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干部下基层 简报
XX乡干部下基层“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活动
简 报
(第二期)
XX乡干部下基层“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2月26日
深入调研 了解民情 认真分析 统筹规划
-------XX乡开展干部下基层“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活动纪实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2012年2月X日早上X分,按照县委和XX乡干部下基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XX局、XX局、XX局的60余干部职工在其负责人带领下与我乡干部70余人一起赶赴联系点深入开展“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调研摸底工作。
按照XX乡干部下基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各联系单位负责人和联系干部到达联系点后,积极采取上门入户、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召开民情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村情民情。通过入户填写《XX乡开展干部下基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农村居民基本情况摸底调查表》进一步掌握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经济来源、产业发展、生产生活、矛盾纠纷等重点情况。同时,联系干部紧紧围绕“听民声、解民忧、2-
第二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简报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简 报
第1期
礼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2年3月16日
省农机局在礼县石桥镇王坪村扎实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工作
近日,省农机局局长刘聚才同志率领工作组在我县石桥镇王坪村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工作。
王坪村位于礼县县城西南部13公里处,平均海拔1400米,自然条件差。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90户,1111人,耕地面积2244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409亩。全村共有劳动力640人,特困户49户。
该村是省农牧厅的联系村,省农机局作为联系单位,按照省委部署和要求,省农机局局长刘聚才同志先后两次带领15名干部职工,在县农机局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礼县石桥镇王坪村3个组,走访贫困户49户。结合全村的基本情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五抓”的工作措施,提出了“种植养殖加工多业并举,短期、中期、长期规划,重点突出整村推进脱贫”的设想,得到了多数特困户的的认可。并制定了帮扶工作计划:
一、抓当前,衔接落实双垄全膜玉米和马铃薯种植试验示范任务,积极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为尽快改善王坪村种植结构单
一、种植效益低下的局面,省农机局联村联户为民富 民帮扶工作组与王坪村干部达成共识,尽快在王坪村开展双垄全膜玉米和马铃薯种植示范推广工作,打破变王坪村产业结构主靠种植、种植结构靠小麦的不合理局面,集中连片示范,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帮着农民算,逐步引导王坪村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提切实高主导产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衔接落实试验示范各项生产要素投入,驻村干部配合村干部尽快摸清群众示范种植意愿、落实示范种植面积及靠实连片种植农户,落实宣传培训,落实农机具、种子、农膜需求数量,由省农机局负责协调落实,争取春耕生产开始后示范推广所需全部到位,力争今年种植示范户人均增收1000元。
二、抓基础,加快全村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快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夯实现全村经济发展基础,将王坪村建成全县农机化示范村。目前,王坪村仅有拖拉机10台,平均10户不到1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发展特色产业缺劳动力,发展劳务输出规模太小,全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在深入研究贫穷原因的基础上,省农机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工作组与王坪村村干部达成共识,要尽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克服劳动资源紧缺局面,提升特色产业化水平,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切实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当前的主要任务,一是尽快给王坪村配备手扶拖拉机、起垄覆膜联合作业机、播种机、旋耕机各两台,示范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技术300多亩。二是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先把制约花椒产业发展的烘干机械配备起来,争取年底前全村每个组备1台花椒烘干机,开展社会化合作化服务,推动花椒产业发展壮大;三是把王坪村确立为全省以机代牛整村推进示范村,扎实推进以机代牛推进计划,扶持发展几 个农机大户,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减少役畜,加快解放王坪村农村劳动力,切实提高王坪村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抓难点,围绕王坪村吃水难和行路难两大难点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协调汇报,争取使王坪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尽快得到改善。多年以来,王坪村人畜饮水仍然靠人拉畜驮方式解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主要任务是,通过打深井、建蓄水池、铺输水管道的方式,解决全村190户1050人饮水问题。省农机局积极与水利厅衔接,争取将王坪村人畜饮水工程立项解决。对于行路难问题,与交通部门衔接,分步解决村内道路整治硬化。
四、抓长远,理清发展思路,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联动,全面打造王坪村的富民产业。立足长远发展目标,围绕市场需求导向,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一二三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王坪村经济结构从“一产独唱”向“接二连三”调整,农业产业功能从“传统单一”向“现代多元”拓展。一是积极培育引导发展草产业,扶持发展饲草加工服务业,建设规模养殖基地,打造品牌养殖产业;二是积极发展花椒、中药村、苹果等特色产业,开展产后加工服务,培育地方特色商品;三是打好礼贤妹人力资源品牌,大力发展高级家政服务人员,继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输转,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五、抓环境,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大力营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良好氛围。由于王坪村建设没有统一规划,乱建、扩建、占道等现象比较明显。加之村民卫生习惯差,柴草乱堆、禽畜乱圈、垃圾乱倒、污水乱流、蚊蝇乱飞的现象比较严重。为切实有效推进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一是 从改善村委会办公场所环境和设施入手,硬化村委会大院,粉刷村委会办公室,购置办公设备,安装宣传栏,开放农家书屋,美化党员活动室,新建卫生厕所,使村委会真正成基层党组织的稳固阵地、党员活动的温馨之家。二是积极与能源办、环保站衔接,争取配套建设大型沼气处理池和乡村清洁项目,认真实施推进村庄清洁卫生工程,推进“三废”(粪便、垃圾、秸秆)向“三料”(肥料、燃料、饲料)转变。
主题词:农机 联村联户 帮扶工作 礼县农机局“双联”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16日印发
第三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简报
高平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简报
第一期
高平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12年3月1日
相互结对情意浓真心帮扶惠民深
——高平镇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之后,高平镇党委高度重视,靠前安排,精心实施,“双联”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一、加强领导,靠前安排。县上2月27日动员会后,高平镇党委立即成立了高平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高平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于2月29日召开了动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确定了镇政府科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2个贫困户,职工每人联系1个特困户的帮扶计划,其他经济和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参与,镇“双联”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安排。
二、加强宣传,全员参与。一方面,各村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入户走访、黑板报、广播、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活动目的、实施办法进
行全方位的宣传,使群众家喻户晓。止目前,建立大型固定标
语牌8幅,在村部周围及醒目路段悬挂标语56条,利用镇政府
政务大厅LED显示屏滚动宣传1200多次。另一方面,由各包村
领导任组长,包村干部任行动信息联络员,督促村上落实各项
帮扶计划,及时向镇“双联”办报送各联系村帮扶工作进展情
况,确保活动信息及时传送,构建起全镇活动进展信息交流平
台。
三、创新载体,扎实推进。一是结合县上开展的“六个一”
活动,在认真落实县上提出的 “五送五帮”活动基础上,针对
高平实际提出了下村组,看基础条件,访存在困难,问制约因
素,谋发展之计;下农户,看生活面貌,访合理诉求,问政策
落实,谋群众增收之路;下田间,看产业形势,访群众所盼,问社情民意,谋产业富民之策的“三下三看三访三问三谋”活
动,确保取得实效。二是为全镇94名干部职工人手一册印发了
高平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手册,详细记载
联户干部情况、被联户基本情况、帮扶计划、工作日志和
任务完成情况,做到了情况清、底子明,帮扶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记载。三是结合县上提出的“先富带后富,共同奔
小康”活动,镇上提出了“一个党员致富户帮一个困难党员、一个产业致富户帮一个困难农户、一个协会带头人壮大一项主
导产业、一个村干部帮扶一个特困户”的“四个一”活动,活
化了帮扶形式,扩大了帮扶活动覆盖面。
四、全面帮扶,注重实效。镇上动员会议召开后,全镇94
名干部职工立即下村入户,对自己所联系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
帮扶,全面了解帮扶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现状和产业发展
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帮助群众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疏导畏难情绪,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村里不漏一个贫困户,户
里不少一个帮扶策,使确定的帮扶措施尽早全面落到实处,让
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报: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各村党总支(支部)、镇直机关各单位
第四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简报1)
宽川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简 报
第1期
宽川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
2012年3月15日
落实“六个一” 争当“六类户”
2012年3月12日,宽川乡党委组织召开了由乡直机关单位、建制两委负责人及机关干部共157人参加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促进大会。会议结合乡党政实地调研结果,针对对全面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建立了工作卡,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落实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
宽川乡党委要求全体干部在宣传政策方面,要把中央、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迅速、准确地传递给农民。在反映民意方面,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群众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要理其事,解其难,纳其言,尽己职,履己责。在促进发展方面,要本着变输血为造血的发展思路,立足长远,找准路子,谋划产业,提高贫困村、特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真正达到富一户,带一村;变一户,影响一村。在疏导情绪方面,要通情达理地运用好宽川乡架设的信息、诉求和服务“三条绿色通道”,解决“人难找、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在强基固本方面,要突出“抓党建、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四互五比”活动,即在干部与群众之间交叉开展互学、互帮、互访、互评的“四互”活动和比能力、比业绩、比服务、比创新、比贡献的“五比”活动。在推广典型方面,乡党委采取了联村带户的“六一六争”举措,即要求每个联村干部要为联系户:赠一本法律常识读本,鼓励联系户争当法制的宣传户;讲一次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鼓励联系户争当政策的知晓户;上一堂社会公德课,鼓励联系户争当道德的模范户;送一本农业科技知识读本,鼓励联系户争当科技的明白户;定一条可行的发展思路,鼓励联系户争当创业的示范户;为联系户开一次全面竞赛活动,鼓励联系户争当十星级文明户。通过以上举措,确保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发:宽川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各村党支
部、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送:县委办、政府办、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
(共印46份)
第五篇:双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简报
永和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简
报
第八期
永和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26日
正宁县永和镇突出“五抓五确保” 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永和镇位于正宁县西南面,素有正宁县“南大门”和“苹果之乡”之誉,是正宁南塬陕甘两省三县七乡镇商贸重镇、苹果大镇、文化名镇,辖9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6141户,26798人,耕地面积4.9万亩,贫困户3042户,12622人,占总人口的47.1%。镇域山、川、平塬皆有,苹果产业和蔬菜产业开发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劳务产业有一定起色。信息闭塞、产业结构单
一、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基础设施条
件较差、群众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是群众普遍比较贫困的主要原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全镇共确定县直帮联单位11个,县级领导干部3人,帮联干部229人,镇直帮联单位12个,帮扶干部114人。根据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实际情况,全镇共确定帮扶贫困户692户。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宣传,确保政策知晓率。全镇“双联”行动动员会议召开之后,镇村组织专门工作组,按照入户宣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累计召开各种会议50多场(次),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组织群众观看学习省、市领导讲话30多场次,采取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制作宣传喷绘版牌等群众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活动开展以来,悬挂横幅30多幅,刷写宣传标语230多条,结合计生、党建制作宣传喷绘版牌158面,发放宣传资料1200多份,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真正做到了“双联”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抓领导,确保工作开展迅速有效。“双联”活动开展以来,永和镇及时成立了领导协调小组并设立办公室,镇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按照“双联”行动的具体要求,带头宣传政策、调查摸底、查找问题、寻找贫因、制定计划、解决困难,并为帮扶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工作措施,各班子成员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做好与帮联单位、帮联村对接协调的同时,都对自己的帮扶对象,按照计划进行了对接、制定了帮扶计划、落实了帮扶措施。
三抓调查,确保公平确定帮扶户。根据“双联”活动工作要求,按照贫困户倒排序的方法,对全乡贫困户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初步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户702户,经各村党支部初步提议,民意调查测评,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并对确定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公示,镇“双联”办对各村确定的帮联对象进行了审核,最终确定帮扶对象692户,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
四抓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根据各村的资源特点、产业结构、致贫原因的不同,要求各村要及时与帮联单位对接联系,因村施策、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发展规划。各帮联干部都能够进村入户后,帮助农户理清发展思路,破解致贫难题。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调查研究,确定了科学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找到一条适合联系村、联系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五抓落实,确保“双联”活动取得实效。帮扶对接工作完成后,镇政府与各村积极行动起来,及时与帮联单位勤联系、多汇报,各帮联单位能够按照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帮扶承诺,将口头承诺的事项落实到行动上。目前,各单位和广大干部全部完成了对接、制定帮扶计划等工作,大部分单位和干部都已经按照计划落实了帮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