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3
天桥街道一格四员社会管理夯实和谐社区建设之基
作者:佚名
来源:漯河平安网
更新时间:2011-6-16
点击:32 【字体:大 中
小】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层出不穷,社会治安难点、热点不断出现,因各种利益诉求引起的社会矛盾叠加碰头、相互交织,城区街道面临的不和谐因素明显增多,对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召陵区天桥街道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行“一格四员”社会管理模式,以“网格”为依托,整合社区资源,配备骨干工作人员,了解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信息,对群众的诉求、社区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格内”处理,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一、主要做法
(一)建网格,细化社会管理责任
1、划分网格。根据现有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中的居住人口状况、出租屋(间)套数、社会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情况,按照权责明确、任务均衡、全面覆盖的原则,将辖区划分成32个网格。
2、配备四员。每个网格配备至少4名责任人,即:管理员、协管员、警务员和监督员,分别由社区工作人员、街道机关干部、社区警务人员和辖区政治素质好、威信高、身体健康、热心社区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担任。132名网格人员按照分工承担其网格内了解社情民意、环境管理、维护治安秩序、排查化解矛盾以及服务群众等职责。
3、明确责任。实行“网格包干”,不留死角。街道分包领导和社居委主任对社区网格管理负总责。街道分包领导负责督促、指导、协调所分包社区的网格管理工作,确保“一格四员”社会管理落实到位;社区居委会主任负责组织实施“一格四员”日常管理工作,全面完成“一格四员”社会管理工作任务。划入网格管理的社居委工作人员和街道机关干部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履行网格管理职责,实行“一岗双责”。网格管理员对该网格管理实行专职负责,为网格管理第一责任人。
(二)建平台,实现社会管理全面规范
1、完善基础台帐。一是建好基础信息台帐。科学确定人口排查登记内容,坚决做到不漏房、不漏户、不漏人。二是建立驻辖区单位台帐。摸清每一个驻辖区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规模、党组织设置、党员数等,按网格建好台帐。三是建立特殊群体台帐。把社区党员、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优抚对象、育龄妇女等进行详细认真统计,建立特殊群体台帐。网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准确掌握情况,做到四个“一口清”,即:家庭情况一口清、人员类别一口清、区域情况一口清、隐患矛盾一口清。
2、构建信息化平台。一是信息整合。投资20多万元聘请有资质的软件开发公司制作“一格四员”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该平台具有数据查询及统计分析、网上办事、短信互动、工作交流、网上考核等功能,设置人口、党建、治安、民政等10多个基础信息数据库和40多个办事服务项目,街道设立社会管理指挥中心,社区设立信息站,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平台管理维护及信息输入、反馈工作,多形式、全方位地构建起了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信息化平台。二是信息联动。街道、社区居委会、网格三级系统互联互通,在基层管理服务上实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群众诉求输入信息系统,系统立即自动受理,并按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各部门,限时办结,全面反映受理问题办理情况,使网格管理服务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着力打造集民情管理、服务办事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并投资40多万元安装了治安监控系统,在辖区重要路口、社会治安重点地带,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起到了震慑作用。三是信息联动。利用工作交流平台撰写电子民情日记,记录工作情况和体会,并作为考核干部转变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发挥职能作用等方面表现的重要依据。
(三)建机制,推动社会管理高效快捷
1、强化组织领导机制。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一格四员”社会管理工作,切实把该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强化领导责任,重点解决社会管理工作中影响面大、群众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并成立了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设立指挥部,组建专项推进组,将社会管理创新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形成党政通力协作督导、社会各界合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格局。
2、实施协调处理机制。组织网格人员到社区开展巡回排查,通过发放管理手册和便民服务卡、公布联系电话、网上短息号码等手段,畅通居民信息反馈渠道。并将需解决的各类事件分类进行统一登记、统一管理。网格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及时传输到街道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到社区上传的任务单后,按照对口办理的原则及时进行处置、分流和上报。已解决的问题,要求按规定时限反馈给反映人,核实后,在办理程序上登记“销号”;对因客观条件制约未能及时解决和办理,或虽作处理但群众不满意的,由社区对反映人作出未能及时办理的解释,同时提出延时办理申请,并协调有关单位继续处理。止目前,已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152件,结对帮扶困难群众63人。
3、建立考核督导机制。出台“一格四员”社会治安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权责分明、导向清晰、标准科学的考核体系,采取检查台账、随机暗访、满意度测评、重点项目督查、开展民情大比武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优,评出“双十佳”(十佳网络、十佳网络人员)进行奖励,以考核机制强化各网格和网格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提高群众对管理服务的认可度、满意度。
二、初步成效
(一)职责更明,基础更实
实行“一格四员”社会管理模式,由原来的“以线为主”变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贯通、分工协作”,通过制订网格工作职责,使社区工作重心下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角角落落,基础信息来源更多、更实,情况掌握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有效解决了因社区管辖范围大,导致管不到边、管不到位等问题,缩小了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密切了与居民的关系。漓江路社区实施“一格四员”社会管理后,在网格内建立了相应的党组织,每名党员都编入相应的网格党组织,彻底解决了过去社区党组织“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使那些游离于组织之外的“隐型”党员、“口袋”党员重新回归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
(二)信息更畅,效率更高
通过搭建“一格四员” 社会管理服务平台,设立了民情档案,运用电子化运行,所有事件网上登记、督办、“销号”和反馈,居民的需求信息能够直接快速得以答复和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化解在初期。如双汇路网格人东住宅小区一楼住户卫生间往外溢粪水,社区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马上协调有关人员进行了维修,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小区居民十分满意。
(三)作风更好,服务更优
“一格四员”社会管理实行以后,社区工作者和包片干部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田”,网格人员人手一册民情日记本,深入群众,排查不和谐因素,随时记录群众冷暖,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实现了“信息在一线采集,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锻炼”,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进程。滨河路网格党员张静在自家理发店门口挂了张小黑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街道的重点工作,全程代理群众办事事项。她每月还定期到万庄村敬老院,为老人洗头理发,洗衣做饭。张静被树立为广大党员的学习典型,《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张静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第二篇:20110728青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见3
中共青田县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快“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保障,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接轨温州,组团发展,建设和谐小康新侨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平安青田”、“法治青田”、“和谐青田”建设,在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各领域法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为我县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我县既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多发态势,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够平衡,社会治安形势仍不容乐观,虚拟社会管理有待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不够完善,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解决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青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是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举措,是“美丽村居、和谐
家园”建设的应有之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青田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和谐小康新侨乡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要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继承和发展我县在社会管理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我县社会管理新局面。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平安青田”、“法治青田”、“和谐青田”建设,切实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升社会管理能力、优化社会管理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社会关系更加协调,社会行为更加规范,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大局更加稳定,为建设“美丽村居、和谐家园”、打造中国华侨名城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着眼于“美丽村居、和谐家
园”建设的总体布局,把社会建设和管理纳入发展大局,统筹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统筹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统筹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着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系统化、组织化、集成化和综合化水平。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精心实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促进社会动态平衡,确保“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深入开展,有序推进。
2.依靠群众,服务民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效的根本标准,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主轴,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3.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协调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利益。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强大合力。
4.固本强基,源头治理。充分进行风险评估,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前移社会管理关口,深入推行“一线”工作 3
法,把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点放在基层,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注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减少矛盾,最大限度地化解不稳定因素,使社会管理从事后急救转向事前预防。
5.依法管理,健全制度。按照建设“法治青田”的要求,坚持把依法治县的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完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章,实现社会管理的规范、高效、有序。强化依法管理理念,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树立依
法办事、守法光荣的风尚,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6.把握规律,改革创新。立足青田实际,把握客观规律,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加强实践探索,大力推动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载体和手段途径的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实效,努力构建社会管理新模式和新体系,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三、抓好 “八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管理创新力度、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公平程度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有机统一,抓好八大重点工作,建设一个稳定有序、公平正义、幸福平安的和谐青田,为“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完善“季宅模式”,稳定社会环境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季宅模式”,通过切实加强“大调解”体系建设,确保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萌 4
芽状态,为“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健全一线巡查早介入工作机制。继续推行和完善“一线巡查,现场办公”制度,组织成立巡查队伍,定期下基层开展“一线巡查,一线调处,一线宣教、一线服务”等“四个一线”活动,及早、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针对发现的问题,能够现场解决的矛盾纠纷由责任主体及时化解;不能现场调处的矛盾纠纷报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对重大活动、重要节庆、社会政治敏感期及其他重点时期,各有关单位要对本辖区、本系统内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和重点人群开展集中排查、积极稳控,避免群体性上访等非正常访的发生。
2.推行三调对接大联动工作机制。在组织建设上,完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事业单位调解委员会、区域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全县人民调解员信息库,实现调解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覆盖。在工作程序上,全面落实《青田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规程》要求,严格按照组织排查、分析研判、梳理分工、情况报告、调处化解、督查督办、结案归档落实工作程序,健全“早介入、清现场、明是非、解纷争、重结果”的调解工作方法,真正做细做实工作。在衔接机制上,深化人民调解、推进行政调解、强化司法调解的同时,建立衔接和互动机制,真正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作用,又有机衔接、紧密配合的“大调解”体系。同时推广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探索整合力量资源,吸收第三方参与调处,依靠行业自律等解决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学校非正常死亡事件等矛盾纠纷的新路子。
3.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推行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突出抓好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民间借贷、移民融入等重点领域的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切实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监督、倒查和追究机制。
(二)维护群众权益,奠定群众基础
逐步形成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商协调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按政策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1.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合青田县情的民意调查制度、民情恳谈制度、听证会制度,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渠道所反映的实际问题,深化和完善党政领导定期接访、约访、下访以及在线访谈制度,建立健全有效投诉查处、党政机关问责等制度,促进群众诉求问题的解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便捷、高效地表达诉求。
2.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决 6
策形成机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项缓出台或不出台,切实防止因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注重进行有效论证和评估,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真正使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保护群众利益,努力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和保障机制,完善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3.建立健全维护侨胞侨眷利益机制。高度重视侨务工作,积极为海外华侨华人、侨团参与青田建设提供支持和创造条件,不断激发华侨爱乡热情。本着“以侨为本”的原则,以合作共赢的方式正确对待侨资,在引智引资时注重双赢,进一步促进华侨要素回流。依托华文教育基地加强对新生代华侨的教育培训服务工作,并组织青田籍华裔青少年学生“寻根之旅”、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等系列活动,切实增强新一代华侨对家乡的认同感。坚持合法权益坚决维护、合理要求基本满足、合情意愿适当照顾的原则做好侨务信访工作,切实维护侨界群众的合法权益,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努力维护侨界稳定,建设和谐侨乡。
(三)服务重点人群,规范社会秩序
进一步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政策,促进全县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为“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
1.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门机构,落实流动人口专管员队伍建设要求,确保这项
机制有机构管、有队伍抓。贯彻实施《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等制度,逐步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高度重视“二代”农民工的服务管理问题,加强教育引导,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待遇,强化所在地的社会认同感,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当地生活。加强对境外人员管理,探索建立以“来能发现、行知其踪、走明去向”为目标,覆盖境外人员入境、居留、出境全过程的动态管控体系。
2.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减少刑释解教人员再度违法犯罪;明确安置帮教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培训,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建立健全对精神病人、艾滋病人等的社会关怀帮扶制度,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对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的监测、预警、救治、服务、管理机制。发挥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作用,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和服务,开展心理疏导和技能培训,努力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3.加强企业职工协调服务工作。依法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和生活。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工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快健全和完善协调劳资关系的有关制度,建立高效便捷、公平正义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 8
保障监察工作,遏制日益严重的劳动违法势头,减少劳动纠纷。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劳动合同制度方面,着重解决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合同内容不规范、不按合同办事的问题。
(四)规范社会组织,夯实基层基础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扩大社会管理的参与面,为“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提供基层组织保障。
1.加强“两新”组织管理。在鼓励国有企业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同时,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员工的社会责任。要积极推进以园区、楼宇、市场、协会为重点的党组织覆盖网络建设,深入开展非公企业“双强争先”和党建带团建、群建活动,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要稳妥有序地培育、引导和发展经济类、公益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社会民间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发挥作用。坚持一手抓引导发展、一手抓依法管理,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对各类新社会组织的管理监督,加大对非法和违法、违纪民间组织的查处力度,确保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引导“两新”组织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生产经营与维护稳定的关系,主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加强村(居)级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基层政权调 9
控力建设有关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建设,规范民主决策,规范民主选举,规范民主管理,规范民主监督,不断健全完善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体系和运转机制。依托“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加快完善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发展目标。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社区志愿组织相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增进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强涉侨组织建设。根据《关于加强全省基层侨联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的“五有”要求,创新党建带侨建工作,积极推进基层侨联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基层侨联组织“以侨为本,凝聚侨心,维护侨益,发挥侨力,促进和谐”的功能,积极引导广大青田籍华侨华人参与“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为构建中国华侨名城注入活力。
(五)建设信息网络,提供技术支撑
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坚持建设与规范并重,加快构建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为“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1.探索建立虚拟社会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严格管理、部门责任明确、企业依法运营、行业加强自律、全社会共同监督的互联网综合管理格局。把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10
按照“可疏不可堵、可见不可捂、可控不可放”的原则,及时发现、掌握、处置网上敏感热点舆情,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网络主流文化建设,加大管理队伍、专业队伍的培训力度,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网络新风。完善互联网管理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强化对网络的实时动态监控,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保障信息网络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制度,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领导干部和网民互动交流活动,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与公众的网络多元对话机制,借助互联网更好地关注民生、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2.推行网络设施共建信息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建设县政法部门之间业务网络互通互联设施,发挥政法部门信息化投资和信息资源的整体效应。积极协调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政法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关联程度,实现信息资源效能最大化。
3.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具有基础信息、工作日志、事件处理、统计分析、检索查询、远程交流、考核评估等基本功能,以及能有效整合视频、文字、图像、数据信息的综合平台,为基层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报送、分析统计、整合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不断提升基层综治工作的效能。
(六)防控公共安全,建设安全环境
围绕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建立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
公共安全体系,为“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提供安全有序的公共环境。
1.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开展“推进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等活动,扎实推进信访“五个一”工程,切实减少信访存量、应对信访变量、控制信访增量。继续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重点打击入室盗窃、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提高人民群众的治安安全感。建立和落实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加大社会治安薄弱环节、重点地区整治力度,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加快科技防范步伐,拓展视频监控系统应用领域和范围,进一步健全完善街面巡逻、社区群防、重点部位监控、卡点阻截和区域警务协作“五网合一”的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动态防控网络,减少防控盲区,提升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健全和完善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落实部门(行业)安全监管责任,切实抓好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强化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安全和安全生产保障,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3、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基层基础工作,落实企业在食品药品安全中的主体作用。围绕食品药
品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对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加强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强化检验检测、风险监测和安全预警。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大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的督察力度,确保各项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
4、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建立完善群体性事件苗头隐患排查、研判、报送、预警制度,落实重大群体性事件隐患“专案经营”机制,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指挥机制,加强演练,提升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水平。建立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落实隐患排查登记、分析研判、预警通报等工作,做好应急力量、物质、装备器材的准备工作,组织好预案演练,定期进行社会稳定形势分析。
(七)提升文明程度,营造社会氛围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着力形成全体社会成员高度认同、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的价值规范,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为“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弘扬“敢闯敢冒、团结互助、爱国爱乡、开放奋进”的华侨精神,继续发扬“发展第一,群众第一,奉献第一,创新第一”的滩坑精神,坚持用以“敢闯敢冒,艰苦创业”为核心的青田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鼓舞斗志。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构建“和谐企业”、“和谐校园”、“和谐机关”、“和谐村居”、“和谐家庭”,深入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道德主体教育和实践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为“和谐家园”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2.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发挥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强化诚信理念,加快诚信建设。进一步建立社会诚信规范和约束体系,构建社会化的失信惩戒机制。以公民身份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探索建立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深化“诚信守法企业”创业活动,引导企业确立和践行城市守信的管理理念,不断积累和提升企业的信用价值。加强个人诚信评估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提高公民个人信用素质。
3.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保障公民权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切实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及工作机制改革,严 14
格执法程序,推进“阳光司法”,不断扩大司法公开范围和程度,保护公众的知情监督权和当事人合法权益。完善司法过错与渎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查与责任追究制度体系,维护司法公平公正。
(八)健全管理格局,提高管理效能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效能,调动一切有利于“和谐家园”建设的积极因素,形成共建共享“美丽村居、和谐家园”的生动局面。
1.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统筹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认真谋划和实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总体决策部署,努力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鼓励基层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制。切实加强党在社会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党组织发挥作用途径,继续深入实施党建“百千工程”,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2.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契机,切实提高政府的服务管理能力。各级政府要按照“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同步建设、同步推进的要求,把社会管理创新摆到与抓经济抓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推进“扩权强镇”,赋予鹤城、温溪、船寮等中心镇部分县级社会管 15
理权限,进一步提升其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创新公共服务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改变以往介入市场过多的“越位”和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现象,加快建立惠及全县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发挥社会各方面协同作用。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坚持和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引导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4.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支持推动城乡社区、村(居)民自治组织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依法维护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着力推进权利公开透明运行,动员和组织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切实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为“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规律,根据青田县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工作部署,落实工作任务,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方向重点,解决困难问题,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各乡镇、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第一责任,亲自抓,负总责,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认真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各责任单位要结合本单位职能,研究制订贯彻意见,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力争在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和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涉侨组织、社会志愿者服务组织等共同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形成强大合力。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二)增强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对社会管理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自觉学习掌握社会管理相关理论和科学分析社会形势的方法,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强化干部社会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对各职能部门干部、村党支部书记等开展集中轮训,使各级干部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健全完善年轻干部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制度,加强干部实践锻炼,提升干部社会管理能力。
(三)提升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水平。优先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培养、使用和激励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推进社会工作者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社会工作者 17
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现代社会工作者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能力。要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坚持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相统一,继承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调、疏导等办法开展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在群众工作中锻炼能力,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提高本领,在实践中打牢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要健全完善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深化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结对联系、破难攻坚等制度,与时俱进地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各项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发展机遇,牢记历史使命,深化“平安青田”、“法治青田”、“和谐青田”建设,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工作,为推进“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和兴镇社会管理创新汇报材料3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构建平安和谐和兴
中共和兴镇委员会 和兴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和兴镇党委、政府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有效整合基层资源力量,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坚持三个围绕,打造三个中心,着力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取得了初步成效。2006——2011年连续六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杯”乡镇。全镇上下呈现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
创新是动力,和兴镇党委、政府重投入,抓创新,投入50多万元,有效整合政法、综治、维稳、信访和涉及民生等部门力量和资源,建立了和兴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分设治安管理服务、群众工作、便民服务三个中心,入住工商税务、村镇建设、民政优抚、人口计生、治安巡逻、司法服务、矛盾化解等20多个服务窗口,实现了部门办公“一体化”动作,接待群众“一条龙”服务,解决问题“一竿子”到底的社会管理服务格局。建全台帐,完善制度,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优化服务窗口,明确职责任务,公开办事程序,推行服务承诺,提高服务质量,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
二、围绕基层平安创建,打造治安管理服务中心。
和兴镇党委、政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平安创建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齐抓共管格局。
(一)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镇党委书记是平安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各单位主
情、访民意、排民忧、解民难。三年来,对全镇近两万户农户走访6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0多起,化解率100%;帮助近百户困难户脱贫致富,为广大群众送去平安、送去法律、送去致富信息,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五)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监管和服务力度。在治安管理服务中心设立了流动人口、安臵帮教、司法服务等窗口,对流动人口、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两劳释放人员和留守儿童、低保户、五保户及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加强管理,提供服务。一是建立了信息化台账。根据不同人群,分别建立了流动人口、精神病人、两劳释放人员、留守儿童、五保户、低保户、鳏寡孤独群体台帐;二是分类管理和服务。针对不同类别,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开展工作;三是动态管理。台账运转经常化,信息变动及时化,跟踪服务规范化;四是管理与服务并举。全面落实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方针,切实解决子女上学、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问题,免费提供司法维权服务。推动了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重要民生工程的进展,进一步巩固了社会和谐的基础。
(六)深入开展专项活动。在创安活动中,镇党委政府依托治安管理中心,深入开展星级平安村、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企业等创建活动,落实了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责任追究和典型带动机制,各村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选准载体、制订方案,使平安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平安、创好平安大家安的浓厚氛围。在普法工作中,我们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深入各事业单位、企业、村居、学校、家庭宣传法律知识,开展法律讲座,发放宣传纸,刷写墙体标语,进一步提高了全镇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三年来,共举办法律讲座228次,普法宣传876次,发放宣传单6万余张,刷写墙体标语80多条,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学法、用法新高潮。在打
4由窗口人员接待后报上级相关部门统一为其代办;同时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在各村设立便民服务工作站,村干部为便民服务代办员,代办员受理村民提出的申请后,报送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让群众少找一次人,少进一道门,少进一次城。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密切了干群关系。自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以来,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达100多件,其中即办件占70%以上,办结率100%,无群众投诉件。群众普遍称赞道:便民服务中心是个宝,工作人员素质高,热情服务程序少,过去一事办几天,现在一刻就办了,临走还要问声好。
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提升了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有力促进了和兴镇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止2011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9亿元,较五年前增长166.3%;完成财政收入290.4万元,较五年前增长17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10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今天的“政通人和、百业兴盛”的局面来之不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围绕社会管理创新,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带一流的队伍,建一流的阵地,创一流的业绩。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收入低、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保障弱等,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既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思想为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尤其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真正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尽快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民生为抓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突出人文关怀、着眼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和效率;加快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纠错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风险。要突出人文关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着眼化解矛盾,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度为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满意度,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讲为何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
一、社会转型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1、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遭遇瓶颈,公信力下降。
财政状况;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人员能力;事务繁杂;新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风险的不断增多。
中国社会转型的风险:制度性风险;阶层性风险;分化心理性风险,现代社会风险。
1)、制度性风险: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人民群众不满和仇富现象,阶层对立;社会保障滞后;腐败问题严重,导致人民不满和仇官现象。
2)、阶层性风险:激化社会矛盾。
一是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削弱党的执政基础。二是中间阶层发育缓慢,中间阶层是社会的推进器;三是精英群体的结盟,其他群体很难上升和发展,使社会不公平。
3)、文化心理性风险:
一是平均主义心态;二是社会信任危机,政府、企业、个人不诚信问题严重;社会焦虑加剧,每个人出现焦虑。
4)现代社会风险:核灾难;生物基因;生态;经济金融风
险;
5)、从人口到社会结构:老龄化,城市化,流动人口,社会分化。
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化解各种风险;才能更好的实现民主法治;才能形成社会的诚信友爱的风尚;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秩序;才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事关执政能力和地位:我们的党只有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讲社会管理的理念和经验
一、基本理念:谁管,管什么和怎么管
1、社会管理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就是国家由权利部门和授权的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干预、协调、调节、控制等,目的是提高对社会活动的管理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社会管理的主体:政府和民间组织。
3、社会管理的内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发展。
4、社会管理方式:不局限于监督和控制,社会生活和社会服务。
综上,社会管理的定义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委促进社会系统党的和谐运行和良性发展,共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5、社会管理相视的概念: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控制、公共服务。
二、传统的社会管理
1、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孔子提出来的德治的思想,用仁爱的方式管理社会;梦之提出来的仁政,主张刚柔相济。二者的结合就是以德治国。管理者要有更高的道德水准。
2、道家的社会管理思想: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
3、法家的社会法律思想;反对礼制,主张法律的,刚性的管理制度,是站在统治的地
位提出的主张。重法、重势、重术。依法治国。
三、西方的社会管理:
四、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群众观,矛盾观,思想教育,全民动员,社会、经济、政治高度一致。
2、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法制观;稳定观。
3、1992年到2002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社会突出问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代领导人突出}
五、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和完善
2004年9月16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2005年2月21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议是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社会管理创新,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摆上政府更加重要的置......”。
陕西12.5规划,第十篇提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陕西。
第三讲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布局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体来讲,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体制机制是还处在不少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探索和突破。
一、党的领导:从范围上看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覆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层次上看党的领导主要是体现在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方面。从方式上看党的领导必须是坚持依法执政。从功能上看党的领导是必须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二、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管理的财政投入;培育社会组织、引导公民参与管理。
三、社会协同:
1、党和社会力量的关系:任何政党都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组织,善于和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将社会组织的力量整合到党的执政体系之中,并成为执政的资源。
2、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持。社会力量能够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可以监督和制约政府,政府必须为社会力量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法律保障,政府必须对社会力量进行协调和监督。
3、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四、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公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能激发社会活力,能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2、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的意识:
3、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意识。
4、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5、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
第四讲维护群众利益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群众矛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及时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1、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现:
1)经济生活领域: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凸显;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2)政治生活领域: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政治权利难以实现;群体性事件频发;民族宗教问题依然存在。
3)意识形态领域:新思想、新观念与旧思想、旧观念之间的矛盾;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东西文化的对话导致的混乱。
2、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1)根源:社会经济根源;体制结构根源;思想意识根源。
2)解决之道:坚持优先保障生产权利的原则,解决群众生存、吃饭问题;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五讲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一、基层关乎成败: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管理的基石。
1、基层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地,基层社会矛盾多发的根源是:追求经济利益思想的极端化;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基层党政机关压力大。
2、基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社会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社会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社会矛盾纠纷群体规模化;基层人员流动频繁化。
二、城市社区管理创新
1、社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服务在基层;社会稳定的因素反映的问题在社会上,但发生在社区,社区处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权责不称有责无权、管理缺位;人少事多任务繁重;设施简陋、资源缺乏;服务缺少、参与性差。
3、社区管理的路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走向自治;创新模式搭建平台;
第六讲农村社会管理
一、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城乡差距引发农村社会不满:
2、农村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拆村并庄运动;土地规模经营。征地拆迁。
3、农村教育、文化、信仰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大。
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三、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对策途径。
第七讲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
一、社会安全感问题凸显
公共安全是指事关社会众多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的安全。安全感是人内的在街边需要。
1、民意表达的迸发:民众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表达他们对于安全的需要。当前民众安全感缺乏,正好反映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与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2、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解决了中国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同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个人私欲膨胀,同时,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私欲往往还和公共权力勾结连一起,产生出公权私用的腐败;
3、公共安全事件涌现:现在的安全事件不仅涉及传统的领域中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能源安全、社会 安全、防灾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同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日益引起民众的关注比如生态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突发事件等,公共安全问题几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危害的灾难性、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关联性演变的隐蔽性等。公共安全问题成因复杂,主要是是天灾和人祸的结合,并以人祸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为主。
二、把好食品的入口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所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一是食品安全是以人为本,二是确保食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第八讲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的的本质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00:02:44)
(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00:03:44)
(1)分割的监管体制导致权力分散。(00:06:12)
(2)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00:08:53)
(3)安全惩戒制度不完善。(00:11:18)
(4)安全生产监督力量不够。(00:13:46)
案例 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00:16:57)
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在省政府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及...(00:18:33)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涉及烟花...(00:19:20)
(三)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00:21:12)
(2)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00:22:46)
(3)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00:23:19)
(4)增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力量。(00:25:44)
四、群体性事件与和谐社会建设(00:29:48)
类型和特征(00:31:25)
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类型(00:31:34)
农民的“以法抗争”(00:32:53)
土地问题是目前农民以法抗争的焦点(00:34:41)
农民土地抗争的当事方发生了变化(00:35:37)
农民土地抗争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变化(00:36:59)
农民土地抗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00:37:55)
农民土地抗争的冲突程度变得相对激烈(00:38:26)
农民土地抗争的语言发生了变化(00:39:05)
农民土地抗争的外力介入情况不同(00:39:55)
环境污染引发的维权案件值得注意(00:40:58)
第九讲工人的以理维权
工人维权抗争的原因复杂
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方式
工人维权抗争走向联合劳资冲突将是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形式
市民的“理性维权
物业冲突特征:暴力增多
业主维权的特点(房屋折迁问题突
维权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事件
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稳定的严重影响
社会泄愤事件突发性极强
2007年较大的泄愤事件
调整利益关系
社会不满会引发国家合法性危机
提高管治能力(00:22:28)
地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00:24:42)信息公开是依法处置的前提(00:
风险社会下的危机管理(00:27:49)
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征(00:28:52)
风险社会的特征(00:29:30)
风险社会视野下的中国(00:33:04)
社会风险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00:33:41)危机管理能力创新(00:34:26)
完善管理主体,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管理的氛围。(00:38:01)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00:40:23)
第十讲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发...(00:00:15)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00:01:13)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扫描(00:02:42)
(二)发展的特点与轨迹(00:07:46)
在数量方面,我国社会组织的总量呈现为在曲折中不断增长到发?..(00:08:17)在组织体系方面,我国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00:10:08)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整体推进,但是仍然存在着?..(00:11:27)在社会参与方面,人们社会参与的过程呈现出一个从有限群体的?..(00:13:41)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00:15:56)
准行政组织。(00:16:30)
二、社会组织的“特异功能”(00:21:21)
(一)社会整合功能(00:22:07)
(二)中介沟通功能(00:27:58)
(三)公共服务功能(00:29:54)
(四)公权力监督功能(00:32:02)
三、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00:36:00)
首先,加强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和政...(00:36:54)其次,要改革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主...(00: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