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未来中国精准扶贫发展的新篇章[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6:4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求未来中国精准扶贫发展的新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求未来中国精准扶贫发展的新篇章》。

第一篇:探求未来中国精准扶贫发展的新篇章

探求未来中国精准扶贫发展的新篇章 —精准扶贫中国战略之资产证券化

2018年7月8日下午,中扶众邦(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水立方召开“精准扶贫中国战略之资产证券化”项目启动会。出席启动会的有国家扶贫和民政领导机关负责人、金融界、实体经济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还有来自各大媒体的记者逾百人。此次“精准扶贫中国战略之资产证券化”项目启动大会,对于中国推动精准脱贫和资产证劵化具有积极意义,预示着中扶众邦以精准脱贫为背景的资产证劵化发展战略开始快速启动并实施并将在未来取得丰硕成果。此次大会,提出了很多未来扶贫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为未来扶贫工作提供了诸多发展思路和工作方向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丰盛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但是深度贫困地区的百姓,因为地处“孤岛效应的贫困地区”,还有很多人没有脱贫,需要帮助。习主席指出“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如何解决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呢?这是一个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此次“精准扶贫中国战略之资产证券化”项目启动会为未来中国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发展提出了很多意见及建议。为了积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相关精神和部署,作为中国扶贫开发服务有限公司产业金融扶贫办公室唯一战略合作单位,中扶众邦(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提出以金融创新方法(资产证券化)促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健康、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促进深度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全国扶贫的发展思路。

一、贫困原因分析

解决贫困问题要从造成贫困的根源入手,这些地处深度贫困地区的孤岛的贫困的客观原因通常是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缺技术,缺资金等。地理位置不利,生态环境恶劣是致贫的主要原因。深度贫困地区一般位于边远山区、半山区和丘陵等自然生态环境极度恶劣的地方。通常这些贫困地区都有孤岛效应(较少或很难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文化人员交流)。

二、利用资产证券化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解决中国深度贫困地脱贫的问题

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形成和资本效率的提高,利用金融创新促资本形成和资本效率的提高,提高利资本的利用能力,发展资产证券化推动中国实体产业的发展,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1、通过扶贫项目间有序整合,构建循环经济体打破贫困地区孤岛效应

通过中扶众邦的金融扶贫发展产业项目,可以使扶贫项目之间发展相互利用的循环经济体,使扶贫项目间既有产品流动,又有资金流动,通过企业间产品需求的交流,促发了技术交流,通过这些产品流及资金流把这些孤岛网连起来形成循环发展的区域经济,这样也就搞活了孤岛间的物质交流、财务交流、技术交流。打破原来贫困地区的孤岛效应,解决脱贫问题。

2、金融创新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满足贫困地区小微企业金融需求

贫困地区的小微企业,往往因为自身规模和资质,难以从银行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很多小微企业也因此而倒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在证券市场融资,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商品交易市场,通过商品的销售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3、通过发展扶贫项目,帮扶解决一带一路国家的贫困问题

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通过帮扶有助解决区域内国家的贫困问题而受到热烈欢迎。我们的一带一路区域内有发达国家,但是区域内更多的是发展国家,它们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脱贫。通过加入一带一路,拓宽了它们产品发展路线,拓宽了它们经贸范围,通过加入区域经济,活跃繁荣国内经济,有助于解决国内贫困问题。

4、价值再造-品牌发展战略

发达国家的经济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品牌战略。法国葡萄酒,日本神户和牛等等,普通的葡萄和牛肉值不了多少钱,但经过品牌化发展—价值再造之后,价格就翻了好几倍,而我们贫困地区通常没有建立适合本地的品牌产业,贫困地区应该根据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构建适合本地区的品牌产业,实施品牌战略。贫困地区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既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又使生产要素的流动范围扩大,其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就越高,更有利于提升贫困消除的速度,还可通过深加工赋予农产品新的差异化的价值实现市场竞争优势。法国葡萄本身不值钱,普通鲜葡萄不过1欧元一斤;如果是高品质葡萄,卖到2欧元一斤;品种独特的葡萄,卖到3欧元一斤。通过深加工,榨汁、生物发酵,变成葡萄酒,价值成倍提升,能卖10欧元一瓶;如果是高品质的葡萄酒,能卖20欧元一瓶;继续价值再造,功能口感价值独特的干型葡萄酒,可卖40欧元一瓶;如果能再为葡萄酒赋予身份地通过不断的深加工完成了价值再造,价值提升万倍,这就是农产品的产业价值再造。只有价值再造才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通过价值再造,使农业项目在市场经济中存活、发展、壮大,最终创造出更大的社会财富,以解决贫困问题。

三、金融创新促资产证券化发展,促实体产业发展,解决贫困问题 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手段以及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新时期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实际上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具体体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筹资渠道,多样化促进技术创新,间接推动技术进步,二是直接强化资本积累,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Lerine,1997)。金融创新促经济增长,相当于通过金融创新促进资本形成,推动经济增长。

金融创新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金融创新使我国的金融资产总量和规模有了显著增长,促进了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当前劳动力和资本双重过剩的局面,通过增加投资的数量,扩大非国有经济发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群。

此次中扶众邦“精准扶贫中国战略之资产证券化”项目启动会为未来中国扶贫之路提出了众多发展思路,未来贫困地区可通过企业资产证劵化和商品市场买卖双向融资,获得企业发展急需的金融支持,通过资产证券化另辟融资新渠道;未来贫困地区扶贫要注重本地品牌的建立,差异化发展,进行价值再造;未来建立、完善国家产业金融扶贫体质和机制,为国家资产证券化发展做好理论支撑。

第二篇: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李再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能否脱贫,更是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质量。全会以这样的魄力和措施在“十三五”时期消除贫困,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也是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的生动诠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重点就精准扶贫与共享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精准扶贫,共享发展——历史担当中的价值取向

共享,是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脱贫,是实现共享的基本条件。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我国目前仍有7000万人口没有脱贫,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把团结带领13亿人民实现全面小康作为我们的历史担当,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不丢掉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让一个人掉队,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十三五”的五年中将全面解决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必将让全体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它将向世界证明:看见中国,就看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路径和方法的角度去看待精准扶贫,而更应该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去深度思考。

第一,脱贫和共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就是要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占全国总人口5%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国家战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价值取向。

第二,脱贫和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关切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能否在“十三五”实现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代考验。

第三,脱贫和共享,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当前,“四化同步”的短板是农业,扶贫攻坚的重点是农村,共享发展的难点是农民,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700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在中国革命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极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仍处于现行标准以下的贫困状态。如果没有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小康,我们将失去第一个百年梦想成真的本质意义。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既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我们执政党执政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脱贫和共享,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党为什么能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并始终为他们谋取福祉。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劳苦大众,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梦想追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人民富起来的梦想追求;今天,我们党将带领7000万贫困群众“脱贫困、奔小康”,全体中国人民将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去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的复兴梦想,走向强起来的明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永恒的执政价值追求。

二、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共享发展的路径选择

消除贫困、公平正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我们党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总书记在县、市、省、中央工作40多年,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他花最多的精力抓扶贫脱贫,形成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等一系列重要扶贫思想,并提出“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四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扶贫思想,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扶贫理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没有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就谈不上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要实现7000万人口的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第一,扶智——增强自信。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地方贫困,思想不能贫困;物质贫困,精神不能贫困。如何做到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最重要的有四点:一是理想信念不能贫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动力。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不移、矢志不渝。二是民生情怀不能贫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扶贫脱困是最大的民生。必须以贫困不除、愧对人民,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宗旨、改善民生。三是发展思路不能贫困。发展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必须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提升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结合实际锁定目标、找准路径,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让贫困群众在加快发展中摆脱贫困。四是凝心聚力意识不能贫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摆脱贫困。

第二,聚焦——定向发力。五年时间确保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每年需要脱贫1000多万,如果不聚焦到每一户,这个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按照“六个精准”“四个切实”“四个一批”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扶贫对象、扶贫措施、脱贫时限明确到7000万贫困人口的一家一户,挂图作战、精准发力,坚决防止用平均数代替大多数,确保每一户贫困群众到2020年精准实现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一家一户地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途径,制定帮扶措施。二要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坚持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培育富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实施生态移民、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公共服务、提升能力素质“六大工程”为支撑,突出教育、医疗、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重点,推动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提升扶贫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公平性。三要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亲自抓,发挥好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群众主体三方面作用,构建政府、社会、群众整体联动、同轴运转的精准扶贫新格局。

第三,改革——激发活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实施精准扶贫,既要通过投入解决外部发展条件问题,又要通过改革解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2014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目标要求,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全市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通过股权纽带把城乡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到产业平台上来,有效解决了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问题,推动了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两年来,每年以100万亩的速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共有31.99万亩集体土地、18.1万亩“四荒地”、38.72万平方米水面、3450平方米房屋入股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股权收益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413个,“空壳村”占比从2013年的53.8%下降到15.3%;吸引8.9万户31万农民通过入股变为股民,入股农民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2014年实现2.8万户10万贫困人口脱贫,今年还将有10万人以上脱贫,确保到2018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三变”改革,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建强了基层组织,是总书记“大农业”、“大农合”、“大农政”的“三农”思想和“内源扶贫”思想在西部山区的成功实践,是一条以改革推进精准扶贫的发展新路。

三、精准扶贫,共享发展——需要决战决胜的三力迸发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扶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如果输掉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就输掉了、利益就输掉了,党的承诺、信誉、形象就输掉了。所以必须决战决胜,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把宏伟蓝图变为共享现实。

第一,强化决战决胜的担当力。贫困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精准扶贫既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能否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硬不硬的试金石。担当,就是要有战则必胜的信心。既要认清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巨大挑战,又要把握好面临的重大机遇,找准工作定位,把握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对标对表、挂图作战,确保决战决胜。担当,就是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要真正沉得下去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与老百姓一块过、一块干、一块苦,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我们干什么,谋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增强扶贫的精准度,让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摆脱贫困、享有更多获得感。担当,就是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要把工作当事业,不把工作当饭碗,既要立足当前抓发展,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又要着眼未来打基础,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到敢闯敢试敢创新、敢破敢立敢改革。

第二,强化决战决胜的执行力。决战决胜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必须以执行力作保障,决不能做“有想法没办法”,“忠心耿耿、不知咋整”的干部。要提升干部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干部创新发展能力教育培训,推动干部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打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束缚,树立起“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观念,让创新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贯穿到精准扶贫的方方面面。要提升干部协调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干部统筹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升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生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能力,培养建设一支“有激情、想干事,有办法、会干事,作风硬、干成事”的扶贫攻坚干部队伍。要提升干部开放发展的能力。发展需要开放,精准扶贫更要开放。要着力提升干部开放意识、开放思维,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模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贫困群体多元主体参与扶贫,构建起大扶贫大决战的格局。

第三,强化决战决胜的凝聚力。凝心聚力、合力攻坚,集中力量办大事,既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决战决胜精准扶贫的现实需要。坚持全党动员、全民行动。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各种资源,上下总动员,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下好任务书,打好“攻坚战”。坚持多管齐下、统筹推进。统筹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各种政策要素,“握拳出击”,集中投入。坚持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创业与就业结合起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抓当前、又抓长远,夯实扶贫基础、实现可持续性脱贫。

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民生就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则是最温暖的主题。我们既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追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奏响“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时代乐章。

第三篇: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 2015.10.16

一、现状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学习笔记”评述:

——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无论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不少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从贫困群众的诉求看,日益呈现多样化。一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学习笔记”评述:

减贫与发展是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迫,“不容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取得看得见的成效。三、六个精准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四、四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五、五种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六、十项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学习笔记”评述: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六个精准、四个施策、五种渠道,十项工程”,就体现出精准扶贫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多元主体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学习笔记”评述: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更加明显。以政府一元主体为核心的扶贫计划往往多依赖于行政力量,搞大水漫灌、一刀切,从而忽视市场与社会,群众不但没有富起来,大量的投入还打了水漂。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开创了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

八、管理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学习笔记”评述: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在原有考核机制下,为争取政策扶持,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为创新扶贫县考核机制,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扶贫县考核、约束、退出三项机制改革。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文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退出机制上,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北、贵州、甘肃等省份制定了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奖励办法和脱贫时间表。

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从顶层设计着手,谋划了一整套制度保障,尤其强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除地方政府外,规划还拟对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做出明确要求,今后行业部门扶贫工作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顺手之举”,而是有一系列制度体系予以监督保障。

九、扶志与扶智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学习笔记”评述: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十、展望

让精准扶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习笔记”评述:

总书记在听取云南和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均指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贫困地区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人力资源的运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技术都在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靠一个政策、一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顺应这一趋势,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而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第四篇:精准扶贫

茌平: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搭建就业平台 【导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创、就业能力,搭建服务平台。【解说】近日,信发办事处委托县职教中心对全街道下岗、失业、待业劳动人员免费进行月嫂、育婴师、保洁等家政服务培训。邀请高级月嫂讲师进行授课,生动、细致地讲解有关产妇哺乳、康复和新生儿喂养、洗澡等护理等知识。2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2周后,将颁发家政服务员初级资格证。【采访】(信发街道光明社区 魏兰芳)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几天,学了以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家政这边还给我们找工作,让我们有了出来工作的机会。【采访】(信发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所所长 单月峰)不仅为下岗、失业、无业妇女搭建了服务社会、服务家庭、创业就业平台,更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努力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建立员工服务质量、诚信档案,建立服务质量回访、跟踪、抽查制度,保证服务质量。营造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良好氛围,优化务工就业环境。

【解说】为给广大劳动者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和可靠的就业保障,拓展致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茌平县密切关注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坚持分类施教,开展送技能、送岗位活动。积极加强农村劳动者与各乡镇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根据劳动者的年龄状况、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分类培训,经过培训后,分别推荐到企业生产一线和辅助性岗位工作;茌平县加快城镇化发展深度融合,支持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机械加工、自由职业等岗位;对有创业愿望的各类群体进行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采访】(茌平县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 袁桂红)我们人事部门作为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了培训机构的专业优势,紧贴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的需求,针对市场的热点职业,有计划地举办了机械加工、人造板制造、营业员、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今年我们刚开始举办的家政服务培训受到了广大家庭妇女的好评,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技能,学得了一技之长,为促进其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茌平:巧借优势 做好扶贫新文章

【导语】在扶贫工作中,茌平县创新扶贫模式,把脉问诊,积极为落后村谋思路、出点子、促发展,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解说】当前马上进入春节,在贾寨镇大海服装厂正在加班制作一批衣服,七八十个妇女分工协作,各个工序有条不紊。附近村庄的徐留菊,由于家庭原因,不能出去打工,便来到这服装厂打工,每天工资不到一百元,让她很满足。

【采访】员工(徐留菊)咱自己周边村上的,都不远,小孩都在这念书,接孩子、送孩子、直接连孩子送来,都不走了,在这里干点活,下了班接完孩子随着就走了。

【解说】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贾寨镇根据一些村庄以人均纯收入少、贫困人口较多的实现,制定优惠的创业政策及举办务实的创业培训,使一些小服装加工企业在家门口发展起来,手工成为留守妇女增收的新途径。【采访】(贾寨镇大海服装厂负责人徐中海)在不耽误接孩子、送孩子、照顾老人、不耽误家里农田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地平台,展示自己的我才能,提高家庭的收入。【解说】为了确保贫困群众彻底脱贫,茌平县变“输血”为“造血”,向困难群众辅导农业生产技术,为困难户提供致富渠道,鼓励各村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通过招商引资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村办厂,激活“造血”功能。同时,茌平县鼓励群众原地创业,协调国土、农业、畜牧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并及时办理土地、养殖等手续,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帮包服务;整合有关上级扶贫资金、村民自筹资金和财政贴息贷款资金,为致富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实现贫困群众顺利脱贫。茌平:做好“精准培训” 助力“精准扶贫”

导语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提高群众的创、就业能力,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解说在龙跃家政服务公司的培训室,30多名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群众,正在认真听取高级讲师生动细致的讲解,免费学习有关产妇哺乳、康复和新生儿喂养、洗澡等护理知识和中国结、十字绣等手工编织技巧。周凤凤是一名留守妇女,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通过参加免费培训,熟练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手工编织技能,在家门口就能做些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增强了生活的满足感。采访

解说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增加群众收入,茌平家政服务部门针对待业、无业家庭妇女,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举办务实的创业培训,使一些针对小众的服务业快速发展起来,为待业、无业家庭妇女提供了增收的新途径。采访

解说为给广大劳动者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和可靠的就业保障,拓展致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茌平县密切关注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坚持分类施教,开展送技能、送岗位活动。积极加强剩余劳动人口的普查和分类,根据劳动者的年龄、家庭、身体状况进行分类培训;支持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机械加工、自由职业等岗位;对有创业愿望的各类群体进行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激活“造血”功能,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五篇:精准扶贫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精准”成为习惯

“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言献策,为脱贫攻坚贡献了不少智慧。为什么脱贫攻坚必须精准识别、因贫施策?“精准”,是一种怎样的方法论,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道德经》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大事者必以精准思维、精准做法为遵循,方见成效。《礼记》也有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做事情一开始就要慎重,不能马虎大意,哪怕开始只是一丝一毫的差错,其结果也会事与愿违。0.99的1000次方接近于0,道理就是这样。

精准,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追求。《庄子》里讲过“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些关于熟能生巧的故事提醒我们,穷尽所能、做到最好,是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精准就是这样一种力求完美的自我追求。

精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对什么事情,都抱着“无所谓”“想当然”的态度,对情况了解停留在“大概是”“应该是”之中,能有多少成就?敷衍了事、毫无“精准”可言,既容易误事误人,也会迷失自己。从作风上砥砺精准的要求,万事无难。

精准,是求真的延伸。共产党人是最讲认真的,精准就是一种认真精神。闭门造车、异想天开,吃老本、拍胸脯、拍脑袋,既不会有好决策,也不会有好成效。深入基层、接入地气,听得真言、听进诤言,谦虚好学、积极进取,方能从精准中出成就、出公信。

精准,也是求实的升华。有些人在扶贫攻坚中不善精准、在改革发展中不愿精准,原因不外乎怕自己吃苦受累、怕事情繁复麻烦。精准意味着实事求是、敢于较劲,而不是浑浑噩噩、安于现状,畏葸不前、怕这怕那。吃得苦,不怕死,霸得蛮,耐得烦,精准中充满了求实、务实的精气神。

追求精准,就得要有胆有识、抓铁有痕。何为“有胆”?正确的敢坚持敢坚守;不对的,敢直言敢批评;错误的,敢纠正敢改进。何为“有识”?要有正确的方向,要有科学知识,要对实际情况了解透彻。何为“抓铁有痕”?做什么就有什么的样子,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总书记向来重视精准化做事方法,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他就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让我们就从当下、从自己开始,把“精准”养成习惯。

总书记对干部的要求在代表委员中激起强烈反响

想干愿干积极干 能干会干善于干(热议)

3月7日,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代表委员表示,要保持勇气锐气朝气,凭实立身、以实为尺,向实处着力,用实干说话。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群众跑腿,为百姓干事,把实事落实,把好事办好,才对得起人民。目前基层干部的担子重、工作苦,建议建立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头、更有奔头。

——陕西安塞侯沟门村杨丰岐代表

“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总书记的要求必须时刻铭记在心。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卫计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湖北省卫计委杨云彦委员

要想发展,必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当前面对下行压力,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更要提起一股子劲儿,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生产出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产品。

——安琪集团研发中心姚鹃代表

“双中高”为世界贡献更多正能量——国际人士看好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举世瞩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中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十三五”期间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外专家学者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将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持续利好。

体现完成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把2016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7%,设定这一预期目标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此次两会让中国经济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增长。”韩国湖西大学教授全家霖表示,随着一个国家经济规模不断增大,产业水平向中高端不断发展,与增长速度相比,应更加重视增长质量。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中国问题专家克里斯蒂娜·奥托女士认为,与过去相比,6.5%—7%的增长区间不高,但同其他工业国家相比仍然相当可观。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相当于挪威全年的经济总量。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伴随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也应该看到,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中国政府有信心通过改革,在经济新常态下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关系研究预测中心主任乌扬纳耶夫表示,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带来的影响,但也给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创造了机遇。他表示,中国政府为应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周密的发展规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实现结构性改革、完成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

德中经济联合会理事长哈罗德·卢克斯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出口驱动增长模式让位于消费和服务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方案,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鼓励消费,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将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实现今后五年的增长目标”。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工作,“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是其中之一。报告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从注重‘量的增长’转向‘质的增长’。”哈罗德·卢克斯认为,煤炭、钢铁、水泥和其他工业产品的利润率下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加剧,去产能过程不可避免。“兼并重组或企业停产起初是痛苦的,但对于保持中国未来的竞争力是必要的,这样中国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说,“中国对高技术和环保产业的重视,无疑给德国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全家霖赞赏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说:“中国目前充分认识到此前重‘量’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并采取了相应调整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有利于充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他表示,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与百姓共享发展红利,具有重要意义。

巴西智库瓦加斯基金会教授埃万德罗·梅内塞斯曾在复旦大学金砖中心任研究员,也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他表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情况符合国情,结构性改革也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他认为,中国政府提出的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正当其时。“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和巴西都面临产业调整的巨大挑战,中国政府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更加优化产能,使产品与市场匹配,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克里斯蒂娜·奥托认为,中国制订的经济发展规划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加强内需、发展战略性产业、制造业升级等,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中国建立新的增长极,而非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中国经济转型对德国也意味着机遇,德国企业能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好伙伴。德国能够提供先进的制造、环保和医疗技术,以及高质量的消费品。

仍是世界经济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凸显新经济对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作用,引发海内外广泛共鸣。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系列新举措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增长过程中产生的机遇,值得韩国产业界和政府共同关注。”全家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重心过去主要集中在下游的生产环节,通过创新驱动,向上游产业发展,期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成为世界经济的又一推动要素。

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亮点频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杜大伟认为,中国经济表现依旧良好,消费和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正在新常态下继续前行。

乌扬纳耶夫表示,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产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政策手段都是在有针对性地改变过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引导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培育稳定增长动力。他同时强调,经济转型升级过程必然存在挑战和风险,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厚重的基础,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能够顺利实现增长目标,为世界经济贡献更多正能量。

协调发展 奏响民族复兴协奏曲(代表委员议国是)

制图:张芳曼 区域协调“大合唱”

“依托黄金水道,让东中西部联动起来。”重庆两江新区汤宗伟代表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让路更通,让货更畅,让东中西部的发展更协调,经济发展更健康。

“发展新兴产业,不是不要传统产业了,而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翼齐飞。”江苏阳光集团陈丽芬代表认为,不可能全国所有地方都发展新兴产业,要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一带一路’建设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要好好抓住。”内蒙古神华乌海能源有限公司伊永春代表表示,内蒙古外连俄蒙、内靠京津冀,借“一带一路”东风,将迎来更好发展,提升质量效率。

城市农村“比翼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云南迪庆州同乐村村民余秀芝代表表示,配套设施的完善,能以更大力度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过去村里山远路陡,守着“绿色银行”却提不了款,如今条条大路连起了山村和城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让村民鼓了腰包乐开花。“让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江苏盐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进进代表认为,城乡协调发展,还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江苏从2010年开始启动提高农村大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目前累计有5.13万人获得重大疾病保障,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两个文明“两手硬”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中科院南京分院周健民委员表示,没有软实力的提升,就不会有真正的全面小康,学校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教育促进形成13亿多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为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富了口袋的同时,要全力富脑袋。”新疆大学教授阿不都拉·阿巴斯代表认为,文化产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字字句句皆民情(新风扑面话两会)

“我想为鞍山钢铁的下岗工人说几句话……”在政协分组讨论时,冯佐库委员的开场白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十余本特殊学生的作品,希望他们的教育和健康问题能被更多的人关注……”袁敬华代表的行李箱里,装着厚厚的学生作品;“海外引进人才希望我能把他们的心声带到会上……”王亚君委员娓娓道来。无论是在全体会议还是在分组讨论,代表委员甘做百姓的“民声传递员”,字字句句皆民情。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悠悠万事,民生为先。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这些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反腐倡廉、司法公正这些群众最迫切的期盼,需要及时传递到两会的政治舞台,而代表委员就是传递民声的桥梁,是百姓的代言人。说真话、说实话,为民请命、为民代言是代表委员应尽的职责。正如一位委员所言,“只要是百姓的呼声,我们都有责任反映。”

为了这份责任和嘱托,代表委员在过去的一年里脚踏泥土,躬身实践。在各自领域,用实打实的调研问民情、用面对面的交流汇民意。在调研中探寻,在履职中思考,整理了大量的来自一线的翔实材料,准备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议案、提案与建议,带来了老百姓最想说的话、最想实现的心愿。

大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融·我的两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

“一边是老百姓到国外大量购买马桶盖、电饭锅等日用消费品,一边是不少国内品牌滞销、经营困难。我认为这里面既有危机,也有商机。”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代表有切身感受。他做皮革产业20多年,在这个被视作传统产业的领域里,其创办的浙江卡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去年出口增长了30%,今年1、2月份,出口同比又增长30%。

传统产业真的没出路吗?朱张金的实践表明:“传统产业也是有市场的,缺的是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国内消费者从国外买的也大多是高质量的品牌产品,这提醒我们,高质量高品质,就有市场、有商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朱张金印象深刻:“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目前就是低端产品供大于求,而高端需求空间还很大,我们就是要开拓和满足中高端的需求,占据高端市场。”

说起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建议,朱张金首先想到的是人才。他的企业25年前就聘请了欧洲的技术人员。那时候聘请“洋员工”成本很高,很多人想不通。但实践证明其带来的质量意识、设计理念都是当时稀缺的,这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其次,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也需要政府部门在人才政策、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上给予更多帮助,增强企业技术升级的意愿和信心。此外,质量把关也很重要。朱张金说,欧美、日本等国家的产品很多是中国生产,包括被疯抢的日本马桶盖有些就产自杭州。原料和设计都一样,但出口的产品由外方检验,质量标准比国内产品要高,“我们需要制定更高更好的标准,并且严格执行到位。”

朱张金认为,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企业一定要有长远眼光,不断培养更专业的高级人才,开发立于不败之地的高端产品,“我对中国制造有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民族品牌也会让消费者使劲地‘买买买’。”

深意莫高于爱民,嘉行莫厚于乐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增进人民的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历史反复证明,谁能认真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建议,谁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谁就会赢得真诚的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民网评:习近平五喻巧论生态,绿色发展建美丽中国

在文学家笔下,美丽中国像“荷塘月色”般迷人;在艺术家眼里,美丽中国可化身为“山水中国美”。在两会好声音里,美丽中国离不开一个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绿色发展。毫无疑问,即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美丽,“绿色”也是最绚烂的色彩。

全国两会的各项议程还在顺利进行,关于“绿色发展”的讨论早已掀起高潮。“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不能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否则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是不是绿色发展,说了不算,干了才算”“成效可持续,才能避免污染和治理交替循环的怪圈”„„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不仅要说一说,更得实打实地干,不仅要守住底线,关键要自觉行动。

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守得住家园故土。“十二五”时期,中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成为全球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

一、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当过去与未来交替,挑战不容轻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今后五年定下了“硬指标”,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需要在关键方面、重点行业做出突破,更需要持之以恒。

有人曾经总结,总书记用五个比喻来巧论生态环境——“公共产品”、“绿色银行”、“金山银山”、“生命共同体”、“眼睛”和“生命”。不难发现,每一种形象的表达都在给生态环境留下足够的生命空间,这其中既内含了生态富裕的现实关切,又饱含了生态为子孙的长远考虑。说到底,绿色发展不仅仅体现为对生态的保护、对环境的整治,它更是一种思想、一个理念、一种生活方式,“绿色化”应该在生产和生活中深入人心并渐成风气。

然而,在环境与发展的天平上,不平衡的倾斜还在时常发生。尤其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没真正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正如环保部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时痛批的那样,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严重,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环保的责任不落实;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可以说,形势虽然见好,但并非“一片光明”,如果地方政府都不能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摆好、摆正,怎么能要求企业来牺牲利益,又怎么给老百姓树立表率?“律人先律己”,各级政府务必在践行发展新理念上做到“当仁不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词中的美景令人向往,老百姓对现实生活中绿水青山的呼唤应该被重视。绿色发展,为的是眼中见“绿”、手中有“富”,否则,环保部官员被当面数落“看把天搞成什么样”的事情还会出现。把绿色发展凝聚成全社会共识,齐心打造一个美丽中国,我们始终行动在路上。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从“董姐饭局”看工匠精神

“白色的小餐盘里,放着4勺白米饭,这就是她请的饭。”两会期间,有个“饭局”引来各方关注。坊间称之为“董姐”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请人品尝4勺米饭,进行“盲测”,结果用国产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完胜。尽管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场营销活动,但还是给中国制造平添了几分底气,也让人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升消费品品质”有了直观感受。

“制造大国怎么造不出让人心动的产品?”当不少国人去海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时,这样的“拷问”也接踵而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早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但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低端产品和廉价产品。这从消费者的“用脚投票”,也可看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外消费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如何在国内激活这样巨大的消费力?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谁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谁就能赢得市场。消费能力上去了,产品质量、性能和用户体验,就变得更加重要。

不过,正如此前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马桶盖被证实是中国制造的一样,此次“董姐饭局”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出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产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品质宣传,让我们已有的国产优质产品能被消费者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的比拼、质量的比拼,到最后都是精神与文化的比拼。“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可谓一个关键词。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技术精湛的工匠。给导弹铸造衣服的“大国工匠”毛腊生,“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然而长期以来,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导致的粗放型生产,使得技术条件难以提高精度;“有供给就有需求”的卖方市场,也在看不见的层面上损害了追求质量的态度。培养“工匠精神”,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企业家和工程师的赓续接力。

“工匠精神”也包括着创新的内蕴。工匠的耐心坚守与创新的弯道超越,本身就是一体两面。产品的升级换代一方面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另一方面在于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极限的创新活力。有人说,“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抓创新,要在抓住技术突破的同时,抓住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品质,这样才能真正“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有人说,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越有耐心。大国匠心、卓越品质,是一种制造业的耐心,更是一种发展的信心。一个“饭局”可能说明不了太多,电饭煲技术的高下也自有市场来检验,但用工匠精神开启一场品质革命,才能真正“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下载探求未来中国精准扶贫发展的新篇章[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求未来中国精准扶贫发展的新篇章[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探索 花垣县农广校 石明珍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的就是将普通的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一)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库台克力克村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全村贫困户电子信息......

    精准扶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学习报告(论文) 题目: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发展历程及创新路径研究 学院 ** 学生** 学号 ** 班级 ** 指导教师 ** 摘要: .............................

    浅论如何精准扶贫

    浅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

    精准扶贫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公考权威机构! 精准扶贫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识别“扶真贫” 帮扶“真扶贫” “如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农村扶贫和城市扶贫如何衔接?”“如何消除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提高人的素质?”12月27日上午,人......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约稿) “多维度、多角度、多亮点” 扶贫攻坚助力***率先小康 20**年,是***区“率先小康”奋进年! 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事业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中共十八大指出,2020年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