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空气消毒技术协助月饼生产企业在新规下的品控
空气消毒技术协助月饼生产企业在新规下的品控
8月刚出头不少食品企业已开始忙碌的准备一年的中秋节。月饼市场已经开始暗流涌动。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下简称《新规》),给月饼生产商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多种以往在月饼中经常使用的糖精钠、蔗糖素等甜味剂、化工合成色素、漂白剂等食品添加剂,今年都禁止在月饼中使用。另外,月饼中常用的苯甲酸类防腐剂,也将被山梨酸类、脱氢乙酸类防腐剂取代,同时被严格控制用量。出现了保质期大大缩短,品种类型减少,口味与以往不同,糖、油原料以及人工成本价格上涨等因。
有的商家可能会选择打《新规》的擦边球,尽量在添加剂上面下功夫。选择能够替代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在月饼生产过程中,别且加大用量,以延长保质期。或者采取减少高额原料的使用,将月饼的“内核”减少,外面使用的面粉增多。但是,这都很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好的印象,不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而且,打擦边球或者投机取巧更是增加企业风险。我国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的检查和监督,所以,“捞一把就跑”或者自认为能蒙混过关的也是行不通的。
从事研究食品卫生行业多年的金大海先生透露,影响月饼生产卫生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微生物污染问题。而微生物污染在生产的各环节中都有可能,要避免微生物对月饼生产的影响,在生产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严格控制。
生产过程常被关注,但生产环境时常被人忽视。其实二者对保证食品,延长食品保质期都十分重要。
1.控制半成品及物料配置车间的内部环境,此车间墙面、天花板、地面起码用瓷砖。空气需做消毒和净化,起码紫外线灯。建议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空调设置在25度左右。若此程序微生物菌落污染,亦可在烘箱中杀灭,问题不是很大。但必须保证不能有任何杂质进入原料中。
2.月饼制作车间,此车间的工人在进入车间时,一定要更换工作服,戴消毒后的一次性手套及口罩和帽子。若直接用手作业的,必须用洗手液洗手,然后用烘干机烘干。(洗手液普通家用的即可,烘干机为自动感应烘干型最佳)。工人进入车间时,更换过的工作服可用医用酒精再次全身喷洒,彻底消毒。由于人体自身新陈代谢可产生很多细菌,建议持续生产3小时后,再次用酒精进行全身喷洒。
3.月饼进入烘箱后,之前操作中若带有的细菌,均可被高温杀死。故之前操作的两个车间空气菌落数较高问题也不大。缩短高温灭菌或微波灭菌时间,月饼口感更佳。
4.建议月饼采用设备冷却,冷却车间墙面用50mm泡沫夹心板、地面用环氧树脂、天花板采用3.5米塑料平滑扣板或彩钢板最佳。若空调冷却,空调内机过滤网建议每天进行清洗。防止空调过滤网中的细菌和积尘二次污染冷却车间的空气,从而污染冷却后即将送入内包车间的月饼。此车间必须有动态空气消毒设备。且消毒设备建议与空调形成对立面,加速空气的流通和循环速度。建议采用NICOLER动态消毒技术,是近年来才被广泛使用的消毒技术,主要用于食品企业的包装、冷却及灌装环节。其杀菌消毒原理为:通过特殊的脉冲信号使得NICOLER发生腔产生逆电效应,生成大量的杀菌因子,整个杀菌过程只需0.1秒,使生产车间的环境保持在相对的“无菌无尘”状态。在对车间消毒时,人可同时在车间内工作,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所以,NICOLER空气消毒机也称作“食品动态消毒机”。所以,NICOLER动态消毒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整个月饼生产处于一个“无菌无尘”的状态,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消毒的成本。动态灭菌,能够降低月饼中的细菌数量,无形中就增加了保质期。同时,可以更少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在销售的过程中,又多了一个卖点。使产品既天然健康,又有保质期的保障,让产品真正做到天然、安全、放心。
5.内包装车间的硬件环境必须和冷却车间一样,均需是彩钢板及环氧地坪。从而防止墙面地面角落的积尘及菌落在潮湿、适宜温度中大量滋生。由于内包装车间为有人环境,人的流动可携带大量细菌在车间每个角落的散布。故进入内包装车间的所有工人必须每2小时进行一次酒精喷洒。严格控制口罩、帽子在生产过程中脱落等现象。内包装车间一定安装动态空气消毒净化设备。若补充新风,可调高车间含氧量,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车间空调内机过滤网也必须每天清洗。
NICOLER商用动态消毒技术的使用能够使月饼生产商在生产成本降低,并且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NICOLER商用动态消毒技术的使用让月饼生产商在《新规》出台之后见招拆招,走出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第二篇:空气消毒技术在肉制品生产企业中的成功运用
空气消毒技术在肉制品生产企业中的成功运用
目前国内肉制品加工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卫生防护措施做的不彻底,导致的各种不合格情况出现。造成肉制品加工企业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多重。
总结有:原料肉的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缓化肉品的缓化水的交叉污染,搅拌和其他工序用具、工作台面及环境微生物污染、墙壁及空气落下的细菌污染,食品添加剂和搅拌水为载体的污染,肠衣对蒸煮温度不能超过90℃(外表)的限制,操作人员的衣服与手的污染等。根据上述情况,肉制品行业的消毒问题主要可分为环境、空气、地面、墙壁、容器、工作台面、管道、手、包装材料、原料、添加材料、用水等多方面的消毒。
食品专家建议,环境类消毒与员工消毒是企业最根本最重视的卫生环节,需要企业加大防范意识,培养消毒概念。可采用自动感应手消毒器Q6对员工进入车间前对手部卫生进行调控,而地面、墙壁等一些室内器具与工作环境中的杂物可采用AORODO臭氧系列在无人期间消毒。
而肉制品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不外乎微生物和添加物,而由微生物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占50%,虽不会构成特大安全事件,但对企业的声誉及市场竞争力打击非同小可,难道肉制品细菌超标就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肉制品微生物易超标一方面是因为原料肉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等营养物质,如温度适宜特别是高温季节,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外界微生物对肉制品的二次污染,如加工间的卫生环境差、原料和散装成品在运输和贮藏中受到微生物的严重污染等。
对于肉制品生产企业来讲,如制作车间、内包车间环境内若有微生物存在,很可能使暴露空气环境中的半成品受到二次污染,从而使得产品质量埋下超标隐患。而最新的NICOLER动态消毒技术是在有人的情况下,持续动对空间环境杀菌、除尘,帮助企业低成本的构建“无菌无尘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1、在原辅料、生产过程和产品出厂时均需要依靠检测把关,如感官、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2、针对待加工鲜肉半成品进行病毒、病菌检测,及对重金属、农药残留指标进行抽检;
3、对包材的质量及喷码质量进行检测;对生产用水进行检测等;
4、在产品出厂时,主要对终产品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还需要对诸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进行最终抽检。
除了车间环境动态杀菌及理化检测外,还需要注重:
1、保障肉制品制作设备的设计便于清洗和灭菌,避免生产过程中构成二次交叉感染。
2、对制作设备停止运行数小时后再恢复生产时,必须在设备停止运行后立刻进行清水冲洗或高温蒸汽杀菌,以保证与物料接触位置处于无菌状态。
3、完善制度,加大执行能力,如人员的素质培训、环境卫生保障制度、设备的及时维护等。只有在考虑到每个可能染菌的细节,才能够保障饮料产品的安全、品质及延长产品保质期。
针对肉制品在包装过程中易受不洁空气污染、继而发生腐败变质的问题,上海康久消毒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食品动态杀菌机”——这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食品企业专用的动态消毒设备。据悉,该设备用最新的三级双向的NICOLER发生腔工作原理,消毒过程为:通过高压直流脉冲使得NICOLER发生腔产生逆电效应,生成大量的离子体。在负压风机的作用下,污染空气被抽进机内通过NICOLER发生腔时,带负电细菌被迅速分解灭杀,新的机理是重复三次完成以确保杀菌效果,再组合药物浸渍型活性炭等组件进行二次杀菌过滤,经过处理的洁净空气大量快速循环流动,使受控环境保持在“无菌无尘”标准。由于在对车间消毒时,人可同时在车间内工作,所以,该设备也称作“NICOLER动态杀菌技术”。近年来,这一设备也广泛用于一些大型食品企业的包装、冷却及灌装环节。
真正的食品安全是与先进的杀菌技术相挂钩的,只有在生产环节做足食品的安全保证,才能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而采用先进的动态杀菌技术可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这个层面来说,需要食品杀菌设备研制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的互相配合,以帮助我国的肉制品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三篇: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1.依据和适用范围
为规范指导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工作,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被新冠病毒污染,参照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肉类加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16号)、《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0号)、《农贸(集贸)市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3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9号),以及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冠肺炎与食品安全:对食品企业指导》(2020年4月)等文件,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采用冷冻、冷藏等方式加工,产品从出厂到销售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冷链食品,用于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正常运营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来自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冷链食品的消毒。
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当地主管部门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是应用本指南的前提。
2.生产加工过程清洁消毒
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当根据食品原料和产品特性、生产加工工艺特点,针对加工人员、生产环境及相关设备和设施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并定期对消毒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2.1食品生产加工人员
进入作业区域的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确认身体健康,个人防护满足相关要求,定时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2原料及半成品外包装
2.2.1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当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
2.2.2用于搬运冷链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转运箱、勺子、钳子等),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洗和消毒。
2.2.3对来自国外疫区经检测受到新冠病毒污染的食品原料、半成品,应当按照《关于加强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工作的紧急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20号)中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食品处置指南处理。
2.3生产加工设备及环境
2.3.1设备及器具。生产加工前、加工后使用的器具应当分开放置并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对生产加工后(或生产加工过程必要时)的所有设备和器具应当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并确保选用的清洁消毒程序和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2.3.2环境。加大对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各环节生产车间环境、即食和熟食食品各生产环节车间环境、储存冷库等高风险区域的消毒频次,生产加工过程、生产完毕后需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应当加强对生产加工过程中人接触的各种操作台面、接触面/点(如门把手、开关、器具把手、电话、厕所等)、人流密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频次。
2.3.3对于各种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由于易在接触物体表面形成污垢不易清除,且其生产加工环境通常温度低、湿度大,为提高消毒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消毒剂的使用量,缩短消毒剂与物体表面的作用时间,所有肉类、水产品、蛋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的食品所接触的容器具、设备或环境物体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洁之后方可消毒。
2.3.3.1清洗剂的选择
常用食品加工设备及环境用清洗剂包括碱性溶液、盐溶液(例如磷酸盐、碳酸盐、硅酸盐)、酸(例如柠檬酸、磷酸)溶液及合成洗涤剂(例如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碱洗涤剂)等。其中碱性溶液是肉类、水产品、蛋制品加工环境最常用的清洁溶液。目前肉类加工企业最常用的清洁剂是1.5%的氢氧化钠溶液,该溶液可使脂肪皂化并水解蛋白沉积物。此外,各种合成洗涤剂也可有效去除肉类沉积物、脂肪和污垢,使用时应当在适当的温度下使其与待清洗表面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方可用水冲洗。另一种可使脂肪皂化便于清洗的方法是将能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用低浓度碱溶液配成蛋白酶溶液。由于酶在高ph、高温下会失活,因此所配置的酶溶液温度和ph值适中,可大大降低对待清洗表面的腐蚀。
2.3.3.2清洁程序
(1)为节省清洁剂和水,先用物理方法将表面的污物清除。
(2)用水进一步冲洗掉污物,为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尽可能不使用高压水。
(3)将温度为50-55°c的碱性溶液或合成洗涤剂/酶溶液施于待清洗的表面,接触6-12分钟后,清理、擦拭待清洁的表面。为使清洁剂与待清洁表面充分接触,垂直表面的清洁最好使用发泡洗涤剂。
(4)用清水冲洗掉碱溶液或清洁剂。
(5)碱溶液不能清除水垢或锈斑,可使用酸(例如磷酸、盐酸或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清除水垢或锈斑。
2.3.3.3消毒
(1)为提高消毒效果,防止消毒剂与物体表面接触不充分而降低其活性,所有待消毒的设备或环境表面必须按照以上程序进行彻底清洁后方可进行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碘的消毒剂或季铵盐溶液。
(2)消毒后的表面是否需要清洗取决于所使用的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可在设备上残留较长时间,因此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均需在使用后用水彻底冲洗去除。
(3)如果消毒后设备表面发生腐蚀,可在被腐蚀区域涂油保护。若涂抹用油是食品级产品则无需去除,若为非食品级油,则在下一加工班次开始之前应当将油清除干净。
(4)使用原位清洗方法对运动中的传送带和生产加工设备其他部件进行连续清洗。
3.运输和配送过程清洁消毒
3.1人员
冷链食品配送过程中,司机及运输随从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配备酒精类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以确保在无清洁水洗手的条件下,对手进行定期消毒。
3.2物体表面
司机在向企业员工传输、递交配送文件前应当洗手或消毒,为避免清洗返还物,文件最好置于一次性容器和包装材料中。对于重复使用的容器,应当进行定期、适宜的卫生清洁和消毒。
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移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均要定期消毒。
3.3交通工具
为避免冷链食品被污染,司机需确保运输车辆、搬运工具及容器的清洁和定期消毒。货物混载时,装载车辆时尽可能将食品与会造成污染的其他货物分开。车辆运载一批货物之前和之后,均要对车内人手可能接触的部位、特别是车厢内外进行彻底消毒。
4.销售经营过程清洁消毒
4.1冷链食品销售经营区域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勤用洗手液洗手消毒以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
4.2对人手频繁接触的各种表面、把手(如门把手、冷藏设备把手、盛放器具把手、推车把手等)、按钮(如计算器、电子称量器具按钮等)等及时清洁并消毒。每天经营完毕后,应当对经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4.3方便顾客洗手消毒。应当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5.餐饮加工过程清洁消毒
5.1餐饮业应当对所有冷链食品接触面、外包装和用具进行经常清洗和消毒,并加强餐(饮)具、调味品容器的清洁消毒。
5.2做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对各种设备、区域、接触面/高频接触点(如台面/夹子/服务用具/开放式自助展示台/门把)、垃圾桶、卫生洁具等进行更高频率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加大对工作人员工作服的清洁消毒频次。
5.3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6.生产经营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
冷链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及使用方法见附表。
第四篇:建筑施工企业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建筑施工企业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为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做到稳步有序复工复产,根据《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
1.成立疫情防控机构。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项目部要成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建立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
2.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企业要将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项目、班组、岗位和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生活保障、治安保卫等工作。配备专人负责体温检测、通风消毒、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宣传教育等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情况的收集和报送工作。
二、加强员工管理和健康监测
1.有序组织员工返岗。提前调度掌握返岗员工健康情况,对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员工,合理组织分批次返岗。对返岗员工能够集中运送的,鼓励采取专车或包车等方式运送并做好防护。
2.严格返岗员工管理。建立员工健康台账,设立可疑症状报告电话,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如实报告。
3.做好日常体温检测。每天在员工上下班时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指定专人每天汇总员工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三、工作场所疫情防控和管理
1.实施封闭式管理。对建筑施工项目严格实施全封闭式管理,实行进出场登记和体温检测,24小时设岗。生活区远离工地的工程项目,鼓励专车接送员工。
2.减少人员聚集。控制活动单元人数,分散开展班前教育、技术交底等活动。优化工序衔接,控制施工现场不同作业队伍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
3.优化施工工艺。应当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施工设备、试验器具等应当由专人使用,原则上“一人一机”,轮流使用的,要做好消毒处理。
四、公共区域疫情防控和管理
1.会议管理。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尽量缩短会议时间。提倡采用视频、电话等线上会议。必须集中召开的会议,参会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
2.就餐管理。员工食堂应当设置洗手设施和配备消毒用品,供就餐人员洗手消毒。做好炊具餐具消毒工作,不具备消毒条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采取分餐、错峰用餐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用餐时避免面对面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3.宿舍管理。员工宿舍应当严控入住人数,设置可开启窗户,定时通风,对通风不畅的宿舍应当安装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盥洗室配设洗手池和消毒用品,定时清洁。
4.清洁消毒。安排专人对办公区域、会议场所、生活设施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和相关物品定时消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应当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5.做好医务服务。设立医务室的企业级项目部要调配必要的药物和防护物资,配合疾控部门规范开展隔离观察和追踪管理。未设立医务室的企业要与就近医疗机构建立联系,确保员工及时得到救治或医疗服务。关心关爱员工心理健康,及时疏解员工心理压力。
6.垃圾收集处理。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五、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
1.强化宣传教育。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教育,让员工掌握正确佩戴口罩、清洁消毒等防护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厂区和生活区显著位置张贴卫生防疫宣传海报挂图等宣传品。
2.加强个人防护。员工在进入厂区或施工现场后应当全程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接触粉尘的工作场所应当优先选用KN95/N95及以上可更换滤棉式半面罩、全面罩,定期消毒,更换滤芯,使用过程中应当有效防止因喷雾、水幕、湿式作业淋湿滤芯而降低防护性能。接触化学毒物的劳动者,除配备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相适应的防毒面具(含滤毒盒)外,还应当根据工作场所人员情况,选配具有防颗粒功能的滤棉。在宿舍、食堂、澡堂、地面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等区域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加强手部卫生,尤其是在佩戴和摘除口罩/面具、更换滤棉后,应当及时洗手。现场没有洗手设施时,可使用免洗消毒用品进行消毒。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手绢、衣袖等遮挡,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4.加强班后活动管理。休息期间,员工要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不得聚集聊天、打牌等,降低聚集感染风险。
六、做好异常情况处置与报告
1.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当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当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及时安排员工就近就医。
2.封闭相关区域并进行消毒。发现可疑症状员工后,立即隔离其工作岗位和宿舍,并根据医学观察情况进一步封闭其所在工作场所及员工宿舍等生活场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活动场所及使用物品进行消毒。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密切接触者防控措施。
3.做好发现病例后的应对处置。企业一旦发现病例,要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等工作。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暂时关闭工作场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再恢复生产。
xx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x月x日
第五篇:建筑施工企业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建筑施工企业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
为指导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做到稳步有序复工复产,根据《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
1.成立疫情防控机构。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建立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
2.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企业要将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岗位和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生活保障、治安保卫等工作。配备专人负责体温检测、通风消毒、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宣传教育等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情况的收集和报送工作。
二、加强员工管理和健康监测
3.有序组织员工返岗。提前调度掌握返岗员工健康情况,对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员工,合理组织分批次返岗。对返岗员工能够集中运送的,鼓励采取专车或包车等方式运送并做好防护。
4.严格返岗员工管理。建立员工健康台账,按照当地要求进行报备和分区分类进行健康管理。设立可疑症状报告电话,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向本单位如实报告。
5.做好日常体温检测。每天在员工上下班时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指定专人每天汇总员工健康状况,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三、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和管理
6.实施封闭式管理。对建筑施工项目严格实施全封闭式管理,实行进出场登记和体温检测,24小时设岗。生活区远离工地的工程项目,鼓励专车接送员工。
7.减少人员聚集。控制活动单元人数,分散开展班前教育、技术交底等活动。优化工序衔接,控制施工现场不同作业队伍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
8.优化施工工艺。应当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施工设备、试验器具等应当由专人使用,原则上“一人一机”,轮流使用的,要做好消毒处理。
四、公共区域疫情防控和管理
9.会议管理。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尽量缩短会议时间。提倡采用视频、电话等线上会议。必须集中召开的会议,参会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
10.就餐管理。员工食堂应当设置洗手设施和配备消毒用品,供就餐人员洗手消毒。做好炊具餐具消毒工作,不具备消毒条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采取分餐、错峰用餐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用餐时避免面对面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11.宿舍管理。员工宿舍应当严控入住人数,设置可开启窗户,定时通风,对通风不畅的宿舍应当安装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盥洗室配设洗手池和消毒用品,定时清洁。
12.清洁消毒。安排专人对办公区域、会议场所、生活设施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和相关物品定时消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应当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13.做好医务服务。设立医务室的企业要调配必要的药物和防护物资,配合疾控部门规范开展隔离观察和追踪管理。未设立医务室的企业要与就近医疗机构建立联系,确保员工及时得到救治或医疗服务。关心关爱员工心理健康,及时疏解员工心理压力。
14垃圾收集处理。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五、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
15.强化宣传教育。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教育,让员工掌握正确佩戴口罩、清洁消毒等防护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厂区和生活区显著位置张贴卫生防疫宣传海报挂图等宣传品。
16.加强个人防护。员工在进入厂区或施工现场后应当全程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接触粉尘的工作场所应当优先选用KN95/N95及以上可更换滤棉式半面罩、全面罩,定期消毒,更换滤芯,使用过程中应当有效防止因喷雾、水幕、湿式作业淋湿滤芯而降低防护性能。接触化学毒物的劳动者,除配备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相适应的防毒面具(含滤毒盒)外,还应当根据工作场所人员情况,选配具有防颗粒功能的滤棉。在宿舍、食堂、澡堂、地面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等区域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17.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加强手部卫生,尤其是在佩戴和摘除口罩/面具、更换滤棉后,应当及时洗手。现场没有洗手设施时,可使用免洗消毒用品进行消毒。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手绢、衣袖等遮挡,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18.加强班后活动管理。休息期间,员工要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不得聚集聊天、打牌等,降低聚集感染风险。
六、做好异常情况处置与报告
19.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当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当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及时安排员工就近就医。
20.封闭相关区域并进行消毒。发现可疑症状员工后,立即隔离其工作岗位和宿舍,并根据医学观察情况进一步封闭其所在工作场所以及员工宿舍等生活场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活动场所及使用物品进行消毒。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密切接触者防控措施。
21.做好发现病例后的应对处置。企业一旦发现病例,要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等工作。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暂时关闭工作场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再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