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信访先进个人事迹
信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男,汉族,现年**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县***8镇***村人,现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10年9月,年仅***岁的他走马上任,是全县最年轻的乡镇长,人们对他投来了异样的目光,****镇是****县第一大农业乡镇,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个行政村,****多口人,地广人多,经济落后,基础条件又差,可他却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到如今,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心服口服。
信访稳定工作事关全镇经济发展大局,他深知这个道理,一上任他就把信访稳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大事来抓,从“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做到身怀民心,执政为民,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踏踏实实地开展信访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促进镇域经济平稳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注重学习,熟悉政策,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信访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工作,在来访人看来,接待人员的每一句话,都十分重要,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同志在接待处理群众来访中,做到打铁须先自身硬,首先熟悉党的方针政策。除了学习《信访条例》等信访法规外,还学习掌握其他法律法规政策,如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他的办公室里,必备着《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人民调解员手册》等书籍。每当报纸上刊登涉农政策,他都从报纸上剪下保管,学以致用。二是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办事,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因****村工业园区占地赔付一事,农民不了解政策,致农民集体上访,他得知情况后,亲自去做思想工作。当时,上访群众情绪激烈,提出如果不解决问题,就去向县政府讨说法。他和工作组其他同志一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在依据事实和政策的基础上,及时解决了矛盾纠纷,消除了群众的怨气,化解了一起大规模集体上访。
二、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信访责任网络
该同志坚持把信访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例会,做到部署全局,坚持领导首问,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了全镇抓信访,人人参与信访工作的新局面。指导构建了全镇“横到边,纵到底”多方位宽领域的信息网络体系。一是配齐配强村级信访信息员队伍,发挥其身处基 2 层,发现信访苗头早,掌握信访信息多的优势,及时反馈信访信息;二是以村级组织为主体,建立了村级矛盾排查调处站,通过了解社情民意,积极排查所在村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对有可能引发的信访动向,早发现、早报告,做好上下沟通,信息互通;三是布置每月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集中矛盾排查,摸排社会不稳定因素,并做好收集梳理、报告工作,力争超前化解;四是在接待过程中,及早发现带有全局性的情况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群体性上访发生;五是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汇报、联系、反馈信访信息。通过排查梳理信访隐患,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逐步落实防范措施,落实承包责任,从而切实改变了“排而不查”的状况,从源头上降低了信访量。
三、贴近群众,以情融情,切实帮助上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他在多年的接待群众来访中体会到,群众上访是因为有心声要向党和政府倾诉,有实际困难需要党和政府帮助解决,是群众相信党、相信政府的表现。接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乡镇一级,直接同人民群众打交道,更要身体力行地践行“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切切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接待来访中,他总是认真分析每一个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症结在哪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心 3 比心地分析给群众听,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积极地帮助解决。在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中,有的是符合政策应该解决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的,对这类问题,他总是热情地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加以解决。一年来,他总计解决了8户农民因土地纠纷造成上访的矛盾问题,亲自下到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当场处理,将矛盾及时化解。解决了老人赡养、残疾人生活保障、特困家庭救助等矛盾造成的上访事件5件,有效减低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数量,保证了我镇社会政治稳定。
四、改进作风,变上访为下访
主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他利用节假日和空闲时间,经常深入到村到户走访,倾听呼声,主动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关怀。对来信来访人员反映的问题,能当时办理的当场答复、当场解决,不能当场办理的,拿出处理意见,做到不推、不拖,以最短的时间将上访问题解决。在接待来访中,有时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非常棘手,他会和书记碰头,召开党委会,集体研究,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症结在哪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积极地帮助解决,从而化解了矛盾,减少了隐患。
第二篇:信访先进个人事迹
信访先进个人事迹
郑桂荣,女,1956年10月出生,1980年2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入党,大学学历,副教授,现任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科科长。该同志自2004年从事纪检信访工作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信访条例》,以对党的信访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细致、严谨公正、稳妥高效地做好信访工作,为营建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 郑桂荣同志是德州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名优秀教师,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经历,使她对职业教育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早在学院组建之前,她就想到:将来我们将建设崭新意义上的高职院校,信访工作也必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严峻考验,只有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提前研究部署,才能使信访工作与学院建设、改革、发展的事业有机融合,才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不辱使命、有所作为。为此,她认真学习了《教高【2006】16号文件》和2005年国务院重新颁布的《信访条例》,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与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要求融会贯通,紧密结合学院实际,起草制定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信访工作意见》、《信访工作管理规定》、《信访处置规定》、《院领导接访日制度》、《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为新学院建成后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思想和制度上的保障。
二、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学院改革发展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安定和谐的政治环境,是信访工作者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
郑桂荣同志认为,学院在五校合并、全面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来保证,信访工作是院党委和行政联系广大师生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理应在维护团结、促进融合中发挥重大的作用。2006年初,建院伊始,学院面临着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新建教职工宿舍的分配工作。由于五校合并,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人员之间还不熟悉等原因,给分房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当听说有少数离退休的干部职工因为对分房政策不理解而要到市委上访的消息后,郑桂荣同志很是着急,她与有关同志一道,顶着压力,走家串户,与老同志们沟通交流,一方面积极耐心地宣传分房政策,一方面诚恳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反映给学院领导,为分房方案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使分房工作圆满结束,等到干部职工满怀欣喜地按期迁入新居后,郑桂荣同志却因过度的劳累而瘦了一圈。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真心实意地帮助师生排忧解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途径
总结五年来从事信访工作的经验,郑桂荣常说:“干信访工作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时刻把师生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想师生群众之所想、急师生群众之所急,真情实意地帮他们分忧解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由于多年辛苦忙碌地工作,郑桂荣同志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经常活动受限、疼痛难忍,但她仍然咬牙坚持,从未影响过工作。学生生活区距离办公区有2公里远,没有特殊事由,大多数教师是很少到学生生活区去的,但为了把学生来信反映的问题处理好,每年她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学生宿舍、餐厅,与学生们促膝谈心、交流思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时把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厚爱传递给学生,有时一天也不知道要跑多少趟。同事们心疼她,都劝她说:“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别这么较真、拚命了,有事打个电话不就行了。”她却说:“不行啊,信访无小事,学生们给我们反映问题,说明他们遇到了困难,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他们离开了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我们必须尽好自己的职责,让学生们在这里快乐、健康地学习和生活。”正是由于她积极努力地工作,在学校和师生群众之间架起了和谐美好的“沟通之桥”,营造了团结融洽、安定和谐良好环境,为学院改革发展事业的顺利前行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2009年10月25日
第三篇: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
默默无闻勤耕耘 遍地盛开文明花
走进新坝乡新沟村,处处洋溢着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平坦的柏油马路,宽敞明亮的小康住宅整齐有序,农户房屋院落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整齐划一,街头安享晚年的老人面带笑容,顽皮的儿童相互嬉戏,呈现出一幅和谐的新农村画卷。这幅画卷,是全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成果,同时,也是新沟村党支部书记盛万茂及其村两委一班人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
新沟村共有262户,1048人,8个村民小组,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68元。现年55岁的盛万茂自担任村主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带领全村群众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体村民增收致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全村群众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盛万茂的带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村社两级真抓实干,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形成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互促“三赢”的良好局面,先后被市委表彰为“五好村标兵党支部”、被市妇联命名为“美德进农家示范点”,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
抓发展 富民强村
做为村两委班长的盛万茂知道,要想抓好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带领大家发展经济,所以,他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为实现富民强村而努力奋斗。近年来通过千方百计找门路、签协议、订合同,引进花卉制种、玉米制种、洋芋制种、商品蕃茄等多种高效作物,不断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2006年全村种植制种玉米1080亩,番茄321亩,花卉250亩,经济作物达到1926亩,占全村总播面积86%。在劳务输出上,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2006年,输出劳务人员326人,实现收入25.7 万元。为了带动群众发展劳务经济,鼓励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走出去,学技术,在2007年春节期间,他组织全村返乡过春节的务工人员开展了联谊会会和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在外面的经验、感受和收获,畅 谈对家乡发站的好的建议,有效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同时,他还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加快全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支柱产业狠抓不懈,带头发动群众唱“羊”戏,发“羊”财。通过两委带,典型引,政策扶,止目前,全村养羊1845只,养牛384头,培养树立了韩青龙等各类养殖大户51户。针对干旱缺水的现状,紧紧抓住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日协贷款渠道工程在本乡实施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投资78万元,完成渠道衬砌11条、6.5公里,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的用水矛盾。在工程建设中,作为支部书记的他,带头完成任务,而且经常守在工地,把质量,促进度,在他的带动下,群众的干劲更大了,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全村上下呈现出“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可喜局面。
抓思想 以德治村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只有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上去了,精神文明也就好搞了,为此,他带领村两委组织群众开展了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了各类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全村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
一是坚持不懈抓教育。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他把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自己学透、领会精神实质的同时,组织村社两级干部通过入社宣讲、召开座谈会、组织考试等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村群众。全面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粉刷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使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规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他还狠抓群众的科技文化教育。充分发挥村农民技术学校、文化中心户的作用,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科学思想公务员之家http:// 本站为您免费提供“一站通服务”(即帮您下载其它任何收费网站的文章!)
第四篇:乡镇环保先进个人事迹
这几天,xx特别忙。“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秸秆禁烧、集镇环境、污水管网建设,这些“火烧眉毛”的事,一样不能落下。他说,上班后,手上的事都是排得满满的,手机一块电池都不够用,每天工作时间都是十几个小时。
今年37岁的xx是武坚镇环保助理兼任环境绿化管理所所长。他十几年如一日,为武坚镇环保工作尽心尽力。“每天上街转转,看看集镇整洁清爽,心里就无比舒畅,工作起来更有劲了。”听着xx朴实的话语,看着优美的水乡集镇,这里面的酸甜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前年,全镇实施基础建设大投入,对环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xx转变工作思路,改变了以往环卫工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实行严格的考核机制,加大了奖惩力度,实行定时定点清运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全天保洁。
去年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期间,xx成了义务“宣传大使”。他一个村一个村,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宣传。他还积极参与镇上环保专题片拍摄,制作过街横幅,宣传栏,大事小事,他都一一过问。在他的努力下,全镇创建工作非常顺利,并最终圆满通过考核。xx说,国家级生态镇是乡镇环保的最高荣誉,如今也是武坚最精致的名片、金闪闪的招牌。为了这个最高荣誉,所有的付出与辛苦都是值得的。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他善于思考,巧使“金点子”。为了使车辆分类有序停放,他在全镇不同地点,设立不同车辆的停车场;为了规范店外设摊,他与店主真诚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得到了广大店主的赞同,全镇的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夏收期间,xx几乎把精力全部集中在了秸秆禁烧上。今年夏收开始前,xx就制订了全镇的禁烧方案。夏收开始后,他每天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督查,每天忙到深夜。“去年我们全镇夏收两季,区督查考核未发现一处火点,秸秆禁烧工作成效显著。今年秸秆禁烧也要从头抓起,从严抓起,继续打赢秸秆禁烧硬仗。”说完,xx就跨上摩托车,每天的督查又开始了。
第五篇:乡镇纪委书记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事迹
采访刘惠兰,我的心中充满忐忑,我怕她的心滴血,怕她的泪长流。尽管她作为镇纪委书记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无比的坚强和勇敢,但她毕竟刚刚失去17岁的女儿,作为一个母亲,她肝肠寸断,痛不欲生,这个时候让她回忆伤心事是否太残忍了?!
“是我没有照顾好娃,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果然,她低沉的声音中充满着悲伤,那深深的自责使她显得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格外痛苦。
刘惠兰的小女儿梁睿患有先天性糖尿病。平时,通过刘惠兰的精心调理,生活正常、读书优秀,是个懂礼貌的高一学生。
汶川大地震,**省**县也是重灾区。作为该县**镇的党委副书记、镇纪委书记兼何家坟村党支部书记的刘惠兰第一时间投身到抗震救灾中,而丈夫在铁路上工作,同样因抗震救灾顾不了家。
余震的频发和对女儿的担忧,刘惠兰决定把两个娃送到她们广州的姑姑家。5月28日,也就是宁强县5.7级强余震的第二天,她让人把娃送上了去广州的火车。然而,刘惠兰怎么也没想到,这次送别竟成了母女俩的生死永别,更没想到这成为她一生的悲痛、永远的自责。29日上午10点,梁睿突然病情加重,嚷着要回家,11点就进入昏迷状态。列车在长沙站停靠时,梁睿被送进医院抢救,但医生最终没能留住这位花季少女的生命。
“地震后我就没有好好管过她!”刘惠兰的语气中充满自责。
地震发生后,刘惠兰立即出现在受灾严重的谭家湾村民小组,她站在倒塌的房屋前召集村干部开动员会,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察看灾情,转移受灾群众。村民王凤兰一家5口,3人智障,怎么做工作也没能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危房。刘惠兰急啊,她掏钱买来一块彩条布,组织村干部搭起一个帐篷,并添置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好说歹说才把王凤兰一家劝进了帐篷。
作为镇领导,她还负责中学路社区居民的疏散和安置工作。辖区内县一中的操场是个受灾群众的安置点,断水断电的情况下,一个挨一个的帐篷存在着许多隐患,如果有人随地大小便,或者在帐篷内点蜡烛,都有可能出问题,如果发生火灾,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她找到一中的校长,让广播室定期播放有关规定。夜深人静时,她又带着人一个个帐篷去检查,发现点蜡烛的及时制止。忙到凌晨一二点,整个操场上已鼾声四起,刘惠兰才在村民的帐篷里和衣而睡。
她忙,太忙了,每天晚上最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还经常通宵不眠。但她也感到欣慰,遭受地震重创的何家坟村没有一例伤亡;县一中操场这个5000多人的安置点也没出啥事。
她也不是不管有病的女儿,那是自己的心头肉啊。地震当天,刘惠兰就把女儿托付给自己曾蹲点的官地山村党支部书记吴涛照料。住了三天,女儿梁睿打电话来说发烧、咳嗽了,刘惠兰就让人又把女儿接回来,到医院里要了点药,见无大碍就送到吴涛家里。又去住了三天,刘惠兰竟没时间去看女儿一眼,就连电话都是女儿主动打来的。直到5月18日,女儿的学校说要开学了,才把她接回来,可上了一个晚自习,强余震又来了,学校决定正式停课。刘惠兰又把女儿托付给菜籽坝村民小组长赵增学照顾。
“你女儿的病特别要注意饮食调理,托给人家你放心吗?”我知道这问题有点多余。
“5月18日,县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定在菜籽坝征地建受灾群众的安置点。这块紧挨县城的菜地是何家坟村部分村民的命根子,可指挥部的命令是两天内完成征地任务,我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做的事太多了。是顾受灾群众呢还是顾自已的娃?这种时候我分得清轻重。”刘惠兰语气中透着坚定。
“舍小家,顾大家!”大灾面前,这句话的含义在一个纪检干部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说起这件事,许多人都为刘惠兰竖大拇指,因为她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登记土地附着物,还帮助村民采摘成熟的豆角、黄瓜等蔬菜,仅用了10个小时就完成100多亩征地任务。记者在采访时来到这个安置点,成片的帐篷十分壮观,对刘惠兰等人能这么短时间完成征地任务深感叹服。
内疚和自责往往会蛀蚀人的心灵,隐隐的伤痛尤其持久。面对女儿的离去,刘惠兰自责啊,自责少打了个电话。女儿上火车的那天,县一中的操场上运来了60顶帐篷,帮助搭帐篷的全是武警战士,她要组织协调,跑前跑后忙得腰都直不起来。到晚上十点多,战士们还没吃饭呢,她找到了两个农户烧开水,让战士们泡方便面吃,收拾完又绕着安置点转了一圈。29日凌晨一点多钟才躺下休息,她累啊,但她还是想着女儿,她拿出手机想打电话,但转念一想这时候娃也该睡了,况且火车上信号也不好,还是明天再打吧。就是这个念头让刘惠兰万分后悔和自责。
“娃是因为血糖过高造成昏迷,又抢救不及时而去世的。如果我打个电话知道她身体不舒服,我可以指导她治疗的。因为娃身上带着胰岛素泵的,那是我们负债为她买下的治疗先天性糖尿病的仪器,可我就没打这个电话!”讲到此刘惠兰泣不成声。
刘惠兰自责的不仅是少打这一个电话。“娃出发
天国降临 帝国风云之《圣武传》 灵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的前一天,我让她们自己收拾行李。因为那晚检查安置点的情况就到了凌晨一点多,我顾不上她们呀。如果我提醒一下拿哪些药,路上注意些什么,或者抽十分八分钟帮她们收拾一下,也许在火车上就不那么被动。
“我不让她们去广州就好了,要是在身边,再怎么忙也不至于今天这个结果啊!
“娃并不因山崩地裂而死,也没有被埋在地震的废墟里,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那是我这个做母亲的失职啊!”
万分的后悔和深深的自责,使刘惠兰悲痛欲绝。此刻,她是一个失去爱女的悲伤母亲,是一个肝肠寸断的柔弱女子。然而,我想说,梁睿难道不也是被地震夺走了生命吗?!
从长沙把女儿的骨灰运回**已是6月8日晚上的11点了,有人说把孩子放殡仪馆,刘惠兰不同意。她说:“大地震后我几乎没跟娃睡在一起过,今晚就让我们母女俩一起睡吧。”在小小的防震棚里,刘惠兰和女儿梁睿说了一夜的知心话。这一夜,有泪水也有幸福;这一夜,有自责也有安慰;这一夜,这个帐篷内弥漫的是悲伤,更是浓浓的爱意……
为了不惊动别人,第二天一大早刘惠兰一家人悄悄上了黄峁山。把女儿安葬在这座青山上,是因为这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家,也可以看到菜籽坝安置点那1000多顶帐篷。“娃在这里不孤单。”刘惠兰喃喃地说。
6月11日,刘惠兰在电话中告诉我,她被安排在征地组工作。她说:“村民的地被征了,过渡期生活怎么安置,补偿的方案怎么制订,群众的一些具体问题怎么解决,救灾款物怎么发放,事情太多了!”我发现,说起工作,刘惠兰就像换了人一样,思路清晰,精神饱满。
在我写作此文的过程中,刘惠兰的大女儿梁甜给我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这些年,可以说家里的重担就全在妈妈的身上。在外面,她是个女强人,在家里,她是个好母亲,经常要下乡去工作,还要提前给妹妹准备好饭菜,妈妈真的太不容易了……尽管过得艰辛些,但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可是,就是这次地震,一切都变了,我失去了我最爱的妹妹。我不明白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为什么给我们家这么多的磨难。
妈妈心里的痛是任何人都不能理解的,她为妹妹实在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可现在她又去工作了。只有在每个不眠的夜晚,我陪着她,她说不敢闭眼睛啊,一闭眼全是妹妹的影子……”
读着这段文字,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似乎更深地理解了刘惠兰作为母亲的柔情和作为党员干部的坚强。她的大爱让人感动,她的精神让人景仰。
天国降临 帝国风云之《圣武传》 灵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