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稳定之序与维稳之乱
稳定之序与维稳之乱
● 木然
古今中外,除了那些野心家、阴谋家、专制暴君、独裁者等别有用心之外,一个正常理性之人不会希望生活在动荡之中。霍布斯把自然状态描绘成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论证的目的也是希望建立国家维持秩序,给人们提供安全稳定保障,霍布斯认为,就是专制也需要稳定安全秩序,避免人类之间相互残杀。
稳定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稳定成为人们价值体系一部分,人们对于稳定的信念与忠诚是政治文明的一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是稳定成为政治习惯,成为政治生活方式,成为政治信仰的历史,西方的稳定与宪政民主二者密不可分。稳定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超稳定系统、超稳定结构、求稳怕乱都是国人政治文化的真实写照,中国的稳定与专制密不可分,因稳定而求专制,求专制而致不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并没有使国人寻求体制上的突破,反而产生了稳定的焦渴症。即便如此,稳定的价值观也已经深入人心。
价值观的稳定是终级稳定,秩序的稳定是现实稳定。秩序的稳定首先是宪法与法律的秩序确立。邓小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倡民主时,就提出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要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要逐渐告别人治、老人政治,要搞法治,搞法治靠得住些,要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实际上就是要强调秩序上的稳定。只是毛泽东时期的战争文化、阶级斗争文化、党文化、传统的人治思维在邓小平身上习惯性发酵,使邓小平在政治上终于回归人治。
稳定是动态稳定,是不同阶级、阶层、利益集团的正和博弈,是底层向顶层的正向流动,是不同价值观的互相激荡、交流、交锋、共存共荣。稳定不是阶级、阶层的自我封闭和相互关闭,不是死水一潭,不是鸦雀无声,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伐、统一意志。稳定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之功能。稳定是共识,没有稳定,什么事都做不成。
在稳定价值、稳定秩序目标确立之后,选择稳定的手段就极为重要,手段选择得好,手段之稳与目的之稳具有一致性和同一性,社会即可长治久安。手段选择不好,稳定就会走向动荡,维稳就会成为动荡的导火索,社会就会陷入乱局而难以自拔。换句话说,稳定之善需要手段之善,稳定之善决定维稳手段的选择。不能为了维护稳定不择手段,不能为了维稳乱用手段。但是现实逻辑决定着维稳逻辑,甚至为了维稳,稳定的价值可以舍弃,维护稳定变成了维护既得利益,维护现时短暂的统治。实用主义维稳、功利主义维稳、机会主义维稳成为当权者首选的手段。只要维护稳定,什么手段见效快就采用什么手段,什么手段省事就采用什么手段。战略维稳、法治护稳徒具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权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一直是不稳定的制造者和主导者。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权力维稳不受稳定价值的规范约束,稳定的价值观被维稳手段所绑架。二是权力维稳却不断地破坏稳定的秩序,超越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变成以党治国,党的权力不受限制和约束,党成了世俗权力与精神权力的双重绝对权力代表。三是把稳定看成是死水一潭的稳定。
正是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制造了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这两大阶级互相对立、互相敌视、互相不信任。
这两大阶级一个阶级是权贵阶级,另一个阶级是非权贵的劳动阶级。在权贵一方,权贵肆无忌惮地霸占了市场,使市场变成了权贵市场,使市场经济变成了权贵经济,各种稀缺性资源被权贵或准权贵垄断,中石油、中石化、金融、电信、房地产、电力等都有权贵的幽灵在游荡。与此同时,权贵们把其财产不断地转移到国外,世纪末心理、弃船心态在权贵上层蔓延、贪污、裸官、包二奶、情妇公然登堂入室、腐败以亿元记的官员不断增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没有独立的资本阶级,他们是红顶阶级,他们一出生,就流动着资本的血和权贵的血,他们是“混血儿”,代表着资本盘剥着非权贵阶级,代表着权贵对非权贵劳动阶级进行着超经济的盘剥。在劳动一方,工人工资大都维持基本生存,白领工人也成月光一族,农民工倍受歧视,社会保障低下。土地被强征、房子被强拆、维权被打压、上访被严控。社会公平正义底线被破坏、两极分化极其严重。两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意识形态宣传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已经下降为次要矛盾。两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潜在动荡的总根源。
解决社会动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治,一种是法治。但中国权力者没有选择法治,而是选择了人治。人治反过来说就是治人,这是人治的逻辑。在现代社会,这种人治的逻辑展开就是党治逻辑。人治决定着治人的手段具有非正义性。人治本身就是维护专制者的统治和利益,维稳在失去稳定价值观内在约束的情况下,不断出现了以暴易暴的困局和乱局。维稳的主体主要是当地政府,当地政府权力主体是当地的书记,是书记一把手的权力不受制约,当地的党委书记成了太上皇、土皇帝,县委书记这一群体成为制造不稳定的祸首。
因维稳而乱,由乱而强化维稳,由强化维稳而引发暴力,而强化暴力而引发社会动荡、社会骚乱、政治崩盘。维稳最终导致了维稳的反面,最后达到社会不可治理、不可收拾状态。最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增多,维权事件增多,社会报复事件、骚乱事件出现次数增多,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5月10日,云南巧家县白鹤滩镇花桥社区发生一起爆炸案件,致4人死亡16人受伤。此事件在网上热炒,一个强征土地的事件变成了立体多维的维权事件、政治事件、骚乱事件和社会报复事件。
二十多年前暴力高压维稳,使人们对政治的正义与公平的质疑失去了正常表达通道,政治之善被政治不义所取代,政治腐败被经济发展所转移。邓小平通过暴力手段在换来二十年表面稳定的同时也使不稳定因素暗流涌动,二十年后的稳定终归结束,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骚乱时代,一个多事之秋最终浮出水面。
高压维稳催生了人们的革命意识和革命心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历史将会出现革命—暴力维稳—革命的历史轮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暴力催生暴力,革命催生革命,这是革命的必然,也是革命的宿命。
权力既然是社会不稳的根源,治理不稳定就应首先就应该是约束权力,实行法治。限制权力的核心与关键是限制政党的权力,使政党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使政党的世俗权力与精神权力分立并相互制约,使政党的世俗权力受到约束,政党的内部权力分立并相互制约,政党的外部权力分立并相互制约,政党与政的权力分立并相互制约,政党与社会的权力分立并相互制约,不同政党的权力分立并互相制约。一个处处受到制约而不能滥用世俗权力的政党,才是现代政党,才是具有稳定功能并维护稳定的政党。
《阳光时务》第22期
第二篇:加强信访维稳确保稳定和谐
加强信访维稳确保稳定和谐
——区菜工办 田玉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在此向各位领导、同志们简要汇报一下我办信访维稳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通过“五个抓”,即抓思想,强化干部职工顾全大局、维护稳定的思想观念,把我办全体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加强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上来;抓源头,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发生;抓制度,建立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抓苗头,把社会矛盾及信访隐患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抓基层,加强领导接访和下访工作,把信访隐患解决在自身管辖范围内。扎扎实实地做好新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近10年来,保持零上访。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统一认识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整防结合,预访为主”的工作方针,及时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政策文件和有关信访会议精神,广泛宣传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对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我办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做好涉及我办范围内的信访工作,并把信访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健全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了区菜工办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秘书股长任办公室主任,其它股及下属单位负责人为办公室组成人员,主要负责本办管辖范围的具体信访工作。制订了《惠城区菜工办信访工作责任制度》、《惠城区菜工办信访工作责任考核实施方案》等有关信访工作规范措施,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三、主要工作方法
有以下几点:
1、不断完善信访制度。根据全国、全省、全市处理信访突发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和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精神,为保证我办各项信访工作和发生重大突发信访事件时能够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提高信访工作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水平,妥善处理各类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制定了《区菜工办信访工作应急预案》。该预案本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办的信访制度,并明确了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本办支部书记、主管信访工作的副主任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二是信访案件接待和受理的具体要求;三是运行机制;四是预防和发生集访、越级访的应急措施。
2、规范信息报送工作。严格要求信访工作办公室和蔬菜基地信访信息员做到随时掌握信访动态,信息灵敏畅通。对有苗头性、有倾向性问题要及时上报。
3、开展信访排查活动。每季度,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开展一次分析信访形势,组织排查突出信访矛盾和隐患活动。
4、积极开展“三大”活动。根据区委、区政府决定长期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大包案活动实施意见,我办结合本单位实际,迅速制定了《区菜工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大包案活动实施工作方案》,紧紧围绕“开门接访”这条主线,切实抓好“公示、接访、落实”三个环节,明确责任,讲究方法,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抓基础、抓源头,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周密安排了2009年办领导接访时间和地点,全面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规范了办领导干部定期定点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在定点接访的基础上,根据办领导的不同分工和需要,采取到挂点或(分管)单位分片直接现场接待来访群众或开展专题接访。并明确了我办信访工作领导包案的责任范围:我负责承包因财务问题、服退军人问题引发的案件;本单位干部群众及家属集体到区、到市上访的案件;主管本单位的信访工作。陈景云副主任负责承包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案件,分管农检中心信访工作。温武东副主任负责承包因科研问题、计划生育问题引发的案件,分管菜科所信访工作。黄云兴副主任负责承包因直属生产基地、菜篮子产品供应、工、青、妇等问题引发的信访案件,分管生产股信访工作。陈伟雄副主任负责承包因党务、人事、行政后勤问题引发的案件,分管秘书股信访工作。我办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大包案活动,努力完成“四个确保”的工作目标,最终实现零上访。
5、进行可能发生的集体上访事件分析。根据我办的实际,对可能发生的集体上访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一是在本办负责经营的蔬菜基地的菜农,由于利益等问题发生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今年3月份,小金镇国土所 3 要征收我办的青塘蔬菜基地,基地的菜农由于不清楚相关法律和赔偿问题,集体到小金镇府上访。我办确认发生这起集体上访事件后,办信访工作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开展事件分析,制定应急措施,明确任务分工,开展应急工作。经过耐心、细致地解说,较好地处理了这起事件;二是我办的服务对象,由于政府有关政策、法规等因素可能涉及自己本身利益问题发生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办领导班子成员每月不少于1次到服务对象单位下访,宣传政府新的政策和法规。通过走访,及时地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积极帮助生产、经营蔬菜单位和个体户解决困难。三是本单位职工,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个体利益发生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办领导班子成员经常下基层了解情况,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要坚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我办领导干部要进一步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和愿望,及时、就地、有效化解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我们要将此项活动变成常态化工作,形成工作机制,长久地抓下去。
二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长效工作机制。下半年,要在坚持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大包案活动的基础上,全面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规范信访秩序,着力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矛盾纠纷。
近段时间来,我办信访维稳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总结经验,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以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向六十 周年国庆献礼!
第三篇:维稳与治理
从管理到治理:地方政府维稳职能的失衡与矫正
徐铜柱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转型时期以维稳为重心的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失衡状态,即维稳工作的泛化导致社会治理责任的弱化、维稳目标的强化导致公共利益目标的淡化、维稳的高成本导致社会治理能力降低、维稳责任与权力资源之间的错位等等。当前应以治理为目标对政府管理职能予以矫正,职能结构上从维稳职能为主转向各职能平衡发展;职能关系上从职能交叉向责权统一转型;职能主体上从单一政府管理向多元合作治理转变;职能环境上培育公民社会以增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关键词:维稳;治理;政府管理;管理职能
中图分类号: D0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新的全面的部署,特别是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这不仅为解决当前一系列社会问题、转型政府管理体制、提升政府社会治理水平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政府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由于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矛盾的显现,使政府不得不把维稳作为重中之重的职能加以重视和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稳体制。不可否认现有的维稳体制对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把一些公众维权、宗教信仰、征地拆迁等问题政治化、扩大化,导致矛盾激化。其实,这些大多是社会问题,可通过社会治理来解决。社会治理要求创新政府管理,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创造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一目标的实现单靠维稳职能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更广泛更全面的政府职能的落实。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宁可将主要精力花在维持暂时的表面的刚性维稳工作上,而不愿去研究解决具有深层次的能解决矛盾根本问题的治理之道,导致基层政府政府管理水平的低效,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基层政府社会治理责任的错位与缺失。
一、以维稳为重心的政府管理职能重心失衡
社会稳定作为社会治理中具有特殊性的内容,其意义和作用往往被人们给予更大关注。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治理与维稳的关
————————————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0课题《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与社会稳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GM-2010-042)。作者简介:徐铜柱(1971-),男,湖北巴东人,湖北民族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esxutongzhu@163.com 系,有的甚至将社会治理等同于维稳,并将大量的人、财、物力用于单纯的维稳工作,忽视了具有根本性的社会治理责任的践行,导致政府管理中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责任与维稳责任的严重失衡。一方面,从政府视角看,政府维“稳”成本不断增大,公安、武警参与频度高,这种以国家强制力为主的刚性“维稳”方式目前已面临着“愈维稳愈不稳”的状态,其实际效果也日益受到挑战;从公民的视角看,以维权为目标的泄愤、械斗和骚乱等极端形式的群体性事件却频频发生,这种以“争利”为目标,以非直接性矛盾冲突为表现形式的中国式“维权”行动经常处于非制度化和无序的状态。[1] 可见,这种以维稳为重心的政府管理职能出现系列失衡状态:
1、维稳工作的泛化导致社会治理责任的弱化
当前,维稳工作涉及面广,包括治安管理、社会矛盾化解、信访总量控制、外来人口管理、社会舆情引导、突发事件处置等一系列工作,许多一般性的利益纠纷、公众的维权活动等都纳入其中,导致基层政府维稳任务繁重。社会治理绩效取决于政府组织功能发挥的程度,政府管理绩效是社会治理绩效的基础和保障。在“稳定压倒一切”、“维稳是第一责任”的政治使命下,政府的维稳模式呈现出一种压力型维稳模式,基层政府迫于上级政府的维稳要求,对本辖区内的任何矛盾都高度紧张,害怕被“一票否决”,形成一种社会不稳定的恐惧症。在这种压力型的维稳模式下,公众的一些常规的矛盾纠纷会被放大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公民的一些正常的合理的维权行动会被认定为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以某市对不稳定因素的重点问题进行排查时列举事项为例:
A村村民因铁路建设征地补偿太低、搬迁小区建设滞后等问题多次群体上访;B村凤凰商住小区因拆迁补偿、施工噪音污染、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清运、人行通道建设及采光等问题,多次引发附近村民集体上访和阻工;C村100多户村民因高速公路人行通道设计不合理(种地要绕道,最远的达4公里以上),造成生活、生产不便,集体上访。如此等等。
可以说,上述问题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民生问题,丝毫不涉及到意识形态和政治图谋,与社会稳定无关。当然,地方政府如果对公众多次反映的诉求处理不及时,导致公众采取极端手段抵制政府的不作为就是另外的性质了。一些基层领导把社会稳定理解为一种没有任何冲突和矛盾的绝对的静态稳定,为了实现这种静态的稳定,他们不能用“平常心”看待社会冲突,为了所谓的维稳不惜一切代价,经常运用公安、武警等力量强力维稳。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基层政府努力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维稳思路,一旦发现有越级上访等现象,就会采取如截访、罚款、殴打、拘留、“被精神病”、以至于公然在北京雇佣私人保安公司开设“黑监狱”等手段压制上访群众,严重侵犯了公众的各种合法权益,甚至造成上访群众人身和精神的巨大伤害。[2]这种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压力型维稳模式导致地方政府忙于控制表面矛盾而忽视其正常的社会治理职责,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大量的社会民生问题、管理问题、经济问题、法律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责任的严重缺 失,反而为新的矛盾埋下了安全隐患。
2、维稳目标的强化导致公共利益目标的淡化
地方政府的维稳工作被上级政府列入“一票否决”的范畴,将维稳成效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这事实上为地方政府在政府管理的目标重心上提供了选择的依据。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考核政府政绩、决定官员升迁的主体在理论上是人民,而实际是上级政府和领导,这就是许多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唯上不唯下”的真正原因。《人民论坛》杂志社专门就地方政府维稳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中高达 70%的人认为“维稳目的异化,只保自己官帽,不管群众疾苦”。[3] 这一结果说明地方政府重政绩考核目标轻公共利益目标。从公共治理角度看,维稳的根本目的应在于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创造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最大限度的实现民生幸福。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现实考量面前和“一票否决”的考评压力下,地方政府维稳的目标就会变为短期性或临时性,任何不稳定因素只要不在本届任期内爆发就是政绩。由此带来的诸如“花钱买平安”、“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等观念和行为大有空间。相反,地方政府作为最大的公共组织,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理应为公众服务,把公众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而不是把政绩作为首选。可是维稳目标的过度强化使得地方政府实现社会公共目标的动力不足,不愿去想办法解决没有具体衡量指标的民生问题,公共利益目标被淡化。
3、维稳的高成本导致社会治理能力降低 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压力型维稳方式产生于特殊背景下,虽然对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高成本的权宜式维稳,治标不治本。维稳成本主要表现在公共安全的支出上,一般用于维稳机构和人员、防范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维稳基金”的各项开支等。近年来,地方维稳成本急剧攀升,增速超过其他公益性事业的增长速度。例如,2000-2006年间,(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武警部队支出)平均年增长率达26%,高于同一时期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年增长率(分别为 17%和 19%)。从2007 年开始,全国财政支出决算将“公共安全”单列出来。2009 年全国用于公共安全的财政支出达4744.9 亿元,比上年增加 16.5%。2010 年“用于内部保安的预算达人民币5140 亿元。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增加8.9%,实际金额亦与国防开支相差无几。”[4]到2011年则首次超过了国防开支。以上数据显示,大量的财政经费作为政府维稳的常规性支出,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有些地方一个上访户几乎要拖垮一个乡政府,这足以表明维稳成本对地方政府的巨大压力。尽管如此,这种维稳还只是权宜之计,很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维稳责任与社会治理责任的重心发生位移,以“善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治理难以有效推进。维稳功能一枝独秀,地方政府的其他政府管理能力(如民生问题、利益协调、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等)受其影响严重不足,导致整个社会治理能力降低。
4、维稳责任与权力、资源占有的关系失衡
在现行体制下,“维稳”压力往往被科层体制传递到其最末端——基层的政府(乡镇政府)和“准政府”(村委会、居委会),相对于上级政府来讲,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确实占有“信息优势”,熟悉维稳对象,能够较快了解具体情况,但从制度上看,位于科层制最低端的他们又具有明显的“权力劣势”,即他们的决策权和可调动的资源却有十分有限,甚至已有“碎片化”的倾向:一是横向之间的碎裂,比如垂直管理部门分割了县、乡两级政权的部分社会治理权;二是纵向之间的碎裂,比如基层决策权的有限,一旦出了矛盾,乡镇政府一般只是控制局面,尽力防止事态扩大,至于如何处理、如何定性、如何赔偿等问题都得等上级政府的指示。[5] 正因为如此,有近四成的受调查官员发出“因体制、机制问题,地方官员常常两头受气”的感慨。[6] 可见,作为政府管理重要内容的维稳工作,地方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责任的分解与资源的配置上又存在严重的失衡与错位。地方政府作为维稳的责任主体,维稳责任无限大而掌握的资源和决策权又无限小,地方政府的维稳困境由此可见。
二、以治理为目标的政府管理职能的矫正
1、职能结构:从维稳重心转向各职能平衡发展
地方政府的职能结构一般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生态职能等五个方面。社会转型时期,随着许多固有矛盾的凸显,与政治职能相关的维稳职能被提到特别的高度。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这些职能应该是相对平衡地向前发展,也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全面进步。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地方政府在对待相关职能上认识存在偏颇,即重经济、维稳职能轻社会、文化、生态等职能,经济、维稳职能挤压其他相关职能,甚至出现“经济中心主义”、“维稳职能一枝独秀”的状况,致使政府职能得不到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地方政府过分重视经济和维稳,其他职能难以有效发挥,特别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性的社会需求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的恶性循环,这就是有关专家指出的“越位越不稳”的怪圈。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管理创新必须从重新构建政府职能结构着手方能跳出上述的循环之路。面对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地方政府应重新认识政府职能,科学界定职能界限,特别是处理好维护社会稳定职能与其他政府管理职能的关系。具体要求:一是高度重视经济、维稳以外的其他职能。政府职能的配置和运行应以社会需要为原则,这就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宗旨是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7]因此,政府应强化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社会公用事业、社会治安、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能,从过分偏重经济、维稳的职能结构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平衡发展的职能结构转变,使政府职能真正回归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上来。地方政府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满足社会需求,化解社会矛盾,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而不是单方面 就维稳而维稳。二是改变政绩评价标准。标准就是指挥棒,改变政绩标准是优化职能结构的思想前提。根据十八大精神,应将社会、生态等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进而加重这些相关职能的比重,确保地方政府的职能结构不断优化。
2、职能关系:从职能交叉向责权统一转变
(1)理顺政府内部职能交叉关系。社会治理需要政府各部门责权明确,通力合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然而,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内部各部门职责交叉常常导致职责不清、争功诿过、效率低下、协调困难等诸多问题。责任不清就无法负责,责任不清也就难以追责,从而成为责任政府建设的体制障碍。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为例: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被划分为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等环节,并分别由三个不同的部门实行监管,不仅如此,整个食品监管环节还涉及到农业、林业、工商、质检、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众多部门,他们都对食品安全负有责任,职能重叠交叉,出了问题担责意识淡薄,且都有卸责之对象。多个部门管理同一个问题,造成资源浪费,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能降低。因此,理顺政府部门内部的职责关系是责任政府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有效突破口。当前,应借改革的东风,按照推行“大部制”的方略,将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明确责权关系,减少部门之间职责交错的事项,变部门之间“扯皮”为部门合作。
(2)理顺重点职能与权力配置不平衡关系。政府职能重点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局势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才能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否则就会钳制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目前一些职能在政府整个职能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明显提高,这就要求对相应的权力配置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其具有顺畅的关系和发挥作用的空间。然而,一些新的职能重心没能获得与之同步的权力配置,导致许多职能得不到很好地履行。例如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已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现实中对环境的管理“部门分散、地方分割、条块分离”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中央政府监督与调控不到位,难以保证严格执法,难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再比如,海洋战略与管理地位日益突出,而政府在海洋管理领域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管理海洋的部门多达18个,导致对海洋权益、安全、资源、环境等国家核心利益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对海上的执法监督管理不力。[8] 如此等等。解决的办法就是整合职能相似的部门,重新配置权力结构,赋予像环保部门等重点职能机构更大的权力,增强其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3、职能主体:从单一政府管理向多元合作治理转变
当前政府管理之所以被置于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社会转型时期呈现出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加剧、犯罪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差异凸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面对各类凸显的社会问题,传统的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治理模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有事甚至无能为力。正如 托克维尔所说:“不管它(政府)如何精明强干,也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依靠自己去了解一个大国生活的一切细节。[9] 诚然,地方政府的能力有限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要求有更多的主体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来,包括公民、非政府组织、企业、行业协会等等,政府在其中再不是唯一的决策者,只是治理主体的一员,与其他主体在不断沟通、协商、谈判、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在多中心合作治理格局中,多元主体虽然没有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但也并非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和行业规章,建立合作治理机制。
构建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机制,当前首要的任务是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往的全能政府是政府包办企业和社会所有的事情,政府愿怎么办就怎么办,企业和社会没有自主权。实践证明,这种“强政府、弱社会”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社会治理的要求,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和“治理”与“善治”理论的弘扬和践行,政府与其他市场主体通过合作、共治的方式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已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管理模式。当前,重新调整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把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调整市场主体的关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要求政府主动向市场、社会放权,让它们有相应的自由和空间管理自己内部事务,政府只进行引导和监督。对某些社会问题如社区建设、社区治安、环境保护等可通过协调机制实行合作、共管,政府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社区等公共组织(第三部门)负责具体的人员和制度落实。实践证明,这种政府与第三部门合作共治的关系,已经成为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一种主要机制和制度安排,成为实现政府社会治理的目标的重要力量。
4、职能环境:培育公民社会以增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社会关系,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10]培育公民社会可以减缓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所谓公民社会,俞可平认为,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具体包括公民的维权组织、公益组织、行业协会、利益团体、社区服务组织、公民互助组织等公民自发形成的组合。公民社会是介于政府(第一部门)与企业(第二部门)之间的“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11]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人民普遍对现代国家(政府)和社会(公民)之间关系的三点共识:其一,社会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政府只是来自社会不同力量的公共选择。其二,现代政府不是“全能”政府,而是“有限”政府,政府运用公共 财力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公共需求。其三,社会中各类分散的社会资源需要进行整合才能发挥其作用的现实需要。公众愿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12] 以上三点共识回答了公民社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的认同。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公民社会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开启了新一轮政府改革的步伐,为公民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治背景。具体要求:
(1)树立和强化公民意识。所谓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把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13] 地方政府应率先树立公民意识的理念,尊重社会组织的权利,给他们创造对话机制,使他们有渠道参与政府的相关活动,为决策建言献策。比如政府吸纳非政府组织的人员加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策咨询团等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反映群众诉求、扩大公众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政府通过引导公民意识及其活动,营造公民社会文化氛围,使每个公民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愿意主动承担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制定和完善公民社会的法律法规。由于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相关的法律制度还很滞后或不完善,对许多社会组织的发展产生制约。比如注册困难,许多民间组织得不到注册,是因为规定要有“业务主管单位”,找不到“挂靠单位”(“婆家”)就不能注册,导致大量民间组织不得已而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再比如参与困难。一些社会组织想为政府建言献策,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渠道而“爱莫能助”。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制体系。一方面,对现有法律进行清理,把过时的废除,该修改的修改,该合并的合并。另一方面,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管理民间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在地位、途径、注册、运行、监管、评价等方面有法可依,扭转目前管理无序的状态,促进公民社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3)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引导与资助。社会组织的发展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又为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对一些民间实力较强、信誉较好的社会组织的发展给予资助,让这些组织完成一些公益事业,为政府分担压力。资助的方式可视情况而定,比如直接拨款,但要伴随相应的任务(理论研究、课题调研等);政府运用合同管理手段,通过政府招标的形式,将政府的某些公共服务以合同外包的方式承包给资质较好的社会民间组织,这些民间组织既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又能帮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发挥社会民间组织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郭根,吴婧.地方政府的维稳“悖论"与化解之道[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1)[2]唐皇凤.“中国式”维稳:困境与超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3]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借“维稳”名义不作为乱作为“较严重”[J],人民论坛,2010(9)
[4]张荆红.“维权”与“维稳”的高成本困局——对中国维稳现状的审视与建议[J],理论与改革,2011(3)
[5]消解“怨气”要有新思维.学者应星点评公民维权与社会心态[J],(新京报评论周刊),2011年6月11日
[6]王慧.官场中的维稳烦恼[J],领导文萃,2010年12月(下)[7]汤法远.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政府管理职能结构分析[J],天水行政学院,2009(4)[8]李军鹏.大部制改革需要解决的六大重点问题[J],改革内参,2013年,综合第8期 [9][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00-101页 [10]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EB],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5/c64094-23559163-13.html [11]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06)[12]陆学艺.中国社会建设与政府管理:对话与争鸣[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260-261页
[1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11688.htm
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铜柱
电话:***
邮箱:esxutongzhu@163.com
地址:湖北省恩施市.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445000)
第四篇:信访维稳稳定工作总结篇
信访维稳稳定工作总结篇1
我镇地处城郊,交通便利,过往人流较多,群众思想活跃,社情较为复杂,综治维稳信访、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压力都比较大。一年来,我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在市政法委、综治委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五中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维稳是第一责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和洪江市综治维稳目标责任的要求,通过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各种制度和防范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平安创建,突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狠抓“大防控”、“大调解”,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扼制了罪案的发生,刑事治安案件呈下降趋势,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基本实现了全镇无毒、无xx功等邪教活动,确保了我镇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高。全年辖区内共发生刑事案件xx起、盗窃案xx起、容留他人吸毒1起,侦破2起,刑拘3人;治安案件3起,查处3起,查处率100%。调解各类民事纠纷56起,调处成功56起,调处成功率100%。我镇主要是狠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始终把综治维稳工作作为全镇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多次开会专题研究综治维稳工作,按照“全年保稳定,分段抓落实;全局保稳定,分块抓落实”的思想和要求,狠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年初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和分管政法党委委员为副组长,综治专干、江市镇警务室负责人、司法所长、安监站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成立了各个重点时期特别是防护期信访维稳领导小组;调整了领导接访活动领导小组和江市镇综治维稳中心等相关领导班子,做到稳定工作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保障了经费供给和人员力量,全年安排了综治维稳经费6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综治、司法、安监等部门和调委会都安排了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精干力量。
进一步强化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镇党委、政府年初就把综治维稳工作作为重点纳入对各村(居)和相关单位的全年目标管理,镇对村、村对组层层落实责任,层层签订综治维稳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综治维稳目标管理责任书内容,把维护稳定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与经济待遇和考核挂勾。镇党委、政府经过集体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信访维稳责任追究,明确规定凡因排查不到位、不及时,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不及时,不得力导致发生重大(群体)事件和非正常上访事件的,以及因安全监管不到位、不负责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并对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进行党纪和行政处分。责任的充分明确和严格落实,进一步正清路镇村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综治维稳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狠抓综治网络和制度建设。
以综合治理为核心,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完善综合治理基层网络建设。各村明确了以各村(居)领导为主的调解员、综治维稳信息员、人民防线信息员、普法宣传员和安全生产专干等,还在每村聘请1-2名不公开的民间维稳信息员。镇政府出资组建了一支3人组成的治安巡防队,配发了执勤服和必要的警械装备,负责每日在镇政府驻地、集镇及周边村进行治安巡逻;各村(居)都组建了至少6人组成的义务治安联防队,并对村级义务治安联防队进行了培训,部分村民还配发了统一制服,使村级治安联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一是实行重大信访维稳问题党委、政府集体研究制度,对摸排出来的重大综治维稳问题党委政府集体开会研究问题性质、根源来由、解决办法,对每个问题逐一包案交办,明确包案领导和责任人员,并要求已交办维稳问题包案领导汇报稳控情况和进度。全年共召开专题会议4次,研究交办重大综治维稳问题8起。二是坚持开展领导接访活动,完善领导接访制度,将具体接访领导安排到每天,包括双休日和节假日,方便群众随时反映情况和问题。严格实行包案责任制,所有信访维稳问题严格按照“五个一”的工作要求实行包案交办,落实包保责任。三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每半月一次定期排查和敏感时期的及时排查制度。四是继续实行稳定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综治、警务、司法、安监等部门人员以及村干部参加的稳定工作例会,收集不稳定信息,研究稳定问题,督查交办情况,布置安全稳定工作。今年已召开专题会议10次,收集不稳定信息问题xx条,每月按时将有关情况报市政法委。五是进一步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了《江市镇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江市镇抗洪抢险应急预案》等多个应急预案,充实了应急分队队伍。通过各种制度的严格落实,基本做到了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全面开展各项综治维稳工作,狠抓措施落实。
(一)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理。学法才能懂法,知法才能守法。为此,我镇把普法宣传作为做好综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来抓。在年初制定了全年普法宣传,明确各单位普法宣传员专抓普法工作。我镇结合“法律服务六深入,促进和谐保稳定”等活动,利用墙报、横幅、标语、举办复制和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中央文件精神。组织广大群众认真学习了包括《村民自治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法》以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一系列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法律政策。加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负责人被聘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定期到学校了解学生遵纪守法情况,举行法制讲座。全年对中小学生作了2次法制讲座,主要讲授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条例》、《安全知识须知》以及铁路护路相关法律知识等,向学生讲解法律知识、禁毒知识和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全年共举办法律集中宣传教育活动4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张贴标语100多幅,出法治宣传墙刊4期,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
(二)扎实推进“平安乡镇”创建活动,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水平。为巩固“树公正形象,创平安洪江”成果,根据洪江市创建“平安家庭”实施方案,我镇成立了创建“平安家庭”活动小组,制订了创建“平安家庭”实施方案,镇、村、组层层召开专门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确定了平安创建指导点:镇党委书记杨加松负责里坪村“平安村”创建,镇长赵辉负责双龙村“平安村”创建,党委副书记吴世彤负责竹滩“平安村”创建、人大主席向开鹏负责暴木溪村“平安村”创建;政协联工委主任陈贵祥负责青山园村“平安村”创建,副镇长张程俊负责板栗湾林场“平安林区”创建目标。我镇开展了创建无邪教村、无毒村、无毒家庭、文明单位、“五好”家庭活动,有效遏制了涉毒治安案件和家庭暴力案件的产生。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平安乡镇活动,加大排查安全隐患的力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落实好各项有效防范措施,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力地促进了社会风气和治安环境的持续优化。
(三)重点做好矛盾纠纷的摸排调处工作。努力构筑“大防控、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关注热点难点,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在全镇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摸排调处的基础上,我镇特别注重围绕两个重点开展工作:以上紧紧围绕重点工程项目开展锚段纠纷摸排调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扶贫力度加大,我镇争取工程项目较多,实施“一事一议”公路拓宽扶贫住房的异地搬迁、土地开发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纠纷。直接影响力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和我镇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我镇把涉及重点工程建设的矛盾纠纷摸排调处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每一项工程都成立了专门的协调小组,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强了与工程建设者及有关群众的联系,深入村组深入施工现场,在杨哥政策标准的同时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在维护广大群众合法利益的同时保证工程政策实施,在全面掌握矛盾的基础上加大调解力度,全年共调处设计重点工程项目的各类矛盾纠纷10余起,有效消除了各类矛盾,保证了各类重点工程的顺利建设。二是针对重点单位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我镇将学校、金融单位作为重点保护单位,重点关注与之相关的矛盾纠纷,加大调处力度,全年共调处各类相关矛盾纠纷4起,在加强矛盾纠纷调处的基础上对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进行打击,较好地维护了学习的教学环境和企业等各重点单位的生产工作环境。
(四)全面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确保实现信访维稳工作目标。在“xx、八一”等重大活动或纪念节日特别防护期为重点时段,以老信访对象和摸排出可能上访的对象为重点人员,严格落实各项稳控措施,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对于信访人员的诉求,符合政策的积极为他们解决或向上汇报争取,不符合政策的绝不妥协,无理取闹的坚决打击,对重点对象指派专人稳控。通过第信访对象的思想疏导和法制教育、救助扶助等手段,有效地疏通了信访群众的情绪,化解了矛盾。到目前为止,我镇无赴省进京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等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无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五)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增强公众安全感。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开展打击盗窃、禁毒、禁赌、扫黄、重点治安环境治理等多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两抢一盗”、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破坏电力、电信设施、涉毒、涉赌、卖淫嫖娼、敲诈勒索和打架斗殴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镇整体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六)扎实开展党政干部大走访活动,认真做好民调工作。为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政法队伍及党员干部良好形象,增进群众对全镇政法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我镇分别从3月20日到4月20日、7月20日到8月20日开展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党政干部集中大走访活动。成立了江市镇党政干部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多次在相关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动员,明确了此项工作的意义、目标、走访内容和走访方式方法。对走访对象进行了梳理,对走访人员进行细分,全体政府干部和联乡后盾党委工作人员分别保存,村干部包组、包户,结合工作实际和各村组具体情况,共同登门入户进行全面走访,通过走访,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解决民难,通过走访,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介绍镇党委、政府开展的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客观地回答民调问题。到9月20日,全镇固定电话用户全部走访到位,其他在家农户走访面大95%以上,共计走访群众5000余户次,全年共发放民调续传资料2万余份,发送民调宣传短信10万余条次,开展模拟电话调查1000余户。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了我镇人民群众对市、镇、村各项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消除了部分工作上的误会,提升了政法队伍及党员干部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七)顺利完成“三实”信息采集任务。为做好“三实”信息采集工作,我镇制定了 “三实”信息采集工作方案,成立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和部门职责要求,按照“楼不漏栋、栋不漏户、户不漏人、不留死角、应采尽采”的原则,全镇干部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下村挨家挨户走访,在上级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采集任务。
(八)认真做好安置帮教、社区矫正、铁路护路和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等各项工作。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20xx年我镇共有各类安置帮教对象21人,帮教率100%。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全镇共有6名矫正对象,能够每月按时到镇司法所进行汇报思想动态,无漏管、脱管、重新犯罪现象。
根据市铁护办工作要求,镇铁护办组织义务护路责任户,认真细致地做好铁护工作。一年来,我镇无涉铁案件,无五类危行事件发生。
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重点针对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极端分子蠢蠢欲动的复杂情况,通过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教育培训,提高镇村干部和全社会国家安全防范意识。由于措施得力,到目前为止,我镇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事件,没有发现企图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人员。
(九)加强安全监管,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镇陆路、铁路、水路交通十分方便,村级公路崎岖险要,车辆、船只较多,所面临的交通安全工作的任务繁重。为保障全镇交通安全,我镇加强了安监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了资料台账,制定和完善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水上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企业生产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与所有车主、船主、生产经营业主以及各村(居)各单位都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每月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例会。检查以安全生产小组成员和各村安全专干为主的现场值守,从不间断;每季定期开展一次以上安全大检查;加强日常监管,加强隐患排查和限期整改。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22次,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8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0处,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xx份,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一年来,我镇综治维稳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医生地处城郊,治安形势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管理难度大。一些边远村的基层基础工作仍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比较之后,特别是对一些闲散无业人口及流动性人口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还较重,三是信访维稳工作压力仍然比较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扎实工作,认真研究本辖区的综治维稳形势,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措施,力求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矛盾消除化解在基层,让上级组织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信访维稳稳定工作总结篇2
我局认真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稳信访工作,做好信访日常工作,坚持“抓好源头预防、科学预防预测、开展依法信访、强化调查研究、严格责任追究、狠抓工作落实”的工作原则,使我局维稳信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整防结合,预访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构建信访稳定工作体系。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谋划和推动信访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信访是人民群众反映问题、表达心声的重要渠道,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不定期层层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信访会议、文件、政策精神和相关规定,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全局干部职工一致认为,加强信访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理顺群众情绪、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的需要。形成一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信访工作格局,并将信访维稳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加强领导、成立班子、分工协作
为确保信访维稳工作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主要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坚持首问责任制,做到将信访反映的矛盾如实记录、给予耐心解释,做到有据可查,尽可能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情况复杂的信访问题按程序逐级上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有序解决,千方百计将群众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
三、强化措施、调查摸底、找准根源
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利用各种会议,加强职工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要求每个干部职工都能较好的掌握各项政策,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2.深入基层,找准信访根源。组织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体察民,掌握第一手资料,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3.切合实际,做到公平公正。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信访诉求人的意见,秉公办事,防止因办事不公、态度生硬引发纠纷和上访问题发生。
4.畅通信息,排查矛盾纠纷。以多种形式拓宽信访网络流转渠道,确保信访网络正常运行。及时对本辖区内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上报信访维稳信息,确保信息文件规范高效。对区维稳办、信访办交办的信访事项,每月定期开展本地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排查,落实调处工作责任制。
5.落实责任。对因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调处不力和各单位排查、化解矛盾不及时引发的群众上访或集体上访事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追究当事人责任,并取消年底评优晋级资格。
四、建全制度、狠抓落实
确保稳定
1.领导干部大接访制。信访办接访制,凡有群众来访、领导亲自到现场接访,根据群众诉求类别、能当场答复的、现场给予答复意见;当场不能答复的,说明原因,及时批转到相关部门承办,并限时办结。综治信访维稳办承办 2件,两件都是原办公区,老家属楼房产证的问题,协调各部门正在办理中。
2.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坚持每月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如实排査、全面摸底、认真填写、无事报零、存档备查。
3.逐级调解制。按照“小事大事不出局”的原则,一般信访诉求愿望,由信访办进行化解答复、较大以上信访案件由局领导接访和答复处理。局信访办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答复和处置的、当场给予答复和处置,暂无政策依据的给予正面解释和安抚,正确引导诉求人到相关部门咨询解答,决不将矛盾上交,更不会鼓动诉求者上访和越级上访。
4.转办信件及时回复制。对区级以上部门转办的信访案件,接件之后,及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具体经办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调查回复意见。诉求人能及时查阅回复的质量,增强了诉求人的满意度,办结率和及时率都达100%。
5.重点人群稳控制。在重大政治活动、敏感时期、重要节假日期间,都安排了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值班,对重点上访对象重点稳控,随时掌握他们的活动状况、内心想法、,严防外来邪教人员串联、拉拢等非法活动,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趋向性苖头和事件动态,并严格执行信访稳定信息“零报告”制。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管理,确保全局不发生治安案件及黄、赌、毒、邪教现象,确保职工群众生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重点加大执法监督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突出环境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执法监察,保障环境安全。一是严格执法监察,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出重拳”,打“组合拳”,增强环保执法的威慑性。在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查办力度的同时,综合运用项目审批、环保专项资金安排、挂牌督办、媒体曝光等手段,全面遏制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强化日常巡查、隐患排查、依法监察、确保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二是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大气污染集中整治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强巡查,对燃煤锅炉、扬尘污染、垃圾焚烧和道路清扫污染及农村秸秆焚烧和炕烟污染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建立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监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三是加强沟通协调,维护环境安全。把执法监管、应急管理、信访调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整体提升环境维稳工作水平。加大企业环境安全监控力度,持续深化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紧密与公安、消防、交通、安监等部门联系,共同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建立突出环境信访问题预警平台,加大研判处置力度,完善环境信访工作督查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重点敏感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
(二)强化项目管理,严把环保审批关。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限制“两高一资”企业落户本辖区,严防“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新增污染源。同时,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以服务经济为核心,对重点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境监测等环节实行全程超前服务,对无污染项目主动办理“绿色通行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的项目实行提前告知服务,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提供信息及技术服务。
(三)加大宣教力度,提高防污治污意识。积极构建宣传环保工作、普及环境知识、弘扬生态文化的立体式大宣教格局。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扩大环保宣传覆盖面,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及广大群众的环保国策理念和防污治污意识,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四)开展专项行动,保障群众健康。严格实行环保约谈制度,会同各相关部门整体联动,联合执法,依法对辖区内的超标排污企业采取限产限排、停产治理、关闭等手段和措施,限期治理,限期达标排放。特别是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单位实施重点监管监控,强化落实限期治理任务,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排污企业进行严厉整治,确保公共环境安全。同时,狠抓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继续扩大争取资金项目库,提前把握国家、省、市环保投资导向,抢抓机遇,努力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和基层争取环保政策性补助资金,为企业提供治污技术等指导性服务,促进污染治理水平再提高。
我局维稳信访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制度,层层落实责任,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为经济社会事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信访维稳稳定工作总结篇3
20xx年,全市信访工作紧紧围绕一个“大战略”(市委“433”发展战略),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础;紧密结合两个“大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破解信访复杂难题;着力打造三个“大平台”(乡村、社区群众工作室和“说事室”,市、县区群众接访大厅和网上信访平台),创新拓宽信访渠道;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四下降一好转”的总体目标,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认真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全面靠实主体责任,夯实工作基础
20xx年,全市信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433”发展战略,着力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坚持以“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为主线,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上访为主要任务,突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积案化解、推行“网上信访”、依法治理非访、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重点,切实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专题研究信访工作,分别在全国“两会”、“国庆”、十八届四中全会和APEC会议等几个关键节点时期适时召开了有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市信访工作会议和全市信访工作推进会议,安排部署和强力推进信访工作。市委孙雪涛书记、市政府陈青市长多次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并包案化解最棘手的问题,坚持带头接待来访群众、阅批群众来信,亲自过问信访积案化解情况;市委、市政府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和其他市级领导履职尽责,面对面接待上访群众,主动化解信访积案;市信访联席会议充分发挥职能,及时召开市信访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听取汇报、分析案情、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协调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各县区党委、政府把信访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把信访维稳工作与经济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信访维稳工作做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率先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制度,及时解决信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信访工作的主体责任得到全面靠实,信访维稳这个战略基础得到夯实。各级领导干部接待上访群众达2159人次,问题化解率在90%以上。
二、紧密结合“两大活动”,有效破解信访复杂难题
20xx年,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当前信访突出问题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的重要内容来抓,不仅利用“两大活动”的机遇,解决了许多复杂疑难信访问题,而且丰富和充实了“两大活动”中以人为本、群众利益至上的核心内容。一是坚持把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把破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作为干部“四风”转变的有力抓手。对全市排摸出来的203件复杂疑难信访案件,以市党群办和市信访联席办联合发文的方式进行了交办,制定领导干部包案化解信访积案“五位一体”责任制。通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直面群众诉求、破解信访难题,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截止目前,已办结194件,办结率达到95.56%;办理中央第一巡视组和全国人大交办件、省委和省政府领导批示件、省党群办和省人大等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共84件,已办结并上报结果80件,案件办结率95.24%;办理信访人申请复核信访事项22件,其中依法受理15件,已按期复核11件,正在办理4件,不予受理7件,全部按照法定程序做了回应和处理。二是把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与“双联”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机关干部下基层为民解困办实事的作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一大批矛盾纠纷和苗头信访问题被消化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全省重大项目观摩活动期间,由市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协调公、检、法、司和相关县区、各级联乡联村单位及责任部门等各方力量,研究制定预案,超前谋划,全面排查,重点防控,确保了我市承担视察和观摩任务的成县、徽县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项,其他各县区加强联防联控,防止了个别信访群众借机窜访、闹访等非正常信访事件发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结合“两大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xx个重点领域信访课题的大调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形成高规格调研报告18篇。通过扎实调研,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上取得新成效,为正确决策,精准发力,发挥了积极的先导作用。四是结合“两大活动”,扎实开展进京非正常上访集中治理活动,有效遏制群众进京非访势头。按照中央以及省上“四部委”下发通知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并作出重要批示,市分管政法、信访工作的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全市进京非访问题集中整治活动相关工作,并由市综治办、维稳办、公安局、信访局、司法局“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解决进京非正常上访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靠实责任、明确职责,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具体进行实施。通过落实完善有关政策、集中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进一步规范劝返接领工作、有效维护信访秩序,全市一度时期进京非访高发多发的态势得到及时扭转。五是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国庆”、十八届四全会和北京APEC峰会期间的信访维稳工作。按照省信访联席会办公室《通知》要求,市委、市政府从我市信访工作实际情况出发,早动手、早部署、早安排,扎实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和重点信访问题梳理、化解、稳控;特别是在“两会”、“国庆”、十八届四全会和北京APEC峰会召开之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了由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政法委书记、综治办主任、公安局长、信访局长、司法局长参加的全市信访工作推进会议,分析形势、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并对52件进京非访重点案件、重点人员再次进行分类交办,明确结案时限和稳控要求,对重点案件实行市县级领导逐级逐层包案,并把案件办理和人员教育稳控与相关领导“教育实践活动”能否过关相挂钩,切实落实了工作责任。同时,各县区加强了进京非正常上访人员劝返接回工作,在组织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交通工具上给予了全力保障,及时进行劝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群众进京非访、人员倒流和重复非访。市、县区两级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发挥协调职能作用,及时对进京到省上访案件进行交办、督办,督促公安机关对非正常上访人员接回后进行训诫教育、依法处置等工作,有效推动了信访问题的解决和上访人员息诉罢访,有效遏制了进京上访多发的势头,杜绝了群体性、恶性进京上访事件的发生,为全国“两会”、“国庆”、十八届四全会和北京APEC峰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着力打造“三大平台”,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畅通
一是狠抓信访基层基础建设,打造群众就近表达诉求平台。20xx年,各县区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信访基层基础建设,把乡镇“群众工作站”建设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统一整合乡镇综治、维稳、司法、民政、信访等工作力量和资源,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群众工作站”,乡镇分管领导牵头,配备专人负责具体工作业务,配强工作力量,全方位、全天候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反映诉求、化解矛盾,有效节约了群众信访成本。同时,各乡镇结合工作实际,在村一级建立了“说事室”,作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的“前哨”。全市今年实现了“乡乡有工作站、村村有说事室”的既定工作目标。二是县区充分发挥接访大厅平台的作用。市、县区两级分别全面建成150平方米以上的群众接访大厅,利用接访大厅平台,实行联合接访,有权处理机关和责任单位进驻接访大厅,随时接待群众来访,会商会办复杂信访问题,做到了来访群众和处理信访问题都能在接访大厅“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逐步减少了群众到党政机关无序上访和长时间滞留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促进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20xx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25批46人次,其他市级领导接待上访群众68批462人次;县区党政领导接待上访群众837批xx49人次(其中县级主要领导接待278批619人次)。市委、市政府领导阅批群众信件239件(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阅批群众来信191件,其他领导阅批群众来信48件),已到期187件,办结181件,办结率为96.79%。三是大力推行“网上信访”,构筑“网上信访”平台。20xx年,我市大力推行“网上信访”模式,全市信访部门充分利用信访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大力推行“网上信访”、“阳光信访”,实行网上受理、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以及诉求,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办理信访诉求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一年来,市信访局共办理群众网上信访投诉事项85件,其中,国家投诉中心转送75件、省信访局转送10件,已到期80件,办结80件,未到期5件正在办理之中,无到期未结案件。逐步把群众引导到有问题“多上网、少上访”,“多来信、少来访”的良性有序轨道,实行网上信访以来,全市来访总量下降50%。与此同时,全市信访部门充分发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职能作用,全面提升系统应用水平,使我市今年的来信来访信息使用率和录入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来信、来访录入率“两个百分之百”的目标。
四、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实现“四个下降一个好转”总体目标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全市实现了年初确定的“进京非访下降50%、到省集体访下降50%和来市访下降50%”的奋斗目标。20xx年,共发生群众到市以上党政机关上访400批、xx58人次,同比批次、人次分别下降53.64%和47.18%,其中,赴京访155批、183人次,同比批次、人次分别下降51.48%和48.23%;进京非正常上访124批、xx6人次,同比分别下降51.53%和44.98%;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99批、115人次,同比分别下降43.75%和44.75%。到省访158批、280人次,同比批次、人次分别下降46.72%和47.30%;到省集体访10批、98人次,同比批次、人次分别下降51.xx%和42.46%。来市访87批、922人次,同比批次、人次分别下降50%和48.28%。全市信访形势呈现出“四个下降一个好转”的总体态势,即:信访总量、进京非访、到省集体访和来市访数量下降,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
五、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全市信访工作呈现“五大特色亮点”
亮点之一:党政主要领导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市委孙雪涛书记在20xx年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就深入市信访局进行工作调研,看望慰问全市信访干部职工,对全市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干部重视信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带了好头,发挥了带动示范作用。陈青市长多次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的重点问题,亲自安排部署信访工作,极大地推进了信访工作。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两位主要领导亲自写信给9县区委书记、县区长靠实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因此,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是今年完成各项信访工作任务的根本和关键。亮点之二: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紧密结合,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了“两大活动”和群众信访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市信访联席办和市党群办、市“双联”办就年初排摸的203件重点信访积案进行了交办,已办结194件,办结率达到95.56%。在教育活动期间,中央第一巡视组和全国人大交办件、省委和省政府领导批示件、省党群办和省人大等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共84件,已办结并上报结果80件,案件办结率95.24%。通过上级交办,自己排摸,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跟踪办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信访积案的有效化解,我市的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省信访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学习推广。亮点之三:实行依法逐级走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全市集中开展了《信访条例》及《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实施办法》宣传活动,在陇南电视台、陇南日报社相继刊登了群众依法逐级走访等方面的文章,使依法逐级走访制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群众越级走访大幅度下降。二是借助新媒体,全市信访工作进入了“微时代”。开通了“陇南信访”微博,拥有2000多粉丝,实现了信访工作与“微时代”的成功接轨。三是市信访局门户网站开通运行,将群众来市赴省进京走访的“万水千山”变成了“网上信访”的“近在咫尺”。亮点之四:综合治理进京非正常上访的力度不断加大。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改变以往由信访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把进京非正常上访纳入综合治理的范畴,由各级综治委牵头,信访、公安、司法等部门配合,依法处置进京非正常上访行为,实行信访维稳、社会综合治理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20xx年,全市共批评教育421人、治安处罚40人、行政警告45人、训诫129人、行政拘留53人、管制1人、移交检察机关提请公诉1人、刑事拘留19人、判刑3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亮点之五:各县区之间你追我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推进,信访工作亮点纷呈。西和县提出了“345”(三个结合、四个到位、五个更加注重)工作举措,变压力为动力,后发赶超,扭转近年以来信访工作被动局面,“两访”问题治理成效明显;康县推行重要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挂牌公示和全程跟踪督办制度,实现了无进京非访发生、无群众集体到省访发生、无未办结信访案件的“三无”目标,并在全省第二季度信访形势通报会议上介绍了典型经验;两当县实行“联人联事”机制,形成各类信访案件统一受理、分流、调处、督办、报结、回访的调处工作机制,保证了每起信访案件有人问、有人管、有结果;徽县从落实“双向规范”入手,全面推行“信访代理”和“阳光调解”制度;成县推行信访听证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作用,做到一案一套听证方案,一事一套解决办法,通过听证会的方式成功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文县创建了“重大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项目,一律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武都区党政主要领导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亲力亲为,在人力和财力上保障到位,加大依法处置力度,有效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进京到省来市上访量大幅度下降。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今年全市信访工作取得了稳中有进、逐步向好的局面,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二是进京非访问题仍然突出;三是积案化解的质量不高,“案结事不了”和“事了不息罢”的问题明显存在;四是依法治理工作不够到位,对不守诚信、不服终审判决和三级终结的案件相关违法人员打击不力;五是个别地方、个别干部政策执行不到位和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
七、20xx年工作打算
(一)努力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中,依法规范信访行为,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依法解决信访问题,自觉维护法治权威,切实提升信访法治化水平。为了更好的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信访工作制度。一要建立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二要坚持和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三要健全完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四要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信访问题工作机制;五要加大依法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六要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推动矛盾就地解决。
(二)着力整治进京非正常上访突出问题。要把进京非正常上访治理作为全年信访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市上“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解决进京非正常上访突出问题的实施办法》要求,组织开展进京非正常上访集中整治活动,加强对各县区各部门的督查督办,深入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县区、重点领域,盯案件包抓、盯办理质量、盯息诉息访,确保综合治理专项工作取得实效。要在全市进行一次全面动员和部署,针对存在的工作漏洞和薄弱环节,持续全面开展信访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对近年发生的进京非正常上访案件,严格落实领导包案,一件一件抓落实,一件一件要结果,坚持挂牌督办,限期销号。
(三)不断深入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工作。指导各县区各部门严格按照市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对越级走访群众的政策解释工作,引导群众自觉依法主张权利、履行义务,同时,督促各级干部准确把握相关规定和工作要求,切实规范工作行为,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对已经领取了特殊疑难信访专项救助资金、签订了息诉罢访承诺书,又提出过高要求重复上访的;对长期上访提出不合理要求,缠访、闹访的;以及在上访过程中实施挡车、堵门的,严格依法进行处置,切实维护信访秩序。
(四)积极推进诉访分离和复查复核终结制度。一是积极探索推行诉访分离制度,加快建立涉诉信访问题甄别、分流、导入、导出运行机制,树立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引导群众依法按程序解决涉法信访问题。二是依法按程序进行信访事项复查复核三级终结;三是把解决信访问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管理轨道,推行公开透明和“阳光信访”,把所有终结的信访事项录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五)搭建网上信访新平台,全力以赴保畅通、促规范。利用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也是信访制度改革和创新的重大举措。要充分利用信访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不断畅通诉求渠道,搭建“网上信访”新平台,大力推行“网上信访”、“阳光信访”,方便群众就近、快捷反映问题,逐步引导群众有问题、有诉求时“多上网、少上访”,“多来信、少来访”,营造畅通、有序、文明的信访新秩序。同时,通过实行网上受理、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和诉求,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信访诉求办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六)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网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不断加强信访部门自身建设,提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重视市、县两级信访部门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行政服务职能。二是坚持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工作协调机制,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责任单位为主、社会广泛参与、信访部门协调督办的信访工作格局。三是打牢群众信访工作基础,构建覆盖各层级、各领域的工作平台和组织网络。
第五篇:维稳
保仓小学学校安全维稳实施方案
为确保十九大顺利召开,十九大期间,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它的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长抓不懈,时时警钟长鸣。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稳定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卫生安全、学生假期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和校园周边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拓宽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渠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全体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局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稳定求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活动保安全,以安全保德育,以德育保校园安全文明,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群防群治,标本兼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做好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务求实效,切实维护学校师生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不懈努力,确保实现以下目标:以创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 为载体,加强校园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安全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安全工作制度建设,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整治;提高师生安全文明意识,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思想,营造“关注安全,防患于未然”氛围。保证学校无重大事故,使学生的违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周边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内部秩序更加和谐有序,努力杜绝一切因学校工作失误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消除学校的安全隐患,使教师有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环境,学生有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环境,使我校成为“平安和谐校园”。
三、实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工作工程
即一个核心,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二个建设,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即安全、消防设施等,软件即各项制度、措施、机构等。三个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防范体系,安全工作检查体系。四个层级,班主任、年级组为安全管理第一层级,中层部门为安全管理第二层级,主管领导为安全管理第三层级,校长为安全管理第四层级,层层把关层层落实。五个结合,自查与他查相结合,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第一层级、第二层级与第三层级、第四层级检查相结合,学校各层级检查与学生团体检查相结合。六个落实,管理制度要落实,值班人员要落实,检查工作要落实,宣传工作要落实,安全教育活动要落实;七个到位,每周七天,每天值周领导按时到位,检查到位。八个重点,指重点抓好八个场所安全工作:①宿舍;②食堂;③财务室;④库房;⑤微机、电教室;⑥实验、图书室;⑦楼梯、楼道、大门口;⑧体育活动场所。
四、具体措施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学校成立安全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张丹军校长担任组长。同时成立以少先队、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的管理安全治理工作检查小组。校长负总责,与分班主任、宿舍、食堂、实验室等专管人员签订安全治理及安全文明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制。凡因失职、渎职造成师生伤亡或学校财产损失的,都将要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2、充实人防力量,严格值班制度
加强门卫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做好巡查日志、值班记录等。实行领导安全安全工作轮流值班制,由校长负总责,形成学校总揽全局,统一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3、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落实好各项安全治理措施
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兄弟学校综治工作和安全工作的成功经验,并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制度进行认真的补充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类制度等。由此构建了学校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实验室安全等一系列紧急事故应急机制。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建立起了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二十四小时监控体系。使学校安全工作做起来有根有据。
4、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局有关安全教育的精神和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重视以班主任,任课老师为主的安全教育和宣传队伍的建设,把安全教育纳入班级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常规、教职工考核范畴,班主任、任课老师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教学、课间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立本班,本部门安全工作常规检查和报告制度,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凡发生重大事故的部门,年级班一律取消本评选先进的资格,涉及到的教职工将影响其年终考核。
5、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教育
进一步在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法制学校、家长学校的作用。认真开展全国“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教育周”活动,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图片展览、手抄报、校园广播站等形式在学生中搞好安全普法宣传。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溺水、防楼梯踩踏、防交通事故、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及预防其他意外伤害等安全知识教育和自我防范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校园安全和师生安全。
6、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饭馆等,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工作,积极争取派出所向学校周边增派治安民警。每周六放学时在校门口维持治安。与交通局协商在校门两侧安置减速带。学校继续聘请派出所同志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负责学校安全技术工作,并定期到校进行法律知识法制教育工作和活动。
7、检查更新,防微杜渐
学校定期对各类安全及消防设施进行严格检查,重点检查与全面排查相结合,对安全问题在重点检查的基础上每月进行一次排查,在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主要检查项目包括:消防设备清单、消防设施保养记录表、应急灯照明系统、疏散通道、宿舍安全等。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微机室、宿舍、食堂、楼道、车棚、周边围墙、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设施进行深入细致的自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纠正,排除不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8、加强门卫管理
门卫工作是学校文明窗口,校园治安的重要关口,做好门卫工作,把好门卫关,关键在门卫。加强门卫的工作责任,校门口不得乱停车辆,对外来人员及各种车辆进行询问盘查,对办理公务或探亲访友者履行登记手续方可放行进入,对无理取闹、不听劝阻的要及时上报学校处理。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重点督查门卫人员认真遵守和不节不扣执行“门卫制度”和“保安职责条例”,做好校园内和校门口周边治安工作,杜绝外人无故进入校园及预防滋扰学生的现象发生,使校门口真正成为维护学校安全的首要防线,确保校园内外治安稳定。
9、强化住宿生管理
我校学生全部住校,对住宿生管理的首要工作是按班安排好宿舍,使宿管员与班主任能齐抓共管,加大资金投入,改造宿舍防护窗栏,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挂警示牌,遏制住宿生违纪事件发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0、饮食饮水卫生
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管理规定》,对学校食堂卫生及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整改,防止病从口入。加强学生食堂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
⑴按卫生部门的规定办好食堂,做到证照齐全。制定好各项卫生制度,严格按程序操作。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⑵各种食品必须从正规渠道进货,严禁购买不洁、变质食品。严格索证手续。
⑶切实做好食堂、宿舍的卫生保洁工作,除灭“四害”,创建文明食堂。
⑷教育学生打开水时要防止烫伤。
11、教育教学安全
⑴各科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加强心理辅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⑵由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各班都要周密考虑,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管理。各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来,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⑶加强对各班各室的用电统一管理,学生宿舍不得使用明 火,教师宿舍均不得使用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⑷体育课及其它室外游戏,教师应全程监督学生的活动。活动量较大的要向学生讲清要求,问清学生能否参加,不得勉强。
12、交通安全
⑴各班主任应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每天晨会的必讲内容,要教育步行、骑车的同学靠右行、靠边行。加强等车及坐车时的安全教育。
⑵值周教师要加强责任心,等学生全部离校后方可回家。切实执行学校按时清校的规定。
13、校产校舍安全
⑴定期组织校舍安全检查,特殊天气随时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汇报排除。
⑵每个教师都应确立主人翁的思想,保持高度警惕,关心校产校舍及其它设施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总务处。
⑶加强保卫工作,防盗防火。
14、教学设施安全
⑴电器、教具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按规定接插线,插线前应检查电线绝缘皮是否完好,禁止乱拉电线。
⑵体育器械在使用前体育教师或活动课辅导教师要先认真检查一遍,确定完好后方可组织学生使用,使用时教师不得离开现场,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加强保护,防范事故的发生。
保仓小学安全维稳工作领导小组
2017.10.1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