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脊梁人民教师风采
教育脊梁 人民教师风采
“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
——追记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
张伟为留守儿童发放慰问品。资料图片
张伟还没来得及写完工作安排,就累倒在这张办公桌前,再也没有起来。(本报记者 李见新 摄)
学校师生和父老乡亲自发为张伟送行。张亮亮 摄
学校师生和父老乡亲自发为张伟送行。张亮亮 摄
学校师生和父老乡亲自发为张伟送行。张亮亮 摄
■本报记者 李见新
早春的郸城,乍暖还寒。偶尔一阵轻风掠过,仿佛在擦拭着人们的眼泪。
3月20日上午9点,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南街村一处破旧的小院里,一场简单的追悼仪式正在举行。
爱戴他的学生来了,以前的同学来了,学校的同事来了,教育部门的领导来了,当地的政府官员来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也来了,数千人的送别队伍,从院内的悼念棚前一直延伸到院外,每一个人都眼含泪水深情地送别他——秋渠一中校长张伟。
“三尺讲台安身立命,一腔挚爱播地洒天。”简易肃穆的悼念棚前,一副只有16个字的挽联,浓缩了张伟20年的教师人生。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践行焦裕禄精神
“张伟校长,张伟同志,张伟好兄弟:如果不是站在你的遗像前,如果不是这么多领导和亲朋好友来送你,我还是不相信你已经离开我们„„”追悼仪式上,作为患难与共20余年的“战友”,秋渠乡中心校校长朱全好一边擦泪一边动情地回忆着自己与张伟相处的点点滴滴。
“他正年轻,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他对谁都好,村里人都知道!”今年74岁的李秀兰老人,看着张伟从小长大,她流着泪反复重复着这句话。
“要不是参加张校长的追悼会,很多人不会想到,他的家离学校只有200多米,他却11年吃住在校。”秋渠一中德育主任刘锦华说。
“上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后,张校长路过同事的办公桌,一边仔细询问工作情况,还一边开玩笑地说,‘我这里还有点铁观音,你们喝不喝?如果不喝可就没有了啊’。他那天还在这的,就在这啊„„”说着说着,秋渠一中九年级化学教师韩新愿嚎啕大哭。
“张校长,您怎么就走了呢?我们离不开您啊„„”学生们的哭泣声此起彼伏,声声呼唤令人动容。
„„
3月17日晚上,张伟最后一次到教学楼检查完学生晚自习,在办公室准备当晚召开的校班子会材料时,突然脑干出血,倒在办公桌前,再也没能醒来。
“如果不是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张校长也许不会离开,他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啊!”当晚陪同张伟检查的校党支部副书记张洪涛哽咽着说。
其实,去年张伟就被检查出高血压、高血脂,但他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张伟的同学吴光远告诉记者:“有一次同学聚会,我劝他说,都过40岁的人了,犯不着拼命干工作。可是张伟却不这么想,他说,‘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人家把孩子、把下一代交给咱了,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孩子和家长!’”
3月20日下午,记者走进张伟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摆放着的工作日志,详细记载着当天的各项工作记录:“3月17日,教师例会。
一、做好月考准备工作;
二、各班做好‘学雷锋、见行动,从我做起’演讲工作;
三、加强学生纪律教育„„”
在这一页工作日志下方,一行苍劲有力的笔迹特别醒目:“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赴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张伟在生前的最后一天,还在学习焦裕禄精神,其实,这也正是他人生精神的真实写照。郸城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张伟同志先进事迹,切实让榜样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推动全县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郸城县教体局局长刘现营说。
夜以继日,殚精竭虑,濒临关门的学校成了“名校”
张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高考结束后,勤奋好学的他考出了全校应届班第一名的好成绩,但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周口师专中文系。1994年,大学毕业后,张伟又主动放弃在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自己的老家秋渠乡,在秋渠一中当了一名普通教师。
2003年,张伟担任秋渠一中校长。当时的秋渠一中,校园泥路坑洼不平,校舍简陋。尤其是教育质量,连续3年位居全县后3名,生源流失严重,全校只有300多人,本来数量就不足的教师都在想方设法要求调走。
面对濒临关门的学校,临危受命的张伟发誓:“我一定要把秋渠一中办成全县最好的学校!”于是,在接下来的4000多个日夜里,张伟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在充满荆棘的办学道路上艰难跋涉。
校舍简陋,他积极奔走呼告,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校园道路不平,他亲自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搬来旧砖铺平路面。“张校长没一点儿架子,干什么活儿都亲自带头。当年我们搬砖铺校园时,他总是跑得最快、搬得最多。”回忆起往事,目前在郸城三高高三年级就读的韩晨仍历历在目。
然而,相对于校舍的改变,教育质量的提高更难。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张伟首先从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上下功夫,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班子建设方面,秋渠一中坚持每周开一次业务学习会,提高管理水平;每月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既团结了干部又推进了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从师德教育入手,调动了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
促使秋渠一中教育质量“脱胎换骨”的另一个“法宝”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成立了业务小组,集体备课、评课、赛课,全面抓好‘高效课堂’,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张伟还带领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深入省内外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听课、座谈,虚心请教,并把所学逐步转化为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管理办法。”秋渠一中副校长刘华说。
11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优秀教师团队逐渐形成,省市县级师德模范不断涌现,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攀升,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现在,在校生已经达到1100多人,每学期都有10多所学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学校出名了,张校长却走了„„”刘华痛心地说。
婉拒20万元高薪,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套布沙发
3月20日下午,记者先后来到张伟的两个“家”——秋渠乡南街村的“家”和学校食堂二楼的两小间不足20平方米的“家”。
在南街村的“家”中,由于常年无人居住,4间瓦房里除了一个破柜子和几袋杂物外,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顶棚更是破烂不堪。在学校食堂二楼的“家”中,只有一张床、一张旧桌子、一个布衣柜、一台旧电视机和一套3年前花740元购买的布沙发。“这间屋子冬冷夏热,有时下雨还会漏水,屋外简单垒起的小棚子就是张校长家的简易厨房。”学校一位后勤教师说。
客厅里,张伟的妻子韩春英身体斜倒在沙发边,悲痛地告诉记者:“自从他当了校长后,我们全家就搬到学校住,到现在我们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但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他好好地活着„„”
张伟家庭贫寒,父亲5年前去世,留下一笔医疗费债务;他的母亲去年乳腺癌刚做过手术,妻子小学文化在家务农,一双儿女分别在高中、初中求学。张伟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是全家的“经济支柱”。为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的局面,每天早上四五点钟,韩春英就来到学校厨房,帮助洗菜、切菜,每月工资800元。她还用煤球炉在家里负责给全校教师烧水送水,一年的工资是2000元。
张伟当上校长后,妻子希望能够涨点儿工资,被他拒绝。“我当校长哩,你咋能搞这个特殊?”韩春英流着眼泪回忆说。至今,韩春英的工资一分钱也没涨,而这两份工作,她已经坚持了15年。
尽管家庭经济十分紧张,但哪个同事手头紧,张伟却总是毫不犹豫地掏出几百元钱,他还资助了好几名贫困学生。
3月20日,从网上看到张伟去世的消息后,郑州科技学院2013级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单秋香,专门请假赶回母校送别自己的老师。“张校长当时教历史课,他上课生动有趣,我们都爱听。我初三毕业考上职专后,上不起学,他还给我拿了几百元学费。”
把一所薄弱校办成了“名校”,张伟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不断有民办学校或企业出高薪向张伟伸出“橄榄枝”。
2012年暑假的一天,张伟来到朱全好办公室说:“有一所民办高中跟我说了3个月了,聘请我担任教务主任,年薪20万元,并安排家属在后勤岗位工作。如果考虑家庭情况我应该去,可我真不忍心离开秋渠。我该怎么办?”
“按工作、按对家乡教育做贡献,你不能走;但按你的家庭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发展,你应该去。你慎重选择吧,因为你常说,‘人的幸福不仅仅是通过金钱来衡量和体现的’。”朱全好说。
然而暑假开学后,张伟又出现在秋渠一中的校园里,他舍不得离开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秋渠一中。
结婚19年,带妻子坐一次火车的愿望成为遗愿
3月17日,张伟生命的最后一天。上午10点参加完学校中招备考会后,他在教师“汉字工程”每周展板上工工整整写下了一行粉笔字,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全校师生留言:“胜利的时候不要忘却从前,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将来。”
“连续3年,学校中招平均分位居全县初中第一,综合量化考核居全县前3名。今年的中招考试在即,张校长是在鼓励全校师生,2014年中招要继续考出好成绩。”3月20日,站在“汉字工程”展板前,郸城县教体局人事股股长于广锋指着那行隽秀的粉笔字悲痛地说。
朱全好告诉记者,担任校长11年,张伟时刻心系学生的学习、食宿和安全。我们在一起时,他总对我说:“我习惯在校园里,有时出去开会或学习,哪怕是一天、半天,身在外地心却总是在学校。”
“无论是平时还是假期,张校长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校园。有时出差晚上回来晚,他怕影响我休息,就自己用钥匙轻轻打开大门。”看守学校大门的卫钱立老人说。
2012年,秋渠乡作为郸城县唯一的乡镇代表,接受全省教育先进县创建验收,而秋渠一中则成为教育先进县创建工作的关键。虽然要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完成任务,张伟却依然接受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军令状”。面对教师们的质疑和埋怨,张伟却笑着说:“这世上没有秋渠一中人过不去的火焰山。”在那段日子,值班巡夜的教师每天深夜都会发现,校长办公室的灯一直亮着。验收成功后,张伟整整睡了一天一夜没有起床。
把青春献给钟爱的教育事业,他无怨无悔,对教育的痴情,使他忘记了家庭,疏忽了亲情。张伟父亲去世时,正赶上星期日,第二天他就强忍悲痛站在了讲台上。
“张校长对我影响最大。”秋渠二中校长刘中华曾经与张伟做同事12年。在张伟的影响和培养下,刘中华先后在秋渠一中任政教主任、副校长,2012年到秋渠二中担任校长。“在张伟身上,我看到最多的是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这种爱20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我很幸运,遇到了张伟这个好校长。”秋渠一中教师王增禄说。由于家庭情况不好,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是张伟忙前忙后为他介绍对象。王增禄结婚后,张伟又想法设法把他的爱人调到秋渠一中任课,夫妻俩得以团聚。
“他就是这样,谁家的孩子没办户口,哪个小伙子还没找对象,谁最近身体不舒服,哪个班的孩子家境贫寒、个性倔强,他都一一记着。心中总是想着大家,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刘华说。
很多人都说张伟很“傻”:废寝忘食扑在学校里,家庭妻儿都顾不上,每个月拿如此微薄的工资,无车无房,家徒四壁,“不知道他 7
图什么”。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们心里却是满满的叹服。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不是11年前张伟的临危受命,还不知道现在的秋渠一中会是什么样子。
“我今年都44岁了,连一次火车也没坐过。结婚19年了,我们也从没有出去旅游过。我知道家里条件差,出去一次够孩子半年的生活费。前段时间张伟说,无论如何,等女儿今年高考结束,他一定带着全家出去旅游一次,也圆一下我想坐火车的梦想。可是„„”说着说着,韩春英站着的身体像要倒下来,身边的亲戚赶紧搀扶起她„„
用生命铸就教育信仰
本报评论员
“三尺讲台安身立命,一腔挚爱播地洒天。”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用42年的生命旅程,告诉我们平凡、坚守和担当的力量。
一所濒临关闭的农村学校,经过10余年的努力,得到脱胎换骨式的发展,成为当地名校。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学校领路人的付出。
校舍简陋,他积极奔走呼告;道路不平,他亲自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搬来旧砖铺平;为了教育质量提升,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11年的心血,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优秀教师团队形成了,教学质量迅速攀升,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在这些朴实的往事里,我们无法找到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一切都是那么朴素而平凡。
平凡因为时间获得了新的高度,平凡因为坚守变成改变社会的力量。张伟用坚守的身影关怀着一所学校、一群孩子的未来。
清贫和富有,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但这一念之间,我们看到了师德的力量。张伟拒绝了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把全部心思放在学校发展上,留下一个清贫的家。在这个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一个家徒四壁的校长让我们泪流满面,清贫和富有在这一瞬间转换。他的清贫映照着一位教师的富有,这是他对自己脚下土地的担当。
张伟说,干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这是他的教育底线,更是他的教育信仰。“人的幸福不仅仅是通过金钱来衡量和体现的。”在张伟的工作日记上,他写下了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是他内心对自己的要求,是他精神 8 的方向标。他用自己的方式,用清贫、律己、奋斗和奋不顾身的行动践行着焦裕禄精神。
当学生、家长、群众夹道送别校长张伟时,我们看到人们他对平凡一生绽放出的光辉的珍视:他是照亮孩子未来的灯塔,是秋渠乡那片土地得以富有的肩膀,是埋头苦干和拼命硬干的民族脊梁。
在这个悲伤之后,我们要对得起那沉甸甸的“财富”。
2014年3月26日《中国教育报》第一版9
第二篇:人民教师青春风采演讲比赛稿
没有权力的纷争,没有金钱的诱惑,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震撼人心的气魄。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我拥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我喜欢“教师”这个光荣而崇高的称号!古往今来,伟人、学者、战将、豪杰,哪一个不是出自老师的培养?理论、发明、学说、创造,哪一件不饱含老师的辛劳!新的记录,是从老师的眼前起步;宏伟蓝图,先在老师的心中描绘。功劳册上没有我们的名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人民教师真实的写照。像一缕和煦的春风,无私地滋润万物;像一颗铺路的石子,为一代新人的崛起铺筑起飞的跑道;像大树的根,一点一滴吸取知识的营养,却输送给嫩枝新蕾;像一颗炽热的火种,把青春的火焰奉献给堆薪,让他们潜藏的智慧熊熊燃烧……严寒酷暑,挡不住我们匆忙的脚步;月沉星移,还要把教案仔细推敲。我们用自己的理想、品德、知识和智慧,把一代新人的完美形象塑造。在探求的漫长征途上,我们留下一串串脚印,为青少年修筑了一条通向理想的金桥!
岁月流逝,难忘儿时的教师梦;梦想成真,满腔热情似火烧。三尺讲台,浓缩了我的人生;七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更加感受到教师的责任,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也曾为学生的调皮、捣蛋而生气,离别时却又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也曾被孩子们真诚的祝福所感动,眼里充满含泪的笑。“几滴汗水,几分收获”,当我把区优秀少儿工作者、市级教学能手、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和全国读书活动优秀园丁的证书捧在手中,我再一次为自己选择了这一崇高的职业而感到无比自豪!
我们的事业离不开孩子们。少年儿童是花朵,是小树,是小溪,是春苗。他们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他们将成为明天的栋梁之才,他们将代表祖国无量的前程,21世纪要由他们亲手迎来!
你为小苗浇上泉水
为了鲜花早日盛开
待到满园飘起芳香
花儿会记住你的关怀
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崭新的未来,为了崇高的事业,为了共同的期待,让我们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爱吧,在春天播下我们心中绿色的憧憬,就一定会迎来一个金灿灿的秋天,硕果累累等我们采摘!
第三篇:树人民教师形象展人大代表风采
树人民教师形象 展人大代表风采
——记桐梓县十五届人大代表、新站镇中心学校原校长张华元同志
只要走进新站镇中心学校办公室,人们就可以看到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同志。他中等身材,戴着一幅眼镜,圆圆的脸上,一束长长的眉毛,弓箭似的搭下来,眼眶里,流动着温柔,充满了善良和睿智。他就是小学中高级教师、遵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桐梓县优秀共产党员、桐梓县首届名校长、桐梓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新站镇中心学校原校长张华元同志。
兢兢业业教书 勤勤恳恳育人
他在四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里,一批批学生到张老师手里报到,经过他真情的教学,诚挚的培育,获得了充分的知识“营养”之后,又一批批地奔赴到了更高的学府深造和新的工作岗位发展,就像一位当班的交警,眼前流动一群又一群大大小小的汽车一样,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张老师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认为,教书固然重要,育人更不能忽视,众多的学生中,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他们生理上、心理上差别很大,有的学生智力弱,表现好,有的很调皮,智商高。张老师的目标,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对每个学生奉献出真诚的爱。爱,是一股无形的力量。他可以使那些先进学生,象鼓满风的帆船,一往直前;他可以使那些后进的学生振作起来,充满信心,急起直追。他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特别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他任教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全体学生都能团结友好爱,和睦相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遵规守纪。他在育人方面,既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他总是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时时身先士卒,处处为人师表,获得领导、学生、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深钻教研课改 帮助教师成长 他不但注重知识更新,还注重业务水平的提升,只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求。他始终站在教育理论的前沿,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还努力深钻教研课改,为扎实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他积极认真撰写教学教研论文。十年来,他先后撰写了《如何对待当今身边的“差生”》、《如何抓好农村学校常规工作》、《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新课程下如何上好小学“思想与社会”课》、《用感情、制度、措施、目标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角色的感慨》等18篇教研课改论文在省、市、县教育刊物上公开发表。
张校长常说:教师各自的经历是不同的,作为同事,如能给年轻人一些帮助,就象在陡峭悬崖上架起一座楼梯,让他们顺利登上顶峰。这些年来,张校长不仅爱护教师,看重事业,而且对他的同事也情真意切,炽热如火。他关心老师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工作,做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他团结协作精神强,积极搞好传帮带,关心青年教师成长进步,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不厌其烦地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帮助他们找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毫不保守地传授课堂教学艺术。青年教师有问必答,常为青年教师作示范,经过他的精心指导,耐心帮助,新站小学年轻教师张桂萍执教的《望天门山》一课,在2008年7月荣获遵义市信息与学科整合课堂优质课二等奖。2012年7月,胡华亮教师参加遵义市首届小学自然实验操作大赛荣获三等奖。2006年11月陶益教师执教的《 年月日》荣获省远教三种模式优质课优秀奖。
重视德育工作 强化学校管理
张校长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和实效的德育活动。时常以感情来带动工作,加强对教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利用各种机会对教师、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认知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重点,抓常规,抓落实,扎扎实实组织开展“祖国好、家乡美”系列活动,使学校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构建学校、家长、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德育渗透,要求老师家访、电话访,召开家长会,找个别家长座谈等多种形式,保持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陶冶了学生的情操。2014年4月以前,新站中小学参加全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学生运动会等,分别荣获三等奖;中小学教师参加全县演讲、职工文化艺术节和文娱体育等活动,都取得优异成绩。
抓好教学常规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他把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张校长心中牢固树立了质量兴校意识,不折不扣、大张旗鼓地抓质量的提高,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首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他深入教学第一线,抓好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带头深入课堂听课,组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其次,他带头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引领教师大胆探索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真正起到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质量,以质量促发展的作用;三是他按照上级《关于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力度,严肃考核纪律,注重有效督促与检查落实相结合,进一步盘活教师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014年4月以前,新站镇中小学连续五年在中考、抽考、毕业考试和期末考试中,中学、小学分别名列全县前十名和前五名。
当好人大代表 为民倾情履责 “人大代表职务既是一种荣誉,更多的则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对我来说,当人大代表和我珍爱的教育事业一样,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张校长在县人大代表述职中谈到的“格言”。
2011年11月,张校长当选为桐梓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以后,他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神圣职责。近几年来,他坚持一边认真搞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边当好人大代表,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自己之所能,当好选民的“代言人”。
2012年4月,张校长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与要求,围绕如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动农村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认真撰写了《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意见和建议,强烈呼吁县委政府或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引起了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实施了高寒边远山区任教的老师,增加边远津贴;在农村任教的老师,中级职称全员聘任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农村教师得到了倾斜和实惠,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稳定问题。在2013年、2014年县十五届三、四次人大会上,张校长针对新站中学差学生宿舍问题,学校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校外借宿,学校管理困难,更有隐患。他大胆地提出了《关于新站中学原校址与新站派出所地盘置换修学生宿舍问题》的建议,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采纳,通过多方艰辛的努力,新站中学宿舍楼终于2014年4月落地修建,2015年5月竣工,解决了300多学生校外借宿的疾苦,更为学校强化管理,创造了好的条件,营造了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张校长当人大代表三年多来,紧紧围绕教育、法制、水电等问题共向县人代会提交了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8件。2013年参加了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关于教育实施营养餐的评议会。2014、2015年还参加了镇人大主席团组织的关于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全镇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以及小城镇建设和210国道改扩建项目等5次视察调研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12条。
他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当好教师的表率,是一位务求实效、敢为人先的好校长;在人大代表履职中,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积极做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努力做到发言有质量,建议有份量,是一位关注民意、为民办事的好代表,他重树了人民教师的形象,更展示了人大代表的风采。
第四篇:人民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人民教师是一份伟大而艰辛的职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现今社会中,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迟到就不让进教室,做错事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认为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优生笑脸相迎,差生横眉冷眼等等,这样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良好的师德表现,我认为需作到以下几点:
钻研教材,在新课程新课标下认真备课,上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教好课,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总之,我会努力成长,努力奋斗,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拥有高素质师德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第五篇:师魂,教育之脊梁
师魂,教育之脊梁
一个国家要有他的民族精神,那是国魂;一支军队要有他的战斗精神,那是军魂;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精神,那是企业之魂;同样一个教师也要有自己的职业精神,那就是师魂。师魂是什么,一个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个答案,使这个答案变得无比清晰,立体。
在汶川大地震中,人民教师瞿万容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孩子;人民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人民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她的青春定格在了26岁…… 中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是她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奋不顾身地救出了两名学生,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夺去了双腿。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些面对危难时舍生忘死的英雄教师们。
这些可亲可敬的教师,是他们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学生,他们的壮举,犹如一堂无声之课,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体现了教师的良知和勇敢,以及生命的尊严与伟大。师魂是什么,师魂是直面生死,却不惧生死,用生命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空,用生命为学生插上翅膀的无悔誓言。
中国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他独自一人在五一村西二屯下伸点任教31年,无怨无悔。“豆腐老师”吴金成,这个80后的上伙子,放弃了深圳月薪2700元的教学岗位,毅然选择回乡做一名教书匠,教学期间,他坚持磨豆腐卖购买学具,被群众和学生亲切地称为“豆腐老师”。三尺讲台上,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放飞了大山的希望;把心血和汗水流给了这里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师魂是什么,师魂是从黑发到白发,几十年如一日,甘于平淡,始终坚守,用大山般的臂膀托举孩子们梦想的青春赞歌。
这样的师者楷模不仅仅存在于电视,存在于报纸,同样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在我们先锋学校,无论教师、学生、家长都会向你述一个动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曾在先锋学校任的赵华芬老师,她没有值得炫耀的文凭,没有先进的教学事迹,但她有着一颗慈母般的心,一双园丁的手,她以无私的爱、彩色的笑、博大的胸怀,温柔的臂膀抚慰着一个残疾孩子,五年如一日的坚持为孩子的人生挂上了一个不熄的太阳。虽然现在她已经不在教师这个岗位了,但无论她在何岗位,我们都只愿亲切称她一声“赵老师”,因为只有“老师”这两个字才是对她最好的赞美,也只有“老师”这两个字才是对我们最有力的鞭策。师魂是什么,师魂是爱别人孩子更甚爱自己孩子的大爱情怀。
我知道,在万千老师中更多的是平凡如我的普通教师,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我们有自觉守住良心的底线,有悦纳自己职业,保持心态宁静平和,坦坦荡荡,为人师表,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精神。师魂是什么,师魂是我们笔尖在备课本上、作业本上的跳动,是课后辅导的轻言细语,是面对问题学生时的灿烂微笑,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赤子情怀。
教师就是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在伟大中诠释淡泊,在淡泊中浸透爱、责任与奉献。无疑拥有如此职业精神即“师魂”的万千教师将就是中国教育的真正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