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个人先进事迹
免费
分享
创新
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个人先进事迹
一根红线母子情
市妇联秋发起的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妈妈“活动,如一根红线,一头连着留守儿童,一头连着“爱心妈妈“,抒写着一部部撼天动地的诗篇,唱响着一曲曲“爱心“乐章。亚鑫贸易公司董事长作为“爱心妈妈“,牵手县上镇村十五岁的胡亮。通过四百零二个日日夜夜,演义了一出母子情深的人间正剧。
一、真做“妈妈“
做母亲,挑起家庭重担;做董事长,顶起公司的一片蓝天;当选人大代表,尽行风评议之职,承接服务社会的责任,已有几十个春秋了。去做一名“爱心妈妈“,当踏进县上车湾镇郭垸村“留守儿童“胡亮家门的那一刻,心里还没有底,不知道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名符其实的“爱心妈妈“,第一步该怎么走呢?这是10月17日《“爱心妈妈“笔记》上留下的一段话。
胡亮十五岁了,在自己的记忆里还不知道穿新衣裳的滋味,他的衣裳多数是花一元钱、两元钱从同学、陌生人手里买来的。胡亮的家不是家徒四壁,而是没有四壁,完全是百疮十孔。去年进了胡家门。村长、组长,乃至镇长,看到上面来了一位“爱心妈妈“,很多人把胡家围得水泄不通,如同赶大集、看大戏一般。既然是来给胡亮做“爱心妈妈“的,于是开诚布公地问:“胡亮,你想得到什么?尽管提出来。“
胡亮低着头,鞋尖已张开口的脚指头在地上磨来划去。乡亲们就热闹了,一个个怂恿着,“快说呀!钱、衣裳、书、球鞋……,不说白不说。“过了老半天,十五岁的胡亮紫胀着脸,嘴巴蠕动着喷出一句话:“我要妈妈“!孩子声泪俱下的投进了“爱心妈妈“的怀抱。流泪了。这个面对几百号人要饭吃,面对公司跌入深谷临危受命,面对千百次艰难危阻,这个钢强女人没有流过泪,也可以说这一辈子打记事起,就不知道流泪。这次面对一个四岁就没娘,十多年父亲远走他乡谋生,祖父病卧在床的孩子,她不得不流泪了。
那天,她做了还是当“知青“时做过的事,摘菜、做饭、扎柴把子,给胡亮衣裳上扣缝洞……临走时,把300元钱、衣服、洗涤用品等交给胡家奶奶,深情地对病卧在床的爷爷说:“我给您带的药要按时吃,不然胡亮会时时挂记您老,搞不好学习的。过几天我会抽空来检查儿子的学业,看望您老的“。
免费
分享
创新
说:做,像妈妈一样的做“妈妈“的事,爱心才能透过血浓于水这层旧的观念,成为今日“爱心妈妈“的新血缘观,才能铸造真正的母子真情。
二、真做“向导“
儿子胡亮虽是十五岁了,个子长得像大人。可是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和引导,读书没有方向,为谁读书?读书了干什么?只知一些表面意义,没有真正理解。连续几个星期天利用胡亮回家拿菜拿米的时机,给他讲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孟母掷棱》的故事;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胡亮经过一个学期的家庭教育、思想教育的洗礼,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从一个年级三十名左右成绩的学生,上升为年级前十五名,成为班里的三好学生。朱河中学的邹校长、吴老师说:“胡亮妈妈,您就不要常来学校了,多耽误您的工作。胡亮品德、成绩现在可以说是本校一流的,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敢保证,一定把他教成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真做“脊梁“ 的生活非常简朴,有时一桶快餐面对付一餐。可是儿子胡亮每月的生活费、学费300元不能少,而且按时送到。有一次,天没亮就赶到学校,把他急需的补习读物和《黄冈复习考卷》送到学校宿舍。胡亮接过书和复习资料问:“妈妈,您的裤管么打湿了一截?皮鞋出打湿了?“
“我们顺路去郭垸看了爷爷、奶奶,大雨冲坏了路,车不能开过来,只好涉水过来,我还要赶回沙市上班呢。“
作为一个公司的当家人,不仅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孩子,连自己的饮食起居都没有规律,何况胡亮这个作为义务帮扶的孩子。然而,却把胡亮看得比亲生孩子还重,常常是夜去夜来。《日报》发表过做“爱心妈妈“的事迹,当记者问她到底一年去胡亮家或学校多少次?她说记不清,反正只要有一点点空,常利用双休、节假去办完胡亮的事立即回沙市。当记者问胡亮同学时,儿子说:“妈妈常来,太多了,我都记不清。特点是,双休日来的多。给我钉了衣扣,检查了作业,有时与老师交谈,弄完了,她就回沙市上班。“
春节前,胡亮在短信上告诉:妈妈,我这次期末考试又前进了七名。马上回信:“儿子,我要名次成绩,我更要你获得三好或者五好学生。前几天听爷爷带信说,你每个星期利用回家拿菜的时间,帮家里做家务,还干农活,这非常好!
免费
分享
创新
妈妈就是一个用行动证明自己,感动周围的人。“
在帮扶留守儿童胡亮的一年里,她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首先是要突出一个“做“字,让孩子看到大人的行为而感动,继而模仿。第二是重视一个“引“字,少儿还在成长发育期,你要用思想、情操高尚的事迹去引导他,做什么样的人。第三是牢记“度“字。佛教经典里说:“济事度人“,而的“度“是把自己的脊梁作为“桥“、“船“去帮扶孩子茁壮成长。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ianjinshiji/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个人先进事迹
一根红线母子情
市妇联秋发起的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妈妈”活动,如一根红线,一头连着留守儿童,一头连着“爱心妈妈”,抒写着一部部撼天动地的诗篇,唱响着一曲曲“爱心”乐章。亚鑫贸易公司董事长作为“爱心妈妈”,牵手县上镇村十五岁的胡亮。通过四百零二个日日夜夜,演义了一出母子情深的人间正剧。
一、真做“妈妈”
做母亲,挑起家庭重担;做董事长,顶起公司的一片蓝天;当选人大代表,尽行风评议之职,承接服务社会的责任,已有几十个春秋了。去做一名“爱心妈妈”,当踏进县上车湾镇郭垸村“留守儿童”胡亮家门的那一刻,心里还没有底,不知道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名符其实的“爱心妈妈”,第一步该怎么走呢?这是10月17日《“爱心妈妈”笔记》上留下的一段话。
胡亮十五岁了,在自己的记忆里还不知道穿新衣裳的滋味,他的衣裳多数是花一元钱、两元钱从同学、陌生人手里买来的。胡亮的家不是家徒四壁,而是没有四壁,完全是百疮十孔。去年进了胡家门。村长、组长,乃至镇长,看到上面来了一位“爱心妈妈”,很多人把胡家围得水泄不通,如同赶大集、看大戏一般。既然是来给胡亮做“爱心妈妈”的,于是开诚布公地问:“胡亮,你想得到什么?尽管提出来。”
胡亮低着头,鞋尖已张开口的脚指头在地上磨来划去。乡亲们就热闹了,一个个怂恿着,“快说呀!钱、衣裳、书、球鞋……,不说白不说。”过了老半天,十五岁的胡亮紫胀着脸,嘴巴蠕动着喷出一句话:“我要妈妈”!孩子声泪俱下的投进了“爱心妈妈”的怀抱。流泪了。这个面对几百号人要饭吃,面对公司跌入深谷临危受命,面对千百次艰难危阻,这个钢强女人没有流过泪,也可以说这一辈子打记事起,就不知道流泪。这次面对一个四岁就没娘,十多年父亲远走他乡谋生,祖父病卧在床的孩子,她不得不流泪了。
那天,她做了还是当“知青”时做过的事,摘菜、做饭、扎柴把子,给胡亮衣裳上扣缝洞……临走时,把300元钱、衣服、洗涤用品等交给胡家奶奶,深情地对病卧在床的爷爷说:“我给您带的药要按时吃,不然胡亮会时时挂记您老,搞不好学习的。过几天我会抽空来检查儿子的学业,看望您老的”。
说:做,像妈妈一样的做“妈妈”的事,爱心才能透过血浓于水这层旧的观念,成为今日“爱心妈妈”的新血缘观,才能铸造真正的母子真情。
二、真做“向导”
儿子胡亮虽是十五岁了,个子长得像大人。可是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和引导,读书没有方向,为谁读书?读书了干什么?只知一些表面意义,没有真正理解。连续几个星期天利用胡亮回家拿菜拿米的时机,给他讲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孟母掷棱》的故事;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胡亮经过一个学期的家庭教育、思想教育的洗礼,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从一个年级三十名左右成绩的学生,上升为年级前十五名,成为班里的三好学生。朱河中学的邹校长、吴老师说:“胡亮妈妈,您就不要常来学校了,多耽误您的工作。胡亮品德、成绩现在可以说是本校一流的,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敢保证,一定把他教成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真做“脊梁”
的生活非常简朴,有时一桶快餐面对付一餐。可是儿子胡亮每月的生活费、学费300元不能少,而且按时送到。有一次,天没亮就赶到学校,把他急需的补习读物和《黄冈复习考卷》送到学校宿舍。胡亮接过书和复习资料问:“妈妈,您的裤管么打湿了一截?皮鞋出打湿了?”
“我们顺路去郭垸看了爷爷、奶奶,大雨冲坏了路,车不能开过来,只好涉水过来,我还要赶回沙市上班呢。”
作为一个公司的当家人,不仅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孩子,连自己的饮食起居都没有规律,何况胡亮这个作为义务帮扶的孩子。然而,却把胡亮看得比亲生孩子还重,常常是夜去夜来。《日报》发表过做“爱心妈妈”的事迹,当记者问她到底一年去胡亮家或学校多少次?她说记不清,反正只要有一点点空,常利用双休、节假去办完胡亮的事立即回沙市。当记者问胡亮同学时,儿子说:“妈妈常来,太多了,我都记不清。特点是,双休日来的多。给我钉了衣扣,检查了作业,有时与老师交谈,弄完了,她就回沙市上班。”
春节前,胡亮在短信上告诉:妈妈,我这次期末考试又前进了七名。马上回信:“儿子,我要名次成绩,我更要你获得三好或者五好学生。前几天听爷爷带信说,你每个星期利用回家拿菜的时间,帮家里做家务,还干农活,这非常好!妈妈就是一个用行动证明自己,感动周围的人。”
在帮扶留守儿童胡亮的一年里,她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首先是要突出一个“做”字,让孩子看到大人的行为而感动,继而模仿。第二是重视一个“引”字,少儿还在成长发育期,你要用思想、情操高尚的事迹去引导他,做什么样的人。第三是牢记“度”字。佛教经典里说:“济事度人”,而的“度”是把自己的脊梁作为“桥”、“船”去帮扶孩子茁壮成长。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留守儿童帮扶个人先进事迹
留守儿童帮扶个人先进事迹
一根红线母子情由妇联发起的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妈妈“活动,如一根红线,一头连着留守儿童,一头连着“爱心妈妈“,抒写着一部部撼天动地的诗篇,唱响着一曲曲“爱心“乐章。我校金蕾作为“爱心妈妈“,牵手的戴强锋。演义了一出母子情深的人间正剧。
一、真做“妈妈“做母亲,挑起家庭重担;承接服务社会的责任,已有几十个春秋了。去做一名“爱心妈妈“,当踏进“留守儿童“戴强锋家门的那一刻,心里还没有底,不知道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名符其实的“爱心妈妈“,第一步该怎么走呢?这是10月17日《“爱心妈妈“笔记》上留下的一段话。戴强锋十五岁了,在自己的记忆里还不知道穿新衣裳的滋味,他的衣裳多数是花一元钱、两元钱从同学、陌生人手里买来的。戴强锋的家不是家徒四壁,而是没有四壁,完全是百疮十孔。去年进了胡家门。村长、组长,乃至镇长,看到上面来了一位“爱心妈妈“,很多人把胡家围得水泄不通,如同赶大集、看大戏一般。既然是来给戴强锋做“爱心妈妈“的,于是开诚布公地问:“戴强锋,你想得到什么?尽管提出来。“戴强锋低着头,鞋尖已张开口的脚指头在地上磨来划去。乡亲们就热闹了,一个个怂恿着,“快说呀!钱、衣裳、书、球鞋……,不说白不说。“过了老半天,十五岁的戴强锋紫胀着脸,嘴巴蠕动着喷出一句话:“我要妈妈“!孩子声泪俱下的投进了“爱心妈妈“的怀抱。流泪了。这个面对几百号人要饭吃,面对公司跌入深谷临危受命,面对千百次艰难危阻,这个钢强女人没有流过泪,也可以说这一辈子打记事起,就不知道流泪。这十多年父亲远走他乡谋生,祖父病卧在床的孩子,她不得不流泪了,摘菜、做饭、扎柴把子,给戴强锋衣裳上扣缝洞……临走时,把300元钱、衣服、洗涤用品等交给胡家奶奶,深情地对病卧在床的爷爷说:“我给您带的药要按时吃,不然戴强锋会时时挂记您老,搞不好学习的。过几天我会抽空来检查儿子的学业,看望您老的“。说:做,像妈妈一样的做“妈妈“的事,爱心才能透过血浓于水这层旧的观念,成为今日“爱心妈妈“的新血缘观,才能铸造真正的母子真情。
二、真做“向导“儿子戴强锋虽是十五岁了,个子长得像大人。可是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和引导,读书没有方向,为谁读书?读书了干什么?只知一些表面意义,没有真正理解。连续几个星期天利用戴强锋回家拿菜拿米的时机,给他讲述《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孟母掷棱》的故事;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戴强锋经过一个学期的家庭教育、思想教育的洗礼,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从一个年级三十名左右成绩的学生,上升为年级前十五名,成为班里的三好学生。朱河中学的邹校长、吴老师说:“戴强锋妈妈,您就不要常来学校了,多耽误您的工作。戴强锋品德、成绩现在可以说是本校一流的,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敢保证,一定把他教成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真做“脊梁“的生活非常简朴,有时一桶快餐面对付一餐。可是儿子戴强锋每月的生活费、学费300元不能少,而且按时送到。有一次,天没亮就赶到学校,把他急需的补习读物和《黄冈复习考卷》送到学校宿舍。戴强锋接过书和复习资料问:“妈妈,您的裤管么打湿了一截?皮鞋出打湿了?““我们顺路去郭垸看了爷爷、奶奶,大雨冲坏了路,车不能开过来,只好涉水过来,我还要赶回沙市上班呢。“作为一个公司的当家人,不仅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孩子,连自己的饮食起居都没有规律,何况戴强锋这个作为义务帮扶的孩子。然而,却把戴强锋看得比亲生孩子还重,常常是夜去夜来。《日报》发表过做“爱心妈妈“的事迹,当记者问她到底一年去戴强锋家或学校多少次?她说记不清,反正只要有一点点空,常利用双休、节假去办完戴强锋的事立即回沙市。当记者问戴强锋同学时,儿子说:“妈妈常来,太多了,我都记不清。特点是,双休日来的多。给我钉了衣扣,检查了作业,有时与老师交谈,弄完了,她就回沙市上班。“春节前,戴强锋在短信上告诉:妈妈,我这次期末考试又前进了七名。马上回信:“儿子,我要名次成绩,我更要你获得三好或者五好学生。前几天听爷爷带信说,你每个星期利用回家拿菜的时间,帮家里做家务,还干农活,这非常好!妈妈就是一个用行动证明自己,感动周围的人。“在帮扶留守儿童戴强锋的一年里,她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首先是要突出一个“做“字,让孩子看到大人的行为而感动,继而模仿。第二是重视一个“引“字,少儿还在成长发育期,你要用思想、情操高尚的事迹去引导他,做什么样的人。第三是牢记“度“字。佛教经典里说:“济事度人“,而的“度“是把自己的脊梁作为“桥“、“船“去帮扶孩子茁壮成长。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花北村小学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马山口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花北小学 2017.9
第五篇:留守儿童先进事迹
留守儿童韦资竹的先进事迹
韦资竹,女,2001年12月出生于马山县里当乡龙桂村岑安屯,现在是县特殊教育学校聋哑一班学生。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便和弟、奶在一起生活。
在学校里,韦资竹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学习刻苦,是同学们的典范。学校里有视障学生、听障学生和智障学生,各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韦资竹听不见,但每天她都主动去帮助一些弱小的同学。比如帮盲同学、智障同学提水、端饭、扫地、换洗衣服。她自己家里的经济本来就困难,但是看到别的同学没有香皂,或者洗发水,她都会把自己的日用品借给需要的同学。
她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从不吃零食,有一次,班里组织同学外出体验生活,有一个贫困的同学在蛋糕店里一直盯着冰柜里的牛奶,韦资竹可能看出了什么,马上过去和他聊了一下,很快韦资竹买了一盒牛奶送给那个同学,可谁知道牛奶,韦资竹自己也从没喝过呢。
在班里,她又是老师的好帮手。韦资竹是班里的体育委员,每天早操和各种集会,她都能把队伍整理得又快又好,领操动作规范到位,如果有同学做的不好,她会及时提醒。2011年,韦资竹代表马山队参加南宁市残疾学生运动会,获得了聋哑组跳绳第一名,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南宁市“三好学生”。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韦资竹便和爷爷奶奶、还有弟弟妹妹在一起生活,只有在放假的时候她才能回到家里。在家她很勤快,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行动多有不便,弟弟妹妹年纪尚小,韦资竹就主动多做些家务。每天洗衣服、煮饭、喂鸡,一天到晚很少停歇,虽然很苦,但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