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考试小抄)

时间:2019-05-13 15:3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考试小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考试小抄)》。

第一篇: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考试小抄)

1.银行:从宏观上说,它是商品和货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从微观上看,它是通过存款、贷款、汇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

2.货币兑换商:从商人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铸币兑换业的商人。

3.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制定和执行该国货币金融政策,调节国名经济,控制国币发行,并对该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

4.最后贷款人:是指中央银行集中各家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待某银行发生支付困难时,予以最后的必要支持,使银行免遭破产厄运。

5.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

产生后,政府通过颁发中央银行法形式确立其职能的实现,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央银行具有超然的地位,即形成中央银行制度。

6.中央银行法:就是按照国家意志,规定有关调整中央银行的组织活动及其关系的法律规范。中央银行法是确立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法律地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职责权限,中央银行与政府、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中央银行与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的法律。7.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没有设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由一家大银行集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

币银行的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8.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指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章、制度、条例、业务方针以及人事任免等都有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权威机构。9.单一制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即只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其在全国的分支机构设置实行总分行制。

10.中央银行的职

能:是指中央银行应该担负和履行的职责,有什么样的性质就决定要发挥什么样的职能,它是中央银行性质的具体体现。11.中央银行的性

质:是指中央银行究竟是国家机关还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中央银行实在一国银行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赋予其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制度,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实行金融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12.中央银行的法

律地位:是指通过法律形式来规定中央银行的权限,独立性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3.发行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发行的机关。14.政府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是制定和贯彻国家货币政策的综合部门,为国家提供信用,并代理执行国库出纳职能,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活动。15.银行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不经营商业银行的业务,不与工商企业和社会公众发生信用关系,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负有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和监督管理双重职责。16.中央银行的调控职能:是指中央银行以国家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身份,通过金融手段,对全国的货币,信用活动进行有目的,有目标地调节和控制,进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促进整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实行其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17.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的特殊金融机构。18.征信业:是为信用活动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为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整,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的中介机构。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9.货币政策:是

中央银行为实施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20.中央银行货币

政策的效果指标: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后期所反馈的可以据以检验货币政策中期目标效果的信息,主要有市场利息率和社会货币总量。21.经济增长:是

指使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上,避免停泄不前或者负增长。22.货币政策的中

介目标:也叫中间目标,它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23.货币政策的操

作目标:是接近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金融变量,它直接受政策工具的影响,其特点是中央银行容易对它进行控制,但它与最终目标的因果关系不太稳定。

24.货币政策的最

终目标:即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预期要达到的最终政策效果。一般来说,各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25.通货膨胀目标

制: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则,而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其特点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政府和中央银行公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该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区间,如1%~3%。26.法定存款准备

金政策:主要是围绕法定存

款准备金率开展活动的,具体指中央银行依法通过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27.证券市场信用

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使用贷款进行证券交易的活动加以控制,通过提高购买证券的定金或保证金来影响贷款额占证券交易额的百分比,以此限制对证券市场的放款规模。28.再贴现:是指

商业银行或或货款机构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贴现或是以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抵押品,如政府债券,申请抵押贷款的行为。

29.再贴现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

币的市场供求,从而调节货币总量的政策安排。30.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所持有的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时所付的利率,表现为再贴现票据金额的一定折扣率。3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和票据(一般为政府债券),直接决定基础货币的变动,从而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32.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的一种信用管理措施。33.不动产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房地产贷款所规定的某些先执行措施。

34.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

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如农业,重工业,出口工业等,以及对贫穷落后地区给予的低于正常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以鼓励这些部门,地区的发展。35.直接信用控

制:是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的信用业务进行的干预和控制。36.信用分配:是

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并限制其最高数量。

37.流动性比率:

是指中央银行为限制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规定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38.特种存款:是

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按总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特别存款,用以紧缩它们的放贷。

39.道义劝告:是

指中央银行运用在一国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威望,对金融机构进行放贷数量和投资方向做出劝告,从而实现调控信用的目的。40.金融检查:是

中央银行管理金融的一种手段。它是指中央银行在不干涉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的条件下,依据各种金融法律,法规所进行的各种检查,既有业务方面的规范检查,也有人事方面的职称检查。

41.公开宣传:指

中央银行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媒介向金融界及全社会公开阐明其货币政策的内容和意义,以求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金融活动按照中央银行预期的方向发展。

42.货币政策的传

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作用过程。43.货币发行业

务: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第二层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44.货币的经济发

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的流通量。45.货币垄断发行的原则:是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由多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保证国内通货形式统一,以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高效率低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46.货币信用保证

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外汇,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定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47.货币弹性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使货币发行动态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使货币发行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即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48.货币发行准备金的比率:是指用作货币发行的准备与货币发行量之间的比率。49.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依据法律规定,根据金融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

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对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制度。50.国库:是国家

金库的简称。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为政府经理国库,将国库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确保国家预算资金的及时缴付,并确保准确核算和库款安全。51.特种存款:是

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以及银根的松紧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存款的方式向这些金融机构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形成的存款。

52.发行基金:是

指中国人民银行代国家保管的、尚未进入流通领域的票币,用于调剂市场货币流通的准备基金。53.中央银行的资

产:是指中央

银行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各种债权。54.中央银行的再

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55.中央银行的贷

款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的形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进行的贷款。56.中央银行证券

买卖业务:是指一国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短期公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目的在于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进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或市场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实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57.国际储备资

产: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够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个的资产,主要是货币黄金,外汇资产,在IMF的储备头寸(又称普通提款权)和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58.外汇储备:是

指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储备货币表示的流动资产,其形式表现为货币,欧洲货币单位,银行存款,政府的有价证券,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金融衍生工具,以股本证券形式持有的对非居民的债券等。

59.储备头寸:又

称普通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以随时自由提取和使用资产,包括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部分提款权和基金组织对成员国货币的净使用。60.直接买卖:是指交易双方以约定的价格转让证券所有权的交易行为,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前者为投放基金货币,后者为回笼基础货币。

61.附回购协议的买卖:即中央银行与证券出售者订立协议,规定出售者要在短时间内(一般不超过一个星期)再将这些证券购回。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62.结算:指与支付相关的货币资产的转移。63.转账结算:亦称非现金结算,是银行制度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以非现金支付工具为媒介,以金融机构为服务中介,以一定的专业技术手段为支撑。64.支付系统:实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

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65.支付工具:是

通过支付系统传载的,用以实现债务清讫和货币价值转移的载体。66.电子货币:它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电子信息呈现的货币价值;二是传载电子货币信息的电子化支付系统。67.金融统计:是

按照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计的一般原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金融活动的数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为经济和金融决策提供依据及政策建议的过程。

68.金融统计设

计:是根据金融统计对象的性质与研究目的,对统计过程的通盘考虑与全面安排。69.金融统计调

查:是根据金融统计对象,研究目的及统计设计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各类金融活动数据资料的业务过程。70.金融统计整

理:是根据金融统计调研的目的及需要,将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质料进行科学分类,汇总,对已经加工的综合资料进行在加工,制成为统计分析服务的系统化综合资料,即统计报表。71.信贷收支统

计:是对金融机构以信用方式集中和调剂的资金进行数量描述与分析的专门统计,综合描述金融机构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状况。

72.金融统计分

析:是对经统计整理而成的统计报表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是实现统计目的的重要环节。73.保险市场统

计:是指通过各种调查统计

方法,用以反映保险及相关经济活动的规模、程度、市场结构、承保水平、保费收入、理赔支出、盈利状况的过程。

74.资金流量统

计:是从收入和分配社会资金的角度描绘国民经济各类交易活动,各部门资金来源和运用以及各部门资金流量、流向变动的一种统计核算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75.概览:就是将

一个或多个金融性公司分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汇总而成的资产负债表。

76.资金流量表:

是资金流量统计的数据描述,反映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之间,以及国内与国外之间所发生的一切金融交易的流量。77.资本充足性:

监管当局对银行等机构除最低资本要求外,一般还要求银行自有资本与资产总额,自有资本与存款总额,自有资本与负债总额以及自有资本与风险投资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78.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货币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规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须或自愿的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进行投保的制度。79.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提出,在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下,参与银行监管的每个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并应享有操作上的自主权和充分的资源。

80.现代金融监管:是指一国政府根据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客观需

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法律准则和程序,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实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约束债务人的行为,确保金融主体和金融业务的公平竞争,促进金融业有序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81.集中监管体

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有中央银行来承担。有时又称为“一元化”监管体制,即同一个金融监管当局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管。82.分业监管体

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以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

行的监管体制。一般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83.紧急救援:是

指金融监管当局对发生清偿能力困难的银行提供紧急援助的行为。84.金融稳定:中

国人民银行于20XX年11月7日推出的首期《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金融稳定”进行了定义,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

简 答 题

1. 银行是怎样产

生的? 答:(1)货币兑换业的兴起。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一国各地区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国与国之间,甚至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之间流通着的铸币不尽一致。(2)银行产生于货币兑换业。随着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货币经营的业务也相应扩大。货币兑换商除了从事铸币兑换业务外,还为商人保管暂时不用的货币和接受商人的委托,办理货币支付和汇兑业务,收取一定的手续费。2.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答:(1)商品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银行业的发展。(2)银行业的大发展,促进了中央银行的建立。银行数量迅速增长,一方面促进了货币信用的繁荣,为满足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扩大提供了融通资金的便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货币发行失控;②.货币流通极不稳定;③.银行券的流通范围狭窄;④.缺少票据交换中心;(3)政府需要建立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融通资金和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3.中央银行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即1694~1914年的220年间,是中央银行成立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鼎盛阶段。(2)在中央银行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的50年间,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急剧变化的半个世纪。(3)中央银行发展的第三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遭到了以佛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致命打击,重视货币政策、减少政府干预、保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呼声越来越高。

4.中央银行初期

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1)中央银行从历史上看是由普通银行发展而来的。(2)实力最强的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3)初期阶段的中央银行开始行使的职能是政府的银行的发行的银行,后来才逐渐成为银行的银行。(4)初期阶段的中央银行一般都兼营一部分商业银行业务,或本身就是从较大商业银行发展而来的。(5)中央银行并不是完全由政府出资的,一般都是私人股份银行或私人和政府合资的股份银行。5.中央银行制度

强化阶段的特点有哪些? 答:(1)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2)国家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3)中央银行制度有了重大发展。(4)中央银行成为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工具。(5)货币政策工具的单项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发展。

6.《皮尔条例》的主要规定有哪些?

将英格兰银行划分为发行部和银行部两个独立部门。(2)信用发行限额定为1400英镑,且须全部以政府公债作抵押。(3)1844年5月6日止其他银行享有货币发行权的发行额不得超过1844年4月27日以前12周的平均数。(4)原享有发行权的银行也不许再增加其发行额。

7.英国1987年

《银行法》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答:(1)用单一认可制度代替两级认可制度,所有的接受存款都被归入“授权机构”。(2)英格兰银行对“授权机构”实施管理。(3)英格兰银行可以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有关信息。(4)法律要求“授权机构”向英格兰银行报告风险的情况。8.美国联邦储备

体系的任务有哪些? 答:(1)运用其权利,创造通货和银行储备,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一个有弹性的货币供应环境,以预防或应付银行业的危机和金融恐慌。(2)建立一个迅速的、更有效地的支票清算和收款制度,以取代缓慢的、无效率的、浪费较大的旧的资金清算制度。(3)根据市场的货币需要,灵活的供给货币,取消以国家公债作担保发行银行券的制度。(4)对全国的银行业实施联邦级的全面监管。9.1920年召开的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形成了12条决议,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为了稳定币值,首先应当使各国银行行长虽然均由联邦总统任命,但总统任期5年,行长任期8年,总统的更迭不会引起行长的替换。

息。(3)中央银行法是金融监管法。中央银行法通过规范中央银行的活动行为,促进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

12.试举例说明中

13.简答各国中央

银行法对有关业务的立法内容。答:(1)关于货币发行的立法。为了避免货币发行超过国名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平衡,以割断通货膨胀的根源。(2)发行银行应脱离各国政府政治上的控制,按照稳健的金融政策活动。这些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德意志联邦银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在行使职权时不受联邦政府的约束。(2)联邦政府成员可以参加联邦银行的中央银行委员会协商会议,但对会议涉及的金融政策只有发言权而无表决权。(3)联邦银行行长及各州中央为什么说中央

银行法是经济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 部分? 答:(1)中央银行法是极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经济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2)中央银行法是重要的公共服务法。中央银行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为社会提供衡量和媒介市场交易必不可少的工具---货币;为国家经理国库,持有、经营和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清算服务;为政府和社会提供金融咨询和信央银行最高权力机构的三种模式。答:(1)最高

权力机构集中掌握决策权和执行权。例如,英格兰银行理事会集中掌握决策权和执行权。(2)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例如,日本银行的决策机构是政策委员会,执行机构是日本理事会。(3)最高权力机构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例如,法兰西银行的决策机构是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执行机构是国家信贷委员会,监督机构是银行管理委员会。的客观要求,各国中央银行对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权限实行限制制度,主要内容有:1.发行准备金制度;2.信用发行最高限额制度。(2)关于存款准备制度的立法。细则主要包括:1.规定存款准备金的种类;2.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幅度,即对存款准备率的上限和下限加以法律约束;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方法和统计报告制度;4.规定违反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处罚措施。(3)关于贴现贷款和政府贷款的立法。(4)关于公开市场业务的立法。14.中央银行对金

融业的监管主 10

11.要包括哪些方面 ? 答:(1)中央银行有权定期或不定期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索取有关的经营统计资料和报告;(2)中央银行有权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3)中央银行有权制定商业银行经营评定标准,按照不同的经营管理水平把商业银行分为不同等级或类别,分别加以监管。

15.简答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答:(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领导全国金融业的制度。(2)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没有设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3)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内没有真正专业化的、具备完全职能的中央银行,而是由几个履行有限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组成一个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制度形式。(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把同一个货币联盟联系在一起,由参加这个联盟的国家共同建立中央银行,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简答中央银行

资本所有权类型。

答:按资本所有权类型划分的中央银行制度有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多国所有制等形式。(1)国家所有指的中央银行,是指全部资本归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称为国有中央银行,它是目前根据资本所有权划分的中央银行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2)集体所有制的中央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的资本由金融机构集体持有。(3)混合所有制的中央银行,是指由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央银行。采取这种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主要有日本、比利时、奥地利、土耳其等。(4)多种所有制的中央银行,是指跨国中央银行的资本不为某一国家所独有,而是由跨国中央银行的成员国所有。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等。

简答中央银行的内部职能机构设置

答:中央银行的内部职能机构设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总分行制,一类是联邦银行制。(1)中央银行总分行的内部机构设置1.中央银行总行职能机构的设置主要有:行政办公机构;业务操作机构;金融管理监督机构;经济金融调研机构。(2)联邦银行制的内部机构设置,其特点是:除了有联邦一级的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外,还在联邦行政区或划定的经济大区内设立地区性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

行法》的新规定使中国中央银行领导体制具有哪些新特色?

答:(1)实行

行长负责制,有利于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的运作效率和实际社会效益;有利于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的有效、及时执行;同时,也与国务院下属部委一级机构的“首长负责制”相一致。(2)行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由

16.17.国家主席任免,相应提高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保障行长任免的严肃性、正规性。(3)《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4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副行长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在其他部门兼职,有利于银行工作人员恪尽职守,专心于中央银行的事业;从而也有利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廉政建设。

19.中央银行一般的法律规范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规定中央银行的概念、性质、任务、职能;(2)规定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中央银行的正常业务,不得侵犯中央银行的合法权益;(3)规定中央银行的领导体制和内部组织机构,以保证中央银行开展正常的业务活动;(4)规定中央银行同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关系。

20.中央银行法的特征是什么? 答:(1)中央银行法具有强烈的阶段性;(2)中央银行法要经过国家的制定或者许可;(3)中央银行法具有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保证其实施;(4)中央银行法具有规范性,不论成文法还是不成文法,均要没明确规定假设、处理、制裁三部分行为规则。

21.简述中央银行法的作用。答:(1)中央银行法是理顺中央银行各方面的关系,发挥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的法律保证。(2)中央银行法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对中央银行的立法能实现对国民经济有效的管理,保证整个国家经济活动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依法进行。(3)加强中央银行法的建设,确保金融安全。22.简述中央银行法的主要内容。答:(1)中央银行性质与职能的立法。(2)中央银行的组织体系立法。(3)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立法.(4)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的立法。(5)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监管立法。

23.中央银行的性质是如何体现的? 答:(1)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以调节宏观经济为己任的机构。(2)中央银行是国家监管金融业及金融活动的机构。(3)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实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2.中央银行是以商业银行、政府部门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业务经营对象,对这些机构进行资金融通,不直接与工商企业和社会公众发生业务往来。24.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是怎样来体现的? 答: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是指中央银行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必须有法律保障。(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必须在以下方面得到保证和体现:1.不受政府干预,独立的制定货币政策,特别是不受政府政策和预算的干预。2.制定和实施独立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政策。3.制定和实施独立的工资和福利政策。

25.简述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答:(1)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具有制约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集中管理存款准备金、办理再贴现、再抵押等融资业务,制约其他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调节和控制其他银行的信贷规模。(2)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具有监督管理职责。(3)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26.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其具体职能有哪些? 答:(1)代理国库。(2)代理发行政府债券。(3)为政府提供信用。(4)管理国家的黄金和外汇储备。(5)充当政府财政金融政策的顾问,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27.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其主要职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按照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要按规定比例向中央银行交纳存款准备金。随着中央银行作用的强化,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2)充当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凭借其发行银行的地位,充当了商业银行所需资金的最后贷款人。(3)中央银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最后清算人。中央银行是最后清算人的银行,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票据交换成为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间对应收付的票据进行清算的中心。除此之外,中央银行还规定中央银行拥有制定、调整货币政策,维持通货稳定,对经济、金融情况进行宏观分析研究,统计和收集信息、反洗钱等职能。28.按照中央银行的性质来划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可分为哪几类? 答:(1)服务职能。中央银行作为一家银行,首先就是以一家银行的身份提供金融服务。(2)监管职能。主要是指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管理。(3)调控职能。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9.中国人民银行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中国人民银行以稳定币值为宗旨,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不以盈利为目的;(2)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出于超然地位,具有一定特权,成为特殊的法人;(3)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活动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和政府,不经营商业银行业务;(4)中国人民银行所起的作用不是中介人的作用,而是控制信用、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5)中国人民银行享有政府赋予的若干特权,如发行货币、经理国库等。30.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答:(1)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存款帐户,接受它们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2)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融通资金业务,成为银行的最后贷款人;(3)主持全国的清算事宜。

31.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一定范围内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2)在业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对商业银行实行以下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确定基准利率;办理再贴现;提供贷款并确定贷款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3)在宏观调控和监管上,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在必要时对商业银行业务方面面进行稽核、检查。

32.货币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答:(1)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3)具体执行所达到的政策效果。

33.货币政策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答:(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指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总需求严重落后于总供给状态下,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带动社会总需求,以刺激经济的协调增长的一种货币政策。(2)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在社会总需求严重膨胀的经济状况下,通过紧缩货币供应,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膨胀的一种货币政策。(3)均衡性货币政策,是指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状况下采取的一种货币政策。目的在于保持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大体平衡关系。

34.货币政策的特征是什么? 答:(1)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而不是微观经济政策。(2)货币政策是一种调整社会总供给的政策。(3)货币政策是一种间接的控制手段,而非直接的控制措施。(4)货币政策是一种较长期的经济政策,而非短期的经济政策。

35.简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答:(1)稳定物价,即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使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2)充分就业,即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找到较适合的工作;(3)经济增长,是指使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上,避免停滞不前或者负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它有两种含义:一是国际收支的静态平衡;二是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即以经济实际运行可以实现平衡的时期周期,在该周期内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36.建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答:(1)是为了及时测定和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程度,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2)由于货币政策的时间之后现象,也有必要建立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货币政策的作用带有时间滞后现象,且滞后程度甚于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作为中介或桥梁,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更具效力。37.简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选择的标准。答:(1)可控性。即能为中央银行所控制和调节。(2)可测性。即中央银行能迅速准确地得到有关中介目标的数据以便观察、分析和监测。(3)相关性。即中介目标要与最终目标之间有密切的、稳定的、统计上的数量关系。(4)抗干扰性。即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是那些受外来因素和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较低的经济变量。(5)与经济、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38.以贷款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点是什么? 答:(1)与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流通中现金与存款货币均由贷款引起,中央银行控制了贷款规模,也就控制了货币供应量。(2)准确性较强。作为内生变量,贷款规模与需求是正相关的。作为政策变数,贷款规模与需求也是正相关,中央银行要抑制需求,必设法缩减商业银行贷款量。(3)数据容易获得,因而也具有可测性。

39.我国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对中国吗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及时、果断、有效地调整政策目标和手段,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2)重视货币政策内在的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尤其对人民币汇率、存贷款利率、货币供应量、国际收支状况及资本项目往来,要更多的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权衡利弊,既充分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也注意国际经济、金融稳定,并通过维护国际经济、金融稳定,保护和发展本国的经济和金融业。(3)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间协调。使更多的国家、地区理解、支持中国的货币政策。(4)注意对国际收支渠道、国际贸易方式和资本流动方式的研究,善于利用外汇、商品、货币市场,及时、准确传递货币政策信号,实现国内经济的总量和结构平衡。

40.简答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基本内容。答:(1)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来实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可以改变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总量。(2)通过规定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影响货币量的同时促进实现银行体系经营的安全。对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各国的举措不同。

41.美国对申请再贴现的票据资格的规定有哪些? 答:(1)商业票据不得超过90天,农业票据不得超过9个月。(2)必须是依据交易行为产生的自偿性票据。(3)必须是直接从事经营工业、农业、商业的借款人出具的票据。(4)凡是投机及长期资本支出所产生的票据不能申请。

42.简答公开市场业务的种类。答:(1)根据中央银行的动机,公开市场业务可分为主动性操作和预防性操作1.主动性操作是指中央银行为直接变动基础货币、改变银行准备金引起银行货币扩张或收缩而主动买卖有价证券。2.预防性操作是指中央银行考虑到某些因素引起银行准备金的变动,可能会干预金融市场而采取的抵消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2)根据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的买卖方式,可分为直接买卖和有条件买卖1.直接买卖是指中央银行同证券交易商之间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现货买卖,通常采取拍卖方式。2.有条件买卖是指订有回购协议的购买和有配伍销售的安排。

43.简答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答:(1)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发挥需要有适当的经济金融环境,否则很难奏效。一是对中央银行的要求。首先中央银行必须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对整个金融市场能够控制和干预;其次中央银行必须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在业务操作时不受政府干扰。二是对金融市场的要求,包括金融市场上证券品种和数量要适当,以利于中央银行做出不同的选择。三是要求有一个发达的信用制度。(2)其他因素的干扰可能抵消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作用。

44.窗口指导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

答:窗口指导的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增长情况、货币政策要求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一定执行。倘若商业银行不按规定的增减额对产业部们的贷款,中央银行则可削减向该银行贷款的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此外,窗口指导也会暗示贷款的使用方向,以保证经济优先发展部门的资金需要。窗口指导的目的是保持信贷总量的适度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该政策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却具有强制性。45.中国现行再贴现政策的功能是什么? 答:(1)再贴现政策具有告示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变动再贴现率,表明政策意图,引导市场利率,调节货币供应;(2)可以促进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质量,缓解和抑制银行的不良信贷问题;(3)可以引导信贷资金向重点行业或地区倾斜,加强基础行业或地区经济发展,可以满足肩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的中国人民银行的需要;(4)再贴现政策有利于完善商业汇票结算制度,规范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减少“三角债”的发生。46.简答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功能。答:(1)调控中国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供应,这也是最突破的功效;(2)适时解决各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周转困难;(3)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操作,引导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拆借利率。47.简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及内容。答:第一环节: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央银行自身的能力,二是中央银行对政策工具的选择、运用是否恰当、准确。第二环节: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影响。这一环节也涉及两点内容:一是中介目标的选择与确定,主要是依据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等原则选择长期、短期中介目标,并确定数量化管理目标。二是密切关注政策工具与中介目标的内在联系,及时做到只要政策工具发生变动必然能对中介目标产生影响。第三环节:由中介目标的变化引起经济变量的变化。第四环节:社会经济活动的调整是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保证。48.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的浮动范围。(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

49.简答货币的经济发行。

答:货币的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可观需要增加先进的流通量。传统的看法仅指增加现金发行,随着货币范围的扩张,还应理解为根据生产和货币流通的需要,增加包括货币存款在内的货币供应量。在货币经济发行的条件下,货币投放适应了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增长的需要,既可以避免货币投放过多,又能确保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要。

50.简答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答:(1)垄断发行的原则,是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由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保证国内通货形式统一,以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高效率的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2)信用保证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外汇、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3)弹性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使货币发行动态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使货币发行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既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同或紧缩和经济衰退,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51.简答存款准备金的含义。答: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它由三部分组成:(1)自存准备。该部分通常以库存现金的方式存在,是为了营业需要。(2)法定准备金。该部分是商业银行根据法律规定按一定比例提取,并转存中央银行,是为防范金融风险而提取的。(3)超额准备金。该部分是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部分,是为满足清算债权债务所需的资金。

52.简答存款准备金业务的基本内容。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按照存款的类别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3)按照金融机构的种类、信用创造能力规定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4)规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5)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的内容。(6)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和缴纳的基期。

53.特种存款的特点有哪些? 答:(1)非常规性,中央银行只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特殊的目的才开办此存款;(2)对象具有特定性,一般中央银行很少面向所有的金融机构;(3)存款期限短,一般为一年;(4)强制性特种存款的数量和利率完全由中央银行确定,特定金融机构只能按规定的数量和比率及时足额地完成存款任务。

54.中央银行发行债券的目的是什么?

答:针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超额储备过多的情况,发行债券从而减少它们的超额储备,以便于有效地控制货币的供应量。(2)以此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之一,通过中央银行债券的市场买卖行为,灵活地调节货币供应量。一般而言,当中央银行买进已发行的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从而货币供应量增加;当中央银行卖出其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减少,因此货币供应量减少。55.简答各国中央银行对外负债的目的。答:(1)为了平衡国际收支。(2)为了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3)为了应付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

56.简答中央银行自有资金的来源。答:(1)政府出资,是指中央银行资本由中央政府拨款形成,并通常由财政部门代为持有,这是中央银行资本形成的主要方式。(2)地方政府或国有机构出资,是指中央政府不直接持有中央银行股份资本,而是由地方政府、国有银行、公共部门等出资构成中央银行资本。(3)私人和银行部门出资,是指中央银行股份资本由私营机构持有。57.业务库与发行库的区别有哪些? 答:(1)业务库由商业银行设置,发行库由中央银行设置。(2)发行库保存的是发型基金,由总库统一管理,而业务库保存的是 日常周转用的现金,是流通货币的一部分。(3)发行库与业务库之间的货币往来是不同性质的,业务库现金不足,发行库根据总库的调拨命令,将出库限额之内的发型基金拨入业务库,成为货币投放;而业务库超过库存限额时,必须及时将现金交回发行库,称为货币回笼。58.简答中央银行贷款业务的基本原则。答:(1)不以赢利为目的。中央银行发放贷款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仅仅是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2)以短期贷款为主。中央银行一般不提供长期贷款。这是因为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其资产的高度流动性,以便灵活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3)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为了保持在贷款中的独立性,中央银行应控制对财政的贷款额度和期限。

59.简述中央银行贷款业务的种类。答:(1)按贷款方式划分1.信用贷款。这是凭商业银行信用状况而提供的贷款,期限较短,只有少数等级极佳的银行在中央银行放松银根时才能得到这种优惠贷款。2.抵押贷款。一般需要有较为活跃的二级市场为前提,以属于优质证券的政府债券为抵押,将证券交给中央银行保管,中央银行据此而发放贷款。(2)按贷款对象划分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这是中央银行贷款中最重要的种类。2.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3.对政府的贷款。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贷款包括:政府正常借款,这种贷款一般是短期的,而且多是信用贷款;政府透支。4.其他贷款。主要有两类:一是对非金融部门的贷款;二是中央银行对外国政府金融机构的贷款。

60.如何确定合理的国际储备资产数量?

答:首先,必须满足进口商品的支付需要,防止出现支付困难。国际上一般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应该保持在该国3个月~4个月的进口用汇水平上。其次,考虑到债务的偿还。如果长期债务的比重大,外汇储备可以偏低一些;如果短期债务多,则需要保持较多的外汇储备。再次,应该考虑货币政策的需要。国际储备在很多国家或地区也是货币发行基金。61.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业务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1)再贴现利率的导向作用不够。在票据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市场上已经出现贴现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的情况,制约了再贴现的利率导向作用。(2)再贴现操作缺乏灵活性。再贴现的硬性期限规定以及在实际执行中,各地对转贴现票据禁止办理再贴现,限制了再贴现操作的灵活性,无法很好地适应票据市场的发展要求。

62.简述申请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答:(1)必须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贷款对象。(2)信贷资金营运基本正常。(3)换代资金来源有保证。

63.简述我国证券买卖业务的相关规定。答:(1)从操作对象看,主要有央行票据、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2)从交易方式看,主要有现券(包括政策性金融证券、国债、央行票据等)买卖、正回购、逆回购等。(3)从参与者看,除了我国商业银行以外,还有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和农村信用联社。(4)从操作类型看,有主动操作性和防御性操作两个类型。

64.简述我国证券买卖的效果。答:(1)达到调节基础货币供应,满足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增强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2)初步形成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快我过利率市场化的进程。(3)配合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4)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增加债券的流动性,降低债券的发行成本。65.简述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经营管理的原则与目标。答:(1)当前,对外汇储备资产的经营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增值性的原则,其中以安全性为第一要求,以保证外汇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基础上,达到有所增值。(2)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的具体目标包括:1.采取科学的管理和经营手段,保证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外汇供求、平衡外汇市场等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2.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外汇资金安全,保证外汇资金的及时调拨和运用。3.建立科学的储备资产机构,提高储备经营水平,增加资产回报。66.简述中国人民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具体操作方法。答:(1)根据货币供应量和商业银行准备头寸及市场利率等指标的变化,确定证券买卖的具体操作,由总行下达命令,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具体执行。(2)中国人民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主要是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不直接从财政部购买国债。中国人民银行证券买卖业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货币目标,而不是弥补财政赤字。(3)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债二级市场上进行国债买卖的对象仅限于一级国债交易市场商,而不是所有参加二级市场的机构和个人。一级国债交易商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条件在国债交易机构中选定。67.简述支付清算活动的“三层结构”。答:(1)位于层次一的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者。它们之间的经济交易或其他交往形成了无以计数的契约债务关系,需要以既定的方式——“支付”、“结算”实现清讫。(2)位于层次二的是提供支付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与其客户——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者形成了支付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的契约关系。(3)位于层次三的是支付清算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以其独有的职能地位担负起在国家支付清算体系中的核心使命。实践表明,各国的行间清算一般都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实现的。

68.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支付清算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支付清算体系中核心地位的基础是中央银行制度安排以及法律赋予的职责权利。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计划金融向市场化金融的转轨引发了金融制度,体系,要求构建以央行为核心的支付清算体系。

第二,央行制度的逐步完善巩固了人民银行在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中核心地位的制度基础。

第三,《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由执行国家行政指令转变为依法履行。

69.新中国成立

后,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经历了那些发展变革?

答,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金融业的发展、中国银行制度的完善、法制建设的整体推进,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经历了不寻常的发展、变化。支付系统的法规体系渐趋形成;曾经的国家银行集权型支付服务组织结构变革为中心银行核心,商业银行为基础,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支付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了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所并存的支付系统布局,以及行内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所并存,支持多种支付工具应用,满足社会多种支付系统布局体系。

71..简述金融统

合资料,即统计报表。(4)统计分析是对经统计整理而成的统计报表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是实现统计目查。统计调查的样本企业结构与中国工业企业结构基本适应。(2)城乡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统计。中国人民银行包括“三票一卡”、电子货币和其他支 付工具在内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70.简述我国支付系统的布局体系。

答:基于我国金融组织结构及其清算运行机制,支付系统布局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中央银行运行的支付系统,用于处理金融机构间的资金清算,具有全局性特征;二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运行的支付系统,用于机构内部资金汇兑或区域性的行间资金汇兑,具有局部性特征。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央银行的现代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计的业务程序。答:(1)统计

设计是根据金融设计统计对象的性质与研究目的,对统计过程的通盘考虑与全面安排。(2)统计调查是根据金融统计对象、研究目的及统计设计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各类金融活动数据资料的业务过程。(3)统计整理是根据金融统计调查的目的及需要,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汇总,对已经加工的综合资料进行再加工,制成为统计分析服务的系统化综的的重要环节。

72.简答中国人

民银行的经济统计调查。

答:(1)工业

景气调查统计。从198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国营工业生产企业流动基金及主要生产活动情况定期调查制度,调查内容包括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和企业经济情况分析。从1990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5000家工业企业景气调查制度。调查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指标、资金状况、成本效益状况等。1993年以后增加了部分对合资、外资及股份企业的调于1998年建立该项制度,旨在及时掌握居民储蓄的心理预期变动,对储蓄存款的稳定性、阶层分布和动态趋势作出准确判断,为货币政策调整提供可靠依据。(3)物价统计调查。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物价调查统计工作,旨在及时掌握价格总水平和变动趋势,增强中央银行监测货币及经济运行的能力,完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预警系统。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开始编制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旨在反映企业间商品交易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

73.如何编制货币概览、银行概览和金融概览?

答:在明确金融机构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个层次金融机构的汇总数据编制资产负债表。(1)将汇总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与汇总的存款货币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编制出货币概览。总括的反映了货币当局和存款货币机构对外的资产、负债情况。将货币概览与汇总的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编制出银行概览。银行概览总括的反映了货币当局和银行机构对外的资产、负债情况。(3)将银行概览与汇总的其他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可编制金融概览。提供了整个金融机构与其它经济部门之间经济联系的信息,及整个金融机构对非居民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债权、债务情况。

74.简述几种主要的金融监管理论。

答:(1)社会

利益论。社会利益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出现后提出来的。这种理论认为,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2)金融风险论。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金融也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国家特别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因为金融业特殊的高风险一方面表现在其所经营对象的特殊性上;另一方面,金融的高风险表现在风险的连带性上。(3)保护债权论。这种理论认为了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需要进行金融监管。75.简述中央银行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答:(1)金融

史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给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的状况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金融业的监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2)金融也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有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若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很大影响。(3)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良好的金融秩序是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公平竞争是保护金融秩序和金融效率的重要条件。(4)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保障。76.简述中央银行

金融监管的目标。

答:(1)维护

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2)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3)促进金融体系公平、有效竞争,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77.简述中央银行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答:(1)监管

主体的独立性原则。(2)

依法监管原则。金融监管最主要的体现有两点,一是金融机构必须接受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督与管理,不能有例外;二是金融监管必须依法进行。(3)“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4)稳健运营与风险预防原则。(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78.简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答:一是为防止银行遭遇风险而设计的预防性监管。二是为保护存款者的利益而提供的存款保险;三是为避免银行遭遇流动性困难,由货币当局在非常状态下所提供的紧急救助。79.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前传统金融监管的特点。

答:(1)以限制竞争、保障

安全为指导思想,监管政策主要是基于对资金价格、业务范围、市场准入的直接控制,并伴之以信贷分配政策和强制性的投资管制。(2)监管视野局限于国内金融业,监管政策难以覆盖金融业的全部,对全国意外的金融活动不监管或者监管不足。(3)各国监管体制相互分离,监管政策、手段不一致,造成不同监管环境下金融竞争力的差异,各国监管当局不断采取竞争性的放松管制措施,国际金融业的监管出现漏洞。

80.20世纪90年

代以后国际金融监管的调整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改变

传统的监管手段,加强以促进金融业谨慎经营为目的的风险监管,保证金融业的效率和稳定。(2)加强对大型金融集团的监督。(3)要求银行审慎对待与高杠杆机构的关系。(4)与金融机构的综合金融趋势相适应,国际金融监管的合作会更加密切。

81.简述金融调控

与金融监管的区别与联系。

答:(1)区别:

两者在实施手段和侧重点以及具体目标等方面有所不同。金融监管着眼于金融机构运作,而金融调控则着眼于金融总量。(2)两者的联系表现在金融监管是实现金融调控的基本保障,金融调控工具的运用是实现金融监管目标的重要手段。具体说来 :1.强有力的金融监管能确保金融统计数据和其他金融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这是制定正确货币政策的前提;2.强有力的金融监管能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这是建立货币政策有效传导机制的关键,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3.金融调控工具的运用,如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金融监管目标的实现。82.简述维护金融

稳定的意义。

答:(1)维护

金融稳定是银行业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2)维护金融稳定,保障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3)维护金融稳定对金融和经济安

全乃至国家安全局有重要的意义。

83.简述西方学者欣纳西提出的金融稳定状态。

84.简述中央银行

援救政策的成本最低原则。

答:中央银行

助因用以维持金融机构的运转上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85.简述中央银行

制的主要内容。

答:中央银行

对问题金融机构及时的纠正机制是的五项原则。

答:一是金融稳定的含义广泛,与金融体系各组成部分均有关联,涉及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需要具备系统的观点来分析;二是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密不可分;三是金融稳定不仅要求不发生大的金融危机,也要求金融体系自身能够抵御并消化一定的不平衡;四是评判金融稳定应以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小为标准;五是金融稳定为一个连续的、动态概念,不是一个离散的、静态的概念,并不需要某一个金融机构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最优维护金融业的稳定是要付出成本的,因为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业稳定很大程度上需要中央银行提供紧急援助资金。而如何实现金融业稳定成本的最小化就是一个现实的政策问题。中央银行的救助性资金使用应建立在全局性稳定的基础上,以此规范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非货币政策性投放”。借鉴欧洲国家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做法,做到“三不救”,即非全局性支付风险不救,必死的机构不救,具有结构性问题的机构不救,减少中央银行的紧急救对存款人、投资人的有限保护原则。

答:一方面,对存款人的保护,既通过显性的、有限度的存款保险机制解决,一定额度以下的储蓄账户可以全额保护,而大额储蓄只能部分保护。另一方面,对投资人的保护是无判别的机制保护。由于机构投资者、企业、中小投资者的不对等、交易信息的不对称,对投资者的保护应重点放在消除由于不对等所产生的不规范交易行为上,为避免欺诈、内幕交易,提供良好的市场机制。

86.简述中央银行

对问题金融机构建立及时的纠正体建立在金融机构自我约束机制的基础上,自我约束机制包括合作的投资人、良好的治理结构、权利要受到制衡等。然后是行业自律——由行业出补偿基金有利于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对小投资者补偿使社会公众加强对金融的选择,从而加大机构稳健经营的压力,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让公众了解机构。金融监管处于第四层次,是用行政权力弥补市场约束和市场监督的不足。

87.中央银行在处

置金融企业破产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严防破产逃债的道德风险。(2)加大对金融机构管理层个人责任的追究,最大限度的降低道德风险。(3)明确主要金融业务的法律关系。(4)要尽早敦促有问题机构的整改,加快不良债权的处理,减少金融机构破产,降低社会成本。

88.中国人民银行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人民银行以稳定币值为宗旨,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不以赢利为目的;(2)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处于超然地位,具有一定特权,成为特殊的法人;(3)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活动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和政府,不经营商业银行业务;(4)中国人民银行所起的作用不是中介人的作用,而是控制信用、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5)中国人民银行享有政府赋予的若干特权,如发行货币、经理国库等。89.简答中央银行

贷款业务的基本原则。

答:(1)不以

营利为目的。中央银行发放贷款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仅仅是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2)以短期贷款为主。中央银行一般不提供长期贷款。这是因为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其资产的高度流动性,以便灵活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3)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性。为了保持在贷款中的独立性,中央银行应控制对财政的贷款额度和期限。

90.简述融资租赁的特征。

答:(1)所有

权与使用权相分离。(2)承租人对租赁设备及供货人有选择权和责任。(3)租赁财产的保养、维修、保险及无形损耗的风险,均由承租人负责。(4)租赁信用集融资和融物于一体。论述题 试述新中国中央银行的发展。

答:1949年中国人民银行迁入北京,各解放区银行先后改革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常的路,有过辉煌,也有过曲折,中国人民银行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特点。(1)成立初期的中国人民银行的特点有:1集中的中央银行制度。2中央银行职能与商业银行职能并存。3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用4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稳定金融物价(2)1953~198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具有政企不分和职能萎缩两个主要特点。(3)1983年以后的中国人民银行。它标志着中国的金融体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其基本特点是:1彻底的改变了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职能的状况。2有了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宏观金融调控手段。3对金融的宏观调控逐渐由行政手段转向经济手段,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4)中央银行制度的新发展。1995年3月1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是中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的基石。

2试述中央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异同。

答: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对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监督,管理的权力,因而中央银行处于领导的地位。而商业银行主要是 接受支票,存款并按客户的要求兑付和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是企业法人。两类金融机构性质,地位不同,导致了 和商业银行法有所不同:(1)两者的目的不同。中央银行法是以确立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责,保障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同学体系,加强对金融业的管理为目的;而商业银行法是以保护银行,存款人及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进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目的。(2)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中央银行的调整对象是中央银行和其他一切金融机构;而商业银行法则只是用于依法在一国境内设立的所有商业银行。(3)二者调整的金融法律关系的主体的地位不同。中央银行法调整的金融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不平等的上下级关系。(4)商业银行法则在于渗透于经济微观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动作。它们也有密切的联系:(1)共同目的是为了维护金融次序和促进生产力进步与发展。(2)都是金融基本法,是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管理和运行法制化的重要保证。(3)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3论述中央银行法的基本原则。

答:中央银行法的基本原则是中央银行立法,执法,从事金融活动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1)坚持稳定货币的原则:稳定货币是多数国家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货币流通的基本要求。(2)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统一管理,主要体现在宏观上统一管理银行

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设立,接管和终止,非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涉及金融全局性的重要的金融制度,由中央银行制定,其他金融机构必须执行。(3)维护国家主权和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经济的交流。各国金融机构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金融活动。为此,中央银行的立法要采取国际金融立法的惯例,培育外向型的金融市场。(4)维护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原则:将独立性作为制定中央银行的原则,理由是:1独立的中央银行是稳定货币的必要保障。2独立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制衡力量。

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新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做出了哪些调整? 答:《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表明,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任务在于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2)指导和监督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3)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年度增长规模;(4)决定分析货币及经济形势;(5)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贷款的分配原则;(6)其他有关货币政策的事项。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更加注重发挥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作用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原第11条(修订后为第12条)“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决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之后,又增加了一款“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5试述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答:《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以上规定表明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1)中国人民银行奴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务院的关系是一种被领导和领导的关系。(2)《中国人民银行法》已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只受国务院领导,不受地方政府干涉;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负责本辖区的金融有关业务,有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这些规定决定了整个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均不受地方政府的制约。

6试述我国反洗钱运作机制包含的内容。答:(1)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20XX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承办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人民银行“负责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为了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反洗钱局,组建了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2)建立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体系:为配合反洗钱,推动反洗钱工作的有效进行,金融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通过反洗钱内控制度的建立,强化本部门的反洗钱机制,明确反洗钱职责和义务,规范反洗钱工作内容和实施,监督和评估本部门的反洗钱工作。(3)制定和完善反洗钱的法律体系:我国政府对反洗钱的态度和立场历来是十分鲜明和坚决的,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反洗钱工作深入开展。在反洗钱法制建设方面,我国除积极加入有关反洗钱国际公约、承担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反洗钱义务以外,还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与反洗钱有关的国内法规。

7试述推动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紧迫性。

答: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缺失诚信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不正常的。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信用正成为个人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而在我国,信用缺失司空见惯,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焦点问题。比如,大量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三角债”,证券市场各种违规

现象层出不穷,消费领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信用缺失对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危害,这表现在:信用缺失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率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等等。信用缺失如果继续发展,不仅影响社会次序,诱发金融危机,而且会危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所以,加强征性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8中国人民银行管理银行征信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1)以银行为核心加强个人、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为了加强征信市场管理,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20XX年国务院赋予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及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信贷征信业的健康发展”的职责,并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征信管理局,具体承担相关职责。20XX年1月16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始在全国范围正式运行。(2)加强征信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加快征信立法和征信制度建设。借鉴国际经验,征信法规体系主要规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征信业管理;二是关于政务、企业信息披露和个人隐私保护。20XX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着手《正心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审核修改之中。(3)积极发展为征信服务的中介机构:近十年来,我国的信用服务行业逐步发展,但客观上,我国的征信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征信服务机构体系市场规模小,可供评估品种少,专业化程度和社会影响也不尽理想。因此,我们应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应按照行业规范和标准,发展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4)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加强征信标准体系建设。

9试述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以稳定币值为取向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意义。答:(1)稳定币值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从理论上讲,超过经济发展需要增发货币不会增加社会财富,只会引起货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中国的实际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我国曾出现三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也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基本上沿着紧缩——放松——紧缩···这样一个模式在操作。即货币紧缩,物价下降,经济趋势放缓,接着放松银根,经济增长,物价也上涨。要走出这个怪圈,最根本就是要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只有稳定币值,经济才能稳定发展,不出现大起大落。(2)现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重要体现: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来看,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首要任务和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调节和控制社会信用活动的中闸门,是国家发行的唯一机关作为发行的银行,他一方面享有发行货币的独占权;另一方面应该把保持货币的正常流通和币值的稳定作为其宗旨。

10试述各国中央银行经常采用的操作目标

答:各国中央银行经常采用的操作目标主要有:短期利率、准备金、基础货币等。(1)短期利率。中央银行若以长期利率为中介目标,势必采取短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因为两者联系最为密切。短期利率与政策工具较为接近,中央银行常通过变动短期利率来影响长期利率。(2)准备金。中央银行以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的主要原因是:无论中央银行运用何种政策工具,必须先行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便对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产生影响。因此,变动准备金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必由之路。(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一个金融指标,是商业银行准备金和流通中货币的总和,既包括商业银行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加上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再加上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11试分析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一般来说,各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四个,既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若要降低失业率,增加就业人数,就必须增加货币工资。若货币工资增加得过少,对充分就业目标将无明显促进作用;若货币工资增加得过多,致使工资上涨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便会产生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与就业两项目标的冲突。(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着矛盾。就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而言,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从西方货币政策实践的结果来看,要使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并不容易。(3)通常经济增长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在某种情况下二者也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所实现的该经济增长,不能实现高就业。(4)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例如,当一国国际收支产生逆差时,中央银行通常通过货币贬值来调节。

12试分析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效果极其局限性。答:(1)再贴现政策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或多或少地担负着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任务。归纳起来,其作用效果大致有:1告示作用,既向社会大众宣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2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和超额准备金,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活动,从而对市场上的货币量进行调节。3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4具有充当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恐慌的作用。(2)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在告示作用方面,可能会出现信号被误解的情况。2在影响商业银行融资成本方面,由于行使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手中,中央银行无法左右,从而使政策效果无法显示。3中央银行使用再贴现来防止金融恐慌时,需考虑到此种方法忌频繁使用。

13试述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及其改革。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在于它的猛烈性特点。因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猛烈涨缩,容易形成对社会大众的心里震荡,使中央银行不敢轻易的使用它。即使使用也在调整时机、调整幅度的确定上极为小心谨慎,一般采取保守态度,故此政策较缺乏弹性,易呈现固定化倾向。(2)针对上述局限性,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若干改革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对准备金存款计息并以此利率来调控货币供应量;有的主张在极小幅度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干脆固定此比率;有的则提出完全取消此政策以回避其局限等。14试述我国再贴现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完善。答:(1)再贴现政策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业务扩大以后,初步增强了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增强了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能力。但由于该政策发挥作用需要两个基本的市场条件,既利率市场化和商业信用发达、贴现市场完善。而目前中国实行再贴现政策的条件尚不健全。(2)再贴现政策的改革:再贴现政策的改革主要表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对在贴现率的调整。鉴于中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对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更希望能够在基础利率上发挥作用。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了再贴现率和贴现率的确定方式,决定再贴现作为一种基础利率,与同期贷款利率脱钩,而贴现率则有再贴现率加点生成,与同期贷款利率脱钩,浮动幅度扩大。(3)再贴现政策的完善:首先要把握好再贴现率的告示作用,其次要协调好再贴现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的关系,最后要完善商业票据市场。

15试述中国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完善。答:(1)公开市场业务存在的问题。从公开市场业务的实际操作而言,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交易基础。一方面国债期限较长,品种不多,使公开市场业务缺乏载体;另一方面,持有大量国债的商业银行将国债视为低风险、高效益的优质资产,不愿出售,市场交易不旺。这里关键的问题在于: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还没有把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自己流动性管理的场所。(2)公开市场业务的改革。A中国人民银行相对独立性虽有提高,但仍需加强。为此应尽量减少行政干预,以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的自主操作和具有弹性的调控力。B国内金融体制尚需完善,应建立统一、有效地全国性金融市场,以利于货币政策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尤其是要规范和发展货币市场。B金融市场上的证券品种、数量需进一步加强,以便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时有充分的工具选择。C信用制度和法制的建设仍需加强,这既是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得以奏效的基础,也是其保证。(3)公开市场业务的完善。A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灵活运用各种交易方式,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B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管理,提高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准确定和有效性C适时增加交易频率,满足商业银行的资金需要D扩大市场债券容量,丰富债券品种,大力推动现券交易E有计划地增加银行间同行业市场成员,积极推动债券的市场化发行,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架构,促进货币市场稳步发展,为公开市场政策的运用提供有效的市场基础。

16分析我国计划利率的弊端及其改革。答:(1)弊端:A利率的计划制定使利率水平无法反映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更难以起到调整资金供求的作用。B利率管理过死。无论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还是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率都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不经报批不准突破,严重阻碍了利率市场化,严重阻碍了一般性政策工具的间接调控力度,使利率调节金融、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难以发挥。C利率的严格计划控制,助长了一些银行、金融机构想法设法逃避管理,客观上导致利率的混乱,出现利率双轨制,影响利率作用的正常发挥。(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意识到计划利率的阻滞作用,开始积极地进行利率政策的改革和建设。A确立了我国利率政策的改革方向。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开发金融市场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存款、后小额短期存款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由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是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B制定中国利率政策改革的方针策略,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将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自主权,最后在时机成熟时取消限制,实现利率市场化,使利率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进行间接调控的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

17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只要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答:(1)存在的主要问题:A传导环节方面。首先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其相对独立性仍需加强,尤其应增强对财政的抗干扰性。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采集信息的深度、广度也有待提高,一定要保证决策依据的准确性、普遍性。其次是金融体系的问题。中国的金融机构缺乏健全的自我约束机制,调整不规范,尤其负有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使其在接收信号、调整操作上十分迟钝。最后是经济体系的问题。微观经济基础情况较差,尤其是国有企业不景气、效益低、负债率高,而长期形成的资金低效观念,有使其连带国有银行一起陷入困境,从而无法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更别提承担接受政策信号、调整行为影响经济变量的责任了。B传导渠道方面。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人们过去主要关注信贷渠道。C传到效果方面。一是总量控制难度大;二是传导方面不易把握;三是传导时间上政策时滞变长,传导速度下降。四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2)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A加强中国人民银行饿宏观调控能力B完善金融机制体系C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建设一个良好的金融运作环境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创造良好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

18试述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异同。

答:

一、两者的相同之处⑴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⑵针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同发放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反之,中央银行卖出证券同收回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减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收缩。⑶针对融资效果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与中央银行贷款一样,都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扩大自己的资产;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收回贷款。

二、两者的不同之处⑴形成资产的流动性不同。中央银行的贷款尽管大都为短期,但由于受到贷款合约的束缚,只有到期才能收回;而证券买卖业务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公开市场上随时操作,不存在到期问题。故证券买卖业务的资产流动性高于贷款业务的资产流动性,同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也更强。⑵获得受益的形式不同。对中央银行而言,贷款业务有利息收入,而未到期的证券买卖只有买卖过程中的价差收益。⑶对金融市场发达成都的要求不同。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业务对经济和金融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贷款业务则对金融市场的发达与否没有过多的要求,一般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可以从事贷款业务。⑷主动性不同。公开市场中的证券买卖业务是中央银行主动进行的,其规模大小完全由它控制。而贷款业务实现不了这种控制,中央银行可以改变贴现率来鼓励或限制银行贴现,但它难以直接控制贴现的规模。⑸灵活性不同。贷款政策无法经常变动,这种变动对于一国金融和经济的震动是巨大而且持续长久的。而证券买卖业务却可以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把握好规模,并且出现错误时可立即逆向操作来进行矫正。另外证券买卖可以迅速执行,不会有行政性厌恶,中央银行只要发出购买或出售的单子,交易就可以立即执行。

19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储备资产的意义是什么?

答:⑴稳定币值。储备资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拥有足够的国际储备有利于本币币值的稳定,而币值的稳定是中央银行的一个主要货币政策目标。当国内商品供给不足,物价成上升趋势时,中央银行可以利用持有的黄金、外汇储备从外国进口相应商品或直接向社会出售国际通货,以回笼货币,平抑物价、使币值保持稳定。⑵稳定汇率。一国国际储备资产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能力的强弱。在实现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下,当本国汇率发生波动时,特别是投机因素造成的不稳定时,为了稳定本国货币的外汇汇率,中央银行通常买进或抛售储备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使汇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⑶调节国际收支。储备资产可以充当应对国际收支逆差的缓冲体。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动用储备资产以补充所需外汇的不足,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而当国际收支项目 经常出现顺差,储备资产充足有余时,中央银行可以用其清偿债,以减少外国资本流入。

20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应从哪些方面进行?

答: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我国金融体制、外贸体制同步配套进行,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⑴将国家外汇储备逐步与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收支的直接差额挂钩,建立国家外汇储备基金。⑵尽可能避免直接动用储备来调整进出口的不平衡。在人民币实现浮动汇率制以后,国家对国际收支的调整,应主要通过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来实现,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⑶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从国家国际储备中拨出一笔外汇与黄金建立外汇平准基金,通过直接参与外汇市场买卖,发挥干预市场和调控经济的职能,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干预资产作用。⑷应该进一步明确国家外汇储备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根据外汇储备的性质和国际上的一般惯例,我国的外汇储备属于国家,应归财政部所有,可以由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具体经营管理。⑸建立统一完善的国内外汇清算系统,保证对外支付及国际结算。

21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的差异有哪些?为什么说大额支付系统是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主动脉”? 答:⑴二者的差异:大额支付系统主要处理行间往来、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黄金和外汇交易、货币市场交易及跨国交易等产生的大额资金转账结算。各国支付系统的业务数据显示,大额支付系统处理的业务笔数大大低于小额支付系统,但支付金额占支付业务总量的绝大部分。小额支付系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工商企业、消费者、小型经济交易的参与者。其特点是服务对象数目众多,支付业务量(笔数)巨大,单笔交易金额较小,种类较多,覆盖范围广泛,如卡类支付系统、小额转账系统等。⑵大额支付系统就是支付系统的“主动脉”,其处理着一国绝大部分支付交易值对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具有重大影响。①大额支付系统主要处理大额资金的转账结算。②国际性支付系统也多属于大额支付系统范畴。所以,大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③为控制国家支付系统的主动脉,中央银行对大额支付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很多中央银行不仅直接运营大额支付系统,并与履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提供金融服务等职能紧密结合:对私营大额支付系统,中央银行则进行积极监管。

22论述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职责。答:⑴法律责任。法律既赋予中央银行履行支付清算职责的权利,确立了中央银行在国家支付清算活动中的权威地位,为其履职提供了法律依据及保障;又对中央银行的履职提出了法定标准。⑵服务责任。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是中央银行行使支付清算职责的基本手段,也是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定位于行间清算领域。中央银行不仅主持制定行间清算制度,设计行间支付安排,审核支付系统操作规程等,还提供支付清算服务,并对有关清算机构及支付系统运行实施政策指导和监督。⑶运行责任。构建并运行主干支付系统,是中央银行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基本实施途径,也就是中央银行干预和控制国家支付命脉的核心手段。中央银行直接运行主干支付系统,不仅有助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更是对金融公信力的鼎力支持。⑷安全责任。支付系统风险是金融风险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对金融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探析支付系统风险的生成机理及其后果,进而施行必要的防控策略,不仅是政府、金融当局及金融机构的共同责任,更是维护金融安全的战略之需。中央银行负有维系支付系统安全的法定责任;在金融危机爆发等特殊情况下,中央银行负有维持支付系统正常运行的法定义务。⑸监督责任。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授权和制度安排,通过常规性的金融监管和专门化的监督途径,对支付清算活动和所有支付系统实施监督。支付系统监督既是中央银行履行支付系统安全责任的必要手段,又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⑹建设责任。中央银行有义务根据经济和金融运行对支付清算安排的整体需要,建设一个有助于支付系统高效、稳健运行的政策规章体系。中央银行有义务根据本国金融设施的基础条件,组织国家支付系统的总体设计、设施建设、运作实施。中央银行有义务培育支付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队伍,从而提升支付系统的运行管理质量,降低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23金融统计的含义、对象是什么? 答:⑴金融统计的含义:金融统计是按照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计的一般原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金融活动的数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为经济和金融决策提供依据及政策建议的过程。

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有效的金融管理是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促进作用的关键。金融管理如同其他经济管理活动一样,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极为关键。金融统计是对金融活动及相关现象的系统记录与整理,包括各级金融机构根据统一规则定期进行的金融统计;各级金融机构就金融活动的某一领域进行专项调查;各级金融机构逐级上报的有关金融运行中的突出事件及动态反映等。通过金融统计,对复杂、零散的原始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可以揭示微观与宏观金融运行的规律、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资金流动总量及结构变动情况,从而为经济金融决策、金融监管、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央银行实现稳定货币、稳定金融的宏观金融管理目标提供信息保障。⑵金融统计对象的具体内容。金融统计对象是以货币和资金运动为核心的金融活动,包括货币资金的融通和各种金融行为。金融活动通常由融资主体、融资形式、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要素所构成,因而确定了金融统计对象的具体内容。24试述金融统计的基本原则。

答:⑴客观性原则。统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正确,是统计价值的根本所在。金融统计部门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第一,须按原始资料如实进行统计操作,不得以主观意念代替客观实际。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反映业绩状况,也要如实反映问题与矛盾,以便于统计资料的使用者全面、准确地掌握实际情况,为金融及经济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第三,金融统计部门应坚持原则,依据法规履行工作职责。⑵科学性原则。金融统计是对金融活动的反映与揭示,金融统计数据应是对各种宏观。微观金融现象做出的客观解释,是制定政策、考核业绩、揭示矛盾的重要依据。统计数据的准确、完整、系统,是确保金融统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金融统计活动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第一,根据统计对象的活动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统计报表、统计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以便更有效率地实现统计目的。第二,严格遵守统计业务操作程序,对各种金融信息按照既定的统计目的和统计方式进行技术处理,确保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与金融现象。⑶统一性原则。金融统计工作涉及各个层面的统计对象及金融信息,为保证金融统计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必须坚持统一性原则。应按照统计的一般原理及统计对象的特性,建立科学、统一、有效的统计制度,各级金融统计部门必须按照统一的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口径及统计时间实施统计程序,以保证金融统计数据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⑷及时性原则。金融统计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过期、滞后的统计资料将失去信息价值。金融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及时性原则。各级金融统计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编制及上报统计报表,以利于报表的使用者及时掌握各方面情况,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为决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⑸保密性原则。金融统计数据涉及宏观经济的重要信息及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商业机密,统计部门及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依照法规,遵守保密制度。25试述中国金融统计的主要内容。答:⑴货币统计。鉴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其金融统计的首要任务即是提供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基本数据。我国的货币统计采取两种并行的方式:其一,单独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和基础货币统计表等;其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制货币概览和银行概览。⑵信贷收支统计。信贷收支统计是对金融机构以信用方式集中和调剂的资金进行数量描述与分析的专门统计,综合反映金融机构的全部资产和负责状况。其全面、综合地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中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来源、性质、规模、分布、投向,是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了解金融信息的主要渠道,对货币政策分析及金融宏观调控具有重要价值。⑶金融市场统计。金融市场统计一般以金融市场类型划分统计范围,重点反映各金融市场中的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方式、交易价格以及交易规模的情况。1.货币市场统计。重点对市场主体、金融工具交易及品种结构、交易规模、资金流向、利率水平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统计、票据市场统计、银行间债券市场统计、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统计等。2.资本市场统计。重点对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规模及相关市场活动进行数据统计,用以分析长期投资的规模和结构变动、利息和收益率水平以及资金的供求状况等。3.外汇市场统计。外汇市场统计是对外汇市场活动状况的记录及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汇总过程,重点对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规模及交易价格(汇率)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处理。4.黄金市场统计。黄金市场统计是对与黄金市场交易有关的信息反馈。目前我国的该项统计处于起步阶段。5.保险市场统计。保险市场统计是指通过各种调查统计方式,用以反映保险及相关经济活动的规模、程度、市场结构、承保水平、保费收入、理赔支出、盈利状况的过程。⑷国际收支统计。国际收支统计反映了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交易,包括货物与服务交易、各种转移以及金融交易等。国际收支统计采用复式记账及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交易发生、变化、转换、转移和消失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在交易双方同时计价。⑸资金流量统计。资金流量统计是从收入和分配社会资金运动的角度描绘国民经济各类交易活动,各部门资金来源和运用以及各部门间资金流量、流向变动的一种统计核算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6金融稳定的主要框架内容是什么。答:1)币值稳定。币值稳定既是金融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一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相对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可以给市场交易主体一稳定的预期,保持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支付结算体系稳健高效运行。支付结算体系是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付经济、金融运行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基础设施。支付系统作为各种支付工具的应用和资金运行的通道,其运行质量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3)银行业稳定。银行业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模、数量以及与支付清算体系的“天然联系”及其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决定了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宏观经济体系运行良好。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和支付清算体系的提供者和维护者,应立足于维护整个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不是仅仅维护某一个金融机构的稳定或某一类金融机构的稳定(5)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金融监管治理与金融体系稳定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主要包括:建立包括法律规章的监管框架、日常监管和危机管理。金融体系稳定的经常性监管主要依赖三根支柱:单个银行监管、系统稳定的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

27结合我国实际试述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预防性对策内容。

答:预防性对策也是夯实金融稳定的基础工作

(一)稳步推进支付清算系统建设(1)建立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其他支付结算系统为补充的支付清算体系(2)建立以支票、汇票、本票和银行卡为主题,以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适应多种经济活动和居家服务需要的支付工具体系,这对于减少现金使用、防止套现、洗钱等危害金融秩序的不法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3)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支付清算组织为重要补充的支付服务体系(4)建立支付结算监督管理体制(5)羌活支付体系风险监督机制,关注系统性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局限性风险。

(二)建立健全征信体系,为金融业稳定窗在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1)加强石灰信用基础和市场诚信制度的建设(2)建立高效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借款人资信情况进行分析和信息披露,有利于防止贷前的逆向选择和贷后的道德风险(3)要把中央银行建成金融信息咨询中心,必须建设好三个“子中心”:第一,构件金融信息收集加工处理中心。首先要解决信息来源渠道问题。其次是信息处理问题。第二,构件金融信息认证评价中心。第三,构件金融信息查询发布中心(4)加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做到信息共享,各金融机构在向其监管机构报告的同时,应将同样的信息同时报告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将对经济和金融形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行动。

(三)构建反洗钱和游资的监控机制(1)贯彻落实反洗钱法,通过法律来明确政府机构反洗钱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反洗钱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2)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洗钱犯罪和非法游资入境(3)创新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共享程度(4)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建立大监管局,完善风险管理,提高反洗钱内控能力,逐步建立具有自我约束机制、透明度高的金融制度(5)加强社会金融风险意识和反洗钱意识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1)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体系(2)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综合分析制度(3)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通报机制

(五)加强国内外货币金融监管合作。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金融稳定的外部冲击不可避免,防范这种冲击除了健全国内金融体系外,还要加强金融区域合作。区域金融合作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危机管理合作,订立有关防范投机性冲击、提供紧急救援等方面的协议:二是汇率合作,探讨某种最优汇率制度,维持区域内汇率的相对稳定和根除货币金融危机;三是货币合作,探讨是否满足最优货币区条件以及实现区域统一货币的途径等问题。

28试述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答:1)随着金融业由分业经营想混业经营发展,促使分业监管体制逐渐向统一监管体制过度。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在西方国家此起彼伏。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激烈,金融工具、用品交叉运用。同时,西方国家政府的放松管制使许多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纷纷摆脱政府的管制和法律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家改变传统的分业监管体制,逐渐想统一监管体制过度(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双重职能由兼容向分离发展。近年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监管体制变化的特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职能分离,着主要源于经济一体化(3)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促使“伞式监管”体制的诞生。对于金融控股公司来说,理想的监管模式似乎应当是“伞式监管”(4)金融监管从机构监管为主转向功能监管为主。金融监管部门所关注的重点是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所能发挥的基本功能,而不在是金融机构本身。

29.试述预防性管理的主要措施。答:1)市场准入。所有国家的银行管理都是从市场准入开始的。从金融监管角度看,对市场准入的控制是保证金融业奥妙权稳定发展的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好这个“关口”就以为着把那些可能对存款人利益或金融体系健康运转造成危害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2)资本充足性。监管当局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除最低基本要求外,一般还要求银行自有资本与资产总额、自有资本与负债总额以及自有资本与风险投资之间保持适当比列(3)流动性管制。又称清偿能力管制。准确的测量银行的流动性是很复杂的,也很困难。不过,适应金融环境变化,改进六共性监管方法势在必行。同时,要特别注意每个银行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提高针对性与灵活性(4)业务范围的限制。银行可经营那种业务,不可经营那种业务是有限制的,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各类金融机构交叉和各种存款界限日益模糊的条件下,在金融体制一体化和经营业务多样化、综合化的新形势下,银行业务的种种传统限制正在被逐步放松或取消(5)贷款防闲的控制。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商业银行的唯一目的(6)准备金管理。监管当局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银行的准备金是在充分考虑谨慎经营和真实评价业务质量的基础上提取的。实践证明,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准备金水平,才能保持与增强银行的实力(7)管理评价。一个有声望的管理经验的经营管理层,是监管当局批准银行登记注册的若干条件之一。

30论述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及局限性。

答:1)存款保险制度为整个金融体系又设置了一道安全防线,从而提高了金融体系的信誉和稳定性(2)存款保险制度对稳定市场避免金融风潮其者积极作用(3)存款保险制度是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辅助和补充。但是,这一制度本身也有它的局限性(1)参加保险只是部分存款,而不是全部,存款人的利益并没有完全得到保障(2)存款保险和其他保险不同,各种灾害的发生是分散的,因而往往是个别的(3)退一步说,存款保险的机构的保险收入大部分投资与各种有价证券,尽管其流动性高,但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其流动性必然下降,资金周转不灵,就会丧失支付能力。

31.论述紧急救援的主要方法。

答:1)中央银行提供抵利贷款。中央银行向问题严重的银行提供抵利贷款时,其本身就是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出现,这是最受银行欢迎的方法(2)存款保险机构的紧急救助。存款保险机构提供存款保险外,在具有复合业务职能的国家还提供清偿能力紧急救助或紧急资金援助。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存款保险机构能以少于破产倒闭应理赔资金来维持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和金融业本身健康稳定的发展(3)中央银行组织下的联合救助。出现银行安全问题时,小银行往往居多数,此时中央银行出面联合几家大银行集资救助,或者安排大银行向中小银行贷款,或者依据一定条件让大银行兼并中小银行(4)政府救助。这种形式具体包括:政府对发生安全问题的银行大量存款,银行收归政府经营,全部债务由政府清偿,股东利益由政府保护。

3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后,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多种类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业物,引进了外资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为了适应这种局面,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同时行使金融监管职能,对所有金融机构活动进行监管,是单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模式。1922年开始,监管体制开始想分业监管过度。从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来看,基本上属于分业监管的模式。中央银行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这三个金融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金融业的监管责任。可以认为中国已经建立起了现代金融监管组织体制的基本框架。三大监管机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我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的大趋势下,三大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创新金融监管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33根据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发行制度,值得深思的方面有哪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1)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都实行过不同的货币发行制度,同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制度也时有变化。其基本的演变规律是:一般都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金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保证准备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管理通货阶段。这些阶段的演变和更替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共同决定的。(2)各国都有准备金规定,几乎所有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都规定有足够的资产作保证(3)各国都规定有最高发行限额(4)一般只容许货币的经济发行,而禁止货币的财政发行(5)各国都有一些列健全的适合本国、本地区经济法发展需要的货币发行制度(6)在某些地区已经出现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时间,这可能预示着世界货币制度的发展方向。启示:货币发行制度是随着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善和中央银行业务操作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货币发行制度一般要通过立法加以保障,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和完善。有了货币发行制度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才能保证一国货币发行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34试述中央银行基本的国库制度及办理国库存款业务的意义。答:(1)从世界各国对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组织管理及业务实施情况来看,可以分为委托国库制和独立国库制。A委托国库制。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代理国库业务B独立国库制。是指国家特设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职能机构,专门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工作。(2)中央银行办理国库存款业务的意义:A中央银行办理国库存款业务,可以充分利用银行与社会各部门、企业、个人之间密切的账户资金往来及金融服务关系,便于国家预算收入的及时入库和预算支出的按时拨付B通过办理国库存款业务,国家可及时了解、掌握国家财政收支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更好地把我资金流向,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依据C国库收缴的预算收入库款,在财政部门尚未拨付支用之前,形成存放于中央银行的财政存款;财政盈余资金也可构成中央银行的长期资金来源D中央银行办理国库存款业务,可以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监管作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35试述中央银行存款业务与中央银行职能发挥的关系。答: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只能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的各项存款业务的开展与这三大职能的发挥密切相关。(1)存款业务与发行的银行关系。在中央银行负债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存款业务与流通中现金的投放有直接的关系,存款的增减可以调节现金发行的数量和货币结构(2)存款业务与银行的银行的关系。A中央银行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可以直接限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数量,从而改变了存款货币银行信用创造力和支付能力,调控了货币供应量B中央银行通过存款业务,集中保管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增加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为中央银行在不影响货币共给的情况下,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职责提供了资金储备C中央银行通过存款业务吸收了各种金融机构存款,为全国资金清算提供了方便。(3)存款业务与政府的银行的关系。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为政府经理国库,为政府融通资金。通过代理国库收支、买卖公债、减少或增加对财政部的贷款,改变了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同时中央银行又通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和监督金融业的资金运动情况,从而监控金融业风险。

36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由哪些项目构成? 答:(1)资产项目。A国内资产。该项目主要包括黄金储备、中央银行持有的可自由兑换外汇、地区货币合作基金、不可自由兑换的外汇、国库中的国外资产、其他官方的国外资产等B国内资产。该项目主要由中央银行对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债权构成。(2)负债项目。A储备货币。储备货币主要包括公众手中的现金、存款货币银行现金、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政府部门以及非货币金融机构在中国养银行的存款、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等。B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该项目主要包括各级地方政府、非金融政府企业、非货币金融机构等1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外币存款,还包括反周期波动的特别存款、特别基金以及其他外币存款等。C发行债券。该项目包括自有债权、向存款货币银行和非货币金融机构发行的债权以及向公众销售的货币市场证券等。D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该项目包括本国货币、外币、双边信用证的进口抵押以及反周期波动的特别存款等。E对外负债。该项目包括对非居民的所有本国货币和外币的负债。F中央政府存款。该项目包括国库持有的货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外币存款等。G对等基金。该项目是指在国外援助者要求受援国政府存放的一笔与外国援助资金相等的本国货币的情况下尽力的基金。H政府贷款基金。该项目是指中央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渠道从事贷款活动的基金。I资本项目。该项目包括中央银行的资本金、准备金、未分配利润等。J其他项目。该项目是一个净额,等于负债方减去资产方的净额。

37试述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答:(1)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之间的关系。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这两个项目反映了中央银行对金融系统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对应关系,也是一国影响信贷收支的一部分。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负债更具有主动性和可控制型,因此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债权比负债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对货币供应具有决定性作用(2)对政

府的债权和对政府的负债之间的关系。对政府的债券和对政府的负债这两个项目属于财务收支的范畴,反映了中央银行对政府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对应关系。(3)国外资产和其他存款及自有资本之间的关系。当上述两个对应关系不变时,若中央银行国外资产的增加与其他存款及自有资本的增加相对应,不会影响国内基础货币的变化;反之,则将导致国内基础货币的变化。因此,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业务是有条件限制的,对基础货币有重要影响。

第二篇:《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较全面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能够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也能作为价值贮藏的手段。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账结算的银行存款等。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具有派生功能,是现代各国采用的货币形式。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准货币: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货币增量: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二是汇率制度的安排;三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手段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会议上达成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广义的外汇是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狭义的外汇则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因此也称为应付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因此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浮动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基准汇率:选定一种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外币作为基本外币所制定的与本币之间的汇率。

套算汇率:根据本国基准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本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

铸币平价:金币本位制条件下两国金属货币的含金量之比。是金币本位制条件下决定汇率水平的基础,实际市场汇率是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的。

信用: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借贷活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高利贷:是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最原始的信用就是高利贷信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实物借贷:是指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的实物贷给借者,借者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在商品货币关系还不普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实物借贷是一种很普遍的借贷方式。其局限性表现在: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偿还时有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并易产生矛盾。

货币借贷:是指以货币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它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和灵活。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活动。其典型形式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债权信用:是指融资活动中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按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

股权信用: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融资活动。在股权融资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权益关系,提供资金者即股东,对入股资金不能要求偿还,但可从公司的收益中得到回报。

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以及企业的股权信用。

信用评估:是对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履行各类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程度的评价,主要是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的综合评价,评估结果通常用特定的等级符号来表示。

征信:是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信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信用征信主要包括两大系统:一是以企业、公司为主体的法人组织的信用征信,二是与公民个人经济和社会活动相关的信用征信。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赊销:指商品购买企业在获得商品的时候,没有马上支付货款,而是约定时间以后再支付货款。它是是工商企业之间经常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它对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它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出口信贷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具体方式:(1)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2)买方信贷。即出口方银行同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

银团贷款:在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中,由一家银行牵头,由多家银行参与组成一个贷款团,共同筹资向特定的客户发放贷款。它具有数额大、期限长、参加银行多的特点。

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西方的经济著述中也有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收益资本化:指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使一些本身无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资本金数量的事物,也能算出资本金额或价格,这就是资本化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它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市场利率:是指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它主要反映了市场内在力量对利率形成的作用。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实际利率:是指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资金融通: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赤字单位的流动和转化。

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政治风险、创新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四行二局一库:“四行”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 “一库”是指中央合作金库。“四行二局一库”成为国民党政府实行金融垄断的重要工具。它们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政府和四大家族运用手中权力建立的官僚资本金融机构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于1945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促进汇率稳定和会员国有条件的汇率安排;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增大的外汇管制;协助会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是1945年与IMF同时成立的联合国专门金融机构,于1946年6月正式营业,总部设在华盛顿。它有3个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和1988年成立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四个机构合称世界银行集团。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通常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专业性银行:是指专门从事指定范围内的金融业务、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银行。专业银行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群和业务范围。

总分行制: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制度。目前,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这种制度。

单一银行制:也叫单元制,是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目前只有美国还部分地采用这种组织模式。

控股公司制: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的股份,或者是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的组织形式。这种银行的组织形式在美国最为流行。

连锁银行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连锁银行制与银行持股公司制度的作用相同,差别在于没有股权公司的形式存在,即不必成立持股公司。

分业经营: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

资产业务:是运用资金的业务,能反映出银行资金的存在形态及银行所拥有的对外债权。资产业务提供了银行创造利润的渠道。一般有现金资产、信贷资产、投资三大类。

负债业务:是银行吸收资金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负债、其他负债、自有资本。

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概念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

信贷承诺:是指银行在对借款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基础上与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约定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利率,银行将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信贷便利。作为提供信贷承诺的报酬,银行要向客户收取承诺佣金。

票据发行便利:是指银行同意票据发行人在一定期限内发行某种票据,并承担包销义务,在这种方式下,借款人以发行票据方式筹措资金,而无须直接向银行借款。

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简称“信用社”。这些合作机构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

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保险费:保险公司为承担一定的保险责任要向投保人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这就是保险费。

保险基金:保险基金是补偿投保人损失及赔付要求的后备基金。保险费、保险公司的资本以及保险盈余共同构成了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

再保险:再保险是保险公司(让与公司)对承担的来自于投保人风险进行再次分散的一种方法。

信托机构:是从事信托业务、充当受托人的法人机构。其职能是财产事务管理,即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管理、经营、处置财产,可概括为“受人之托、为人管业、代人理财”。

转租赁:指租赁公司先以第一承租人的身份向其他租赁公司或厂商租进其用户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再以第二出租人的身份把设备租给第二承租人。

回租租赁:又称售后回租或返租赁,指企业先将自己现实拥有的设备、厂房的所有权按照重估价值出售给租赁公司,然后再作为承租人将其租回来使用。回租租赁是一种紧急融资方式。

政策性保险公司:是指依据国家政策法令专门组建的保险机构,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且风险内容关系到重大经济目标的实现,如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等。政策性保险公司主要有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资保险公司、存款保险公司等。

互助性保险合作社:是由一些对某种危险有相同保障要求的人或单位,合股集资积聚保险基金来展开经营的。

自保公司:主要办理本系统企业的保险业务,并通过积累一定的保险基金作为损失补偿的后备。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主要解决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两部分;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原生金融工具:是在实际信用活动中出具的能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主要有商业票据、债券等债权债务凭证和股票、基金等所有权凭证。原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上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也是衍生金融工具赖以生存的基础。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期货、期权和互换及其组合等。通常以双边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于原生金融工具。合约规定了持有人的权利或义务,并据此进行交易,可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最基本的分类是按所代表的股东权利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股票。前者的股息随公司的盈利而增减,后者的股息率固定。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发行人不同,因此有不同的风险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基金:又称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具有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和专家管理的特点。

期货合约:是一种为进行期货交易而制定的标准化合同或协议。除了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在交易所内公开竞价确定外,标的物的种类、数量、交割日期、交割地点等要素都是标准化的。根据标的物的不同,可分为商品期货合约和金融期货合约。

期权合约:是一种约定选择权的合约,即对标的物的“买或卖的权利”进行买卖而签订的合约。买方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放弃这种权利。在买方选择行使权利时,卖方必须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买方购买这种权利必须付给卖方期权费。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交易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其涉及“一揽子”股票的加权平均价格,并不涉及股东权益的转让。股指期货能规避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和转移个别股票价格波动风险,并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

金融互换:是交易双方在约定的有效期内相互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即当事人按照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交换不同金融工具的一系列支付款项或收入款项的合约。具体对象可以是不同种类的货币、利率、债券、汇率、价格指数等。

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是由经纪人、证券商组成的会员制组织。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满足金融机构之间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头寸余缺调剂的需要。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银行业同业之间短期资金的拆借市场。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经常发生头寸不足或盈余,头寸不足的银行为弥补差额,头寸盈余的银行为使盈余资金产生短期收益,双方自然会产生资金拆借交易。

通知放款市场:主要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商)之间的一种短期资金拆借形式,特点是利率波动很大。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向银行借款。

拆息率:拆借利息占拆借本金的利率称为拆息率。同业拆借按日计息,拆息率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不相同,它的高低灵敏地反映着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

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是伦敦金融市场银行间相互拆借英镑、欧洲美元及其他欧洲货币的利率,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两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一利率逐步成为伦敦金融市场乃至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键性利率,许多浮动利率的融资工具在发行时都以该利率作为浮动的依据和参照。商业票据市场:是指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及转让的场所,主要包括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也包括其他融资性票据市场。

转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票据可以被多次转贴现。

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有价证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也就是资金融入方在将证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资金融入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资金融出方返还资金,资金融出方则返还原出质证券的融资行为。

逆回购:是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入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证券发行市场:是发行人向投资者出售证券的市场。又被称为一级市场。

证券发行人:是指符合发行条件并且正在从事证券发行或者准备进行证券发行的政府组织、金融机构或者商业组织,它是构成证券发行市场的首要因素。

公募发行:是指向广泛的而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公募发行涉及到众多的投资者,其社会责任和影响很大。其优点是程序相对复杂、发行成本较高、流动性较强、能提高知名度。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私募发行:是指仅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也称内部发行。发行对象一般是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投资者,如发行人的职工或与发行人有密切关系的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等。其优点是手续简便、筹资迅速、推销费用低。

直接发行:是指发行人不通过证券承销机构而自己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如果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设立方式筹集股份,由于首次发行股票须由发起人认购,这种股票发行就属于直接发行。

间接发行:亦称承销发行,是指发行人不直接参与证券的发行过程,而是委托给一家或几家证券承销机构承销的一种方式。

证券上市:是指将证券在证券交易所登记注册,并有权在交易所挂牌买卖,即赋予某种证券在某个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资格。

柜台交易:是通过各家证券商(证券公司)所设的专门柜台进行证券买卖,故又称店头市场。

信用交易:指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时只付一部分价款,其余款项由经纪人垫付,经纪人从中收取利息的一种交易方式。

强势有效市场:即资本市场的所有信息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当中。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公开信息,而且包括各种私人信息。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既包括国际贸易,也包括国际投资,还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经常项目: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自主性交易:是指那些基于交易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交易。

调节性交易:是指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所造成的收支不平衡而进行的交易,因此也被称为弥补性交易。可以说,调节性交易是自主性交易的附属物,其本质是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而进行的一种融通性交易。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那些以获得国外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主要以三种形式进行:一是采取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等方式在国外建立一个新企业,这种形式通常又被称为绿地投资;二是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比例;三是利润再投资,即投资者将在国外投资所获利润保留下来,继续扩大对企业的投资,或者在东道国进行其他直接投资活动。

国际间接投资:也就是国际证券投资,是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买卖中长期有价证券所形成的国际资本流动。目的是获利,而不是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投资者并不追求对企业的控制权。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国际资金按照市场规则融通的场所或运营网络。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活动与国内金融市场并无本质差异,只是交易范围和参与者往往跨越国界,其作用也有所不同。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同市场所在国的国内金融体系相分离,既不受所使用货币发行国政府法令管制,又不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法令管制的金融市场。

掉期外汇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其目的在于轧平外汇头寸,防止由于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这种形式主要用于银行同业间市场的外汇交易,但一些大公司也经常利用掉期交易进行套利活动。

套汇:是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辛迪加贷款:又称银团贷款,是指几家国际银行组成一个集团共同向某客户或某项工程提供金额大、期限长的贷款的融资方式。

欧洲债券:是指一国筹资者在本国以外的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以欧洲货币为面值并由一国或几国的金融机构组成辛迪加承销的债券。

全球债券:是指在全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同时大量发行,并且可以在这些市场内部和市场之间自由交易的一种国际债券。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外国债券:是指一国筹资者在某一国家债券市场上发行,以该国货币为面值并由该国金融机构承销的债券。

国际股票:是指由股票市场所在地的非居民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它是发行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金的工具。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相继经历了贸易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三个发展阶段。

贸易一体化: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国与国之间普遍出现的全面减少或消除国际贸易障碍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生产一体化:是指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是从生产要素的组合到产品销售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是生产一体化的主要实现者。国际直接投资额是生产一体化的核心指标。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对外贸易依存度:指的是本国进出口额与当年GDP的比值,体现本国经济增长对进出口贸易的依附程度,它是衡量一国贸易一体化的主要指标。

鲶鱼效应:指入世后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可以产生激活中资金融机构,使中资金融机构彻底摒弃优越感和依赖性,加快从理念转换、制度架构、经营管理到动作机制等全方位的改革步伐,加速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鲶鱼效应是加入WTO后对中国金融业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之一。

示范效应:入世后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以及在我国的运作,它们将在规章制度、组织管理、资金运营、技术服务、内部协调等方面充分展现出国际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对中资金融机构将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示范效应是加入WTO后对中国金融业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之一。

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存款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保留的应付客户提取存款需要的准备金,其中法律规定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的部分,叫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呀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其对工商企业已经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资金融通行为。再贴现利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重要调节器。

清算业务: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与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最后贷款者: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困难时,由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它是一个存量的概念,是能力与愿望的统一,当代货币需求包括了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如1万美元、5万元人民币、8000英镑等,通常以Md表示。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恒久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拥有的各种财富在长期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可观察到的长期平均收入。恒久收入越高,则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越多。

流动性陷阱:它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如果存在“流动性陷阱”,意味着当局调节利率和货币政策可能是无效的。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其中现金是由中央银行供给的,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是金融机构供给的,体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性负债。国际通用的货币供给公式是: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外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能够由政策控制,并以之作为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

货币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

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没有期限规定,客户可随时签发支票用于结算和日常支付。

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张信用的源泉。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货币乘数:乘数通常是指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倍数。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恢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货币失衡:是同货币均衡相对应的概念,又称货币供求的非均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其基本存在条件可以表示为:Md≠Ms。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零售物价指数: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但是,消费品只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一部分,不能说明全面的情况。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它描述的是与通货膨胀完全相反的货币经济现象。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常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物价总水平上涨。根据成本提高的原因不同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或比例结构失调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措施的总和。而狭义的货币政策则专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中介性指标是货币政策作用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有选择地使用。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窗口指导:是中央银行在其与商业银行的往来中,对商业银行的季度贷款额度附加规定,否则中央银行便削减甚至停止向商业银行再贷款。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情况通报、书面文件、指示及与负责人面谈意向等方法实施的货币政策工具。

预缴进口保证金: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督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9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这一复合词被广泛使用。

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有时又称为“一元化”监管体制,即同一个金融监管当局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监管。

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一般银行业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证券业由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保险业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各监管机构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共同组成一个国家的金融监管组织体制。金融监管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金融监管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主要是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保护公众的利益、维持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大多数国家的具体监管目标体现在银行法或证券法等金融法规上。由于各国历史、经济、文化背景和发展的情况不同,也就使具体监管目标有所差异。

金融市场监管:这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其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如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进行的自律性管理。

金融稽核:是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根据国家规定的稽核职责,对金融业务活动进行的监督和检查。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内幕交易:是指内部知情人利用地位、职务或业务等便利,获取未公开但将影响证券价格的重要信息,利用信息进行有价证券交易或泄露该信息的行为。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金融深化:是指当金融业能够有效在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形成的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称作金融深化。

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陷入的一种相互挚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作金融压制。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现代化金融机构是指以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的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是指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放债机构、当铺之类的小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组织机构创新等等。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分层比率:同类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以及在主要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铸币:有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

货币的职能:

1、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2、购买和支付手段,3、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货币制度:是指反映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的法令。涉及到如下内容: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和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本位币:指的是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为本币。辅币的面值大多是本币的十分之

一、百分之一,多由贱金属铸造,为非足值通货。铸造权有国家垄断,铸造数量有限制。所谓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法律保护的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如何大,不论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是对辅币而言的,在 一次的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规定的金额里,拒收则不被法律保护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以赊销的方式对购买商品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商业票据:是指赊销商品的企业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需要掌握一种能受到法律保护的债务文书。在里面说明债务人有按照规定金额、期限等约定条件偿还债务的义务。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人们对利息的认识,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基本观点就是把利息理解为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所要的补偿,包括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机会成本只得是由于投资人将钱借给了张三而失去借给李四的机会以至损失的最起码的收入,风险是指在让渡资本使用权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收益不落实的可能性。利息的实质:是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利息体现了贷放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与从事产业经营的资本家共同占有剩余价值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也成回报率、报酬率。

基准利率:是多种利率并存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的利率,及这种利率变动其他的利率也变动。实际利率:是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的情况下的利息率 名义利率:是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外汇:是指下列的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一)外币现炒,包括纸币、铸币

(二)外币支付凭证或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

(三)外币有价证劵,包括债券、股票等

(四)特别提款权

(五)其他的外汇资产

汇率:是指不同是国家、区域、地区的货币相互之间的折算比率。

直接标价法:即对一定比例的外国货币单位用相当与多少的本国货币单位来表示。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间接标价法:即以一定的本国货币单位为标准,用折合多少的外国货币的来表示

汇率与进出口:一般来说本币的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若本币汇率上升,则本币对外币值上升,能起到促进进口,抑制出口。

汇率与物价,汇率下降要引起进口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反之本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进口品的价格可能下降,从而可以抑制总物价水平

汇率与资本流出入,当存在本币的对外贬值的趋势下,本国的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远持有一本国货币计量的金融资产,并将其转兑为外汇,发生资本外流。同时由于转兑外汇,加剧外汇供求紧张,会使本币的汇率进一步下降。反之亦然

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浮动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基准汇率:选定一种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外币作为基本外币所制定的与本币之间的汇率。

套算汇率:根据本国基准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本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

铸币平价:金币本位制条件下两国金属货币的含金量之比。是金币本位制条件下决定汇率水平的基础,实际市场汇率是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的。

信用: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借贷活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高利贷:是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最原始的信用就是高利贷信用。

实物借贷:是指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的实物贷给借者,借者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在商品货币关系还不普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社会,实物借贷是一种很普遍的借贷方式。其局限性表现在: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偿还时有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并易产生矛盾。

货币借贷:是指以货币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它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和灵活。

第三篇:2014年货币银行学填空题小抄

二、填空题

1、当和相互渗透并结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货币;信用)

2、按性质和功能的不同,通常将金融活动划分为业、业、业、租赁业和信托业等主要类型。(银行;证券;保险)

3、金融体系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本要素构成。(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

4、在发达国家,被视为“朝阳产业”,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现代租赁业)

5、按是否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可将金融机构划分为金融机构。(银行性;非银行性)

6、金融创新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包括(制度;业务;管理)

7、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作用力会。(强)

8、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决定了金融业容易破产的特征。(高负债经营)

1、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货币是的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作为制作货币的材料一般应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和的性质。(保存;携带)

3、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

4、目前各国一般都是以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标准。(流动性)

5、马克思认为,货币在现代经济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6、和的演变过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7、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双挂钩”是指挂钩。(美元与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

1、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在基础上产生的。(私有制)

2、最古老的信用形态是。(高利贷信用)

3、按照借贷关系中借者与贷者的不同,现代信用形式可分为、、、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5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

4、根据不同标准,信用形式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可划分为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5、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和。(偿还性;支付利息)

1、利息有两种基本计算方法,即和。(单利法;复利法)

2、由一国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是。(官方利率)

3、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与。(浮动利率;固定利率)14、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而我国是。(基准利率;再贴现率;再贷款率)

5、通常情况下,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

6、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利率的总和。(利率体系)

7、根据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零)

8、利率的是指相同期限的金融工具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风险结构)

1、根据是否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可将金融机构划分为融机构。(银行性;非银行性)

2、与一般工商企业经营的对象不同,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

3、1944年7月,44个同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国际金融会议,商讨建立新的国家货币制度。会后组建了国际金融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1948年12月1日,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标志着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开始。(中国人民银行)

5、一个国家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受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大体说来,目前主要有、、、四种。(总分行制;单一银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6、目前,各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模式。(职能分工型;全能型)

7、保险公司的业务可以分为三大类:(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

1、从本质上说,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但需要借助来进行交易。(货币资金;金融工具)

2、所谓,是指金融工具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

3、金融工具收益率是指购买金融工具所能带来的与之间的比率。(收益额;本金)

4、衍生性金融工具是在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原生性金融工具)

5、国库券市场具有、和的特点。(市场风险小;流动性强;税收优惠)

6、回购协议的期限可长可短,期限只有1天的称为,1天以上的统称为。(隔夜回购;回购)

7、证券发行市场又被称为市场,它与证券市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统一的证券市场。(初级;流通)

8、股票发行制度主要有、和三种。(审批制;注册制;核准制)

1、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反映了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商品流通)

2、比交易方程式更进一步,剑桥方程式是从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微观主体的需求动机)

3、弗里得曼在其货币需求理论中认为,人们的财富总额可以用作为代表性指标。(恒久收入)

4、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的分析。(动机)

5、名义货币需求剔除的影响就是实际货币需求。(物价)

6、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货币供给。(名义)

7、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降低。(派生存款能力)

8、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和环节构成。(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9、货币均衡从表面上看是货币领域内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互平衡而导致的一种货币流通状态,但从实质上说,则是平衡的一种反映。(社会总供求)

1、通货膨胀按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型通货膨胀和型通货膨胀。(公开;隐蔽)

2、通俗地说,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过多的追求过少的商品”。(货币)

3、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分为推进通货膨胀和推进通货膨胀。(工资成本;利润成本)

4、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是从部门比例结构分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机理。(国民经济;)

5、治理通货紧缩的主要宏观政策包括:积极的政策和政策。(财政;货币)

6、在通货紧缩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其合理的水平,因此治理通货紧缩的直接目标是促使一般物价水平回到其正常的水平。(低于)

7、在实际操作中,西方大多数国家都同时编制和公布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但在对通货膨胀进行测定和分析时,一般都是以为主,并参考其它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

8、通货膨胀时期对于债务关系中的有利而对不利,而通货紧缩时期对于债务关系中的有利而对不利。(债务人;债权人;债权人;债务人)

1、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三大法宝”是指、、。(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2、菲利普斯曲线是用于反映与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3、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和。(窗口指导;道义劝说)

4、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5、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猛烈的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6、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的划分是以为界限的,时滞中央银行很难控制。(政策开始实施;外部)

7、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问题,单独使用“双紧”或“双松”主要是解决问题。(结构;总量)

8、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主要是。(经济领域中的信用活动)

9、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应具备、和的特征。(趋同性;长期性;驾驭性)

1、金融监管的具体监管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市场准入的监管、管。(运作过程监管)

2、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商业银行法》对业务经营范围进行了具体规定,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3、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对金融工具的监管,对金融工具监管,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发行;转让交易;参与者)

4、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关于核心资本与风险资本的比率规定为(4%)

5、新资本协议提出并强调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是、和。(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市场约束)

6、按监管机构的设立划分,金融监管体制可分为和。(单一监管体制;多元监管体制)

1、金本位制下决定两种货币之间汇率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2、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而本币。(升值;贬值)

3、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被称为。既包括,也包括,还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国际收支;商品与劳务的买卖与交换;资本流动)

4、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由(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储备资产)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和

四个子项目。(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6、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是指。主要由黄金、、和构成。(国际储备;外汇;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

第四篇:2013年最新货币银行学小抄已排版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总复习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

36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

37股票价格指数:即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38证券收益率:是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同本金之间的比率。

39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40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量,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d= Ms

41、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42、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67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证券行市是证券收益的资本化。

68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率。

69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7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72实际利率: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实际购买力不变的利率。

73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74通货紧缩:指的是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75证券收益率:是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与本金之间的比率。

76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77金融资产: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9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10 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原始存款: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11 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12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

务关系的融资形式。13

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的活动。14

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15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16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基础货币:

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金的总和。17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国家信用: 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18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

量之间的扩张倍数。19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

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20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

过程。21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雷欣法则:

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逐良币22”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劣币驱币需求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

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23Md/P。

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24,而将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25 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提现率: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26

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金融资产: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27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参加某一货币 度。28区,并无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准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在一些国家或地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29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事物。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30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

生,并构成信用的基础。31额同贷出资本的比率。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

32以内的票据和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短期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对称。是指以一年

资金融通的市场。33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长期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对称。是指以期限

资金交易的市场。34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商业票据:是指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

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股票代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43有有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虽赋予它流通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的权力,但当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收受。44

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外生变量:内生变量的对称。是指在经济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由于这种变量通常可为政策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被称为政策变量。45

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价值尺度: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能。46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事物。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47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48 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银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以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负债业务也不属于资产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49币需求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

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50Md/P。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51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

52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

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53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 54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

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55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信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银

56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 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金融压制。57券的实际交易价格。证券行市是证券收益的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

资本化。58之间的比率。利率:

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59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货币供给: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为。60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即法律上赋予它流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61

体系内部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通常不为政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对称,是指由经济策所左右的经济变量。62 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63 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外生变量:内生变量的对称。是指在经济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由于这种变量通常可为政策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被称为政策变量。64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65

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信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银66 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金融压制。

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78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 79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用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80.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Md表示。是指货

能。81.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事物。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

二、填空(每空1济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认为,分,计15分)货币是 商品经2 私有制信用最古老的形态是

高利贷,信用是在 同的观点,但在将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作为本一致。4

位制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货币制度经历了、金银复本位制、银本度。5 型、中央银行在组织形式上分为

跨国型、单一型、复合货币贬值准中央银行型而引起、物价上涨 的货币现象。

款准备金率、提现率(现金漏损率)和超额等价物一般9社会必要劳动 的工具。的,基本内容分为三类:目经常项目;资本项;和平衡项目。

吸收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而以特殊方式11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膨胀等几种类型。需求拉上12品价格;待售商品数量、马克思认为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是由 和预期型通货个要素决定。和 货币流通速度商三13

是、货币政策工具中被称为“三大法宝”的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 公打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1Χ。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本身具有价值。、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2(Χ)

价值尺度职能。、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3(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由于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Χ)(4Χ 货币政策无效。、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5(√)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6(√)

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7(Χ 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金融二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

切管制和干预。8(√)和。、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9(√)券。、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10(√)

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11(Χ)

行贮藏手段职能。、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12(√)就业通常是一致的。、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13(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商品经Χ)

(14 Χ)

以(√ 金、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和)银

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15、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媒介,是一种直接信用。(Χ)

1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Χ)

1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Χ)

18、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涉及银行存贷款业务。(Χ)

1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2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Χ)

21、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Χ)

22、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62、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6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6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

65、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Χ)

6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Χ)

67、“金融二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Χ)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Χ)

1、金融体系指一国一定时期的金融机构的总和。(√)

2、货币政策诸目标更多地表现为目标间的一致性。(Χ)

3、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一般价值形式。(Χ)

4、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之一在于,中央银行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从事货币经营业务。(Χ)

5、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Χ)

6、通货膨胀使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人人都蒙受(23Χ)

借。、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24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

198325(√)

年之前是复合式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26(√)

中属于资本项目。、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27(Χ)

率28,、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也称提现率。(Χ)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

29(Χ)(30Χ、通货紧缩是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形式。)性。31(、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Χ)是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但却

系,自此体系建立起来,金本位制度就宣告崩溃了。32(Χ)形(态、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提供的 33 √)

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34主要凭借的还是行政手段。、各国中央银行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

35(Χ)(、在资本充足性管理中,资产回报率

利润与资产的比值。ROA)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等于税后净 36£、在伦敦外汇(交Χ 易)市

场上,某日从花旗银行伦敦分行用英镑购入1=US$1.5902-1.5893,现在A元,应使用100贸易商欲 371.5902的汇率。(Χ)万美素所决定的变量,这些变量通常不为政策左、内生变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由纯粹经济因右,例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税率等等。38(Χ)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39Χ)

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40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41(Χ)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 42(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Χ)

43益、(Χ)(资本股票行市和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Χ)

式相同。准,45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行贮藏手段职能。、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Χ)46(√)机制理论分析的分歧在于传导环节不同。、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47 Χ

48、金融工具就是金融资产。)

(Χ)系。49(、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50(√)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现实中的货币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 行价值贮藏手段 51

行贮藏手段职能。、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 52(√)就业通常是一致的。.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 53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Χ)

54(Χ)

以(55√ 金.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和)银

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变化来表示的。56(Χ)

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57 Χ)

它本身具有价值。.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 58(Χ)

是铸币。.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 59(.借(贷资Χ 本本)质

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60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 61(√)1983

年之前是复合式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主体是(Χ)

(68银行最为流行。6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以多元的中央√)

无实质区别。70、银行资本作为负债与其他各种负债并(Χ)

(Χ)

式是金属铸币。71、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Χ)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7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经济增长与充(√)

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73.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商品(Χ)

过剩,利率极低。74.经济危机期间,金融市场上货币资本(√ 给过程的主流部分。75.商业银行策源的货币供应量是货币供)

(Χ)

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7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Χ)

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77.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涉及银行存贷款业务。78 Χ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

济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79.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经(Χ)

(Χ)象。80

(.通货膨胀是与纸币紧密联系的货币现√)

行贮藏手段职能。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

就业通常是一致的。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

(×)

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5.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变化来表示的。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

系。(×)

它本身具有价值。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

是铸币。8.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109.(×)

中央银行。.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中国人民银行在(√)(√)

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种直接信用。1.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媒介,是一(×)

行价值尺度职能。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性陷阱中3.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即使在(×)

“流动”,货币政策也是有效的。(×)的权利。4.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拥有发行债券(×)

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5.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下跌,说明率下跌时,外币币值下降,降;外汇汇的关系。6.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本币币值上升。(×)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7.《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消除银行间不合(√)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6%。(×)金比率、定期和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是中央8.在影响货币乘数的各项指标中,其中现银行可以控制的指标,而超额准备比率和定期存款与话期存款之间的比率是中央银行不可以完全控制的。(×)

衡表里应列在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支项下。9.国际贸易的短期资本融通在国际收支平(× 10)

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在经济中如果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就可能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1式。、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一般价值形

2(Χ)

央银行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从事货币、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之一在于,中经营业务。3(Χ)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商品经济4(Χ)之比是确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单位的含金量

56、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Χ行贮藏手段职能。、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7(√)

8、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行最为流行。、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以多元的中央银

9、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效率

(Χ)

损失,无人受惠。7券。、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Χ)8(√)金融工具的比重,可用金融资产总值占国民、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生产总值的比表示。9(√)

现为: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了金融产业发展能力和金融作用力。10(√)

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策和财政政策1“一松一紧”的办法。(√)

2、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3(中,货币政策无效。、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4(“流动性陷阱”一的货币信用政策,并促进这一政策的全面、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贯彻执行全国统√)实施。5(√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对立的,银行信用)的规模日益缩小。1(×)属于资本项目。、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2(×)

率,也称提现率。、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3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

4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性。、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6(×)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7(×)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8(√)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9(×)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10√用形式。、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

1(√)

贮藏手段职能。.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

就业通常是一致的。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

(×)

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5.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变化来表示的。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

(×)

它本身具有价值。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

是铸币。8.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910.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3年之前是复合式 1具有价值。.纸币之所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

2价值尺度职能。.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

3收益资本化,.由于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4货币政策无效。.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在“流动性陷阱中(×”),5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6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

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7(×)

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金融二论”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切管制和干预。8(√)和。.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9(√)券。.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10(√)

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1属于资本项目。.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2率,也称提现率。.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

3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4(×)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

(×)

性。6(×)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 7)

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8(√)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9(×)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10

用形式。.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1(√)民财富的比率。.金融构成比率是指现有金融资产总值与国2念上的货币,也可以是现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X)

3是固定的收益率。.债券收益率是期待的收益率,股票的收益(X)4型的;.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隐蔽(X)

5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区别在于债权债务改革开放后,则主要是公开型的。(√)6(√)

中央银行、.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主体是7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X)币。.欧洲货币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运作的货8(√)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成正比关系,9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X)10(√)

个因素:货币供给与保有货币的意愿。.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仅仅决定于两《货币银行学》计算题总复习(X)1.有一年半后以某种债券的发行价格为110元,投资者持持有期收益率。123元卖出,试计算该投资者

=(卖出价解-发行价)持有年数:持有期

收益率——————————————100%-----------------100%=7.88%发行价

(123-110)1.5

=7.88%1102.。答:该投资者持有期收益率为10%原始存款

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提现率10005%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5%,试

(10%+5%+5%解:派生存款=总存款=—原始存款1000× [1/ 1.10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4000(万元)]—)

1000 7%,提现率为张倍数。%,超额准备金率为8%,试计算存款扩2.1

+(7%+10%+8%)=券,投资者购入某种发行价格为有两年后该投资者要在什么价位以上卖出其同年银行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104

8元的债%,持所持债券才能使自己在债券上的投资比在银行定期存款上的投资更划算一些1.解:110×8%×?

量为某国某时商品价格为112+110=127元,待售商品数.6 试计算流通中货币必要量。140000件,平均货币流通速度为385000

解:M=PQ/V=11×

4次,140 000÷4= 2.10%原始存款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提现率10005%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5%,试款解:派生存款=总存款

—原始存(10%+5%+5%)]=—=1000×[1/4000(1000

万元)5.股票,基期价格分别为某股票市场采样的A、B、C、D、E五种5070元,报告期价格分别为10、1520、23、30、、40、150元,试计算报告期加权股价指数。、200报告期上市股票数分别为35、42、、240股,基期指数值为100、100120,、答:

格期股票价格*报告期上市股票数)报告期加权股价指数= ∑*基期指数值(报告期股票价∑(基*报告期上市股票数)(=+70*24015*100+23*120+35*150+42*200()*100+50*24010*100+20*120+30*150+40*200=120)

=34710/28900*100《货币银行学》论述题总复习.1

1答:、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 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

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4)在经济发展中,金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5)正确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试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工具的效果。你认

为现阶段我国应如何选用货币政策工具?答: 公开市场业务称之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猛烈的工具,一般不轻易变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告示效应,表明政策意向,但对于信贷扩张和紧缩的调节力量较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于操纵,效果也比较直接。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达的证券市场。三者需配合使用。域的信用进行调节的工具称为选择性的货币(2)对某些特殊领政策工具。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各有其具体作用。类,一类是直接信用控制,如规定存贷款利(3)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率的最高限,实施信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以及其它直接干预措施。这些工具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另一类是间接信用指导,如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这些工具虽无法律效力,但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的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总体上的一致性,所以在实际中这种做法的作用非常巨大。(4)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转化。过渡时期共我国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货币政策工具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应日趋淡化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逐步强化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贷款限额管理,向间接金融调控迈出了重要1998年初,我国取消一步。3 主要措施。、试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答: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

非居民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通常要用国际收支平衡表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只是形式上的平衡,实际上各国的国际收支常常处于失衡状态。失衡要么表现为顺差,要么表现为逆差。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货币价值的变动。国际收支失衡时,可采取如下调节方法:4.国民收入的变动等。2.经济结构性原因。3.外汇缓冲政策。3.2.金融政策。1.等。财政政策。4.利用国际贷款。

5.直接管制4答:、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有负,但主流是正面的、良性的。金融创(1)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新是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没有创新推动,就没有多层次和开发性的金融发展,就不可能对现代经济发展有如此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给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矛盾和问题。金融创新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对金融、经(2)当代济发展推动作用得以实现的四条途径即储蓄效应、投资效应、收入效应、就业效应。创新过程即经济发展的实现过程,故而创新(3)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会对金融、经济发展产生直接不利影响。后果是使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安全稳定性趋于下降。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4)发展的影响,是驾驭并把握金融创新的基本前提。在此前提下,采取积极措施,使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从而实现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全与效率的兼得。5

现阶段我国应如何选用货币政策工具?、试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工具的效果。你认为 公开市场业务称之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猛烈的工具,一般不轻易变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告示效应,表明政策意向,但对于信贷扩张和紧缩的调节力量较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于操纵,效果也比较直接。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达的证券市场。三者需配合使用。域的信用进行调节的工具称为选择性的货币2.对某些特殊领政策工具。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各有其具体作用。类,一类是直接信用控制,如规定存贷款利3.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率的最高限,实施信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以及其它直接干预措施。这些工具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另一类是间接信用指导,如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这些工具虽无法律效力,但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的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总体上的一致性,所以在实际中这种做法的作用非常巨大。4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转化。过渡时期共存.我国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货币政策工具由直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应日趋淡化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逐步强化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1998年初,我国取消贷

款限额管理,向间接金融调控迈出了重要一步。6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是货币供给过多,但深层次上的原因还有:答:(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二)直接原因就

1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需求拉上,包括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包括工资推动,利润推动;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失调;3.结构因素,经2.成本推动,供给不足,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预期不当,体制转轨等因素。4.其他原因,如(三)17.短期性;2 答:在金融与经济的基本关系上,首先必须、如何理解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非政策性

明确: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性作用,而金融在整体经济关系中居于从属地位,绝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第三产业,其基本功能是满足经济发展中的投资、融资和其它服务性需求。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

1、随益增大,从积极方面看,突出地表现为对经济发展强大的、持久的推动作用,这一作用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1)通过金融运作为的基本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通过金融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来提高资源配置和(3)经济发展的效率;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做贡献。(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的2、现代金融不良影响也在增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胀,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因金融业经营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2)险失控,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融泡沫,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3)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造成金融业的动荡和整体经济运转的失常;(迅速蔓延,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4)资本流动国际化,使金融危机在国际间8 了迅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答:、试述70年代以来,7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获得 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即金融(1)在业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等领域的创新更好地满足了顾客的需要,同时,促进银行向全能化发展。发展更趋国际化。各国银行纷纷在国外建立(2)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分支机构,从事国际银行业务和开拓境外金融业务。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国际清算银行提出(3)按《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的这套国际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为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所遵守。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4)兼尤其是进入是不断重组,以期适应形式的变化和要求。90年代以来,西方银行业内部更9合。、试述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

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答: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 同,又不能各行其观经济管理的目标。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在我国,货币政策与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

10、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答: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正确认识金

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用流通工具。(4)充当支付中介。

14、确定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货币),狭义货币加准货币构成。

36、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答:(1)对统一货币发行的客观需要。(2)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11 合。、试述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

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他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1.两大政衡为共同目标。利于经济的发展。2.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3.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大政策的搭配运用。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实际出发进行两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货币银行学》简答题总复习

1.什么?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答: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

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2)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答: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收支状况。(1)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3)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2)国家财政3.(4)答:货币市场有哪些主要特点?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1)交易期限短。(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2)交易的目的是解3)所交易的金融4答:、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有资本。:(1)存款负债。5(2)其他负债。(3)自答:、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现二元结构。(1)货币化程度低下。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管制。(3)金融市场落后。(2)金融发展呈(4)政府6答:在宏观经济方面:、利率在经济中有何作用? 会资本供给。(1)利率能够调节社 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在微观经济方面:(2)利率可以调节投资。(3)(1)济效益。利率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7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二十世纪(2)利率可以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提高经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 答:发展。(1)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2)建立跨国银行,推动国际化进程。经营结构。3)遵循《巴塞尔协议》,重组资本结构和效手段。(4)兼并成为商业银行调整的有成更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5)分业经营转向综合性经营,形8 种?、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答:由政府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存款保险机构。(1)由政府出面建立存款保险机构。(2)在政府支持下,由银行同业联合建立存款保(3)险制度。9答: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如何理解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理解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系。(1与物价相联。联。(3)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相(2)通货膨胀)10(4)通货膨胀与物价的持续上涨相联。格指数?、什么是股票价格指数?如何编制股票价答: 的价格平均数。(1)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股票行市变动商品物价指数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即先选(2)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与定若干有代表性的股票作样本,再选定某一合适的年份为基期,并以基期的样本股票价格为基期作比较,就是报告期的股票价格指数。100,然后用报告期样本股票的价格与11政策中介指标?、何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如何选定货币 答: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介性或传导性金融变(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 量。准,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有三个标12

答:应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环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般包括哪些环节?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1)从中央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2)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从非金融部门等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3)变量。13

答:、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 的货币收入和积蓄转化为资本。(1)充当信用中介。(2)将社会个阶层(3)创造信

答:发展目标及经济开放程度((1)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2)经济国际收支的能力(外的国际清偿能力(4)中央银行拥有的储备之3)中央银行调节选择(156)未偿还外债总额及偿还期特点等。5)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险?、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哪些特殊风 答:衡的风险。(1)信用风险。(2)来自资产与负债失竞争的风险。(3)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4)16(答:、资本市场有哪些特点?

本需求。2)(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1)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长。收益较大而流动性差,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3)资金借贷量大。(4)交易工具机性。17

系?、如何认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答: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2)信用。一步完善。(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点,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促进,(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不能彼此替代。18

答:、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1)法定存款准备率。(2)再贴现政策。193)公开市场业务。

施?、国际收支失衡时,通常采取哪些调节措答: 实施财政政策。(1)商品调节。接管制。(4)利用国际贷款。(2)实施金融政策。(5()直3)20答: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金融组织结构创新。(2 21)金融业务创新。(3)答:、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1)现金比率。(2)超额准备比率。(3)备率。22(5)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4)定期存款法定准 答:、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哪些?同业拆借利率。(1)货币供应量。(2)信用总量。(23(4)银行备付金及其比率。3)答:、金融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际化。(1 督国际化。()银行机构国际化。3)金融市场国际化。(2)银行业务国(4)金融监24答:、国际储备有什么作用?

汇率稳定。(1)削减国际收支困难。25((2)维持本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充当对外举债的信用保证。综合作用的结果。答:(1)经济货币化程度的高低是多种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有:商品经济发展程度(2)在经济货币化的过程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金融的作用:程度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货币信用关系的影响力及金融26答:、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什么?

赢利性方针。(1)安全性方针。27

(2)流动性方针。(3)答: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宏观与微观经济、利率在经济中有何作用?

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为:在宏观经济方面:利率可以调节投资。(1)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2)供求。在微观经济方面:(3)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1)利率可以促使企以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2)利率可28答:、资本市场有哪些特点? 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本需(1)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长。(2)求。大而流动性差,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3)资金借贷量大。(4)交易工具收益较29答:、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哪几项? 本。1)存款负债。(2)其他负债。(3)自有资 30么?、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是什

答:

二元结构。1)货币化程度低下。融业实行严格管制。(3)金融市场落后。(2)金融发展呈现(4)政府对金31

些答:利润的平均水平;?、我国决定与影响利率波动的因素有哪

(3)(2)资金的供求状况;(4)物价变动的幅度;

32限性有哪些、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国际经济的环境;(5)政策性因素。

?规模经济答:优点:(1)灵活便利(2)安全性高(3)方的直接联系局限性:(1)割断了资金供求双33(2)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哪些、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有答:除了外汇供求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之外,?

汇率变动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它们是: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状况;中央银行的干预;市场预期。34

答:、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1)信用中介;(2)将社会各阶层的货(35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4)充当支付中介。的划分。、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供给层次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供给划分为三

个层次:系之外的现钞。(1)M0(现钞),即流通于银行体钞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2)M1(狭义货币)(3)M2,是现(广义

对票据交换的客观需要。(金融管理的客观需要。3)对最后贷款者的客观需要。

(4)对、如何理解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明确: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性作用,而金答:在金融与经济的基本关系上,首先必须融在整体经济关系中居于从属地位,绝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第三产业,其基本功能是满足经济发展中的投资、融资和其它服务性需求。经济的发展,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

1、随着增大,从积极方面看,突出地表现为对经济发展强大的、持久的推动作用,这一作用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1)通过金融运作为经基本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通过金融的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来提高资源配置和经(3)通济发展的效率;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做贡献。(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的不

2、现代金融业良影响也在增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胀,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因金融业经营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2)险失控,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融泡沫,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3)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造成金融业的动荡和整体经济运转的失常;(迅速蔓延,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4)资本流动国际化,使金融危机在国际间38答:、与资本市场相比,货币市场有何特点。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1)交易期限短;(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2)交易的目的是解3)所交易的金融39答:、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

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1)信用中介;(2)将社会各阶层的货介。(3 40)创造信用流通工具;(4)充当支付中险?、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哪些特殊风答:衡的风险;(1)信用风险;争的风险。(3)自公众信任的风险;(2)来自资产与负债失(4)竞41施答:?、国际收支失衡时,通常采取哪些调节措

施财政政策。(1)商品调节。42(4)用国际贷款。(2)实施金融政策。(5)直接管制。(3)实需求。(1)、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方法是什么控制货币供应量。? 构。(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43答:、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3)(1)金融制度创新。2)? 44约因素、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过程中有哪些制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金融业务创新。漏损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提现率45)。(3)超额准备率。

(或现金答:、商业银行主要有哪些中间业务?

业务。(1)及其他业务。(4)结算业务。信托业务。(2)(5)承兑业务。租赁业务。(3)(6)代理咨询46机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二十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 展。答:? 遵循《巴塞尔协议》(2)(1)建立跨国银行,业务上不断创新,推动国际化进程。并向综合化方向发(3)构。(5)(4),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型复合型金融机构。分业经营转向综合性经营,兼并成为商业银行调整的有效手段。47

形成更大的大答:、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有哪些关系。(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2)? 境。(3)物价变动的幅度。(4)资金的供求国际经济环48、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政策性因素。

(3)答:(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

49金融组织结构创新。答长。:、资本市场有哪些特点?(1)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期性资本需求。(2)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长期投资限具收益较大而流动性差,有一定的风险性和(3)资金借贷量大。(4)交易工投机性。50、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哪几项? 自有资本。答;(1)存款负债。(2)其他负债。(3)51

么?、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是什答;

二元结构。(1)货币化程度低下。融业实行严格管制。(3)金融市场落后。(2)金融发展呈现(4)

政府对金51施?、国际收支失衡时,通常采取哪些调节措答;实施财政政策。(1)商品调节。(接管制。(4)利用国际贷款。2)实施金融政策。(5()直3)52

答;、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制社会总需求。(1)控制货币供应量。(2)调节和控调整经济结构。策。((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53答:、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金融制度创新。(2543)金融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过程中有哪些制)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约因素? 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提现率(或现金漏损率)。(3)超额准备率

55、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 答:(1)充当信用中介(2)将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积蓄转化为资本(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4)充当支付中介

56、利率在经济中有何作用?答:(1)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宏观与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利率可以调节投资;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3)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利率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利率可以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57、影响货币乘数的经济因素有哪些? 答;(1)货币乘数的涵义及其实质。(2)决定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D、平衡项目 E、资本项目)。

19、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过多并超过货币必要量所引起的(C、货币贬值D、物价上涨)经济现象。

20、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21、在下列各项中,概括了中央银行职能的是(B、发行的银行C、银行的银行 D、国家的银行)。

22、当代金融业务创新的体现是(A、新技术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C、金融工具不断创新D、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

23、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它是指(A、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B、银行与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 D、是商品买卖双方可以相互提供的信用E、是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同时发生的信用)。

24、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C、(A、商业信用D、银行信用)。

69、外汇包括:(C、外币D、外币有价证券E、外币支付凭证)。

70、在货币的五项主要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C、价值尺度D、流通手段)。71、在下列各项中,概括了中央银行职能的是(B、发行的银行 C、银行的银行D、国家的银行)。

72、当代金融业务创新的体现是(A、新技术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C、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D、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

73、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具体是指(A、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 B、银行与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D、是商品买卖双方可以相互提供的信用 E、是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同时发生的信用)。

74、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是(C、利息属于信用范畴 D、利息的本质是对价值超额准备比率、定期存款准备金率、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比率。58答;、如何确定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

济发展目标及经济开放程度(1)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32)经储备之外的国际清偿能力(4)中央银行拥有的)中央银行汇率政策选择特点。(6)清偿外债总额及偿还期(5)汇率制度和59有哪些、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答:国货币的折算比率,或者说是由一国货币表(1?)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是指两 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是不同的。在金本位制下,两种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是(2)铸币平价。上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3)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基本定。60

答:、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对调节央银行是的准备金,并对他们发放贷款,充当“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2)中款者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最后贷。它是61 答:、简述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用控制。(1)消费者信用控制。(率。62(5)预交进口保证金。(3)不动产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4)优惠利答:、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1)货币化程度低下。(2)金融体系呈 构并存。融实行过渡干预。(3)金融市场落后。(4)政府对金《货币银行学》多项选择总复习

1点、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应具有以下特

直接联系(A、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C、2E、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与黄金没有。

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实现(A、业银行为主体 3D、多种金融机构并存)B、以国有商。斯法、限价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收入指数化B、制定“A、制定反托拉 运用税收手段 D、管制和冻结工资与物价工资——价格”指导线 CE、4构的是(、在下列金融机构中,属于全球性金融机)。、货币基金组织C、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D、国际 5行、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

全国票据清算中心”职能的内容是(A、充当最后贷款人“银行的银C存款准备金D、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行 6)。E、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价格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值的货币表现 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C、价格是商品价比例变化 D、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变化 7流动性、商业银行经营的方针包括)。E、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A、盈利性 8资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细分为D、安全性)。

C、9D、利润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A、工 通过以下(、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是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A、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的发展能力实现的。E、增强金融作用力 D、增强金融产业C、)途径来10

(易A、具有以小搏大特征的证券交易方式是、信用交易C、期货交易D、期权交11)行、中央银行的职能表现在(。

12B、银行的银行D、国家的银行A、发行的银)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价格标准是(C、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D、13)。(、在下列关于利息的理解中,正确的包括价值时差的一种补偿B利息属于信用范畴、14)。C利息的本质是对历的四个阶段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

大的价值形式式 D、货币形式A、简单的价值形式C、扩16)。E、一般价值形润的平均水平、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有(变动的幅度因素)D BA、利、国际经济环境、资金的供求状况EC、物价17

。、政策性提现率、存款派生时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备金率B、超额准备率C、法定存款准A、18、国际收支平衡表项目有()。

A、经常项目

利息属于信用范畴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E、利息就本质而言,是 25)。

(26 E、按照银行营业时间,可将汇率划分为、开盘汇率F、收盘汇率)。与者、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方式27)B、交易价格C、金融工具D、组织A、参率 28B、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期限D、购买价格)。

A、利常表现为(、在集中计划经济国家,货币供求失衡通供应29提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有(、《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E、排队购物B、商品供应短缺F、黑市猖獗 C)、凭票配给。明确货币供应量率30D、银行备付金率)B、信用总量 A、。

C、同业拆借利一般可分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在(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C、31IMF的储备头寸E、特别提款权)。

外部监管、为防止金融泡沫,必须通过有效的(律B、内部自律C、行业互A、风险。33。D、社会公)来控制金融机构的经营(34A、货币政策时滞以中央银行为界限可分、内部时滞B、外部时滞)。

构的是(、在下列金融机构中,属于区域性金融机行35E行、非洲开发银行A、泛美开发银行 B、亚洲开发银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

“行政府债券”职能的内容是(36F、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B、代理国库E国家的银、代理发)。(、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有37 通过(、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银行ABCDE)。

根据资本主义原则组建股份制银行B、高利贷性质的银行调整、转变D、而形成。)的途径38工资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细分为(39D、利润推动A、通过以下、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是)引起的通货膨胀。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A、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C、的发展能力现的。ED、增强金融产业51结算业务、在下列各项中,、增强金融作用力)途径来实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52C、承兑业务)。(A、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创新、当代金融组织结构创新的体现是(A.金53指(、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它是E、金融机构创新)。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A工商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B银行与相互提供的信用同时发生的信用)ED是商品买卖双方可以54。、是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

(要组成部分A、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解中正确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重体系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 B、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金融收资金,并以特殊方式运用资金E、以特殊方式吸55)。

(56A、按照汇率的制定方法,可将汇率划分为、基本汇率C、套算汇率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事实上、自1984年至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

一直奉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价57C、经济增长)。

即(B、稳定物率、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58B、期限D、购买价格)。

A、利制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B、复本位制C、金本位制A、银本位 59确提出,、《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E、不兑货币供应量我国今后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有利率B、信用总量C、同业拆借(A、60D、银行备付金率)。

一般可分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备 61C、在IMFA的储备头寸、黄金储备B、外汇储外部监管、为防止金融泡沫,E、特别提款权)。律必须通过有效的(A、风险。D、社会公B、内部自律)C、行业互63。

来控制金融机构的经营(64A、货币政策时滞以中央银行为界限可分为、内部时滞B、外部时滞)。

构的是(、在下列金融机构中,属于区域性金融机银行65行、在下列各项中,E、非洲开发银行 A、泛美开发银行B、亚洲开发属于中央银行)。

行政府债券”职能的内容是(67F、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B、代理国库E“国家的银、代理发)。制制度C、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金本位制D(A、银本位 68、现代信用形式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

E、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时差的一种补偿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 E、利息就本质而言,是剩75)。

开盘汇率、按照银行营业时间,76 可将汇率划分为(E与者、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F收盘汇率)。

式B、交易价格C、金融工具D、组织方A、参77)率、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

78B、期限D、购买价格)。

A、利指标是、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各国主要采用的F79、GNP(A平减指数、消费物价指数)。

D、批发物价指数用控制、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制C、证券市场控制EA.消费信80F、优惠利率)。、不动产信用控允许买卖、、可转让大额存单的特点是(A、不记名C、81D、面额大F、金额固定)。B其他外汇资金、外币有价证券、、我国外汇的内容包括: C、外币支付凭证(A、外国货币、E、82)。

(83.A.结算业务.在下列各项中,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C.承兑业务)。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创新当代金融组织结构创新的体现是

84E.金融机构创新(A金)。指与企业之间的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本形式,它是A.卫商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可以相互提供的信用、D.是商品买卖双方 B.银行贷行为同时发生的信用1)。E.是买卖行为与借

C.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E.金本位制(A.银本位制 2.复本位制)、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3A.现代信用形式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

.商业信用DE.外汇包括:(C.银行信用.外币D).外币有价证券。

4.外币支付凭证)。

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C5.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A.信用风险、B.资产负债失衡风险。D.竞争的风险)汇汇率.按照外汇的支付方式:6、E.电汇汇率)(。C .信汇汇率、D.票。业务,即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它包括:.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银行吸收资金的(A负债.银行自有资本、7)。B.存款负债D.其它(当最后贷款者A..中央银行作为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银行的银行”,其意义在于:B.充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C.全国票据的清算中心E.监8)。

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中,居民是指在等(一个法律概念,)及法人。它是一个以居住地为标准划分的本国人和侨民人、包括(A.政府机构、B.个9 C.非盈利团体、D.企业)。

物价上涨,本国对内币值下降,此时可能出.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通货膨胀上升,现的情况是发生逆差、(A.本国出口下降、10 C.国内资本可能向外国流出 B.国际收支)。因素主要有:.能够直接制约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大小的率(A.法定存款准备金11 B、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C.超额准备率)。

B.提现 A、银本位制 制度、复本位制 C、金本位制E、不兑现货币12)。

券的收益、有价证券行市主要取决于(A、有价证13机 14、凯恩斯认为(C、市场利率D、谨慎动机)A、交易动机)。

C、投机动产 15 B、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影响个人持有货币的决策。A、现金资

16、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有(、投资D、信贷资产)。

利率市场化强调利率在决定市场因素中的主

17、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有(、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BCDE ABCDE)()。A。、导作用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D、我国应从实际出发,实行渐进式 18机、凯恩斯认为(A、交易动机)。

C策。D、谨慎动机)影响个人持有货币的决、投机动 19银行的银、中央银行的职能有(A、发行的银行20D、国家的银行)。

B、产2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B、投资DA、现金资债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有、信贷资)。

B.发行国库券 C.发行专项债券(A.发行国家公22下功能.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经济中发挥着以)。

D.向23(.(ABCDE)。

24ABCDE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信汇汇率.按照外汇的支付方式,B.票汇汇率E可将汇率分为.电汇汇率)。(A.25.经济发展的结构对金融有决定性影响,其中市场结构决定了金融体系的(C.组织结构 D.总量结构)。

2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A.黄金储备、B.外汇储备、C.在IMF的储备头寸E.特别提款权)。27.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有(A.期限性B.风险性C.流动性D收益性)。

28.选取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基本要求是(B可测性C.相关性D.可控性)。29.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A.利率、B.期限D.购买价格)。30.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有(A.发行国家公愤、B.发行国库券、C.发行专项债券、D.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31.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经济中发挥着以下功能(A.中介功能、B.分配功能、C.调节功能E.控制功能)。

32.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ABCDE)。

33.按照外汇的支付方式,可将汇率分为(A.信汇汇率、B.票汇汇率E.电汇汇率)。

券)。

17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D、利大于弊)。

18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开始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后所使用的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C、贷款计划)。

19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是(B、买方信贷)。20通知放款的活动属于(A、短期拆借市场)。21格兰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它成立于(C、1694)。

22属于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和地区是(D、新加坡)。

23实行(A、固定汇率)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

24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是指(A、该时期的货币流量)

25下列变量中,属于典型的外生变量的是(B、税率)。

26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D、证券转让市场)。

27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A、利率)。

率机制)

74、在下列控制经济中货币总量的各个手段中,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操作的是:(B、再贴现政策)

75、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基准利率)

76、利率与社会资本规模相关性,所以它可以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但它作为杠杆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应是(C、消费倾向)的大小。

77、由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发行、直接在香港上市股票称作:(B.H股)

78、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叫做:(B、派生存款)

79、货币的产生是(C、商品交换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80.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D.法定利率)。

81.期限在一年以上,以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是(C.资本市场)。

82.按照组织的章程,服务对象只限于成员34它包括(、货币单位是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C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D35(、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规定货深层次因素36 ABCDE)。有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马克思认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A.总利润在贷款人和37市场、属于货币市场子市场的有(C、利润率)。期存单市场C、回购协议市场、D、大额可转让定A、国库券38个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需具备的两E、同业拆借市场)。

率机制A、发达的金融市场C、健全的利39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的冲突性常表现在()。

B、C40、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

能、货币需求包括对(CB、执行支付手段职能A、执行流通手段职

41、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额存款准备金、、可作为商业银行一级准备的有()的货币的需求。款B、库存现金、C A、超 42)。、在同业存常表现为(、在集中计划经济国家,货币供应失衡通CA、商品供应短缺 B、排队购物、43.、黑市猖獗币材料典型的货币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B.规定货币单位(A规定货44E.规定准备制度D.规定货币的铸)。(.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将利率划分为45A.官定利率C.公定利率、D.市场利率)。(.金融市场主要由以下几个要EB46.组织方式.参与者、)。C.金融工具、D.交易价格、素构成有E(.在各国资本市场上,证券交易方式主要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D.期权交易 47.信用交易)。

行、.西方国家的专业银行主要有D B(A.投资银48.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C.开发银行、价证券的收益.证券行市主要决定于)。(B.市场利率、C.有49款.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因素。

(A50C.黄金外汇储备)。.贴现及放分口径是.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层次的划

51(A.M0 B.M1 C.M2)。程度的指标主要有.麦金农和肖提出衡量一个国家金融深化 水平(A.利率、汇率的弹性与系的规模和结构C.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D.金融体52E.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功能)。列哪些标准.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划分没有依据下外汇的支付方式不同(A.按汇率的制定方法不同间不同D.按银行的营业时C.按货币银行学单项选择总复习E.按汇率的标价方法不同)。1.单项选择题价值说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C、马克思的劳动2.)。基本的项目。(A、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3

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4C、可贷资金论)的关系是(.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变动之间5A、同方向)。能接受(.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之一在于其 6C、活期存款)。

(.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7B8.信用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变量。.下列变量中(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C、税率)是个典型的外生)。9发展、“金融二论

”重点探讨了(D、金融与经济10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巴塞尔协议》)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11B、8%)。(12C、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折价)。

比率、商品的价格(A、是商品与货币价值的1314、经济发展对金融起()。

D、推动)作用。造也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可兑换外币汇票属以金为货币金属,以金币为本位币,不铸于(15C、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制度。

用的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16一年以内的短期政府债券称作(B、借贷资本)。

D、国库

28存款称为(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2930(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C、存款货币)。(D.丽如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B.投资需求)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31

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银行所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32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C.第三道防线)

33(B.总分行制)储备量的指标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提出的确定一国于一国34(A.三)个月的进口额。

企业关系密切的是银行和企业往往同属一个财团,并与工商特点。(C.35币汇率的基础。金本位制下,日本)金融机构体系的(B.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36

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公司(B.国际金融3738经济货币化进程是)

标)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是((C.逐渐提高D、货币政策目)

39。

口径,按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层次划分40M1是指(C、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函数具有(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 42C、相对稳定)的特点。务的是(在下列各项金融业务中,43A、承兑业务)。

属于传统中间业富转移手段职能。货币在(D、对外援助)时,执行国际财44央行对商业银行债权在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因素中,(45)的影响最为主要。B、值高低(在直接标价法,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价46B反比例)变化。

定(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理想值的确定是指规48C、区值)。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币政策诸目标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A、49在于(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风险性首先)。

50D、行业风险)

基本的项目。(A、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51

人储蓄西方国家的储蓄银行是专门办理(C、私52)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专业银行。

标的是(在下列各项中,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53A、利率)。的功能是金融市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D、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54。

(55B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总额增加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商品价格)。

(56B1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变量。下列变量中,、增加1倍()。C、税率)是个典型的外生57

素(下列哪一个指标不属于存款派生的制约因58B、贴现率)点大刺激了创新的供给热情。当代金融创新的(A、高收益低成本)特59是指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

存量(A、该时期的货币流量、该时期的货币60(62B下列变量中,属于典型的外生变量的是)、税率市场)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

D、证券转让63。

率64)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A、利(65B、折价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常项目际收支平衡表的最基本的项目是()。

66)。

C、经流动性、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C、67)。

性)、金融创新增强了货币供给的(68。

A、内生国69)最典型的全能型商业银行国家是(。

D、德据是(长期以来对货币具体的层次划分的主要依70C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供应过多、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72)

D、货币公式:、下列哪个方程式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73、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C、M=PQ/V)

C、利

国官方财政、金融当局,而不与任何私人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国际金融组织是:货币基金组织83)(B.国际单一型、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以(。

A、84)最为流行。

先在于(、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风险性首85 A、行业风险)。

值高低(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价86B、反比例)变化。

构的是(、下列金融机构中,不属于全球性金融机87形式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B、亚洲开发银行)。

88金来源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C、银行信用)。

89稳定物价、各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常是()。

A、形成资B、90)。

财富转移手段职能。、货币在(D、对外援助)时,执行国际91高低呈(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升降与本国货币价值

92.93利息是B(、反比例C.借贷资本)变化。)的价格。

’(.在影响基础货币增减变动的主要。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因素中 94)的影响最为规定一个.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理想值的确定是指95(96、最典型的全能型商业银行在B.区值)。(D、德国)。理、国际收支平衡表根据(A、复式记帐原原则上借贷两方恒等。)编制,每笔经济交易同时在两方反映,97

格总额减少、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商品价会(98C1/2,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分口径,、按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层次划、减少1/2)。

99M2包括(F、A与B、C、D之和)。之间呈(、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和货币作用力100D、正比)变化。

101.典型的外生变量是(D税率)。是102(C..稳定物价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103D.新加坡.实行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和地区是)。于104(A..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小8%)。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105(B.实际利率)起决定作用的(A.利率.下列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2013年7月

第五篇:货币银行学考试试题

货币银行学考试试题

1.某商业银行吸收原始存款5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交存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准备金,1000万元作为存款准备金,其余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若无现金漏损,请计算某商业银行最大可能派生的派生存款总额。

解:存款总额=原始存款/(存款准备率+超额准备率)

=5000/(1000/5000+1000/5000)=12500万元

派生存款总额=12500-5000=7500万元。

2.2002年5月1日,某人在中国工商银行储蓄所存入三年期定期存款100万元,若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4%,请利用单利法和复利法分别计算在利息所得税为20%时,此人存满三年的实得利息额。

解:单利法:利息额=100*3*4%=12万元

利息税=12*20%=2.4万元 实付利息额=12-2.4=9.6万元

复利法:本金利息额=100*(1+4%)3

=112.49万元

利息额=112.49-10

=12.49万元 利息税=12.49*20%

=2.498万元

实付利息额=12.49-2.498=9.992万元

3.设原始存款为5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6%,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6%,提现率为8%,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

解: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率)

=500*1/(6%+8%+6%)=2500(万元)

派生存款总额=存款总额-原始存款额

=2500-500=2000(万元)

4.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为:

(一)各项存款

120645

企业存款

42684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

32356 企业定期存款

5682 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4646 机关团体存款

57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63243 农村存款

2349 其他存款

6610

(二)金融债券

(三)流通中的现金

13894

(四)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

391 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M1、M2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解:M0=流通中的现金=13894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13894+32356+2349+5759=54358(亿元)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54358+5682+4646+63243+6610=134593(亿元)

5.2000年10月1日,某人在中国工商银行某营业部存入三年期定期储蓄存款10万元,当日三年期定期储蓄年利率为3%,请利用单利法和复利法分别计算在利息所得税为20%的条件下此人存满三年的实得利息额。

解:单利法:利息额=10*3*3%=0.9万元

利息税=0.9*20%=0.18万元 实付利息额=0.9-0.18=0.72万元

复利法:本金利息额=10*(1+3%)3=10.93万元

利息额=10.93-10=0.93万元 利息税=0.93*20%=0.186万元

实付利息额=0.93-0.186=0.744万元

6.某银行吸收到一笔100万元现金的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出于避险的考虑,该行额外增加中央银行存款3万元,后来存款单位提出1万元现金发放工资,试计算这笔存款可能派生出的最大派生存款额。

解:超额存款率=3/100=3%

提现率=1/100=1% 存款总额=100*1/(6%+3%+1%)

=1000万元

派生存款额=1000-100 =900万元

7.假设存在甲、乙两种商品。甲的基期价格20,报告期价格为30,数量为10。乙的基期价格为30,报告期价格为20,数量为15。根据甲、乙两种商品来计算该国对内币值的大小。

解:对内币值货币购买力表示:

货币购买力=1/物价指数

=(20*10+30*15)/(30*10+20*15)=650/600=1.08

8.第一年初向银行借款2万元,第二年初向银行追加借款1万元,年复利结息一次,第三年初偿还本利和34128元,求借款的年利率。

解:2*(1+R)2+(1+R)=3.4128

R=0.08 借款的年利率为8% 9.某人因急需用款,凭该期票于6月27日到银行办理贴现,银行规定的贴现率为6%,该期票8月14日,票据面额为1208元,试算该人可从银行获得多少贴现付款。(一年按360天算)

解:从6月27日到8月14日,一共48天。

P =1208*(1-6%*48/360)=1208*0.992 =1198.34元

10.某客户向银行申请1000万元的信用额度,贷款利率为15%,银行要求客户将贷款额度的20%作为补偿余额存入该银行,并对补偿余额收取1%的承担费,试计算该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率。

解:贷款收入=1000*5%+1000*20%*1%=152万元

借款人实际使用金额=1000-(1000*20%)=800万元 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率=152/800*100%=19%

11.根据2000年7月13日市场汇率,100美元=772.6港元,1英镑=1.49美元,试计算外汇市场上该日英镑对港元的外汇牌价。

解:1美元=7.726港元

1英镑=1.49美元

1英镑=1.49*7.726=11.512港元

12.一笔100万元的贷款,其中30万元为损失类贷款,20万元为可疑类贷款。已知普通呆帐准备金的提现比例为1%,损失类贷款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为100%,可疑类贷款的提取比例为50%,试算呆帐准备金总量。

解:损失类贷款准备金=30*100%=30万元

可疑类贷款准备金=20*50%=10万元 专项呆帐准备金=30+10=40万元

普通呆帐准备金=(100-40)*1%=0.6万元 呆帐准备金总量=40+0.6=40.6万元

13.储户于1995年2月1日存入500元,定期1年,原订利率月息为5.1‰,1995年8月1日调整为月息6.0‰,试算到期支取的利息。

解:500*6*5.1‰+500*6*6.0‰=33.30元

14.某银行购买某企业发行的面值100元的证券1万张,票面利率为10%,1年后以每张120元的价格将证券全部出售。试计算该银行的证券收益。

解:投资收益=利益收益+资本收益

利益收益=100*10000*10%=100000元 资本收益=(120-100)*10000=200000元 投资收益=100000+200000=300000元

15.设流通中原有纸币量为1500,货币必要量为1500,由于生产发展,货币必要量需要增加500,而流通中实际纸币量已达到4000,求单位纸币贬值多少。

解: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货币流通必要量/纸币实际流通量

=(1500+500)/4000 =1/2 答:流通中的单位纸币只相当于原来单位纸币的一半

16.当原始存款为1000万元,现金提现率为10%,存款准备率为5%,试计算货币乘数。解:货币乘数=(C/D+1)/(C/D+R/D)

=(10%+1)/(10%+5%)=7.33

17.某人拥有资金1000元,存入银行2年,年利率为8%,每半年复利一次,问两年后是多少?

解:每半年利率=8%/2=4% 复利次数=2*2=4 1000*(1+4%)4=1000*1.17=1170元

18.假定流通中有货币量为100亿元,原计划商品销售总额为1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商品销售总额将增长10%,加之政策调节,将使物价水平上升5%,在货币流通速度为10次的情况下,需要增加投放多少货币?

解:(1000+1000*10%)(1+5%)/10=115.5亿元

115.5-100=15.5亿元

19.某人拟在2年后获得本利和10000元,假设年利率为10%,他现在应投入多少元?(利息按复利计算)。

解:10000=A*(1+10%)2=8264元

20.当原始存款为200万元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试计算派生存款的总额。

解:存款最大额=200/10%=2000万元

2000-200=1800万元

21.某人将10000元存于银行,年利率为6%,试用单利法和复利法分别计算此人存满3年的实际利息额。

解:单利法:10000*6%*3=1800元

复利法:10000*(1+6%)3-10000=11910.16-10000=1910.16元

22.已知法定准备金为15亿元,超额准备金为5亿元,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为20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全社会货币供给量达到800亿元,试算货币乘数。

解: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800/(15+5+20)=20

23.银行以每张105元的价格在证券市场上买进一张面值100元,年利率为8%的证券,银行在持有该证券1年后将该证券卖出,请试算该证券的收益率。

解:Y=I1/P0+(P1-P0)/P0=100*8%/100+(105-100)/100=13%

24.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银行派生后的存款总额达到2000万元,此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5%,超额准备金率为15%,提现率为20%,试算原始存款的数额。解:2000=原始存款/(5%+15%+20%)

原始存款=800万元

25.某企业向银行贷款1200000元,年利率为4%,贷款期限为60天,试按单利计算该企业应付银行多少利息?

解:1200000*4%*60/360=8000元

26.当原始存款为100万元时,法定存款准备率为5%,超额准备紧率为5%的情况下,试算存款总额和派生存款总额。

解:存款总额=100/(5%+5%)

=1000万元

1000-100=900万元

27.某投资者在银行办理了一笔50000元,期限为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存款利率为2%,到期后银行利息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率为20%,用单利率方法计算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各是多少?

解:在单利率方法下名义收益率与存款利率相同,即是2%。

P1=50000*2%*(1-20%)+50000=50800元 P0=50000元

实际收益率=(P1-P0)/P0=(50800-50000)/50000=1.6%

28.2001年7月1日,某人在招商银行某营业部存入三年期定期储蓄存款10万元,当日三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年利率为3%,试用单利法和复利法分别计算在利息所得税为20%的条件下此人存满三年后实得利息额。

解:单利法:利息额=10*3*3%=0.9万元

利息税=0.9*20%=0.18万元 实付利息额=0.9-0.18=0.72万元

复利法:本金利息额=10*(1+3%)3=10.93万元

利息额=10.93-10=0.93万元 利息税=0.93*20%=0.186万元

实付利息额=0.93-0.186=0.744万元

29.某人1999年3月17日在银行存入定期存款10000元人民币,存期3个月,该储户的实际取款日期为1999年8月27日。3个月期存款利率为1.98%,活期存款利率为0.66%,利息税率为20%,试计算该储户应得利息为多少?

解:含税利息额=10000*1.98%*3/12+10000*0.66%*70/360 =62.33元

扣除利息税后利息额=62.33-62.33*20%

=49.86元

30.某人在债券市场以110元购入10年期国债696品种10手(1手=100元面值),持有整整一年后以140元卖出,期间还享受该品种每年一次的付息,利率11.8%,此人的年均收益率是多少?

解:总收益=(140-110)*10+100*10*11.8%=418元

收益率=(418/1100)*100%=38%

31.某甲在银行办理了10000元的定期存单,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3%。每年计息一次,用单利和复利计算存单到期日某甲的本利和。解:用单利计算本利和:10000*(1+5*3%)=11500元

用复利计算本利和:10000*(1+3%)5=11592元

32.某甲2000年5月15日在银行存入定期存款10000元人民币,存期为3个月,该储户实际取款日期2000年9月28日,3月期存款的利息为1.98%,活期存款利率0.66%,利息税率为20%,试计算该储户应得利息为多少?

解:三月期含税利息额=10000*3*1.98%/12=49.5元

逾期以活期存款计息:含税利息额=10000*43*0.66%/360=7.88元 含税利息总额=49.5+7.88=57.38元

扣除利息税后利息额=57.38-57.38*20%=45.9元

33.一张面额为100元的债券,券面年利率为10%,期限为2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某甲持有满一年后,急需用钱,以111.8元的价格把该债券卖给某乙,试计算两人的收益率(不考虑交易费用)。

解:某甲的收益率=(111.8-100)/100*100%=11.8% 某乙的收益率=(100+100*10%*2-111.8)/111.8*100%=7.3%

34.一笔贷款额为200万元,如果银行为了筹集该笔资金以10%的利率发行存单,那么,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就是10%,银行发放和管理这笔贷款的经营成本为2%,为了补偿该笔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损失为2%,银行预期的利润水平为1%,请计算该笔贷款的利率水平。

解:该笔贷款的利率为:10%+2%+2%+1%=15%

35.一笔贷款额为100万元,如果若干个大银行统一的优惠利率为8%,为了补偿其该笔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损失为3%,补偿其期限风险损失为2%,请计算该笔贷款的利率水平。

解:该笔贷款的利率为8%+3%+2%=13%

36.某客户向银行申请500万元的信用额度,贷款利率为15%,客户实际使用金额为500万元,A请计算该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率 B如果银行决定要求客户将贷款的20%作为补偿余额存入该银行,并对补偿余额收取1%的承担费,请计算该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率

解:A该笔贷款收入=500*15%=75万元

银行贷款税前收益率=75/500=15% B贷款收入=500*15%+500*20%*1%=76万元

借款人实际使用金额=500-(500*20%)=400万元 银行贷款税前收益率=76/400=19%

37.如果银行购买了某企业发行的面值100元的30000张证券,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5年,请计算该银行5年能获得利息收入多少元?

解:该银行五年共获得利息收入=100*30000*10%*5

=1500000元

38.如果银行购买政府一年期国库券40000元,贴现率8%,到期收回本息40000元,该银行利息收益多少元?

解:该银行购进时的总价=40000-40000*8%

=36800元 银行利息收益=40000-36800 =3200元

39.如果银行以每股20元的价格购进某种证券10000股,一个月后该行以每股4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请计算资本收益。

解:资本收益=(40-20)*1000 =20000元

40.一笔贷款额为100万元,如果若干个大银行统一的优惠利率为8%,为了补偿该笔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损失为2%,补偿期限风险损失为3%,请计算该笔贷款的利率水平。

解:该笔贷款的利率为:8%+2%+3%=13%

41.如果某银行购买政府一年期国库券10000元,贴现率8%,到期收回本息10000元,该银行利息收益多少元?

解:该银行购进时的总价=10000-10000*8%

=9200元

银行利息收益=10000-9200 =800元

42.如果银行以每股10元的价格购进某种证券10000股,一个月后改行以每股2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请计算资本收益。

解:资本收益=(20-10)*10000 =100000元

43.当原始存款为10000元,法定存款准备率为20%时,计算派生存款倍数是多少? 解:存款派生倍数=10000/20%/10000 =5

44.当原始存款为10000元,法定存款准备率为20%时,计算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和创造派生存款总额。

解:存款总额=原始存款/存款准备率

=10000/20% =50000元

派生存款总额=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50000-10000 =40000元

45.如果原始存款为1200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为6%时,计算派生存款倍数和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总额。

解:存款总额=12000/6% =200000元

派生存款倍数=200000/12000 =17 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200000-12000

=188000元

下载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考试小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考试小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币银行学考试试题

    货币银行学考试试题.doc1货币银行学复习题一出题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

    货币银行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I分,共10分 1.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 C ),且其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 资产业务B.负债业务......

    货币银行学(范文)

    《货币银行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根据流动性不同,货币层次分为M1与M2 ,M2不同于M1的经济意义在于( B )。A、具有现实购买力B、具有潜在购买力C、对当前物价......

    货币银行学

    2013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有新的进展。消 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结构调整逐步 推进;价格、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 万亿......

    货币银行学范文

    第一章 导论 一、学科分类中的金融专业 二、金融专业中的货币银行学课程、 三、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经济与货币→货币制度→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率(资产的价......

    货币银行学

    0039《货币银行学》2014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三、重点习题 (一)判断题 ()1. 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2. 商......

    货币银行学(★)

    简答题:1、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五个方面谋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它们是? 参......

    货币银行学

    一.简答 1.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基本职能)贮藏职能,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 货币制度四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流通程 序,建立准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