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凉山调研报告
凉山州儿童纲要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宣传《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学校一行9人赴凉山州考察调研。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1)制定法规政策,促进两纲实施
凉山州州委州政府把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行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两纲监测评估统计工作的意见》;修订了《凉山州未成年人保护法》《凉山州禁毒条例》《凉山州艾滋病防治条例》《凉山州义务教育法》等法规政策;系统规划了2001—2010年我州妇女儿童的发展目标,对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提出具体意见。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分别制定了有利于妇女儿童发展的意见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2)完善领导责任制
两纲实施十年来,各级妇儿工委及成员单位把贯彻落实两个纲要作为促进男女平等、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总抓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地把“两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州妇儿工委办对全州17县市两纲工作进行考核,列出等级层次进行通报评比。各地成立了妇儿工委领导小组,并由分管群团工作的政府副县长担任妇儿工委主任。州委、州政府领导4次听取妇女儿童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州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及时调整充实了州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县、市和各部门也相继调整了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了领导力度。州政府妇儿工委每年召开妇儿工委工作会2-3次及成员单位协调会,州政府副州长亲自到会,并部署安排工作。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儿工委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人大政协监督检查、各界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3)落实机构设置,确保人员到位。
妇儿工委办公室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了会议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联络员制度、协调议事制度、监测评估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创建了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为把纲要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州政府制定下发了《两纲目标任务职责分解书》和分年度实施工作计划,对目标任务按部门职责、年度进行了细化量化,分解落实,明确了阶段性目标。按照规
划涉及的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各县市和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的职责,制定了本地、本系统实施纲要的具体实施方案,把指标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州妇儿工委定期向州委、州政府汇报工作情况,州政府每年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妇儿工委成员会议或联络员会议。部署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建议。调整充实了州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监测评估领导小组及下设的专家评估组和监测统计组,下发了《2001-2010年凉山州妇女儿童纲要监测评估意见》和《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完善了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为及时掌握纲要实施情况,各成员单位明确了一名联络员,负责本系统实施纲要的信息、材料、指标统计等工作,全州形成了上下贯通、职责明确的妇女儿童工作组织网络。目前全州有妇儿工委办专职人员 3 名,兼职 15 名,其中行政编 5名,事业编 5 名。全州仍有15县至今没有妇儿工委专职人员,这需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落实。
(4)确保经费落实
州政府明确了妇儿工委办公室建制,实行了活动经费单列。州政府妇儿工委办列入财政预算工作经费自2000年的1000元逐年递增至2010年的3.5万元;全州目前有16县市妇儿工委工作经费列入到财政预算,最多的西昌县5 万 元,最少的县为5000元。
(5)广泛开展两纲宣传培训
为动员全社会重视、支持“两纲”的实施,全州统一部署,认真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掀起了学习、宣传“两纲”的热潮。一是开展知识竞赛。组织参加了全国《婚检知识竞赛》、省、州两次《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活动。二是开展“两纲”宣传月活动,抓住“三八”、“六一”节等有利时机,先后开展了以“新两纲、新女性、新发展”、“妇女〃家园〃环境”及“尊重儿童、支持儿童、儿童参与”“关注妇女、抗击艾滋”等为主题的妇女儿童纲要宣传月活动;州妇儿工委组织保健专家在全州举办了100多场“爱心讲座”“妇女病防治”和18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讲座。选送了10户家庭参加央视《神州大舞台》——“欢乐之家”栏目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举办了凉山州首届家庭文化展,首届“少儿才艺大奖赛”,首界凉山州十大女杰评选,庆“三八”、迎“奥运”千人跑步活动,女干部风采展示文艺会,“万人禁毒”大型宣传及签名承诺等系列活动,成为我州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2003年以来,在州委党校专门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2期110人,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两纲内容纳入到州委党校常规课程,并开设专题讲座。十年来,州妇儿工委共举办以两纲为内容的培训班15期,4200多人次。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地扩大了“两纲”社会宣传面,为“两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二、纲要实施情况评估
从2010年监测评估统计报表看:按《四川省妇女儿童纲要定量指标数据表》监测的94项可量化目标指标中,扣除妇纲和儿纲交叉重复指标12项,属省级填报的2项,我州共有可量化考核指标80项,已达标72项,达标率占90%;未达标7项,占总目标的8.75%;无数据指标1项,占总目标的1.25%。总体看,凉山州实施“两纲”平稳有序,进展良好。
三、存在的问题
《两纲》实施10年来,凉山妇女儿童发展状况得到改善,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实现,但由于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带来的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我州妇女儿童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虽然全州17个县(市)都成立了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但是由于认识不到位,某些地方没有认识到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把妇女儿童工作与妇联工作混为一谈。2009年9月州政府两纲督查组到全州17县(市)进行两纲实施督导检查,督导中发现一些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把相关工作仅仅作为转变工作作风,为妇女
儿童办实事的内容,只满足于抓抓亮点、搞搞活动。妇女纲要的实施工作不实,力度不够,机制不全,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没有财政预算做支撑,难以形成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长远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监测统计面临困难
妇女儿童纲要的监测是制定政策和分析妇女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虽然全州形成了妇女儿童纲要的监测统计,但目前工作的发展不能满足需要,监测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纲要有些目标没有提出明确的数量标准。无法确定相应的监测指标。如“确保妇女获得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和机会”,“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无法进行量化分析,对于掌握真实情况、判断是否达标有难度;二是有的目标虽然能找到相应的监测指标但没有数据支撑,特别是分性别的数据。有些指标需要开展专项调查收集数据,但开展专项调查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三是县市开展监测统计工作比较困难,多数县市没有监测经费支持,人员变动频繁,难以保证正常的监测工作运转。
(三)、小学五年保留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在教育领域未实现省目标
小学五年保留率――2010年为80.03%比2000年的47.79%提高了32.24个百分点,但未达省目标。我州于2009年才实现“两基”,义务教育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两
基”成果巩固难度大,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的巩固难度较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10年为38.42%比2000年的15.17%提高了23.25个百分点,但与省目标80%差距较大。
(四)、出生性别比偏高是健康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男女两性比例达到了117.3比100,男性比例比正常值103—107高出10.3个百分点,2010年数据表明,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降低,降至114.1,但仍比正常水平高7.1个百分点。出生性别比偏高是一个严重的人口安全问题,它意味着因为对男孩的性别偏好而采取的选择性流产和溺弃女婴行为,一方面许多女性胎儿和女婴的生存权被剥夺,另一方面怀孕妇女在进行选择性流产过程中付出了身心健康的代价。
(六)和全省水平比较,凉山儿纲有几项指标达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儿童纲要目标总体判断上来说,凉山的达标情况较好,儿纲达标率为83.67%,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些重点目标虽然已达终期目标,但其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比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和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率均有下滑现象。又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农村学前一年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与省级目标差距很大。
(七)难点问题突出,新问题出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为儿童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目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数留在了家中,成为“留守儿童”。该群体数量增长很快,他们的教育问题正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
二是流动人口中的儿童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口中的儿童保健、计划免疫以及儿童的入园、入学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四、建议
1、加大措施力度,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进一步加大新《婚姻法》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适度的强制措施和必要地行政手段,推动婚前医学检查的正常实施,努力提高婚检率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加强对网吧、网络游戏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3、依法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4、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妇女儿童自我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彻底改变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树立男女平
等的思想,消除性别歧视,加大对侵害妇女儿童事件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5、我们可以办一些培养幼教方面的培训班,为儿童的教育出一份力。
6、作为教师,我们也需要一些专门的学习,尤其是在两纲方面。
第二篇:凉山中小学教育
浅论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生产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凉山州少数民族加大了对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得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信赖和赞誉,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凉山州少数民族边远乡镇中小学的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本文通过调查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就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 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一、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我在凉山州少数民族普九教育上到过几乎凉山州少数民族的所有县上,并担任学生实习带队教师,先后带领20余名学生赴凉山州少数民族县上参加教育实习,为期三个多月,共涉及凉山州少数民族17个县26个乡镇部分中小学,故以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为调查对象。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端,北依大小凉山,南靠云贵高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首府西昌市位于成昆铁路中段,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气温14℃)媲美,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全州有中小学学校(点)2940 所,在校学生82.5万人。其中,小学校2712所(含教学点939个),在校学生548333人;初中172所,在校学生194078人;普通高中学校36所,在校学生55921人;中等职业学校20所,在校生26726人。小学入学率98.05%,巩固率95.46%;初中入学率72.61%,巩固率94.2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7.08%。近年来,该州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信赖和赞誉。
二、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口分布不均,学校规模与结构不合理。
随着凉山州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大量城区周边的少数民族移居城区,导致城区中小学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各乡镇下属行政村的中小学生又不断流入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导致城区、乡镇各中小学学生人数明显增长。学生人数增加了,出现了超大班现象,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却没有跟上,导致这三者严重不同步,致使这些原本规模就不够大的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紧缺,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口的向外流动,导致其余各乡镇下属行政村小学的学生减少。这些学校规模不大,各级政府以前也有不少经费投入,但由于学生和老师人数过少,出现了超小班现象,相对而言,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就存在很大的浪费,老师要教授很多门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教学质量。
2、经费提供不足,教学设施陈旧,教学环境不好。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技资的重点,但是硬件环境的改善和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且这种投入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投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该州很多乡镇的学校都是七八十年代政府投人资金建立的,到目前很多校舍过于陈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办公条件差,距离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的要求相差甚远。教职工福利差,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该州很多中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卫星接收系统、大屏幕彩电和DVD等远程教育设备,但是由于教学用房紧张没有相配套的远教设备用房,有些村小甚至为了省电费,大多数时间都将远程教育设备束之高指正如一位骨干教师说的34“寸的大彩电,搁哪里是个麻烦。平时正常教学时,怕学生损坏了设备,设备实施全方面的保护,不让碰,更不让动。暑假、寒假设备放在学校,又要考虑设备的安全。而且电量那么大,学校没那么多钱,所以从不轻易使用,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所以学校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
3、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教师队伍人员过少,结构老龄化。中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无人的情形日益严峻。笔者所调查中小学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师将进一半,35岁以上的教师人数占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有多半学校没有青年教师,一些山区小学每所学只有两三位老教师。在这些农村老教师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总是几十年的经验和一成不变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接受的较为缓慢,他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种培训,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持排斥态度。如果不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投入新鲜血液,这种做法很不利于改善师资队伍老化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进程。农村小学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初中、中专或高中毕业生,有的代课教师甚至只是小学毕业生,他们的知识结构本身就很不完善,加之长期生活在乡村,信息、闭塞,经济收入也偏低,因而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得过且过;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根本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多年来只依据自己的经验在任教。可见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不足,素质教育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沦为空谈。在这些中小学中,大多只有数学和语文学科教师,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行政村小学是语文、数学课老师兼任其他学科教师,有的学校由于缺乏这些专业方面的老师,就不开设这些学科课程,使素质教育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沦为空谈,导致与外界之间教育差距越来越大,数字化鸿沟越来越明显。与外界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日益提高相比,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却在逐年下降,大多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就不得不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大军。
4、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管理难度与日俱增,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许多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地处偏远山区,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发达,导致一部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交通和安全问题难以解决,这又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所有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都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细之又细,但大多也只停留在”制度上墙"的层面,有的农村小学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更是流于形式。有的小学是校长一人说了算,用人任人唯亲,激励机制不健全,评价制度不切实际,根本无法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学校,管理一片混乱,教育质量也无法提高。
三、解决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进一步深化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在编教师的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工资结构制以及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依靠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在充分考虑自然村距离和生源的基础上,加大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逐步撤并一些规模较小、教学质量低的学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此外,上级有关部门应根据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问题,妥善处理人数特少的学校和特别偏远地区的教师编制问题。
2、进一步加大对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由于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应给予凉山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予以更多的财政支持,用于增加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此外还可以通过筹资、引资等方式,增加对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资金技入,帮助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改善校园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教学设施,适当配备学校办公设备,改善教职工办公和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
3、进一步加强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一是鼓励教师自觉参加脱产 学习、函授、电大、自考等进修,二是除了定期举办州、县骨干教师培训班,选派部分教师轮流参加培训,还要自主选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取经。三是学校要充分发挥各教学团队的作用,让优秀教师、名师来培训其他教师,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提高其他教师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充分利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发展,推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激活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进一步加大优惠政策,广泛吸纳人才,鼓励广大教师长期从事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工作,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批热爱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有一定管理水平的干部队伍,尽快实现城乡教师人力资源共享,强化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制度管理,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分工明确,奖罚分明,激活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而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需要社会更多的去关注,需要各方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帮助解决问题。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少数民族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兴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行,王铁军.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M] 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小学教师概论.]M[辽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3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教工,京:中国教工编辑部出版社出版)9(4郭福昌.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改革[M]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袁衍喜.现代教育改革与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凉山州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x 7凉山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凉山州委 凉山州人民政府
第三篇:2011凉山中考作文题目
2011凉山中考作文题目
【2011凉山中考作文题目】:
作文网()考后第一时间公布2011凉山中考作文题目,请关注中考作文频道。
更多中考作文信息资源请访问:中考作文频道
第四篇:凉山小学申请新建教学楼的报告
凉山小学申请新建教学楼及围墙的立项报告
尊敬的威宁县人民政府领导:
我校自2009年由老校址搬迁到新校址以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出现了教室和教学用房不足的问题。急需解决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而教室和教学用房不足等问题。为了让我校能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特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新建教学楼及围墙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
一、学校现状
我校地处威宁县雪山镇西北角8公里处,是一所交通非常便利的农村完校。学校现占地面积为7500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为437平方米,目前拥有主教学楼1栋,教室6间。现有教职工12人,学生200余人,有6个教学班。另外,学校有一个实验室、但无教室,因此实验室被安排成教室,这样就制约其他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实验教学,学校无图书室,无围墙,这些既不符合办学条件与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急需通过项目建设的途径才能得到当前困难的实际解决。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教育发展趋势
从教育发展角度来看,由于我校交通便利,学生数逐年增多,办学规模逐年增大,是一所最具发展前景的学校。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教育的发展,现已出现学校的硬件建设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正常办学需求的现状,急需尽快得到解决。
2、学校的服务半径大
我校地处灼甫村、胜利村、栽树村、花立村、斗母村的边界,是一个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的学校。学校服务基本辐射了以上几个村,服务人口近万人。
3、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学校的困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⑴、教室数量上严重不足,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和适龄儿童的就近入学。⑵、实验室、图书室等辅助性教学用房不足,严重制约了我校的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3)由于学校东面及南面是公路,过往车辆频繁,因此学校不便于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鉴于此,凉山小学新建教学楼及围墙已迫在眉捷,将此项目立项是十分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规模
1、学校计划向老教学楼的南面进行扩展,新建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拥有12个教室。
2、学校计划新建围墙,长度约为500米,高2.5米。
四、项目效益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室的完善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项目的建成不仅能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重要的是给孩子学习、生活、交流、成长一个全新的平台,还有利于布局调整集中办学政策的深入人心,更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将大大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特向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恳请领导予以审批立项。谨呈
雪山镇凉山小学
2013年9月15日
第五篇:调研报告格式及
调研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后,将调研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研情况的一种文书。调研报告体现写实性、针对性和逻辑性。
在专题调研环节,各系部处室要力求做到四个一:
设计一个方案:精心设计调研方案,将调研的提纲、调查问卷、时间、人员和执笔人安排好。
强化一个责任:调研由选题负责人领题,相关科室配合。
解决一些问题:针对当前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通过认真调研,提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和对策。
体现一个特色:突破以往开展调研的固有模式,在调研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等方面突出探索性和创新性。
一、调研报告的写法
调研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本次调研报告要求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研报告”、“关于××××的调研报告”、“××××思考(建议、分析、对策研究)”等。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研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研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研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研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2.主体。这是调研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研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研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二、调研报告格式要求
1、字数。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
2、书写顺序。标题、系(部)名称、负责人姓名、正文。
3、格式及字体字号。
(1)标题:宋体二号
(2)系(部)名称、负责人姓名:楷体三号
(3)正文:仿宋三号
(4)正文序号一般不超过三个层次:
第一层标题为黑体,样式为“一”
第二层标题为楷体,样式为“
(一)”
第三层标题为仿宋加粗,样式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