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时间:2019-05-13 16:5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

第一篇: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

教育的定义:广义上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承担,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可控性,规范性的教育。

幼儿教育: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规律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的总称。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3到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幼儿教育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原始社会,幼儿教育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二:奴隶和封建社会,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三:资本主义社会,幼儿教育机构在欧洲诞生。

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英国的空想主义者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实质上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和社会,特别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是受社会经济和政治制约的。

德国的福禄贝尔被誉为幼儿园之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他创办了恩物。我国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了第一所湖北幼稚园。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德国的福禄贝尔:1.幼儿的自我发展原理(命令,强制,干涉是无效的,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2.游戏理论(第一个阐明游戏价值的人)3.协调原理

4.亲子教育(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开办的讲习会)

意大利的蒙台梭利: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理论要点有1.幼儿的自我学习法则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3.教师的作用(指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正是教师才使幼儿的自由得以实现)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5.重视感觉教育(教具).陶行知(生活教育)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2.重视幼儿教育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4.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给他们说话发问的自由;解放时间,给他们学习活动的时间)

陈鹤琴: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1.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教育观上幼儿自发的学习,以自动代替被动,教育目标上培养身体健康,能建设,能创造,能合作能服务的现代中国人,教育方法上做中教,做中学。教育内容上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题材,与实际紧密结合,教育原则提出17条,能做的自己做,能想的自己想,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观,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3.幼儿园课程理论:课程中心,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根据自然环境儿童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课程结构:五指活动,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活动;课程实施:主张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游戏式的教学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合作)

幼儿园教育制度的发展:1981年10月《幼儿园教育纲要》1989年6月颁布,1996年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教育目的,它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标,是金字塔的顶端。幼儿园教育目标,即幼儿教育阶段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表达的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就属于这一层次。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广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教育的一般原则: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1.保教结合(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它们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活动,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符合幼儿的需要,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价值)3.教育的活动性和多样性(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活动不应是单一的,要注意多样性,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能偏废,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手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体,智,德,美四育的意义1.体育(生命的健康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体育是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重要保证,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而且为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幼儿体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发达)2.智育(智力的早期开发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3.德育(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对幼儿实施德育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良好地个性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社会对人的思想品质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4.美育(美育通过艺术的想象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其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美育是人的精神面貌的一部分,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提高民族素质打下基础)

四育的关系:在幼儿的发展中四育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互相取代。几个方面统一于幼儿的身心结构之中,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互相促进,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不可分割。不能偏废一方,否则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幼儿体育的概念: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体育的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地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体育的内容:1.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建立良好地生活习惯;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提供合理的膳食;重视心理健康)2.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走、跑、跳、钻爬、平衡等3.培养幼儿良好地生活、卫生习惯4.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体育实施的途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物质环境的创设,心理环境的创设;注意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重视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专门的体育活动和日常活动相结合;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应该注意的问题幼儿园体育应该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全面综合的为幼儿有一个强壮的健康的身体创造条件。

幼儿智育的概念: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幼儿智育的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幼儿智育的内容:1.发展幼儿的智力2.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智育的实施途径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1.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智力2.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注意的问题1.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2.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3.注意幼儿知识的机构化(幼儿的知识结构是建立在其感性经验基础上的,它与中小学那种以科学概念为中心的学科知识体系有本质的不同)

幼儿德育的概念: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幼儿德育的目标:1.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2.培养诚实,自信,好文,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地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德育的内容:1.发展幼儿社会性(1)培养爱的情感(2)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3)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2.发展幼儿个性

幼儿德育实施的途径:1.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3.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地道德行为;注意的问题1.热爱与尊重幼儿2.遵从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3.重视指导幼儿行为的技巧(强化行为,预估行为,转移行为,让幼儿理解行为后果)

幼儿美育的概念: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幼儿美育的特点:通过活动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幼儿直接感受美,培养幼儿审美的情感和兴趣,培养表现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美育的目标和内容: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内容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2.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3.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和创造

幼儿美育的实施途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实施1.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2.幼儿的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3.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注意1.幼儿美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2.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3.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权利: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见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制止有害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2.健康的身心素质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1.观察力(教师的观察力主要针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2.沟通的能力(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方式:教师与幼儿的沟通:非言语的沟通,言语的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交流技巧,与家长情感沟通;幼儿之间沟通:口语勾通,冲突的解决,组织分组活动的能力,分组要有层次,特色,变化)

儿童观: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已经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因此儿童观的结构也可以分为,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三个层面,即承认儿童观是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存在。

儿童观的变化和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儿童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儿童观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演变成现代儿童观。影响有: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自然论;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1989年的《儿童权利公约》

幼儿与教师的相互关系:从社会的大范围来看,幼儿和教师都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关系是平等的,从幼儿园的小范围来看,是师生关系,社会保障幼儿地位和权利的责任的具体化为教师的义务和职责,教师成为幼儿生存,发展,学习等权利最主要的维护者,幼儿是被保护者;教师作为成熟的社会成员,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教育者,幼儿是身心不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是受教育者。

幼儿的发展:1.要靠个体因素和环境相互作用(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与后台因素。先天因素指遗传因素,后台因素指幼儿自身的全部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与遗传素质相比,后台因素有极大的可塑性。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2.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的活动: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内部是指不可见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外部是指实践活动,二者交融在一起,都是幼儿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分为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和人际交往的活动,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发展思维能力,获取知识源泉;人际交往活动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源,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

现代社会儿童发展上出现的一些特点:1.儿童生理发展的加速现象2.儿童心理方面的

变化

教师的教:教就是对幼儿施加影响,通过两个途径,1.直接的教;(直接的教就是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优点是:教育内容和方法步骤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方式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操定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缺点是: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教的内容不容易掌握,教师和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直接教要注意的问题:1)变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2)变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多样化的教育手段;3)重视情感效应;4)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5)重视随机的教;6)直接教和间接教相结合。2.间接的教;(是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迂回的达到教育目的。方式有:利用物质环境;利用人际环境;创造1+1大于2的效果。优点是: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有更多自我学习的机会;幼儿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加入到幼儿的游戏,交往机会大增;自然而接近幼儿的生活;缺点是: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容易陷入零乱,琐碎,表面,缺乏系统,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间接指导比直接指导困难的多,没有固定模式。间接教要注意的问题:1)与直接教的方式相结合;2)正确的角色定位;3)环境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3.教师是教的主体)

幼儿的学:幼儿学习的规律和特点:1.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教,幼儿都是自身学习的主体,对于所学内容主要依赖于幼儿的兴趣,经验,认知能力,情感等,而不是取决于教师的意志。2.幼儿的接受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是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而不是在于用哪种学习方式。)影响幼儿学习的内外因素:外部因素有:家庭条件,幼儿园教育水平,幼儿园环境条件,物质条件的好坏;内部因素有:智力因素:幼儿的注意,记忆,思维,理解,推理能力;表现,想象,创造能力;语言能力;知识经验水平;非智力因素:主动性,好奇心,自信心,坚持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园的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是指在幼儿园中对人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总和。

环境分类:1.物质环境:广义的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和总和。狭义的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2.精神环境:广义的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狭义的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1.环境的教育性,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以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创设的。2.环境的可控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的筛选,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以及幼儿的特点,有效的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的教育性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是可控性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而可控性又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1.物质因素2.精神因素(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构成幼儿园环境的要素之一,由于幼儿园的各种环境都是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以及幼儿的特点精心创设与控制的,因此如果教师具有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就可以敏锐的发现幼儿的各种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创设一个良好地发展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文化对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国的成人和幼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教育目标相一致。)2.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3.幼儿参与性原则(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以及责任感和合作精神)4.开放性原则(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发的幼儿教育系统)5.经济性原则(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1.准备环境(1)让环境蕴含目标2)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3)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2.控制环境(1)诱导幼儿进入活动2)帮助幼儿展开活动;要观察,针对性的指导,积极地应答时,启发式交谈,提供辅助玩具图书资料等3)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纷争或情绪问题4)帮助幼儿结束活动)3.调整环境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2.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力量

(家长的参与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最好的信息来源;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更好的得到保证;家长本身是幼儿园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怎么样与家庭合作:1..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2.家园合作的方法(家长直接参与方面,比如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夏令营;家长间接参与,比如家访,个别谈话,家长专栏,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

幼儿园怎么样与社区合作: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幼儿园课程:定义: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要素: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组织4.课程评价 特点:1.幼儿园课程融入一日生活之中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去表述,而课程目标是从两个角度去表述,一是从教师的教育出发,二是幼儿的学习出发。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1.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3.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1.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的范围和要求2.课程内容是目标的体现和依托

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哟,有效的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幼儿课程的教育教学计划:其制定是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有计划,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内容包括:教师安排课程内容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家长工作和社区的联系。教育教学计划的类型(年龄班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计划)教师拟定教育教学计划(拟定计划的过程是把具有指向性计划框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确定目标,设计活动,观察或评价 教案的设计:教案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它阐明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等。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教具的选择

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方法:1.观察2.实验3.游戏操作4.参观5.谈话和讨论6.讲解,讲述;手段: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自制教具。多媒体;途径:1.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2.日常活动与生活3.学习环境4.家园合作

课程评价:目的: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作用:鉴定、诊断、改进、导向;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幼儿的,对教育活动的,对教师的评价;原则: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2.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3.评价有利于幼儿的发展4.评价应客观与真实

幼儿游戏:内涵: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游戏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1.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2.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3.学习动力来自于幼儿内部;特点:1.游戏式幼儿自主的活动2.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3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4.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

游戏的功能:1.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2.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既有现实伙伴间的交往,又有角色间的交往,得以发展社会性,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各种社会准则,有助于从他人角度去理解思考问题)3.幼儿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幼儿积压情感的发展,有助于消极情绪的疏导,克服紧张情绪的手段,控制自己的行为,消除厌烦,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4.游戏对幼儿身体的发展(游戏的愉快体验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怎么样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2.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3.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幼儿游戏的指导: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1)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2)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和创造)2.以间接指导为主(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3)正面评价游戏)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一)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1.主导活动方面2.作息制度以及生活管理3.师生关系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5.社会和成人对幼儿的要求以及期望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过渡期,指在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这一时期在教育学上称为过渡期)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性: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在心理方面,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学习兴趣降低等现象;社会方面,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非常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地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三)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2.培养独立性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1.培养良好地学习习惯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双方都把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做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三)结合地区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四)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第二篇:教育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近年来,益阳桃江县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牢固确立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坚持“大改善、大提高、大稳定、大提升”的基本思路,千方百计的促进城乡各类学校共同发展,使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奠定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基础。

一、加大财政主导投入,争取社会资金援助,促进办学条件“大改善”

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桃江县坚持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援助为辅,逐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比率逐年提高。2009年,全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9898万元,占同期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5.75%,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支出25675万元,占全县教育经费支出85.87%,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县教师工资不仅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还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援助。2008年,该县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呼吁在外乡友、成功人士关心桃江教育、关爱桃江学子,相继成立了桃江县教师奖励基金和育才、开吉、明鸿等助学基金,两年来共争取捐赠受援投入到教育的资金达500多万元。教育经费的大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近两年全县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建设农村合格学校9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30所、新建及改扩建校舍面积8.2万平方米、整改不合格栏杆3.6万米、改造危房面积3.5万平方米。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教师能力培养,促进教师素质“大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水平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桃江县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才兴教、人才强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着力建设一支“结构优、业务精、师风好”的教师队伍。一是公开考录年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针对全县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优、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公开考录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到2009年,共考录了近400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充实到边远乡镇学校任教,为桃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随着年轻教师的大力引进,全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2009年全县教师平均年龄为39.3岁,其中小学教师为40.6岁,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3岁、3.5岁。二是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传道”是身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先正其身,后正其人”。教师素质和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素质的成长。桃江县近年来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正师风、立师德、铸师魂”活动,组织学生、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师德标兵评选,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制定了“桃江县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十不准”,并纳入了个人年终绩效考核。从2005年开始,全县教师队伍没有出现一例违法违纪和有损教师“为人师表”形象的行为,全县师德师风得到了明显改观。三是全面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加强农村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举办班主任任前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信息技术和普通话培训班,开设远程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近两年共组织64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动,县城、中心城镇的名牌中小学与农村薄弱学校携手,通过名师送教活动、“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教师教学水平差距。2009年,全县开展名师送教活动18次,有24所师资雄厚的中小学与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结成帮扶对象。引进的4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中涌现出了40多名教学能手、教学标兵。转变支教模式,变“县内支教”为“乡内支教”,充分调动乡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支教工作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来,全县共有4人获“省优秀教师(校长)”称号、3人获省“特级教师”称号、64人获市级荣誉称号、40人获“桃江名师”称号,其中农村教师24人。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促进教师队伍“大稳定”

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年轻教师群体的相对稳定,让他们能安心农村工作,倾心农村教育,关心农村学子,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桃江县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着手,在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上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激发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活力,稳定了农村教师群体。一是提高农村教师补贴标准。实施农村绩效工资差异性补贴,按照地域远近,合理调剂绩效工资,把全县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分为7档,县城教师与农村偏远山区教师在收入差距上每月最高可相差300元,最低为40元。二是加大评先评优晋级倾斜力度。对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筹,在评先评优和晋级指标分配上,农村教师每年的名额数量都超过城镇教师。农村教师职称晋级不受名额限制,只要达到晋级条件均可获得晋升。2009年,有80人次农村教师评先评优、有353人次农村教师晋级,与城镇教师相比分别超出68人次、269人次。

四、统筹教育整体发展,突出教育发展重点,促进教育质量“大提升”

统筹教育整体发展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县教育事业兴衰的重要标准。对桃江来说,统筹教育整体发展就是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色教育的有机融合,让桃江的莘莘学子都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成长、成才的光明途径。一是巩固发展基础教育。着力巩固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积极实施“双线五步劝学法”、组织开展“万名教师劝学”活动、健全完善保额控流机制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普九”义务教育成果。全县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达到92.3%;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2%以内。普高教育注重由规模发展转为内涵发展,近两年高考全县本

一、本二上线创历史新高,达到3443人,高考成绩在益阳市领先。二是积极壮大职业教育。坚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就业本领的重要途径。县教育、劳动等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大力发展“订单式”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着力打造以县职业中专为重点的职教品牌。2009年,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与湖南省女子职业大学成功“联姻”,正式挂牌成立了“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桃江教学基地”。三是着力打造特色教育。桃江教育特色鲜明,空军招飞、艺术教育、竞技体育等特色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充分发挥桃江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打造了“一校一特”的特色教育品牌。桃江一中和桃江四中被确定为国家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2009年全县共有18名考生被录入空军飞行学院;桃江一中和桃江七中建立了艺术教育基地,着力培养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人才;桃江中学生定向体育运动在全国领先,近两年先后成功举办了“魅力桃江、定向世界”全国定向越野精英赛和“湖南省定向越野媒体精英赛”,着力打造了桃江定向越野活动品牌。

城乡教育发展三大不均衡 影响社会自我调节机制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15位委员作大会发言。张平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发言的题目是《统筹城乡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

张平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基础的公平。我国长期二元体制所造成的种种差异中,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是对我国发展影响最大最深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村升学率(包括升学报考率)远低于城市。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表明:随学历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我国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升入高一级学校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高中6%和21%,中专0.8%和13.2%,大专0.2%和11.1%,本科0.02%和5.63%,研究生0.001%和0.323%。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近几年重点院校“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等新的招生办法,几乎与农村学生无缘。北京一些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比例几乎为零。

二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并存,农村师资知识老化和数量短缺并存,农村教师缺编和有编空缺并存,大量低工资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和在编不在岗并存,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和短缺并存。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短缺,致使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远低于城市,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

三是城乡教育管理和投入上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在地位、目标和体制保障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双重标准。各类实验、示范、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小学和初中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加上择校热,往往置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于门外。一些家境较好的子女优先占据政府多年投资形成的优质资源。这种马太效应像一块块巨型磁铁,吸附着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大批尖子学生,同时也大口吸食着社会资金和公众积蓄。一些农民几近倾家荡产为孩子缴纳“择校费”,更多农民只能望“洋”兴叹。张平指出,收入不公平影响人的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人的一生。社会稳定离不开不同群体的融合与流动,教育便是弱势群体提升自身地位的方向和渠道。如因教育不公而致此路不通,让底层的孩子永远在底层,让农民的孩子时代为农民,阶层之间的差异无法调和,社会将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失去平衡,甚至陷入混乱和崩溃。(人民网-时政频道)1.人、财、物分配不均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教育经费少,教育基础设施太差,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很大。如果将经费平摊,每个学校只能分到很少的钱,加上有些地方领导搞政绩工程,抓眼前效益,所以只保重点学校,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而一般学校则任其发展,教师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好教师留不住,有水平的人才又引不进来。

2.一些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虽然有着各种办学优势,但他们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反而通过挖其他学校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办法,“削弱助强”,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3.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农村教育的质量,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4.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科不配套。城乡分布不均衡,城市超编,而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农村代课教师数量仍偏多;学科教师不配套,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很多农村学校只能开设文字科目课程,根本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5.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缓慢,年轻教师补充困难。农村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受经费和时间以及年龄等因素限制,进修提高难;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由于工资低,条件艰苦,大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造成农村学校教师“老”(年龄偏大)“弱”(教学水平偏低)“病”(教师都有职业病)“残”(代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现象严重。——教育论坛

我国初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缺陷

目前我国在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广大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各个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偏远地区的教育状况更为糟糕,适龄儿童就学后的巩固率较低,学生中途退学现象严重,教师队伍的状况也不理想,存在着大量的民办、以工代干、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往往要忙于农活,“田里土里一把抓”,最后往往荒废了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近年来,国家对于这些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增投用于贫困地区的“普九”专项经费等,使各地初等教育投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和政治体制重大转换时期,需要提供财政支持和补偿的利益群体很多,国家财政不可能对教育给予过多的倾斜力度。因而投资总量不足的现状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投资短缺带来的并发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正是由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投资总量的短缺,造成了种种配置过程中对各个地区、各个利益群体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造成了往往需要义务教育的地方而实际中却“不义务”的境地,也是导致贫困地区大量适龄儿童留学务农的动因。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应更多地考虑教育的公平性,要特别把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凸显出来。当然,我们在强调教育投资的公平性的同时,不能以完全牺牲投资效益为代价。既要注重教育投资的近期利益,又要注重教育投资的长远利益;既要强化教育的社会利益与整体利益,又不能忽视受教育者个人的切身利益的满足。

那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又应如何操作呢?一方面在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倡和引导社会渠道的投资,增大教育投资的供给量;另一方面应该对现有的可利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率。

此外,为了使贫困地区教育摆脱困境,各省市、自治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最低生均经费标准。当然,在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无法达到该标准时,国家和省级政府应从财政上予以补足。保证公平性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在资金分配上力求缩小已有的种种差别,至少不应加剧原已存在的不平等。我们应努力提高政府对各个地方基础教育的投资、资助和协助标准,尽可能实现各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加快我国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程度,更大程度上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摘自《现代教育科学》

第三篇:教育学

正确教育理念的缺失

——走进影片《小孩不笨》

看完了影片《小孩不笨》后,百感交集。影片中很多镜头都是很滑稽搞笑的,但更多的是反映了教育这一链条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这一个过程主要有三大角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现在我就这影片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说到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的教育。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影片里的一切就是现实中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缩影。在影片开始的时候便出现了好几个问题,例如:孩子长大了,怎么教?我们真的会教孩子吗?是不是有教不好的孩子?勤劳和努力就不笨吗?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很容易回答,在行动上却很难与说法一致。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教导呢?

影片中的“Tom”说到“这个家表面上什么都有,其实它什么都没有”,这句话多么深刻地揭露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根本点在于:

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影片里的话说得好“大人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然后一边进一边出,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

二、父母只看重成绩,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如影片中的Jeery,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妈妈”就不再允许他去参加班级上的活动;

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对。孩子们做得对,挨骂,做错,更加挨骂,即使做得好也不会没得到半句的赞赏。影片中的Tom是写博客的高手,得了大奖,“妈妈”不但没有赞扬,还骂了Tom。影片里中的Jerry说了“说什么都会被骂,慢慢变成哑巴。”

四、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在影片中,Jerry送给他的爸爸的生日礼物竟然是爸爸在黑夜中的身影,因为看到“爸爸”的时候总是在晚上。有一天,问题都陆续出现了。Jeery偷钱,Tom因为涉及抢劫被勒索而去偷弟弟的钱。其实Jeery偷钱是为了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看他的演出。与“Tom和Jeery”物质丰富相对的,生活上贫苦的“成才”也有其不幸,从小就被他父亲打,试问,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下成长能不受影响吗?答案很显然了。但实际上,哪有父亲不爱儿子的?因为“成才”被学校开除了,他为了求别的学校接收“成才”,连ABC都写不好的成才的父亲写了163封英文信给新加坡大大小小的中学,只是为了求其它学校愿意给成才上学的机会。

再次说到学校的教育,也就是老师们的教育。影片中的学校将学生们分成两类班次,一类是快捷班,剩下的是普通工艺班。显而易见,快捷班的肯定是被看好的,有前途的;而工艺班的是无可救药的了。学校是一个教育基地,其主体就是学生,以学生为本。其实工艺班的不是笨小孩,而是老师们认为他们是笨的,放弃了他们。在家里没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也挨老师骂为“烂苹果”。校长一味地重申“According to the law”,冠冕堂皇地在礼堂公开鞭打学生,在媒体前公然说校长有鞭打学生的权利。被鞭打的学生在皮肉上受到的痛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人格受到了摧残。学校是借着“校规”这个幌子对学生采取极端的惩罚手段。影片中教华文的老师大骂学生是“烂苹果”。“如果我们是烂苹果,你是我们的老师,是谁让我们烂的?”学生的回答不得不让作为老师的深思。其实华文老师是爱学生的,他自己出钱给学生买字典,希望学生能把华文学好;华文老师还经常帮学生们补课。可为什么在老师付出爱的实际行动时还是没得到学生们的肯定呢?是因为老师从来没肯定过学生们,成绩进步了没被表扬,成绩不好就会被骂。表扬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是鼓励学生不断向前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老师不要吝啬表扬学生。老师的教育目的是对的,影片中的华文老师一再强调对学生这个个体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是在对待采取教育方法上并不能对应学生的特点。

我们再来看看影片中从一个小角度反映的社会教育问题。影片中的“成才”和Tom因为凑不够钱给勒索的两个冒牌警察,想到了去抢老奶奶的项链,当他们拿着抢到的项链奔跑时他们迷途知返了,以为回头把项链还给老奶奶就没事了。岂料引起老奶奶身边的群众的一致质疑“还了就不叫打劫吗?抢了就是抢了,把他们抓起来,交给警察”。我们都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群众们能够宽容一点,宽容两个已经知错的孩子,就不会引起慌乱,就不会在慌乱中有一人死去。血的教训是如此深刻,可这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个体的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有个性化。”孩子们承受着太多大人施加的压力,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成绩就是一切,回到家里还是成绩。在成人看来成绩好才是王道。如此一来,很多的孩子并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只认为学习是对他们的一种束缚,所以会使孩子们产生厌恶学习。作为学生,厌恶学习意味着恶性循环要诞生了: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看不起,父母不喜欢,所以厌学;因为厌学,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因为成绩不好,老师更加看不起,父母变本加厉地指责,所以厌学……

让我们欣慰的是,在影片的后来,家长们醒悟了,懂得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沟通和关爱。老师也醒悟了,懂得学生需要什么—肯定和鼓励。影片中说得好“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这很好地说明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老师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用正确的方式去挖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望老师赐教。

第四篇:教育学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原理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综合文科师资、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文秘、专业技术与管理等

1、普通高校

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

2、中小学校

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岗位的现象。

3、出版社、报社

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

4、政府单位

还有一些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教育行政单位,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招考很少,想当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你的想象。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级学校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信息化时代下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和方法问题、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国际课程教学理论及流派的系统梳理和介绍等内容的研究。该学科重点培养高层次的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研究与管理、以及课程与教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包含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社会学、课程与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的传统与变革等研究方向。

第五篇:教育学

《教育学》

1.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2.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4.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5.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6.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7.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形态应起源于商朝时期的“右学”,它是当时建立的一所集教育、习射、养老于一体的官办机构。

8.汉武帝于建元六年在京师长安开办了中央级的高等学府“太学” 9.汉代设有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10.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11.宋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12.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书院全部改为学堂,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终结。13.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科层次、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14.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设立中西学堂,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年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5.随着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南洋公学上院和京师大学堂的先后创办,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16.1993年,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8月,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7.公元前393年,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雅典开办了“学园”,被视为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教育史上公认的正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西欧最早的一所学术研究机关,是当时古希腊科学与哲学研究的中心。18.柏林大学的创始人为德国普鲁士内务部教育厅厅长威廉 冯 洪堡,1801年创办时设有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科,确定以“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研统一为办学方针,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19.1877年将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合并创办东京大学,成为日本第一所近代大学

20.高等教师专业化:指高校教师所应达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其中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学历标准要求,也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1.狭义的教育目的:指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和设想。2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能够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24.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25.1989年之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6.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75: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7.教育对经济的作用P101教育是传授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社会不断生产熟练劳动力的“工厂”;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准和素质,这些不是生产的直接要素,但可以再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有利于生产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开展,并且为发展国民经济新的生产部门准备智力型的劳动力;教育不仅培养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还为经济建设培养计划、开发、研究、设计、管理、经营人才,这对现代化的大生产是必不可少的;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

28.马克思不仅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且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P119: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种素质的发展所构成,全面发展教育就应包含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各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各有其特殊的任务,而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以其整体促进人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的几

个组成部分,又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整体作用的有机结构。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为智育、体育、美育指明正确的方向与提供发展的动力,智力是核心,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体育卫生、审美感受和艺术能力,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智能的基础上,体育为其他诸育的实现提供健康的生理条件,美育则起着协调身心发展,把德、智、体诸方面引向和谐的精神境界,按照美的原则来发展人的素质,使人享受人生的乐趣。3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又是指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充分自由的发展.31.高等学校课程分类:P128根据课程目标,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根据与专业职能的关系,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根据学时或学生人数,可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32.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P132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课程性质职业化;课程方向人文化

33.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三个层次。

34.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主要教学形式;时间分配;学年编制(学历)

35.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

36.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37.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P149教学是高校稳定的中心环节;教学工作是高校其他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是智育、德育、体育、美育都要用到的基本形式

38.如何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P161: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9.高等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方法

40.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备学生、备教法、备自己、备相关的器材和场地、制定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1.上好一堂课的标准: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教学效果优异

42.诊断性评价: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估。43.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在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其动态状况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44.终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并确定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

45.如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P188:教学大纲完成情况的评价;教学目标的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课堂教学组织的评价;教学基本功的评价

46.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个体素质要求: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整体素质要求:高校教师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等。

47.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

48.如何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P224树立新型的发展的师生观;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性;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

49.高等学校的德育内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法制和诚信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

50.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等因素构成51.德育过程的组织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52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P25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品德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

53.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而高校校园文化就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

54.高校校园文化三种基本形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55.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学校的文化传

统、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

56.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项校规校纪、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57.精神文化的特性:P273品格特性:健全性、超功利性、理想性、先导性;形态特性:深层性、稳定性、独特性;传播特性:继承性、渗透性、排异性、持久性

58P277如何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2)以社会主义最高理想为目标,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3)以传统道德为依托,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价值观

(二)重视硬环境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1)努力改善,优化硬环境:校园规划的科学化和人文化;校园设施的现代化(2)努力营造,提高软环境: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发扬民主,改善人际关系;塑造充满个性的文化品质

(三)积极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1)开展校园社团活动(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

(四)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高校文化组织具有两个层次:校园文化的指导性机构和以学生社团为主的组织机构

59.高等教育国际化: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与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60.高等教育多样化:教育结构与形式多样化;高等教育主体与构成多样化;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方式的多样化

61.高等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既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思想,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实践的一种重要趋势。62.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307:(1)高等教育的国家化:跨国家、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高等教育中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过程(2)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主体构成多样化、筹措资金多样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将教育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4)高等教育的终身化(5)高等教育的社会化

63.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P316:(1)教育观念的转变和重构---素质教育观(2)教育内容的变革和更新---科学化、现代化、综合化(3)教育空间的拓展与开放---国际化(4)教育功能的拓宽与重塑---大众化、社会化

下载教育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教育学的发......

    教育学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杜威主张的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 2.17世纪队班级授课制给予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3.教师应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教育要符合人身心发展的规......

    教育学

    作为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大学生,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

    整理教育学

    2010级2班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从事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必须经常修习涵养的内容,是当代教师质量和教师风貌的集中体现。新型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要努......

    教育学

    教育学 1、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点: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产生方式;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

    教育学

    教育的社会属性 答:历史性、永恒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2.教育的现代特征 答: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

    教育学

    学校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义务教育教学机智教师反思 教育叙事教育行动研究课程隐性课程 整合课程校本课程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合作学习学习迁移 教育法......

    教育学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广义:凡是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