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副校长事迹材料
优秀副校长事迹材料
洪海鹰老师是兰炼二小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从教15年坚持不懈地钟情教育,为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张扬、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她积极践行“爱乐”教育,为兰炼二小撑起了教育的一片蓝天,成为兰炼二小“十师”培养过程的受益者——特级教师、省级能手、省级骨干、市级名师、市级新秀、市级学科带头人、学校首席教师、十佳教师、明星教师、优秀教师。
XX年我调到兰炼二小任校长,首当其冲的工作是打造兰炼二小成为西北教育的领跑者,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青年骨干带头人。我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每一位教师制订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青年教师洪海鹰的个人规划吸引了我,她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矫揉的造作,工作只有四年的她用工工整整的楷书写着:一年内成为兰州市教学新秀,三年内成为兰州市骨干教师,五年内成为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七年内成为甘肃省骨干教师,十年内参与省特级教师评选!看到这样鼓舞人心又有气魄的发展规划,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幸福,如此有教育思想又有伟大理想的青年人,一定要创造机会积极培养,给予展示的平台。
在学校“青蓝工程、新秀工程、名师工程”中她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在市级教学新秀评选中,她的公开课成为兰州市的示范课;在省级骨干教师评选中,她位居首位,成为兰州市青年教师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获得可喜成就,XX年被评为兰州市金城名师,参加了省级特级教师评选。
她现在是兰炼二小的一面旗帜,是兰州教育的楷模。她执着而又刚强,对生活乐观向上,对事业无私奉献,她的行为深深感染和打动着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心。
在兰炼二小,洪海鹰老师第一个提出“爱心润生”的育人理念,与孩子们亲密如“知心姐姐”。她关注每一个孩子,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从不放任,寻求“可亲”与“可敬”之间的平衡。在教书中她不忘育人,她说班主任工作要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要用感情的泉水来浇灌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有一年冬天,洪海鹰老师患重感冒,但为了孩子她仍然坚持天天上课,就在放寒假的前一天因体力不支而摔倒在教学楼楼梯上,造成右脚脚踝骨折。打着石膏的她行动极不方便,但寒假里仍坚持备课、学习。开学了,她的脚并没有完全康复,但由于放心不下学生,她毅然拄着双拐坚持工作。她拄着双拐参加了兰炼总校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并获得冠军,留给同事和学生更多的是佩服和赞叹。
洪海鹰老师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兰炼二小第一个石化公司的劳动模范、石化公司技术明星,并多次获得省、市级政府的表彰。15年的教学生涯,是她不断完善自我、创造价值的历程。如今在三尺讲台上的她仍尽展才华,那凝练的讲述、精当的提问、精巧的教学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思想,深得同行们的称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今身为教学校长的她更是将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她制定了一系列培养措施,出台各类教师培养方案,提出了“四自”(自由、自主、自然、自学)教学策略,让人人享受温暖的爱心,人人获得学习的满足,人人散发生命的光彩,人人享有快乐的心境,达到乐教者自学,乐学者自教的境界。通过“六个一”——一颗博大的爱心,一份执着的追求、一张亲切的笑脸、一套过硬的技能、一身得体的服饰、一种儒雅的风度,打造充满快乐、好学向上、互助共享的教师团队文化,为兰炼二小每一位教师的卓越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真正发挥着省级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标杆作用。
她善教乐教,播撒馨香。当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她总是甜甜地说:“教育的成功在于勤奋、奉献与创新。”这句名言也成了她执着追求的座右铭。
我喜欢她,是因为她有执着追求、敬业精神;
我欣赏她,是因为她有人格魅力、激情满怀;
我称赞她,是因为她有教育思想、教学风格。
第二篇:优秀副校长材料
年轻的校长,充满活力的管理
——兴宁市宁中中学副校长刘松茂先进事迹
1991年8月,年仅28岁的刘松茂同志被任命为兴宁县叶东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短短五年间,便彻底改变了该校的面貌。1996年12月,他被调至拥有二千多师生的附城完全中学——宁中中学,任该校副校长,领略更广阔的视野,经受更复杂的锻炼。
他在叶东中学任职之初,该校办学条件之差,使人望而却步,但他却知难而进,以其令人叹服的胆识和才干,团结全校教职员工,克服“天时”、“地利”之不足,发挥“人和”之优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使该校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有质的飞跃: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五年间,增加了9个教学班540多名学生。
二、办学条件不断完善。通过勤工俭学,开源节流,筹集资金400多万元,修建、新建六栋校舍共6000平方米,完善了“六室一场”,使教学仪器达到省定二类标准。特别是扩建了一个占地40亩,有6条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为如期高标准完成“普九”任务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想方设法投资100多万元,在新城教师村建起一栋7层24套的教师住房,实现了该校教师“教者有其居”的愿望。
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校无一学生严重违纪,更无违法犯罪行为,“普九”各率全部达标,每年中考升学成绩稳居市前十名,在市级以上的学科比赛中,有52人次获奖。
四、师资建设不断加强。由于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现在该校教师达到专科、本科学历的分别占全校教师总数的90%和25%。叶东中学显著的办学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该校曾经10次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1993年12月,“兴宁县初级中学教育管理研讨会”在叶东中学召开,该校成为全县初中教育管理的榜样;校长刘松茂多次被评为市、县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获兴宁县优秀科技工作者 “振兴奖”,并于一九九四年评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
一、年轻的学校,年轻“领头雁”的劲头
人们到叶东中学,不论是事先有约,还是“突然袭击”,每次踏进校园,总有进入如诗如画之境的感觉:洁净如洗的地面,布局合理的校舍,花香四溢的校园,紧张有序的节奏,轻松和谐的气氛。但感受最深的还是“年轻”。年轻的“叶东”,于1986年下期由叶塘农业中学改办而成;年轻的校长,任职时年仅28岁;年轻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仅有34岁。人们当初在担心:嘴上还没长毛的校长能领导全校1000多名师生吗?然而一个个铁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刘松茂上任伊始,便立下雄心壮志,响亮提出:“三年内,一定要把‘叶东’办成一所校风好,质量高,发展快,有特色的一流农村初级中学”。为了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刘校长以身作则,带头深入教学第一线。五年来,他除了致力于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工作外,还坚持授初三年级一至两个班的语文。连续五年,他不仅没有空缺一节课时,而且潜心于教研教改,使所授班级历年中考成绩在同级同科中名列前茅,及格率、优秀率分别超市平均成绩12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左右。这就产生了“校长授课效应”,一是带动了学校行政班子全体成员都按所学专业授课,而且个个超过正常的工作量;二是带动了全校教师人人重教学、重实干、重实绩;校长带头深入教学第一线,还有助于掌握教育教学的动态规律,有助于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学校管理制度,这就为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轻“领头雁”的劲头,带出了年轻实干的领导班子,带出了年轻实干的教师队伍。一群“初生之犊”,一轮“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推动着这所年轻的学校优质高效地运转,以至最终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铁一般的管理制度与生动活泼、温情脉脉的激励之道
健全和实施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途径。叶东中学规章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含“铁”量高——从制度的制订到制度的实施都体现了高度的严密性和严格性,充满了年轻人的阳刚之气。
叶东中学的德育工作方针是:“班主任为主,全员负责;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全面协调”。该校自改办以来,从未发生过严重违纪和违法犯罪事件。学校平日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几乎接近军事化。学生宿舍三锁三开,专人负责内务检查。早读、晚修、早操、课间操,就连午息也要点名做记录。无论课内、课外、用膳、就寝还是单车停放,所有纪律要求均实行量化管理。其中仅校园环境美化就有十个项目的评分细则。因此,“叶东”校园任何时候都秩序井然,清新整洁。
叶东中学落实常规教学的总体要求是:“钻研要深,备课要实,讲课要精,改作要严,辅导要细,效率要高”。该校每学年开学前按成绩搭配,抽签编班,订出各年级质量达标标准,将其分解到班,落实到人,期终进行总结评比,这是目标管理。但“叶东”更重视的是过程管理。除了以校长为首,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主的“听课队伍”随时深入课堂检查教学情况之外,还有每学期“法定”的两次教案检查和两次作业批改情况抽查,同时分年级召开学生座谈会,然后将检查结果和改进意见印发给各科任教师。这种教学情况通报有如“明镜高悬”,褒贬分明,铁面无私,对存在问题的指出简直达到纤毫毕露的地步。
叶东中学地处偏僻乡村,离圩镇4公里,方圆数里皆为“黄土高坡”,交通不便,连平日正常的生活需求——米菜都难以采买,更谈不上文化娱乐场所。学校仅有一架供教学使用的黑白电视机。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使教师能安心从教,乐于奉献呢?还是让该校教师的一番评论来回答这一问题吧:刘校长坚持授初三级两个班的语文,和我们并肩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跟我们是十足的战友;学校地处不利的环境,全校教师食宿在校,与行政人员朝夕相处,象朋友一样共同生活;最有意思的是,刘校长每天课余都跟我们一起活动,他是我校教工篮球队的主力和足球队的“职业”守门员,所以他又是我们的球友„„这一番“三友”论,既从某种角度表明了该校校长的工作作风、管理水平,以及以情怡人的待人之道,又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该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安心“叶东”,愿为“叶东”兴旺发达尽心尽力之“奥秘”所在。难怪有人说:这里的校长不仅平易近人,与同事情同手足,而且有胆有
识,带头实干,因此,他的号召力特别强,凡有任务,一声令下,八方响应。就连人们时常感叹难以驾御的青年教师,在这所学校往往是工作上打头阵的先锋。该校把铁一般的管理制度与生动活泼、温情脉脉的激励之道艺术地融为一体,无疑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刘松茂认为:培育新秀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叶东中学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根据本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的特点,把培养使用青年教师的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该校青年教师有不少是近几年的师范院校自费毕业生,起点较低,经验不足,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保守方法来培养使用青年教师,就远远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为此,在刘松茂校长的倡导下,行政一班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培养新秀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该校这几年认真实施“合理组合,提高学历,加强教研,大力培养”的十六字方针,创造出“定、立、学、带、促”五字经验。定——定培养目标,定培养对象,定培养计划。立——立专业思想和奉献精神,立“三个一”常规要求。学——学师德规范,学教学常规,学基本功。带——形成传、帮、带网络,确定传、帮、带内容重点。促——让青年教师挑重担,把青年教师推上教改大舞台。这些举措,成效显著,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
莫嫌雏声还细弱,已展嫩翅满天飞。叶东中学的李与核、张启中、黄奇麟等不少青年教师,已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领导力量。在该校行政人员中,青年教师占88%;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青年教师占90%;在毕业班教师中,青年教师占85%;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教师中,青年教师中同样占大多数。这就形成了青年教师挑重担、出大力、唱主角、创佳绩的喜人局面。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这一真理已在叶东中学得到了应验。
刘松茂同志不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而且善于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他积极撰写学校管理论文,多次在市县级刊物上发表,其中《打破常规,培育新秀》一文得到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认可,并编入国家级刊物《中国·九五理论纵横(’97版)》。
为了充实完中的领导力量,为了在更广阔、更复杂的环境中锻炼新秀,1996年12月,刘松茂同志被调任宁中中学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当时,该校行政班子正值新老交替,老校长已退休,新校长又因病在家疗养,学校发生了一些不利于团结,不利于稳定、发展的事情。刘松茂同志凭着他多年的管理经验,以其敏锐的目光,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及时召开各类型会议,反复强调全校教职工为人处事必须坚持“四个有利”的原则:有利于建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转机制;有利于完善学校管理;有利于维护学校声誉。通过正面引导,统一了广大教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分辨能力,纠正了言行偏差,为稳定学校局势,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后,他总是顾全大局,始终维护校长的威信,努力当好校长的助手,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了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了共和国的大地凯歌常奏,年轻的刘松茂校长正以沉稳刚健的步伐,在教育大道上继续阔步前进!
第三篇:优秀副校长事迹材料
冯沅君,河南唐河人,原名恭兰、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大绮、吴仪、漱峦、易安、沅君等,现代文学史家、戏曲史家、作家,一级教授,曾任xx大学副校长。
冯沅君父亲冯台异,字树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进士,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曾任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即外国语学校的总务长),后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冯台异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家设书房请教读师爷,为其长子友兰、二子景兰及女儿沅君讲授古文、算学、写字、作文。年幼的冯沅君喜爱读古文,尤爱读唐诗,十一二岁时不仅能背诵大量的诗词,而且还能够吟诗填词,故有才女之誉。后来,冯沅君的大兄、二兄先后赴京、沪学习。冯沅君在家一方面利用家中父兄念过的书,刻苦攻读,吟诗作赋;另一方面大量阅读大兄、二兄带回来的中国古典名著及新出的报刊,从中接受新的思想。1917年秋,冯沅君说服母亲,随长兄冯友兰到北京,入考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冯沅君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
1925年起,冯沅君先后到南京金陵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中文系任教。1929年1月24日,与三峡文学研究家陆侃如在上海结婚。1932年,他们考取巴黎大学文学博士班,专事古典词曲的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1933年出版论文集《沅君卅前选集》(上海女子书店)。冯沅君1935年回国,先后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东北大学、青岛xx大学等校中文系担任中国古典文学教授。除担任教学工作外,仍继续古典文学、文学史的研究和著述,被誉为中国著名的文学史家。这期间出版了《张玉田年谱》、《古优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古剧说汇》等,并与陆侃如合著《中国诗史》、《南戏拾遗》等书。
这里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冯沅君夫妇在留法期间,曾参加了法国著名作家巴比塞组织的反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活动,这个同盟下设中国留学生支部,参加的人中,除冯沅君夫妇,还有著名诗人戴望舒、李健吾等人。他们在巴黎创办了一张油印小报,由冯沅君夫妇负责编辑,为反法西斯的伟大事业尽了绵薄之力。他们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世界形势和文艺问题,讨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法文译本问题。在这里他们结交了很多法国和中国朋友,从而拓宽了他们的思想和文学视野。他们的心胸和眼界,已经逐渐经历了一个由民族扩展到世界,由世界进一步扩展到全人类的过程。此刻,在冯沅君的心底,正酝酿着更为开朗、广阔的发展自己的宏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冯沅君夫妇同千百万善良的人们一样,沉浸在无比喜悦和激动之中。不久,他们夫妇就随东北大学复校抵达沈阳,1947年夏又应聘转到青岛xx大学任教。在忙于教书、理家的间隙之中,她继续进行古剧的研究,从而一鼓作气写出了《元杂剧中的〈东墙记〉》、《记侯正卿》、《唐传奇作者身份的估价》等文。在此期间,冯沅君还写了一部专著《古剧说汇》,是继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之后,中国戏曲史上又一辉煌巨著,她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宋元戏曲的形式、创作和演出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对进一步研究中国戏曲史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同时,还译出了《法国歌曲的价值及其发展》、《法国的新文学》、《人民颂》等数十篇(首)法国文艺作品。在法国歌曲《人民颂》译文的后面,冯沅君特意附加了一段文字:法国以革命后的崭新姿态出现于十九世纪,所以这首歌曲的风度也极明快、矫健、坚定,纵与《马赛曲》不全同(时代也略晚些),实可说是一家眷属。读这类作品,我们会看到个前途光明的新兴人群,且不免有后视今犹今之视昔之感。这里,冯沅君用含蓄的言语表明,她们的心境情怀已经完全倾向中国共产党了。她正是在这样愉快的心情中,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冯沅君积极地投入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之中,她曾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xx省人民政府委员,xx省妇联副主席,xx省文联副主席;1963年被国务院任命为xx大学副校长、中文系一级教授。在繁重的学校行政工作之余,她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建国初期,她受教育部的委托,同游国恩、王起教授等合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956),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的中国文学史课,提供了讲授的依据,后又与北京大学木庚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国历代诗歌选》,这部在全国影响颇大的书,选注了一千多首历代脍炙人口的诗歌,为全国的大学中文系提供了一部完整的教材。50年代和60年代的前几年,冯沅君心情开朗,文思活跃,写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从1923年的秋天开始,她接连写了《隔绝》、《旅行》、《慈母》、《隔绝之后》四篇小说。这四篇小说虽然各自独立成篇,而其内容、思想却彼此息息相通,小说所表现的女主人公一方面是刻骨铭心的自由恋爱大胆而热烈;另一方面是对旧礼教以死抗争的勇气和行动。冯沅君笔下与旧礼教大胆叛逆的知识女性的形象,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一代读者,给20年代中国新文坛带来了清新、绮丽的气氛,引起当时广大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在社会上影响甚大。于是,为爱而写作的淦女士(冯沅君笔名)一时成为20年代文坛上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
1926年,四个短篇结集后取名《卷施》,编入鲁迅先生编辑的《乌合丛书》之六,由北新书局出版。1935年鲁迅先生把其中的《旅行》和《慈母》编入《〈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在前言中作了很高的评价。冯沅君文笔犀利,她向旧社会旧礼教挑战的勇敢精神和争取恋爱自由的大胆行动,深得鲁迅先生的赏识。
1924年冬,冯沅君被聘为《语丝》的特邀撰稿人。由于受《语丝》的社会批判的影响,她的视线从单一的恋爱自由扫向了更广阔的生活,文笔有了变化,署名也由淦女士改为沅君。她写的杂文,短小精悍,立意鲜明,语言犀利,表现出了一个追求博爱思想的女作家对现实不满的愤世嫉俗的态度,从而一时轰动了北京的新闻界,更轰动了文坛。冯沅君在文学创作上独特的才能和惊人的魅力深受后代读者赞赏。可以说,在20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进入了苏雪林、庐隐、冰心、谢冰莹等的不朽行列。
在《学文》第二卷第六期(总第八期)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冯沅君是北大的第一个女研究生,她最早发表的小说署名淦女士,接着又创作了带着自传性质的小说《春痕》。
冯沅君是位事业心很强的人,自然不甘心婚后充当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主妇的角色。1930年秋天,她又只身应聘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国文系任教。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北京大学是全国名牌大学,等级森严,以往没有女教师登过讲坛,而年仅30岁的冯沅君却开此先河,登上北大讲坛给学生授课。她讲得充实而谨严,令人肃然起敬,从而站稳了大学讲坛,成为当时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学女教师之一。
她还是登台演戏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唤醒了一代有头脑、有作为的男女青年。冯沅君,这个内心一直向往着自由与解放的青年女性,受到了这个伟大运动的感召,勇敢地拿起了笔,将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编成古装话剧,并亲自粉墨登场,扮演了剧中众矢之的封建专制家长的典型人物焦母。女大学生登台演戏在北京是头一遭,故而轰动了整个北京城,演出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连演三天,第一天满座,第二天以后就连窗户外边挤满了人,盛况空前。北大、清华的师生们还开了专车前往观看,李大钊先生偕夫人带着女儿前去助威,鲁迅先生和川岛先生亦都来看过戏。《孔雀东南飞》的演出,使冯沅君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有人写文章说冯沅君此时是名满京华。
冯沅君与陆侃如合著的《中国诗史》,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唯一的一部诗歌史专著。
冯沅君与陆侃如合著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则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俄、捷克和罗马尼亚文本,成为建国以来唯一本介绍给外国读者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冯沅君与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修订后由作家出版社重版,被论者称为解放后用新观点、新方法完成的第一部系统的文学史。
冯沅君又是新中国第一位女一级教授。
冯沅君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主要成就在古剧研究方面。《古优解》、《古剧说汇》是她的卓越的研究成果。而冯沅君学术成就的另一方面是和陆侃如携手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他们联袂合作的第一部著作《中国诗史》,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先生指定为重要的参考文献。直到今天,这部放射着耀目光彩的《中国诗史》,仍然是中国唯一的一部诗歌史专著。1932年,他们夫妇又合著了《中国文学史简编》,此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叙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专著、是一部难得的佳作,被毛泽东同志当作经常的案头读物之一。此书多次再版,并译成多种文字向国外发行,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中国诗史》是继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问世的又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中国文学专史的力作。这部诗史以史为序,着重论述诗体的兴替和评论风格不同的重要诗人,展示出中国诗歌发展的面貌。根据两人的分工,冯沅君撰写了宋元明清诗史。这一部分,此前尚没有人作过研究,特别是第四编《散曲及其他》更是一片处女地,编纂具有拓荒的意义。冯沅君将当时尚不登大雅之堂的元明散曲及清代俗曲,当作中国诗歌的主流,而不论述元明清三代诗词,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失为一家之言。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将以前不为学者重视的散曲、俗曲编入到了诗史中来,拓宽了文学史研究的视野。冯沅君逝世后,由袁士硕汇编整理的《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由xx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四篇:优秀法制副校长推荐材料
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暨优秀法制副校长xxx推荐材料
Xxxxxx
xxx同志政治素质好,忠诚于党的事业。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多年来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和“和谐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
xxx同志自担任xxxx小学法制副校长以来,积极探索怎样做好法制副校长的规律和方法。积极协助学校做好依法制校工作,制定完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的规章制度。xxx法官现在到区法院工作,工作很忙,但是仍旧能够抽出时间,配合学校完成法制教育讲座和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稳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xxx视学生如自己子女,怀着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感;不辞劳苦、不图名利、不计报酬。讲责任、讲奉献、讲爱心。真正把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中,他保持着当法制副校长的“热心”,对学生的“爱心”,维护学校、学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降低校园暴力事件和犯罪率的工作“重 2
心”,与学校领导、老师在对学生素质教育上的“同心”,对工作多动脑、多尽力的“责任心”。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解决学生的违法犯罪问题上积极探索预防犯罪的新路子,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强化法制教育的时效性,如在每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模拟法庭中,剧本的编排都是按照我校学生自己提供的素材,写着身边的事;xxx同志还和我校主管德育的副书记xxx一起利用板报、橱窗、广播站、法制报告会、普法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工作的指导与宣传,努力营造“守规范,树美风”的良好氛围。形成“遵规守纪光荣、违规违纪可耻”氛围。
xxx同志在工作中能结合校园秩序,积极协调文化、工商、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学校和在校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能积极配合学校、家长及时纠正在校学生的不良行为,确定帮教对象,做好后进生、劣迹生的帮教工作,促进帮教对象的转化。能妥善协调处理在校学生违法案件,严肃查处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和滋扰教学秩序案件,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能分析研究青少年学生违规、违纪、违法、犯法的心理特征,切合实际地开好法制报告会。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强化指导在校学生知法、遵法、守法意识。能结合德育处思想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每年,xxx同志都会来到学校为孩子们 3
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每次讲课,他总是精心准备,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相结合。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育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将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现有思想品德课、社会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把法制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将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运用学校橱窗、板报、红领巾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开展普法教育,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将法制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按照《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他还和我校领导班子一道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共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讲课时,他能结合案例,深入浅出,以案讲法,用身边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把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融会到引人入胜的法制小故事中去,让知法、守法的种子深深播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
在工作中,xxx副校长将其工作职责从学生法制教育扩展到教师法制教育,每季度至少对全校教师进行一次集中普法讲座,使整天忙于教学的老师们,对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解,作为法制副校长。他还在学校召开后进生家长会时对广大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宣传。学校周边环境是影响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法制副校长他主动参与学校周围的环境整治,对一些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吧、游戏室、书报摊等业主加大法制宣传教育 4
力度,配合文化、工商等相关部门及时制止他们的违法经营行为,为在校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几年来,xxx同志工作无论多忙,组织活动多累,牺牲多少个休息日,从没有怨言。无论是分内分外,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都竭尽全力做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辖区学生的平安出行和茁壮成长,为学校这个大花园能够百花盛开,他甘当绿叶,无怨无悔。
第五篇:优秀事迹
绿色军魂在平凡中绽放
——齐职培一分基地学生会纪检部部长王子屹先进事迹
我们无法计算人生的路途有多远,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是旅途中的每一个站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道风景。提起王子屹,认识他的人总会说,他是一个忙碌的人,而用他的话说,自己是一个充实的人。
王子屹,男,党员,1987年出生。齐齐哈尔职工培训基地学生会纪检部部长,齐齐哈尔职工培训基地供电一班班长。
在近一年的基地生活中,他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员。在领导、老师的辛勤教育指导下,自己的不懈努力,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了良好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明确了自己人生发展的目标,坚定信念,激励自己向高素质人才靠拢,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奋斗。
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成功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他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掌握时事动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基地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思想品德端正、崇尚科学、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遵守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处处为同学着想,在各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他在每周的党团活动中向班级同学宣讲党章、党的先进性等知识。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力和才华。初入基地的他凭借着自信和优秀的组织能力成为了供电一班班长,而后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基地各项活动。在进入基地学生会以后,他更努力的为同学们服务,在基地组织的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做幕后的工作者,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在周末需要有人值周查寝时,他主动站出来让同部的同学回家,自己留下来值周。有人说“优秀不是做最好的那个人,而是做最好的那个你。”
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班级担任班级班长工作,并多次获得学校领导表扬。当兵两年里从新兵一直到班长、文书,并获得了二次优秀士兵奖励。在班级担任班长的他对班级的事情认真负责,努力和班委其他成员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在他的带领下,班级建立的良好的的班风和学风,并在2012年4月带领班级获得基地颁发的“星级班级”称号。
其实,圣洁不在于自身的修养有多么好,而在于把这种高贵的品质用在对待别人上。同学们有什么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因为大家知道他们的心和他靠的最近。在刚入学的时候,同班的王强同学结肠溃疡复发,便血肚子疼,在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时,王子屹主动站出来带王强去最近的医院治病,并照顾到王强的家人从外地来到医院。还有一次,一位同
学刚打开水回来,暖瓶突然炸了,开水烫伤了那名同学的左脚面,当时周围的人都没有在意,而王子屹发现后冲了过去,给那名烫伤的学生脱鞋、脱袜子,并不怕脏不怕累的给对方用温水洗脚去痛止肿,帮被烫伤的学员将烫伤减到最小。这一切得到了周围同学和老师的赞扬,而在赞扬声中,他默默的走开了。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用他的话说,既然同学们相信我、选择了我,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用自己的努力回报大家。
在担任学生会纪检部部长后,他的工作、生活变的更加忙碌,可是他公私分明,在班级和基地的事情上分的很清楚,班级的很多荣誉他都用实力去争取,绝不利用特权。在学生会做事,什么事情都带头做到最好。连办公桌的抽屉坏了他都亲自去修。
在他的眼里,基地、班级就是他的家,他视同学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大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为理念,处处为同学着想,事事以同学利益为重,在同学中间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使得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列。
他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还注意积累各种工作经验,积极和其他部的同学交流思想,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理解、尊重他人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他还利用寒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为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当今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时代,王子屹同学清楚地知道,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创新思想的新一代学生,才能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广泛涉猎和学习各种新的文化思想和专业知识,全力打造一个通古博今的全新自我,同时,他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当在学习上做同学们的表率和带头人。
在高中时他是学习文科的,到了基地学习供电对于他来说是个挑战,面对那些枯燥的公式、复杂的数据,他积极向老师请教、虚心与同学探讨,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中上游。此外,还积极参加基地和班级各项活动,拓展综合素质,带领班内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为学生会和班级赢得了众多荣誉。并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
四、成功的人生在于勇于创造,创新,敢于担当
让生活恬淡成一汪平静的水,然后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在学习工作的同时,他也积极为自己谋划未来。王子屹的课余时间,主要是在图书室和微机室度过的。他的生活简单的像一条直线,教室、寝室、图书室、微机室。平淡的生活中,体现的是他对未来的追求。
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什么?生命有意义?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每一个充满幻想的青年,几乎都会思索这个恒古难题。于是,许许多多的青年带着这种困惑走进了中年,他们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却失败了,更多的只是平庸的活着,在耗费了宝贵的时间之后。他们才发现:人生有无数条单行的轨道,条条都通向未来,而他们的所谓“创新”。往往表现为
无从选择地、漫不经心地,甚至刻意地走错了人生的单行道,或许他们会终于明白活着并精彩地演绎生活,才是唯一的人生。
然而,王子屹要的是活的平平淡淡,却不能没有梦!勤学强技,志存高远。这是王子屹所在的供电一班的班训,他告诉我们人生的理想,青年的梦怀,要靠智慧去把握实现——关键是执着地创造与把握机会。
五、他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飞翔的方向
面对荣誉,他没有迷失在光环下,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家服务。他说,他时刻记得老师的叮嘱:一座大厦最重要的是根基,做什么都不要好高务远,踏踏实实才是成功的起点。他深知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但他具有坚定的信念,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成长的道路上,进德、立业、敏学、笃行。他的座右铭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也正体现了他的性格。他说,基地给了我很多荣誉,我要用我的行动回报基地。
一切的成绩终属于过去,以后的道路还要自己坚定的向前走,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争创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和哈局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相信:机遇不只需要等待,还需要自己努力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