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小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16:3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网络小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网络小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第一篇:我国网络小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我国网络小贷发展的现状、问题

与对策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网络小额贷款,又称P2P网络借贷(peer-to-peer)--互联网点对点金融借贷平台,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其属于互联网金融(ITFIN)产品的一种,也属于民间小额借贷,但同时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信贷平台及相关理财行为、金融服务。最早的一家P2P网络借贷是2005年诞生于英国的Zopa,受其影响,我国在2007年也诞生了第一家P2P网络借贷--拍拍贷。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这一种模式,在互联网“东风”下,突飞猛进,截止2018年1月,网络贷款平台累计数量已达6016家[1]1。但与此同时,各网贷平台因出现问题被关停的消息也是不断传出,截止2018年1月,累计问题平台数量就已达4110家之多,而关于网贷平台的暴力催收、资质不合规以及构建消费主义陷阱等问题也在各种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我国网络小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这一新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理解,分析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背后的经济学因素,促进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为网络小贷企业如何解决自身存在或面临的问题以更好的融入到经济发展中来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为相关部门规范网络小贷行业,整治行业乱象起到建言献策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内外网络小贷发展现状

2005年3月,英国人Richard·Dova、James·Alexander、Sararh·Mathews和David· Nicholson 4位年轻人创办的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在伦敦上线运营。如今Zopa的业务已扩至意大利、美国和日本,平均每天线上的投资额达200多万英镑。Zopa是“可达成协议的空间(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的缩写。

我国在2007年也诞生了第一家P2P网络借贷--拍拍贷。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这一种模式,在互联网“东风”下,突飞猛进,截止2018年1月,网络贷款平台累计数量已达6016家。但与此同时,各网贷平台因出现问题被关停的消息也是不断传出,截止2018 年1月,累计问题平台数量就已达4110家之多,问题平台占比68.3%。而关于网贷平台的暴力催收、资质不合规以及构建消费主义陷阱等问题也在各种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

总体而言,网络小贷发展态势迅猛,但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在少数。

(二)网络小贷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传统信贷,P2P网络借贷拥有诸多不同之处。王倩与李萌2017年发表在《经济师》上的文章就认真探讨了P2P网络借贷与传统金融信贷的差异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到相比起来:1.P2P网络借贷相对于传统信贷存在因网络技术的介入而存在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信息泄露与系统稳定性存疑的问题;2.P2P网络借贷因征信系统的缺失带来的申请人提供虚假信息等道德风险;3.因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完善,P2P网络借贷的限制条件少而更易形成诸如非法集资等问题[3]。

无独有偶,时坤在2016年发表于《时代经贸》上的文章也对P2P网络借贷的风险进行了探究。其在文中除了详细剖析国内P2P网络借贷1.因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在传统意义上是投资人的资金融入方在平台的中介性质下全盘承担了信用风险之外;还指出2.平台资金缺乏监管,存在道德风险--即网贷平台对投资人来讲很容易变成一个庞氏骗局;3.许多网络借贷中的出借人理念不成熟,对风险低估甚至无视而只注重收益;4.原本支持网络借贷的政策逻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在网络借贷的高利率低额度与高消费贷款比例的情况下不复存在。

P2P网络借贷同样存在的问题还有李美丹2016年发表于《江苏商论》的文章中指出的“去担保化”。该文作者提出因投资行为非理性、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对P2P网络借贷机构业务规范化的政策等因素影响,P2P网络借贷出现了“去担保化”的趋势,而“去担保化”后投资人的资金风险问题却没有解决,平台的安全性大打折扣,这不可谓不是P2P网络借贷存在的又一问题。

(三)关于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究

针对论题背景中提到的一些P2P网络借贷乱象Syon P.Bhanot 于2017年发表在《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上关于网络借贷中信用问题的研究或可解释一二。文中,作者对4833名随机的P2P网络借贷中的贷方进行了实验,发现无论是签署的要式还款承诺书抑或是亲自撰写的还款承诺,均有较高比例的贷者违约偿付。而其背后较高的原因分别为1.实际还款能力不足但依然通过借贷审核;2.个人诚信度较低且无有效约束机制。尽管实验没有进一步探究这些违约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以及可能会对网贷平台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我们仍然可以基于实验结果得到现行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存在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并将导致投资人风险加剧的结论。

而同样或可佐证因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而支持P2P网络借贷的政策逻辑有站不住脚的可能性的研究则是在2014年,Laura Gonzalez与 Yuliya Komarova Loureiro在《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iFinance》上发表的文章,文中考察了借款人和贷款人个人特征对P2P网络借贷决策的影响。具体来说,文章审查了借款人的照片在P2P网络借贷时如何影响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在文章中,他们发现1.贷款申请人的年龄被视为还贷能力的象征和贷款发放与否成相当程度的正比例关系,即被认为年轻的借款人被分配较小的贷款,而被视为成熟的借款人被分配较大的贷款。然而,2.当不能根据年龄认知(年轻专业人员)轻易推断经验和能力时,其他人格特征似乎就成为决策线索。具体而言,借款人的外在吸引力将起作用,以及3.借款人和贷款人的相对性别也会影响决策,即在借款人与出借人性别相同时更容易使出借人产生竞争意识而导致“美貌津贴”现象在此时不起作用。此外4.出借人的自我评价也可能会影响到对贷款申请者的可信度评价,尤其是在二者性别相同时。这一结果说明了P2P网络借贷在更多可信度更高的证明材料无法被提供的时候,申请人个人照片而不是申请人承诺的还款能力以及贷款用途对贷款审核的影响更大。

(四)当前规范网络小贷的措施与建议

正是因为许多问题的存在,相关部门也开始了对P2P网络借贷的政策收紧。《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2017年11月27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11月21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下发的文件表明1.此前各地金融办发放互联网经营业务许可的标准不一,有地区为了吸引企业将标准降低,此次可能将对存量P2P网络借贷牌照进行重新审核清理;2.银行资金成为P2P网络借贷业务中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在一系列政策的收紧下,助贷模式或被叫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关部门规范P2P网络借贷的决心且已采取了实际措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在2017年12月18日的一篇后续报道加强了我们对政府推动P2P网络借贷规范化一系列措施的理解:12月8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至各地区网贷整治办及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的《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说明1.针对P2P网络借贷机构的资质审批权限将上移,不合规的将会重新审核,而审查内容包括综合实际利率、贷款范围、业务合作以及贷款管理等方面;2.对不符合P2P网络借贷定义,即,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具有通过互联网平台上获取借款人,运用互联网平台积累的客户经营网络消费等特定场景信息等评定信用风险,在线上完成贷款全业务流程等特点的机构将会收回牌照;3.对P2P网络借贷机构的融资杠杆行为进行限制,ABS(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以项目为支撑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在小贷公司或将难以为继。

关于和国外经验对比以得出建议,闫琳2017年发表在《金融与经济》的文章就从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Prosper的发展出发,探究了其对中国的几点启示:1.与美国完善的征信体系相比,我国的个人信用评级尚不健全,而这些制度的建设需要每一个金融市场甚至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共同努力;2.通过社交关系增进出借人与贷款申请人的相互信任,有效区分潜在优质申请人,即将社交资本引入平台架构,进一步的减少信息不对称。3.将监管制度从大方向落到细节处,如对互联网消费场景进行明确定义,对业务范围进行详细规定等。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P2P网络借贷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型。它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发展个人信用体系和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三个方面,由网络信贷公司(第三方公司、网站)作为中介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发布和交易实现的网络平台,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研究将基于这一模式,结合消费主义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风险控制理论,同时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我国网络小贷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研究方法:采用数据收集的方式汇总相关数据,结合实证的方法总结我国网络借贷行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我国网络小贷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查阅国内外期刊文摘,通过文献搜索平台收集所需资料,总结当代专家学者的意见,从中提取自身的论点。

同时结合综合阅读方法,在互联网、书籍、报刊等媒介上进行查阅、收集与本文相关的各种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研习、比较和分析,结合各大家的观点进行详细剖析结构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实地调查P2P网络借贷中的出借人与贷款申请人,收集第一手的体验,提炼有用信息,补充自己的观点。

四、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

一、引言

二、网络小贷

(一)网络小贷的界定

(二)网络小贷的特点

三、我国网络小贷发展概况及面临的风险

(一)我国网络小贷平台发展概况

(二)网络小贷的主要风险

四、网络小贷在国内的主要问题所在

(一)国内发生的网络借贷平台恶性事件

(二)透过恶性事件对国内网贷平台的问题分析

五、完善国内网络小贷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国内网络小贷平台的监管

(二)加强平台经营管理

(三)健全信用体系

六、结论

五、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选题

2017.12.5—2018.1.15 2018.1.16—2018.2.19 2018.2.20—2018.3.14 2018.3.15 收集资料

分析整理资料并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开题答辩

完成论文初稿

中期检查 修改初稿 论文定稿 论文答辩

2018.3.16—2018.4.13

20108.4.14

2018.4.15—2018.5.11 2018.5.12—2018.5.24

2018.5.26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监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Z].银监会普惠金融办发,2016年1 号

[2] 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 整治实施方案.[Z]网贷整治办发,2017年56号

[3] 李美丹.浅谈我国P2P网贷平台的“去担保化” [J].江苏商论,2016,(33):29-30 [4] 王倩,李萌.互联网P2P借贷与传统金融信贷业务的比较研究 [J].经济师,2017,(6):153-154 [5] 闫琳.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Prosper和拍拍贷案例.[J].金融与经 济,2017,(10):79-83 [6] 张燕.网络小贷急刹车 [N].中国经济周刊,2017,(46):36-39 [7] 张燕.网络小贷将在未来3个月全面整治 [N].中国经济周刊,2017,(49):46-48 [8] 时坤.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研究 [J].时代经贸,2016,(33):17-21 [9] 王志莹,康大伟.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分析 [J].技术与市场,2017,24(2):120-121 [10] 林宇.P2P 新型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J].文史博览:理论,2016,(4):57-59 [11] 何晓光.浅析 P2P 网络融资模式及运作 [J].对外经贸,2016,(3):105-106 [12] 蒋晓芬.浅谈中国 P2P 网络借贷市场发展模式及前景 [J].当代经济,2017,(14):35-41 [13] 陈静俊.P2P网络借贷:金融创新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SCIENCE & TECHNOLOGY I NFORMATION,2011,(13):25-28 [14] 莫易娴.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2):17-21 [13] 陈冬宇,李伟军,彭中礼,徐赟.网络借贷引入第三方个人征信的必要性探讨 [J].征信,2012,(1):41-44 [16] 艾金娣.P2P网络平台风险防范.中国金融.2012,(14):56-60 [17] 赵乐峰,杜凯.规范发展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18] 吴建民.探讨银行网络贷款发展.[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2,(2):27-29 [19] SP Bhanot.Cheap promises: Evidence from loan repayment pledges in an online experi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17,140:246-266 [20] L Gonzalez,YK Loureiro.When can a photo increase credit? The impact of lender and borrower profiles on online peer-to-peer loans.[J] Journal of Behavioral & Experimental Finance,2014,2 :44-58

第二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07年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截至今年6月底,全 国正式营业的村镇银行达到214家。村镇银行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 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 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 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民融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但是当前村镇银行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本身经营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盈利空间小,筹集资金困难,风险控制难,还面临同业竞争威胁 等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将严重阻碍其发展,不利于改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 构,缓解决农村资金供需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将着重其发展过程中所遇问 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相关研究

1.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 Hugh T.Patrick(1995)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 “需求先于供给” 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 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二是 “供给先于需求” 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 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而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 段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有顺序问题。

此后的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供给和需求。Mark Drabenstott 和 Larry Meeker(1997)指出资本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 提出美国农村资本市场存在的缺陷,并从扩大社区银行的可贷资金、发展农村二 级市场、开发农村股票资本市场等三方面提出如何发展农村资本市场来提高农村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Junior R.Davis、Angela Gaburici 和 Paul G..Hare(1988)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对罗马尼亚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 分析,定量方面着眼于影响贷款和储蓄的因素:农民收入、资源和贷款的使用; 定性方面着眼于金融服务供给者与农户的关系,同时也考虑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过程中农户参与或者不参与的动机。

2.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供给主体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R.L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aw)出版了《经济发 展中的货币与资本》(1973)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1973)这两本书,提出 了“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集中表现为经济中 实际利率过低甚至为负,主张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度行政干预,扩大金融体系的规模和容量。他们对非正规金融持不欢迎态度,认为非正规金融 的存在是对正规金融的抑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合作金融体系的社会性质逐步消淡化,市场型合 作金融理论成为目前金融合作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对农村金融组织体 系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合作金融的范围,学者们把更多的眼观投向农村商业性金融 以及各种非正式金融组织。如Wyn Grant和Anne Mac Namara(1996)通过对农 村专门金融机构和银行的访问分析了英国和爱尔兰农户的外援资金提供者的情 况,讨论了两国农业贷款机构的发展及其随后的商业化,同时指出,大农户往往 能更好的利用借款机会及新的金融工具。Brian P.Cozzarin(1998)创立了农业部 门两大契约关系的概念模型,从而得出最优化契约和一体化组织形式是比合作金 融更重要而且更有效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的结论。Korotoumou Ouattara Douglas H.Graham(1988)研究了贫困国家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在金融服务、存贷款方面 的优点和不足。他肯定了乡村银行集体借贷的优点,但也具有产权不明、规模过 小的缺点。在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的研究方面,Hans Dieter Seibel(2001)指 出,随着货币经济的膨胀,非正式金融机构进入了农村金融市场,但在规模、延 伸和持续性上都受到了限制,他认为应该帮助非正式金融机构改进管理并整合到 更广阔的金融市场,提出了使非真实金融正规化的观点。Shahidur R.Khandker 和 Rashid R.Faruqee(2002)通过对巴基斯的农业信贷调查分析指出,正规贷款机构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贷款远高于非正规贷款。当给农业项目信贷予补贴时,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明白这些项目是否值得支持。Kelless。Tsai(2004)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微观金融的潜在客户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式金融组织,他将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原因归结为:正规贷款的有限供给、国家执行贷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隔趋势严重、许多微观金融组织存在制度缺陷。⒊社区银行存在的合理性研究

在对小型银行的研究方面,Hauswald和Marquez(2002)从信息成本的角度说明了社区银行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大银行一般座落在远离中小企业借款人的位置,从而使得其难以获得这些潜在客户的关系型信息,并论证了关系型贷款将随信息距离或生产关于借款人的特定信息的成本的提高而缩减,而上述成本一般与物理距离相关。

对于社区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优方面,Berger和Udeu(1998)认为,大银行在向大企业发放贷款上拥有优势,而小规模的社区银行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特征,它们可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来获得各种信息,因而在向这些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而Berger、Udell(1995、2002)从银行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权利配置方面分析了小银行对关系型借贷的适用性,认为大银行喜欢硬数据且不大愿意向信息获取困难的借款人放贷,而社区银行由于具有处理软数据的能力,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借贷上拥有比较优势。同时Berger,Klapper Udell(2001)以及Berger和Udell(2002)从关系型贷款独特的处理程序及代理问题的存在入手论证了社区银行存在的合理性。在盈利能力方面,Berger(1995)通过对银行规模与银行赢利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规模并不能算作银行盈利的充分条件。

Keeton、Harvey、Willis(2003)认为在过去10年中,相对于大银行而言,社区银行整体保持着自身良好的盈利能力,虽然他们的盈利水平在最近3年也有一些下滑趋势,但是除极少数机构外,社区银行依然独立运作、盈利良好增长迅速,并且吸引大量的新进入者。

(二)国内相关研究

村镇银行的设立改变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其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村镇银行的改革实践,我国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⒈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

关于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方面,大部分学者一致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在体制上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完善了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一是设立村镇银行属于一种增量的改革,通过适当降低门槛,充分调动各类民间资本、城市金融资本甚至是外资到农村地区创业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设立村镇银行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三是设立村镇银行可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通过竞争来提升当地整体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而李莉莉(2007)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创新之举,为农村金融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机构的构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并为民间资金提供良性发展渠道,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而张鸣鸣(2007)则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有利于完善农村服务,加速推进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逐步转化为正规金融。何广文(2008)则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中国农村金融史上的重大突破,农村金融将从增量角度改善农村金融的结构和布局,然而仍需多角度创新。

⒉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其面对着复杂的农村金融环境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国内的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徐希龄(2007)认为组建村镇银行最大的困难在于发起人制度,国家规定必须有一家银行作为发起人,且必须占20%的股份,而我国大型银行基本不管,中型银行认识不清,小型银行条件又不具备,因此严重阻碍了我国村镇银行的设立。

高凌云、刘钟钦(2008)指出了由于农业生产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信用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户信用意识淡薄以及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使村镇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灵活确定贷款期限、逐步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增强农户信用意识以及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等防范信用风险的对策。

李长健、卞晓伟、张磊(2008)支付结算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不畅严重制约了其业务开展,部分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尚未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没有在人民银行开户,致使银行之间的清算、客户资金的跨行汇划只能通过当地农信社才能实现。此外,由于没有得到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允许,存款准备金无法上缴,结算不畅通,企业基本户无法开立,难以发展大的客户群体,存款增长缓慢,资金来源受限,各项业务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徐瑜青仅009)通过实地调研得出村镇银行的发展面临吸收存款困难、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受限、对公业务受限以及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并指出要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选址、审慎经营、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以及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

杜晓山(2008)认为:不少村镇银行在人才和管理上、股东之间的协调配合上、资金来源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村镇银行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仍然按照传统银行的理念与业务实践来经营;在产品设计和业务流程方面,一些村镇银行与普通银行没有太大区别,业务创新能力不足;村镇银行的贷款规模一般很小,许多农民、企业往往拿不出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或业务与财务报表;村镇银行的主要定位是解决小企业、微小企业以及一般农户的贷款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倾向于种养业和专业大户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放大不放小”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信用环境和制度建设、农业保险等配套措施不完善,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等。

秦晓晴(2008)则通过2008年7月在湖南湘乡的实践活动调研成果的分析总结,研究发现村镇银行的诞生在其目标地位上与实际是有偏差。由于村镇银行经营和发展面临的瓶颈,村镇银行的服务范围难“一心为农”。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必须要满足其自身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目标,因而就存在社会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冲突。一些村镇银行在服务上就逐渐偏离三农的服务目标,主要为当地的大企业和对外出口企业服务,普通的农民需求更为旺盛但却在金融服务中较为缺乏,疏漏的中小型企业以及更多的农业大户的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而在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上如何寻求平衡是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而王学忠(2008)也认为金融资本远离小农经济,导致了农户与村镇银行之间的资金供求矛盾,使村镇银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存在内在冲突,危及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冲突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政府应承担相应责任。为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优化村镇银行经营环境,降低村镇银行经营成本;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资金需求;逐步改变农村小农经济状态,以达到缓和冲突,营造适合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环境之目的。

(三)评述

从目前国内外对村镇银行的已有研究来看,一方面村镇银行的研究己经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和重视,认识也逐渐深入,各种研究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参考,但是另一方面,大多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结构组织体系大体框架的分析,缺乏经济学方面的理论论证,或只强调对现有制度进行修正;对农村银行业金融结构的进入方、投资主体或控股股东的性质、来源和控股程度缺乏深入的研究;在应对措施上往往只是泛泛地强调金融创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金融供给主体等,很少从政府和非正规金融如何联动、如何具体进行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化配置、如何从农村内外资源的整合、如何研究市场化农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对进一步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条件缺乏深入的研究。

我国国内现在的研究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巫待深入研究。如缺乏对村镇银行发展存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对村镇银行的运行机制、市场定位、以及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的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并且已有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属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因此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将深入研究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l]刘玲玲,杨思群,赵冬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4]黄庆华:三农贷款难与村镇银行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12)[5]张琦: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8(6)[6]李孝: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3)[7]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体现状与发展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8(9):12-13 [8]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7-8 [9]曾学文,王辰华,吕忠伟:农户的金融需求与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2)[10]楚尔鸣,周嫦琦: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9):11-12 [11]贾学琳:从构建农村和谐金融的角度谈村镇银行的设立[J].农村金融,2008(5):22-23 [12]熊玉军: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J].金融电子化,2008(5):17-18 [1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4]曹艺,才凤玲,苗闰关于我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的现实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3):15-16 [15]胡金众,张乐:非正规金融与小额信贷一个理论评述[J].金融研究,2004(7):9-10 [16]李莉莉: 关于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与思考[J].金融改革,2007(7):29-32 [17]李伟军: 基于实际运行基础上的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J].黑龙江金融,2008(12):27-29 [18]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9]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7):17-19 [20]马伯龙:我国村镇银行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J].华商,2009(60):11-13 [21]刘莹:村镇银行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09(5)[22]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13-15 [23]Berger A N,U dell G 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8):22-25 [24]Berger,A Ilen N,G F U del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niz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e Joumal,2002(112):42-45 [25]BergerA N,Udell G F.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 [J].Journalof Business,1995(7):34-36 [26]Keeton W,Harvey J,WillisP.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Eeonomy [R].Federal Reserv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2003.

第三篇: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制度的带动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到现在,更是得到了规模化得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目共睹。其中包含了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类院校。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规模也日渐扩大,在校生人数增多,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毛入学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至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2、高等学校质量受到重视

在中共中央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号召下,我国各大高校深入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改变以前教育落后的旧模式,与时俱进,把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人才作为目标。滨海学院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两年,学校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并且成立相关研究小组,要求教师上课时以创新为机制,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得

以提升。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日益得到重视。

3、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经费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财、税、费、产、社、基”的六字方针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进展非常顺利,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与建立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助学保障体系同步进行,使改革平稳推进。就我个人而言,在国家政策的惠利下,申办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使得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也能顺利解决学费问题,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在学校综合成绩优异的同学,更是能受到政府下发的奖学金奖励。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在高等学校经费投入的体制改革。

4、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随着办学体制改革的推进,现已形成了公办、民办高等学校共同发的格局。新中国建立后不久,由于当时认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取消了私立高等学校,形成了仅由政府举办高等学校的单一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1982年中华社会大学等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20多年来,民办高等教育突破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方面,滨海学院20年来的发展壮大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师资数量逐年有所增加,但是赶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而许多大学教师还担任成人高等教育和许多非学历教育工作,实际负担更重。新教师的学历多为“博士„‘硕士”,但缺乏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的经验。同时,每年平均要有6%的老教师“退休”。而教师的学术精神倒退、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导致教师队伍学历职称上升、而学术和教学水平下降也是一大隐患。

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言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

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冲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4、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影响到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相关解决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加大师范类高等院校的经费投入,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事业,壮大教师队伍;增加对博硕类教师培养人的理念和教学的经验;完善教育者的文化和道德修养监督机制,强化法律意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2、公平效率方面

追求相对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原则。首先应完善助学保障制度,建立相对合理的奖、贷、助、减制度,尽可能保证亲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利益”制度,包括对地区弱势、经济弱势、身心弱势的群体的利益补偿,及高等教育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最后,针对不同高校的发展起点的不同所衍生的二次不公平问题,可以建立对弱势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制度,鼓励如是高等教育的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渠道。

3、大众化与质量监控方面

要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适应性和质量的延续性,就必须建立高等教也质量的监控机制。具体地说,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即学术上的质量观、满足社会需求的质量观和整体性质量关;二是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把质量与法制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教,依法保质;三是建立内控质量监控机制和外控质量监控机制,即内部建立校、院、系、班四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外部应建立政府、社会和相对独立的评价机构三方互动有互不干涉的质量监控机制。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从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的教育标准。

4、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

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不要一味眼高手低;其次,高校可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向就业者转变的一系列问题;再次,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也可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篇:开题报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_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_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__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个人金融业务就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及广泛的信息资源等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需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除提供一般性信息咨询外,还利用储蓄、融资、银行卡、个人支票、保管箱、保险、证券、外汇、基金、债券等各种理财工具,提出合适的理财方案,指导客户如何安排收入和支出,通过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以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得深入发展,外资银行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中外银行对于个人金融业务的竞争已经开始,国内银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考验。个人金融业务具有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是发达国家很多大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的收益来源及利润增长点。据有关资料统计,个人金融业务收入已占国外银行总收入3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达到全部收入的70%。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金融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2007—2009年间,美国的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从国内情况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挑战,商业银行相继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随着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纷纷把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个人金融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第二十一世纪,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速度增快,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居民的资产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居民目前拥有约35万亿元人民币的财产,年平均增长率在16%以上。随着财富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个人资产管理需求的增加,并开始寻求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根据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74%人对个人金融服务感兴趣,41%的人表示对个人理财的需要。上述数字显示,个人金融管理业务的时代已经到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的个人金融服务在质量和数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发展面临的问题仍然突出。

由于受到国际次贷危机影响与国内市场环境、银行外部环境发展滞后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步伐。且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内容上都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更加完善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分析入手,对照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竞争优势,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经验,提出发展中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 业务的方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从个人金融业务的基本理论与所面临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特别是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进行探究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局限与不足,分析为何出现这些制约因素,然后为我国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

本文要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从银行面临的外部条件跟自身发展条件出发,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难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从现状到趋势,从问题到对策,并积极参照经济学、金融学、营销学的理论系统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以及与国外商业银行同类业务的差距,剖析个人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深层次的原因,着重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业务可考虑采取的策略与措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文章更清晰明了。在论述本文的内容时,遵循(陈述现状一发现问题一找出原因一提出措施)的严密逻辑进行,使文章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以至达到本文的研究目标。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本文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安排进度。

初期: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19-20周选取论文题目

2013年寒假期间搜查该论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完成开题报告。

中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1-4周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5-8周修改论文

后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9周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黄达.《货币银行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徐进前.《金融创新》[M].上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3]蔡建宁.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方金融,2005.[4]张莉莎,聂露,汤翔.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09.[5]成正邦.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l.金融与经济,1999.[6]谢芸.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7] 任碧云.我国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之探讨[J].金融研究,2001-7.

[8] 刘玉华.个人金融服务研究.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 李恒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探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3-3.[10] 王方华.金融营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2.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第五篇:我国信用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信用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居民购买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在消费观念的转变,信用卡作为一种便捷的交易方式,在国内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发卡机构也积累了部分管理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运营方式,但是,纵观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历程,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信用卡的业务运营方式和营销策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通过对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从而希望为国内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有所借鉴。

关键词:信用卡市场;现状;问题;发展对策

引言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发展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卡市场。有于发展时间短、消费观念保守、征信系统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原因,我国的信用卡市场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现状

信用卡是一种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签发,证明持卡人信誉良好,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服务场所消费或在各地的金融机构取现,办理结算的信用凭证和支付工具。

1952年最早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进入发行信用卡的领域,由于信用卡结算具有方便性、通用性以及可以进行善意的透支,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中国银行珠海分行于1985年发行的中银卡的诞生,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开始产生,经过漫长的启动阶段,从2003年开始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受理环境的改善中国的信用卡用户开始激增。根据央行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底我国各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为4958万张。2007年前3个月,信用卡发卡量每月平均增长100万张以上。截至2008年二季度末,我国信用卡总发卡量已经达到1.04亿张,占全国银行卡总发卡量的8%,透支余额1215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增长40%,信用卡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虽然中国信用卡市场获得快速发展然而高速增长的背后依然存在这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我国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信用卡的睡眠卡数量大

虽然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近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信用卡的总体渗透率依然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一人多卡的现象在中国较为普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称,超过40%的信用卡持卡人持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另外,信用卡中睡眠卡数量十分大。由于国内各家银行发卡目标人群的定位大致相同,且银行更多关注发卡数量,因此造成一人多卡的重叠发卡现象极其严重,活跃卡所占的比重大约仅占总发卡量的30%。从2003年至今,中国信用卡产业化走了一条豪放型发展的道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家银行不惜重金,甚至降低风险标准扩大发卡范围,过度宣传信用卡透支型消费间接助长了以卡养卡的“卡奴”现象,大量已发卡形成了庞大的“睡眠卡”群。而大量“睡卡”一边给银行带来资源浪费造成了信用卡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一边给客户带来各种损失。据了解,“睡卡”产生的年费会从信用额度里自动扣除,金额不够的将以欠费形式记在账户上。区区年费,可能成为信用记录上的污点不仅以后申办各种贷款或信用卡时遭遇阻碍,还可能背上“不诚信”的污点。社会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不健全

我国已经于2006年一月正式启动了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通过在这一系统可以查询到个人的信用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国的信用卡市场。然而,中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依然面临着临“数据瓶颈”。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基本实现全国联网,但这只是各商业银行历史信用数据的汇集,没有包含工商、税务、保险等其他社会公共部门的信息。加上我国个人收入不透明以及个人征税机制不完善,银行难以根据历史的或当前的信用数据判断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真实性、稳定性、还款意愿等关键性内容,对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造成了影响。

其次,目前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存放的数据只是客户的历史信用数据,商业银行在授信时,也只是查阅该客户的历史借款、还款记录,看是否存在逾期还款记录以及是否贷款过多,超出客户自身的还款能力。这只能杜绝已有违约记录或贷款过多的恶意贷款,对新发生的贷款和没有逾期记录的贷款不能实施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及管理。相应的法律规范不完善

第一,信用卡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由于征信数据使用、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政府部门在数据使用上便制定了许多限制性条款,对商业银行及发卡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信用数据的有效使用造成限制。另外,由于中国信用卡的系统化管理水平较为滞后,大量的授信决策和后端管理政策都是通过人工判断的,导致人为驱动执行在风险管理中占的比重过大,这不仅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效率,而且增加了操作风险的机会。

第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相关法规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刑法对信用卡诈骗的界定十分简略无法全面覆盖信用卡业务的各专业环节中出现的犯罪行为。未将与信用卡风险管理密切相关的借记卡业务中的欺诈行为界定为犯罪,未将单位等团体纳人银行卡诈骗犯罪的主体,对内部人员作案的情况未形成明确的惩罚机制,缺乏对骗领银行卡、诈骗银行资金等行为的相关规定和处罚条款。受理市场发展滞后

一方面,目前在我国境内,与信用卡业务密切相关的收单业务及市场发展缺乏制度约束,长期以来都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对收单业务的市场准入和监管

予以规范对非银行收单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有效监管机制缺位。由于对银联公司下属的专业化收单服务机构长期缺乏有效管理,收单银行在风险控制环节被逐渐弱化甚至架空,致使对商户的风险控制频频出现真空,为伪卡欺诈、商户欺诈、交易信息泄露、违规套现等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我国银行卡行业一直未建立起高效稳定的全国联网通用系统,使银行卡的发行和使用受到极大阻碍。信用卡业务是和TT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项产业。技术是基础建设,落后的技术水平会大大制约业务发展。缺少差别化服务,竞争力低下

虽然信用卡业务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年费、商户消费回佣和透支利息收入,但是体现一张信用卡价值的并不在于它的年费或者利息的高低,而是由持有信用卡所带来的增值服务。从发达国家信用卡产业的发展经验看,信用卡增值服务的多少和优劣对客户维护、市场拓展以及持卡人用卡频率的促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内来看,由于技术上缺乏一套有效的客户数据库系统,影响了国内商业银行对客户的综合评价,不能科学地确定什么样的持卡人才是优质客户,所以优质客户的差别化服务难以体现。在现阶段,一名优质诗卡人,基本上还不可能享受到类似国外发卡银行所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正是因为信用卡服务的无差别、趋同性,才造成了目前国内“像卖大白菜一样卖信用卡的”的营销战略,国内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还停留在信用卡年费的比拼上。

三、进一步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对策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所谓个人信用制度,是指由国家建立,用于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健康规范发展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其基本内涵包括个人信用登记、个人信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化等制度。个人信用制度具有规范经济秩序、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以及扩大市场规模的作用。现代国家个人信用制度的简历和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各部门管理社会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加快培育信用市场主体是我国尽快建立信用体系的关键。要建立信用体系,更需要全民普及信用道德教育。根据我国目前情况,要建设信用体系,仅仅建立几个征信系统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对全民进行信用观念的灌输和诚信道德的教育。还要大力推动信用管理教育,培育征信专门人才。目前国外在信用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模型等方面所取得的信用管理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都值得我们借鉴。还要注意的是,建立社会失信惩罚机制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之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全面规范信用卡市场

现阶段,我们必须加快关于消费信用管理的法律建设。首先,制定的法律法规必须明确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货业务范围、经营原则、贷款利率、办贷手续,以及消费者必须提供的信息和抵押品,使商业银行的消费信用业务经营合法化,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风险防范措施规范化和制度化,以维护商业银行的正当权益。其次,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必须实行成本收益的原则,并采取各种措施来强化这个原则,使违约成本大大高于违约收益。通过法律及执法行动来教育人民,从而树立诚信守诺的社会风气。改善受理环境

第一,要加快建立业务处理集中模式。对于大集中完成得比较好的一些股份制银行,其跨行交易成功率也普遍较高;国有商业银行是以省为单位建立发卡、收单系统,因此造成行内系统不统一,同一行内的交易往往要通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建立。第二,完善业务处理系统。国内商业银行应通过系统版本的升级换代,逐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能力。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准确定位客户

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推出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以期在竞争中获取优势。要加大在信用卡研究开发上的投入,通过分析客户的特征,研究客户现在和未来的金融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鼓励持卡人经常使用信用卡,并不断吸引新客户。此外,银行还应对客户进行信息管理,简历专门的市场分析中心和客户管理中心,以便更有效地为客户服务。

总结

随着2006年底个人零售业务对外资的全面开放,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增强。目前,诸多商业银行如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已经开始了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渗透。它们不论是在资本实力上,还是在产品创新能力、技术或服务水平上,都拥有比我国商业银行丰富得多的经营经验。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快进行银行体制改革,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在不断加强产品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信用卡营销策略,完善用卡环境,争取在柬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取到生存的空间。

下载我国网络小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网络小贷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精选5篇]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开题报告 在互联网领域中,电子商务一直被认为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分支。然而,近期电......

    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从1998年中国第一笔网上支付在中国银行成交,网络银行在我国涨势迅猛。随着银行业务的全面开放,......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全)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万解秋 谢金楼摘要: 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

    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建设,物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快速成长,我国流通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体和业态多样......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我国城市交通现状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摘要: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针对城市产生交通问题的原因, 探讨缓解城市交通问......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本站原创 提交日期:2007-2-9 20:21:49 阅读次数:18542 摘要: 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

    我国网络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加强对策

    我国网络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加强对策网络贸易的特性(一)贸易虚拟化 网络贸易开拓了新的有别于传统贸易的贸易空间,即媒体空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贸易活动将从以实......

    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目前,有两种意义上的网络保险。一种主要是指保险公司针对网络安全等问题推出的网络保险业务项目;另一种主要是指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以因特网为工具来实现其内部和外部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