亩,累计投入资金1890万元。全区现有林地总面积达到2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1%。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抗灾能力全面提高,并形成良好的区域性小气候。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谋划,抢先抓早。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

态市,园林城”的建设目标要求,区政府迅速行动起来,针对我区沙化土地面积大的实际,区主管领导带领区林业部门和各乡镇领导深入现地考察,将任务落实到乡村,确定造林面积,造林树种和造林密度。真正做到有图有表,为科学造林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造林实施方案》,把造林任务层层落实到乡村造林户,技术指导落实到人头。

二、突出重点,规模推进。突出抓好以环城治沙防护林和风沙口治理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工程造林。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区在跃进路两侧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推进、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利用2008、2009两年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跃进路两侧的防风固沙林5000亩。该工程的建成为齐齐哈尔市区西南风口提供了绿色屏障,治理了风沙,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国家,省林业部门的验收,得到了好评。同时,完成了三北四期、退耕还林补植补造6000亩。

三、严把“五关”,保证质量。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造林质量,在造林过程中,我们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分成六个小组,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严把造林“五关”。一是严把苗木关。加强对种苗的筛选,由造林单位、区林业局双方诬同筛选苗木,杜绝用病、弱、残苗造林,全部选用3公分以

上银中杨;二是严把整地关。采取人工打点,机械挖坑的方式,做到挖大坑,要求坑的直径和深度均达到50公分;三是严把栽植细节关。做到苗木随起、随运、随浸泡、随栽植,减少苗木离土时间。栽植过程中,对苗木进行二次筛选,杜绝使用劈根、茬管、病虫害苗木;四是严把浇水关。为抓好抗旱保成活,我们责成水利部门在造林地块新打机电井300眼,对栽植的树木最少浇3遍水,做到浇足、浇透;对部分地段采取了灌坑栽植的办法,以确保成活;五是严把管护关。新植林浇水后,我们组织人员对苗木全部做到了扶正、踏实,保证了水份不流的,防止风摇树干,并落实了专门管护人员,对新植林进行轮流看护。

四、加强领导、全力推进。为确保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开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成立了由区委、委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任副组长,各乡镇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与各乡镇、农场签订了责任状,逐一落实造林任务,真正做到了地块、苗木、水源、技术、资金、责任六落实,同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林业局的领经常深入造林第一线,指挥造林、参加劳动、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造林热情,从而确保了防沙治沙防护林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在圆满完成“三年大造林”任务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与上级要求、群众的祈盼存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迎头赶上,真抓

实干,努力开创民族区造林绿化工作新局面。为此,2011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年实现平原绿化,五年绿化龙江大地”的总体目标,在三年会战大获全胜的基础上,按照省委吉炳轩书记“坚持不懈干几年,必见成效”的要求,在巩固提高平原绿化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项目造林和工程造林,重点抓好科尔泌沙地治理和百万亩人工林建设项目,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下载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经典—— 如何加强“防沙治沙”工作

    如何加强“防沙治沙”工作:一、加强封禁保护,发挥自然修复作用。这是遏制沙化土地继续扩展最有效的措施,也是预防发生土地沙化最经济的途径。对依法划定的封禁保护区,要禁止一切......

    2007年防沙治沙工作总结

    福建省平潭县2007年 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 工作总结平潭县林业局 二00七年十二月八日 福建省平潭县2007年全国防沙治沙 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平潭县地处闽东南沿......

    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打造绿色团场,建设生态城镇 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黄田农场――推荐材料 十三师黄田农场位于东天山主峰喀尔里克山脉南麓,哈密盆地东端,黄田农场成立于1958年,它素有“哈密瓜故乡......

    防沙治沙社会实践报告

    防沙治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1年5月上日 地点: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景区 小组组长:杨明源小组成员:眭艺 李雨浓 陈中钰 朱钰婧 陈彦如宁夏中卫市号称西风口,是中国的三大风口之一,风......

    防沙治沙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模版)

    防沙治沙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的国家之一。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沙漠视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敌,同时又把沙漠作为向自然索取的对象。人们在“......

    关于《防沙治沙法》实施情况汇报

    张北县林业局 关于《防沙治沙法》实施情况汇报2000年5月13日,朱容基总理视察了我县二台镇波罗素防沙治沙工程,对我县三十多年来,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

    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汇报 吴忠市国土资源局红寺堡分局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结合国土整治项目实施,加大沙化土地整理治理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风沙源治理。项目实施后,开发了......

    某县防沙治沙工作汇报5篇

    县防沙治沙工作汇报近几年,**县积极预防土地沙化,大力度治理沙化土地,全力维护我县生态安全,现就我县防治沙化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林业资源现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