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协商谈判资料
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 工资集体协商相关资料
一、近期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相关论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使他们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温家宝总理对浙江温岭羊毛衫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做出“温岭的做法可以总结推广”的重要批示,并在2008年和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提出,“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今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2009年12月和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书记处两次听取全总党组汇报时都指出,要推动建立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使职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
王兆国同志对职工工资分配和工资集体协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在今年 9月上旬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当前各级工会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上,以此带动工会各项工作的落实,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功立业。他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工会工作,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主动、依法、科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全总十五届六次主席团会议上,王兆国同志又进一步指出,各级工会要依法主动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及时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以劳动定额、工时工价为重点,切实提高企业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要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仅是非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更要带头。要加强上级工会对工资协商工作的指导,普遍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解决一些企业工会难以单独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工资问题研究,科学合理地确定工资标准。要学会运用法律,把《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学深学透,把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用好用足。尤其要注意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解决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以及其他困难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低、增长慢的突出问题。
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重大意义,为我们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时期,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工资是民生之源,是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劳动关系的核心,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职工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也要看到,当前职工工资分配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和职工队伍稳定。部分职工特别是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偏低,且较长时期不增长或增长缓慢,普通职工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企业把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支付职工工资的依据或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推算计件工资单价,一些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等。这些都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由此引发一些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1-9月份,因收入分配引发劳动争议案件51.9万件,占全部劳动争议案件的36.4%。近年来,部分企业发生职工集体停工事件,大部分是因工资分配问题引起的。最近一个时期,部分外商投资、港澳台资等非公有制企业因工资问题引发的职工集体停工事件增多,已经直接影响了职工
队伍和社会稳定。各级工会务必充分认识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实现职工收入正常增长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制度保障,是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二)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保护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当前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有助于保障职工劳动报酬权益,推动企业改革和完善工资分配制度,促进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护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劳动者消费能力、拉动内需、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三)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作为的重要内容。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参与解决职工工资分配,是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衡量工会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工会在推动解决职工经济利益特别是工资分配问题上作用发挥得如何。近年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总体上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要看到,这项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没有在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近期部分外商投资、港澳台资等企业发生职工集体停工事件,从中了解到,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有的虽然有工会组织但没有发挥作用,工资集体协商制
度未建立,工作未开展。实践证明,工会组织发挥了作用、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得好的企业,职工在工资收入方面比较满意,劳动关系比较和谐,职工队伍比较稳定。由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务必深入研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对职工队伍与工会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进一步增强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三、当前各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经验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工会开始对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进行大胆探索。1995年《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为各级工会推动建立集体协商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从《劳动法》颁布实施算起,16年来中国各级工会一直把推动企业集体协商机制建设作为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贯彻实施《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总工会更是把推动开展集体协商工作作为维护权益、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确保稳定、构建和谐的攻坚之举、落实之举,精心部署,加强指导。2008年以来,全国总工会先后就工会参加工资集体协商、建立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下发指导意见。2010年,全国总工会又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的通知》,加大推动工作力度。各级地方工会在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过程中,自觉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
能动作用,促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呈现出由点到面、扎实推进、稳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经过多年努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据统计:
——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51.2万份,比2007年同期增加16.9万份,增长49.3%;覆盖企业90.2万个,比2007年增加28万个,增长45.0%;覆盖职工6177.6万人,比2007年增加2209万人,增长55.7%。
——签订区域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4.2万份,比2007年增加1.9万份,增长了82.6%;覆盖企业42.3万个,比2007年增加14.9万个,增长了54.4%;覆盖职工1501.1万人,比2007年增加627.7万人,增长了71.9%。
——签订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9801份,比2007年增加了5052份,增长了106.4%;覆盖企业7.8万个,比2007年增加2万个,增长了34.5%;覆盖职工443.8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163.3万人,增长了58.2%。
各地的主要作法有:
(一)坚持把推动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作为维权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各地工会将推动企业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加强领导,着力推动。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工会都安排专项经费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奖励或用于工会干部培训、指导员队伍建设。河北、江西、河南、四川、青海、海南等地工会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工会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推动地方政府把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总体工作部署。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以政府名义下发文件,推动企业开展集体协商。江苏、浙江、河北、四川等省份已把集体协商作为“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北京、天津、河南、浙江、江苏和青海等省都以省、市委、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目标,湖南省将2010年定为“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攻坚年”。
(三)推动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规范有序、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人大或政府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或“集体合同条例”,河北省、天津市又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地方法规。我省也将把“集体合同条例”的立法规划建议作为与省政府联系会议议题,先全国已有18个省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围绕推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下发文件。
(四)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江苏、北京、河北、青海、四川等地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百日行动”、“百日攻坚”等活动。北京市总工会从全市18个区县和70多个街道、乡镇选择55个单位重点推动。继沈阳市肯德基公司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后,大连市工会又于7月1日与肯德基大连41家连锁店协商签订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五)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会协商代表的谈判能力。各地工会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集体协商指导员进行轮训,着力增强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和职工代表的协商能力。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懂法律、能代表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善于谈判的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干部队伍,目前全国已有集体协商指导员六万余
人。
(六)积极探索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的有效载体。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国各级工会创造性地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通过协商解决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既促进了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又切实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在全国形成了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不减薪、少减薪,协商确定薪酬的良好氛围,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积极成效。
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一)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推动形成依托三方、联合社会力量齐抓共促的工作格局。
(二)工会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内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体系。
(三)加强源头参与,完善配套机制建设,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四)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实行分类指导、以上代下,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
(五)提高协商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夯实工作基础,建设高质素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职工工资须协商的共识。
以上六条基本经验,是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拓的结果,是共同心血、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倍加珍惜,在今
后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继续坚持、不断深化创新发展。
四、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对于维护职工核心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工会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维护了职工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益,促进了职工工资收入随着企业发展逐步提高。凡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地区和单位,企业劳动标准普遍有所提升,职工收入普遍增加。在一些城市,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职工工资普遍比同行业未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高10%至15%。上海市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完善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了职工收入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职工年平均工资从2007年的34707元增长到2009年的42789元。江苏省无锡市通过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职工的收入逐年提高,多数企业近年来工资涨幅保持在5%—10%左右。天津市河东区通过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职工工资,行业内职工工资平均增幅达到10%—22%。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家电行业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4年,职工工资年均增幅6%—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186户企业中,有80%的企业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有85%的企业职工增加了收入。
(二)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劳资双赢、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展集体协商,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国80%的企业和职工参加了“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2009年,天津市总在全市1.3万余家企业、29.8万名普通职工和1.8万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开展
了满意度测评,有90%以上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表示关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对稳定劳动关系和完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有积极作用。江苏省总工会分别对11143家企业、5284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11983名普通职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工资总额有实际增长的企业达到了10509家,占被调查企业数的94.31%;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程度有明显改善的企业为10008家,占被调查企业数的89.5%;企业经营情况和经济效益状况变化明显的有9973家、占被调查企业数的89.5%;有5137人、占97.22%的被调查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对企业劳动关系有协调促进作用;有7204人、占60.12%的被调查普通职工选择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改善自己的工资水平。
(三)促进了企业劳动争议率下降,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赢得了企业、职工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省通过深入开展以“保岗位、保工资”为重点的“共同约定行动”,全省没有发生一起因裁员减薪引发的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上海市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2009年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和涉及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99%和23.39%。上海市出租车行业通过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定了行业内劳动标准,使2009年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减少,集体合同的投诉案件为零。特别是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对行业内各工种的工时工价、工资标准、浮动范围都做了明确规定,从而加强了企业自律,防止了无序竞争,不仅增加了职工工资,而且为企业创造了稳定的劳动市场,实现了劳资双赢。江苏省邳州市板材行业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5年来,职工流动率下降到10%以下,板
材行业效益年平均增长15%,而企业职工工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
(四)增强了基层工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工会对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随着集体协商的深入开展,工会对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在不断增强。截至2009年底,中国工会新增会员1417.3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798.3万人,工会会员总数达到2.26亿人。工会通过代表职工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了职工最关心的劳动报酬权益,赢得了职工信任。一些地方调查表明,70%以上的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表示欢迎和拥护,希望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也感到解决与职工的利益关系矛盾离不开协商,因而在处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都主动要求与工会开展协商。
在看到工资集体协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推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讲,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还不到位;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一些企业经营者对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片面认识。
——从工会自身来看,一些基层工会干部抱有畏难情绪,“不敢谈”;一些工会干部能力素质不够适应,“不会谈”;一些地方工会对这项工作重视还不够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五、近期全总围绕推动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进展况 近期以来,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总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做了大量工作。
(一)为了落实“两个普遍”的工作目标,近期,全总正在抓紧
起草《全国工会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三年工作规划》。《规划》阐明了工会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工会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三年(即2010~2012年)目标任务。即,从现在起用三年时间,在各类建立工会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其中,2010年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率达到40%;2011年达到70%;2012年达到90%以上,实现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通过签订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努力提高覆盖比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逐步完善,工资集体合同的实效性明显增强。同时,围绕完成目标任务提出了九项具体措施。一是深入调研,制定规划,层层分解任务,建立通报制度,加强督导检查;二是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加大对各类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服务指导力度;三是集中要约,上下联动,加大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四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关系双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性;五是壮大协商队伍,强化培训工作,为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有利条件;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营造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浓厚舆论氛围;七是发挥三方机制作用,合力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八是推动地方人大、政府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良好法制环境;九是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形成合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格局。
(二)针对当前在劳动关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在工资分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起草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推动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意见》。《意见》阐述了推动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意
义,提出了到2011年建制率达到世界500强在华建会企业总数的95%以上的目标任务。并对建立符合世界500强企业实际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做了相关规定。比如,要求根据跨国公司组织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多样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提出世界500强企业都应建立总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签订覆盖全部在华企业的总部工资集体合同,其下属各子公司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在总部工资集体合同基础上进行二次工资集体协商,签订本企业的工资集体合同,其标准不得低于总部工资集体合同确定的标准。同时明确了协商主体和协商代表的程序产生,提出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履行工资集体合同中发生争议的解决途径、方法,等等。加强推动和指导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将有助于推动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而带动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继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三)为全面落实“两个普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的科学化水平,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深入推进工会集体协商工作,近期,全总起草了《2011年-2013年全国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实施计划》。《规划》提出,到2013年,实现对所有集体协商指导员普遍培训一遍的目标,建立起一支懂法律、能代表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善于协商、充分发挥作用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并按年度细化了培训任务。通过以建立健全常态培训体系和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不断提高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的科学化水平,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集体协商指导员、大幅度提高集体协商指导员能力素质的总体目标任务,不断扩大集体协
商的覆盖面、提高集体协商的实效性,为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提供素质保证和智力支持。
六、各级地方工会多措并举,推动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一)争取党委政府下发文件,发挥主导作用。今年以来,辽宁、江苏、广东、河北、陕西、浙江、河南、青海、贵州、湖南等地,都以省委省政府“两办”或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或转发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文件。如,广东省政府下发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指导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开展协商工作。企业要把增进职工福利与促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河南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提出,自2010年至2012年,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10年全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达到60%以上;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达到40%以上。2011年,全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达到85%,其中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全部建立,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达到80%以上。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可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由党委、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的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这项工作的开展,并把它纳入党委、政府和谐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的考核中去,为实现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目标任务提供保障。
(二)抓推动立法,完善既有法规政策,制订推进工作方案。天
津、吉林、黑龙江、安徽等省总工会积极推动地方人大立法,加快《集体合同条例》出台。浙江、广东两省总工会积极推动本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的出台,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争议协调处理机制做出专门规定。浙江、福建、河南等省总工会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修订已颁布实施的地方《集体合同条例》。浙江省总配合省人大内司委起草了《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修订草案)》。
(三)抓完善机制,加大推动工作的力度。各地工会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全会重中之重的工作,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纳入考核目标,建立奖励机制,纳入评先标准,提供经费支持,实行督查制度。
(四)抓创新载体,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各地工会从实际出发,创新协商形式,在总结新经验,树立新典型上下功夫,不断破解工资集体协商的难题。北京市总从全市18个区县和70多个街道、乡镇及55个试点单位中,确定10家作为试点培养。河北省推广承德市签订“母子合同”的做法,以及“二次覆盖、二次协商”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模式。辽宁省着力推动在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继沈阳市肯德基完成工资集体协商建制后,大连市财贸金融工会于7月1日代表企业工会与肯德基大连41家连锁店协商签订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湖南省总实施“333”工程,即把长沙、岳阳、郴州三市作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薪金税前扣除工作的重点城市;各市州共选择300家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状况的企业作为工资集体协商示范企业;各市州共培育300个行业(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贵州省总要求各市州地总工会抓2个县、各县抓2个乡镇(街
道)、工业园区,省各产业工会抓2个企业,及时总结经验,选树典型。各地工会在抓典型的同时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营造和传播“工资调整靠协商”、“集体协商促和谐”的社会氛围和公共理念。
(五)抓培训队伍,提高职工代表的协商能力。各地工会将建立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作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河北省总正在制定的《关于选聘乡镇(街道)专职工会工作者的实施意见》,决定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2名职业化工会干部,他们同时也是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并可兼任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负责人,工作重点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江西省拟建立省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团。广东省拟在地方工会或行业工会配备一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劳动关系协调员,作为地方工会、行业工会干部派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帮助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上海、重庆、吉林、广西、河南等省市工会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集体协商指导员进行轮训,着力增强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和职工代表的协商能力。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推动普遍建制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为下一步深化这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进一步推动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想法和打算 为贯彻落实全总十五届四次执委会议精神,完成“两个普遍”的工作任务,实现“旗帜要更鲜明、声音要更响亮、措施要更得力”的要求,对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意见建议和安排部署。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全方位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从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把工资集体协商摆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动全总成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由全总书记处第一书记任
组长,分管书记任副组长,全总相关部门、全国产业工会负责人为成员。要求各地工会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要求各地工会还要积极推动党委政府通过建立领导小组、下发文件等形式,加大对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领导力度。要积极推动地方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促进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二)制定工作规划,下发指导文件,加大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待全总三个文件下发后,要求各地工会要根据全总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发相应文件,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各项措施。
(三)继续推进立法工作,为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法制保证。全总要继续推动《企业工资条例》早日出台,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凡没有制定集体合同或工资集体协商法律法规的,要抓紧筹备、尽快制定;已经制定的,要根据新情况、新要求及时进行修订,增强其确定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及时掌握情况,跟进指导工作。全总不久前下发了《关于按季度报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第一次季报于今年10月中旬形成。要求各地工会要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按时上报统计数据,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向上级工会提交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报告。全总集体合同部根据各地提供的材料,适时向全总书记处报告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五)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高职工代表的协商能力。全总将于近期完成《职工集体协商代表培训纲要》和《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教材》的制定和编写工作。今年,全总已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办了4期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今后每年至少举办3-4期。各地工会要按照《纲要》精神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千方百计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培训力度。要继续探索工会“上代下”和引进社会力量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以便壮大协商力量,提高协商效果。
(六)大力选树典型,为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全总要加大调研力度,不断发现、培养、推广具有前瞻性、典型性的经验做法,建议每年召开一次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深入开展。要继续与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全国主流媒体密切合作,重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的重要部署,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各级地方和产业工会都要以典型引路,加强舆论引导,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七)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检查督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地工会要对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把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议全总每两年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地方(产业)工会进行一次表彰。要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企业评选“五一”劳动奖状和授予其他荣誉称号的必备条件。各级地方工会要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问责,奖优罚劣,不断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八)深化工资集体协商理论政策研究,为推进立法和实践提供依据。推动全总研究室、工运研究所、劳动关系学院与社会相关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借助国家三方集体协商专业委员会和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力量,深入研究我国行业劳动定额、工时工价等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技术性难题。召开调研座谈会研讨工资集体协商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
(九)进一步发挥三方机制作用,共同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当前,要以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下发实施“彩虹计划”《通知》为契机,推动三方就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联合发文,开展联合调研、联合检查,建立三方共推的工作机制。地方和产业工会要督促劳动部门及时公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加大协调劳动关系执法力度。督促企业组织协助解决县以下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主体缺位问题,抓紧制定行业劳动标准,为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必要的条件。
(十)抓好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建立全会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格局。各级工会和工会各个部门要围绕“两个普遍”,特别是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思考问题、部署工作。要进一步加大企业组建工会的力度,提高工会的组织率,为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组织保证。要进一步加强以职代会(职工大会)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要切实加强产业工会,重点抓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扩大工资协商成果的覆盖面。要加快工会改革的步伐,推进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进
程,探索企业工会主席由上级工会直管。要加强人员配备、增加专项经费,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
(十一)把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各级工会要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作为工会“创先争优”先进评选的必备条件。建议在工会系统评选表彰“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先进单位”、“敢于和善于集体协商的基层工会组织”、“敢于和善于集体协商的优秀工会干部”,以更好地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
第二篇:企业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劳资谈判策略
活动名称: 企业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劳资谈判策略 活动开始时间: 2012-03-21 09:00 活动结束时间: 2012-03-21 17:00 主办方: 劳动法世界laboroot.com/劳达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劳达律师事务所/《员工关系》杂志
报名截止: 2012-03-21 09:00 活动类型: 其他
活动地点: 梅园路77号人才大厦
活动费用: 0 限制人数: 80 活动URL: http://hd.hrloo.com/show/1504
活动描述
课程对象:用人单位总裁、副总裁、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经理/主管)、法务总监(经理/主管)、工会干部等 课程背景:
根据各地仲裁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各地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显著增加。集体劳动争议的发生,呼唤着我国集体协商、集体谈判规范的出台。制定中的《企业工资条例》试图从工资集体协商这个角度,先行进行试点、突破。那么,何时需要进行集体协商或者劳资谈判?双方当事人是谁?工会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谈判代表如何产生?作为企业方,又该如何来应对这一扑面而来的新问题?这是很多企业所困惑的。本课程从劳动法律关系这个角度角度,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劳资谈判,以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为大家参与劳资谈判时提供有力支持,增加谈判成功率。
主要内容:
一、有关民主管理
1、何为企业民主管理?
2、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是什么?
3、企业有无必要实行民主管理?
4、企业民主管理的形式有哪些?
5、各地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或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解读
二、工会、职代会与谈判代表
1、工会的性质、职责、定位
2、职代会的性质、职责、定位
3、工会与职代会的关系
4、员工与工会、职代会的关系
5、企业如何处理好与工会、职代会的关系
6、谈判代表如何产生
7、谈判代表与工会、职代会的关系问题
8、谈判代表劳动法律权益的保护
9、企业如何处理好与谈判代表的劳动关系问题
三、劳资谈判/集体协商与集体协议
三茅活动平台 HR的借力成长通道:http://hd.hrloo.com/
1、何为劳资谈判/集体协商?
2、劳资谈判/集体协商的利弊分析
3、如何进行劳资谈判/集体协商?
4、集体协议是如何产生的?
5、集体协议的双方主体是谁?
6、企业不履行集体协议的法律后果
四、集体纠纷与“罢工”
1、何谓集体纠纷?何谓“罢工”?
2、集体纠纷必然产生“罢工”吗?
3、“罢工”是否合法?
4、如何避免集体纠纷?
5、如何应对集体纠纷?
6、集体纠纷出现后,如何避免员工“罢工”?
主讲专家:
李伟:劳达集团/劳动法世界 laboroot.com合伙人、研发咨询中心总监,资深咨询顾问,国内实战派劳动法与员工关系专家。发表员工关系专业文章数十篇,出版《中国36城市劳动法规政策操作指引》等专著四部,长期致力于劳动争议、员工关系、劳动合同纠纷等领域内的司法实务和理论研究,擅长各类人事管理制度、协议的撰写及劳资纠纷处理。曾为富士通、伊利集团、上汽通用五菱、橡果国际、凯士比阀、如新、康明斯、蒙牛乳业等数十家知名企业提供员工关系管理咨询、顾问和培训服务。
三茅活动平台 HR的借力成长通道:http://hd.hrloo.com/
第三篇:工资集体协商准备资料
工资集体协商准备资料
1、法人资格证复印件
2、营业执照复印件
3、会议记录
4、协商代表基本资料
5、双方首席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6、要约书、回应书
7、集体协商草案决议
注:以上材料一式五份
第四篇: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模拟演示文稿
丽景街街道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模拟演示文稿
第一次协商会议
参加协商会议人员:(协商代表每方至少3人,且为单数)
一、职工方代表:
首席代表:(工会主席)
二、企业方代表:(××公司)、(××公司)、(××公司)、(××公司)、(××公司)首席代表:
三、协商会议主持人:(上级工会指派)记录人:
四、协商双方各有一名会议记录人
协商会议议程
主持人:各位与会代表,根据会议安排 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会议现在开始。首先介绍参加本次协商会议的协商双方代表。双方协商代表分别有 位同志组成,坐在我右手方的同志是职工方代表,首席代表是 工会联合会主席××,其他 位代表分别是 工会联合会委员××同志,工会联合会委员××同志,企业职工代表××同志,企业职工代表××同志,坐在我左手方的 位同志是 区域性非公企业代表,首席代表是××公司 同志,其他分别是××公司 同志、××公司 同志、××公司 同志,××公司 同志.(鼓掌)
下面,我宣布协商会程序、纪律要求:首先,请参会人员将手机调整到静音或会议状态,不准吸烟,不准随意走动,保持会场安静。
1.本次工资集体协商是职工方为争取及维护自身利益,向企业行政方发出要约的,因此,由职工方代表首先发言;
2.双方在协商过程中,要充分阐述各自观点,陈述各自的理由;
3.双方在回应、答复对方提出的要求时,应以理服人,不得出现不文明的言词和过激举动;
4.建议双方都应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不得对对方提出的问题采取回避、拒绝或歧视态度,在不违背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能退让则退让;
5.本次集体协商,经职工方和企业方共同推选,由 同志担任记录员。协商双方分别自定一名会议记录员。
下面请双方首席代表就工资协商有关议题进行陈述和协商,首先请职工方代表发言。
(协商开始,职工方提协商议题,陈述原因;企业方回应所提议题,同意或否,陈述原因)
职工方首席代表 :(主要说明本区域所辖的企业数、企业规模、职工人数及目前存在的困难,目前职工工资状况,对此次协商的方式、议题做简要介绍)(鼓掌)
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协商议题是:(对议题做介绍,为什么要提这个议题,这个议题的解决对职工和企业有哪些好处)××经理及企业方各位代表对这个议题要求是否同意?
企业方首席代表 :(就签订工资集体协商表态,答复协商议题,并提出议题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方的疑问)
职工方代表 :(回答企业方问题)
职工方首席代表 :(对第一个议题做总结,并提出谢意)下面请 同志陈述第二个议题。
××:(对议题做介绍,为什么要提这个议题,这个议题的解决对职工和企业有哪些好处)
企业方首席代表 :针对××问题(议题),请我方 同志给予答复。
企业方代表 :(答复要全面、合理,有信服力)主持人:职工方代表对企业方的答复有异议吗? 没有!请记录在案。请职工方代表继续陈述。
职工方首席代表 :今天我们要协商的第三个议题是 问题,由我方 同志来陈述。
企业方首席代表 :下面请我方 同志回复第三个议题。
(注意:在双方讨论过程中职工方代表要有相互交换意见的场景,小声讨论、或示意,表示对对方意见同意或否,然后XX主席开始发言)
(双方协商不统一,出现争议)主持人:鉴于双方意见不统一,分歧较大,建议这一问题请双方代表再做进一步调查论证后再行商议。下面就第 议题的第 个问题进行协商。请企业方代表发言。
职工方代表 :(提出职工的强烈愿望,为什么不能接受企业的条件,表明困难)
企业方首席 :在此问题上我方需要征求其他企业意见后再就此问题给予答复。
主持人: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双方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数据资料,建议暂时休会。双方所协商的第、第、均达成一致意见,十天后将就职工方提出的第 个议题进行第二次协商。现在休会。
第二次协商
参加协商会议人员:
一、职工方代表:
首席代表:(工会主席)
二、企业方代表:(××公司)、(××公司)、(××公司)、(××公司)、(××公司)首席代表:
三、协商会议主持人:(上级工会指派)
记录人:
四、协商双方各有一名会议记录人
协商会议议程
主持人:各位与会代表,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第二次协商会议现在开始。由于第一次协商双方代表就 问
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后经过双方代表历时十天的认真调查走访,并进一步沟通,今天在这里就区域性职工 问题进行进 一步的协商。下面请双方代表陈述。
职工方首席代表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本地区的情况,用数字来说明问题)
企业方首席代表 :(解释存在问题的原因,就怎么解决做出答复,有针对性的解决,提出解决对策并说明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希望广大职工理解)
职工方首席代表 :(表明职工是理解企业的,愿意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让步)我们表示非常满意。会后我们将此次协商形成草案提交职代会表决。(双方代表鼓掌)
主持人结束语:
经双方代表认真讨论、平等协商,在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本次协商圆满成功,请记录员将协商记录送双方首席代表确认签字。
(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后走出座位握手,其他人鼓掌,协商结束。)
第五篇:集体协商的相关流程和法律文书资料
集体协商主要步骤
一,产生集体协商代表:
1、产生协商代表。职工方代表应从企业职工中推选,并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或书面委托其他人员作为代理人;企业方代表应为法定代表人和其指定的其他人员,一般从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中推选。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
2、确定首席代表。双方代表产生后,应分别推选协商的首席代表,作为工资集体协商全过程进行沟通、协商、签字等的代表者。首席代表不得由非本单位人员代理。
3、聘请代表。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可以书面委托本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参与集体协商。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
(协商代表的职责参照《集团合同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协商代表的保护参照《集团合同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
二、协商前的筹备工作
1、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拟定协商议题;
收集资料信息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1)当地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工资指导价位;
(2)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人工成本;
(3)本地区、本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4)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5)本单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6)上本单位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工资调整幅度;
(7)其他与协商决定工资总额、工资水平、工资调整幅度相关的因素;
(8)相关的法律法规。
2、征求企业方和职工对协商意向的意见,确定协商重点;
3、形成书面工资集体协商初步方案;
4、共同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任工资集体协商记录员。
5、协商前沟通。双方应就协商中将涉及的重点问题进行先期交流,以便为正式协商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沟通,起草工资集体协议书。
三、提出协商要求
1、双方均可主动提出协商要求,发出《协商意向书》,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
2、要约答复。一方在接到要约书后,要认真研究并在限期内给予是否同意协商的答复意见,如不同意协商要说明其理由。
3、向上级工会报告。双方同意协商后,企业工会要向上级工会提出集体协商报告书。
四,正式协商:
1、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
2、宣布会议议程和会议纪律;
3、一方首席代表提出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首席代表就对方的要求作出回应;
4、协商双方就商谈事项发表意见,开展充分讨论;
5、双方首席代表归纳意见。达成一致的,形成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6、协商应有书面记录,记录员由双方协商指定。协商代表不得担任记录员。
7、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事先未预料到的情况时,经双方同意,可以暂时中止协商。协商中止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天。具体中止期限及下次协商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由双方共同商定。双方多次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书面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在协调处理时,应组织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代表共同进行。
五、签订协议
1、劳资双方代表协商后,形成协议草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审议。
2、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协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协议)草案方获通过。
3、双方首席代表在集体合同(协议)上签字。
六,协议的生效与报审:
1、备案。经过签字的集体合同应在10内由用人单位一方将合同文本一式三份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查备案。劳动部门在收到文本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协议)即正式生效。
2、企业协商双方应于集体合同(协议)生效之日起5日内,采
取张榜公布、通告等相应形式将已经生效的集体合同向全体职工公布,由全体职工监督履行。
审查集体协商须提交的材料清单
1、审查申请书一份
2、集体协商协议文本正本一式二份,副本一份(副本供劳 动保障部门审修使用);
3、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包括非法人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4、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指派协商代表及委托首席代表的证 明(原件一份、复印件一份);
5、依法成立工会的证明(成立工会委员会的批复件或工会法人 资格证书),(复印件一份);
6、工会选派职工代表的证明及委托代理首席代表证明(原件一 份、复印件一份);
7、集体协商过程的原始记录;
8、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集体合同的决议;
9、协商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集体协商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第三十三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修改)第二十条“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第五十一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
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4、《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1996年)广东省当时已经走在全国的前面,率先制定了集体合同条例,但是,这部条例在当时推行的情况明显不乐观。
5、原劳动部《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年)
6、原劳动部《集体合同规定》(2004年)
7、省人社厅《广东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引》(2010年)实际上这并不是法律依据,而是省人社厅根据上述法律法规,为了加强集体协商的操作性,帮助、指导企业和工会进行协商而制定的指引,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8、《广东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讨论稿第三稿)(2010年)至今还没有通过,所以目前只能作为参考,还不能作为法律依据使用。
9、《深圳经济特区集体协商条例》
10、《江西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11、《四川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