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郑福龙老师事迹有感
读“幸福早已常伴我左右”事迹报告有感
当我读了“幸福早已常伴我左右”的事迹报告后,被郑老师那平凡但又崇高的工作态度所深深折服,郑福龙老师平凡而真诚的义举,如涓涓细流,不仅温暖了山乡爱中,还感动了整个社会。
郑老师所做的工作是极其平凡的,甚至可以说是繁琐的,一个原本在镇中心小学颇有才干的数学骨干教师却主动请缨去了山区里的爱中小学,甚至还“转行”教起了语文,不仅如此,他还面临着相对较差的工作环境和一群留守儿童,但郑老师却没有退缩也没有怨言,默默无闻地教育着这群孩子,真正体现了一个教育者的理想、品质、责任、奉献和爱心,也真正做到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郑老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郑老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认识教师职责,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郑福龙老师从教多年,却从未要求过什么。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一、立足本质,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郑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我们应当学习郑福龙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郑老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郑福龙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第二篇:读尹老师事迹有感
一个山村女教师的197本荣誉证书
沂蒙山北麓,山东青州市王坟镇王坟小学,年轻的校长牛风富日前把记者带进一间会客室。我们刚开始仰望墙上贴挂的一溜锦旗和奖状,一个一身艳红的女教师有点腿脚不方便地走进来,笑吟吟地跟记者打招呼。
“这位就是尹德玲老师!”牛风富一脸的骄傲和自豪。“她是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是我们王坟小学的数学、音乐教师。”
“尹老师在咱们镇可是个名人,学生都叫她‘老师妈妈’。”引路来的镇教管办主任王延海指着墙上的照片说。
听着这些夸奖,尹老师有些不好意思,目光游移,但一说起带领学生们做过的事,两眼开始放光:“你们看我腿脚不灵便,这是病伤落下病根了,脊椎也老疼,可我从没误过孩子们的课。”
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说尹老师用奖金为学校添置了一台教学电脑,指导老师和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说尹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活动,对当地风物土产进行研究;说沂蒙山区漫山遍野的苦菜,食物和药物价值很高,但由于没有规模化加工利用,大量烂在地里,尹老师发动学生收集发掘祖上加工储藏苦菜的方法,组织学生课余一次一次试验、摸索,终于总结出一整套苦菜脱水、腌制、存储、泡食的技术,不光村里家家户户采用,报到省里,还得了山东省科研创新一等奖,王坟小学因此名声大振,还由此叫响了“科研兴校”的口号。
青州市教学研究室主任史振平在一旁说起尹老师的这些事,也是如数家珍。让人感慨青州这块悠久文化之地,不光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还有全新的山村教育新理念。
在学校操场看去,远处青山,近处玉米地,衬得铺满杂草的操场有些破落。一个班的孩子们正跟着一位老教师学习广播体操,姿势摆得有板有眼。
尹老师的大红衣服在刺眼的阳光下更加鲜亮。
“您平时就穿这样鲜艳的衣服吗?”我们问她。
“是呢。我喜欢颜色鲜艳的衣服,学生看着也高兴。”尹老师咧嘴一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只是知道今天你们来,特意熨了一下。”
一阵饭香飘来,学校食堂开午饭了,简陋的小窗口前很快挤满了攒动的小脑袋,有的趴在窗户上不肯松手。
“饭菜好吃吗?”看到记者蹲下来,孩子们怯生生地点了点头。
“给我们说说你们的尹老师吧。”
“有次我没带铅笔盒,尹老师跑到超市给我买了一个。”扎红领巾的女孩有些害羞。“冬天尹老师总提前到教室给我们生火!”男孩插嘴道。“尹老师唱歌跳舞特别好,下课了总跟我们一起玩。对了,我们尹老师得的奖状可多了,好几大袋呢。”女孩眨眨眼睛又补充了一句。
记者转身就问尹老师:“听说您获得的荣誉特别多,给我们看看?”
“喏,那些就是。”推开嘎吱作响的木门,尹老师指着办公桌下鼓鼓囊囊的大布袋。
“这么多!”我们很惊讶。
“197本。”尹老师认真地说。
尹老师弯着腰,开始将沉甸甸的荣誉证书一摞摞地往外掏,由于脊椎不灵便,她的动作显得有些缓慢。屋里很安静,能够听见金属奖章碰撞的声音。
尹老师将证书小心翼翼地一本本打开、摊好,再用手慢慢地抚平,眼里柔情似水。一摞摞鲜亮的红皮证书,和尹老师一身的艳红,衬得屋子里亮丽而温暖。这一刻,我们都不再说话,用心体味着一个从教38年的山村女教师艳红的一生。(光明网记者陆先高张薇)
抛开197本荣誉证书而言,尹老师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她那不太方便的腿以及一身鲜红的着装——一个女教师,在山村的三尺讲台,带着不太方便的腿站了三十八年。三十八年的痛苦不言而喻,主要的是她有一种挺下来的“信念”。正是由于这种信念,才让她在自己的岗位得到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等等殊荣。正是这种信念,才让她在这个山村学校里,对自己的学生施以“妈妈”般的爱。
“您平时就穿这样鲜艳的衣服吗?”记者问她。“是呢。我喜欢颜色鲜艳的衣服,学生看着也高兴。”多么简单的回答,顿时让我感触到这位老师的温暖,多么朴实的而厚重的心灵啊!
想必当下的我们与尹老师最大的不同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教书育人的“信念”吧。在物质条件日益满足的今天,我们的内心愈加的脆弱起来。面对山村的环境能让很多年轻人退却下来,更何况像她这样静下心来,挺住三十八年,可能是寥寥无几了。一旦信念缺失,即使你能够改变环境,大概也不能够改变自己,终究落得终日惶惶不安的境地。而那种随遇而安的人呢?想必也只能在终日抱怨中一事无成吧!
尹老师给我们做了典范,不管人是否有所缺陷,不管是在条件艰苦的山村,还是物质优越的城镇,只要你的信念足够坚定,你就能在一定的领域得以成就!
第三篇:读大学生村官郑正有关事迹有感
读大学生村官郑正有关事迹有感
近日,我在网上阅读了《奉献在基层 成长在基层》、《我的微博我的支书事》等一些关于郑正的文章材料,使我深刻了解了祁阳县优秀大学生村官郑正的事迹,人生匆匆,青春易逝。多少次我问自己:我的青春何处安放?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声音在铿锵回答:在基层!是,我的青春在基层。这里有广阔的天地,有淳朴的人民,有伟大的事业,我的青春在这里是如此绚烂多彩,这是他的他的理想,放弃了很好的留校机会,毅然选择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基层。让我感到了他的坚强、他的执着、他的理想,一次次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小岗位给我们村官搭建了人生的大舞台。“村官”这个岗位很小,甚至连“芝麻官”都算不上。但在郑正眼里,“村官”就是事业。从一个外省对当地什么情况都不了解的大学生,到现在当地的老百姓都把他当“自己人”,这让我感触很大。作为村官的我,应在很多方面向他学习。你敬群众一尺,群众就会敬你一丈,你对群众倾注一分真情,群众就回报你十分感动,以心换心,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这是他的原话,作为村官就是要将自己当做群众的一员,才能融入群众,深入的了解村民在想什么、想做什么,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最基本的,作为村官的我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在以后的时间里要把主要工作重点放在村里,我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处事要公,一碗水端平”、“做事要实,一竿子插底” 这些朴实的话语,诠释了郑正对“村官”这个岗位的爱恋,小目标折射出大境界。仅仅成为“村中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身上还肩负着带领村民干好“村中事”的责任和使命。农民朋友最实在,希望“当官的”的能为他们解决村一些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问题。大学生“村官”虽不是官,但有着老百姓办实事的职责。这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一种诠释,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境界,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每天进步一点点”,应当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像郑正那样扎实干事,脚踏实地,用一颗真心去适应农村、改变农村,在短暂的村官生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广大的农村发展事业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第四篇:学习郑益龙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郑益龙事迹心得体会
“3月5日,在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后的同一天,郑益龙同志的遗体在群众的默哀中安祥远去,一个年轻的武警警官,再一次向社会验证了,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雷锋精神还在。”这是交通七支队三中队战士王林学习郑益龙事迹后,在日记上写下的一段感言。日前,一项学习郑益龙见义勇为精神的“读事迹、谈感悟”活动在交通七支队官兵中自觉展开。
郑益龙,男,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系武警广州支队四大队副教导员。2013年3月1日下午,郑益龙外出途中,因勇救落水青年陈永彪而英勇牺牲,遗体于2013年3月4日晚上8点50分在珠江滨江西路附近江面被搜寻发现,打捞上岸。后郑益龙事迹在新浪网上被疯狂转发,郑益龙也被人民尊称为英雄。
2013年3月1日午饭后,汕头人陈永标、徐小蓉夫妇和朋友吴志平来到珠江西提码头游玩拍照,陈永标在后退取景中不慎被铁链绊腿掉入珠江,此时,妻子大呼救人,吴志平随即脱衣准备下水救人。就在此时,途径此处的武警警官郑益龙疾速跑到事发地,发现一名男青年在水中挣扎,他边喊:“你别动,我来救!”边脱掉鞋子和上衣,便一头扎进江中,奋力托起陈永标往岸边游。
由于陈永标不会游泳,拼命在水里挣扎,郑益龙艰难的将他朝岸边托,郑益龙用双手抱住沉下去的青年,用力游向岸边,但由于江水很急,落水者慌乱之中乱抓乱拍,筋疲力尽的郑益龙只好用右手托起,用另一只手猛力划向岸边。这时,吴志平丢下一个救生圈,郑益龙拿到救生圈后,让落水者趴在救生圈上,他自己却被江水冲走离救生圈6米处。此时,岸上的民众找来一根绳丢给落水者,随后合力将陈永标救上岸,而郑益龙却因体力不支被流水冲走了。
有江边目击者说。当时郑益龙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已用尽全力。岸上民众一边呼喊着救武警,一边拨打110、120。十分钟后,救护车把陈永标送到江边附近的中山二院抢救,已无生命危险。“我当时也不知道水里什么情况,上来之后就一直吐。”陈永标说,他已无生命危险,只是肺部有一点发炎。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在那一刻,我想郑益龙也没有多想,他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人民武警本能的反应,那就是舍己为人。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武警战士,什么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尽管他用生命诠释了这一切。我想如果在给他一次选择话,他还是会这样做。在看到这则新闻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在经过了小悦悦的事件后,他告诉我们,好人还是有的,好人还是占大多数的,国人的良知并没有被权钱的诱惑给泯灭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将不再变得那样冷淡。
“人究竟应该为谁活着、怎样活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到底在哪里、靠什么去实现?郑益龙同志用党员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家。”连日来,七支队的官兵们通过读报、看新闻、听广播、查网络等多种方式,积极去了解郑益龙同志的见义勇为先进事迹,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深思新时期党员先进性在哪里体现、雷锋精神从何处弘扬。官兵们积极学习,踊跃发言,一股学习当代雷锋、传承英雄精神的正能量,在官兵中迅速膨胀。“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滋养,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50年,雷锋精神成为了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心灵旗帜,飘扬在共和国的上空,鼓舞人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无私奉献。”驻守内蒙古包头的五中队官兵们互相传阅着雷锋精神系列报道报纸和事迹材料,指导员刘勇向笔者介绍说:“官兵们通过传阅、诵读、摘抄精神词句,为大家继续学习郑益龙同志先进事迹提供了积极正面的航向标和理论引导。”
将学习郑益龙先进事迹与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相结合,将其视为推动部队顺利转变转型、提高官兵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采取有组织有部署、有检查有指导、有标准有评比、有经验有典型、有总结有奖励的方式,开展挑应战、宣誓、表决心等活动,将郑益龙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热爱人民的政治本色、忠诚事业的职业操守、英勇无畏的高尚情怀、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优秀品德灌输给广大官兵,在全部队掀起了学习英模事迹、感悟英雄真谛的学习践行热潮。
第五篇:郑益龙救人事迹的学习心得
面对危难,郑益龙毫不犹豫地跳入江中救人,在他的心目中,大义胜过一切。连日来,潮阳区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给予英雄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昨日,记者从潮阳区了解到,目前该区作出了关于向“舍己救人——新时代雷锋”郑益龙同志学习的号召,为形成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凝聚正能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为了更好地学习发扬雷锋精神,3月5日18时30分历史学院于文教中心307室组织学生观看学习郑益龙先进事迹,历史学院20xx级全体同学参加此次活动。
郑益龙同志奋不顾身,英勇救人,事迹感人,是新时期潮阳人的骄傲。入伍这些年来,郑益龙三次荣立三等功,足以说明他对于雷锋精神的传承与践行是一以贯之的,是发自肺腑的。他的成长经历和英雄事迹,诠释了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新时代雷锋精神。希望通过向“舍己救人——新时代雷锋”郑益龙同志学习活动,让活在人们心中的雷锋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中变得更加凝重,并把学习先进典型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潮阳的强大动力。
通过观看学习郑警官的先进事迹,历史学院的同学们深受鼓舞,在缅怀烈士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发扬雷锋精神,做新时代的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