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15:2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篇: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今年51岁的冯家新,在乡村工作已经33年了。他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干了17年。1992年,由于获得全省科技成果奖,冯家新被聘为国家干部。先后又当过乡农办主任、党委委员、副镇长、镇长、乡党委书记。

冯家新的家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对农民有难以割舍的感情。在高庄工作的10年里,冯家新总是把农民的困难,当成自己家里的困难,把农民当成自己的亲人。他本着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责任心,千方百计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多次受到省、市领导表彰。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并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高庄乡党委也被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先做群众最关注的事

农村是基层,情况比较复杂,各种矛盾纠纷时常发生。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成为群众议论的热点、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导火索”。

1998年,冯家新刚到高庄乡工作。群众反映的问题比较多,弄得他吃不成安生饭,睡不好囫囵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上访告状?经过深入调研,冯家新觉得主要是由于部分村干部办事不公道、不透明,有的甚至对老百姓的困难不闻不问。为解决这些问题,1999年,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意见的基础上,高庄乡在新乡市农村率先推出“月末乡村干群联席会”制度。每月26日晚,乡干部到各村和“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组长、群众代表坐到一起,面对面把问题摆出来,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在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月末乡村干群联席会”推行10年来,每月26日雷打不动,解决了上百件在全乡影响较大的疑难问题,推进了农村民主化进程,创新和丰富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成为化解农村基层矛盾的有效途径。《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先后作了专题报道。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新乡市委还专门下文在全市推广。

为了能随时倾听群众意见,2005年6月,在冯家新的提议下,高庄乡为农民开通32条热线,其中包括乡党委正、副书记、正、副乡长和各职能站所负责人的手机和所有办公电话。电话内容涉及科技服务、土地管理、信访稳定、计划生育、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等。热线电话开通后,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随时向干部反映问题,实现了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大家都形象地称这32部热线电话,是群众情绪的“晴雨表”,百姓怨气的“减压阀”。是农村稳定的“气象台”。

解决好群众认为最困难的事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地处太行山南麓的高庄乡,不少村庄自然条件恶劣,农民生活困难。有的是遇到了天灾人祸,有的是孤寡老人,有的是因病致贫。

十多年来,冯家新经常接济困难群众。只要困难群众找到他,冯家新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总要给他们一些安慰。全乡23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冯家新接济过的人,他笔记本上记着的长期帮扶的困难户,就有160多家。有时候趁着星期天,冯家新还带着妻子、儿女一块,到村里去看望困难群众。

前郭雷村的张小艳,父亲去世,母亲残疾,哥哥痴呆,家庭生活十分困难。2006年8月,她考上辉县市高级中学后却交不起学费。冯家新听说后,立即给她家里送去了600元,使她顺利走进了校门。十几年来,每到大年三十,冯家新都要到困难户家里去,看他们过年有没有割肉,能不能吃上饺子。多年来,他和许多困难户结成了亲戚,每到大年初一,他接济的穷孩子,就要来给他拜年。冯家新是有名的孝子,逢年过节总要回到老家和父母团圆。为了接待这些孩子,他就特意把妻子留下,并且准备好压岁钱。

冯家新在高庄乡工作10年来,跑遍了23个行政村的坡坡洼洼,许多老百姓都认识他,都说他这人没架子,有事没事总爱找他拉话儿。有的乡干部对他说:“冯书记,你可不能光忙这些零碎事儿,应该腾出主要精力抓大事。”冯家新说:“啥是大事?群众的事就是大事。我们当干部的,就是要为群众着想。群众有了困难,党委政府不管谁管?老百姓来找咱,是因为他们看得起咱、信任咱。老百姓的信任千金难买,他们把咱当成希望,咱决不能叫他们失望。”

办成群众最舒心的事

冯家新让人在乡政府办公大楼的显要位置,写下两句话:“群众不富裕,我们不称职;群众不满意,我们就失职。”

高庄乡地形复杂,山区、丘陵面积占一大半。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困扰着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非常困难,有些地方甚至连吃水和行路都不易。贾沟村是省级贫困村,祖祖辈辈吃的都是地窖水,姑娘远嫁他乡,小伙儿找不到对象。对此,冯家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筹措资金20多万元,打深水井1眼,硬化道路5公里,让全村人吃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通水那天,全村高兴得像过年一样,敲锣打鼓给乡里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走路不忘乡党委,吃水想起冯家新”。

几年来,冯家新和他的同事们,多方筹集资金,使高庄乡的8个山区村,全部吃上了自来水,同时硬化乡村道路96公里,村村通上了水泥路,跑上了公交车。基础设施的改变和基层矛盾的化解,不断优化着高庄乡的投资环境,许多投资商的目光,盯住了高庄乡。近几年来,先后有7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在高庄乡落户,总投资额将近5亿元。高庄乡的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在新乡市122个乡镇中,也由2004年底的83位,上升到2006年底的28位,前进了55个位次。

第二篇: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富民爱民公仆情

──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

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

空话

2004年4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2004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2003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2004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

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

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2004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

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民意。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

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

富民爱民公仆情

──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

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

2004年4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2004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2003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2004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

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

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2004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

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民意。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

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page_break]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驿中心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作完本文,笔者心中的赞叹不由而生:于成林,不愧是人民的公仆!他多次获得的梁平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三篇: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富民爱民公仆情sO100

──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xx

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

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

~年4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储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

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

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

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

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驿中心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1

作完本文,笔者心中的赞叹不由而生:于成林,不愧是人民的公仆!他多次获得的梁平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四篇: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在xx县xx镇,提起党委书记xxx,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xx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 2004年4 月,xxx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2004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2003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2004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2004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民意。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驿中心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第五篇: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在xx县xx镇,提起党委书记xxx,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xx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XX年4月,xxx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XX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XX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XX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XX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XX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民意。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XX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驿中心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下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同志先进事迹 自2006年9月换届以来,***先后担任XX镇人民政府镇长、XX镇党委书记、XX镇人大主席。五年呕心沥血、五年栉风沐雨,只为了肩负起6.1万XX人民致富的希望,只为了社......

    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大全五篇]

    郝冰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郝冰,女,汉族,1969年3月出生,稷山县蔡村乡坑东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1991年8月参加工作,2006年5月担任翟店镇镇长,2010年5月负责翟店镇党委政府全面工作......

    乡镇党委书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先进事迹

    同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事迹 汪 ,女,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10年至今任柘城县---乡党委书记,综治委主任。 今年以来, 梁庄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

    记乡镇居委会党委书记先进事迹(★)

    文章标题:记乡镇居委会党委书记先进事迹小村崛起大市场谁也不曾料想,在6年前还是地处**,**,**三县交界的一个"四不靠"小村——**县**镇**居委会(原**村),如今奇迹般地崛起了......

    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人XXX,男,汉族,现年47岁岁,中共党员,1994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高坪区XX镇副镇长、XX乡乡长、XX镇党委书记,2008年 月调任高坪区XX镇任党委书记至今。曾......

    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工作总结2007-02-06 09:57:01我叫xxx,于xxxx年毕业于xxx学校,先后任xxx地方志办公室编辑、政府办公室秘书、法制办主任,xxx苏木......

    最新乡镇党委书记个人述职

    最新乡镇党委书记个人述职**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综治工作,2023年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综治委的直接领导下,在镇直各单位、各村(居)委会及广大干群的积极参......

    乡镇党委书记个人述职

    乡镇党委书记个人述职**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综治工作,2023年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综治委的直接领导下,在镇直各单位、各村(居)委会及广大干群的积极参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