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行风学习心得
“树师德·正行风”学习心得
河坝镇中心完小—吴丽华
8月26日,河坝镇中心完小组织全体老师,在多媒体教室面对国旗,庄严地举起右手,再次重温了师德师风誓词。在“树师德•正行风”系列活动中,学校还与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责任状,老师们递交了“树师德•正行风”承诺书,还进行了以“十倡导、十不准”为内容的硬件笔书法竞赛活动。
通过“树师德•正行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有人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那么怎么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努力做到敬业律己,以德育人。
一、敬业爱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育着先爱教育。教育是一
种心灵的影响活动,需要具有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记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立志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交给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在中国教育事业发生重大变革的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重视加强多方面的学习。首先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教师只有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和需求。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爱是教育的别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千百年来,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就是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体罚学生,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严格要求学生,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保护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教育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宽容学生。传统师德也讲教育之爱,但今天的教师关怀不再是单向的,不是一厢情愿,更不是强加的,控制式的,而是平等的,负责任的,是彼此能感受的。在今天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那些由于社会变
迁、生活和家庭的原因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更加要倍加关爱,给予尊重,善于宽容。因为宽容是对被教育者的爱护信任,它体现了关怀精神,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
三、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做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类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多种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树立当代良好的师表风范,为振兴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师德行风建设学习心得
细心呵护幼苗,用心栽培栋梁
————师德行风建设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要求是自觉升华服务意识,提高尊重他人的意识,自觉做到理解、关心、信任、爱护、尊重他人,自觉使自己成为一名纪律严、作风实、业务精、业绩佳的教师。因此,我认为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从教育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做到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用心培养将来的栋梁之材,以回报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对教育的期望,尊重家长们最迫切希望子女成才的愿望,这也是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义。
一位有着较好教学基本功的老师,在上一堂显然是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中,出现了一幕不应是“大意”的镜头。从上课开始到课中,一个小男孩一直热情地举手,想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没有提问他。开头大家还没注意,以为是举手的学生太多,轮不上他;后来老师的提问面已经很大了,提问了十来个以上的同学了,还是不提问他;再后来,小男孩急了,索性把手一直举着,等着老师的下一个提问,可老师还是不提问他;最后,小男孩急得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也在自己的位置上举着手说了起来。老师熟视无睹,依然不提问他。那只小手孤单而又固执地在教室里举着。听课的人开始轻声议论起来,这时这位老师在布置完一个任务之后,极迅速地(她可能认为自己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狠狠瞪了小男孩一眼,小男孩的手像被火烫了一样,迅速地放下了。台上的老师又继续表演着她的教案,几个伶牙俐齿的学生继续与她默契地配合着,这位老师的故事极大地震撼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深思。这个小男孩在遭遇老师的刀子般锐利的目光后,他作何感想?老师这样做究竟要给学生传递什么?老师的目的何在? 显而易见,这位老师此举表明他没有对学生的起码尊重,就更说不上是新课程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她这一举动已经是在扼杀一颗探究知识的热情之心,扼杀一株有可能是第二个爱因斯坦的幼苗。她再好的基本功,再精心的课堂准备已无多大意义了,因为她犯了一个为师者的根本性错误。
作为一线基层的普通教师,与学生方方面面的接触最多也最紧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对学生存在着影响,为师者就应该随时清醒地知道学生首先是人,是人就有安全、情感、被爱、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驱力。
教育如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教师良好的期待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信任的眼神,这些看似细微、点滴的一举一动,都会鼓舞和激励他们很久,对此,我深有体会。当我对孩子回报一个亲切的微笑时,我常常发现孩子的脸上挂满了自信、希望、振奋,洋溢着幸福,这表情又时常让我幸福着。相反,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否定,一个不经意的“意外”,都有可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虽然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已不算少,但我们的教师仅仅知道或做到这些要求还不够,不能仅从大的方面去要求、规范自己,甚至唱些高调,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还应更多地从点滴细微处入手,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细心呵护幼小的心灵,尊重他们、关爱他们,用心培养他们,学会赏识他们,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参天大树。
教育行业曾流传过一句话: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做大事?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细微处做起,相信我们离高尚的师德、高尚的人格就已经不远了。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让我们以热情的期盼唤起学生高昂的自信,以高尚的师爱呵护幼小的心灵,真诚关爱、真心理解、真正爱护、真情给予,以理想的教育诠释教育的理想,以成功的教育成全教育的成功。让稚嫩的幼苗在我们的细心呵护与精心栽培下,茁壮成长。
范 仁 婵
2011年6月30日
第三篇:强师德树行风学习心得
强师德树行风学习心得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行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随波逐流,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是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美德的体现者。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持久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品德修养是教师形象的关键,我们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要求是自觉升华服务意识,提高尊重他人的意识,自觉做到理解、关心、信任、爱护、尊重他人,自觉使自己成为一名纪律严、作风实、业务精、业绩佳的教师。因此,我认为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从教育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做到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用心培养将来的栋梁之材,以回报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对教育的期望,尊重家长们最迫切希望子女成才的愿望,这也是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义。
作为一线基层的普通教师,与学生方方面面的接触最多也最紧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对学生存在着影响,为师者就应该随时清醒地知道学生首先是人,是人就有安全、情感、被爱、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驱力。教育如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教师良好的期待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信任的眼神,这些看似细微、点滴的一举一动,都会鼓舞和激励他们很久,对此,我深有体会。当我对孩子回报一个亲切的微笑时,我常常发现孩子的脸上挂满了自信、希望、振奋,洋溢着幸福,这表情又时常让我幸福着。相反,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否定,一个不经意的“意外”,都有可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虽然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已不算少,但我们的教师仅仅知道或做到这些要求还不够,不能仅从大的方面去要求、规范自己,甚至唱些高调,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还应更多地从点滴细微处入手,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细心呵护幼小的心灵,尊重他们、关爱他们,用心培养他们,学会赏识他们,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参天大树。
教育行业曾流传过一句话: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做大事?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细微处做起,相信我们离高尚的师德、高尚的人格就已经不远了。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让我们以热情的期盼唤起学生高昂的自信,以高尚的师爱呵护幼小的心灵,真诚关爱、真心理解、真正爱护、真情给予,以理想的教育诠释教育的理想,以成功的教育成全教育的成功。让稚嫩的幼苗在我们的细心呵护与精心栽培下,茁壮成长。
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每一位教师 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四篇:树师德正行风学习心得
爱,创造教室里的奇迹
————树师德正行风学习心得
望城完小
陈高志
雷夫创造了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轰动了全世界,那是他用爱创造的,我们不可能个个都做得到。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要求是提高尊重他人的意识,自觉升华服务意识,自觉做到信任、关心、理解、爱护、尊重他人,自觉使自己成为一名纪律严、作风实、业务精、业绩佳的教师。因此,我认为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从教育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做到细心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用心培养将来的栋梁之材,以回报家长对孩子、对教师、对教育的期望,用爱创造教室里的奇迹,这也是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义。
而好的老师就是创造教室里的奇迹,五十六号教室里创造那么多的奇迹,就是雷夫老师艰幸付出的结果,而反观我们的教育,还有大不如人意的地方,曾有一位有着较好教学基本功的老师,在上一堂显然是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中,出现了一幕不应是“大意”的镜头。从上课开始到课中,一个小男孩一直热情地举手,想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没有提问他。开头大家还没注意,以为是举手的学生太多,轮不上他;后来老师的提问面已经很大了,提问了十来个以上的同学了,还是不提问他;再后来,小男孩急了,索性把手一直举着,等着老师的下一个提问,可老师还是不提问他;最后,小男孩急得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也在自己的位置上举着手说了起来。老师熟视无睹,依然不提问他。那只小手孤单而又固执地在教室里举着。听课的人开始轻声议论起来,这时这位老师在布置完一个任务之后,极迅速地(她可能认为自己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狠狠瞪了小男孩一眼,小男孩的手像被火烫了一样,迅速地放下了。台上的老师又继续表演着她的教案,几个伶牙俐齿的学生继续与她默契地配合着。这位老师的故事极大地震撼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深思。这个小男孩在遭遇老师的刀子般锐利的目光后,他作何感想?老师这样做究竟要给学生传递什么?老师的目的何在? 显而易见,这位老师此举表明他没有对学生的起码尊重,就更说不上是新课程要求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她这一举动已经是在扼杀一颗探究知识的热情之心,扼杀一株有可能是第二个爱因斯坦的幼苗。她再好的基本功,再精心的课堂准备已 1
无多大意义了,因为她犯了一个为师者的根本性错误:缺乏博爱!
作为一线基层的普通教师,与学生方方面面的接触最多也最紧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对学生存在着影响,为师者就应该随时清醒地知道学生首先是人,是人就有安全、情感、被爱、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驱力。我们老师要用爱去让他们感到满足!
教育如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雷夫老师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而我们又做得怎样呢,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教师良好的期待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信任的眼神,这些看似细微、点滴的一举一动,都会鼓舞和激励他们很久,对此,我深有体会。当我对孩子回报一个亲切的微笑时,我常常发现孩子的脸上挂满了自信、希望、振奋,洋溢着幸福,这表情又时常让我幸福着。相反,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否定,一个不经意的“意外”,都有可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虽然对教师的师德要求已不算少,但我们的教师仅仅知道或做到这些要求还不够,不能仅从大的方面去要求、规范自己,甚至唱些高调,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还应更多地从点滴细微处入手,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细心呵护幼小的心灵,尊重他们、关爱他们,用心培养他们!用心去感受,领悟,赏识,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是参天大树,教育行业曾流传过一句话: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做大事?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细微处做起,相信我们离高尚的师德、高尚的人格就已经不远了。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让我们以热情的期盼唤起学生高昂的自信,以高尚的师爱呵护幼小的心灵,真诚关爱、真心理解、真正爱护、真情给予,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学生踏进你的教室,可以学到什么?可以带走什么?我们要明白: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用爱去关注一切,奇迹就会出现在我们身旁!
第五篇:师德行风建设学习心得陈建华
师德行风建设学习心得 堡子店镇中学
陈建华
通过这次“强师德,正行风” 集中教育学习,我认为: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要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师德的制度建设和教师的师德、业务考核管理;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或突出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极有必要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做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通过教师的教育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掌握了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看到经过自己参与教育的学生们长大后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中做贡献,内心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这就是教师劳动的价值。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只有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引导他们,他们都会成为很有出息的人才。教师有了对工作、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才能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学中谱写“爱的教育”新篇章。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宣传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告诉学生任何知识、公式、定理、定律都是人类总结生产实践获得的。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提高全民的素质”的伟大理想才能得以实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观。现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成为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观点,爱和责任是师德之魂。青少年学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而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谈心,谈感受,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用我们的爱心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启迪学生的良知,为他们学会做人奠定道德基石。
四、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自觉地学习教育法规,明确职业道德要求。对照有关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检查和分析自己的工作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工作中以老教师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加强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