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模版)

时间:2019-05-12 01:5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防沙治沙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防沙治沙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模版)》。

第一篇:防沙治沙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模版)

防沙治沙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的国家之一。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沙漠视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敌,同时又把沙漠作为向自然索取的对象。人们在“人类征服自然”错误观念的胜利喜悦中沾沾自喜,殊不知却在客观上走着边治理边破坏的恶性循环之路。过度的采伐、放牧使土地荒漠化、沙化日益加重,成为了我国最严

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内蒙古更是深受其害。八百里的米粮川-河套平原分成大大小小的沙漠、沙丘不计其数,多年来不断吞噬着我们的良田,使多少良田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沙漠。沙漠在不断与人类争夺着土地,沙漠治理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瓶颈。随着国家治沙力度的加大,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土地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内蒙古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新建三社有一个400多亩的沙窝,里面住着一户人家,在十几年的艰辛努力下,这户人家硬是将这400多亩的沙窝变成了树的海洋、草的摇篮,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里已经成为现有各类树木2万多株、年产草30吨的农业型沙产业基地。这户人家的家庭主妇李淑珍同志就是改造沙漠,变沙漠为宝库的主要决策者和实施者。一位农村妇女何以有这样的决心和恒心呢?这还得从她的家庭情况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李淑珍是一位小学毕业生,由于家穷无法上学,18岁即1973年嫁入新建村三社,生了三男一女,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家庭压力越来越重,80年代后期,他的孩子逐渐开始由小学升初中、高中,而在他的心里,农村娃只有考学校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她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有信心念书,我就是再苦再累也保证你们上学的学费。86年迫于压力,丈夫到乌海市打工,家中的30多亩承包田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孩子们都在念书,只有农忙季节才能帮一点忙,其余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在地里干活,可想而知她的担子有多重。87年丈夫在乌海市开了一间无线电修理与组装门市部,效益十分可观。88年丈夫动员她,准备举家迁往乌海市专门经营门市部。还在打主意的时候,正巧来了买树的,他家周围正好有十几棵大杨树,她说把这几苗树买了再说哇,经过协商,每苗树以230元的价格卖出去了,收入了3400多元,晚上睡觉过程中,一个新的想法在她的脑海里诞生了,十几苗树就可以卖3000多元钱,自家房周围这么大的空地,而且全靠沙畔,如果全栽上树,十几年以后能卖多少钱呀?第二天,她把这个想法同丈夫说了,趁咱们现在还年轻,家中又有点积蓄,不如就在这里种地,房周围全部栽上树,我算了一下,大致能栽1000多苗,如果全部成活,十几年后,就是20多万元的收入,顶如一个银行在那里为咱们生财。几经协商,丈夫同意了她的想法,丈夫也从乌海撤回了摊子,夫妻二人开始了植树的第二步。当年栽植的1000多苗树全部成活了,而且长势良好。88年冬天,坚强好胜的她又有了新的想法,自家周围400多亩的沙窝一直空着,而且每到冬春季节,黄沙飞扬,严重威胁着她的良田和房屋,于是在丈夫同意的情况下,她同村里协商,承包了这413亩沙窝,准备全部植树,承包期限签订了25年。从此,漫漫的沙窝植树开始了。89年他们在沙浅的地方雇用推土机推开了60亩沙滩地,转圈栽上了树,中间种植了葵花,春夏之交几场大风将她家的葵花全部打死,而树苗却全部成活了,60亩葵花投资让她家损失了1万多元。90年不服输的她又同样在这里种上了葵花,但是命运却让她又一次遭受了惨痛的教训。经过认真总结分析,在沙窝内种地没有保护屏障是种不出庄稼的,但是家中的积蓄已经被折腾光了,接下来的情况是:如果退缩,这几年的钱就全部白投了,继续搞就得向外借钱。向来不服输的她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在亲威朋友中四处借钱准备进行新的改造计划。91年她通过咨询和学习前人治沙的经验,她在自家新的地内开挖了渠道,引进了治沙的关键克星“水”。水的引进是她今生最难忘、最吃苦的一件事。由于资金紧缺,长700米的渠全部是靠手工挖开的,她回忆起说:那年5月22日引水淌地,由于是新渠,渠上溜沙相当严重而渠外边是庄稼只能是挖渠里的土来加渠背,5月份的天,水冰冷冰冷的,冰的我的腿直发麻,更严重的是,在水里挖沙很费力气,当时真有点后悔了,因为实在太累了,好在丈夫在身边一直陪伴着,丈夫都没有怨言,我还能再说出伤心的话吗?那几天我和丈夫每天就吃一顿饭,每天喝渠水,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有了收成,这更增加了她的信心。92年在不断学习总结的基础上,她又在这片沙窝里打了3眼18根水管的梅花井,利用自购的柴油机进行抽水灌溉,这3眼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片沙窝的用水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治沙、固沙和增加植被的目的,在营造防沙、固沙林的同时,她还积极采取移植沙生植物等有效措施,增加植被。起初她种植了芦草、沙打旺、拧条等植物,利用梅花井将水抽到沙窝的顶端种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林内社员却不管这些情况,依然进行放牧,这些植被经羊群啃食与践踏后,冬季依然是光

第二篇:申论经典—— 如何加强“防沙治沙”工作

如何加强“防沙治沙”工作:

一、加强封禁保护,发挥自然修复作用。这是遏制沙化土地继续扩展最有效的措施,也是预防发生土地沙化最经济的途径。对依法划定的封禁保护区,要禁止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通过大自然的自我修复,逐步形成稳定的天然荒漠生态系统。在牧区要推行草原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和围封禁牧制度,推行舍饲圈养和退牧还草,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草地植被。在生态状况极其恶劣,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实行封禁保护,关键是要妥善安排好受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使他们退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转变生产方式,严格沙化源头控制。土地沙化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人为破坏的原因。防沙治沙要控制源头,综合治理,狠抓沙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以调促防,以转促治。要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沙区设施农业,切实改变一些地方滥开乱垦、粗放经营的做法。调整沙区能源结构,扶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加强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建设,减轻沙区生活用能对植被资源的依赖,防止因滥樵滥采破坏沙区植被。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处理好上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分配关系,科学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治理步伐。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中央和地方都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治理工程为依托,切实增加投入。针对一些地区土地沙化仍在扩展的实际,要尽快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点治理工程,加大对青藏高原等沙化扩展地区以及东北西部荒漠化地区的治理力度,着力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状况,尽快遏制沙化扩展和土地退化。要继续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沙化防治和小流域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保障投入,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稳步推进。要扶持建设一批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探索不同沙化类型区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国防沙治沙工作。搞好工程治理,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和标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沙区农民收入。这是推进沙区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沙治沙的一项重要任务。沙化土地既带来危害,但也是一种宝贵资源,治理好了可变害为宝。防沙治沙工作要坚持把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沙区光、热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精深加工业。具备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发展沙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特别要扶持发展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沙产业项目。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带动沙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民增收。

五、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防沙治沙成效。沙区自然条件恶劣,保护和增加植被极为困难,必须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要鼓励科技人员发扬创新精神,针对防沙治沙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联合攻关。大力推广适宜不同类型沙区生长的抗旱、抗寒、抗碱、抗病虫害植物良种,以及先进适用的造林种草技术和治理模式。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区、示范点。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特别是农牧民群众的技术培训,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防沙治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坚持严格执法,规范防沙治沙行为。防沙治沙,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尽快制定和完善防沙治沙法的配套法规,健全防沙治沙法律体系。加强防沙治沙执法能力建设,充实执法监管力量,明确执法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适时开展集中专项执法行动。对于造成严重沙化的典型案例,要予以重点查处和曝光。要加强相关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保护沙区植被的意识和履行治沙义务的自觉性。

七、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防沙治沙活力。推动防沙治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能够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要继续实行“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延长沙化土地承包和租赁期,将生态治理任务和管护责任承包到户、落实到人。要认真执行好现行防沙治沙税收优惠政策,继续通过财政贴息等途径加大对防沙治沙的信贷支持。要保障治理者合法权益,治理后的沙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继承和流转,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沙区森林资源要给予投资治理者合理补偿,治理后的沙化土地被征占用或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封禁保护区的应予以经济补偿。研究探索由政府出资收购沙区各种社会主体营造的非国有公益林的相关政策。

八、搞好监测预警,提高防治决策水平。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土地沙化的动态及成因,是科学决策的基础。要健全土地沙化监测体系,制订监测技术规范,增强监测装备实力,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加强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为防沙治沙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好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防灾减灾。定期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沙化监测,掌握土地沙化动态变化情况,定期发布监测结果,为评价工程建设成果、检验各地防治成效提供客观依据。沙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完善防治措施

第三篇:防沙治沙先进个人

树在毛乌素沙地上的丰碑

——记鄂托克旗林业局局长包金山

包金山,男,1965年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现为鄂托克旗林业局局长。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全力投入到鄂托克旗防沙治沙工作,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一、生态建设的鼓动者

包金山,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给了他宽广的胸怀,淳朴的父母亲从小就教育他要做一个有抱负的男子汉。他深深地爱着养育他的草原。在草原上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在草原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成长的历史。1990年,他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新闻专业毕业,回到了他热爱的草原。回到家乡以后,他并没有从事新闻工作,而是来到了苏木工作。他前后共在4个苏木工作过,在基层工作期间,他和广大农牧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当了林业局局长后,能够很方便的和农牧民交往,他从一个青年干部,成长为一个苏木党委书记。2004年初,包金山走上了鄂托克旗林业局局长的岗位,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创业。

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北,地处毛乌素沙地中,这里少雨,多风,属于大陆性干旱草原气候。历史上的鄂托克旗曾经“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是个美丽而富足的牧区。自清朝开始,土地沙化已日趋严重,草原赤地千里,沙浪滚滚,鼠害猖獗。一位生态专家到了这里后,认为“是不宜

于人类居住的地方”。包金山激动地说:“不适于人类居住,那么农牧民去哪居住?搬到何处?哪儿是他们的家?”怀着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和神圣的使命感,他一上任,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林业建设中。

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鄂托克旗也在工程区内。2002年,又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为鄂托克旗的生态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包金山在接任时,仍然有许多牧民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这也难怪,要让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种树,让以游牧为主的牧民舍饲圈养牧畜,转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生产方式,难度是很大的。为了转变牧民的观念,保护草原,包金山不辞辛苦,每年用50-60天时间,走访50-60个嘎查村,反复向农牧民讲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好处。他在基层工作多年,深知农牧民对羊群和草场有着极深的感情。现在要让他们放下羊鞭,投入到种树的行列中来,农牧民根本不愿意。在一个嘎查,当他不厌其烦地给牧民讲退耕还林的好处时,一个牧民问他:“不让我们养羊,那我们吃什么?”包金山告诉他:“政府每1亩给补助160元钱,你们的草场沙化这么严重了,退出一部分地种上树和灌木,不是既能保护草场又有收入吗?”他还带领林业技术人员到嘎查村里,手把手地教农牧民种树。广大农牧民被他的真诚和热心感动了,明白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意义。包金山又对林业局的职工讲,“政府投入这么多资金,我们林业人一定

要花好这个钱,让农牧民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他把造林的责任承包到每个职工,职工承包到户、到人。他带领林业技术人员指导农牧民种树,手把手地教,认真地讲,使世代以放羊为生的农牧民开始了种树的生活。每年春季,旗林业局除了看门的人员外,其他人都在一线种树,下乡最多的职工一年达270多天,每个职工平均每年下乡都在250天以上。

辛苦不负有心人。在包金山的宣传和直接参与下,鄂托克旗广大农牧民接受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在昔日黄沙滚滚的退化草原上,如今已种上了柠条、杨柴、沙柳等沙生植物,有效地制止了草原沙化。农牧民人均收入提高到4100元,并使1万多名农牧民从工程中受益。同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了转变,广大农牧民也在多年造林管护中转变了观念。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牧民都在工程区里围上了网围栏,为的是确保禁牧及林业工程的效果。有的林业职工进入工程区检查工作打开网围栏时,农牧民立刻骑着摩托车赶到现场,听说是林业局的职工,他们就会带着查看项目;如果是其他人,农牧民就会不客气地请他绕行,以确保林地林木生长。2010年,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组在对木凯淖尔镇3万亩退耕还林地验收时,他们被眼前集中连片的林地震惊了,除了4亩地不达标外,其余全部合格,可以说,合格率达100%。

仅“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各类林业建设任务204.8766万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工程9.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飞播造林

34万亩,封山育林32.5万亩,三北四期10.9万亩万亩,巩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3.2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项目128.42万亩,植被恢复项目4566亩,完成义务植树5000余万株,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并向良性的方向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旗林业用地面积达134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末的3.84%提高到现在的22.36%,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生态文化的领导者

包金山是一个十分爱学习的人,他到林业局工作后,深知林业工作涉及面广,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从一个外行成为一个精通本职业务,又懂管理的林业局局长。

上任初始,他带领林业技术人员认真探索“膜下滴灌技术”,他到现场观察,仔细对比苗木生长数据,在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这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干旱导致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鄂托克旗是个多沙少林、生态脆弱的荒漠化旗县,旗委、政府提出了“生态立旗”的战略。包金山在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中,把广大农牧民动员起来,使他们成为防沙治沙的主力军,进而形成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大好局面。过去有的农牧民不愿意种树,甚至把自己承包的草场委托给别人去种树,自己落个清闲。当他们看到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时,凡是参与了退耕还林的农牧民都领到了政府兑现的钱和粮,他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加入到造林的行列中来。

包金山看到,林业职工队伍提高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针对林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他大胆地从大学生志愿者中,聘用了3位有志于在鄂托克干事业的毕业生,其中有一位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广西籍学生。有的职工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不优先录用我们的子女?他回答得很明白,林业局人才断档,我们不能看着林业人一代不如一代吧。

包金山是一个有心人,他不仅在局长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而且他把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策划了“2010年鄂托克旗生态文化与生态建设深度采访工作”。深度采访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了解鄂托克旗100年来自然生态的变化、人类居住群落的结构,人口对生态的影响。第二阶段考察阿尔巴斯山区生态状况和木凯淖尔镇开荒历史和退耕还林情况,并且了解了鄂托克旗籍知识阶层所持的生态意识及对生态恢复建设的态度,并且搜集整理其他有关文献资料。第三阶段采访包括棋盘井、蒙西矿区的生态状况。

这个采访完全是包金山策划的,采访人员也都是他聘请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创意,采访以采访人员分组、以采访对象分类的办法进行了“地毯式”全方位扫描记录、抽样调查式点击记录,共采访了400多人次,其中大部分被采访都为50-60岁以上的直接参与者与知情者。他们所采访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不少是鲜为人知的口述资料。了解了100年来全旗乡土文化的变化和传承情况、原始植被和原始自然林所遭到的破坏程度和恢复

情况,以及人口增长对生态的影响等。另外还搜集到在民间流传至今的历史传说,这些传说对整个人类学范畴研究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包金山,一个扎根旗县的林业局局长,用他的辛勤汗水,浇灌出了民族文化和生态建设、生态文化的硕果,他以超出常人的付出、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把弘扬民族文化与生态建设、生态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了生态建设的内容,同时也书写了他人生的光彩篇章。他就是这样一位勇于创新、奉献,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领导。他以其工作实绩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人民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先后荣获“全区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个人”、“全旗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旗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市林业系统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些就是对他的最好诠释。

第四篇:防沙治沙工作总结

法库县位于辽宁北部,东邻铁法,隔辽河与昌图相望,西与彰武毗连,南与新民、新城子区接壤,北靠康平,全境处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全县区域面积348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8.7%。自然地貌为

“三山一水六分田”。法库县生态位置十分重要,是阻挡科尔沁沙地风沙南侵,保护省城人民安居乐业的一道生态 屏障。

多年来,历届法库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从1978年国家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开始,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法库人民就走上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征程,参与了国家三北防护林1-4期工程、国家退耕

还林工程及省、市造林工程的建设,法库人民从中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法库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建设“山水法库”,创建生态县,强力推进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5年来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完成情况

法库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我省沙化县之一,经过多年的治理,土地沙化情况有所好转。我县土地沙化乡

镇为12个,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辽河、秀水河流域。目前,第四次沙化普查结果国家还未发布,据第三次沙化普查

结果我县沙化土地面积为32.2万亩,其中,固定沙地为15.2万亩,沙化耕地为17.0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75.7 万亩。与第二次沙化普查相比,慈恩寺、孟家两个乡镇的土地沙化现象已经基本消失,沙化范围缩小,大部分地区

沙化危害程度减轻,沙化治理效果较为显著。

一是植树造林不断加快。全县累计实施人工造林3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其中,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

11.1万亩,国家退耕还林工程4万亩。有效的增加了全县的森林总量,从“十五”末有林地90万亩,森林覆盖率

25.9%,到“十一五”末有林地增加到1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7%。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10年,在省、市的关心、指导下,特别是在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围绕实现“山水法库”的战略目标,强力推进以

“消灭”宜林荒山为重点的大规模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程,完成造林11.2万亩。

二是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对具备条件的地区,采取机械整地、整流域治理、规模造林、林果开发等措施,先

造林、再建水利设施,实行林水综合治理,全县累计实行林水综合治理面积为3万亩,较为典型的有包家屯乡十家子

村老李大山小流域治理1000亩,法库镇红土砬子村的许状果园500亩、北山小流域造林2000亩,慈恩寺乡汪户屯村粉

笔沟小流域治理500亩,慈恩寺村八路军坟100亩等。

三是合理利用沙地资源。根据第三次沙化普查结果我县有沙化耕地17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75.7万亩,如

何利用好这部分土地,对防沙治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县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一抓旱作农业,着力发展

辣椒、花生等覆地膜生产的作物,减少水份蒸腾,提高经济效益,全县发展面积为20多万亩。二抓设施农业,大力

发展冷棚和暖棚,种植反季蔬菜、水果等,全县设施农业发展面积为12万亩。三抓养殖业,我县与辉山乳业合作,总投资40亿元,要建设20个养牛基地和1个乳制品加工基地,目前部分基地已经开始运营。同时,大力扶持养殖小区

发展,鼓励农民集中发展养殖业,逐步改散养为舍养,进一步保护了沙区土地。

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一)沙区林草植被保护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我县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县政府每年印发《造林绿化工作方案》,并召

开全县春季造林现场会、雨季造林现场会和秋季造林整地现场会,部署全县造林暨防沙治沙工作。二是县护林防火

指挥部每年都要印发了《法库县森林防火工作方案》和《关于做好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政府责

任,部门责任,地块责任,监护责任和法律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做到责任到位,保

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三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封山禁牧令》,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封山禁牧工

作的通知》,制订了《法库县封山禁牧暂行办法》,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了《法库县封山禁牧责任状》,乡镇与

村,乡镇与护林大队,护林大队与相关人员都分别签订了责任状。进一步细化落实责任,明确封禁范围,划定管护

区域,落实管护责任到人头,到山头。通过调查,目前封山禁牧效果很好,立地条件较差的石质山萌生出了多种树

木,出现了多品种、多树种共生的可喜局面。北八虎山经过封育,现在山上灌草植被已见恢复,包家屯、叶茂台等

乡镇石质山采取造林与封山禁牧相结合的措施,已取得了较好的绿化效果。

(二)沙区水资源管理情况

法库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沙区水资源管理工作,责成水利部门和乡镇政府认真控制开采地下水资源,严格执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辽宁省地下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广发宣传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积极推行节

水灌溉措施,一是改土质水田灌渠为水泥灌渠,有效防止了水在输送中的渗漏,全县累计改造水田2万多亩。二是积

极推广温室、冷棚滴灌和管灌等节水灌溉措施。2010年全县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三是保护现有水源,2010年,我县

实施了10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修建了26个塘坝,蓄水量达到1.2亿立方米,可保证沙区生态用水。

(三)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情况

我县环保部门在审定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时,将防沙治沙措施作为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防沙治沙

措施是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县风力发电发展较快,为保护现有绿化成果,在风电建设的同

时,我县加大了风电区域绿化力度,2010年春季在望海寺风电区域,组织了84家省直、市直和县直部门单位参加的

义务植树活动,完成造林200多亩,同时,风电部门对风机周边实施了绿化,绿化机座150个。

(四)国家、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5年来,我县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11.1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4万亩,较好的完成了各项重

点造林工程任务,取得了较好绿化效果。为加强工程资金管理,县审计部门每年都要对各乡镇林业工程进行审计,杜绝违规使用资金情况的发生。

(五)沙化土地单位治理责任制落实情况

我县沙化土地治理工作,实行属地属人管理,沙化土地属哪个乡镇,哪个乡镇政府负责,沙化土地是谁承包谁

负责,为进一步落实责任,县政府向有关责任单位下达了治理责任书,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各责任 单位也较好的完成治理任务。

三、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一)规划编制情况。

按照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关要求,我们编制了《法库县防沙治沙规划(2006-2010)》和《防沙治沙方案》,为保证防沙治沙工作顺利实施,我们将防沙治沙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我县已完成了规划的各 项任务。

(二)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5年来,我县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和社会团体参与植树造林,为造林者提供造林所需苗木,保证了造林需要。2010 年,我县进一步加大造林补助力度,依照《法库县2010年造林绿化工作方案》精神,对造林者实行现金补助,对栽

植杨树等大苗的每亩补助150元,对栽植刺槐等栽根造林每亩补助100元,全县累计投入造林补助资金2300多万元。

(三)资金投入情况

我县度重视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2010年全县累计投入造林绿化、防沙治沙资金2300多万元。

(四)县政府是否每年向县人大专门汇报防沙治沙工作

我县人大和政协都十分关心、关注造林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县人大每年都要听取全县造林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的

汇报,并提出要求和建设。同时,人大和政协分别都要组织相关人员,到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五)防沙治沙队伍能力建设情况

在长期的防沙治沙实践中,我县锻炼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队伍,我县每个乡镇都设有一名林业站长,负责

全乡的林业工作。同时,在沈阳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县成立了200多名护林员组成的16个护林大队、4个保安大队,并组建了2个40人的半专业化扑火队,有效的保护了现有绿化成果。

(六)宣传教育和表彰奖励情况

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车、条幅、标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

传党和国家有关造林绿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广泛宣传造林绿化对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进一

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关心造林绿化、人人支持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形成全 民开展造林绿化行动的良好态势。

5年来,法库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得到了省市的认可,2006年,被市政府评为2001-2005绿化优胜单位,2007年被省政府、省人事厅、省林业厅评为《辽宁省防沙治沙先进单位》,2010年法库县被省林业厅评为《绿化先

进县》、包家屯乡被评为《绿化先进乡》,我县老李大山造林被评为省造林精品工程。

法库的防沙治沙工作,在省、市的指导和支持下,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省、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与兄弟

县区的先进经验相比还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贯彻落实省、市防沙治沙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沙化土地治

理工作,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为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治理情况

我省沙化土地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十五”期间,我省在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把沿海地区的沙化土地治理作为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了我省沙化土地治理进程。各有关县(市、区)对防沙治沙工作高度重视,加大对沙化土地的治理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认真实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统计,五年来我省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造林面积49536亩。据2004年福建省第三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营造防护林以后,沿海地区流动沙丘面积从五十年代的72.7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36万亩,减少了70.36万亩,沙改田面积由19.4万亩增加到60万亩,增加了3.1倍,许多过去寸草不长的沙荒,如今变成屯良田。

二、治理成效

一是林种树种结构得到调整。通过几年建设,我省沿海沙区防护林从单纯的木麻黄发展到现在的以木麻黄为主,湿地松、桉树、马占相思、厚荚相思为辅的多树种相结合,从单纯的防护林,到防护林和经济林相结合,促使防护林的防

护功能进一步增强,林分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效提高了沿海防护林的综合防护效益。漳州市把平原绿化建设和发展果树、竹林等经济林建设结合起来,对林果竹发展实行适度规模集中连片开发,促进广大群众绿化致富。

二是老林带更新难题得到初步解决。在各级林业部门和省林科院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在木麻黄老林带更新中,通过采用抗性强、生长快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配合现有林业实用技术,开展木麻黄老林带更新,更新造林技术不断完善,取得实质性成效,基本解决了木麻黄老林带更新难的问题。“十五”期间共完成老林带更新1.8万亩。

三是沙荒风口治理成效明显。自1996年我省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转移到重点骨干工程以来,各级都把沙荒风口治理作为骨干工程重中之重,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治理风口,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十五”期间,我们共完成沙荒风口造林0.61万亩,目前全省44个沙荒风口中,除了个别难度非常大的风口外,其他风口基本都得到了初步治理。同时,各地加大对沙化土地的治理力度,四是沙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通过大力实施老林带更新、风口造林、农田林网等沙化土地治理,全面推进沿海沙区面上造林和封山育林,有效提高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能,基本形成了海岸林成带、农田林成网、荒

山荒滩林成片的“带、网、片”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综合森林防御体系,对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抗御并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保障农业的稳产增产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回顾我省“十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工作,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始终坚持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建设福建生态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府行为,加强领导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防沙治沙工作作为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中之重,始终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全省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办事机构具体抓、有关单位配合抓的工作机制,确保了防沙治沙工作的顺利推进。如福州市委、市政府把海防林建设纳入建设绿色福州的十大工程,莆田市把海防林建设作为全市城乡绿化的重点项目,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力地推进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沙化土地的治理工作。

二是始终坚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围绕沙化土地治理的重点难点,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切实提高海防林建设的成效。在良种选育与推广上,选育出平潭

2号等优良无性系品种,建立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应用水培技术培育容器苗,使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得到提高,木麻黄二代更新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在造林技术上,采取筑沙石堤、设挡风篱笆,栽植老鼠刺、沙杆草、蔓荆等固沙植被,挖大穴、填客土、使用水培木麻黄容器大苗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治理沙荒风口,实现一年造,二、三年补植,四年见成效的目标。在树种结构调整上,积极引进湿加松、厚荚相思、马占相思等作为内侧木麻黄老林带更新树种,并大力提倡采用乡土阔叶树种混交造林,逐步改变了沙化土地治理树种过于单一的问题。据统计,“十五”期间,我省沙化土地治理中阔叶树和针阔混交造林比例达到100%。

三是始终坚持强化质量管理。近几年,我省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先后制定了海防林重点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造林质量管理及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实施办法、国债项目监理办法、竣工验收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验收制等五项制度,开展了造林工程队的资质认证工作,做到了有规划设计,有专业工程队造林,有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有检查验收,逐步完善和规范了我省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确保了海防林建设质量。如漳浦县为确保木麻黄老林带更新成功,在和施工队签定的造林合同中,不但规定了造林成活率、面积,还规定了造林地当年林木生长量指标,用生长量指标来衡量建设质量,促进工程队自觉采用良种壮苗,施肥和追肥,使难以督促和控制的难题得到较好解决。

四是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多年来,我省认真落实“谁造谁有谁受益”政策,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海防林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利益机制,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了“收”(统一管理)、“放”(放宽政策)、“扩”(扩大造林)的海防林管护和建设新机制,并在平潭、东山、福清等县(市)开展了沿海防护林建设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极大地调动群众营造海防林、治理沙化土地的积极性。今年东山、福清、平潭等县(市)掀起了新一轮海防林建设热潮,在造林面积和成

五是始终坚持做到建设与保护并举。几年来,各地认真贯彻《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在一手抓建设,确保以骨干工程为重点的沿海防护林各项建设任务落实的同时,另一手毫不放松保护,健全森林“三防”机构,广泛制定了乡(村)规民约,健全护林队伍,严格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与砂石开采的审批,建立“提前介入,科学引导,疏堵结合,从严把关”的防护林地征占用机制,严厉打击各种毁林开垦,非法挖沙取土等破坏防护林的违法犯罪行为,巩固了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成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

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沿海防护林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二是对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三是沿海防护林体系总体质量不高。四是五是资金短缺制约了防沙治沙的进展。因此,我们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省防沙治沙进程。

四、“十一五”期间防沙治沙工作思路和打算

防沙治沙工作是改善我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抵御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十一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沿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提高沿海防护林抵御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风口治理、老林带更新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依法治林,不断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努力构筑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海峡西岸绿色屏障,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十一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的任务是营造林4.2万亩。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确保“十一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将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提高全社会对防沙治沙工作的认识。防沙治沙是造福人类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项“德政”工程,没有林业就没有当今沙区的繁荣和人民安居乐业。林业部门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机会,向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沙区干部群众防沙治沙意识,营造起造林光荣、毁林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群众投入到爱林护林造林工作中去,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而奉献每一个人的力量。

二是强化政府在治沙造林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防沙治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当前,由林业部门独自承揽治沙造林的一切工作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的明确分工,强化各级人民政府在治沙造林中的主导地位,在制定规划、组织发动、资金筹措中起主导作用。

三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由于沙区已建立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开发沙地资源必须做到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利用,以促进沙区经济发展,又不造成沙区生态环境破坏为目标,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省防沙治沙工作。平潭县作为全国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近两年积极探索防沙治沙机制体制创新工作,为我们防沙治沙工作的深入开展起来积极的

带头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将认真总结平潭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经验,以点带面,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我省防沙治沙工作。

五是加强对沙区林地的监管,有效打击各类破坏森林林木林地的犯罪行为。严格按照《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和《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进行行政执法,对滥砍滥伐沙区林木,乱征乱占沙区林地的违法乱纪行为坚决查处,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维护沙区林业资源的安全。

一、领导重视,规划到位

治沙造林规划是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因此,编制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十分重要。县委、县政府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制定了《河北省景县黄河故道治沙造林实施方案》,对全县治沙造林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和全理的规划。把我县治沙造林工作定位在“进一步完善生态林业体系,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化,加速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思路上。各乡镇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指定出本乡镇治沙造林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措施,提前做好治沙造林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

二、广泛发动,认识到位

我们紧紧围绕“治沙造林,改善环境,营造平原绿洲,推动县域经营发展”这一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以讲形势、讲意义、讲政策、讲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一是县委、政府领导逢会讲,主管领导下乡讲,各乡镇领导通过电视台专题讲,真正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治沙造林工作的重要性,使防沙治沙家喻户晓。二是由林业部门印发了《防沙治沙法》、《治沙造林的技术和意义》、《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造林指南》等资料10万余份,到各乡镇赶科技大集,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深入的宣传和发动。三是典型引导。我们始终把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整理)用,作为治沙造林关键一环来抓。去冬以来,农民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已有78个村提前实现了“人均一亩林,百株树”的目标,还涌现出了一大批造林大户。我们抓住这些典型,及时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现场会、调度会,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在全县引起了较大反响,对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开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工作帮手网 www.foxer.net

三、活化机制,政策到位。

针对我县治沙造林的实际,在继续推行“三放活、一不变”土地流转机制的基础上,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证受益权”的原则,对宜林地实施“一统、四定”。“一统”即以闲散沙荒废弃地为重点,对全县没有绿化的沙荒废弃地全面摸底普查,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统一组织收回规划造林;“四定”即划定地权。土地所有权回归集体所有,对宜林地采取承包、拍卖、租赁等形式划定使用权;稳定林权。对宜林地使用者所栽树木发放林权证书,让广大农民安心、放心造林;确定造林标准。对获得宜林地使用权的造林户,明确造林模式、植树株数、成活率、保存率的标准。制定护林公约。由村委会制定护林公约,保护造林成果。造林新机制的大力实行,有力的推动了我县治沙造林工作的进程。目前,全县按照治沙工程造林的要求,建成了以杜桥镇郑香坊和王同镇铁沙窝村、留智庙镇大洋村等50个村为主栽区的大洋河流域治沙万亩林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三北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将三北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治沙工作“换人不换目标,换届不换蓝图”,自上而下健全了党政领导三北防护林工程治沙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使地方政府真正承担起生态建设的责任。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沙区生态建设的决定》和《建立禁牧区、天然林草保护区及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的实施意见》文件。连续多年召开全县生态建设动员暨表彰大会,切实把防沙治

沙综合治理作为全县经济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

二是坚持科学治沙,提高了防沙治沙的效果。海晏县防沙治沙工作是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为载体进行的。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沙地治理的质量和效益;确定治理重点和治理方式,选择适宜的林种、树种,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大力推广沙地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和植物再生沙障等综合治理模式,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在工作中坚持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造林和封育结合,以封育为主,加大了灌草和封沙(山)育林(草)的建设比重,使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有了较大提高。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提供保障。随着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海晏县绿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植树造林面积逐年增加,同时,防沙治沙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省、州党委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多方面给予了扶持和帮助。从1986年开始营造沙棘防风固沙林,先后实施三北一、二期工程,累计人工造林3.78万亩,其中已成林面积1.2万亩,未成林面积2.58万亩,成活率达85%,保存率80%以上;投资6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88万元,地方投资112万元),封沙(山)育林(草)12万亩。

四是突出重点治理,为合理实施三北工程提供科学保障。在工程实施当中,海晏县遵循“合理规划,综合治理,重点突出,生态优先”为原则,以封造相结合,大力在县城周边推行工程造林,积极扩大和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使得湟水河源头生态治理步伐加快,遏制了水土流失,湟水流域植被覆盖度迅速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对该县东大滩水库起到了绿色屏障的作用,对湟水源头的水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的促进了该流域生态恢复的功能。截止2007年底,在湟水源头建设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3.57万亩。

海晏县经过数十年年的综合治理,使封育区内的沙蒿、西藏沙棘、金银露梅等天然植被逐步恢复,人工营造的沙棘生长良好,封育区边缘7平方公里地带的植被覆盖率达30—40%。初步遏制了青海湖北岸沙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保障了沙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确保了青藏铁路和315国道的畅通运行。2007年3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称号。

海晏县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虽然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可,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防沙治沙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决心在国家、省、州县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防沙治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

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治理和控制青海湖北岸风沙为重点,加快沙漠化治理进程,继续采取造林、封育等综合治理措施,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以局部带动整体为原则,按照先固沙后造林的技术措施,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防风固沙林5万亩,封沙育林(草)10万亩,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

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

2009年06月12日 16时17分 48 主题分类: 环境保护 资源能源

“防沙治沙”

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号

《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已由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09年5月27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本条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辽宁省防沙治沙条例

(2009年5月27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地沙化的预防、沙化土地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沙化土地,包括本省境内已经沙化的土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

沙化土地的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沙治沙工作。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市、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沙治沙工作,其所属的防沙治沙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林业、农业、畜牧、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第四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防沙治沙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和支持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综合治理等方面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定期对防沙治沙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支持、督促相关部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

第六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

第七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防沙治沙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沙治沙宣传教育,普及防沙治沙知识,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防沙治沙事业。

第八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行政领导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按照防沙治沙规划确定的防沙治沙任务,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防沙治沙目标和任期目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

未完成防沙治沙目标任务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书面报告,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上一级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完成。

省人民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的考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防沙治沙实行统一规划。防沙治沙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相衔接。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畜牧、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依据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结合本省实际,编制全省防沙治沙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指定的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市、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防沙治沙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防沙治沙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批准的防沙治沙规划,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将规划任务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和目标,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计划。

第十一条 沙化土地实行分类保护。沙化土地分为封禁保护区、综合治理区、适度利用区。

封禁保护区是指在规划期内不具备治理条件以及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是指生态区位重要,具备一定治理条件,能够通过综合治理逐步恢复改善植被和生态功能,但在规划期内不宜开发利用的沙化土地。适度利用区是指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可以适度开发利用的沙化土地。

封禁保护区的范围依据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由省防沙治沙规划确定。综合治理区和适度利用区的范围由省防沙治沙规划确定。封禁保护区和综合治理区由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人民政府公告并设立标志。

第十二条 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应当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积极推广承包防治、竞标防治等治理方式,实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防治相结合。

第十三条 在封禁保护区内禁止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

在封禁保护区内确需进行修建铁路、公路等建设活动的,应当依法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 在综合治理区内禁止放牧、开垦、挖沙,禁止采伐天然林和砍挖灌木、野生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禁止对人工林进行除依法可以抚育更新性质之外的采伐。

第十五条 在适度利用区内禁止砍挖灌木、野生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需要通过平茬等技术措施促进更新的,或者按照治理方案适度利用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

第十六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沙化土地林草植被管护制度,确定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

第十七条 草原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场管理和建设,由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农牧民改良草、畜品种,开展草原围栏,推行舍饲圈养。严格控制载畜量,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以及禁牧、休牧、轮牧制度,防止草原退化和沙化。

第十八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重点沙化土地所在地区建立长期性沙化土地监测站点,加强土地沙化情况的监测。

第十九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动态监测水量和水质变化,合理调配、科学管理水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利用,维护沙化土地区域生态系统平衡。

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治沙或者开发建设活动需要取水的,应当依法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第二十条 林业、畜牧、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沙化土地所在地区林地、草地资源的保护,严格限制征收、征用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林地、草地。

禁止非法改变林地、草地用途。

第二十一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沙尘暴的监测、预警、预报和评估,发现重大沙尘暴天气征兆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

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公布灾情预报,并组织林业、农业、畜牧、水利、电力、交通、建设等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减轻风沙危害。

第二十二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发展替代燃料,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安排对农业和农村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应用资金投入中,应当将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新能源开发及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列为重要内容。

第二十三条 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开发建设活动的,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交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应当包括有关防沙治沙的内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时,应当就报告中有关防沙治沙的内容征求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开发建设项目中的防沙治沙工程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必须与开发建设同步进行。

林业、水利、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对因防治措施不力造成土地沙化的,应当责令建设单位限期进行治理。对治理不合格的,有关部门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第二十四条 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草原沙化防治、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移民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因地制宜地采取人工造林种草、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和合理调配生态用水等措施,恢复和增加植被,治理已经沙化的土地。

第二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防沙治沙需要,组织设立防沙治沙重点科研项目和示范、推广项目,并予以优先立项、优先安排经费。

建立健全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与科技支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制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

第二十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自愿的前提下,捐资或者以其他形式开展公益性的治沙活动。

从事公益性治沙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县以上林业或者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要求进行治理,可以自己组织治理,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治理。被委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报告治沙情况。

第二十七条 铁路、公路、河流、水渠两侧以及城镇、村庄、厂矿和水库周围的沙化土地,实行单位治理责任制。县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责任单位治理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发沙地资源,种植沙生林果、沙生药材、固沙牧草等沙生经济作物,发展沙地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养殖业、林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促进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

第二十九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按照防沙治沙规划通过项目预算安排资金,用于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防沙治沙工程,并随着财力的增加,加大对防沙治沙的资金投入。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各级财政在落实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时,应当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点,并按有关规定足额安排防沙治沙工程所需配套资金。

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防沙治沙。

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相关资金的管理监督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防沙治沙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对履行公益性防沙治沙职能所需经费给予保障。

第三十一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公益性防沙治沙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防沙治沙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应当依法无偿提供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培训等服务。

省及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防沙治沙技术培训制度,加强对防沙治沙管理人员、基层技术骨干和农牧民的技术培训。

第三十二条 依法保护沙化土地治理者的土地使用、承包、租赁、转让和受益等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对征占治理后的土地或者因保护生态特殊要求将治理后的土地划为自然保护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以及将治理后的森林资源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治理者合理的经济补偿。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以上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一)治理沙化土地面积500亩以上且效果显著的;

(二)在防沙治沙科研中有重要发明创造,在重大技术革新和推广方面成绩显著的;

(三)长期在基层从事防沙治沙工作且成绩显著的;

(四)长期参加防沙治沙的志愿者或者积极捐助防沙治沙的;

(五)贯彻执行防沙治沙有关法律法规成绩显著的。

对在上述防沙治沙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重奖。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没有正当理由,未完成防沙治沙目标任务,不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书面报告,或者报告后不采取必要补救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对本省境内荒漠化土地的治理,由省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制定具体办法。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下载防沙治沙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防沙治沙工作先进事迹材料(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防沙治沙典型介绍

    精 心 组 织扎 实 推 进 筑 牢 防 沙 治 沙 绿 色 屏 障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民政府 (2011年2月 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地处嫩江右岸,位于我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松嫩沙地的重要......

    2007年防沙治沙工作总结

    福建省平潭县2007年 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 工作总结平潭县林业局 二00七年十二月八日 福建省平潭县2007年全国防沙治沙 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平潭县地处闽东南沿......

    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打造绿色团场,建设生态城镇 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黄田农场――推荐材料 十三师黄田农场位于东天山主峰喀尔里克山脉南麓,哈密盆地东端,黄田农场成立于1958年,它素有“哈密瓜故乡......

    防沙治沙社会实践报告

    防沙治沙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1年5月上日 地点: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景区 小组组长:杨明源小组成员:眭艺 李雨浓 陈中钰 朱钰婧 陈彦如宁夏中卫市号称西风口,是中国的三大风口之一,风......

    鄂温克旗防沙治沙工作简介(合集五篇)

    鄂温克旗防沙治沙工作简介(2012年5月)根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普查结果,我旗沙地总面积为363.83万亩,占呼伦贝尔沙地总面积的18.6%。其中:流动沙地1.83万亩,半固定沙地8.05万亩,固定沙......

    关于《防沙治沙法》实施情况汇报

    张北县林业局 关于《防沙治沙法》实施情况汇报2000年5月13日,朱容基总理视察了我县二台镇波罗素防沙治沙工程,对我县三十多年来,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

    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汇报 吴忠市国土资源局红寺堡分局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结合国土整治项目实施,加大沙化土地整理治理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风沙源治理。项目实施后,开发了......

    某县防沙治沙工作汇报5篇

    县防沙治沙工作汇报近几年,**县积极预防土地沙化,大力度治理沙化土地,全力维护我县生态安全,现就我县防治沙化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林业资源现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