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讨论

时间:2019-05-13 15:4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万历十五年讨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历十五年讨论》。

第一篇:万历十五年讨论

张居正试图搞经济体制改革,申时行试图建立和谐社会,海瑞试图保持执政意识形态集团先进性,戚继光试图实现国防现代化,而他们全部失败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体制,是一个要求单纯,固定,永不变更的体制,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体制,以一个至高无上的意识形态为基础,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朝廷的稳定、王位的安全是这种体制着眼的重点。一切行为的最后准则是意识形态所衍生出的一整套体系,以思想行动上的一致来保证整个体制可以依靠简单的一腔热血与几点原则就可以运作,这样的体制只能要求单一化,平均化,同质化,只能有单纯的思想,而绝不能出现脱离终极意识形态,甚至怀疑这一意识形态的行为出现,这也就直接引致了李贽的悲剧。意识形态提倡操守,提倡精神追求,不计较个人私利,讲求奉献和牺牲,鄙夷物质利益。这样,官员们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也成为必需,只能用精神力量补助着体制上的欠周全。牺牲局部保全整体稳定,牺牲公平保证效率,以计划代替现实操作,以预测代替评估,如此种种。然而,意识形态要依赖人去实行,人总要追求更好的生活,总要有各种各样的缺失。但意识形态至阳至刚,浩然正气,根本不考虑这些。以终极目标放在现实之中,只好去打折扣。因为在意识形态之中,没有“私”的存在,也没有“阴”的一面。这样又回到万历所面对的最初的问题,为了这个基于完美条件而设计的体制能够在现实层面上运作,就必须打折扣,就必须冠冕堂皇,说一套做一套,就必须虚伪到底。所以才有戚继光给张居正送礼的景象出现。

单一意识形态体制所造成的困局还表现在,它不能承认自己自己存在问题,因为怀疑终极价值,就等于怀疑一切的基础。如此往复,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执行者想到的第一个答案必然是掩盖之。在这个体制之下,因为终极价值理论上的不可怀疑和体制事实上的漏洞百出,整个体制事实上已经沦为一个形式:人人都在用阳的一面,也就是终极价值来掩盖自己的阴的一面,也就是个人私利。当社会日趋参差多态之时,体制所要求的单一化,同质化已就不能做到,整齐划一的集体开始崩解,由己及人的行为方式已经进入死胡同,其必然碰壁。当现实基础严重脱离体制时,体制又不能自我否定,只好强行将现实拉回原初的设定状态。但是构成体制本身的官僚阶层自身已经发生了改变,其行为也有所偏差,最后的结局必然是体制的分崩离析,这便是海瑞与申行时的困局。

有关键情节泄露 有不合适内容

你认为这篇评论: 有用 656 没用 28 添加到豆列

分享到

推荐

2005-04-20 11:48:39 唐木宗

引申的远了些,题目最好也改为“单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和制度也是两个层面的独立主体,有关系,却不是必然引致的唯一结果。2005-04-20 15:21:46 五花王

接受意见,免不了作些联想而已 2005-04-20 17:08:53 唐木宗

呵呵 2005-07-30 11:17:12 xiaopeng

有意思

2005-10-05 16:14:41 Olne

如果你能用更晓畅的笔法来写就好,看过之后,我觉得要用很长的时间来消化术语,太累 2005-12-02 11:18:14 草堂风雨

急功近利应该也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主流特征,看看历史,再看看我们周围的现实环境,总是为了一些表面的目标,牺牲一些实质性的利益,好一个“万古长如夜”。tnnd!2006-03-10 16:22:59 生活家

“单一意识形态体制所造成的困局还表现在,它不能承认自己自己存在问题,因为怀疑终极价值,就等于怀疑一切的基础”。

同意!

某种意识形态一旦获得统治地位就意味着他不能够再自我完善与发展,其结果必然是会被取代。意识形态会衍生出一些列制度,而制度的全部目的就是维持意识形态的存在与延续。

推荐一个链接

中国古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变迁--初评罗波“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研究” http://www.xiexiebang.com/a/Article.asp?ArtID=342 2006-04-02 00:16:53 Cybertarian

gg真会借古讽今,赞一记 2006-04-12 23:19:09 ipshow

牺牲局部保全整体稳定,牺牲公平保证效率,以计划代替现实操作,以预测代替评估

.....古今莫不如此

2006-05-11 15:49:18 国士

同意。

2006-05-29 03:08:15 MyBlogLog

这本书上所讲的关于张居正的事情,其实归根结底是关于道德治理国家的问题还是法制的问题,估计了解冯·哈耶克思想的人都会同意我的看法,我国从古到今所有的朝代/社会,都离不开人治,而人治的本质就是依赖统治者的道德的治理,我们的国家可以把一个政治家展示 的等同于神,也可以把他打到28层地狱里面去。记得去年的股票市场制度的改革中有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词,叫:退出机制。股票没有退出机制就会造就上市公司的有恃无恐,徇私舞弊;在政治领域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当领导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败坏或者执政素质下降的时候,什么才能保持他们的执政能力的更新呢? 2006-06-20 18:42:23 viwl4887

令我想起 制度经济学。:)万历的失败或者整个明朝政治的昏聩,源于统治阶层意识形态的根不正。如果根不正,有一个天才的天子,也可以幸运地出现清朝的“康乾盛世”,但那需要一个清醒的天才。

从组织(制度)设计来讲,对人性的基本假设应当是:人是有欲望的,个人私利是会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权利和制度的设计应当尽可能考虑并规避人性弱点。我认为,这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优点。

违背人的天性,片面强调道德伦理来治国治家,误国误民也误自己。:)2006-06-30 16:56:41 MyBlogLog

完全支持4887的观点,我国现在的制度比起人家美国来就很有问题,一个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国家走着埋没人权和自由民主的道路,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和曾经经历的那些官僚士绅,那个不是打着为公奉献的旗号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角,中共历来注意对大众实行舆论管制,现在是愈演愈烈,这是封建的愚民思想的体现。2006-08-22 16:32:29 爱书的牛牛

不喜欢明清历史!

2006-11-03 13:34:03 铁板田鸡

同意K_angel的观点“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和曾经经历的那些官僚士绅,那个不是打着为公奉献的旗号在挖社会主义的墙角,中共历来注意对大众实行舆论管制,现在是愈演愈烈,这是封建的愚民思想的体现。”

时下的重庆公务员短信事件即是很好的证明。

政治需要时刻反省。

2006-11-30 11:50:48 MyBlogLog

还有那位喜欢这本书? 2007-01-24 16:20:46 pipizhu

正在看着,看到张居正死了,万历态度的转变,其实都是可悲的人。

是体制造就的,正如4887所说的“权利和制度的设计应当尽可能考虑并规避人性弱点。”——权力产生腐败!

昨晚碰巧看了一眼《大明王朝》,好像还值得一看。2007-01-29 11:49:26 四百

同走进共和是一个导演

2007-01-24 16:20:46: pipizhu

正在看着,看到张居正死了,万历态度的转变,其实都是可悲的人。

是体制造就的,正如4887所说的“权利和制度的设计应当尽可能考虑并规避人性弱点。”——权力产生腐败!

昨晚碰巧看了一眼《大明王朝》,好像还值得一看。2007-02-17 09:48:31 水口琢磨

《大明王朝》,我看了一眼哦,海瑞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共产党员 2007-02-22 15:05:55 心灵的翅膀

同意!!

2007-03-04 18:58:47 黄浦江边一闲人

意识形态的钳制可以出现极端的愚蠢.譬如,“封建”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存在过封建社会这个社会结构,却有多少人把近2000年的中国历史命名为“封建社会”---稍稍有点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明白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一个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官僚社会.由此可见单一意识形态统治下整个社会会变成何等疯狂和何等愚蠢!2007-03-05 23:16:38 蒲公英のSong

想读读,看评论有点象国外的一本书叫1984,不同的是万历是在讲中国,很感兴趣。2007-03-08 22:39:22 corper

读书前一直有个疑问,封建社会的制度变革这么难吗?不就是皇帝一个人开化,改良一下就ok的

不过读了万历才明显感觉到,社会制度的力量是异常强大的,强大到连最高统治者也无能为力,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个棋子,努力的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转变,不过,螳臂当车,不过都是一枚棋子

2007-03-14 21:40:42 蛙鸣蝉声

现今的体制,其实和当年的明朝没有质的区别。依然是一群人对另一群的,貌似合乎逻辑,看起来非常稳定,也许正在逐步改善,尝试着调和矛盾,总有“一小撮”人用各种办法在钻空子的统治。

2007-03-28 15:18:22 冰点可可

四明闲人:

错了,中国并不是没有封建,而是只有几百年的封建,并且中间经历长达一千多年的另外的方式。

2007-04-01 13:10:28 黄浦江边一闲人

冰点可可:

你的话很有意思。不是2000年的封建社会,也不是没有封建社会,而是有“几百年的封建”。对于人文命题,本人一向不关心命题的对错,关心的只是你的论据。请问你能说出一点点事实论据吗:中国存在过“几百年的封建”。具体是哪几百年? 2007-04-04 21:36:32 楚狂歌

古今莫不如此啊,今日之中国,何尝不是如此!2007-04-11 21:45:46 漫不经心

突然发现自己忘了这本书的内容 2007-04-15 16:35:20 七步到天堂

感觉不象说那时~而是评时事,当然现在对个人的利益看重了

感觉其实现在最怕的不是那时的思维方式卷土重来,而是现在的社会人的思想没有了一个方向,没有对未来的追求了,过于关注利益现实,思想的混乱带来的是世界的混乱。2007-07-24 11:39:22 不器

民主的最大敌人,不是极权专制,而是开明专制

而传统政治文化就是在追求开明专制,费孝通所言的“父权”即是如此,重视你,管理你,现在依旧,这就是所谓中央在大力提倡“国学”全部秘密所在

开明专制是现在gov让步的最后底线

所谓的封建,可以理解为依附关系,过去依附天地君亲师,现在依附党,依附“有关部门”

没有真正的自治和独立,打破依附思想,就谈不上民主与自由

杜鲁门有言“共产主义与民主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相信人民自己能管理自己,后者建立在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基础之上。” 2007-08-03 13:43:15 Lydia

历史是一面镜子。

车轮在不停的滚动,周而复始。2007-10-07 04:08:02 袁牧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08-01-29 10:08:37 kkw

张居正试图搞经济体制改革,申时行试图建立和谐社会,海瑞试图保持执政意识形态集团先进性,戚继光试图实现国防现代化,哈哈,佩服你

2008-03-01 11:30:50 yue

大概还是政府部门的庞大和权利的集中化,以及德治体制的固化,导致政府灵动性减弱。再加上政府庞大导致分支繁复,责任的所属不能明确。好不容易出几个冒头的,就立马被掀翻。

丫就外强中干了。

现在市场的国有化到私营化,貌似也是有道理的。2008-03-01 16:23:31 小鱼儿

我倒是想问LZ,哪个国家是多种意识形态治国的?

意识形态不等于普通的思想啊。2008-03-03 19:27:24 五花王

意识形态当然不是普通的思想,是人为设计出来的一套玩意。

没有“反革命”或者类似罪名的国家,就是多种意识形态治国,这还用明说么? 2008-03-04 08:34:58 小鱼儿

2008-03-03 19:27:24 寒冬夜行人

意识形态当然不是普通的思想,是人为设计出来的一套玩意。

没有“反革命”或者类似罪名的国家,就是多种意识形态治国,这还用明说么?

——————————————————————————

你的意思是,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一样,在美国拥有“权力”? 2008-03-04 08:35:00 小鱼儿

2008-03-03 19:27:24 寒冬夜行人

意识形态当然不是普通的思想,是人为设计出来的一套玩意。

没有“反革命”或者类似罪名的国家,就是多种意识形态治国,这还用明说么? ——————————————————————————

你的意思是,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一样,在美国拥有“权力”? 2008-03-04 11:01:51 五花王

“治”就必须要依靠“权力”么?或者说,就必须依靠绝对的“权力”么。在美国,意识形态有“权利”,但是我想没有你所谓的“权力”。

不知道你的自由主义,是洛克还是罗尔斯,共产主义是尼泊尔共,苏共还是法共,或者干脆就是“联共(布)”

如果说的是“联共(布)”或者是朝鲜劳动党,那么任何一个正常状态的人类社群,都不能赋予这种玩意任何“权力”,被这种玩意搞到“权力”的后果,还用再上一课么? 2008-03-05 07:46:33 小鱼儿

2008-03-04 11:01:51 寒冬夜行人

“治”就必须要依靠“权力”么?或者说,就必须依靠绝对的“权力”么。在美国,意识形态有“权利”,但是我想没有你所谓的“权力”。

不知道你的自由主义,是洛克还是罗尔斯,共产主义是尼泊尔共,苏共还是法共,或者干脆就是“联共(布)”

如果说的是“联共(布)”或者是朝鲜劳动党,那么任何一个正常状态的人类社群,都不能赋予这种玩意任何“权力”,被这种玩意搞到“权力”的后果,还用再上一课么?

————————————————————————————

那个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只是个举例而已,摊手,何须那么激动。我也没说过需要“不受限制的权力”(绝对和不受限制是不同的)

国家依靠权力很丢人?权力又不单指警察监狱。我对意识形态和思想的区别的看法是,意识形态虽然也是一种假设,但却要求(一个时期一个地点的人)服从,比方说美国宪法里那些条文,不用我百度出来吧——这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古代那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2008-05-11 20:35:35 charixian

第一句话就点题了 后面的都在拐弯抹角的叙 2008-05-20 11:11:39 晨·北

若有所思„„

2008-06-04 19:34:44 [已注销]

借古讽今,语言很狡猾

2008-06-17 13:28:22 跳着唱x1

印象深刻的第一句

2008-07-07 22:30:39 obsesser

我觉得是以德治国的过分成熟所造成的异化,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就像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过分发展导致的对人·对社会的异化一样。一个文明一开始总是从一种意识形态中受益,而当这种意识形态不断发展,且不具有开放性的话,最终不可避免的将走上异化的道路。而任何异化的后果,无非都是对之前从中受益的一方的束缚于摧残,这或许也是一个文明由盛转衰的原因吧。

2008-07-14 11:19:49 不知所终

“因为在意识形态之中,没有“私”的存在,也没有“阴”的一面。这样又回到万历所面对的最初的问题,为了这个基于完美条件而设计的体制能够在现实层面上运作,就必须打折扣,就必须冠冕堂皇,说一套做一套,就必须虚伪到底。”

“整个体制事实上已经沦为一个形式:人人都在用阳的一面,也就是终极价值来掩盖自己的阴的一面,也就是个人私利。当社会日趋参差多态之时,体制所要求的单一化,同质化已就不能做到,整齐划一的集体开始崩解,由己及人的行为方式已经进入死胡同,其必然碰壁。当现实基础严重脱离体制时,体制又不能自我否定,只好强行将现实拉回原初的设定状态。”

——总结得到位!!这就是这个社会为什么看起来充斥着虚假、欺诈和谎言的根源。所以同意viwl4887的观点:

“从组织(制度)设计来讲,对人性的基本假设应当是:人是有欲望的,个人私利是会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权利和制度的设计应当尽可能考虑并规避人性弱点。” 2008-08-21 17:47:52 二农戏猪

体制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2008-08-27 20:29:14 副局长

指桑骂槐

2008-11-03 16:28:37 人造天堂

含沙射影也太明显了吧

不过要含射也得有点学识的积累

古来今来地球上的政府,都是一元的组织,一元的组织就需要一元的意识形态。但有的一元就能维持,有的就不能。

关键还是儒教这个一元是个垃圾 2008-11-03 18:24:29 副局长

楼上能不能解释下什么叫一元组织?

比如70年代乌干达阿明独裁政权的一元性和03年芬兰的三党联合政府的一元性有何本质联系?

2008-11-03 18:47:12 人造天堂

大致说,组织中所有成员的目标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交集。这个交集即成为组织的目标,组织就像一个人一样行动,可称为集体人。

阿明政权的交集是阿明本人的欲望,极小极不稳定。芬兰联合政府的交集是上台执政,为此必须满足选民的需求集合。从民主自由等等价值观的角度,二者当然有本质区别,但从组织的角度,只是交集大小和稳定性的区别。

儒教的问题就是,所谓仁,君子等等,又大又空,现实中根本无法界定,因而没有稳定的交集。

2008-11-05 06:23:40 [已注销]

制度是什么?以德治国就是一种制度。非要把以德治国和什么以法治国对立起来没什么意义,写在纸上的法律难道可以治国吗?一个图纸上的政治制度难道可以治国吗?

没有人就没有制度,没有德也没有制度。2008-11-06 18:51:03 人造天堂

制度就是若干人以某种理性的关系长期结合,如同一个人那样行动,可称为集体人,每个人都是他的器官,法或者公德,是他的灵魂。写不写在纸上无所谓。

所谓以德治国的德,只是个人的德,私德。幻想社会只是个人道德的简单相加,当制度出问题时,却试图改进个人的道德来改善。其实是用来掩饰不合理的社会制度。2008-12-28 16:02:52 八圈

---------------------------

2008-08-21 17:47:52 左轮

体制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

我赞同左轮的这句话。楼主的评论,借“单一意识形态”说事,也许有其深意。但若是以此概念简单概括张居正时代的所有,则未免失之单薄。遑论借此评判整个帝王时代了。

不过话说回来,整理一下楼主的思路,大明帝国莫非真的就只有“单一意识形态”么?楼主恐怕难脱管窥之嫌。

2009-01-09 09:25:35 菁的飯禱愛

这个“意识形态”,是否和《天道》中的“文化属性”可以等齐观之?

要推行法治,要民主,要自由,要发展,那还得看在我们的文化中,个人有没有“认真对待权利”,有没有能力“为权利而斗争”。

我老觉得,最终的问题出在人身上。能解铃的,也还是人。2009-02-12 16:41:17 littlegdog

我总觉得过于依靠道德的社会 人的精神状态是难以想象的 还是要一个能够对人的劣根性有所控制的制度会好一些 2009-06-23 09:58:51 深海的鱼

有点意思,感觉作者对现实的关注胜过对书本的关注。2009-07-04 20:36:10 等待

今天中国的制度和古代没有根本区别 2009-08-30 14:32:34 沛多菲

我们为什么没有民主的细胞,哪怕是寡头政治也行。我们只有大独裁者,把我们变成了没有也不需要独立思考、丧失自我的、沉默的羊群。2009-09-07 15:43:54 封狼居

中国可能更适合开明专制+适当的革命,两者结合来推动国家发展。我们是发明官僚制度的国度,我们没有发明过民主选举制度。一个王朝不行了,老百姓会直接用脚投票,用武力推翻它。

我们有我们实现民主的方式,选举制有时候也不过统治阶级保护自己统治的遮羞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09-09-25 14:29:08 hui

可是依靠武力就要流血,都是百姓的血。没有好的制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009-09-30 23:05:42 qsc111

不要老想着人了。

那种想通过改造人、改造人的思想,来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是一定会走到她的反面,而且让所有人万劫不复的。2009-10-01 22:49:52 么么猪

开明专制+适当的革命 比如台湾 2009-10-09 23:38:46 半死不活

没有谁对谁错,谁强谁弱。历史在轮回中 2009-10-19 09:44:58 月满西楼

历史如同一面明镜,我们可以借鉴,也可以反省,还可以前行。

改革需要惨重的代价。

2009-11-19 23:12:31 门下鲤鱼

组织的权力格局不变,从系统来讲必然是不稳定的系统。2009-12-27 14:32:27 允中

德治就是人治,以德代政也是人治,教條化地治理國家。儒學是教!一點不假!2010-01-25 10:58:51 cassie

很好的书,很好的书评,学习了。谢谢。2010-01-29 08:11:51 OLIVIER

说穿了,中国要是没核弹,日本灭中国不难!2010-01-29 11:22:11 吕小可||不孤单

无论是张居正的改革,还是申时行的规矩,作为朝廷首辅的他们是在去寻找一个社会的平衡性,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可能也不会改变体制的框框,只能说他们为民还是为己。利益平衡是朝代或者是国家发展的永恒的基础„平衡打破,地动山摇!2010-02-22 01:21:35 顺其自然

一次次轮回

2010-02-27 16:48:40 愚然

追求制度的完美,永恒持续,就像人追求长生不老;又有哪个国家政权长命百岁;人接受不完美,不能永恒的事实,也就接受在基本上的单一;但内在会尽可能使自己和后代过得好些。人不是那看不见的万能的“主”,历史也只能以看上去螺旋前行的方式演进。--这是些废话。2010-03-17 11:14:27 村上存书

所有的改革,不过是为了试图维护统治者集团的利益,人类文明已经发展了如此多年,还是有那么多怪象。。。

我还是在盼望、追求、祈求启蒙发生在中国,希望世界更美好 2010-05-02 09:23:51 笑指杨花

天朝古今无不同

2010-05-03 19:47:23 [已注销]

mark 2010-05-05 11:49:16 yao

肤浅...你回头好好了解一下你说的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吧...2010-05-13 13:35:17 高山

这个书评绝了。尤其是第一句。楼主你真吊。2010-05-14 21:34:46 [已注销]

太强了,楼主的开头实在是太强了 2010-05-21 16:18:26 Mika__[表情]

太好了

2010-05-29 08:19:27 风起罗马尼亚

你的开头漏洞可真多...2010-06-20 13:34:02 天天想上

既得利益者集团太强势了,毕竟发展好多年了。想打破这个困局谈何容易啊 2010-06-21 11:22:31 哀冬之伤

更tc一样啊?

2010-07-10 21:38:15 默默茶

lz,什么是意识形态?? 2010-07-27 12:07:48 kongxx

张居正试图搞经济体制改革,申时行试图建立和谐社会,海瑞试图保持执政意识形态集团先进性,戚继光试图实现国防现代化,而他们全部失败了。

精辟

2010-07-30 22:36:13 58784538

2006-06-20 18:42:23 viwl4887

令我想起 制度经济学。:)万历的失败或者整个明朝政治的昏聩,源于统治阶层意识形态的根不正。如果根不正,有一个天才的天子,也可以幸运地出现清朝的“康乾盛世”,但那需要一个清醒的天才。

————————————————

康熙盛世?剩世还差不多。2010-08-17 14:56:51 yll2296514

这个分析太宽泛,无法体现万历年的特殊性。因为顺着作者的思路,结局早在秦汉就注定了。2010-08-18 11:11:48 john

张居正不过是顺应时代趋势做到一个头脑清醒的宰相都应该想到和做到的事,但还是突破不了儒家大一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钳制。其实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导就是始于意识和文化形态的突破,时至今日,我们看到这几乎完全突破了原有框框的束缚。其实这仍是中国借助于西方文明成果,而第一次是开天辟地的五四运动。高度集权体制是否最终会带来社会的僵化和单一,至今还没有答案。2010-08-21 20:39:30 天下一逸

“牺牲局部保全整体稳定,牺牲公平保证效率,以计划代替现实操作,以预测代替评估,如此种种。” 牺牲公平保证效率? 个人认为应该是牺牲效率保证“公平”吧!2010-10-04 23:16:41 第六感

所谓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其实是互为表里。在明朝的例子是朱元璋在乱世中摇身成圣,然后一手建立这理想国,导致绵延了近两百年的时势。2010-10-05 19:43:10 半盏残灯

张居正失败了,申时失败了,戚继光也失败了,原因是体制问题在作崇。那么我们今天在所谓的社会主义体制下邓小平搞经济开发,江泽民搞搞以德治国,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这些策略还是沿袭古人之壮举。成败得失自有历史考证,我等拭目以待!2010-10-12 20:01:04 那年丶好大雪

书很不错,有种娓娓道来的平淡质朴,就是没有看到黄老先生所谓的大历史观,执政者很难鉴戒到什么不是偏于理想化也就是实用的东西,2010-10-25 21:00:25 今夕何夕

伦理道德,儒教,这些东西最初被统治者用来作统治的工具,后来自己也成了这个大体制里的一环,到底谁统治谁呢,呵呵 2010-10-27 22:58:42 OLIVIER

政治体制不改,经改不会最终成功,社会不公会加剧 2010-12-09 23:38:08 蓝雨

每个时代都有其矛盾所在,也不用太纠结。该看到社会的进步,就像沙漠玫瑰的长成过程。对现在的社会,抱着解决矛盾的心态批判弊端 2010-12-29 23:10:05 1219

对于:中国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家大都认为“历史,就是制度的历史”,继而把制度局限在上层建筑范围,再缩小到对官制的研究,所以估计是没法象他这样独辟蹊径了。中国人的学术创新能力是怎样被束缚的,可以想象一下。------------的感想:近来也感觉“历史”这东西,却不只是上层、英雄、制度等的视角,确实各群体、各领域,都有自己看历史的视角。没有写出的视角,也是视角。从没有想过历史,也是一种视角。2010-12-29 23:17:03 1219 我再接着解释一下上面的我的话:--确实各群体、各领域,都有自己看历史的视角。-----各领域,指:从经济人、制造剪刀的、一只10世纪的边塞的瘸腿的狼、一只曾被教皇俘获的鸟、一个所谓的古代的奴隶等等视角,都有自己的“历史观”。2010-12-29 23:29:14 1219

1、我的话:由实践来证明理论、预言的对,是个屁话。(随想的,请已经长眠的韦伯先生暂别介意):比如韦伯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这2个东西真是韦伯说的“那样的关系”吗?谁能肯定?韦伯他老婆有权威肯定?他儿子有权肯定?他的敌人能肯定?他的后代的某个所谓著名或不著名学者能肯定?上帝才能肯定?中国的共工才能肯定?„„。所以,突然让我想到《教父》,说了就是说了。你可以说你讲的话什么都对,也什么都不对。所以,结论:很多时候,对很多东西,实践,根本证明不了理论。话(理论、预言等),只能说说罢!其实,我个人偏见:世界上99%的理论,实践都搞不掂。所以,你看从古到今,数以百亿计的人类,都在瞎扯罢了,就是豆瓣里这如海浩瀚的观点、文字,也不过同样有闲来瞎扯罢。

2、2010-12-29 23:40:45 1219

所以:

1、反正大家讲的话都是屁话,包括自己,所以人活着一生,随便讲就是。所以大家确实是很随便的说话。包括各种场合的说话:不管是外交场合的战争威胁,还是买菜、还是男女的情话。

2、事情也一样。话由自己说,理论由自己认定;那么事情也由自己认定。事情、事儿、事业,你说有意义就有意义,即便是洪水海啸,你说没意义,就没意义,即便你就是身上盖着这世界当代(注意我对时间的限定)最有权势的国家的国旗下葬的元首!2010-12-29 23:44:10 1219

---这是我,读书几十年、观察、体验世界几十年的最新认识。对人、世界„„的总认识。2011-01-03 17:05:44 rock

是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兴趣。想想初高中学的“历史”,难怪现在喜欢历史的人这么少。

第二篇:文学评论 万历十五年

文学评论 《万历十五年》

明史曾经是共和国第一位领袖毛泽东研究最多、批注最多的一部书。于是那些年明史研究风起云涌。而 《万历十五年》是明史研究中占有独特地位的一部书。

对于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毛主席对万历皇帝也有所评价,毛主席曾经评价道:“他10岁登基,这个人长大了,酒色财气都好,极度奢侈腐败,长期荒政。他是明亡的种子,是个无道昏君。他当了48年皇帝,是明朝当皇帝年头最长的一个,也是失民心最严重的一个。”毛主席的一席话,真的是令人深思啊。

清代史学家孟森认为,明朝表面上亡于崇祯,实质上却亡于比崇祯早几十年的万历皇帝;历史学家黄仁宇甚至为明朝的灭亡做了精确额时间判断,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就是在万历皇帝的手中,明王朝开始发生癌变,并导致最后的死亡。以皇帝的身份消极怠工,万历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例外,三十年来万历不上朝,不和大臣见面,甚至对于官员的奏章不加理睬。除了1588年到定陵看了一下自己的坟墓外,万历居然没有离开紫禁城一步。万历四十八年,明朝在位时间最长,工作最为懒惰的皇帝万历终于一命呜呼,他给继承者们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凋敝、吏治腐败的烂摊子。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他是选取了《万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这样一个无意义的年份为时间点,选取了万历皇帝、张居正等七位人物为切入点,表现了山雨欲来之前的危险平静。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了明代社会之症结。可以说它是一本给人启示良多的一本书。这本书,融会贯通了黄黄仁宇先生数十年的治学成果,人生的经验和对明代朝廷政治的深刻认识,以“大历史观”,深刻地分析了明代社会之症结,朝廷中的矛盾。黄仁宇所使用的写作手法,除他自述的“大历史观”下的年鉴写法外,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纪传体史料写作。因为毕竟是通过六个典型人物来梳理本朝的历史和事件脉络的。皇帝、首辅、高级将领、文官和思想家,是万历王朝上层阶级的主要类别,充满了整个朝野,折射了整个社会的阴阳两面。

总之,万历十五年表面上是平静无事的一年,但其实能够从这一年的切片里面看到整个中国历史的问题。所以黄仁宇就说这本书虽然讲的是一年的故事,但其实他要讲的是中国失败总记录。

黄仁宇先生认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写的却是整个明朝的兴衰,黄仁宇先生在书中展现给读者的是与以往任何一本历史书中,都没见过的忠臣、清官不同的海瑞和首府张居正等六个历史人物。作者选择了此朝的几位代表人物:清官海瑞,名将戚继光以及哲学家李贽为典型,从这些人的性格与经历着手,再次强化了道德法律之争的主题。

大历史观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我们一般人也都知道事件发生是诸多原因积累的结果,但却无法去剖析给出令人满意的认识方法。黄仁宇先生运用高超的逻辑技巧,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恍然大悟的必然结果是如何产生的。

万历十五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1587年,是万历皇帝执政的第十五个年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当年,在明朝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应成为历史研究的重点。黄先生以发生在万历十五年前后的历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六位主要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特点:

不同于以往历史学术著作的枯燥,黄先生以类似于小说的独特的写作方式,有趣又不乏深刻,是极佳的历史入门书。

大家之作。作者黄仁宇,美籍华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黄仁宇辍学参军,1943年加入驻印远征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

语言流畅,文字功力深厚。《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所著,最初用英文写作,后由黄先生本人译为中文版本,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沈玉成先生修改润色。用词恰当,成语典故信手拈来,描写语言极具画面感,给读者以阅读享受。

明朝的衰落与贪腐有关系吗? 黄仁宇先生在书中一语贯之的观点是帝制中国的弊病,就是以道德代替法制,人们往往凭借私人关系来弥补制度中的不足。这其实就是中国人讲究人情的背景所在。读这本书,对领导会有很大启示。组织学上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组织越是庞大。将不可避免遭遇组织绝症。表现之一就是对环境的过度适应而导致无法应变。很明显,如果吧明王朝当作一个组织的话。在它开国时期,是蒸蒸日上的,文臣武将云集,各个能发挥才干,而到了明后期,越来越压抑人的欲望。文臣政治越来越烂熟,最终导致了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叛乱,异族的兴起。

《万历十五年》写海瑞的这一章,尤为精彩,十分深刻,挖掘了海瑞悲剧一生的思想和时代根源。书中有一句充满哲理且十分优美的话:“富有诗意的哲学家说,生命不过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间的任何阻隔。”读过这段话,我想到《思想录》的作者帕斯卡尔说过的那段为许多人所倾倒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也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由于思想,人囊括宇宙。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想,每个活着的人,都在进行着,只不过思想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已。《万历十五年》就是黄仁宇思想的结晶。

黄仁宇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在《万历十五年》写作过程中,参阅一百二多种资料,对书中的引文,作了一百一十多个注释。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法,相信每一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万历十五年》。

第三篇: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1584)读书笔记

个人主要看法和观点 读后主要困惑和问题

数年前,曾收到过一本母亲的朋友赠送的《万历十五年》,当时将它作为一本故事书囫囵读完,只觉文笔优美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并没有太深的感受。如今,在作业要求的泛读书目中看到这本书,重新翻开,细细品读,感觉到的是蕴藉其中的是对于历史直切要害的剖析。全书从五种人物的角度出发,以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为点,来深度剖析当时的政治制度,试图从制度角度来说明明朝的衰亡,这种衰亡是可悲的,亦是咎由自取的。

张居正:生前身后两重天

万历十三年(即1582年),万历皇帝最为倚重的元辅张居正去世,这位半生力求改革、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不会想到,在他死后不到半年(1582年年底)他便被盖棺定论为结党营私、妄图把持朝廷大政,居心否则的佞臣,随后张家被抄,其亲属被夺官流放。

一个厉行改革的首辅大臣,曾一度掌管着举国的决策大权,却沦落至此,子孙都不得保全,不禁令人唏嘘。由于王朝制度的不健全,判人对错皆以道德和礼法代替法律和制度张居正提倡厉行节约,自身作风却不俭约,成为最后百官弹劾他的主要着眼点,以至于磨灭了他身前所有的功绩,而将其一生涂污。然而,事后张家追缴的家财相加总共仅十余万两白银之数,这对于一个众大臣所言的“欺君毒民、卖官鬻(yu)爵”的“大奸之臣”应有的家产出入甚大。这其中暴露出舆情的局限性与极端性,所谓“倒张”,声张者也仅仅是为自己的爵禄着想,而非出自对王朝的忠诚。

这是封建社会的毒瘤之一,每个人,无论官阶多高,只要衣食住行说中任何一点存在着污点,他/她便可能成为其他人攻讦的对象。甚至于,哪怕你一生未走错过,只要有一群人足以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也便可以使你“死无葬身之地”,开棺戮尸之举见诸史文。

中国人向来推崇的中庸之道,部分原因也自于此。“树大招风,风必折之”,统治者难以容忍有臣子的地位威胁到其地位,同僚也不会允许存在着一个时时刻刻能威胁到自身利益的官员的存在。以道德替代法律,也是这种恐慌的根源,一旦一个人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其权力也相应的膨胀,其也愈加难以约束自身的欲望,吕不韦,王莽,鳌拜,都曾站上统治阶级的最高层,但最后都难得善终。跳出这些人所做所为的对错而看,有些“罪状”,是这些权倾朝野者所不可能避免的,或者说,有些事情是因为制度的局限性的必然结果。比如说,“任用私人”,这是最常见于描述所谓“奸人佞臣”的罪行的了,但是,我国传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早已注定了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奸臣权臣需要靠“私人”稳固自己的权力,为自己牟利,忠臣能臣也需要靠“私人”来协助推行自己的政策方针,了解各地州郡实情。整套统治制度本就建立在通人情、讲道德的基础上,何谈以科学、客观的手段治国理政?况且,旧时交通不便,又有谁能考证这个县今年产了多少稻米,那个县水涝灾情究竟如何呢?这种条件下,那些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也只有靠“自己人”来获取相对真实的情况。

而张居正所力行的改革,总体而言,对王朝利大于弊,比如,他一直力推的,重新丈量土地,严追各地应缴赋税等政策,但整个王朝积弊已深,又因为他的位高权重和锋芒毕露,威胁到其他文官的利益和升迁。于是,反张派必欲除之而后快,奈何,张对朝廷贡献之大,与万历皇帝关系之亲,让心怀不满者无处下手。只能等到世间再无张居正,才终于掀起一股倒张的浪潮,使其尸骨未寒,便遭受参劾,直至后人被抄家放逐。他生前所做的一切改革努力也随之而去,明朝也重回浑浑噩噩原地蹒跚的轨道。

万历十五年,前任首辅大臣张居正在朝堂中的影子渐渐淡去,继任者申时行战战兢兢地维系着皇帝与文官间脆弱的平衡,四万名身着锦袍的文臣在太和殿与文渊阁间形成了一条强大而牢固的缰绳,控制着这个时代的走向。

朱翊钧:不胜人生一场醉

《万历十五年》的又一个亮点在于黄仁宇先生塑造了一位与我们传统观念截然不同的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与我们一般人认识中皇帝至高无上,说一不二的形象不同,万历的人生可以说是写满了妥协与无奈。

万历皇帝十岁登基,以首辅张居正为师,全国事务多由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大学士代为拟批。前期的万历,守礼仪,上早朝,习儒家经典,可谓是“励精图治”,对于国事充满热情。甚至在京城遭遇大旱时亲自步行到天坛祈雨,亲自操练禁军。但随后由于张居正的去世,他失去了重要的辅助,更为糟糕的是张居正生前得罪的大臣们集体发难,要求清算张居正,万历在舆论和证据的双重压力下,只能痛苦万分地在张居正死后几年后清算了自己的老师。从中,他渐渐体会到朝堂争斗的阴暗性。

但是在万历十五年前后,皇帝发现自己不过是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工具和代言人而已,只要他的言行不符合文官心目中皇帝的形象,就会被文官的奏疏所“参”,虽然以温和的口吻,但本质上是挟祖宗之法,道德之本,要求他改变,否则就是愧对祖宗的基业,有损于皇帝的威信。

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的产物。

因为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正如黄仁宇先生书中所言“他的高于一切的,神秘的力量是传统所赋予的,超过理智的范围,带有宗教性的色彩,这才使他成为决断人间最大的权威。如果官员们承认他的决断确乎出于他自己而非倿幸的操纵,那么即使有失公允,也可以使大家绝对服从。”

渐渐地,万历看透了这一切,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却生来就没有了自由,甚至和自己的母亲都要以君臣相称,所谓“孝道伦理”渐渐成为了符号化、形式化的机械行为;为立储一事,他多次受到百官的劝诫,便是因为他喜爱自己的次子胜于长子,而大臣们万万不会允许“废长立幼”如此有违伦理传统的事情发生。万历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只是在文官集团控制下的一点权利,只要他的决策危及文官集团的利益,便会被各种奏章压得喘不过气来。

至此,他终于明白了自己这个皇帝只不过是封建礼教的一面旗帜,是文官集团所制造的符号象征,从而灰心意冷。甚至更深一层地说,他只不过是这家帝国马车上最尊贵的乘客,而并不是他最初所想象的马车夫,他根本无力控制这个庞大帝国的前途,他所作的决定根本什么都不能改变,即便他是皇帝,因为帝国这架马车被一股强大到无法想象的两千年来所积累古老的力量所挟持着向前。他看透了这一切,可惜,皇帝是不能辞职的,于是他把自己勤勉治国的一腔热血都咽进了肚子里,以消极的方式与文官集团对抗,不批准任何的人事变动,不出席惯例性的仪式,每日只把自己最好的时光花费在与太监们掷钱游戏上,用最消极的也是唯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帝国的无奈。

从中可见,即使是身为皇帝,在面对封建礼教所积累下来的强大的蛮横的力量时,也只能无奈叹息。因而,这么一个早已失去控制的腐朽的庞大的帝国机器,一步步走向终点的时刻也毫不令人奇怪了。——这也是作者想说的,在万历十五年,这么一个没有大事发生的年份,我们的古老帝国的命运已经通过这些人物的悲剧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而万历皇帝,作为身处这个漩涡最中心的一个人,这一切最深刻的体会者,企图用皇宫的深院高墙来隔绝自己意愿相冲的一切,他不会知道,在他死后,他最宠爱的贵妃被定为“祸害”,孤居冷宫而终。

Q:为什么封建制度会走向消亡?

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十六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这本书并未罗列出一个又一个数据和事实来说明朝廷是多么的腐朽,也未有一笔一墨写下所谓“封建制度消亡的必然性“,而是通过一个个身处时代大潮中的人物的经历,让我们感觉“明朝不能不亡”,“封建制度的消亡是肯定的”。

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以道德作为标尺,也是我国从宗法制到封建制,到责任内阁制,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变迁中,一直存在的一个现象。在民众认知水平普遍低下的过去,很难灌输给百姓一种易于接受的法律观念,只能用能够口口相传,代代相承的道德作为规则的象征。而建立在道德上的法律仅仅是作为一个补充品,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古代大部分的法律条文可以等同于“重典”,大明律所规定的刑罚“笞、杖、徒、流、死”无不是重刑。

其实提倡道德是一件好事,但明王朝的这种提倡目的并不单纯,让道德代替法律,让帝国的司法从属于行政,只要“要求大小官员按部就班,上下有序,以此作为全国的榜样”,就能使政府的统治保持一元化而使文官集团的思想行动趋于一致,从而达到维稳的目的。这方面还有个例子,直接摘抄书中所说:“俭朴本来是一种美德,然而在这种条件下提倡俭朴,充其量不外是一种手段,意在使行政问题简化,以适应政府本身的低能。” 在普遍低能的状态下,即便有好心的官员想支持公道,做点好事,也会因为各样的限制,甚至是经费问题而不了了之。由此,长期以往,会造成帝国的措施和立法精神脱节,使伦理道德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做事时则另有一套。无论是皇帝还是首辅,想从中找一个折衷方案几乎不可能。

当然,这种道德的提倡也有积极的一面,有时候会让一些孔孟的信徒在危难时,不惜牺牲自己以完成任务(如下图内容)。但就如作者原文所说:“他们带有冲动性质,也多个人成分。”不能将其视为制度的优良特征,并且这反而暴露出制度的不足。

首辅张居正父亲去世请求回乡,皇帝夺情不允,张便是“贪恋禄位,不肯丁忧“;皇帝亲自操练禁军,便是“有损承平气象”;谏臣所言激烈,伤及君王尊严,皇帝也不能将其贬斥,因为敢于直言者便是“忠臣”。大臣所奏言,其依据无不是儒家传统观念,与传统不符,与道德不一,便是错。

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致接二连三地在紧急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作救命的符箓。道德应该建立在完善的规章制度之上,用以补充技术上所难以企及之处。

万历十五年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年份,但却因为黄仁宇的一本书成为了一种现象的代名词。今天,是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就职的日子,有人说美国将迎来其的“万历十五年”时刻。而在第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数年后,重新读这本书,又从中体会到这本书写的不止是历史上帝国的兴衰,而是社会的兴衰,时代的更迭。

第四篇: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于无声处听惊雷

近期,在同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受益颇深。此书内容丰富,涉及明代政治、经济、社会多个方面,作者从万历十五年这一年的几个事件作为中心点展开叙述,从国家政治制度、决策方式、知识分子等,层层加以剖析,将他们置身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评述,冷静客观地探讨他们的功过是非,指出种种做法对将来的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作者看似随意着笔,实际上分析了晚明种种问题的症结,即以道德代替法制,整个国家发展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明清的衰落也成为历史的必然。《万历十五年》英文版原名直译为《1587, 无关紧要的一年》。黄仁宇这样概述“无关紧要”:“1587, 是为万历十五年, 次岁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 无事可记, 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这一结论, 作者是通过一系列事件解读出来的:皇帝的怠政、张居正的独断、申时行的中庸、海瑞的固执、李贽的无奈、戚继光的自强,这些人或身败或名裂或郁郁而终, 无不作为牺牲品遭殃受害。透过一个个人物的命运, 作者梳理的是大明王朝的体制和政治状况。事实上,黄仁宇的笔触并未局限于 1587 年, 而是纵览了整个明朝,乃至可以透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政治与经济体制, 追寻其衰落的必然原因。《万历十五年》的章节安排几乎都以人物命名,万历皇帝属于最高统治者,而张居正、申时行是志在改进文官系统的皇帝顾问,海瑞是倡导复兴传统道德的地方官,戚继光是志在强军的武官代表,李贽则是一个思想的“离经叛道”者。显然,人物的选择具有典型性,把人物与制度的故事放大来看,就出现了如下图景:万历皇帝独处权威的顶峰,但更大意义上却是皇帝制度的一种象征,受着道德治理规则的种种约束——祖宗成法、道德礼仪及文官系统的运作机理,这些约束不仅使他丧失了发挥个性创造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作为一个常人的权利,所谓“专制、无能、贪婪”也可视为万历在自我意志屡屡受挫之后的“消极怠工”。张居正和申时行官居首辅,张居正10年新政,最终只能在文官们的道德责骂声中草草收场。由此可见,人物的悲剧实际上是一种与制度互动过程中无所作为的悲哀,无论是万历皇帝,还是张居正、申时行、海瑞与戚继光都不能以自己的行动分别使皇帝制度、文官制度(包括经济和法律制度)及军事制度得到改观。我们渐渐了解了作者的历史观,从小处看,1587确实是平凡的一年,然而从这小处看开去,我们将视线扩大到前后几百年,无论政治家张居正还是申时行,军事家戚继光还是思想家李贽,不管他们做出怎样的努力,明朝的衰落已经无可避免,而究其原因,则是明朝开国以来的各种制度和举措造成的,是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造成了整个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这种状态从黄仁宇对张居正新政的评价中可见一斑:在下层行政单位间许多实际问题尚未解决以前,行政效率的增进,只会造成文官系统内部利益的纠纷,但这些实际问题不能引起技术的改进而只会被升级为道德问题加以解决,即用大而无当的抽象道德原则来掩盖问题和恢复平衡的状态。概言之,人物和制度的悲剧都源于一种“无法突破僵局”的悲哀。

在作者看来道德绝非万能,我们需要技术与法律这种方式来解决一些不需要道德出面解决的问题,道德的目的应是远大的,它是作为一个指引而非硬性的规定。如果将道德作为一种硬性的规定,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缺乏变化与活力丧失发展的机遇,二是对道德的挑战,这不仅不能使政策一以贯彻和实现,也会给社会造成动荡与不安。黄先生以史为鉴,警示今人,这也是他站在全球的角度以宏观的视角来审视历史,也正如富路特先生在英文版中的序言所言:“历史学家检讨过去的错误,以作为将来的警戒但同时也要忠告读者,保全有价值的事物。”

《万历十五年》像一扇窗子, 打开了我们的视野, 他教给我们看待历史的一种方法。黄仁宇先生在谈到自己写作的《万历十五年》时曾说:“不仅可把历史看作一个链条, 也可把它当作一个鸡蛋来剖开。”透过 1587 年这个历史横断面, 我们不仅看清它的细节, 更可以把握历史的主脉;不仅可以了解它的外观, 更可发现它的深层结构。从中, 我们可以看到黄仁宇倡导的“大历史观”的端睨。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读《万历十五年》,或许能启发我们换一个视角看问题,观察世界,回顾历史,透视人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或许会有许多真切的感受,或许有许多独到的发现。

当前我们身处中华民族的巨大转型时期,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越来越强大,这是我们每个人有目共睹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为追求在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等各方面的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实践中积极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智慧和才华。

第五篇: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评价很高,作者是黄仁宇。它的重要在于,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颠覆意义的叙述历史的新方式。在此之前,国人的历史写作,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政治宣传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历史书都是一种模式,一种口吻,一种角度,只提供了一种画面。黄仁宇的这本书,简直是给我们开放了另一个世界,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大陆人都会震惊,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原来历史人物并不像我们的教科书上讲的那样单调、格式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就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

谈到这本书先说说黄仁宇先生其人。黄仁宇,湖南长沙人,曾经学过工科,在报社工作过,当过兵,后来又在美国攻读历史。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对历史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看完《万历十五年》之后的感觉就是佩服作者对历史的所用观察视角。通常一般的作家,不管是哪类作家写历史总要从整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找这个朝代的衰落过程,然后再从这些研究结果来证明这个朝代的各式人物或成或败的原因。但是黄仁宇老先生却不同,他是反着来。他是从各式的人物命运的起落中梳理出当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脉络,是以是一种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并且以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各式人物(如张居正、戚继光、海瑞等)的悲剧结局来推导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且里面引经据典,用的都是在史料中有真实记载的文献资料作为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这就保证了它的可靠性和学术性和来源。

《万历十五年》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这正是这本书的独到所在,本书也正是紧紧围绕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一些事一些人对从前和将来的发展展开详细,独到的诉述。一般来说,记载、研究历史的书籍都大凡枯燥乏味,但此书却不同,黄仁宇老先生的妙笔,读起来既又不枯燥也不乏味,反而读起来像侦探小说一样一气呵成,让人深入其中。本书中最有趣的莫过于那些例子,这些例子不但闻所未闻,而且完全颠覆了我们一般在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当中所见到的历史。在这里历史总是很有趣甚至是幽默甚至是不可能,根本不像是真的历史,倒像是作者杜撰的小说。比如戚继光也会向张居正行贿,万历皇帝和当时的朝臣是对立的两派,最惊讶的莫过于当时倭寇的入侵并非单纯的外敌入侵,而是由于万历皇帝关闭了当时的海关大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致使原来沿海经贸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关系受到重创,农民不堪其苦便纷纷联合海盗里应外合反抗朝廷,万历皇帝的这一举措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了本来已经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又被消灭了。这些都跟一般历史书上的记载和坊间流传的完全相反,但从作者对这些看似小说里才会出现的例子的中又可以让我们找到史料上的出处,这些例子的确都是有文献的真实史料,而非作者杜撰或者臆造的。作者认为,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写作本书的目的,也重在说明这一看法。为了使历史专题的研究大众化,因而本书采取了传记体的铺叙方式,共分七章,每章的标题分别为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世间已无张居正、活着的祖宗、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戚继光——孤独的将领、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作者在文末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书中所叙,不妨称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其中叙及的主要人物,有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以知府身分挂冠而去的名士李贽,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这种情形,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作者自序)此书重点描述了几个的人物: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申时行,模范官僚——海瑞,将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万历皇帝少年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他曾经励精图治,打算开创一个“万历中兴”,但由于一件件事的不能决断,他终于无法忍受。而立储之事就成了他的一个爆发。他终于在这件事上开始怠政。而一个王朝也由于君主的怠政而渐渐走向没落的深渊。

在书中我看到了世态炎凉,做一个好官特别是做好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是多么的困难。由于万历皇帝继位时非常年幼,张居正又当老师,教育培养小皇帝,又为了国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大力改革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但由于居官高位,独揽大权,有时候也难免有一些错误和问题。但这些个人的私欲,缺点引起的问题在张居正死后被朝中大臣利用,翻出各种证据使皇帝无法容忍,张居正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神宗于是下令抄居正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开棺戮尸。他的家属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致使刚刚中兴的明朝,又走开下坡路。整个神宗一朝,没有人敢为居正呼冤。然而国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世间已无张居正!作者在书中末段指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作者一语点出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王朝的症结所在也是我们大明王朝乃至我们所有的封建王朝的晚期所需要改革的地方

下载万历十五年讨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历十五年讨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范文模版)

    制度如堤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长叙的大事。但是,很多事情的根源却在这一年就得以显现,像是湖中起初极小的几棵水草,谁也不知道日后会疯......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我是个喜欢历史的人,但是《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一直没有去看过,以为它写的是万历年间十五个年头的事。看过书后才知道只是写万历十五年那一年,即1587年。......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近日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此书英文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可直译为“平淡的1587年”。黄仁宇先生并非如传统史记般琐碎地描写该年事记,而是以1587年为......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这学期参加了名著阅读活动,在诸多的备选书目中我选择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从书中我读到了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读到了首辅张居正,读到了万历皇帝,读到了......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 很早就听说《万历十五年》非常精彩,立意深远,给人感触颇多。学校图书馆里这书也十分热门,几乎看不到这本书,都被借走了。近来在网上看了这本书,的确是名不虚传。只是......

    万历十五年书评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提到了张居正这一人物,张居正是明朝的内阁首辅,以其改革挽救了大明王朝而闻名千古,但其死后被革职抄家,家属十数人惨......

    《万历十五年》书评

    《万历十五年》——书评我的记忆中,初中时学历史往往只是背个年份,记件大事,然后用来应付考卷上的试题——这类记述历史的书多是枯燥乏味的,无乐趣的。然而《万历十五年》却令我......

    万历十五年 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黄仁宇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明朝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