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来自江苏扩权强镇试点的调查
来自江苏扩权强镇试点的调查
来自江苏扩权强镇试点的调查
2011年10月31日
它们,经济实力超越西部不少县,但享受的待遇仍是乡镇级;它们,代表江苏近千乡镇,入列25个国家扩权强镇试点,为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破冰探路。
按需放权,给强镇穿上“城镇化跑鞋”,这是它们——吴江盛泽、昆山张浦、江阴徐霞客、兴化戴南4镇的共同诉求。
为何10个辅警不如一个民警
“责任如西瓜,权力似芝麻”,这话说出了权责不对称带给强镇的窘境。盛泽去年GDP达220多亿元,财政收入达31亿多元,可以比肩西部地级市。不过,吴江现有4000多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盛泽基本没有。“发展快了,社会管理需求剧增,而管理权限缺乏,机构、人员仍按乡镇配置,有限的权力承担不了无限的责任。”昆山市副市长、张浦镇党委书记沈晓明说。
工厂多,外来人口多,强镇面对的社会管理压力,从治安到城管,从环保到安全生产,不亚于中小城市,但管理资源严重短缺。像张浦,常住人口25万,工厂3300家,仅有38名警察、4名城管执法队员、两名环保助理;盛泽劳动监察中队仅有3人,却要处理2300家企业的劳资纠纷。
小马拉大车,逼出了“没有办法的办法”,即多设机构多招人。盛泽行政、事业编制人员230人,镇聘1100多人;自设环保办,在编近10人,招聘20多人;自设消防中队,自购设备,招聘40多人;公安分局在编130多人,由吴江市公安局派驻,镇聘辅警800多人。“配10个辅警,效率不如一个民警!”沈晓明说,张浦所聘470名辅警,年薪只及民警的三分之一,又无执法权,只能登记流动人口信息,做做安全宣传,其工作态度、绩效均差强人意。显然,不解决“缺权”,人手再多,都难解管理压力。
“执法权下不来,违法行为镇里管不了,县里能管却又管不到位。”徐霞客镇党委书记路建忠说,缺乏管理权限,制约了强镇社会管理水平。
为何城镇化跑不过工业化
强镇制造业发达,集聚了大量外来人口,也放大了公共服务供不应求的窘境。“18万外来人口的子女入学、看病、社会治安……满足这些需求,政府就得增加投入。”沈晓明说,全镇已建、在建6所中小学,还是不够;镇医院只有200张床位,看病要排队。公共服务跟不上,镇里出现黑诊所、黑网吧、黑车、黑收费、黑商店,不足为奇。
而在拥有40万人的盛泽,基础设施欠账更多,公共服务缺口更大。比如,日增500辆私家车,却没一个停车场。压力最大的还是教育。全镇有3万多学生,占吴江市的三分之一,其中一半为外来人员子女。让每个孩子有书念,盛泽得靠自己。去年镇财政投入教育1.8亿元,5倍于市财政投入。“十二五”期间,镇里将新建5至7所初中、幼儿园,加上教师工资,需投入15亿元。不过,有些瓶颈花钱也打不破的。镇长助理沈宇恩说,盛泽教师缺口20%,吴江给了1340个编制,不可能再增加。全镇聘用100多名代课教师,其年薪只是在编老师的一半,“而只要考上编制,多数人设法调走”。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是扩权强镇的重要内容。省城规院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徐海贤说,强镇并非县域行政中心,从县里所获支持有限,基本自办公共服务、自建基础设施,导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功能还不如苏北县城完备。
为何富镇反而负债多
盛泽,负债20多亿元;戴南,负债5亿元……强镇财力强,负债缘何大?几位镇党委书记认为,原因是挣得多、拿得少、开销大。
“现有财政分配体系不合理。”吴江市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李建炯说,“十一五”期间,盛泽创造财政收入120多亿,中央切走70多亿,省、市、县拿走20多亿,只给盛泽20亿。江苏强镇以工业为支柱,收入多为增值税,而增值税75%上缴中央、12.5%上缴省财政,留镇收入较低。
分到的钱太少,用钱的事太多。人员工资7000万元,公共安全近8000万元,环保9100万元,社保1.36亿元,医疗5000万元,“三农”7100万元,研发扶持资金6000万元……盛泽去年支出6.7亿元,财政赤字近1亿元,而今年赤字预计增加8000万元;张浦去年支出10多亿元,可用财力仅4亿元,即便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弥补缺口,仍负债两三亿元;戴南去年可用财力1亿元,支出3亿元,今年可用财力增加5000万元,而支出增加了2亿元。
有限的钱做不了无限的事。4位强镇党委书记呼吁:改革财政分成机制,从中央到省、市、县都应让利乡镇,给强镇更多财力支持,否则,只扩事权不扩财权,机构、人员增加导致运行成本增加,镇财政负担更重,几年就会吃光家底。
中央6部委去年提出,加大对扩权强镇试点镇的财政支持力度。我省也要求,省市县要加大对试点镇投入,在一般预算收入分成比例、财政收入超收返还等方面,向试点镇倾斜。江阴以前年为基数,将新增可用财力的八成留镇,这样,徐霞客镇今年可用财力有望增加8000万元。李建炯盼望:财政分成拿了大头,不给钱就给政策,如,在试点期间,将新增财力按一定比例返还镇里,“我们发展好了,为外来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及公共服务,就是对国家多做贡献。”
题解:按需配置发展资源
“吴江市领导曾提出:盛泽能不能设市,仍归吴江管?上面没答复。”李建炯所说的“镇设市”,浙江也想推行,同样未能如愿——县里不愿强镇设市独立,却愿“镇设市”仍旧县管,但“县管市”缺乏法律支持。
“镇设市”难行,但传递出强镇的核心诉求:叫“市”叫“镇”不重要,关键是赋予其运营城市的全部权力。中央要求,赋予强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我省提出,对20个国家及省级扩权强镇试点镇,按“权责一致、能放则放”原则,赋予县级管理权限。
当前,很多强镇离城渐近,离镇渐远。张浦核心城区已达20平方公里,早非传统的镇,已是规模不小的城,昆山将其规划为城市副中心,而盛泽,则被吴江定位为城市“双中心”之一。
从“镇”到“城”,呼唤改革行政体制,打破权责不对称、财权事权不对称,从“按行政层级”转向“按发展需求”给强镇配权配人配资源。李建炯说,“盛泽正在建设一个中等城市,但受制于镇的地位,两年只拿到50多亩地,怎么建设6平方公里的新城?”苏州市委副书记徐建明指出,应把强镇作为完整的城市,配置必需的管理权限。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4个试点镇均提出“设立几个拥有县级管理权的局”。
“扩权强镇启动已有一年半,涉及多方面利益调整,注定‘好事多磨’。”沈晓明呼吁,从中央到地方,都要“真心放权,而且放到位”。徐海贤认为,在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前提下,打破行政体系与城镇体系重叠格局,理应充分赋权,把强镇的大脚从小鞋中解放出来,穿上合脚的“城镇化跑鞋”,更好更快地建设中小城市,但这必须服从人多地少的省情,服从实际需求,坚持集约发展、特色发展,避免复制县城,不搞“大而全”,防止盲目铺摊子、设机构,造成资源浪费。省委党校凌宁教授则提醒,强镇应将更多资源投向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相应地,各地也应借鉴南京做法——淡化对乡镇的经济指标考核。(孙巡 高坡 苏文龙 李玲)
第二篇: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汇报
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复兴镇的发展改革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县直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广大群众的自觉服从和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自2010年元月1日起扩权强镇工作按新体制运行,将服务临江产业园建设和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彰显优势的重头戏,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根据制订的《复兴镇2010-201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务实拼搏,开拓进取。现将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扩权强镇成果充分涌现,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扎实工作,着力服务于临江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坚持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双轮驱动,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建设滨江新城夯实基础。通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小城镇建设明显增强。完成了孤山西路和复兴西路的下水道建设,2010年1月制定了2010年-2015年宿松县复兴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评审。二是临江产业
园开发进度明显加快,2010年底基本完成临江产业园港口大道458.65亩土地征地工作,2011年初全面启动了明星路和经五路、安置房、污水处理厂、龙华二路的征地工作,为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同比增长6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47亿元,同比增长65%;财政收入2182万元,同比增长74.5%;农民人均纯收入4890元,同比增长20.8%。
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十分关注、县直机关部门大力帮助。自试点镇获批后,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试点工作,为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和顺利开展明确了思路、硬化了要求、制定了目标。县人大、县政协也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工作,为试点工作出谋划策。县直相关部门悉心指导,精心帮助,大多数部门都制定了支持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但目前有些部门存在“惜权”现象,“放小而不放大,放虚而不放实,放权而不放心”,对于新体制的运行设置了一定障碍,请求县直相关部门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尽快按放权目录下放到位。
三、政策健全完善,人事改革亟需到位。镇党委、政府坚持“首先制章做事”原则,及时搭起相关机构框架,迅速进入角色,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没到位,事要做好”,镇 建
设环保分局主要负责人已配备到位,镇内设机构按照要求规范化、常态化运作。考虑到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恳请县委、县政府根据试点方案人事政策尽快安排人员进岗到位,将政府正职向市委组织部请示按副县高配,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正科待遇明确,党政副职配齐,二级机构负责人尽早考察,建设环保分局计划编制人员招录到位,及时引进急需的城镇规划专业人才。
四、扩宽资金渠道,构建投融资平台。随着发展的需要,“无钱办事”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多途径融资,多方式运作,政府引导,市场调配,成立担保公司或村镇银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在镇域内设点营业。县投资担保公司加强对此方面的技术指导。镇政府已对镇域内国有资金摸底登记,打包办证。
五、发挥比较优势,破除用地瓶颈。
城镇建设是复兴镇扩权强镇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势版块。城镇总体规划已经评审通过,政务新区框架全面细致铺开,但受到用地政策的严重制约,无法拓展。请上级部门按照试点方案用地支持政策,2010年,我镇已完成土地置换任务240亩。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合理倾斜,并利用毗邻华阳河国有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快合作融合,捆绑前进。
六、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为科学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临江产业园是复兴镇扩权强镇至关重要的经济依托,急需安
九高速、王家洲码头、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支撑,从而带动镇区的迅速繁荣,吸纳人气,激活商机。为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环境吸引力,镇区垃圾处理站的立项建设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第三篇: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汇报
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复兴镇的发展改革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县直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广大群众的自觉服从和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自2010年元月1日起扩权强镇工作按新体制运行,将服务临江产业园建设和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彰显优势的重头戏,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根据制订的《复兴镇2010-201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务实拼搏,开拓进取。现对照2009年11月4日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现场对接会议纪要将工作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和工作要求、建议请示如下: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十分关注、县直机关部门大力帮助。自试点镇获批后,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试点工作,为试点工作的扎实推进和顺利开展明确了思路、硬化了要求、制定了目标。县人大、县政协也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工作,为试点工作出谋划策。县直相关部门悉心指导,精心帮助,大多数 部门都制定了支持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但少数部门存在“惜权”现象,“放小而不放大,放虚而不放实,放权而不放心”,对于新体制的运行设置了一定障碍,请求县直相关部门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
二、政策健全完善,人事改革亟需到位。镇党委、政府坚持“首先制章做事”原则,及时搭起相关机构框架,迅速进入角色,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没到位,事要做好”,镇 建设环保分局主要负责人已配备到位,镇内设机构按照要求规范化、常态化运作。考虑到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恳请县委、县政府根据试点方案人事政策尽快安排人员进岗到位,将政府正职向市委组织部请示按副县高配,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正科待遇明确,党政副职配齐,二级机构负责人尽早考察,建设环保分局计划编制人员招录到位,及时引进急需的城镇规划专业人才。
三、扩宽资金渠道,构建投融资平台。随着发展的需要,“无钱办事”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多途径融资,多方式运作,政府引导,市场调配,成立担保公司或村镇银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在镇域内设点营业。县投资担保公司加强对此方面 2 的技术指导。镇政府已对镇域内国有资金摸底登记,打包办证。
四、发挥比较优势,破除用土瓶颈。城镇建设是复兴镇扩权强镇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势版块。城镇总体规划已经评审通过,框架全面细致铺开,但受到用地政策的严重制约,无法拓展。请县委、县政府按照试点方案用地支持政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合理倾斜,并利用毗邻华阳河国有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快合作融合,捆绑前进。
五、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为科学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临江产业园是复兴镇扩权强镇至关重要的经济依托,急需安九高速、王家洲码头、污水处理厂等重大项目支撑,从而带动镇区的迅速繁荣,吸纳人气,激活商机。为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环境吸引力,镇区垃圾处理站的立项建设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以上汇报和请示如有不妥,敬请领导指导。
中共复兴镇委员会 复兴镇人民政府 2010年9月27日
第四篇:扩权强镇会议纪要
一、下放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其适用范围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选址意见书,是经依法审核,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按照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且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是发改等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核准)建设项目的依据之一。由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其余建设项目由扩权镇审批核发。选址意见书证件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项目批准的自行失效。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用地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国土部门实施土地划拨、建设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自行失效。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施工许可的依据之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逾期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或者开工批文的自行失效。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有关乡村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村庄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乡、村庄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城乡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但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方可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或开工手续的自行失效。
二、下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理规程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
3、许可条件:建设项目拟选地址符合城乡规划。
4、提交材料:①建设项目选址意向方案;②建设单位拟定的建设项目用地蓝线图(建设项目的选址位置、范围现状地形图,1:500或1:1000图式);③行业主管部门同意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④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已经批准(核准);②项目用地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已经依法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已签定出让合同。
4、提交材料: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经规划主管部门核定的建设项目用地红线图和规划条件书;②项目批(核)准的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备案文件;②土地出让合同及国土部门出具的《信息登记卡》;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用地(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已经批准;②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经依法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①国土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批准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项目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②建设项目选址、用地、工程符合村庄规划;③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房屋用地四至图及房屋设计方案或简要设计说明;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个人身份证及户籍证明;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乡镇企业、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地形图(1:500或1:1000),建设工程设计方案;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下放办理许可(审批)的注意事项
1、加强规划行政许可(审批)与管理措施的衔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规范实施坐标放线,并报请规划主管部门核验,合格者方可开工,对放线进行核验时,镇人民政府应当参与。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处理规划违法违规行为。建设项目竣工,建设单位必须报请规划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核实,合格者方可进行综合验收。
2、镇、镇、镇实施上述行政许可(审批)的起始时间为:2015年3月10日。
3、加强审批情况统计。各镇要分许可(审批)项目建立审批发证、领证登记簿,每月向规划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4、规范管理审批档案。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按审批进程逐步归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之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7个工作日内将档案移交规划主管部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档案由镇人民政府保存。
5、三个镇镇区内的规划执法工作仍按原规定执行。
6、加强审批工作监督检查。规划主管部门定期对镇人民政府规划许可审批工作进行检查,对不合法、不规范的审批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保障审批合法、规范、公开、廉洁、高效、便民。
第五篇:扩权强镇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扩权强镇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魏正良
2010年5月,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的重大决策。龙马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各部门支持下,通过努力争取,有幸成为首批试点镇之一。试点工作带来的是希望,收获的是硕果,实践中有艰难、有困惑,也有更深的思索。
一、工作和效果
“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科学发展,振兴龙马”是镇党委在2009年初提出来的目标,扩大权强镇试点为这个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注入了新的燃料。争取试点成功后,龙马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动员大会,全镇干群为之振奋。试点工作带来的最大效果那就是让龙马人充满豪情壮志,龙马镇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和压力。引导这种动力和压力释放出巨大能量,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成为党委、政府的核心目标和工作主题。面对长期积弱积贫极乱的镇情,围绕县委的工作思路,我们再次明确了“重农兴工,修路治水,经营场镇,整治环境,保护生态,构建和谐”的工作思路,提出年内为民办八件实事。通过努力,效果明显,龙马镇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农业基础得到夯实。重视农业生产,稳定传统优质粮油供应基地地位。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华仁冬枣、万沽脆桃、双龙蔬菜、源发青椒、培堰养殖、东山水产六大产业调整项目初具规模。农业各项指标可全面完成。
(二)交通条件彻底改观。2009年和2010年是龙马镇的“交通建设年”,全镇总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水泥路80公里,实现村通目标,“行路难”一去不返。
(三)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打破场镇建设十年未动土的坚冰,启动6万平方米商住房开发建设,滨河路商业街、半岛新城、龙马大道(仁简路龙马场镇过境段)等工程相继上马,加上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的实施,场镇面积可扩大一倍。
(四)社会事业硬件今非昔比。社区阵地、综合文化站、计生站、敬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文教、卫生事业得到新的发展。
(五)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成果明显。继续保持“十佳场镇”荣誉,乡村风貌建设有新的亮点,“生态龙马”在工业没有大发展的前提下名副其实,山水风景这边独好。
(六)社会风气转变巨大,干群关系和谐。扎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平安建设成效明显。龙马没有因为大动作的发展导致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信访下降,治安形势平稳。
二、政策推行的效应与不足
试点工作赋予乡镇人权、财权和事权,这在乡镇发生变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试点政策还有一定缺失,落实政策尚有许多难处。很多关系有待理顺,政策实施起来还不是那么顺畅,部门和乡镇未完全进入角色,加之试点时间尚短,再加上市、县对所有乡镇实行“扩强”政策,扩权强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效应发挥还有待时日。
(一)关于政策
人事管理权方面。赋予人事管理权从目前来看除了条管部门领导干部比过去更好“招呼”了以外(本来关系就不错),其余权力还没有产生多大效果。在机构设置上乡镇可灵活,但我们不愿多设中层机构,只需有人办事就行。在自主提名班子成员上,班子成员有没有空缺要县上说了算,现没有流动。自主调剂使用人才和自主聘用专业人才涉及经费,加之本身人浮于事,现龙马没有动作。加大年终目标管理考核权限未到年终,乡镇对条管部门40%的考核其实施效果如何,现在还不好说。但总的来讲,有权比没权要好得多。
财经管理权方面。乡镇最关心的是税费分成问题,但分成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要有税费就必须加快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税收分成政策让乡镇有了加快发展的原动力,这也正是扩权强镇试点政策出台的初衷所在。但关键是乡镇自身条件不同,效果会大不一样。龙马虽然2010年新上三家企业(规模以上一户),但到目前为止,尚不具备大力发展工业的条件,也没有资源税,只能望“税”兴叹,眼看他人发财。从县上的态度看,也没有把工业投向农业乡镇的意思,扩权镇目标考核体系证实了这一点。虽为扩权镇,但有无工业发展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城建配套费收入是乡镇发展小城镇的诱因之一。龙马两年下来有100万左右的收入预期,但到目前为止,拿到手的还少得可怜。土地收入分成不是新政策,省政府对“省级试点小城镇”早有此规定,这个政策在小城镇建设开发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这块蛋糕的大小取决于土地指标的多少,取决于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成本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房地产开发市场行情。像龙马镇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想在这方面“发大财”是不现实的。县委103号文件中“对集镇建设范围内依法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扣除拆迁、安置、补偿等成本后),按100%返还试点乡镇”的表述与现实矛盾,因为拆迁、安置、补偿等成本是由乡镇支出而不是县上支出。“扣”理何在?建议修改,并与新政策统一。至于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全额返乡问题,由于乡镇早已无东西可卖,就没有收入可言。总之,扩权镇之间财政增收的差异较大,农业型扩权镇目前财政还非常困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县上千万不要认为所有扩权镇的日子都好过了。对扩权镇任何理由的克扣压制都是不妥当的,“养鱼”还得“放水”。
行政管理和项目实施方面。县上对扩权镇下放了共37项审批和执法权(后市上增至45项),其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既放开了乡镇的手脚,又促进了责权的对等和平衡,为乡镇自主管理公共事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审批执法落实项目极少,乡镇除社会抚养费征收、殡葬管理外,其余审批和处罚基本没有到位。有些项目在现实中本身就未纳入管理,如盲人保健按摩资格认定审批、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等;二是审批管理的层次低下,有的事往往是以“打招呼”和“搁平”的形式解决的。没有任何管理形式和文本。如道路开挖、垃圾处理等;三是部门管理不了乡镇又不会管理,乡镇干部普遍缺乏依法管理的意识和素质,工作拿不上手,管理极不规范,而部门和乡镇的衔接明显不够,部门要求不严,指导不力,培训不够;四是在项目管理和实施上,乡镇往往不知道项目该不该核准备案,如城建和工业投资项目;五是部门下乡项目需乡镇配套资金的难以实施或实施不够好;六是20万元以上政府性投资项目必须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比选或招投标的规定让部门和乡镇头痛;七是部门项目集中向新农村示范片投入让没受益的乡镇感到吃亏。可以断言,县上项目集中打造的乡镇比农业型扩权镇发展得更快更好。
(二)关于行政效能和制度创新
试点镇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压力巨大,但要真正做成一件事,特别是“穷人”办大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乡镇受资金、政策和部门的制约太多太多。“无钱无权、上下求人、担惊受怕、忍辱负重”是乡镇干部的真实写照。没胆量的要吓死,性子急的要气死。目前扩权镇最大的心愿就是部门给力,彻底解决“人难找、事难办”和办事“周期长、环节多、门坎高、政策死”的问题。县上已就效能建设作了安排,但效果如何还不敢肯定,乡镇也不会为效能问题得罪人,因为得罪不起。在制度方面,扩权镇渴望在“融资”和“土地”两个发展制约因素上寻求突破。“三化联动”中工业是龙马的短板,但投资人找上门后请问“地”在哪里?租赁是一种又快又好的方式,农民容易“搁平”,但上面呢?规矩的方式是征地,但结局往往是投资人等不起已另寻他处,因为在他们心里“规矩”征地的时间太长、成本太大。
(三)关于考核和进退机制
仁委(2010)103号文件规定:“对不完成目标任务或滥用执法权的试点镇(镇)实行淘汰”。仁委办(2010)80号文件对扩权镇考核作了专门安排。县上将扩权镇分工业、农业两类考核,主要考核增幅指标,这符合实际,颇具人情。但在考核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乡镇发展的基础和实情,同是农业类乡镇,龙马、北斗就不能同文宫、大化相比。特别是龙马先天营养不足,后天发展乏力,得“黄牌警告”的可能性大,还望手下留情。扩权镇的发展不是立竿见影和一蹴而就的,至少需要3至5年才能见到效果,“一年黄牌,两年淘汰”不太科学。
三、建议
针对扩权镇试点工作半年以来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一是梳理政策,进行补充完善;二是部门急乡镇之所急,落实兑现政策,提高办事服务效能;三是县上项目多向扩权镇倾斜;四是大胆解放思想,对扩权镇融资、土地等实行“特区”政策;五是加强乡镇干部的培训,全面提升其依法行政的意识、素质和能力;六是在对扩权镇的考核时注意保护乡镇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