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饮业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要求
ICS 13.200 A 90 备案号:20381-2007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DB11/T 450—2007 餐饮业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安全管理要求
Management requirement for safety of catering trade with LPG cylinder 2007-03-06 发布 2007-06-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450—2007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职责..................................................................................................................................................................1 5 气瓶间的管理..................................................................................................................................................1 6 用气设备的管理..............................................................................................................................................3 7 液化石油气钢瓶管理......................................................................................................................................3 8 其他要求..........................................................................................................................................................3 参考文件..............................................................................................................................................................5 DB11/T 450—2007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工程设计所、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消 防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大同、张一萍、金玉波、张春贵、许红、刘立强、由涛、姚鸿义、刘建平。本标准于2007 年3 月首次发布。DB11/T 450—2007 III 引 言
为了消除本市行政区域内餐饮业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户在使用方面的不安全隐患、规范其使用行为,保证社会公共安全、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防止重大群死群伤和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 管理要求。同时,为本市进行餐饮业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检查,提供技术和管理的依据,也是为其 他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用户,防止燃气火灾的发生,进行巡视检查和维护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本标准是在原地方规范性文件《北京市餐饮服务业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要求》京政管字
[2003]267 号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市的实践经验,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国内相关的法律、法 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先进内容,制订而成。DB11/T 450—2007 1 餐饮业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餐饮业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制度、气瓶间安全管理、用气设备安全管理、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管理和其他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业用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__________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瓶库 LPG cylinder warehouse 存放液化石油气钢瓶的专用独立库房。3.2 气瓶间 bottled vaporizing workshop 采用自然气化或强制气化方式,将液态液化石油气转化为气态液化石油气的供气场所。4 职责
4.1 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业用户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并负 责本标准的落实。承包、承租或受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应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履行各自的安 全管理职责。
4.2 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业用户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切实可行的 液化石油气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的安全疏散、燃气设备事故处理等。每年全员应至少进行一次演练。4.3 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业用户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员,负责液化石油气设施和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员应接受单位的安全教育和燃气知识的专业培训。
4.4 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业用户的液化石油气操作人员,应掌握使用液化石油气的正确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液化石油气设施和设备,对液化石油气设施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负有直接责任。4.5 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业用户的液化石油气设施和设备的维护、检修、检验,应由具备相应 资质的单位负责。5 气瓶间的管理
5.1 气瓶间使用的场所要求
5.1.1 瓶装液化石油气不得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通风不良的场所。DB11/T 450—2007 2 5.1.2 高层建筑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时,应设集中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并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 防火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的要求。5.2 气瓶间的建筑要求
5.2.1 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场所气瓶总重量超过100kg,应设置独立的气瓶间。气瓶间的位置,应地势平坦,不易积聚液8EC^•ÜCÂk化石油气。气瓶间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GB 50016—2006 的要求,与相邻的建筑
应用防火墙隔离开。
5.2.2 气瓶间的高度不应低于2.2 m,地面应平整,并应高出室外地坪。5.2.3 气瓶间地面的材料,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
5.2.4 气瓶间的门、窗应向外开。气瓶间与厨房之间不得有连通的门、窗、洞口。
5.2.5 气瓶间采用自然通风时,应设下通风式百叶窗2个,气瓶间每平方米的通风面积不应小于300 cm2。通风口应与室外大气连通,通风口下沿距室内地坪宜在0.2 m 以下。5.2.6 气瓶间内不得有暖气沟、地漏及其它地下构筑物。5.2.7 气瓶间内的温度,不得超过45℃,并不低于0℃。
5.2.8 气瓶间内气瓶的总容积小于1m3时,可设置在建筑物(住宅、重要公共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除 外)外墙毗连的单层专用房间内。
5.2.9 存放气瓶的瓶库应靠建筑物外墙设置,且与建筑物和裙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使用和备 用钢瓶,应分开放置或用防火墙隔开。瓶库应设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5.2.10 气瓶总容积宜在1m3以下,不宜超过2m3。当超过4m3时,应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规范,建立 储罐。
5.2.11 气瓶间与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表1 液化石油气气瓶间与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 单位:m 液化石油气存储总容积V 项目 V<1m3 1 m3 可设置在建筑物附 属的房间内 5 5 5.2.12 气瓶储存总容积按公式(1)计算: V = V n × n(1)式中:V——气瓶储存总容积(m3)Vn——单个实瓶几何容积(L)n——单个实瓶数量(个)5.2.13 气瓶总容积不超过1m3允许气瓶的数量换算: 1m3 容积相当于83 瓶5kg 气瓶: 12L × 83 = 996L 42 瓶10kg 气瓶: 23.5L × 42 = 987L 28 瓶15kg 气瓶: 35.5L × 28 = 994L 8 瓶50kg 气瓶: 118L × 8 = 944L 注:①小容积液化石油气钢瓶包括YSP4.7L(2kg)、YSP12L(5kg); ②液化石油气钢瓶包括YSP23.5L(10kg)、YSP35.5L(15kg)、YSP118L(50kg)。 5.3 气瓶间内防火、防爆设施要求 5.3.1 气瓶间应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应灵敏有效。报警装置的二次仪表应安 装在有人值守的房间内。 5.3.2 气瓶间应配备8kg 的干粉灭火器,数量不少于2个。 5.3.3 气瓶间采用强制通风方式时,应将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与通风设施联锁。5.3.4 气瓶间内的电器设备,应使用防爆型。开关应安装在室外。DB11/T 450—2007 3 5.4 气瓶间供气设施和设备要求 5.4.1 气瓶间供气系统的总输气管的出口,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5.4.2 液化石油气管道穿过建筑物基础、墙体时,应敷设在两端密封的套管中。5.4.3 液化石油气管道系统的法兰盘之间, 应做防静电跨接。5.4.4 液化石油气调压器、拌热带,应有生产许可证。 5.4.5 液化石油气气化器,应是由具备相应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且应经质检 部门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的产品。6 用气设备的管理 6.1 液化石油气的用气设备,应由具有生产资质的生产厂生产,具有产品合格证、产品安装使用说明 书和质量保证书;产品外观应有产品标牌,并有出厂日期。 6.2 用气设备宜采用低压燃气设备。安装其它设备时,应保证燃气设备的安全。6.3 设置用气设备的房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不得设置在密闭的房间内。6.4 用气设备的操作间,房屋净高度不得低于2.2 m。 6.5 液化石油气管路系统上的阀门、配件连接处,均应有良好的密封措施。密封材料和阀门用的润滑 剂,应适用于液化石油气。 6.6 当液化石油气管道需要离开墙面架空敷设时,应使用有一定稳定性和支撑能力的吊架式支架。6.7 钢瓶与单台燃气灶具之间连结时,灶具与钢瓶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0.5 m。6.8 钢瓶与单台燃气灶具之间连接宜采用不锈钢波纹软管。 6.9 采用燃气软管连接时,应使用耐油橡胶软管,软管的长度,应控制在1.2 m ~ 2.0 m 之间,并不 应有接口。燃气软管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6.10 使用的燃气软管,不得穿越墙壁、窗户和门。 6.11 多台燃气灶具、供气距离超过2 m 时,应采用硬管连接。 6.12 用气设备操作间, 应配备8kg装的干粉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个。7 液化石油气钢瓶管理 7.1 钢瓶的放置点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7.2 钢瓶应直立放置。 7.3 空瓶与实瓶应分开放置, 并应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7.4 不得使用不合格或报废的钢瓶,必须使用经质检部门定期、检验合格的钢瓶。7.5 不得倾倒放置或倾倒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7.6 禁止自行拆卸、维修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 7.7 在用的钢瓶,除符合GB 8334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有制造标志、有使用检验标志、有警示标签。b)无纵向焊缝(50kg 钢瓶除外)或无螺旋焊缝。c)护罩无脱落或焊缝无断裂。 d)底座无脱落、无变形、无腐蚀、无破裂,能直立。e)瓶阀的阀口未损伤或未变形。f)液化石油气瓶阀阀口,无泄漏。g)没有被火焰局部或全面烧伤。h)在检验周期内。 i)使用期限未超过15 年的钢瓶。8 其他要求 DB11/T 450—2007 4 8.1 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业的用户不得向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瓶装液化石油气供气企业,购买瓶装液化石油气。 8.2 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业的用户不得将钢瓶内的气体向其他钢瓶倒装、不得从汽车槽车直接 灌装钢瓶。 8.3 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业的用户不得自行处理钢瓶内的残液。残液应交给瓶装液化石油气供 气企业负责处理。 8.4 严禁使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加热、热水浸泡液化石油气钢瓶。 8.5 液化石油气的瓶库内和安放用气设备的房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得使用明火、不得 作为居住使用。 8.6 用餐场所内严禁使用5kg(不含)以上的液化石油气钢瓶。DB11/T 450—2007 5 参 考 文 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61号令 4.《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第10号令 5.《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62号令 6.《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73号令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 8.《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 北京市第12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通过 9.《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 北京市第12届人大第13次会议通过 10.《北京市消防条例》 北京市第11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 11.《北京市餐饮服务业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要求》 京政管字[2003]267号 12.《北京市消防安全责任监督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47号 13.《城镇燃气室内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规定》DB11/T301—2005 14.《北京市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定》 DB11/T302—2005 15.《餐饮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DB11/T275-2005 16.《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全管理规则》 GB17905-2004 17.《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 GB16914-2003 18.《家用燃气灶具》 GB16410-1996 19.《液化石油气瓶阀》 GB7512-2006 20.《液化石油气(LPG)用橡胶软管和组件 散装输送用》 GB/T10546-2003 21.《炊用燃气大锅灶》 CJ/T3030-1995 22.《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94-2003 2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24.《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 CJJ51-2006 25.《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8334-1996 26.《燃气中餐炒菜灶》GB2894-2003 27.《液化石油气钢瓶》GB5842-1999 28.《燃气蒸箱》GB13495-2003 29.《小容积液化石油气钢瓶》GB15380-2001 3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建城〔2021〕23号),进一步加强我省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助力推动平安辽宁建设,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提升行业安全管理能力,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较大及以上事故有效遏制,行业整体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智能智慧追溯体系基本建立。 二、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三)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必须依法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依法依规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充装、运输等业务,强化对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以上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参加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要与用户签订规范的用气合同,并对用户存放和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场所的安全条件、用户设施以及燃气器具的安装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委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配送液化石油气的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要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签订配送合同。加强对用户安全用气的指导服务,帮助消除安全隐患,对用户存在安全隐患又拒不整改的,企业应向所在地街道(乡镇)、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燃气管理部门)报告。瓶装液化石油气设备和器具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产品,市场销售企业不得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 (四)切实履行部门监管职责。各地有关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和“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安全”的原则,切实履行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监管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燃气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燃气经营许可,加强对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行业中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瓶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依法实施气瓶充装许可,负责家用燃气器具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从事液化石油气运输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和车辆的监管。应急管理部门对液化石油气生产过程实施安全监督管理。消防救援机构依法对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遵守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商务部门督促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负责组织餐饮场所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安全自查自改工作,督促餐饮场所与合法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签订安全供气合同。公安部门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整治,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在不具备安全使用条件的场所储存瓶装液化气、使用气瓶相互倒灌液化石油气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违法违规从事瓶装液化气运输的行为。 (五)强化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各地要积极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监管部门协调机制建设,强化分工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及时研究解决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监管重大问题。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非法经营、违法充装、掺混二甲醚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部门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对管理混乱、违法经营、发生安全事故的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加强各地区间配合,强化跨区域执法协作,打击瓶装液化石油气非法运输和经营。进一步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村)的网格管理作用,通过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用户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建立预警信息网络,实时推送报警信息至相关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三、依法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六)加快完善管理制度。各地要根据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储存、充装、运输、使用等环节市场主体的安全责任和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细化管理要求和具体措施,加强日常监督和执法检查,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优化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供应站等设施布局、建设时序、保护范围等,提出稳定供应保障措施,加强安全应急体系建设。鼓励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者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形成层次清晰、竞争有序、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安全可靠、满足需求的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市场,逐步整合淘汰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市场落后产能。 (七)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各地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准入管理,完善和细化企业经营、充装许可条件,严格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和气瓶充装许可证,严禁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加强对取得许可证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发现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坚决依法实施处罚。依法公开企业准入和处罚信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积极培育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的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八)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管理。各地要严格贯彻落实《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燃气管理部门要按照《辽宁省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及属地人民政府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瓶装燃气配送服务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关制度,加强瓶装燃气送气服务人员、车辆的管理,按规定设置配送车辆及人员标志标识,明确配送服务相关安全要求。鼓励对瓶装燃气实行统一配送。使用货车运输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须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应对其从事送气服务的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配送的气瓶要纳入气瓶追溯信息平台。 四、加强用户安全用气管理 (九)完善用户用气管理制度。推行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实名购气制度,与用户签订规范的供用气合同,并向燃气用户发放供气使用凭证,完善用户信息档案,建立用户服务管理系统,确保产品与服务质量责任可溯源。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不得向餐饮用户提供气液两用瓶装燃气,要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对气瓶至配套的减压阀、自动切断阀承担检查、运行、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要全面检查新用户场所的安全用气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积极指导用户进行整改,不配合整改或无法整改的,不予供气。定期上门检查用户安全用气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和不当使用行为的,立即纠正和处置。 (十)提升用户用气服务质量。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要通过电话、服务手册、网站或其他新媒体手段,将产品与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售后服务信息告知用户,明码标价,合理收费。送气和安检服务时,统一穿着企业识别服,随身佩戴岗位从业证(牌)、配送服务通知单。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换气瓶、安装调压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测等服务,协助用户完成隐患排查整改,保证用气安全。加强用户安全用气宣传教育,增强用户安全用气意识。 (十一)强化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用气责任,建立完善安全用气责任制、用气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气瓶不得放置于室内人员就餐场所,避免重大用气事故发生;主动接受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的入户安检和安全用气指导,对安检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立即整改;按规定安装使用燃气泄漏报警器。餐饮经营单位使用的气瓶要纳入气瓶追溯信息平台。各地要通过制定地方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方式,强化餐饮经营单位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防控,推广使用具备自闭、过流功能的调压器,具有熄火保护功能的灶具,具有防脱落、耐老化、防剪切特性的燃气专用金属软管等设备,大力推广使用远程监控等在线安防产品。鼓励餐饮经营单位将厨房用气从瓶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减少室内危险源。 五、提升行业安全管理能力 (十二)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各地要坚持科技引领,推动燃气燃烧器具和设备生产企业及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对气瓶、连接管、调压器、安全型燃气器具以及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技术优化,使用具备泄漏自动切断功能的气瓶(或附属连接设施),鼓励使用新型供气技术,提升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本质安全和智能化管理水平。要求企业对气瓶及充装设备设施等进行改造,建立气瓶追溯信息平台,对气瓶充装、储运、销售、检验、使用的全产业链等实施安全信息追溯,实现气瓶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企业充装的气瓶要纳入气瓶追溯信息平台。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的灶具、软管、调压器及其他附件,对超期服役的老旧储配站等进行安全评价,并采取必要管控措施,确保运行安全。 (十三)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各地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城市要建立统一的智慧燃气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具备条件的县城可以建立智慧燃气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并与市级平台对接。有条件地区的平台可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组织实施燃气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实现对管网漏损、运行安全等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整合燃气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烟囱”“信息孤岛”,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瓶装液化石油气“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监管目标。 六、强化组织实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列入重要事项,纳入安全生产考核重要内容,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十五)注重宣传引导。各地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群众关心关注、积极参与。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 2021年8月25日印发 怎样安全运输液化石油气瓶 由于管道燃气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广大燃气用户的需求,瓶装液化石油气仍将较长时间在城市燃气方面占据重要位置。为了城市的消防安全,液化石油气站许多设在郊外,这样每天将有大量液化石油气瓶用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运至市内接瓶站或直接送至各种用户。液化石油气属于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如果运输不当,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不仅能造成车毁人亡,还会危害运输车辆附近的公共安全。 一、基本要求 运输液化石油气瓶的单位(个人)必须到当地消防部门申办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运输气瓶的车辆应配置危险品标志灯和标志牌,司机和押运人员应接受消防监督部门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领取安全培训证(有的地区称上岗证)。运输时,司机应随身携带两证,车辆配置两标志,根据车型大小还应配带1至2具干粉灭火器。汽车进出液化气站应在排气管上安装防火帽(阻火器),防火帽可由车主配置,也可由液化气站配置。 二、装车要求 装车时应做到五不装,一是漏气瓶不装,二是超重(超装)瓶不装,三是超期使用的气瓶不装,四是汽车超载不装,五是不混装其他货物,尤其不能混装氧气、氯气等氧化性物品。另外,15kg气瓶立放装车时不能超过两层,保证上层的瓶体横向中线在汽车厢板上沿以下,并进行必要的捆扎,防止运输中气瓶滚落。 三、运输要求 运输时主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避开人流车流密集的道路,二是不要在重要建筑物和人员密集地点停放,三是行驶中尽量不要急刹车。 四、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置 液化石油气运输意外主要有漏气和着火两种情况。 漏气又有以下五种情况,一是角阀关闭不严,从瓶嘴漏气;二是角阀盘根没能压紧,从盘根压紧螺帽处漏气;三是由于阀座、阀芯或阀杆有缺陷,使角阀不能关严而漏气,四是角阀与瓶体紧固不严而漏气;五是体侧钢材或焊缝有缺陷有砂眼或裂缝而漏气。对于 要遇有车上数个气瓶爆破起火这种极特殊的情况,并行驶在人流车流密集地区或重要建筑附近,则千万不要停车,应迅速将车开至人员稀少地点,并设法将车弄翻,将气瓶弄散,然后再脱离现场,报告火警,并警告群众不要围观。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气协议 供气方(甲方)*** 用气方(乙方):**** 为明确供气方与用气方在燃气供应和使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合同法》《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经双方民主协商,签订本协议,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一、乙方燃气用具所在地为工农北路102号食堂。 二、用气种类为瓶装液化石油气。 三、用气数量以按每月实际发生数量计算。 四、供气价格,按照政府部门批准的当地价格计算,不得高于市场价,并随市场价格波动适当调整。 五、供气安全,供气方(甲方)负责瓶装液化石油气运输过程中的一切安全责任,供气方必须保证钢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且在使用期限内,因钢瓶及附属设施质量等不合规范造成一切安全责任由供气方承担,因乙方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责任由乙方承担。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以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常识 一、用户怎样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 1.使用液化石油气时,必须做到“二先二后”。 即先检查、后使用,先关阀、后熄火。点火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打开门窗,以利通风透气,如室内已有液化气泄漏,必须加强通风,待气味消失后方可点火。 2.对新用钢瓶必须认真检查,新灌气钢瓶在首次使用之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采用涂刷肥皂水的方法检查瓶体,以及角阀、减压阀、胶管等接口部位是否有漏气。 3.用户应经常检查液化气设备是否完好无损,重点注意管道、灶具开关器件、角阀、减压阀、胶管接头、计量表、胶管、密封垫、密封圈等,防止因器件老化、密封不严而发生泄漏。4.超期钢瓶应及时检验,不可凑合使用。钢瓶使用期限为15年,并且期间每4年检验一次。 5.燃器具在使用时应有人看管,防止火被风吹灭以及水、汤溢出将火浇灭。 6.钢瓶位置不要靠近热源,不得将钢瓶放在温度过高的地方,不得将钢瓶靠近明火,更不得用开水浇钢瓶或用明火烘烤钢瓶。在正常情况下,钢瓶距离炉具应不小于1米。若钢瓶与灶具之间是通过胶管连接的,胶管长度最好不超过2米。在安放钢瓶时,至少要求与灶具外侧之间保持0.5米的安全距离,与暖气设备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而且在同一房间内不 得使用其它火炉。 7.使用液化气的房屋应注意通风换气。使用液化气取暖炉或淋浴器的用户,尤其需要提高警惕,防止因室内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燃烧不充分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8.钢瓶必须直立使用,切记不得横放或倒放使用。 9.使用“火等气”的正确点火方法。即先打开钢瓶角阀开关,再划着火柴,移近炉具火眼,然后用另一只手拧开炉具上的开关进行点火。 10.不得乱倒残液。 11.不得擅自拆、修、迁液化气管道及附件。 二、发生民用液化石油气火灾事故后怎么办? (1)切断气源。当用户发现管道或燃具失火,应迅速关闭计量表前总阀或钢瓶角阀,切断 气源,火也就自然熄灭。 (2)用袋装干粉灭火。如发现着火点,可迅速从干粉袋中抓一把干粉,朝火焰处用力打下 去,火即熄灭。(3)用干粉灭火机灭火。当燃烧面积较大时,可用干粉灭火机灭火,但灭火人员必须站在上风侧方向。 (4)覆盖窒息灭火。家中如无灭火设备,可将棉被、麻袋或衣物浸湿盖到起火部位,使火 熄灭。 (5)浇水降温。如果火势大而无法接近钢瓶等供气设备,则可以不断地向上浇冷水,通过冷水的降温,使钢瓶等设备不至于因火焰烧烤使压力猛增而导致爆炸。 (6)灭火善后。用户在扑灭火灾后,也要及时将计量表前总阀或钢瓶角阀关闭,防止继续漏气。同时要打开窗户加强通风,使液化石油气散发掉。 (7)报警。发生液化石油气火灾的单位和个人,除了要组织扑救外,还应及时向公安消防 部门报警,以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为什么要注意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 液化石油气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为严重。这是由于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状态,易与空气混合,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达到2%左右,就形成爆炸气体,如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因此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特别是防止火灾的发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也是关系到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生死存亡的头 等大事。 四、液化石油气的违章使用: ①用两个钢瓶私自倒灌气,发生接口漏气或胶管破裂漏气。 ②烘烤钢瓶或私自倾倒残液。 ③煤炉等其它明火炉与气炉同室混烧,一旦漏气即被引燃。④私自调整减压阀,使之失灵,致使高压气体直接喷出。⑤私自乱拆、乱动管道、计量表、减压阀、角阀等设备,造成漏气。 ⑥重瓶放置不合适,比如距明火较近,或是放在室外受太阳曝晒,使钢瓶内压增加发生事故。 ⑦用木棍抬钢瓶,将角阀手轮挂在木棍上导致角阀损坏而漏气。 ⑧在燃具周围堆放易燃物或空烧燃具烘烤衣物。 ⑨在液化石油气管道上悬挂物品或撞击管道,造成管道断残、泄漏。 五、液化石油气钢瓶储运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装卸、堆放钢瓶的场所应严禁烟火。(2)装卸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滚动、碰撞。(3)钢瓶在车厢应直立放置,以一层为宜。15公斤以下钢瓶不得超过两层安放,并应采取措施,放置稳当,严防途中车辆颠簸碰坏钢瓶及角阀,引起气体泄漏。 (4)运输途中若发现钢瓶有泄漏时,应认真仔细查找漏气原因,关闭堵漏。应尽快疏散漏 气钢瓶至安全地带,进行安全监护。 (5)钢瓶储放区域设备应接地可靠,防火、灭火器材齐全,照明防爆,通风良好。地面应 铺设耐油导电橡胶板或防静电水泥地板。 (6)钢瓶放置应按重瓶、空瓶、检验钢瓶、报废钢瓶分类集中堆放。 六、液化石油气钢瓶泄漏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1)材质不良或加工有缺陷;(2)气瓶受各种原因的腐蚀; (3)由于违章操作、充装过量、日光曝晒、靠近热源等;(4)由于没做到专瓶专用,使瓶内装入能引起爆炸的混合气体; (5)在运输、装卸中发生撞击; (6)气瓶阀脱落。 七、使用液化气石油气钢瓶有哪些安全要求? (1)不得敲击、碰撞;(2)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烘烤; (3)气瓶不得靠近热源;(4)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 (5)气瓶内的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余压; (6)不得用电磁起重机搬运气瓶。 八、员工接到用户报告液化石油气钢瓶有泄漏怎样处理? 接到用户报告后应首先告知用户,打开门窗通风,切断一切火源; 立即到现场,如可能可对泄漏进行必要堵漏或维修处理,将气瓶运回气站。 九、简述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以化学作用为主,物理作用为辅,即干粉在燃烧区吸热分解,小苏打颗粒在离子状态下吸收活泼的氢离子和氢氧基离子,生成不活泼的水分子,使燃烧物的连锁反映中断,同时还产生一部分二氧化碳惰性气体起到窒息灭火作用。另一方面,干粉在一定的喷粉强度下,气流速度大于火焰的传播速度,产生切断作用,使火焰熄灭。 十、怎样使用干粉灭火器? (1)将干粉灭火器推至失火点,转身背向着火源(室外应放在上风风向),取下喷枪,展 开喷粉管; (2)第一操作者拔掉铅封,旋开手轮,使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桶体,使桶内干粉沸腾;(3)当表压升至0.14兆帕,第二操作者将枪口对准火焰扣动板机,使粉柱对准火焰边沿根 部,由近至远将火扑灭; (4)在灭油池火灾时,粉气流不要冲击油面,避免油液漫流而加大火面,造成灭火困难。 十一、干粉灭火器怎样维护与保养? (1)检查部件完好情况; (2)半年应检查二氧化碳气瓶的重量(二氧化碳气体重量为1.0公斤) (3)灭火器应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取用方便的地方,防止曝晒、雨淋,防止高温烘烤; (4)桶体每五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3.0兆帕; (5)压力表每一年检验一次; (6)每二年检查一次桶内粉剂,如变潮,结块情况,应更换新粉; (7)每使用一次后,应拆下安全阀调试,定压为1.8兆帕。 十二、户内液化石油气设施出现泄漏后怎么办? 闻到家中有液化石油气气味后,应采取如下措施:关闭钢瓶阀门、熄灭户内所有火种、打开门窗、不要触动任何电器开关、到户外拨打县液化气总公司服务热线:82375599 十三、如何正确连接液化石油气钢瓶? 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用户,燃具和减压阀是通过胶管连接为一体的,设备不发生故障时,就不必将它们拆开,而减压阀与钢瓶角阀之间是靠螺纹连接的,每次换气都要装卸一次。胶管与燃具进口接口之间、胶管与减压阀出口接头之间都要连接紧密。接头带纹部分应完全插入胶管内,然后用管夹夹紧。胶管接好后应处于自然下垂状态,不要绞拧,也不要让它受到尖 硬物体的挤压磕碰。 换气前卸减压阀,必须先将钢瓶的角阀关紧。因为燃具虽然已不能正常点燃,瓶内仍留有一定压力,如不关紧角阀,则当减压阀卸开后,仍会有气从瓶中喷出,这是很危险的。减压阀与角阀是以反扣相连接的,卸减压阀时用一只手将它端平,另一只手旋转手轮。卸下的减压阀要轻放,防止受损。换气后上减压阀,要先检查进气口密封圈是否变形或脱落,千万不要凑合使用,或用其他东西替代,而应换一个新的装上。密封圈出问题,会造成严重漏气。上减压阀时一只手平托阀体,将减压阀手轮对准角阀出口丝扣,用另一只手逆时针方向旋转手轮,直至减压阀不能左右摇动为止。有人怕上不紧,用工具拧得太紧,使密封圈变形,下次 反而不容易上紧了。 偶尔遇到减压阀与角阀丝扣不合拧不上或拧不紧的现象,不要强力拧合,一定要维修或更换 钢瓶。 十四、液化石油气漏气点: 觉察户内液化石油气漏气容易,而查找漏点却费劲。漏气量大时,可以根据声音和气味寻找漏气点,而微量漏气时,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查漏: ※肥皂液查漏:肥皂液具有起泡沫的良好性能,利用气体渗透时会鼓起肥皂泡的特性,用肥皂液查漏是一种简易而有效的办法(没有肥皂,洗衣粉也可以)。用毛刷把肥皂液刷到怀疑漏气的接口、阀门或焊缝上,发现气泡即为漏点。有时因泄露压力高,肥皂液刷上去后立即起泡并吹破,不易被觉察,此时应细心地用蘸着肥皂液的毛刷直接贴到查漏处,气泡会连续出现在毛刷上,也可以注意听有否“嗤”的声响来判定是否有漏点。 ※摸查漏:在肥皂液难以涂刷及视线之外的部位,可用手背敏感的触觉去摸,一般手背可感 触到漏气的存在。 ※仪器查漏:如果自己难以查出漏点,则应通知公司使用专用仪器,如检漏仪等查漏。第二篇: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实施意见
第三篇:安全运输瓶装液化石油气瓶
第四篇:瓶装液化石油气供气协议
第五篇: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