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开辟致富路——先进事迹(XX支书)

时间:2019-05-13 15:2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荒山开辟致富路——先进事迹(XX支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荒山开辟致富路——先进事迹(XX支书)》。

第一篇:荒山开辟致富路——先进事迹(XX支书)

开辟荒山致富路

——南雄市澜河镇葛坪村支书刘明贵观看远程教育开辟致富路的先进事例

南雄市澜河镇有一片秃了顶的山地,这片荒山上草木稀少,大风一刮,石子就能滚动起来。乡亲们每每看到这些荒地,都会摇着头说,“这块地,长不出什么好玩意啦!”但葛坪村党支部书记刘明贵可不这么认为,他咬着牙指着荒山下决心:“我一定要在这里种出点希望!”

开垦荒山,贫土地里孕育致富希望

葛坪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民主要收入来自于养猪,种植毛竹、杉木以及外出打工。农副产品利润低,打工日子也不好过,村民们一年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

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无门,可把村支书急得团团转,这怎么办?他一天到晚就蹙着个眉头想法子。

2008年,远程教育平台走进了葛坪村,最高兴的莫过于支书刘明贵了。每次播放前,他总是第一个守在电视前等待,看完节目后,他又总要坚持将今天的内容从头到尾地回顾个几遍。他一直坚持着,相信从别人的致富经验中一定能找出一些点适用于自己村的东西。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明贵在收看远程教育的节目时了解到了“造纸专用竹”——撑绿竹的相关信息。这种竹子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非常适合规模种植。他脑筋一转,想到村里那几百亩荒废了多年的山地,能不能在那里做点文章呢?种植撑绿竹致富的想法顿时闪现在他脑中。一有想法就马上行动,他当即带领村委会干部到荒地做了详细的实地考察。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后,一个“垦荒,种竹,致富”的计划就这样在村委的研讨中逐渐成形了。

工农联盟,村民不愁销路专心种竹

种竹子是农民们的强项,易产难销的问题才是最大的“拦路虎”。刘明贵认为,若能找到一个固定的厂商,统一收购乡亲们种的竹子,那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了让村民摆脱顾虑,一心一意开发荒山,种好竹子,不熟悉电脑的他,听说远程教育网上的资料多,就专门去 1

请懂电脑的年轻人帮他在网站上查找详细的资料。综合各方面的考虑,通过层层的筛选,南雄造纸厂最终成为他们邀请加盟的首选对象。

通过几年在远程教育平台上的知识积累,刘明贵很清楚,要厂商加入农民的队伍,首先必须让厂商看到希望。除了多次的电话沟通,他还几次三番带着种植撑绿竹的调研报告去造纸厂找经理洽谈葛坪村种植撑绿竹的产销合作项目,在他的执着追求下,造纸厂终于同意派来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考察过程相当顺利,考察组离开的时候带走了葛坪村的那份报告,并握着刘明贵的双手说,“请放心,你们致富的愿望一定能实现的!”隔日,造纸厂就派出代表与葛坪村委会签订了撑绿竹长期收购的合同,并承诺向葛坪村提供种植一百亩撑绿竹所需的全部竹苗。

精心管护,邀技术师手把手授“锦囊”

签订完合同后不久,刘明贵又开始担心起了竹子的管护问题:这一百亩的希望,可不能随随便便搞砸了啊!为了让竹子按期投产农民获得收益,他向市、镇林业部门请教,落实了“责任代管”的撑绿竹长效管护机制,由“监护人”负责除草、施肥、杀虫、管理等工作。

为了保证小竹苗可以健康成长,葛坪村委会还特意请来了一位专业的撑绿竹种植技术师,手把手给农户传授撑绿竹种植技术,只要农户有问题,随时给出详细的解答。

现在,葛坪村正热火朝天的在劈山打穴,准备种竹苗。2月16日,笔者去实地参观的时候,刘支书正挥舞银锄带领大家开垦荒山,见有人来了,他停下来喜滋滋的介绍到:“„„等这一百亩种好了,我还要再种个几百亩呢。”

第二篇:学习姜仕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用生命开辟群众致富路[最终版]

学习姜仕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用生命开辟群众致富路

循着他的足迹,在悬崖峭壁的山路上颠簸,才体会到他的艰辛不易;来到贫困户家中,看到乡亲们眼角的泪水,方知他在群众心里的地位。他就是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XX年4月12日,年仅46岁的姜仕坤突发心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在这个曾因贫困“出名”的小县,姜仕坤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耗尽了最后一份心力。《人民日报》

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曾因贫困“出名”的小县有了起色,他脚踏实地、因地制宜走出了晴隆脱贫攻坚的特色,面对破败的县城环境,他带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在县城扩容改建中让群众得实惠;面对晴隆经济发展的洼地,他做活“羊、茶、果、蔬、烟、薏”六大特色产业……。当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了,脱贫攻坚眼见成果,他却倒下了。

他曾说“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干部只有干事,人生才有价值。”他在晴隆期间干部工作作风焕然一新,促进晴隆经济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他的实干、肯干精神感染了晴隆干部,他那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热情温暖了晴隆人民的心窝。他全身心投入脱贫致富工作,为特困户谋脱贫路子,出致富点子。在群众致富路上他翻山越岭总是涉足最困难的乡镇;总是涉足最艰难的村;总是频进最贫之家。在他的感召下,就连特困户也不再只想吃、拿、卡要了,他们不再被动的接受“输血式”扶贫模式了,他们主动向“羊书记”提出脱贫想法,“羊书记”总是全力去“抓落实”。

他虽倒下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虽倒下了,贫困户会化悲痛为动力继续探索致富路;他虽倒下了,在他用生命开辟的致富路上晴隆人民会越走越远。

第三篇:村党支建设致富路先进事迹

800万元,这是**镇**村预计2011年蛋鸡养殖业的销售额。这个面积9.9平方公里,总人口3195人的小乡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条禽类养殖业的致富路。

村民日子渐红火

发展二、三产业,是**村认准的发展方向,如今已经成为全村村民共同致富的主要产业,有力地推动了村子经济的繁荣和村民生活的改善,使**村名副其实地成为营口市文明村。

为了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使养殖业的发展能够继续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村党支部积极制定发展规划,并多次组织养鸡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学习养殖知识,增强养殖信心。目前,**村已经由原来的几千只蛋鸡发展到现在具有加大规模的养殖户40户,产蛋量达300万斤,年销售额可达680万元,年利润额在120万元左右。2011年,他们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产蛋量可达340万斤,销售额可望达800万元。

文明建设见成效

日子好了,提高村民的精神生活质量也被支部提上了日程。每年,**都要对“十星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进行评比。象棋、乒乓球比赛也举办得有声有色。村里还组织了秧歌队,吸引了大批热爱运动的中老年人。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加强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把一些不健康的活动冲散,全村各种文艺活动井然有序,切实抓好党群共同致富活动,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制定实施方案和措施,支部划分连心共富责任区,以党员和致富骨干连体,包农户,落实责任,见成效。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村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灾区,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积极响应支部的号召,自捐款之日起到现在,广大党员群众为灾区捐款达5万多元,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

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更加坚定

2011年,**村辖区内的大路网、大项目工作要实现当年动迁、当年开工。当时**村“失地农民多,困难问题多,高收入人群少”,大多数村民既盼动迁,又怕动迁。盼的是早日动迁后,由村民变成市民,结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方式,尽快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怕的是动迁失地后如何选择出路。面对村民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动态,村委班子成员在开展协助动迁时,及时召开支委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消除村民思想上的忧虑,积极宣传区动迁政策和动迁标准,并要求党员在动迁中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带头作好家人的工作,带头作好邻里工作,带头响应动迁工作。村党支部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满怀深情地为政府分责,为群众解忧,圆满地完成了动迁工作任务。

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焰已经在**村越烧越旺,**村人正在豪情满怀地向小康社会继续迈进。

第四篇:亲民爱民富民—支书先进事迹

亲民、富民、爱民

——记富顺县******党支部书记***

***有16个社,613户,2232人,耕地面积1976亩,原是一个自然条件差且交通不便的村。现如今,全村社社通公路,户户通电、通电话,电视收看率达99%,砖混结构一楼一底“小洋房”占30%以上。近年来,全村无一例治安案件发生,全村呈现出社会安定,干群和谐,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局面。走进***,提起这些变化,群众无一不夸赞:党支部书记***是亲民、富民、爱民的好书记。

***以党性为后盾,以群众信任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以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近几年连续被县、镇评为先进单位,2008年又获镇党政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

一、他是亲民的带头人

***从小生活在农村,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带领父老乡亲摆脱土地的羁绊脱贫致富是他最大的愿望。2005年上任后提出了“三句口令”作为村党支部的思路:立正——风气正、作风正、行为正,树立党支部的良好形象;向中看齐——强化“一班人”的团结意识、为民意识,形成坚强有

力的领导核心;向前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群众尽快致富奔小康。“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我们天天同村民打交道,如果不注意自身形象,老百姓就会戳我们的脊梁骨。”***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心中十分明白,全村交通不便,农民买肥料、卖粮、卖猪等困难;电视电话不通、信息闭塞、党的政策、科技到家难,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提发展是一句空话,必须抓基础,搭建发展平台。2005年9月,在***的带领下,发动群众对原有的6.85公里村道毛路改造为泥结碎石路,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个重要决策。在改造过程中,群众都说好,可当村上一班人还在兴致勃勃拧起锄头理边沟、端起箢篼撒花泥时,有好多群众出来阻拦,说修路是可以,但不能用了他地里的土,还对他辱骂,年轻的他为难了,回家思前想后,是干还是不干。最后,是党性做了后盾,他要干,要克服一切困难上,群众不理解是正常的,他带领村上一班人以个个击破的办法,实行包干制,每人负责2-3个人的思想工作。最后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改造。至2008年上半年,又对这条路进行了硬化,在此期间还实现了社社通公路,改变了***人民到场镇难的问题,群众无不拍手叫好。路修好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几年间,新修的楼房增加了25%;2006年又组织群众安装数字电视接收设备400余台,从而解决了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此方面也缩小了城乡差别。***现年81岁的老党员张兴洪

逢人就说:“***娃好,是为农老坎干事的好官!”

二、他是富民的引路人

“种粮吃饭,养鸡称盐,喂猪过年”是该村群众历史的真实写照。如何改变观念,走出小农意识的怪圈,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最边远的村,没有地理优势,要发展企业很难,只有从种养殖业上下功夫,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他到很多先进的村参观考察,分析***的特点,决定在全村大力发展白鹅养殖。2008年,为了让群众有直接的了解,他组织了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83人到马耳桥白鹅养殖示范村进行了实地参观,听了当地群众的介绍,回来后,群众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截止目前,全村规模养殖大户已达20户,家家都有白鹅养殖,年出栏可达15万只以上,产值达480万元,人均增收300余元;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土地撂荒严重的问题,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积极组织全村的社长对撂荒的土地进行了转包,现已转包130多亩。为做到畜水保水,使粮食不减产,每年在集体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安排屯水田埂的维修整理。有人问他:“你这么年轻不在外面找大钱,工资没几个,你为什么还干得这么起劲?”他笑着说:“群众对我的信任就是我无穷的动力。”

三、他是爱民的好支书

2008年,***小学因属危房,若得不到维修加固,将予以撤并,当得知这个消息后,***一想到全村的孩子的读书问题就急了。因为***离镇中心校有好几公里路,若撤并村小将给孩子们

上学带来极大的不便。于是他马上找到县、镇相关领导汇报此项工作,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30多万元新建校舍资金,为让孩子们早日坐进安全、牢固、宽敞的教室学习,他组织一班人加班加点召开会议,统一干部、群众思想,排除一切困难和阻碍,保证了工程如期开工和快速建设,现已投入了使用。***就是这样,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无时无刻不想着自已的村民,走村串户,除了工作,还把群众的困难都一一记录在册,并积极的帮忙解决。一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了解到2组肖建富一家家徒四壁,住房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妻子又是残疾人,且丧失了劳动能力,肖建富又没有一技之长,全家的生活维持都是一大问题。***立即与镇民政办联系,争取了2万多元资金,并组织动员全村群众捐资助困,为肖建富新修了4间青瓦房;还为他的妻子争取了一辆残疾车,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2008年全村大力发展白鹅产业,他鼓励肖建富养鹅。经过帮扶,现在肖建富一家已脱贫。肖建富感动的说:“周书记,你真是一个爱民的好书记呀,你是我们一家的恩人。”

在******的大小院落、困难户家中、田间地头„„,村民们经常会看到一位朴素、热情、干练的年青人。提起他,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我们的“三民书记”***是一位清正廉洁,有理想、有责任、能力强、形象佳的优秀共产党员,延庆百姓的主心骨。”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相辅相成,凝成巨大的动力,推动了基层党的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以发展经济、富

裕百姓为己任,带领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使***正阔步前进在小康建设之路。

第五篇: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愚公支书”王光国:为民凿出“致富路”

新华网建始7月1日电(曾伟龙)“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在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这首民谣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多少辈。这里的686名村民耕种着700余亩土地,虽然盛产土豆、卷烟和玉米等农产品,但交通闭塞运不出去。

“打杵子,背篓子,卖头猪还得3人抬轿子。”这是店子坪村村民10年前出山的真实写照,他们去一趟集镇,只能用脚丈量,翻山越岭来回三四个小时。

“路通了,桥架了,出去都坐车了。”10年后,崭新的进村公路延伸到每家每户,新架的店子坪大桥贯通南北,开着车子从村里到集镇也只需半小时。

为修这条长不足3公里的进村公路,店子坪村支书王光国从2005年1月开始,带领一班“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开启了长达7年的绝壁凿路之旅,他用胆识、智慧和汗水在深山峡谷间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时代壮歌,王光国本人也被誉为“愚公支书”。

“路不通,我们低人一等”

店子坪村位于建始县龙坪乡西南边缘,村委会距龙坪乡集镇28公里,平均海拔1200多米,全村人常年生活在这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

长期以来,店子坪村村民上学、就医、赶集都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前往15公里以外的高坪集镇。交通极为不便,陡峭的河谷犹如一道天堑屏障,阻断了村民致富的脚步。

王光国说,养的肥猪卖不到好价钱,村里小伙子谈的女朋友来了又跑了,贫困的阴影世代挥之不去,也留下了许多沉痛的记忆。从他记事起,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能有一条好路,成为店子坪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曾经店子坪村人一年四季出行离不开打杵子、背篓子,在河对岸一看见拿这两样东西的人,人家就说“那是店子坪村的”。王光国说,“哎,路不通我们都低人一等。修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现在公路通了,桥也架起来了,搬出去住的人又搬回来了。”说起三组的黄祥忠今年从高坪镇又搬回了村里,王光国感到有些欣慰。他说,早在几年前,黄祥忠家打算改造房子,可交通不方便,建材都要靠人力来背,于是举债搬到离村15公里开外的高坪镇。

“沙石要背,水泥要背,钢筋要背,修个房子要背到猴年马月。”黄祥忠回想起这段“背井离乡”的日子,道出了心中的苦衷。他说,搬回来是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再也不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今年72岁的刘太贵做梦也没想到,当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而公路直通到他家门口。他开玩笑说:“现在把水烧在锅里,发现家里没面,骑着车到街上把面买回来,发现水还没开。”逗得在场的村民哈哈大笑。

如今交通方便多了,自家的房子也得到改造。刘太贵感慨道,如果还要用背篓背钢筋水

泥建房子,又得背死几代人。说完,他眯着眼睛点了一支烟:“路通了,桥通了,人都不想死了,还想多活几年。”

图为:店子坪村支书王光国指着7月即将正式开通的“店子坪大桥”。新华网曾伟龙 摄

绝壁凿路,誓把天堑变通途

2005年1月,王光国提出修路的设想时,村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而是表现出少有的冷静。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凭劳力向大山要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

“如果你们能把这条路修下河,我把姓名都改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的是一组刘太贵。他说,“工程量太大了,祖祖辈辈都没修通,就一群老人妇女能把路修好?反正我不搞。”

“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

村民们看到他铁了心,誓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通村公路,开始主动加入到修路队伍中来,逐一在修路申请书上签字,并按下红手印。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拿来妻子卖肥猪的1500元钱。然而最艰难的是2006年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

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轰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忍不住相拥而泣。

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为振奋人心,重燃群众修路的热情,他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现如今,从店子坪村一直到高坪镇,一条水泥路贯穿,家家户户门口都实现道路硬化。出行不需要打杵子、背篓子,再也不用担心被人一眼识出是店子坪村的而感到低人一等。曾经阻隔店子坪村祖祖辈辈的洋芋河,如今架起了大桥,为了纪念店子坪村村民绝壁凿路的感人事迹,取名叫“店子坪大桥”,将于今年7月正式开通。

站在曾经坍塌的驳岸上,望着一条盘山曲折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里,村支书王光国回想起当年最艰难的时候,他轻轻摸了一把眼角,泪水早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他说,“这个日子我永远不会忘记。”

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

“店子坪村就像一头牛,而一组就是牛鼻子,牛鼻子牵不动,整个村的经济就不会动。”村支书王光国说,当时修路就是为了打通店子坪村跟外界的通道,现如今路通了,整个村的经济就有希望了。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王光国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了魔芋、烤烟和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来大力发展农产品支柱产业。

在发展猕猴桃时,有的村民认为种了猕猴桃后就种不成其它的农作物了,不少老年人很是反对。王光国费劲周折争取到猕猴桃树苗免费的政策,但是发下去的树苗有的还是不种,刘太春老人甚至直接把树苗扔掉。

为说服大家,王光国专门到超市里买来猕猴桃,请大家品尝,介绍营养价值和种植效益。“这些猕猴桃7块钱一斤,它好吃而且营养丰富,销路销量很好。如果一亩地可以产500斤,大家算算可以卖多少钱?”王光国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扔掉种苗的刘太春老人又重新申请领取了猕猴桃树苗。

目前,店子坪村成功引入上海老板投资140多万元,并成立德鑫农庄公司,通过租赁村民150亩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村民除了收取每亩600元的租金,平时还可以在苗圃基地务工来增加家庭收入。据统计,全村发展猕猴桃500亩,今年已挂果300亩,明年可见效益,预计每亩可为农户增加3000元收入。

“外面打工要文化,我们没文化在外面也是卖力气,还不如回家卖力气,现在家里收入不比外面差。”在外打工多年的刘和喜,回到家里感触颇多。

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农田挂满了果子,看着今年长势很好的猕猴桃,王光国说,“努

力了两年,在今年的金秋十月,终于可以大丰收了。”他说,我们的农民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农民思维,总老想着怎么种田,怎么养家糊口,而是要学会改变思路,成为现代农民,这才是出路。

村民的梦:山中有城,城里有山

“水泥路,灭蚊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走进店子坪村,映入眼帘的俨然是城市小区的配套,要不是周围有绿树葱郁,高山环绕,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山村。

雨过天晴,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孩子们玩着乒乓球,年轻人好奇地投掷篮球,妇女也没闲着在练习开车,而不少老人则听着音乐,跟着节奏扭上几段叫不上名的舞蹈。

入夏的夜,山里的清风抚过,显得格外的安静,只听见虫鸣鸟叫。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的王光国时刻在想,通往外面的路是通了,可如何致富却是他心头的一个结。

特色村寨改造,农产品推广,猕猴桃产业发展,这一个个项目都是他的“宝贝计划”。王光国介绍,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城里人一样富足便捷的生活,村里先后争取到近700万资金,来发展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7月份,村里即将联通第一根网线,并开通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今后老百姓交电费、取款转账、缴纳社保,只须网上轻轻一点,再也无需翻山越岭走上三四个小时去镇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店子坪村7组的刘登军,以前一直在广东打工,如今回到家乡从事生猪养殖的刘登军,规模已经达到100-200头山猪。从喧哗的城市回到家乡,他说,山清水秀是一种幸福感,田园生活更是一种归属感。现在老百姓过的是“山中有城,城里有山”的日子,这就是我们店子坪村人的梦。

记者手记:

路 在 脚 下

“如果自己不想路子,就没有出路。”这是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村支书王光国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店子坪村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路修通,“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我们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人接着干,直到修通为止。”这是王光国面对崇山峻岭发出的呐喊,这也是他对村民的约定。

“靠老人和妇女向大山要路,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冷嘲热讽,他们没有停滞绝壁凿路的脚步,只是每天扛起锄头,昼出夜归,一锄一锄砸向绝壁,每一锄都砸在这个时代的心口上。

面对令人绝望的岩壁,总有人不甘崇山峻岭的阻隔,任凭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脚板把板鞋磨穿,誓要天堑变通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再多再好的想法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那都是空想;但如果能踏出第一步,即使是高山峻岭,深谷险阻,也阻挡不住前行的脚步。

千里之外,路在脚下。

纷扰的世界之外,总有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感动,让我们铭记,他就是“新愚公”精神。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wt.mc_id=br4383)

下载荒山开辟致富路——先进事迹(XX支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荒山开辟致富路——先进事迹(XX支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支书创业引领发展潮先进事迹★

    党支书创业引领发展潮先进事迹 陈庆林,男,**省**市**区支河乡人,1972年生人,1990年参军入伍,199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市**区驻杭州市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书记。近年来......

    远程助力致富路--王文广的先进事迹

    远程助力致富路--王文广的先进事迹 永修县党建网远程教育辅助教学平台是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有效载体。近年来,艾城镇党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在全镇各村举办农业科技......

    流动党支书致富带乡邻先进事迹五篇范文

    XX年3月10日,安徽省在京先进务工(创业)人员表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一个来自阜阳市**区的农民党员的先进事迹格外引人关注,他,就是北京高雅鑫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区驻北京流动......

    综合事业局离退休党支书先进事迹[优秀范文5篇]

    文章标题:综合事业局离退休党支书先进事迹 老同志的贴心人--记综合事业局××同志范树珊同志已是七旬老人,现任综合事业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她1987年从原水电部机械制造局退......

    老党员韩文彬退休回乡绿化荒山先进事迹 2010

    立下愚公志,荒山变绿洲建科普基地,系国防建设韩文斌,男,60岁,1968年入伍,原中国航空博物馆馆长,大校军衔。2005年退休我回到家乡满城县杨家庄村后,以一位军人特有的坚毅和对家乡无尽......

    5.荒山开辟一片天,绿色生态促发展 ——记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孙德礼事迹

    凤冈人才专报信息(第5期) 发 往: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签批 :谢志禄 日 期:2015年2月5日 页数 :5页 荒山开辟一片天,绿色生态促发展 ——记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孙德礼事迹 孙德礼,男,......

    记朱志模支书敬老爱老先进事迹[精选五篇]

    情系夕阳红——记朱志模支书敬老爱老先进事迹走进朱湖村老年体协活动中心,这里房屋宽敞明亮。棋牌室、乒乓球室、图书馆、电教室一应俱全。村老年人在这里参加各种活动,其乐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