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精准扶贫 建设富裕新村
实施精准扶贫 建设富裕新村
湖北省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是由原大柳、磨石、大坪、大岩、项家河5个村合并的大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764户、3143人,劳动力1833人,五保户16户、17人,民政救济救助户67户、206人,扶贫户249户、675人,其他户432户、2250人。耕地面积6100亩,其中水田1100亩、旱地5000亩、山场面积41.5万亩。到2012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306元。
近年来,项家河村两委紧紧抓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机遇,以“帮民富、解民难、建新村”为出发点,以“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集中力量扶贫攻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村民脱贫奔小康步伐,努力建设富裕美丽新农村。
实施基础扶贫 打造发展基石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项家河村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上自筹一点、群众投劳一点的办法,以投工投劳为主体,以国家投入为引导,以筹措社会资金为补充,集中人力物力,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打破扶贫攻坚的瓶颈制约。先后硬化村级公路30.8公里,配套新修烟路20公里,新建大小桥涵9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
为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该村积极争取县水务局支持,投资30多万元,新建供水工程4处,解决了510户2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村两委还多方筹措资金,聘请专业打井队新挖了15口机井,新修渠道3公里,购买了中型抽水设备4套、小型抽水设备16套发放到各组,解决了群众生产发展所需用水。通过“三万”活动,争取县直部门支持筹资15万元、投入劳力2000余人次,整治塘堰3处,新建、维修渠道2公里,增强了抗灾能力,为群众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改善教学环境,解决孩子读书难的问题,村里自筹资金40多万元,翻建了两层教学楼,安装了4台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孩子们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每天能吃上新鲜蔬菜、洗上热水澡。
突出产业扶贫 打造产业新村
在贫困山区发展特色产业,确实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项家河村村两委抓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机遇,借鉴前几年发展烟叶产业的经验,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代表会和村民大会,确定了烟叶、山羊、核桃、食用菌四大产业片区,制定了“四动措施”,大力发展特色致富产业。
一是示范带动。为了确保规划实施,村两委及20多户党员干部带头示范。2013年冬,村书记方必春自费外出考察学习,带头投资130万元,建起了46间标准化、规模化羊栏,饲养山羊400只,其他村干部带头发展烟叶、核桃、食用菌。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2014年,村民席良兵、杨树军、杜德龙分别养羊500只,带动了一批养羊户。到年底,全村新建千只肉羊养殖场1个、500只规模羊场2个,年底存栏山羊4300只,出栏山羊3000只,收入300万元。
二是政策鼓动。村两委制定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四大产业。制定了山羊产业奖励政策,新建5间羊栏,饲养量达100只的养羊户,奖励1.5万元;建羊栏30间,饲养量达到500只以上,且产羔房、草料库、生活用房配套齐全的养羊户,奖励10万元。2014年共奖励30户,奖励现金60万元。针对核桃产业,村两委支持群众土地流转,免费发放树苗、无偿提供化肥。近年来,村两委利用扶贫资金、烟叶奖励资金,对发展四大产业的农户 做到奖励直补、足额兑现、张榜公布,不变卦,不眼红,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兴产业的热情。
三是服务推动。方必春针对村民分散养羊、单打独斗、不成规模的实际,自己领办注册成立了“春润山羊养殖农民合作社”,发动27户养羊大户联合办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在管理上对全村养羊户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确保了山羊品种优、存活率高、销售顺畅,四大产业稳步发展。
四是科技促动。项家河村每季度聘请烟叶、山羊、核桃产业专家、技术员,现场培训群众,普及科学种草、养殖、修剪等管理技术,同时与技术服务部门签订承包服务合同,责任到人,服务上门,仅2014年就开展了26期实用技术掊训,全村1200人得到培训。由于采取“四动”措施,全村目前已发展山羊4300只,烟叶1700亩,核桃1500亩,食用菌20万袋,有70户贫困户当年脱贫。
开展“四双”活动 打造攻坚堡垒
群众要致富,干部是主心骨。2014年秋,全县精准扶贫暨驻村帮扶工作动员会后,县烟草局工作队、村两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了“四双”帮扶活动。
一是工作队主动作为。县烟草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队驻村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全局39名干部包扶52户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落实脱贫措施,实行结对帮扶。
二是种养大户带头帮扶。近几年来,该村组织种养大户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四大产业。2014年春,方必春上门聘请两名贫困劳力到他的山羊养殖场打工,每年劳务费均在4万元以上。席良兵等村民创办的一批家庭农场都聘请当地村民打工,打工成了贫困户就地脱贫的好办法。一批养殖大户还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核桃、山羊产业,贫困户也纷纷效仿,贷款发展致富产业,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三是村两委发挥领头雁作用。结合村基层组织建设,该村开展“干部包扶贫困户,一个干部联系一个产业片区”活动,并将活动成效作为干部年终发放工资的重要依据,以此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群众增收脱贫。村民刘虎家原来一穷二白,全家4口人靠低保生活。方必春亲自包扶刘家之后,针对该户发展产业缺资金这一情况,三次找到农商行,用自己的房产做担保给刘虎贷款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发展烟叶30亩,当年收入12万元,当年即实现脱贫。同时,该村把原来的大柳、磨石、大坪、大岩、项家河5个村,分别确定为烟叶、核桃、山羊、食用菌四个片区,一名村干部负责一个产业。为了发展产业,村两委到处找项目、拉资金,到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一家家跑,一家家谈,千方百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四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村两委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篇:实施精准扶贫 推进老区建设
实施精准扶贫 推进广西边境建设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重大的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习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会时强调,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崇左市作为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特殊地区,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结合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两大会战”“四大攻坚战”,努力使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一是集中力量,继续实施“两大会战、四个攻坚战”。围绕扶贫开发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大会战“两大会战”和农村村屯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教育攻坚战“四大攻坚战”,力争全市边境0-20公里范围村屯和整村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得到全面发展,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案,实施精准扶贫,一个村一个村的解决,一根钉一根钉地拔掉。通过以难带易,把全局带动起来,力争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左右,到2019年时提前一年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第三篇:发扬老区革命传统建设文明富裕新村
发扬老区革命传统 建设文明富裕新村
我村位于福炼公司十万吨油码头所在地,全村730户,人口2726人,12个村民小组,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6名,耕地面积142亩,人均耕地面积0.053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沿海小渔村。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委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党总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继承老区革命精神,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了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62亿元,上缴国家利税520多万元,人均收入9800元,村财收入50多万元。通过全村上下的努力,现全村基础设施基本齐全,社会环境舒适整洁,社会治安安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日常管理规范有序,人们生活健康向上。一个贫穷落后的老区村己逐步建设成为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是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班子建设是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关键。党总支始终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和总支班子自身建设。重点从六个方面增强班子核心团队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一是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强化理论武装。党总支班子成员带头定期学习,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牢固树立工作责任感,树立为民办实事,甘当人民公仆的意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发挥表率的作用。提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管理水平,发挥了核心作用。二是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大事先民主后集中,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思想深处加强党性观念,真正做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政治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坚持开展“业绩公示、民主评议干部”活动。村两委把每季度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每半年向全体村民代表、老协理事、党员作业绩汇报一次,并接受他们的评议,评议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布,以此活动促进班子成员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尽心尽责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使每一个村干部都成为群众的标杆。四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健全财务制度,每月3日坚持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里的开支逐笔审核,每月5日前公布财务开支情况。每月及时更新村务公开内容,让村里的所有工作都在阳光下操作,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一个清清白白的干部,建设一个廉洁的群众放心的班子,有力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增强党总支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五是坚持村务决策民主听证制度。党总支注重落实群众的“知情权、议事权、决策权”等三项权利,凡是涉及全体群众利益的重大村务都必须举行民主听证,历年来的“投资建设项目”、“企业承包”、“征地拆迁赔偿标准及赔偿方案”、“村干部工资补贴”等都经过民主听证决定。这样一来,畅通了沟通渠道,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上下达成共识,又减少决策的失误,使各项工作都能比较顺利开展。历年来,国家征用我村4600多亩耕地、海域,拆迁房屋130多幢,搬迁4800多首坟墓等,牵涉家家户户切身利益的征地拆迁工作都能平稳顺利完成,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安定稳定。六是重视党员队伍和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建立了“党员目标管理”等十二项党建制度,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系统学习新党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党员牢记自己神圣的光荣使命,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当劳动致富带头人。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认真落实发展党员“五个制”,严把质量关,把群众反映好、政治素质好、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劳动致富的人才及时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把条件成熟的及时吸收进党组织,为党的建设输入源源不断的新血液,增强党组织活力。同时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营、老协会等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群众感慨地说:“没有党总支的努力拼搏,就没有上西村的今天”。
二、坚持发展经济,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党总支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村大部分耕地和海域被国家征用以及本村的资源优势等实际情况,确立了“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实干兴村、稳定养殖业、发展企业、壮大集体、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民营经济发展、转移劳动力摆在党总支各项工作的首位,切实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举全村之力发展巩固集体企业:①1989年,我们充分利用福炼公司征地征海赔偿款集体提留资金投资180万元,创办了上福针织厂,并逐年发展扩大,解决女青年就业300多人,历年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发放工人工资6000多万元,为增加集体积累和群众收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②1998年,我们利用海水养殖的优势和资源,决心做好海产品深加工这篇文章,在充分做好分析论证和市场调查的情况下,与泉港供销联合社合资投资540万元创办鑫盛海洋食品有限公司,从事海带系列产品深加工。2003年沿海大通道建设中大部分厂房被拆除,我们为了解决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全额接收公司的残值,再投入近200多万重建鑫盛公司,并进行技改。现安排就业人员300多人,年加工鲜海带4000多吨,产值近1000多万元,集体年收入30多万元。年发放工资200多万元。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全面发展,拉动了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该企业04、07被泉州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鑫盛”牌海带系列产品05年被泉州市政府授予“泉州市知名商标”和“无公害产品”通过ISO质量认证。该企业发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村走上富裕之路做出了较大贡献。③努力盘活集体资产,利用集体旧海带场仓库改造厂房,先后引进“五六七蛋糕行”、“安捷机械厂”和“鞋厂”在我村设立生产基地,既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又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也增加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了全村经济发展步伐。
在发展壮大集体企业的同时,党总支、村委会有重点有目标地扶持引导有实力、有基础的村民发展民营经济。在传统产业方面,村出台系列优惠措施,鼓励部分从事海带养殖的群众走出家门,向外海和邻村的闲置海域进军,党总支充分发挥班子火车头作用,积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向邻村租用海域,扩大养殖面积,我村现有76个专业养殖户从事海带、鲍鱼养殖,依托鑫盛海洋食品有限公司销售不断创新高,海水养殖业也取得历史性的突破,09年养殖面积达1500亩,产值1000万元,养殖户人均收入10万元以上。2010年养殖面积可达1800亩,成为泉州市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海带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既为鑫盛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稳定的原料,也为养殖户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养殖业与集体加工企业的互动发展,给我村新一轮创业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村民们自主创业的热情被带动起来,村里形成了一个群众性办企业的热潮。泉港兴通船务有限公司就是我村民营企业发展的典范,党总支积极主动依托兴通公司这个平台,组织群众将征地赔偿款作为股份投入建造5000吨级、8000吨级油轮,引导失地失海农民参加船员培训,加入兴通公司从事海运业。目前从事海运业的村民有84人,人均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为我村村民增加收入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多种经济互相促进,不断发展,一个“一业兴,百业旺”的村级经济发展局面已经形成,如今村里的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已是“满天星”。我村已拥有涉及食品加工、机械维修、傢俬制造、船务运输、五金机电、海水珍品养殖、建筑安装等各类企业21家,共有1600多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年创总产值1.52亿元,村民的收入有大幅度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有新的提高。群众风趣地说:“上西人现在不比城里人差,都住上了小洋楼了”。
三、坚持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素质
只有提高村民整体素质,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更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党总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全村形成了书记亲自抓,分管副书记具体抓,老协、妇代会、共青团、治保、学校等群团组织共同抓的良好格局,营造了全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村”进程。充分利用广播、墙报等宣传工具,充分发挥学校、老协、共青团、妇代会等阵地,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村民的法制意识,逐步培养高尚的文明意识和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局面,历年来,没有发生严重刑事案件,没有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2、开展全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突出爱国主义、艰苦创业和“三德”教育,采取适合农村实际和农民特点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展学习“泉港区文明市民手册”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以良好的道德风尚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建立团结互助、济贫扶困、平等友爱、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的睦邻祥和人际关系。
3、长期坚持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机制,在评选过程中,坚持高要求,严把关,自下而上,反复讨论,公正客观,评出正气,评出典型。评选结果及时张榜公布,并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树立光荣感,用小家文明促进大家文明。现全村有“文明户”286户;“五好家庭”135户;“守法光荣户”373户;“十星级文明家庭”28户。
4、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的移风易俗活动。党总支采取有力措施,从党员干部做起,大力开展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科学文明,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重殡厚葬,推行殡葬改革的活动,坚决扫除赌博、六合彩等社会不良行为。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乔迁省办己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为,净化了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
5、经常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每年“五一节”、“三八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我们都组织群众开展“劳动机能竞赛”、“拔河比赛”、“篮球赛”、“象棋赛”、“书法赛”、“乒乓球赛”等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能在活动中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
四、坚持社会事业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在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切实把抓好社会事业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思计策、定方案、找渠道、挖潜力,利用村财投一点、群众集一点、企业家捐一点、上级拨一点的办法,几年来共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先后投入教育、改路、改水、改厕、排污、骨灰亭等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了老区村的落后面貌,重塑了上西村的新形象。
(一)、建校兴教。教育是培育人才、事业发展的关键,我村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几年来,共投入200多万元用于村教育事业,从89年到现在实行校长教师聘任制,每年发放教师补贴3万多元,设立了10万元的奖教基金和20多万元的奖学助学基金,教育成绩显著,人才辈出,历年来大学毕业生286人,本科生169人,研究生18人;现在学研究生8人,其中清华、北大研究生3人。
(二)、改水工程。村委会于1992年投入58万元,打了2口深98米的岩泉水井,铺设8600米的自来水管道,让全村群众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水质优良的自来水,彻底改变了半夜乞水,为水纠纷的状况,消化系统疾病大大减少,村民的健康水平相应提高了。今年村里又投资60万元,对全村自来水设施进行全面改选,使全村自来水设施更加完善。
(三)、改路工程。历年来投资近100多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硬化,全村架设路灯136盏,全面实现了道路硬化、亮化的目标,村容村貌有了彻底改变。
(四)、改厕工程。拆除268座露天厕所,投资42万元,新建8座大型三级无害化公厕,并配备管理员,每天清洗打扫,保持卫生,同时积极鼓励个人住宅配建小“三化厕”,村委会每户给予补贴200元,全村改厕率达95%。
(五)、骨灰亭建设。为配合项目建设的征拆安工作,村委会投入58万元,建设全区第一个村级骨灰亭,既有力推进项目建设,又促进了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村精神文明建设。
(六)、卫生环境管理。组建了全职卫生队,配套建设了46个垃圾围,每天清理全村的垃圾,保洁村道路和环境卫生。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实行奖惩制度,从而保持整洁卫生和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老区面貌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距上级党委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决心在新的起跑线上,努力工作,以时俱进,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村的关心和期望。(二0一0年九月十六日)
第四篇: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
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
实施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破解贫困难题、实现同步小康的有效之策。去年6月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时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县作为5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10个取消GDP考核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属**桂**石漠化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目前还有贫困村51个,贫困人对象12993户42300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为26.80%,全省三山脱贫攻坚主战场我县就包括有瑶山、月亮山两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坚巨。近年来,**在各个方面关心支持下精准扶贫工作逐见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精准扶贫工作本人也有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精准扶贫要瞄准对象、共同参与。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对象要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前段时间出现贫困对象中有四类人员的情况就是识别不精准的问题,然而精准扶贫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任务,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行动,要形成大扶贫的格局。对象识别时乡镇要实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方式进行认定,一进就是进村入户与农户交流;二看就是看室内生活设施和室外生产设施;三算就是算农户收入、支出、债务情况;四比就是与本村家户比住房、比收入、比资产等;五议就是议是否合理、是否漏户、是否弄虚作假。之后建档立卡对象要由民政、教育、卫生、住建、公安、工商、财政、扶贫等部门共同认定,在实施精准扶贫时实行资源共享。具体对贫困对象进行扶持时帮扶部门、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干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形成1+1﹥2的效应。
二、精准扶贫要基础先行、加大投入。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础设施落后是主要的原因,熟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可见基础设施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性,作为政府部门主要是搭建舞台让农户去唱主角,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善就是舞台,因此在精准扶贫中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先解决好贫困群众水、电、路、房、讯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条件改善了有能力的贫困对象就会自我发展起来,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潜力就会得到释放,贫困群众的思维就会从要我脱转变为我要脱,脱贫攻坚的步伐才会加快。
三、精准扶贫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要区别对待贫困户。帮助他们制定好帮扶计划,不能一刀切,要从本村、本乡、本乡的产业布局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同时也要注重贫困对象的差异,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区别对待贫困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发展现状。国家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远的时期,持续给予差别化扶持。在安排资金、项目、产业上优先考虑符不同条件的地区,从补助标准、种植标准、投入机制上区别对待,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夯实基础。比如我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全省优先发展的旅游重点区,县委政府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在精准扶贫上就考虑重点扶持旅游扶贫,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四、精准扶贫要创新机制、提高效益。
第五篇:实施精准扶贫 创造美好生活
实施精准扶贫 创造美好生活
承担起引领通榆农资行业科学、健康、高效发展的重任。
挥洒的甘霖雨露伴着农民勤劳的脚步,已凝结成为丰硕的果实,映入人们眼帘,渗入人们心田。在服务“三农”的金光大道上,博得了持续不断的掌声,掌声源自于对“三农”发展的持续和深度关注;来自于对农民、合作伙伴的精准扶贫。事实验证,合作社联合社的每一个步伐都是那么稳健,每一个举动都是那么真诚,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以“正念、利他、厚德”之理念扣人心弦,牵动民心。
培育科学理念 做好理念扶贫
科学理念是指引事物沿着正确轨道持续发展的指针。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自成立就确立了“正念、利他、厚德”发展理念和“视劣为敌、嫉假如仇、真诚守信、追求卓越”经营管理理念,并始终以其为指针,推动自身和合作伙伴发展。正念即端正理念,并且始终如一坚守正确的理念;利他即先要考虑他人的利益,维护他人的利益,有利于他人发展;厚德即在正念和利他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效应。视劣为敌、嫉假如仇、真诚守信、追求卓越经营管理理念用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的一句话可以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来——“我们无论是选择种子、化肥还是农药,都要进行严格的考察,不卖给父母的种子绝不卖给农民,不适合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种子和化肥绝不推广,我们的喜悦和快乐是建立在农民是否能获得丰收基础上的。”这就是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恪守的理念,也正是因为具有和坚守这一理念,合作社联合社才迎来了农民的一致认可,才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作社联合社由8年前的一个“点”发展到如今覆盖吉林西部大地的一个“面”,所有接触富田的人都如是说:“我们相信富田,我们需要富田,我们离不开富田!”这是受益农民和事业合作伙伴对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探其细节,绝大多数合作社申请营业执照之后,即处于“呆滞”状态,并没有发挥合作社的应有职能。吉林省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用地毯式排查方式,对众多有发展想法而又没有发展能力的合作社进行热心、耐心指导,从培育理念做起,让其科学发展、高效前进。如今,兴隆山镇的年年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瞻榆镇昌盛村的于海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八面乡的洪亮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兴乡宏源村的赵文玉米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边昭镇子臣种植专业合作社、苏公坨乡春雨现代科技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前郭县的新洋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长岭县的宏岩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乾安县蓝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都已成为引领当地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善解百姓之忧 做好资金扶贫
一是与银信部门合力,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地大户解决资金难题。众多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地大户因缺少资金难以扩大再生产,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自建立起,就把这一问题放在心坎儿上,与邮储银行建立起长期持久的银信关系,并向邮储银行提供了足额保证金,经常性深入到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地大户之间开展走访工作,及时为他们解决资金难题。
新华镇新民村的马清涛、马清猛、李春成、张玉贵、褚长河、吕爱民6个家庭对今春及时得到邮储银行的贷款,解决了备春耕难题还津津乐道、乐此不疲,马清涛代表村民激动地说:“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真是我们农民的好朋友啊,能真心为我们农民着想,为我们解决资金难题,我们一定要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争当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这仅仅是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助业兴农的一个缩影,仅在通榆县范围内,今春就为缺少资金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地大户解决资金200余万元,极大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是开展帮扶活动,让困难农民、贫困大学生和公司困难职工体验到来自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温暖。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于2010年4月成立了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开展了广泛的帮扶活动。农民张占军和张宏志的家庭生活都非常困难,住在破旧的泥土房里,还有不少外债,合作社联合社知道此事后,主动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免费为他们提供种子、化肥,教他们科学种田方法,指导他们田间管理,经过党支部的帮扶,现在两人都住上了砖瓦房,年人均纯收入都达到万元以上,实现了脱贫致富。党支部每年还拿出3万元专门为困难农民购买衣服等生活物资。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党支部先后出资10万元资助孙君谊、齐鹏、王兴东等十余名学生。
付宝军是瞻榆镇的一名下岗职工,刚到合作社联合社工作时家庭非常困难,连供孩子上学都成问题。党支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安排他做保管员,由于工作出色,又将他的妻子安排到合作社联合社工作,后来连家都搬到了合作社联合社,他们一家年收入达到了7-8万元,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
2014年4月,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携同县工商局到新华镇为10多户困难农民解决备耕所需的种子、化肥累计2万余元。6月份与通榆县委三项办到乌兰花镇冷家店村走访,赠送“绿色农药”价值1万多元,还为在长春种子大世界购买假种的农户救助100多公顷的玉米种子。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当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了解到乡镇部分村的文化大院缺少秧歌服时,立即决定为文化大院捐赠秧歌服。4月18日,新华镇强胜村、保安村秧歌队的农民;7月,乌兰花镇西新力村秧歌队的农民早早等在文化大院,穿上了合作社联合社送来的崭新秧歌服,扭出了满心的欢喜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展农技培训 做好技术扶贫
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技术掌握多少与好坏是关键。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了农业技术掌握情况大调查活动,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数农民对农业生产还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科学种田意识淡薄,理性消费意识较差,广种薄收现象比较普遍,有很多农民还没掌握足够的农业技术,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等。
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持久的技术扶贫工作。把科技培训送到农村、田间地头、农民身边,他们不是过多讲述自己所经营的农资产品如何好,而是激励农民走上越来越宽广的致富之路。“农村贫困首先还是农民思想上的贫困,转变农民思想至关重要,坚持走到农民中间开展培训工作,让他们拓宽思路,掌握致富方法,如何科学致富,理性消费,如何选择产品,如何维权,如何把日子过好……”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说。
科学种田培训、致富明星培训使无数种植大户和富田农业销售精英脱颖而出,他们都自豪地称自己为“富田人”。吉林省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每年深入吉林西部农村举办现场会100余场(次),开展培训会300——500场(次),小规模培训会有10多人参加。大规模培训有300——500人,机动灵活的培训使富田农业根植于农民心中,使众多农民走上了科学种田、发家致富之路。瞻榆镇青年党员吴晓峰在合作社联合社扶持下由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农资销售精英,现如今在瞻榆镇年销售农资超百万元,年纯收入十几万元,在瞻榆镇繁华位臵购买了126平方米的门市房,成为家族中的富裕户。家住乌兰花镇西辛力村三江口屯的普通农民赵凤东,在合作社联合社的指导下,立足本屯扎实开展良种推广和测土施肥工作,不仅自己年收入十几万元,而且带动全屯48户受益。
吉林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高强被富田农业的做法深深感动,多次到通榆、白城、洮南、镇赉、大安、松原、长岭、乾安等地无偿为农民讲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他对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前景看好,评价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极具发展潜力,未来发展空间无限。
为将服务“三农”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广大农民朋友时时体验来自富田农业的快乐,吉林省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乘媒体快车,把国家政策、成功经验、良种良肥、农业科技等传播到四面八方和各个角落,成为国家惠农政策宣传员、科技兴农辅导员、维护权益监督员。从2007年起,吉林省富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通了富田农业官方网站,随后创办了内部宣传资料《富田农业》,开通了富田农业微信平台,通过三种宣传方式,在富田农业和广大农民之间搭建起一架无限延伸和宽广的“四季彩虹桥”。
精准扶贫赢得的是农民的欢笑、赢得的是事业合作伙伴的赞许和钦佩、赢得的是自身的日益发展壮大。吉林省富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这颗璀璨的明星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