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管理站站长先进事迹后勤战线的勤务演讲
在生活管理站有一个长得黑黑瘦瘦,却走路风风火火、做事雷厉风行的人,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个男人却有着无比的耐心和细心,虽不高大伟岸却有颗心系职工的爱心。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他不是一位领导而更象是一位兄长,平易近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许因为太熟悉和亲切,大家都似乎忘记了他名字的全称,也忘记了他还是位领导,全喜欢“晓明”长“晓明”短地叫。他是谁呢?不错,他就是我们的副站长徐晓明同志。“晓明”站长故事很多,当初他到我们站工作就有个小故事。有人形容后勤服务工作“烦、脏、乱、累”,很多都是些婆婆妈妈、吃力不讨好,但又必须要有人去做的事,做好了,别人认为是理所应当,做不好,立刻就会招来很多的指责,所谓“服务无小事”的说法是太有道理了。因此,很多人都视到生活后勤工作为畏途,不想来,不愿来,不敢来。20xx年9月,当组织上派“晓明”站长到我们站任职时,他也曾有过同样的担心和犹豫,但最终他还是愉快地走上了新岗位,因为他觉得,作为党员服从组织安排,做好工作是第一位的,“苦事,难事”总要有人去做。所以,尽管从紧张艰苦的采油一线来到相对松驰的生活后勤,我们的“晓明”站长并没有感到丝毫轻松,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因为他清楚,从做采油转到做服务,要从“外行”转成“内行”甚至“专家”,不付出心血和汗水是不可能的。到生活管理站后,他分工负责全厂的食堂、招待所、卫生所和幼儿园,都是事关上千名二厂人的身心健康和队伍稳定的大事,要真正做好,不仅仅要有一张“婆婆嘴”,还要有一颗“爱心”、十倍的“细心”、百倍的“耐心”和千倍的“真心”。民以食为天,而他主要分管的正是全厂职工“吃”的头等大事,我厂跨越两个省、四县、11个乡,点多面广战线长。现有职工食堂13个,从业人员87名,承担了前线绝大多数职工的就餐和对外接待任务。在基层队担任了十多年的队领导的他清楚,食堂好则人心齐,人心齐则队伍稳,让职工吃得满意是直接关系到原油生产的头等大事。如何让职工吃好、吃饱、吃得卫生,吃出健康,吃出干劲是他接手以来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在管理中,他灵活把握基层食堂和厂部招待所的不同性质,把握好“内”“和“外”,“上”和“下”的关系,真正做到了让大多数人满意。为了掌握基层食堂的第一手资料,他上任以来,以最大的耐心和细心,跑遍了全厂13个食堂,从生活物资采购到登记入帐,从现场管理到窗口卖饭,他做到了对每一个操作流程都了如指掌。他凭着在基层队任职时积累起来的好人缘,广泛了解征询职工对食堂管理的意见。翻开他的笔记本,你能看到在他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个食堂的人员状况、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他对食堂管理的一些想法。现在,随便提起哪个食堂,他都能如数家珍似地给你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要管好一线食堂,首先要有对一线职工深厚的感情,“晓明”站长正是如此,看到食堂管不好,职工吃不好,他比自己吃不好更难受和自责,抓起来也就更加严厉。有一次,他在调查摸底的过程中发现,某个基层食堂管理混乱,不仅职工的意见很大,在全厂食堂中也一直处于落后地位。为解决问题,他多次到该食堂蹲点调研,听意见,尝饭菜,看管理。经过细心调研,他发现该食堂饭菜质量差,现场管理混乱,帐目不清,库房里原材料摆放不合要求等等许多问题,他当即不留情面地要求该队领导撤换了管理员,提出了彻底的整改意见。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食堂里苍蝇没了,地面干净了,灶台亮了,帐目清了,就餐职工们笑了,食堂职工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今年,在局防疫站组织的几次全局食品卫生大检查中,该食堂都获得了一致好评。除了热情、耐心和细心,“晓明”站长还把他十多年在一线工作的如火热情和急难险重冲锋在前的作风带到了生活管理站,并以此感染和带动了一大批的同志。4月下旬的一天,卫生所两名职工到局防疫站拉药,到达金湖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价值好几万元的药品如果不能及时存入库房,若有丢失和损坏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但是搬吧,物业楼里职工都已经下班了,一时又找不到人手。两名职工正在为这车堆得满满的药品发愁的时候,徐晓明却出人意料地从物业楼里走了出来,笑着说:“从下班起我就在这等,我来给你们当苦力!”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忙碌,满满一车药品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库房的货架上,这件事让两名职工一直深为感动。从不以领导自居,总是想着别人的难处,这就是我们的“晓明”站长。还有一件事至今被职工们挂在嘴边。20xx年8月,招待所要从金北搬到金湖租的无名酒店,上千件的大大小小的东西,千头万绪,光是看一遍都让人头大。既要保证按时搬迁完毕,又要不丢一样东西。时间紧任务重,作为搬家工作的负责人,徐晓明自知责任重大。为了顺利搬迁,他精心制定了搬家计划,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在金北收拾搬运,一部分人在酒店里清洗整理。
第二篇:生活管理站站长先进事迹后勤战线的勤务演讲
文章标题:生活管理站站长先进事迹后勤战线的勤务演讲
在生活管理站有一个长得黑黑瘦瘦,却走路风风火火、做事雷厉风行的人,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个男人却有着无比的耐心和细心,虽不高大伟岸却有颗心系职工的爱心。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他不是一位领导而更象是一位兄长,平易近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许因为太熟悉和亲切,大家都似乎忘记了他名字的全称,也忘记了他还是位领导,全喜欢“晓明”长“晓明”短地叫。他是谁呢?不错,他就是我们的副站长徐晓明同志。
“晓明”站长故事很多,当初他到我们站工作就有个小故事。有人形容后勤服务工作“烦、脏、乱、累”,很多都是些婆婆妈妈、吃力不讨好,但又必须要有人去做的事,做好了,别人认为是理所应当,做不好,立刻就会招来很多的指责,所谓“服务无小事”的说法是太有道理了。因此,很多人都视到生活后勤工作为畏途,不想来,不愿来,不敢来。2003年9月,当组织上派“晓明”站长到我们站任职时,他也曾有过同样的担心和犹豫,但最终他还是愉快地走上了新岗位,因为他觉得,作为党员服从组织安排,做好工作是第一位的,“苦事,难事”总要有人去做。所以,尽管从紧张艰苦的采油一线来到相对松驰的生活后勤,我们的“晓明”站长并没有感到丝毫轻松,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因为他清楚,从做采油转到做服务,要从“外行”转成“内行”甚至“专家”,不付出心血和汗水是不可能的。到生活管理站后,他分工负责全厂的食堂、招待所、卫生所和幼儿园,都是事关上千名二厂人的身心健康和队伍稳定的大事,要真正做好,不仅仅要有一张“婆婆嘴”,还要有一颗“爱心”、十倍的“细心”、百倍的“耐心”和千倍的“真心”。
民以食为天,而他主要分管的正是全厂职工“吃”的头等大事,我厂跨越两个省、四县、11个乡,点多面广战线长。现有职工食堂13个,从业人员87名,承担了前线绝大多数职工的就餐和对外接待任务。在基层队担任了十多年的队领导的他清楚,食堂好则人心齐,人心齐则队伍稳,让职工吃得满意是直接关系到原油生产的头等大事。如何让职工吃好、吃饱、吃得卫生,吃出健康,吃出干劲是他接手以来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在管理中,他灵活把握基层食堂和厂部招待所的不同性质,把握好“内”“和“外”,“上”和“下”的关系,真正做到了让大多数人满意。为了掌握基层食堂的第一手资料,他上任以来,以最大的耐心和细心,跑遍了全厂13个食堂,从生活物资采购到登记入帐,从现场管理到窗口卖饭,他做到了对每一个操作流程都了如指掌。他凭着在基层队任职时积累起来的好人缘,广泛了解征询职工对食堂管理的意见。翻开他的笔记本,你能看到在他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个食堂的人员状况、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他对食堂管理的一些想法。现在,随便提起哪个食堂,他都能如数家珍似地给你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要管好一线食堂,首先要有对一线职工深厚的感情,“晓明”站长正是如此,看到食堂管不好,职工吃不好,他比自己吃不好更难受和自责,抓起来也就更加严厉。有一次,他在调查摸底的过程中发现,某个基层食堂管理混乱,不仅职工的意见很大,在全厂食堂中也一直处于落后地位。为解决问题,他多次到该食堂蹲点调研,听意见,尝饭菜,看管理。经过细心调研,他发现该食堂饭菜质量差,现场管理混乱,帐目不清,库房里原材料摆放不合要求等等许多问题,他当即不留情面地要求该队领导撤换了管理员,提出了彻底的整改意见。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食堂里苍蝇没了,地面干净了,灶台亮了,帐目清了,就餐职工们笑了,食堂职工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今年,在局防疫站组织的几次全局食品卫生大检查中,该食堂都获得了一致好评。
除了热情、耐心和细心,“晓明”站长还把他十多年在一线工作的如火热情和急难险重冲锋在前的作风带到了生活管理站,并以此感染和带动了一大批的同志。
4月下旬的一天,卫生所两名职工到局防疫站拉药,到达金湖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价值好几万元的药品如果不能及时存入库房,若有丢失和损坏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但是搬吧,物业楼里职工都已经下班了,一时又找不到人手。两名职工正在为这车堆得满满的药品发愁的时候,徐晓明却出人意料地从物业楼里走了出来,笑着说:“从下班起我就在这等,我来给你们当苦力!”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忙碌,满满一车药品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库房的货架上,这件事让两名职工一直深为感动。从不以领导自居,总是想着别人的难处,这就是我们的“晓明”站长。
还有一件事至今被职工们挂在嘴边。2004年8月,招待所要从金北搬到金湖租的无名酒店,上千件的大大小小的东西,千头万绪,光是看一遍都让人头大。既要保证按时搬迁完毕,又要不丢一样东西。时间紧任务重,作为搬家工作的负责人,徐晓明自知责任重大。为了顺利搬迁,他精心制定了搬家计划,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在金北收拾搬运,一部分人在酒店里清洗整理
第三篇:生活管理站站长先进事迹后勤战线的勤务演讲
文章标题:生活管理站站长先进事迹后勤战线的勤务演讲
在生活管理站有一个长得黑黑瘦瘦,却走路风风火火、做事雷厉风行的人,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个男人却有着无比的耐心和细心,虽不高大伟岸却有颗心系职工的爱心。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他不是一位领导而更象是一位兄长,平易近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许因为太熟悉和亲切,大家都似乎忘
记了他名字的全称,也忘记了他还是位领导,全喜欢“晓明”长“晓明”短地叫。他是谁呢?不错,他就是我们的副站长徐晓明同志。
“晓明”站长故事很多,当初他到我们站工作就有个小故事。有人形容后勤服务工作“烦、脏、乱、累”,很多都是些婆婆妈妈、吃力不讨好,但又必须要有人去做的事,做好了,别人认为是理所应当,做不好,立刻就会招来很多的指责,所谓“服务无小事”的说法是太有道理了。因此,很多人都视到生活后勤工作为畏途,不想来,不愿来,不敢来。2003年9月,当组织上派“晓明”站长到我们站任职时,他也曾有过同样的担心和犹豫,但最终他还是愉快地走上了新岗位,因为他觉得,作为党员服从组织安排,做好工作是第一位的,“苦事,难事”总要有人去做。所以,尽管从紧张艰苦的采油一线来到相对松驰的生活后勤,我们的“晓明”站长并没有感到丝毫轻松,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因为他清楚,从做采油转到做服务,要从“外行”转成“内行”甚至“专家”,不付出心血和汗水是不可能的。到生活管理站后,他分工负责全厂的食堂、招待所、卫生所和幼儿园,都是事关上千名二厂人的身心健康和队伍稳定的大事,要真正做好,不仅仅要有一张“婆婆嘴”,还要有一颗“爱心”、十倍的“细心”、百倍的“耐心”和千倍的“真心”。
民以食为天,而他主要分管的正是全厂职工“吃”的头等大事,我厂跨越两个省、四县、11个乡,点多面广战线长。现有职工食堂13个,从业人员87名,承担了前线绝大多数职工的就餐和对外接待任务。在基层队担任了十多年的队领导的他清楚,食堂好则人心齐,人心齐则队伍稳,让职工吃得满意是直接关系到原油生产的头等大事。如何让职工吃好、吃饱、吃得卫生,吃出健康,吃出干劲是他接手以来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在管理中,他灵活把握基层食堂和厂部招待所的不同性质,把握好“内”“和“外”,“上”和“下”的关系,真正做到了让大多数人满意。为了掌握基层食堂的第一手资料,他上任以来,以最大的耐心和细心,跑遍了全厂13个食堂,从生活物资采购到登记入帐,从现场管理到窗口卖饭,他做到了对每一个操作流程都了如指掌。他凭着在基层队任职时积累起来的好人缘,广泛了解征询职工对食堂管理的意见。翻开他的笔记本,你能看到在他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个食堂的人员状况、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他对食堂管理的一些想法。现在,随便提起哪个食堂,他都能如数家珍似地给你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要管好一线食堂,首先要有对一线职工深厚的感情,“晓明”站长正是如此,看到食堂管不好,职工吃不好,他比自己吃不好更难受和自责,抓起来也就更加严厉。有一次,他在调查摸底的过程中发现,某个基层食堂管理混乱,不仅职工的意见很大,在全厂食堂中也一直处于落后地位。为解决问题,他多次到该食堂蹲点调研,听意见,尝饭菜,看管理。经过细心调研,他发现该食堂饭菜质量差,现场管理混乱,帐目不清,库房里原材料摆放不合要求等等许多问题,他当即不留情面地要求该队领导撤换了管理员,提出了彻底的整改意见。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食堂里苍蝇没了,地面干净了,灶台亮了,帐目清了,就餐职工们笑了,食堂职工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今年,在局防疫站组织的几次全局食品卫生大检查中,该食堂都获得了一致好评。
除了热情、耐心和细心,“晓明”站长还把他十多年在一线工作的如火热情和急难险重冲锋在前的作风带到了生活管理站,并以此感染和带动了一大批的同志。
4月下旬的一天,卫生所两名职工到局防疫站拉药,到达金湖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价值好几万元的药品如果不能及时存入库房,若有丢失和损坏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但是搬吧,物业楼里职工都已经下班了,一时又找不到人手。两名职工正在为这车堆得满满的药品发愁的时候,徐晓明却出人意料地从物业楼里走了出来,笑着说:“从下班起我就在这等,我来给你们当苦力!”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忙碌,满满一车药品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库房的货架上,这件事让两名职工一直深为感动。从不以领导自居,总是想着别人的难处,这就是我们的“晓明”站长。
还有一件事至今被职工们挂在嘴边。2004年8月,招待所要从金北搬到金湖租的无名酒店,上千件的大大小小的东西,千头万绪,光是看一遍都让人头大。既要保证按时搬迁完毕,又要不丢一样东西。时间紧任务重,作为搬家工作的负责人,徐晓明自知责任重大。为了顺利搬迁,他精心制定了搬家计划,兵分两路,一部分人在金北收拾搬运,一部分人在酒店里清洗整理。
当第一车家当到达金湖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虽然家就近在咫尺,他却顾不上回家吃午饭,匆匆忙忙地在路边小店里买了两个面包,就着自来水吃了。然后又和大家一起洗涮碗筷、打扫卫生。房间里没有空调,刚搬来的空调也没来得及安装,再加上地面返潮严重,小小的空间就显得格外潮湿闷热。不一会儿,个个都汗流浃背,带头冲在前的“晓明”站长更是象刚从水里捞出
来一样,本来就黑瘦的他此时看起来更加黑瘦。可为了赶进度,他忙得水都没有喝一口。终于在没有请一个民工的情况下,连续忙碌了两天,顺利完成了搬家任务,而且大到桌椅板凳、电器设备,小到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无一丢失,保证了招待食堂的正常运转。
同时管食堂和对外接待的招待所,难免要接触钱和物,除了严格要求别人,更重要的是严格要求自己,作为领导的“晓明”站长深知这个道理。一上任,他给自己和家人定了个规矩,管好自己的嘴,放好自己的手,用好手中的权。几年来,他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从来没有私自带过一个人去招待所吃饭,更没有从所里拿烟、拿酒,占公家一点便宜。就是去金北食堂检查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检验饭菜的质量,也都自己掏钱买单,那怕是拿一个包子品尝也都不会忘记立刻付款。知道他的人都说,“想给他挑刺都没得挑。”
这就是我们可敬的“晓明”站长,他有如火的工作激情,更有共产党员自律自省的高尚情怀,在“烦、脏、乱、累”的生活后勤工作中,他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廉洁自律的风范,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遵守党章,时刻保持先进性的模范作用。也激励着我们生活人共同向前,他的平凡不也正是伟大吗!且奏响了一曲廉洁勤业的凯歌。
《生活管理站站长先进事迹后勤战线的勤务演讲》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生活管理站站长先进事迹后勤战线的勤务演讲。
第四篇:林业治沙管理站副站长先进事迹
**,中共党员,1961年7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1984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先后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业干部学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市林业治沙管理站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现任***市林业治沙管理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
多年来,该同志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常年坚持在治沙造林生产第一线,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勤奋工作,勇于探索,不怕艰苦,密切联系群众,在科研和生产中取得显著成就。1986年12月至1992年6月,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先后主持完成了“油松落针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油松疱锈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毒绳防治松毛虫技术的研究”等主要科研课题,课题紧密结合林业生产实际,在旺业甸林区进行了6年的观察、试验和研究,对影响发病的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病害发生的关键因子——林内湿度,摸索出了科学简便、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办法,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此项研究中还发现了国内一个新的病源菌种类,在国际上该菌寄生在油松上也是新纪录。为我国林木病害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丰富了森林病理学和真菌学内容,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研究于199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科技进步叁等奖。该项技术目前都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1993年—1995年该同志发现林区农民缺土地、缺技术,大量的林业副产物白白浪费,生活水平又相当低的特点,在没有科研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自动请求到宁城县黑里河林区的四道沟乡搞食用菌培育技术推广,两年下乡300余天,深入村庄和农户,向农民讲解食用菌培育技术,现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每年培育滑子菇20余万盘,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余万元,提高人均收入300余元,到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该乡农民创收的一个主要产业。
1995年以后在***市林业局治沙管理站工作期间,主抓全市封山(沙)育林育草、巴林右旗巴彦尔灯防沙治沙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林业局治沙扶贫达小康翁牛特旗玉田皋试验示范区工作。
在封山(沙)育林工作中制定了《全市封山(沙)育林规划》,建立了档案,健全了管理制度,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获自治区封山(沙)育林单项奖。在主抓巴彦尔灯防沙治沙改革试验区工作时,项目区境内有4万余亩高大流动沙丘,由于丘体高大,流动性强,多次治理多次失败,飞播种子根本不能存活,前挡后拉收效甚微,前挡树苗被沙埋死,后拉的树苗被连根拔出,是试验区工作的难点。面对困难和失败他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创造性的发明了“利用植物活沙障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这项技术是利用具有再生能力的黄柳、踏郎采取截干、深埋、踏实等技术促使沙障材料成活,当年治理当年固定沙地,二年后可采种、采条。用四个春秋的时间将巴彦尔灯项目区境内4万余亩高大流动沙丘变成了踏郎、黄柳的采种采条基地。植被盖度由原来的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0余万元,使沙区人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看到了绿色的未来。由于该同志的不懈努力,使该项目区工作由全市老大难变成科技含量最高,治理效果最好,治理速度最快的项目区。XX年该项工程被国家计委、国家林业局列为西北五省区防沙治沙及沙源治理现场会的首选参观点,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1996年该同志主持“国家林业局治沙扶贫达小康翁牛特旗玉田皋试验示范区”的工作。项目区地处科尔沁沙地的腹地,境内流动半固定沙地面积占全乡总土地面积的65%,冬春两季黄沙滚滚吞噬着农田和牧场,威胁着村庄和农牧民的生活,“沙子打脸,土进碗,路上行人难睁眼”是这里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同志接受任务后,一头就扎进了滚滚的黄沙中,通过大量的调研数据搞总体规划,亲自组织施工,每年春季造林完成时肤色与土色相同,脸与沙地同样粗糙。五年时间完成封沙育林10.5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2万余亩,营造沙地樟子松0.1万亩,栽植各类果树2.3万余株,开发沙地稻田0.2万亩,埋设草方格沙障3万余亩,建日光温室大棚206处,从根本上控制了该地区的风沙危害,改变了农牧民生存环境,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目前该项目区已成为科尔沁沙地中的一颗绿色明珠。
几年来,他还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利用植物再生沙障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科研课题,该项技术被自治区专家评为“紧密结合当地治沙实际,选题正确,研究目的明确,试验方法科学,数据可靠,可操作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是治理高大流动沙丘的一种新模式,技术上是一项创新,治理效果具有突破性,属自治区领先水平”。该项目1999年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壹等奖,XX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叁等奖。成果认定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认为该技术推广价值高,治理效果好。为推广此项技术,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现场会,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主持会议,沙区五个旗的主管旗长、林业局长、林工站长、市直农委、计委、林业局、畜牧局、水利局领导参加,现场参观,现场培训技术,现场落实各旗县推广任务。全面推广该项技术,使该项技术当年推广面积达15万亩,固定了15万亩滚滚黄沙,可年产生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流动沙地沙障治理模式研究与推广》课题,根据沙区种条和劳力供应情况,构建了9种适合不同地区的治理模式,累计在***市、锡林郭勒盟、通辽市投入资金17785.3万元,推广78877公顷,锁住了7万余公顷滚滚黄沙,昔日的流动沙地变成绿洲,植被盖度由原来的5%提高到目前的68%,累计生产种子1492.7万公斤,种条299704.4万公斤,实现产值78640万元,获得利税60854.7万元。
这项技术成果被专家鉴定为,“丰富了治沙造林学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内容,达国内同类研究与推广的领先水平”。XX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科技贡献二等奖,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三等奖。论文《利用植物于生沙障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在“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讨会”上宣读,评为优秀论文,同时被北京林业大学收入教科书;论文《沙质荒漠化土地生物沙障结构与配置技术研究》《***市流动沙地植物沙障治理模式研究》分别发表在国家一级期刊《林业科学》和《水土保持学报》上。他撰写的《***市沙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一文,发表在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同志主编的《沙产业-跨世纪的沙漠利用战略》一书中;撰写的《***市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现状分析》一书,虽然还没有正式刊发,但是该书目前已经成为指导***市防沙治沙工作的主要工具书,被广泛的应用于***市的防沙治沙规划、设计和生产中。由于工作业绩突出,XX年国家人事部、国家绿化委、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同志“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称号。XX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多年的努力和实践,该同志已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防沙治沙学科带头人。
第五篇:竞聘乡镇企业管理站站长演讲材料
文章标题:竞聘乡镇企业管理站站长演讲材料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同台演讲,我万分的激动和高兴,同时,能得到各位领导的不吝指教,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党委政府给我提供了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我名叫**,竞争的岗位是,我演讲的题目是“假如组织再次选择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从我****年学校毕业分配到**工作,*年多的时间弹指即逝。尽管*年多的时间匆匆而过,但我并没有碌碌无为,在过去的*年里,经过党委委政府的培养和锻炼,我已经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党和政府的干部,我先初分到农技站,组织又调到两河管理区,199*年又调到企管站,2001年起,得到组织的信任负责企管站的工作,到今天已经*年多了。尽管历经了这么多岗位的变迁,但有一种东西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有一种东西始终没有放弃,那就是肩头应尽的责任。*
年多来,我就是带着一种这样的对工作无限热爱的激情,一颗这样的对广大矿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无限爱心以及对组织和群众信任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对待我每一天的工作。自从
负责企管站工作的*年多来,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开拓创新,努力工作,我镇的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煤矿安全工作一年胜过一年,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我个人也多次得到
镇党委政府和市政府的表彰,所取得的这些成绩除了个人的努力外,是和镇常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或许,我今天的演讲
并不十分出色,但我能坦然的面对最后的结果,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也同样有信心干好自己今后的每一项工作,做到言尽必行,行则必果。
假如组织再次选择我,我再一次担任站长职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充分发挥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我们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良机,充分发挥我镇的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巩固、壮大煤炭采掘这一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如
水泥、页岩砖、砂石等建材业和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生姜、板栗、花椒、红梁、优质米、油菜和畜牧养殖等
基地,培养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如农副产品的销售、流通、深加工等产业,如板栗的包装、高粱枝编制品加工等,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二、努力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将切实加强站内干部职工教育、监督和管理,从我做起,带头进一步转变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作风,努力做到多服务、少干预、多支持、少指责、多协调、少扯
皮、干实事、干好事,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开拓创新,为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探索新路子。
同时,加强和综治、公安、国土、工作组等部门的协调,积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用地问题,工人培训问题,矛盾纠纷调
解问题,企业周边环境治理问题等,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们将本着群众合法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兼顾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前提,正确处理好群众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冲突,为企业和群众解决后顾之忧,使企业把精力集中在企业的发展和安全生产上,使群众把精力放在勤劳致富奔小康上,构建群众和企业的和谐发展关系。
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引导企业走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这是新形势下,乡镇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企业监督和管
理,加强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搞好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层次和品位,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首先是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我们将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主渠道的监管作用,严格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巡回检查力度和监管力度,狠抓煤矿人员配置和设施设备完善,坚持每天巡查和每日下井检查工作制度,本着矿工生命和健康高于一切的原则,实行严查重处,切实狠抓煤矿自身管理。同时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意识。
其次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要督促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并按规程严格进行开采,减轻对地质结构的破坏和减少资源浪费。要引导企业重视环境治理,采取有力措施,减轻煤尘、污水、废渣、噪音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四、主动汇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纪律和广大群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