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泉岭分局党政干部履行职责行为问责办法
宝泉岭分局党政干部履行职责行为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党政干部作风建设,强化管理监督,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效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分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问责,是指党政干部在其所管辖的工作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和总局、分局党委,行政赋予的工作职责,以致贻误工作,损害国家利益、单位利益、公共利益或管理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妨碍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及完成,造成经济损失或社会不良影响,尚不构成党纪政纪法律责任追究的行为,视情节后果进行组织处理的责任追究形式。
第三条实施本办法要达到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素质的干部队伍,促进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分局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争创垦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先进局提供制度保证。
第四条 对党政干部实行问责,坚持实事求是、权责统一,教育与处理相结合,问责结果与奖惩任免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党政干部履责行为应当受到问责,又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直接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分局机关各部门(含下属单位)干部;各农场、局直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第二章 问责规则
第七条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和影响大小,对干部实行问责的种类有:批评教育、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停职检查;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第八条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党政干部,造成损害后果影响,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告诫、责令公开道歉;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停职检查;情节严重的,给予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对负有间接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情节较重的给予批评告诫、责令公开道歉;情节严重,给予通报批评、停职检查、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第九条受到问责的党政干部,应按下列规定办理:(一)年度内受到1次问责,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二)年度内受到2次问责且负有直接责任,年度考核按规定评定为不称职;
(三)连续两年受到问责且负有直接责任,责令辞职或免职。
第十条被问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从重处理:(一)主观故意不作为、乱作为;(二)对组织问责调查干扰、阻碍;(三)拒绝纠正过错;
(四)对控告人、检举人、投诉人打击报复。
第十一条被问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从轻处理:(一)积极配合组织调查或有立功表现;
(二)主动纠正错误,挽回损失影响或有效制止损害后果扩大。
第三章 问责范围
第十二条在决策上,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对有关责任人问责:
(一)涉及总局、分局或企事业单位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不按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决策;
(二)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未按规定进行专家咨询论证或可行性论证;
(三)与职工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未按规定组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四)违反决策程序,擅自超越权限决策,应当由上级机关决策事项未按程序提交上级机关决策;
(五)应当公开的决策信息未按规定公开;
(六)擅自作出与国家法律、上级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十三条在执行决策上,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对有关责任人问责:(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决定执行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后果;
(二)对总局、分局部署的工作任务和交办事项消极应付、措施不力、拖延塞责、未按期完成,影响分局工作整体推进;
(三)不认真执行上级的决策和部署,给国家利益、企事业单位利益、公共利益、管理服务对象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或影响分局工作整体推进;
(四)对上级机关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指出的问题、不积极研究解决或整改不力;
(五)在落实总局、分局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和专项检查责任上,牵头责任单位不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协调不力,工作脱节效果差;责任单位工作消极,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落实不力。
第十四条在履行管理服务职能上,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对有关责任人问责:
(一)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或瞒报、迟报工作实情,造成工作失误和不良影响;
(二)对单位矛盾纠纷隐患应当排查而未排查,导致发生进京到省、总局、分局集体越级、非正常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对迟报、瞒报、谎报、漏报单位突发事件信息,或发生突发事件未按相关法律规定、上级要求和实情,及时、妥善处理,组织实施救援工作;(四)发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后不及时报告,采取措施不力,处置失当,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五)防范、整治公共安全不力,或对重大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隐患发现后不依法采取措施、督促整改不力,导致出现责任事故;
(六)对涉及群众合法利益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而不解决,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
(七)因监管不力,致使本机关发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重大违纪违法问题;
(八)因疏于管理、处置不当或其他违反工作规定,导致损害国家利益、企事业单位利益、公共利益、管理服务对象合法权益,造成损失和不良后果影响。
第十五条在内部管理上,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对有关责任人问责:
(一)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认真受理和办理;对不属于职责范围或不宜由本部门本单位办理的事项,对服务对象不告知办理途径、不转送相关部门,导致延误工作造成后果影响;
(二)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计划、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给部门或单位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三)无正当理由未在法定或服务承诺时限内办结各项管理事项;
(四)因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群众不满意引发越级上访;(五)因违反公开化办事制度,不依法或依照有关规定履行公开与告知义务,引发群众越级上访;
(六)对受理的举报和出现的问题放任不管,对工作人员违纪违法、不作为、乱作为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或不依法依纪依规问责查处;
(七)违反公文管理制度,未按程序批准向上级报告和对外发布,或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造成后果影响;
(八)违反保密纪律,擅自透露重大事项、人事调整、组织处理信息,造成后果影响;
(九)违反组织纪律,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正常岗位调整和工作安排;
(十)违反工作纪律,工作时间擅离职守办理个人事务贻误工作;
(十一)其他违反规定,贻误管理服务工作。
第十六条在实施行政审批(包括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的审批、备案和登记)上,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对有关责任人问责:
(一)无合法依据实施行政审批;
(二)违反规定擅自增加、取消或停止实施行政审批事项;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应当受理而不予受理;
(四)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行政审批,在法定或服务承诺时限内没有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
(五)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作出准予行政审批或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六)擅自变更、延续、撤销行政审批;(七)其他违反行政审批工作规定的行为。
第十七条在实施行政征收上,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对有关责任人问责:
(一)无合法依据实施征收;
(二)未按法定范围、程序、权限、时限实施征收;(三)截留、私分或擅自开支征收款;
(四)无正当理由不当场开具合法专用票据;
(五)应当公示而不按规定公示征收项目、标准、依据;(六)其他违反征收工作规定的行为。
第十八条在实施监督检查上,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对有关责任人问责:
(一)无法定依据或超出法定范围实施检查;(二)不按法定权限、程序实施检查;
(三)在实施行政检查过程中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四)不按规定将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记录、归档;(五)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监督职责;(六)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和违法行为,不予制止、责令改正,或隐瞒、包庇、袒护、纵容;
(七)其他违反监督检查工作规定的行为。
第十九条在“优环境,促发展”上,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对有关责任人问责:
(一)单位政风不正,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群众、投资者反映强烈,民主评议满意度低于70%;(二)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招商引资项目失败,或直接负责管理的建设项目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三)违反规定干预和影响外来投资、商贸流通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四)在招投标活动中监管不力,以致发生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恶意串通、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在市场准入、国有资产处置、项目投资、工程建设以及政府采购等过程中,应当公开招标、拍卖、挂牌而未进行公开的。
第四章 责任划分
第二十条问责责任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二十一条承办人未经批准人批准,或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直接办理,造成不良后果影响,由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二条承办人提出方案或意见有明显错误,批准人疏忽失职、把关不严、应当发现而未发现,造成不良后果影响,由承办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领导责任。
第二十三条批准人直接批准的事项,造成不良后果影响,由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四条批准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的正确意见,造成不良后果影响,由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五条经集体研究、认定或决策发生过错,造成不良后果影响,由决策人、持赞同意见人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六条上级机关改变下级机关单位意见,造成不良后果影响,由上级机关负领导责任。第二十七条本办法所称的批准人,指有审批权的党政主要领导及其副职领导;承办人,指承办具体管理事项的工作人员。
第五章 问责信息来源及程序
第二十八条问责信息来源:公民法人等署名信访举报,上级机关或分局领导交办,党政、司法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和新闻媒体曝光材料等。由分局纪委监察局归口梳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呈报批准问责。
第二十九条对党政干部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分局党委、分局是问责的决定机关。对场处级领导干部的问责由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批示;对科级及以下干部的问责由分局纪委书记批准,通报被问责干部的分局分管领导。分局纪检监察部门是问责实施机关,负责问责事项的受理、转办、组织协调、调查、核实、制作问责决定书、送达等事项。
第三十条实施问责制实行分局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直接调查问责和委托有关部门调查问责相结合。对分局机关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的问责,由分局纪检监察部门直接承办;对科级及以下干部的问责,由分局纪委监察局协调委托所在部门承办。
第三十一条实施问责应当在30日内办结,如不能按期办结,需报请问责批准人同意,最多延长30日。
第三十二条对党政干部作出的问责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场处级领导干部问责处理由分局纪委监察局提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停职检查处理的,并由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批准;给予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由分局党委会议批准,分局组织部履行相关手续;科级及以下干部问责处理,由委托查处的部门向分局纪委监察局递交调查报告和卷宗并提出批评教育意见、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处理的,由分局纪委书记批准;给予停职检查、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由分局纪委监察局呈请党委书记、局长批准,分局人事局履行相关手续。问责决定做出后,由分局纪委监察局通报被问责人的分局分管领导,向交办领导、实名举报单位或个人反馈查处情况。查处终结后,卷宗材料由分局纪委监察局归档立卷。调查组提出问责意见前,应当充分听取被问责党政干部的陈述和申辩,采纳合理意见。
第三十三条对党政干部实行问责,应当制定《党政干部问责决定书》,并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申诉期限等,送达到被问责的党政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三十四条被问责的党政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可自接到《党政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应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被问责的党政干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执行。
第六章 其 他 规 定
第三十五条各场处级单位对所辖干部的问责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相关条款的解释权归分局纪委监察局。
第二篇:问责办法
邯郸市第四职业中学安全管理问责办法
一、总则
(一)为预防安全稳定事故的发生,强化责任追究,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维护教育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制度所称问责,是指对本校及其教职员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师生残疾、死亡或者重大安全隐患以及不良影响事件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三)学校安全稳定责任事故问责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法有序的原则。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学校主要负责人是本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
二、问责情形
1.教职工体罚、变相体罚造成学生残疾、死亡,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定的标准或者明显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3.因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导致发生火灾、溺水、触电、拥挤踩踏以及校车交通事故等,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4.因教育管理不到位导致校外人员伤害师生,或者发生学生实施的校内暴力伤害等治安、刑事案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5.因管理失误导致师生食物、饮用水、药品、化学实验品中毒等事故,或者暴发、流行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 6.组织学生从事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或者将学校场所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及停车场的;
7.对有特异体质、患特定疾病或者受伤、生病的学生未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造成损害后果加重、学生家长强烈不满的;
8.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以及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中未尽到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9.教职工在负有组织、管理学生的职责期间,对学生的危险性行为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有效制止,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10.教职工未将学生擅自离校、长时间未到校等相关信息及时告知家长,致使学生下落不明或者遭受严重伤害的;
11.对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疾病的教职工未采取必要措施,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12.学校安全稳定事故被媒体报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13.对学校安全稳定事故瞒报、迟报、谎报、漏报而贻误事故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14.因工作失职,致使发生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或者罢课、罢教、罢考等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
15.因管理监督不力,导致师生参与邪教活动、非法聚集活动等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
16.因安全稳定工作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对督办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的; 17.其他应当问责的情形。
三、问责方式
(一)问责方式 1.约谈; 2.通报批评; 3.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4.责令公开道歉; 5.撤销荣誉称号; 6.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 7.调整工作岗位; 8.停职检查; 9.引咎辞职;
10.责令辞职或者解聘; 11.免职;
12.其他问责方式。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对学校领导干部实行调整工作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方式问责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学校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三年内不得提升。
(二)应综合衡量事故和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等情节,按以下原则适用相应的问责方式:
1.情节较轻的,实行约谈、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问责;
2.情节较重的,实行责令公开道歉、撤销荣誉称号、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问责; 3.情节严重的,实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者解聘、免职问责。
四、问责程序
(一)发生安全稳定事故后,问责决定机构应迅速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必要时应会同公安、安监、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调查工作应当由两名及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二)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
(三)调查组应自成立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情况复杂的,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整个调查工作应在30 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结束后应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对需要实行问责的,在调查报告中应提出初步问责建议,同时应向问责决定机构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等。
(四)问责决定机构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法意见,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被问责当事人申辩而从重问责。
(五)问责决定机构依法作出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自作出问责决定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应制作《学校安全稳定事故问责决定书》(式样见附件),并送达被问责当事人。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六)被问责当事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 个工作日内向问责决定机构或者上一级部门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构或者上一级部门应在收到书面申诉的30 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七)被问责当事人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八)被问责当事人具有干扰、阻碍问责调查,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或者一年内两次及以上被问责的,应从重问责。被问责当事人具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挽回影响,或者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主动承担责任的,可从轻问责。
(九)被问责当事人是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任命的政府组成人员,或者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需要免去或撤销其职务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十)对应当问责的安全稳定事故,问责决定机构未在期限内完成问责的,问责决定机构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党委、政府应责令其限期完成问责,并依照本办法对问责决定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不作为实行问责。
(十一)被问责当事人同时涉嫌违反党纪、政纪的,依照有关 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 理。
五、附则
(一)本制度所称造成学生残疾是指参照《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GB/T 16180-2006)的标准,受伤学生的伤害程度构成一至十级伤残的情形。
(二)本制度由学校安全稳定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尉犁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提高行政效能,确保政令畅通,防止行政过错行为发生,根据《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规定,结合尉犁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三条 问责坚持权责统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教育与惩戒相结合、过错与责任相适应的原则。
第四条 在执行上级的决策和部署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问责范围:
(一)不认真执行国家、自治区、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及上级领导以会议、文件、批示等形式作出的指示和交办的工作任务;
(二)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完成单位确定由其承担的工作任务的;
(三)不正确执行单位依法作出的决策和部署,给公共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或者影响单位整体工作部署的。
第五条
对违反规定进行决策,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超越职能权限擅自决策的;
(二)重大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决策的;
(三)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强制措施的;
(四)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引发群体性上访问题或者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六条 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瞒报、谎报、迟报突发公共事件等重要信息的;
(二)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妥善、有效处理的;
(三)未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者对重大公共事件隐患发现后不依法采取措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采取行政措施违法、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对涉及非公经济人士合法利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解决或者对非公经济人士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七条 对不认真履行内部管理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未能建立、完善和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反映强烈的;
(二)对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纵容的;
(三)指使、授意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
(四)因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其他情形。第八条
对不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在公共场合发表有损单位部门形象言论的;
(二)违反规定泄漏国家秘密或者所掌握的工作秘密的;
(三)利用工作之便掌握的未公开信息为自己或者亲属牟取利益的;
(四)对配偶、子女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知情不管,或包庇、纵容的;
(五)其他因失于检点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第九条 在本制度之外的其他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应当进行问责的,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十条单位负责人有本制度规定的问责情形或者依据下列问责信息,可以提请统战部部务会议决定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署名的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检举、控告材料;
(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批示;
(三)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审计、行政监察等监督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五)本部工作考核结果;
(六)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
(七)其他反映对负责人存在问责情形的材料。
在决定提请统战部部务会议启动问责程序前,可以责成有关负责人当面汇报情况,并进行诫勉谈话。
第十一条 对负责人被问责的,采取下列方式追究责任:
(一)责令限期整改;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内部通报批评;
(五)责令辞职;
(六)免职。
以上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采用前款第(五)项、第(六)项方式问责的,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
有问责情形的负责人辞职的,不再依照本规定追究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追究其他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对负责人作出的问责或者不予问责的决定,应当书面告知本人。
第十四条
被问责的负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及程序进行申诉。
第十五条 被问责的负责人拒绝执行问责决定的,依照管理权限免去其职务后,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十六条 对负责人被问责的情形是由其他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造成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尉犁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尉犁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乡镇问责办法
乡镇问责办法
一.满报.漏报。
1未造成违规殡葬行为发生的:违规治丧和违规安葬。第一次由民政局记过处分;第二次经县通报
2造成违规殡葬行为发生的:作全县通报,并责令(乡镇.街道办事处)限期组织殡改力量整改违法殡葬行为。
二.有信息不作为;主要领导不重视,不带队执行,没有专门的殡葬力量,全面动员工作了,第一次不作为的;导致违规土葬的,对主要领导约谈,对乡镇全县通报;主动组织力量整改违规殡葬的可撤销警告.通报。
第二次不作为的;主要领导作降职处理.主动整改违规殡葬的可撤销降职决定。
第三次不作为的;就地免职(对于第一次.第二次违规殡葬已整改的.算第一次不作为)
第五篇:干部问责办法
哈尔滨铁路局
干部作风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务行为,促进各级干部在推动全局改革发展中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
干部作风问责,是指全局各级干部因作风建设方面问题,给部门、单位工作或形象声誉造成损害或不良影响,但又不构成违纪,不在党纪政纪条规约束范畴,而对其进行的责任追究。
第三条
干部作风问责的对象是全局各级干部。
第四条
干部作风问责的决定机关是路局和局属单位党政组织。具体执行部门是路局和局属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人事部门。
第五条
干部作风问责坚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施问责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权责对等的原则;坚持有过要问责、不作为也要问责的原则;坚持问责与教育干部、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条件
第六条
在思想作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党的事业、铁路事业缺乏应有的忠诚度,理想信念淡化,在重大问题和复杂情况面前,立场不够坚定。
(二)纪律观念淡薄,特别是政治纪律性不强,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态度不够坚决,行动不够自觉、迅速;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组织观念不够强,不按组织原则办事,阳奉阴违,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四)思想品德不端,热衷传播小道消息和政治谣言,充当“民间组织部长”,搬弄是非,制造矛盾,影响团结。
(五)思想僵化,观念滞后,工作守摊,不思进取,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扭转不了被动状况,致使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发展缓慢,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第七条
在学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不注重政治、业务学习,对党的基本理论、上级的政策精神以及对铁路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等不了解、不掌握、不熟悉,不能很好适应本职工作需要。
(二)不注重理性思考,满足于完工作成任务,学习浅尝辄止,缺乏对工作本质和规律的把握,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三)不注重调查研究,没有把调查研究作为深化学习、学以致用的有效方法,理论学习与现场工作实际相脱节,不 2 掌握第一手资料,导致工作或决策质量不高,甚至引发矛盾或造成损失和影响。
(四)不坚持学习制度,不遵守学习纪律,经常不参加本部门、本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三次以上),经常不完成自学任务(三中次以上),参加集中学习经常迟到、早退(三次以上)。
(五)在学习上弄虚作假,学习笔记或心得体会不认真,或由别人代写,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讲话、文章,或在各类学习闭卷考试中发生抄袭行为。
第八条 在工作作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政令不畅,擅自出台与上级政策精神相违背,或超出上级政策范围的“土政策”,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
(二)官僚主义严重,长期脱离基层、脱离一线、脱离现场,致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引发后果。
(三)形式主义严重,贯做表面文章,工作不深入、不具体,指导工作照本宣科,检查工作走马观花,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四)好人主义严重,工作怕担责任,遇到问题绕着走,见到矛盾躲着走,不敢抓、不敢管、不敢闯,履职不尽责,致使本单位、本部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工作消极怠惰,缺乏激情和活力。
(五)本位主义严重,以自我为中心,牵头工作不组织,配合工作不支持,推诿扯皮,影响工作,甚至造成后果。
(六)工作不在状态,守摊思想、等靠思想、临时思想严重,不想事、不干事,无所事事,长期干不成事。
(七)工作标准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横比竖看,不思进取,长期满足于一般化,甘当太平官。
(八)工作敏感性不强,对待苗头性、倾向性、突发性问题,行动迟缓,态度生硬,方法简单,处置不当,引发或扩大事态、后果。
(九)谋划工作不认真,一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研究、不细化、不结合实际,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
(十)落实工作不务实,一贯不指导、不检查、不跟踪、不问效,说了就当做了,安排了就当落实了。
第九条
在领导作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大局意识不强,单位利益、部门利益至上,不能很好坚持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务整体,下级服从上级,以致对全局性工作造成影响。
(二)民主集中制意识不强,不认真执行“三重一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作风专断,行事武断,甚至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导致决策和工作失误,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
(三)宗旨意识、群众观念不强,长期脱离职工群众,不关心职工群众疾苦,不解决基层一线困难,导致本单位、本部门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人心涣散,影响工作和队伍稳定。
(四)团结协作意识不强,日常沟通协调不到位,工作掣肘,相互拆台,甚至以人划线、拉帮结伙、搞小圈子,严重影响了班子整体形象和战斗力。
(五)率先垂范意识不强,工作不能做到尽职尽责、严抓善管,律已不能做到方方面面、时时处处从严,在干部职工中威信不高或不认可。
第十条
在生活作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热衷于吃喝玩乐,饭局多、牌局多,精力旁顾,在职工群众中或工作上造成不良影响。
(二)借婚丧嫁娶、子女入学入伍等大操大办,造成不良影响。
(三)远离职工群众,趋炎附势,攀富傍款,交友不慎,在职工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四)情趣不健康,生活上有失检点,造成不良影响。
(五)不孝敬老人、不善待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一条
在机关(科室)作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工作纪律涣散,经常迟到早退或无故欠勤;经常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二)服务意识淡薄,不履行服务公约,工作态度生、冷、硬,甚至故意折腾、刁难基层,基层反映强烈或被基层投诉或造成恶劣影响。
(三)工作效率不高,办事拖沓,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正常工作任务;处理基层请示、报告推诿扯皮,违反限时办结有关规定,贻误工作或产生不良后果。
(四)工作质量不高,提供的文字材料、出台的文件电报,言语不通;错字连篇;自相矛盾;朝令夕改;不符合基层、现场实际;操作性不强,甚至给基层造成错误导向或工作后果。
(五)素质能力不高,不适应本职岗位要求,工作经常出现差错或问题,对负责的工作心中无数,研究工作、指导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又缺乏自我学习提高的自觉性。
(六)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讲排场,接受吃请娱乐,甚至勒拿卡要,在干部职工中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二条
第六条至第十条同样适用机关(科室)干部。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三条 干部作风问责按以下方式进行,可以单独或合并使用。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做出书面检查或在一定范围公开检查。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通报批评。
(五)停职检查。
(六)引咎辞职。
(七)责令辞职。
(八)免职。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可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对需要采取
(一)至
(四)项方式问责的,可直接做出问责决定;对需要采取
(五)至
(八)方式问责的,应向同级党委和行政提出问责建议,按权限和程序问责。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问责: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被问责的。
(二)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四)对投诉人、检举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采取不正当手段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影响公正问责的。
(六)拒不纠正错误行为、不能主动采取措施挽回影响的。
(七)具有其他从重情形的。
第十五条
具有以下情节之一的,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六条
启动。在下列信息来源中,发现问责对象有本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至第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问责决定机关批准,启动问责程序。
(一)上级机关或领导交办。
(二)全局干部、职工以实名投诉、检举。
(三)媒体曝光。
(四)组织人事部门工作考核、职代会民主测评结果。
(五)审计、办案、执法监察、路风监察中发现。
(六)其他方式。
第十七条
调查。由问责决定机关责成问责执行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八条
报告。负责调查的部门一般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形成书面报告,向问责决定机关报告调查结果。需要问责的,提出问责的具体建议。
第十九条
问责。问责决定机关在接到调查报告后
5个工作日内,做出问责或者不予问责的决定。需要问责的,由调查部门负责起草《干部作风问责决定书》。
第二十条
复查。被问责人员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干部作风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申请复查。问责决定机关决定复查的,由调查部门进行复查,并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复查报告。复查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一条
问责决定机关根据复查报告,分别作出以下决定:
(一)原调查报告情况属实,且问责处理适当的,原问责决定继续执行。
(二)原调查报告主要事实清楚,但情节轻重有偏差的,调整问责方式。
(三)原调查报告情况不属实的,终止原问责决定。
第二十二条
问责调查、复查期间,应当听取被问责人员的陈述和申辩。问责调查和复查,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被问责人员应在调查材料上签署意见。对拒不签署意见的,由调查部门在调查材料上说明。
第二十三条
问责决定和问责复查决定由调查部门负责草拟,按有关程序报经问责决定机关批准后,采取书面形式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其享有的申诉权利。同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转送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十五条
各局属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可结合实际进行细化。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局纪委、监察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