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3 16:4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

第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

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张正钊、胡锦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一编 行政法概述 第一章 行政法的概念 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法

一、行政

(一)关于行政含义的几种观点

1.把行政看成是与国家没有必然联系或特定联系的日常组织和管理活动。2.把行政看成是与国家有必然联系或特定联系的组织管理活动。

(二)行政的含义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特定手段发生作用的活动。

(三)行政的特征

1.国家意志性 2.执行性 3.法律性 34.国家强制性

(四)行政的类型

二、行政法

(一)关于行政法概念的几种观点

1.行政法是规定主权行使限度与行使方式的法 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特定行政内容的法 3.行政法是控制政府权力的法 4.行政法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法 5.行政法是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6.行政法是执行机关适用的法

(二)行政法的含义

行政法是法的一个独立部门,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行政法的特点 1.内容上的特点

(1)行政法内涵丰富、范围广泛、技术性较强(2)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命令、服从性(3)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易于变动 2.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律规范数量繁多,表现形式多样,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相互交织,往往共存于同一法律文件中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于分类

一、行政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六)规章

(七)条约和协定

二、行政法的分类

(一)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二)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三)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

(四)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公安行政法、司法行政法等 第三节 行政法的地位及作用

一、行政法的地位

(一)从整体上看,行政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从与宪法的关系上看,行政法是与宪法关系最为密切的普通法律部门,是宪法最重要的实施法

(三)从与其他普通法律部门的关系上看,行政法是最具社会影响的部门法

二、行政法的作用

(一)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职权

(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四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行政法部门所特有的,统率、指导一切行政法律规范与实施的法律原则或准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以下特点:

(一)法律性

(二)特殊性

(三)普遍性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西方主要国家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二)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行政合法性原则:指行政主体的设立,拥有行政职权和行使行政职权都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任何违法行政行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行政主体的设立必须合法(2)行政职权的拥有应当合法(3)行政职权的行使应当合法

(4)违法行使行政职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行政合理原则:指行政主体的设立、拥有行政职权、行使行政职权、追究违法行为和实施行政救济等都必须正当、客观、适度。(1)行政主体的设立应当合理(2)行政职权的拥有应当合理(3)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合理

(4)对违法行政行为的追究和救济应当合理 3.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1)二者并存于行政法中,缺一不可(2)二者互为前提,互为补充

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一)有助于行政法体系的统一、协调与稳定

(二)有助于行政法实施的统一与协调

(三)有助于弥补行政法律规范的不足与疏漏 第五节 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

行政法律关系,是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由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而形成的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其组成机构及公务员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以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二)行政法律关系一特定的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

(三)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四)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行政主体的意志和行为具有单一性

(五)行政法律关系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也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享有者和义务承担者。

(一)行政主体

(二)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简称“相对人”,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处于被管理被支配地位的机关、组织、个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可以成为相对人的主要有: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外国组织和个人。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的总和。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行政法律事实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第二章 行政主体

第一节 行政主体的含义与类型

一、行政主体的含义

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对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一)行政主体是一种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二)行政主体是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三)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四)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 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五)行政主体是能独立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二、行政主体的类型

(一)外部行政主体与内部行政主体

(二)中央行政主体与地方行政主体

(三)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

(四)地域性行政主体与公务性行政主体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资格、地位与职务关系

一、行政主体的资格

(一)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 1.职权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

(1)依法成立(2)拥有法定职权(3)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4)拥有独立的行政经费(5)拥有必要的办公条件(6)经过必要的公告程序 2.授权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

(1)有特别授权(2)具有相应的组织形式(3)符合法定程序要求

(二)行政主体资格的变更

(三)行政主体资格的消灭

(四)行政主体资格的确认

二、行政主体的地位

(一)行政主体地位的含义

(二)行政主体资格、行政主体地位与行政主体

三、行政主体间的职务关系

(一)行政主体的职务关系的概念

(二)行政主体职务关系的类型 1.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2.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3.公务协助关系

(三)行政主体的职务纠纷及其处理原则 第三节 行政主体与相关组织或个人的联系与区别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一)行政机关的含义

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依法享有国家行政职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

(二)行政机关的特征

1.行政机关从其成立之日起就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行政机关从其成立之日起就具有相应的优益性 3.行政机关有较为稳定的组织机关和公务员编制

(三)我国行政机关体系 1.中央行政机关 2.地方行政机关

(四)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二、行政主体与被授权的组织

(一)被授权的组织的含义

(二)被授权组织的范围 1.行政机构

2.社会组织、人民团体 3.事业单位

(三)行政主体与被授权组织的关系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一)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含义

(二)行政机关委托组织的范围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关系

四、行政主体与公务员

(一)公务员的含义

我国的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1.公务员担任国家公职

2.公务员职位的产生变更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并具有法定理由 3.公务员具有双重身份

(二)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1.公务员的权利

(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

(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7)申请辞职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公务员的义务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三)行政主体与公务员的关系 第三章 行政职权

第一节 行政职权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一、行政职权的含义

(一)行政职权是具体化的国家行政权

(二)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拥有和行政的国家行政权

(三)行政职权是法定的国家行政权

二、行政职权的特征

(一)国家强制性

(二)不可处分性

(三)单方性

(四)优益性

三、行政职权的类型

第二节 行政职权的设定与授予

一、行政职权的设定

二、行政职权的授予

三、行政职权的设定与行政职权授予的区别

(一)二者的法律来源及行为性质不尽相同

(二)二者适用的对象和赋予的职权不尽相同

(三)二者的法律效果不尽相同

第三节 行政职权的分配、委托和行政协助

一、行政职权的分配

(一)行政职权分配的含义与特征

(二)行政职权分配的意义

二、行政职权的委托

(一)行政职权委托的含义与特征

(二)行政职权委托的条件

三、行政协助

(一)行政协助的含义与特征(二)行政协助的事项

第四节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行政权限

一、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

(一)行政职责的含义与特征 1.不可推卸性 2.法定性与合理性 3.与行政职权的并存性

(二)行政职责的基本内容

二、行政职权与行政权限

(一)行政职权的含义和特征

1.法定性 2.义务性 3.对行政职权的依附性

(二)行政权限的类型 第二编 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 第四章 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的含义

(一)关于行政行为含义的学说

(二)行政行为概念的构成要素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主体要素)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职权要素)

3.行政行为是具有行政法意义,对外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法律要素)4.行政行为的目的在于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目的要素)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一)从属法律性

(二)裁量性

(三)单方意志性

(四)效力先定性

(五)强制性(六)无偿性

三、行政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国家行为和行政行为

(二)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

(三)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

(一)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三)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多方)行政行为

(四)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

(五)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六)无附加条件行政行为与有附加条件行政行为

(七)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八)行政行为的其他分类

五、行政行为的功能

(一)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

(二)设定义务和免除义务

(三)确认法律事实和确认法律地位

六、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和生效要件

(一)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行政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1.存在行政主体 2.存在行政相对人 3.存在相关具体事实的法律规制即行政目的 4.存在基于法律的优越的意思表示或精神作用

(二)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

1.行政主体无瑕疵 2.行政相对人无瑕疵 3.目的和内容无瑕疵 4.程序和形式无瑕疵

七、行政行为的生效时间

(一)即时生效

(二)告知生效

(三)受领生效

(四)附条件生效

八、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一)拘束力

(二)公定力

(三)执行力

(四)不可争力

(五)不可变更力

九、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变更与消灭 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含义、特征和种类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含义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特征

1.行为规范性 2.对象的普遍性 3.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种类

二、行政立法行为

(一)行政立法的含义

行政立法是指特定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二)行政立法的特征

1.行政立法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2.行政立法是从属性立法

3.行政立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4.行政立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行政立法的种类 1.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2.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自主立法 3.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四)行政立法的主体 1.国务院

2.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 3.特定的地方人民政府

(五)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

(六)行政立法程序

(七)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三、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一)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的含义

(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特征 1.主体的广泛性

2.效力的多层级性和从属性 3.规范性

(三)完善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程序

(四)对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的监督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许可

二、行政征收

三、行政征用

四、行政确认

五、行政给付

六、行政奖励

七、行政强制

八、行政裁决

九、行政调解

十、行政处罚

十一、行政指导

十二、行政合同 第五章 行政程序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

二、行政程序的种类

三、行政程序的意义 第二节 行政程序基本原则

一、行政民主原则

二、行政法治原则

三、行政公平原则

四、行政效率原则 第三节 行政程序基本制度

一、行政程序基本制度概述

二、信息公开制度

三、职能分离制度

四、听证制度

第四节 行政程序法治化

一、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

二、依法设定行政程序

三、行政程序法的发展过程与完善途径 第三编 行政救济 第六章 行政赔偿 第一节 行政赔偿概述

一、行政赔偿的含义

行政赔偿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给予受害人的赔偿。

二、行政赔偿的特征

1.行政赔偿必须是由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引起的 2.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必须是行使职权的行为 3.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 4.违法职权行为造成公民损害 5.赔偿责任由国家承担 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二、无过失责任原则

三、违法责任原则 第三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

《国家赔偿法》第3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二、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权

《国家赔偿法》第4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3)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三、不予赔偿的情形

《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与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一、行政赔偿请求人

《国家赔偿法》第6规定:条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其权利承受人有权要求赔偿。

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第五节 行政赔偿的程序

一、行政赔偿的提出

二、赔偿请求的处理

三、行政赔偿诉讼

四、行政赔偿的时效

第六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

一、行政赔偿的方式

《国家赔偿法》第23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

二、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 第七节 行政追偿 第七章 行政补偿 第一节 行政补偿概述

一、行政补偿的含义

二、行政补偿的特征

第二节 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条件

一、行政补偿责任的宪法和法律基础

二、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行政补偿的范围与方式

一、行政补偿的原则

二、行政补偿的范围

三、行政补偿的方式

第四节 行政补偿的标准与程序

一、行政补偿的标准

二、行政补偿的程序 第八章 行政复议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

一、行政复议的含义

二、行政复议的特征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原则与作用

一、行政复议的原则

二、行政复议的作用 第三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

一、行政复议申请人

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三、第三人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

一、具体行政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

三、行政复议的排除

第五节 行政复议管辖与复议机关

一、复议管辖

二、复议机关

第六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

一、申请

二、受理

三、审理

四、决定

五、执行 第四编 行政诉讼 第九章 行政诉讼概述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1.行政诉讼的原告、被告具有恒定性 2.行政诉讼针对的是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诉讼案件的构成要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相对人 2.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属于法院受案范围

三、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四、新中国行政诉讼的发展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的概念与功能

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

行政诉讼法简言之就是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身上发生又称形式意义的行政诉讼法,仅指行政诉讼法典,广义的行政诉讼法又称实质意义的行政诉讼法,除行政诉讼法典外,还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行政诉讼的原则、制度和一些具体规定。

二、行政诉讼法的渊源 1.《行政诉讼法》

2.行政实体法中有关行政诉讼问题的规定 3.民事诉讼法中可以使用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4.“两高”关于审理行政案件的司法解释 5.国际条约中有关行政诉讼的规定

三、行政诉讼法的功能

1.保证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2.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由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用以指导整个行政诉讼活动或者行政诉讼主要阶段的活动的基本准则。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有共有原则和特有原则之分。

二、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一)选择复议原则

(二)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三)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四)不适应调解原则

(五)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第十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确立受案范围的原则和方式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又称人民法院主管范围,是指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

1.总的概括规定 2.限定的概括规定 3.肯定式分类列举 4.肯定式个别列举 5.否定式分类列举

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三、法院不受理的事项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和有关司法解释,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 3.内部行政行为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5.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6.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7.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8.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9.对相对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第二节 行政诉讼管辖

一、行政诉讼管辖概述

行政申诉管辖是指上下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

二、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上下级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2.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3.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层法院不宜审理的案件,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重大的涉外或涉及港澳台的案件,其他重大复杂案件

三、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一般地域管辖: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特殊地域管辖

(1)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 民法院管辖。(2)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3)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3.共同管辖: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

四、裁定管辖

1.移送管辖: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2.指定管辖:(1)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2)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3.管辖权的转移: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概述

一、行政诉讼参加人与行政诉讼参与人

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者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包括当事人、诉讼代理人。

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包括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

二、当事人的概念和特征

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诉讼,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

四、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

五、诉讼代理人

第二节 行政诉讼原告、被告和共同诉讼人

一、行政诉讼原告(一)原告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诉讼原告是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的行政相对人。

(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转移

依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原告。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二、行政诉讼被告

行政诉讼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3.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4.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5.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三、共同诉讼人

第三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

二、行政诉讼代理人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程序、证据、法律适用及涉外行政诉讼 第一节 行政诉讼程序

一、起诉与受理

(一)起诉 1.直接向法院起诉 2.经复议后向法院起诉

(二)受理

二、第一审程序

(一)审判组织形式和审理方式 1.组成合议庭 2.开庭审理

审理方式有两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

(二)审理前的准备事项

(三)开庭审理的程序 1.开庭前主要准备事项 2.出庭情况审查内容 3.法庭调查的内容 4.法庭辩论 5.合议庭评议 6.公开宣判

(四)诉讼阻却 1.延期审理 2.延长审限 3.撤诉 4.缺席判决 5.诉讼中止 6.诉讼终结

7.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8.移送

三、第二审程序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与意义

(二)上诉的提起和受理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和裁决

四、审判监督程序

(一)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1.人民法院院长通过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 2.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指令再审 3.人民检察院抗诉

(三)再审案件的审理

五、执行程序

(一)执行程序的概述

(二)执行根据和执行条件

(三)执行程序的提起与执行准备

(四)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

(五)执行阻却

(六)执行回转和再执行

六、判决、裁定与决定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与种类

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负担原则

(二)原告的举证责任

(三)被告的举证时限

(四)行政诉讼证据的来源

三、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四、行政诉讼证据的质证

五、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认定

(一)行政诉讼证据审查规则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认证规则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

一、行政诉讼的审理依据

(一)诉讼程序法律规范的适用

(二)实体法律规范的适用

二、法律规范冲突及其适用规则

(一)不同等级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二)相同等级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第四节 涉外行政诉讼

一、涉外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种类

二、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

(一)适用行政诉讼法原则

(二)同等原则

(三)对等原则

(四)适用有关国际条约原则

(五)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原则

三、对外送达方式与特殊时限

第二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范文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平时作业(2018年上半年)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内容必须全面,每题字数要有1000字以上)

1、根据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阐述新的《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答:《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行政诉讼区别于其他诉讼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存在着一个受案范围,即并不是所有行政争议,行政相对人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只有当行政争议在法律规定的受案范围之内,行政相对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关于我国行政诉讼范围问题的研究,从行政诉讼法起草时就受到立法和理论部门的高度关注。尽管我国《行政诉讼法》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试图界定受案范围,但在当时的立法者看来,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的规定只不过是法律迁就现实的一种表现,是行政诉讼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历史现象。所以随着行政诉讼法实施10多年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行政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原则的确立,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不断引发学术争论,并有升温的趋势。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这一范围同时决定着司法机关对行政主体行为的监督范围,决定着受到行政主体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的范围,也决定着行政终局裁决权的范围。

2、论述行政处罚的原则。答:行政处罚的原则:(1)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是: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2.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4.处罚程序是法定的。(2)三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处罚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处罚公正原则要求不能违反公正的程序。处罚公平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行为人。既不能同等情况给予不同处罚,也不能不同情况给予相同处罚。(3)适应违法行为原则。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亦即行政处罚的种类、轻重程度及其减免均应与违法行为相适应。(4)一事不再罚原则。一行为不再罚原则应在四个层面上运作。

1、一行为不再理。行政主体对行为人的第一个处理尚未失去效力时,不能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第二次处理,除非第二个处理是对第一个处理的补充、更正或者补正。如果第一个处理违法不当,行政主体应当先撤销,再重新处理。如果第一个处理合法正确但未达行政目标,行政主体应充分考虑信赖保护原则,必须撤销的,应依法给受损失的相对人一定的补偿。

2、一行为不再罚。除了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依基本法理和法律规则合理推定,如合并处罚、一事多层罚、一事罚多人、一事多行为等情形以外,行政主体应严格遵循一个行为一次处罚的原则。

3、一行为不再同种罚。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行政主体不能给予两个以上相同种类的处罚。这主要指一个违法行为触犯几个法律条文的情形,即法理上所称法条竞合或者规范竞合。一旦出现规范竞合,应当允许各个法律条文对应的相关行政主体依据不同理由分别作出处罚。但为体现相对公平和公正,各行政主体不能对行为人采取相同种类的处罚。

4、一行为不得两次以上罚款。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无论触犯几个法律条文,构成几个处罚理由,以及由几个行政主体实施处罚,只能给予一次罚款。如果几个行政主体对涉案违法行为都有权罚款,根据效力优先原则,应该是谁先罚款谁有效。

3、论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合法性原则也称为行政许可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机关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而且还要合乎常理。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3)便民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由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并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许可尽量提供方便。(4)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5)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应当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的财产损失依法给予补偿。(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行政许可外,其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7)监督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

4、行政赔偿的范围

答:行政赔偿范围一般在两个意义上使用:一个意义是导致行政赔偿责任的原因行为的范围,即国家对哪些事项承担赔偿责任;另一个意义是赔偿损害的范围,即国家赔偿哪些损害,不赔偿哪些损害。西方国家一般在第二个意义上使用行政赔偿范围的概念,而我们国家赔偿法使用的是第一个意义上的行政赔偿的概念,因为,这里采用第一个意义上的行政赔偿范围的概念。行政赔偿范围是行政赔偿的首要环节,其意义表现在:1.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受害人行政赔偿请求权的范围,法律规定行政赔偿范围即意味着界定受害人享有和行使行政赔偿请求权的界限。只有法律规定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受害人才享有相应的请求权。2.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的范围。法律规定了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的范围。法律规定行政赔偿范围的一个方面的意义在于为认定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行政赔偿义务的界限。对于法律规定国家承担赔偿的行政侵权行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必须代表国家对受害人履行行政赔偿义务,给予行政赔偿救济,不得拒绝或推诿。3.行政赔偿范围限定了人民法院对行政赔偿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范围。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受害人的起诉;也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内,人民法院才能判决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责任。行政赔偿范围越大,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赔偿案件就越多。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行政机关进行司法监督的机关就越多。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行政机关接受人民法院司法监督的程度。

第三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1—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个体户朱某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工商局发现后处以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

A.工商局应及时告知朱某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B.举行听证的有关费用由工商局与朱某合理分担正确

C.李某既可以自己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3名代理人参加听证正确

D.工商局应依照听证笔录作出最终的处罚决定正确

(2)某县公安局因彭某拒绝交纳罚款,将彭某店内搅拌机扣押。一个月后,该局通知彭某将搅拌机领回,但该机器在扣押期间被借用遭到部分损坏。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某县公安局的扣押行为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正确

B.某县公安局的扣押行为应当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的授权,否则构成违法正确

C.某县公安局退回被扣的机器即可视为对扣车行为违法性的确认

D.某县公安局应满足彭某提出赔偿其机器维修费、机器被扣期间停产的收入损失的要求

(3)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下列许可机关的哪些行为不符合行政许可实施程序的有关规定?

A.某行政机关制作的企业设立许可登记文本中,要求申请人填写企业负责人的婚姻、血型和父母的情况正确

B.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中将其中的一个邮政编码写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工作场所太小为由要求申请人回去改正,第二天再来递交申请材料正确

C.某机关作出了准予某公司成立的行政许可,在决定作出后8天才将行政许可证件向申请人颁发

D.某煤矿企业主在其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40日时,向有关机关办理了延续登记手续,该机关在两个月以后仍没有作出是否延续的决定正确

(4)下列哪些做法违反《公务员法》的规定:

A.某公安局处长张某因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称职,被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正确

B.某市工商局干部王某到该市某国有企业中挂职锻炼一年

C.某市知识产权局与技术员王某签订的公务员聘任合同,应当报该市组织部门批准正确

D.某县商务局办事员李某对在定期考核中被定为基本称职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正确

(5)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拘束力的表述正确的()

A.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不再争议性,相对人不得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B.行政主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任意改变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正确

C.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

D.相对人必须遵守和实际履行具体行政行为规定的义务正确

(6)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属于行政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执行法律规定的事项正确

B.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能的事项正确

C.有关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

D.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对有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事项正确

(7)金某写检举信而遭到殴打,于案发当日向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报案,九天考资但派出所久拖不理。金某向区公安分局申请复议,区公安分局以未成立复议机构为由拒绝受理,并告知金某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金某可以向某区人民政府申请复议正确

B.金某可以以某派出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正确

C.金某可以以某区公安分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正确

D.应当对某区公安分局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正确

(8)对于原告在诉讼中的举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原告提供的证明被诉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不成立的,可以认定该行政行为合法正确

B.原告逾期不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C.原告在一审中没有提供而在二审中提供的证据,法院绝对不予采纳正确

D.对于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原告一律必须证明自己提出过申请正确

(9)下列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原告资格是充当行政诉讼原告所应具备的条件正确

B.有原告资格的人一定而且也只能是原告

C.原告资格要求起诉人必须是具备民事主体资格,具有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

D.原告资格要求起诉人必须是其主张权益的享有主体,我国行政诉讼不存在他人诉讼和公益诉讼正确

(10)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的,作为例外处理:

A.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正确

B.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正确

C.原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D.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正确

(11)被告人经审判监督程序改判无罪前的哪些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A.执行刑罚中被依法减刑的,对于被减刑部分的刑罚正确

B.执行刑罚中被保外就医的,对于保外就医期间的刑罚

C.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正确

D.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刑罚的正确

(12)对于下列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应当审查的()

A.某县民政局在春节来临之际,根据生活困难程度不同,按每人100——200元的标准向低保户发放过节补助。李某一家五口获得每人100元的补助,但李某认为县民政局的行政不合理,其应当获得每人200元的补助,并以此为由提起行政诉讼;

B.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情节较重,被民警依法处以罚款五百元的治安管理处罚。张某认为处罚过重,提起行政诉讼;正确

C.某县人民政府向全县经销商发布一公告,规定凡经销该县甲企业产品的经销商可获得低息短期贷款的优惠政策。该县甲企业的唯一竞争对手乙企业以该规定侵犯了其公平竞争权为由提起行政诉讼;正确

D.王某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逾期不做出复议决定。王某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复议机关予以受理。正确

(1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在二审程序中,对当事人依法提供的新证据,法庭应当进行质证。这里新证据是指:

A.在一审程序中法院应当准予延期提供而原告未提供的证据

B.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依法申请调取而未获准许,人民法院在二审程序中调取的证据正确

C.原告或者第三人提供的在举证期限届满后发现的证据正确

D.原告或第三人在二审诉讼过程中提出的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所没有反驳的证据

(14)某县人民政府为严格管理本地人力三轮车运输市场,成立“非机动车管理办公室”,并发布108号政府文件,规定本县所有人力三轮车的持有者必须到该办公室办理审批申请“三轮车运输证”方能从事三轮车运输载客业务。个体户李某未申请,办公室以县政府的名义根据上述文件对其作出责令停业、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

A.该县设定行政许可应当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B.该县人民政府发布的文件违法,其无权设定行政许可正确

C.有关机关可责令设定该行政许可的机关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正确

D.李某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向上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该文件的审查申请正确

(15)关于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均应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进行评价正确

B.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只能行使行政许可权,而不能行使处罚权正确

C.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的组织应当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正确

D.行政机关依法举行听证的,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许可决定正确

(16)刘某因使用报废车辆运输被公路管理机关执法人员李某拦截,李某口头作出罚款20元的处罚决定,并要求当场缴纳。刘某要求出具书面处罚决定和罚款收据,李某认为其要求属于强词夺理,拒绝听取其申辩。关于该处罚决定,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该处罚决定不成立,刘某可以拒绝

B.该处罚决定违法,刘某缴纳罚款后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论正确

C.该处罚决定不成立,刘某缴纳罚款后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D.该处罚决定无效,刘某可以拒绝正确

(17)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程序的?

A.因有关纳税问题与税务机关、海关产生的争议

B.公安局对中国公民出境的申请不予批准正确

C.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正确

D.对省级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正确

(18)甲购买汽车从事货物运输,但未办理税务登记,且一直未缴纳税款。某县国税局要求甲限期缴纳税款2000元并决定罚款1500元。后因甲逾期未缴纳税款和罚款,该国税局将甲的汽车扣押,甲不服。下列说法正确的()

A.对缴纳税款和罚款决定,甲应当先申请复议,再提起诉讼

B.甲对上述三行为不服申请复议,应向某县国税局的上一级国税局申请正确

C.对扣押行为不服,甲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正确

D.该国税局扣押甲汽车的措施,可以交由县交通局采取

(19)上河村、下河村两村因某一土地所有权发生争议,县人民政府将该土地确定为上河村所有,下河村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向法院起诉,但仍继续占有并使用该片土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上河村无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正确

B.县政府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C.上河村可以要求县政府履行法定职责

D.上河村可以对下河村村提起民事诉讼正确

(20)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A.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赔偿金,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帐户内划拨正确

B.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100元至200元的罚款

C.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司法建议,由其按规定予以处理

D.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正确

第四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期末作业考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不能自由处分。(4)行政法律关系引起争议后,行政机关有单方解决、处理权。2.行政处罚与执行罚的区别。

答:1)行政处罚是行政行为的一种;执行罚属行政强制行为中间接强制的一种。(2)行政处罚是给予违法者以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而执行罚是对违法者科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3)行政处罚措施只能对一事适用一次,而执行罚可反复适用。3.简述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

答:(1)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指当行政相对人因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后,在诉讼期间,不停止该具体行政行为执行。(2)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的原则。(3)不调解原则。在行政诉讼中,不能以调解为结案方式。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除外。(4)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5)有限变更原则。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一般不得变更,只是对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判决变更。

4.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区别。

答:(1)产生的前提不同。行政补偿因合法的行政行为引起;行政赔偿则以行政违法为前提。(2)是否适用等价原则不同。行政补偿不适用等价原则;行政赔偿适用等价原则。(3)发生的时间不同。行政补偿可以在损失发生前进行先行补偿;行政赔偿必须以损害事实的发生为前提。(4)处理的机关不同。行政赔偿因涉及违法,多数国家允许司法审查;行政补偿纠纷一般都由行政机关解决。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及与公正原则相关的制度。

答: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1)公正原则。(2)公开原则。(3)保障基本人权原则。(4)效率原则。与公正原则相关的制度有(1)听证制度。(2)回避制度。(3)合议制度。(4)说明理由制度。(5)职能分离制度。(6)不单方接触制度。(7)记录备案制度。(8)复审制度。2.结合实际,谈谈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

答:依据行政法理论,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 个人或组织的申请,做出决定允许其从事某种活动,行使某种特权、获得某种资格能力的行为。行政许可从实质上讲是以法律禁止为前提条件的。即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或社会安全、将个人、组织的某些行为或活动权利规定为普遍,普遍禁止,但同时又规定,对于符合合法条件的,行政机关可通过其许可行为解任禁止。行政许可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行政许可是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的,不属于行政机关根据职权所主动发出的行政行为。第二,行政许可是一种赋予被许可的相对人权利的行政处理行为,不同于行政机关所做出的实质在于增加当事人义务的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征税等义务性行为。第三,行政许可在性质上一种特许,即个人或组织所申请许可的事项,对一般人是禁止的,但不意味对任务人禁止。第四,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的行政行为。即必须有正式的法律文件,例如:许可证、执照等才能成立。

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其本身具有法律效力。这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1、证明力,2、确定力、3、拘束力。

行政许可制度是现代化社会各国普遍使用的对社会和经济进行管理的重要制度。它的主要功能作用在于:第一,有利于国家对社会以及其他事务的宏观调控。第二,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体现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第三,有利于保护个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必须遵循的七项原则,即,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以及无偿原则。3.试论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及其选择。

答:1.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指行政程序法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形成的总体特征。行政程序法可发挥多方面的作用,立法者可按照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进行选择,强化或突出某方面的作用。这种选择使一国的行政程序法形成一定的目标模式。从目前各国情况分析,主要分为控制型、权利型和效率型三种。

(1).控制型模式表现为以控制下级行政机构,防止其偏离统治意志为目的。其特点包括设置多层级的审批制度,自上而下的监察制度、复杂的控告和抗告制度、秘密的内部侦控制度等。

(2).权利型模式的突出特征是更多考虑监控行政权的行使。着重防止和控制其滥用,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益)不受侵犯。美国、韩国、日本的行政程序法属此种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

1)规范重心在于规范和监控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尤其对行政强制、制裁等程序做出严格、细致的程序规定。较少或不规定内部行政程序。

2)重视与行政相对人权利行使和保障利益获得等相关程序,诸如参与、申请、申辩、告诉等程序的规定。

3)注意划分清楚行政权力与行政相对人权利的界限,尤其是后者权利的全面、完整和可操作性。4)以对行政相对人切身利益构成重大影响的听政程序为核心内容,对之具体、详尽的规定。有关听证的规定与其他内容中占比重最大。

5)设计程序时应首先考虑达到结果的公平、公正性。6)司法化程度高。(3).效率型模式的明显体现在于立足行政效率的宗旨,着眼于促进行政职权的有效行使和管理目标的迅速实现,尽可能减少行政机器运转过程中的阻力。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的行政程序法可划归此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

1)职权主义倾向明显,赋予行政机关较大的行政主导权和较宽的自由裁量权。

2)规定了一些用以提高效率的特别制度和程序。如西班牙行政程序法中的“紧急审理”制度、“兼并程序”。德国、葡萄牙行政程序法中确立了若干听政排除事项。此外,对时效的规定要求严格,规定时附以违反的法律后果。对有关行政协助、申诉不停止执行制度的规定也较为详尽。

3)在程序的设计方面,重视其科学性、连续性和灵活性,力图简约易行。尤其给紧急、复杂情况下行政主体处量事务,留下必要的空间和余地。

4)对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利重视不够,通常仅作较原则、抽象的规定,有关听证制度的内容欠详尽,行政法律救济的制度及程序也着墨不多。

5)司法化程度不高。

但从现行的各国行政程序法看,纯粹选择一种模式的比较少见。大多数国家都以一种模式为主兼容其他模式。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数国家倾向于选择权利与效率兼顾的模式。其特点是,既尊重公民权利,反对违法及不当行政,又赋予行政官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在程序足以体现公平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行政行为过程步骤紧凑、简便易行,注意程序的科学性;在划清行政职权与公民权利界限的前提下,注意明确行政官员的职权与职责等。

2.从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共同点、不同点及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具体衔接关系论 述。

4.结合实际,谈谈比例原则在行政法运行过程中的运用。

答: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自身的特殊性,它应能反应出行政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法律的本质特性。主要表现在:(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规范制定的依据(2)当行政法具体规范不明确或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也可以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作出法律解释。

行政法的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所谓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体应对其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违反实体法和违反程序法都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破坏。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的行政法律规范。程序法则通常是为保证行为程序公正,没有偏私,从而保障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执行这一原则的制度是回避制度。

(二)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辩论机会。

(三)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行政合法性原则通常要求行政权依法律的规定存在,行政机关依法设立并应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具体讲,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

(二)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二者不能偏废。

(三)任何行政职权的授权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这里所讲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不仅仅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宪法、法律,还有国务院指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较大的室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乡法规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室以上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等。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法理。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实际行政活动的需要而存在的。任何法律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规范行政活动的法律。主要表现在:

(一)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

(二)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使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果法律对行政活动规定得面面俱到,毫无裁量余地,则最终可能导致行政机关束手无策。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行政合理性原则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其具体要求主要有:

(一)行政行为 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的目的

(二)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总之,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行事符合常理。自由裁量权赋予行政机关更多的权力,因此应受到更多的限制。既要防止对自由裁量限制过严,使自由裁量变成羁束决定;又要防止对自由裁量的放任,使之变成专横行为,破坏行政法治。一般来说,具有不政党动机、不考虑相关因素或内容不合理的相关因素内容要合理是相互联系的,共同形成对行政自由裁量的实质控制,使行政法治得以完善。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合法性原则贯彻得非常不好。如有的行政机关没有职权的情况下,却要行使所谓行政权力。如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样的案件:一城管大队执法人员拦截大货车,要求罚款。罚款的理由为,该车拉散装建筑废弃铁丝,没有罩蓬布。违法嫌疑人进行申辩,执法人员不但不听申辩,并强行扣了大货车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不交罚款,就不发还机动车驾驶证。很显然城管大队无权扣机动车驾驶证,但就是这听起来象个笑话事情在现实中的确发生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嫖娼最高被处罚5000元。然而在现实中,被处罚多少数额的都有,大多数被处罚10000元,7000元、6000元情况不等。往往这种处罚是以公安派出所名义进行作出的,并且罚款不出具任何收据占了不小的比例。事后当事人想起诉到法院,却连个收条也拿不出来。嫖娼,不但违法,而且影响家庭,影响工作,影响一个人的仕途升迁。所以某些公安干警抓住违法嫌疑人的这一心理弱点,不仅仅是罚款,简直是有“敲诈”嫌疑,使用精神逼迫的手段迫使违法嫌疑人主动交纳高额罚款。象这样执法,不但执法主体不正确,即公安派出所无权行使象这样的大额罚款,而且罚款数额过高,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另外行政行为程序不合法。最基本应给违法嫌疑人出具一张收据,告知违法嫌疑人违反了什么法律,有哪些行政救济手段。所以行政合法性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不够顺利。行政合理性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也非常不利。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双方发生欧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之规定可以实施拘留。当事人常反映“为什么只拘留我,不拘留对方?”我们或许常做这样的解释,法律只是说“可以”拘留,而没有说应当拘留。所以说只要拘留合法即可,被拘留的人不能强行要求公安机关拘留对方。这种解释只是对行政合法性进行的,没有解释行政行为为什么经常合法但不合理。拘留斗殴一方,不拘留对方,显然不合理,不公平,不能说服人。行政机关应一视同仁,同等情况,应给予相同的行政处罚。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是非常好,但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非常不利。实现依法行政的梦想,还有待时日,有待于努力

第五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期末作业考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不能自由处分。(4)行政法律关系引起争议后,行政机关有单方解决、处理权。:

2.行政处罚与执行罚的区别。

答:(1)行政处罚是行政行为的一种;执行罚属行政强制行为中间接强制的一种。(2)行政处罚是给予违法者以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而执行罚是对违法者科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3)行政处罚措施只能对一事适用一次,而执行罚可反复适用。

3.简述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

答:(1)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指当行政相对人因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后,在诉讼期间,不停止该具体行政行为执行。(2)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的原则。(3)不调解原则。在行政诉讼中,不能以调解为结案方式。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除外。(4)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5)有限变更原则。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一般不得变更,只是对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判决变更。

4.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区别。

答:(1)产生的前提不同。行政补偿因合法的行政行为引起;行政赔偿则以行政违法为前提。(2)是否适用等价原则不同。行政补偿不适用等价原则;行政赔偿适用等价原则。(3)发生的时间不同。行政补偿可以在损失发生前进行先行补偿;行政赔偿必须以损害事实的发生为前提。(4)处理的机关不同。行政赔偿因涉及违法,多数国家允许司法审查;行政补偿纠纷一般都由行政机关解决。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及与公正原则相关的制度。

答: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用以指导行政程序法的制定以及其下一实施的基本准则或原理。它是高度地提炼、凝聚行政程序法的精神、涵盖总结了行政程序法的内容。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法律正当程序原则。法律正当程序原则公认是程序正义的主要体现。概括行政法上适用法律正当程序原则之最核心要求有:一是在行使行政权力可能相对人产生不利影响时,须先听取当事人意见。不能片面地认定事实,剥夺对方的辩护权利。概而言之,正当程序是要求将对相对人能产生或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行政行为司法化。

2、自然公正原则。自然公正原则初建于英国。就自然公正原则内容而言,又由两个基本的程序原则组成。其一是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其二是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吸取相对人意见原则,是指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可能使别人受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相对人的意见,每一个人都有为自己辩护和防卫的权利。该原则的核心要求,是不让个人蒙受不利而又没有陈述意见的机会。这一原则又含三个构成要素:首先,要求保证相对人在合理时间以前得到通知。其次,让相对人了解行政机关的论点和根据。再次,提供对相对人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不能作为自己案件法官原则,还被总结为“任何人不得自断其案”之法谚。该原则的重要意义是避免偏私。

3、比例原则。所谓比例原则,是指要求实施行政权时,在目的与手段之间要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4、透明度原则。程序公开实质是现代民主政治向行政权提出的公开行使的要求。坚持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将行政权运作的基本过程公开于社会,接受社会的监督,防止行政权的滥用等。

5、保障基本人权原则。即是说,出于对基本人权尊重和保障,在行政行为中尽量减少乃至于消除对一般公民基本权利或利益的不利影响或损害。

6、效率原则。行政效率是现代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与法律正当程序原则、自然公正原则相关的制度

(1)听证制度。指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时,就有关问题听取当事人评论意见,同时予以说明解释的制度。听证制度被公认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对行政公正起根本性的保证作用。

(2)回避制度。指公务员在代表国家实施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时,例如:与当事人具有亲属、爱憎、金钱等方面的利害关系,就不能参与该行政行为实施的制度。其基本内涵是:任何人不得裁决与自己有关的案件。公务员在已知自己与所处理案件存在利害关系时,应自动回避,行政相对人亦可提出请求,由行政首长命其回避。

(3)合议制度。指行政机关(通常指实行委员会集体领导制度的机关),对涉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事项,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或裁决的制度,基本内容为:合议制机关具有独立的不受干涉的行政决定与裁决权;合议机关必须由三名以上成员组成。举行合议之际也应三人以上出席。决定或裁决须取得合议组织半数以上同意方得生效;参加合议的成员对于自己的投票有陈述或不陈述理由的权利,有将其理由制度笔录,并对这作为要更正的权利。

(4)说明理由制度。指行政机关在做出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决定时,必须说明做出该决定的事实原因和法律依据的制度。说明理由制度是行政程序法中的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有利于鉴别针对自己的行政决定、决策是否正当合法,理由是否充分,以便在需要时通过行使诉权等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职能分离制度。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利益问题做出决定,特别是对行政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时,其调查控告职能应与裁决职能分离的制度。负责调查违法事实和提起指控的公务员,不能参与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的裁决,负责做出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的裁决的公务员,不能与负责调查指控的公务员事先相互协商和交换意见。

(6)不单方接触的制度。指行政机关在处理两个以上行政相对人的具有互相排斥利益事项时,不允许单方接触的制度。

(7)记录备案制度。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听证、做出行政处理或处罚、行政裁判等,均须制作记录,建立案卷,以备查阅的制度。

(8)复审制度。指行政机关做出决定或裁决后,应给予行政相对人一方当事人提出复议、诉讼或申诉的机会,当相对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时,有关决定或裁决应受到法院、上级行政机关或同级行政机关中专门机构重新审查的制度。复审制度应包括复议制度和司法审查制度两种。

2.结合实际,谈谈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

答:依据行政法理论,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个人或组织的申请,做出决定允许其从事某种活动,行使某种特权、获得某种资格能力的行为。行政许可从实质上讲是以法律禁止为前提条件的。即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或社会安全,将个人、组织的某些行为或活动权利规定为普遍,普遍禁止,但同时又规定,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其许可行为解除禁止。

行政许可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行政许可是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的。不属于行政机关根据职权所主动发出的行政行为。第二,行政许可是一种赋予被许可的相对人权利的行政处理行为,不同于行政机关所做出的实质在于增加当事人义务的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征税等义务性行为。第三,行政许可在性质上是一种特许,即个人或组织所申请许可的事项,对一般人是禁止的,但不意味对任何人禁止。第四,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的行政行为。即必须有正式的法律文件,例如:许可证、执照等才能成立。

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其本身具有法律效力。这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1、证明力;

2、确定力;

3、拘束力;

行政许可制度是现代社会各国普遍使用的对社会和经济进行管理的重要制度。它的主要功能作用在于:第一,有利于国家对社会经济以及其他事务的宏观调控。第二,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体现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第三,有利于保护个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必须遵循的七项原则,即,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以及无偿原则。

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

针对行政许可实践中存在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重许可、轻监管或者只许可、不监管,不该准予许可的乱许可或者该许可的又不许或等问题,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的监督与责任制度。

(一)关于监督检查制度。行政许可法规定,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同时,针对一些行政机关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督的现象,行政许可法着重对实施行政许可之后的监督检查作了四个方面的规定:1,书面监督检查制度;2,实地监督检查制度;3,属地管辖制度;4,举报制度。

(二)关于法律责任制度。行政许可法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行政机关违法设定、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1,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2,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3,实施许可后不履行监督职责的法律责任。

下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周作业⒈名词解释: ⑴ 行政法:行政法是法的一个独立的部门,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驶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是国家重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3、(......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作业2 一、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案谁是行政行为的主体? 乡人民政府是行政行为的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授权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属于被授权的组织,被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1[模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1 3.行政救济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是两种,就是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1)所谓的行政机关救济是指行政管理相对方依法向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 A: 1、 案件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统称当事人陈述。 2、 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

    行政侵权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或者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