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台大学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2稿
烟台大学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省人事厅: 2008年我校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及我省2008年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仅仅围绕着促进国家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胆探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学校就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我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就业工作基本状况
一.领导重视,解放思想
2008年3月学校召开了就业工作会议,校领导分析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全面部署了我校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院系及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了认识,加大指导服务力度,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4月份,我校还认真贯彻国家、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自查工作的精神,成立专门工作组,全面的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明确不足,及时的改进。
领导认识到位,责任明确,措施得力,实施“院长(主任)负责制”,“一把手”工程落到了实处,形成了“院长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教职员工齐手抓”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达到了“就业工作人员、机制、经费三到位”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重点明确就业工作是全校的工作,是每个人的工作,贯穿全年的长期工作。
二.巩固完善校级人才市场
为开好一年一届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学校 “早动手、早准备”,前期做了大量的宣传、准备工作,分别在《烟台晚报》、《今晨六点》以及江苏、北京等地的新闻媒体做了专题宣传,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发布了大会资讯,借助各县市区人事部门的资源优势发动各单位,并由校领导亲自带队走访省内诸多地市的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向他们广发邀请,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以及省内各地市的24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岗位数近5000个,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在地域范围上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
同事,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我校毕业生就业,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市场工作方式,寒假期间由校领导带队相继考察了烟台、威海、潍坊等地人才市场,宣传推介我校毕业生,吸引了众多用人单位走进我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招聘高峰期间,平均每隔一天就有一个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此外,我校还举办区域性招聘活动,与烟台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合作举办了“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像正海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等知名企业。
三.激活院系二级市场
学校就业工作校院二级管理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展的有声有色,像我校土木工程学院联系32家行业内企业,召开了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人文学院联系上海通用、烟台电视台等30余家单位来校招聘学生。药学院3月中旬到青岛四方区和崂山区高科技开发区走访药品企业,向用人单位推介药学专业毕业生,积极帮助就业。同时一些 院系做好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学生实习等建立合作关系,像光电学院与烟台市树研光学建立了院企长期合作。
四.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1.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建设,首先开通三部咨询热线,在工作日内解答学生各种就业疑难问题,在非工作日内安排专人进行值班,协助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当中的各种难题;加强网站建设,为学生免费在网上注册自己的个人求职信息,为企业免费注册招聘信息,及时发布招聘信息,成为连接企业和学生的枢纽;同时利用腾讯即时联系工具进行网上交流,为毕业生答疑解惑。各学院也进一步加强了网络信息建设,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更为及时的就业信息
2.开展人性化的心理指导。以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为依托,借助专业老师的力量,关注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通过“就业指导活动月”和“心理健康活动月”大型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与择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心理咨询,以缓解因就业给毕业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心理支持与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基层就业观,增强就业自信心,培养、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创新就业指导教育活动,策划和开展“烟台大学就业指导活动月”项目,集中时间、师资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同时还大胆实践,创立就业指导的新模式,联合烟台丰田荣大主办的汽车销售精英大赛获得圆满成功,以“绝对挑战”的形式,开创了以企业招聘为平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意尝试,得受到了良好的反响。另外,多样化的各类专题指导,例如举办考验经验交流会,公务员考试技巧交流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各种比赛也成功开展。
五.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2007年对全校就业指导教师进行了国际上先进的新型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TTT(Training The Trainer)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建立“烟台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指导讲师库”,为学校有规划地培养专家化就业指导人才做准备。讲师库建立后,实现了全校范围内师资共享,满足各个学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需要,教师既可以就业指导中心协调安排下,以选修课,必修课等形式,对全校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理论;也可以通过院系择优聘请,以必修、院系限选课等形式对不同专业学生讲授就业指导课程。“讲师库”的建立,一方面规范了我校就业指导教学人员的资质考核,一方面提升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学校“就业管理专人化,职业指导专家化”工作进程。同时我校借鉴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院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人员TTT内训的基础上,邀请北森测评研究院、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中国项目部专家到校内开展定单式内训,将专门针对我校老师,教授 “如何设计并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指导与教育工作,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方面,我校加强课程建设,普及生涯辅导。迄今为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累计开班13课次,有两万名学生体验了职业测评,一千名学生学习了职业生涯各类课程。结合“十七大”精神和教育部要求,在2008年就业指导中心又规划了新一轮的《就业指导课》改革,新的课程体制将使得低年级的学生入学伊始便普及生涯规划教育。另外一方面,培育学生组织,实现自我教育。成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SCDA),现已成长为活跃在校园的一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品牌协会。在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就业工作总体部署,学生们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理念,2 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比赛,扩大影响力,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2008年3月,在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举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捧回全部十七个奖项的三座奖杯。
七.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在2007年我校成为全省首批引入全国青联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的高校之后,今年我校准备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的全校公共选修课,对学生们的创业激情,学校积极加以引导,提倡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参加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一年一度的烟台大学“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增强了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本着为我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提高的平台,了解创业,认识创业,让学生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引导毕业生树立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在我校启动“就业讲堂”之际,邀请了著名经济学者,创业研究专家赵延忱给我校师生做了名为“创业在中国”的专题报告,给广大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创业课,在烟台大学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反响。
八、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 基层就业,既是“十一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核心主题,也是就业工作的永恒主题。推进基层就业工作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的目标,更是突破制约毕业生就业瓶颈的关键。在中央和省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我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虚心向广大兄弟院校学习,借鉴其他院校好的经验做法,抓住基层就业这一良好的契机,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积极教育引导学生投身基层。
在去年我校开展基层就业主题教育的基础上,今年依据省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着重做好“三支一扶”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在宣传方面,学校利用网站、宣传板、电视台、报纸等多种媒体,深入宣传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把基层就业文件的具体内容、各部委的相关政策等信息及时传达到广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同学中去,为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认真总结去年组织报名的成功经验,制定方便毕业生的快捷高效的报名手续。最后,联系在“三支一扶”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学,深入挖掘他们的典型事迹,并举行专场报告会,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建功立业,今年报名三支一扶的学生达到188人,比去年增加11%,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三支一扶的工作中去。
九.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 我校认真落实《关于做好2008年省内高校特困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在山东省为特困家庭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的基础上,为使我校更多特困家庭毕业生得到帮扶,学校拿出资金给予经济上的支助、心理上的疏导、求职技巧上的辅导,进行重点指导和重点推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
完善五项措施,扎实推进特困生就业工作健康发展:1.加强政策宣传,学校组织编辑了国家、省和学校关于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类政策和指导文件,做成宣传册印发给特困生。确保每一位特困生了解政策,熟悉政策;2.为及时了解、分析我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中的问题,建立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与跟踪制度。开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数据库系统,定期更新档案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3.提供就业岗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为特困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交流的平台,增加特困生的就业机会。今年以帮助贫困毕业生获得理想岗位”为主题,组织蓬莱、济宁等地方单位到学校召开“基层就业之路”主题供需洽谈会,为特困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给予 3 经济资助,学校实行就业过程零收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派遣、推荐均不收费,为特困毕业生求职提供无偿服务。5.优先推荐就业。学校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优先推荐优秀特困生就业;帮助他们及早就业,让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切实的帮助和关心。为此,我校还启动了“特困毕业生就业直通车”项目。另外,学校还在特困毕业生中积极宣传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鼓励他们到那里去发挥自己的才干,帮助更多的特困生在离校前实现就业。
学校以“帮扶一人就业,解困一户家庭,温暖一方百姓”为目的,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在推荐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止目前,已经有75%的特困家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升学和达成就业意向,让特困家庭毕业生在离校之际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学校对特困家庭毕业生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山东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十.做好灾区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校共有35名毕业生来自灾区,学校领导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安危,地震一发生,学校领导老师纷纷下宿舍,打电话进行慰问。为了更好地帮扶我校地震灾区毕业生积极应对地震灾害,指导他们顺利就业,专门召开灾区学生座谈会,详细了解他们的就业方向,并给于他们最大的就业帮助。全校35名来自地震灾区的毕业生中,目前已经有11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其余大部分同学也已确立就业意向,包括在震后放弃山东地区意向就业单位而毅然选择回家乡工作的同学。
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
在2008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上,学校明确了要进入“全国同类高校的发展前列”的办校目标,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我们这一办校目标是否顺利实现。今年全国大中专毕业生总数达到559万,比去年增长了64万,山东省今年高校毕业生40万,比去年增长8万,我校毕业生也达到了6062人,可以说压力巨大,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校积极开展工作,指定的目标基本达到。
2008年我校共有各类毕业生中,专科347人,签约129人,就业率37.18%,本科5544人,现已经签约3538人,就业率为63.82%,研究生171人,已经签约87人,就业率为50.88%,全校总共3754人已经签约,截至目前全校总体就业率达到61.93%.根据省人事厅的文件精神所评比出的 名省级优秀毕业生,总体的就业率达到80%以上;同时,我校积极相应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省政府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共有6人参加西部志愿服务计划, 188人报名参加三支一扶, 多数已经通过市级审核,等待笔试。
今后的改革意见
200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成绩的背后存在着一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后我们将认真加以改正、进一步完善,想毕业生之所想、急毕业生之所急,进一步实现最大限度的就业。
1.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在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不少的毕业生反应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我校的就业信息网建设还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够快捷。针对这一情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在完善网站建设的同时,将采用更多的渠道和形式来传递就业方面的各种信息,保证毕业生能够及时、准确、详细的得到资料。
2.加强低年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力争尽早从一年开始,我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为全校必修课,把就业指导课列为毕业生的必修课。当前有很多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缺少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认识,这种情 况导致了很多问题。在下面的工作里我校将严格选拨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师,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和加强课程设置,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规划,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基层就业活动刚刚开始,各种制度不健全,并且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但是从国家长远的人才指导政策和现在的供需状况看,到基层单位就业将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成才路径之一,因此引导毕业生了解基层,走进基层,到基层中去实践、去锻炼是我们今后必须要加强的工作。
4.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随着赢在中国等一些列节目在大学生中的风靡,越来越多的有志大学生开始自己创业。创业不仅能创减少就业的竞争压力,而且能为社会更多的就业机会,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但其意义重大。作为我省的省级重点大学之一,我校学生思想健康开放,在大学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创建自己的团队,进行立足于学生适应学校营销模式。另外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例如管理新星大赛,模拟炒股大赛等,进行了创业的基本常识。学生的活动非常需要学校的指导,虽然近两年进行了创业的教育,但总体来说工作力度还不够,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改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让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战线同志们的光荣责任和神圣使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总结2008,我们收获颇丰。展望2009,我校上下必将以更为高涨的热情和更加有效的方法投入到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中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烟台大学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九日
第二篇:烟台大学2006年毕业生工作总结
烟台大学2006年毕业生工作总结
我校2006届毕业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毕业生工作在提升就业率、毕业生文明教育、毕业生服务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喜人成绩,毕业生工作圆满结束。现将我校2006届毕业生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毕业生的毕业鉴定和就业教育指导工作
1.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指导。2005年11月,我们制作并下发《烟台大学学生就业指南》的小册子,帮助毕业生掌握国家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优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 3.提高就业指导水平,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的要求; 4.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5.巩固和发展就业基地,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7.认真抓好考研和专升本等工作,提高就业质量;
(二)强化毕业生的纪律教育和管理工作
毕业生面临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压力和问题,往往忽视了学习。针对这个现象,我校在学风建设上没有丝毫松懈,形成了齐抓共管促学风的局面。领导多次在工作会上强调学风建设尤其是毕业生班的学风,要求全体教师都要为学风建设献计出力。
(三)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把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毕业生工作的始终。
首先,抓好党员的形象建设。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在同学中影响极大。我们非常重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针对毕业年级党支部活动松散,我们注意克服这一不合理现象,加强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对党章及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希望党员时刻铭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定期开好民主生活会,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监督,使党员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不断地得到净化,经常性地结合一些具体事件进行讨论,使党员在思想上达成统一,在重大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员进行模范教育,加强对党员的引导,在同学中树立典型,希望毕业生党员在学习、工作、日常行为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就业择业观、荣辱观。
1、人生观、理想观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观看教育影片等形式的活动在毕业生中开展人生观、理想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用正确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体育学院举办毕业生茶话会让毕业生抒发情感,畅谈人生理想。
2、就业观、择业观教育。
针对毕业生中存在的期望值偏高、有业不就的现象,从毕业生的思想深处找原因,采用了“整体推进、个别辅导”的策略,扭转毕业生中的错误观念,帮助他们从“人职匹配”的原则出发,先就业再择业。
3、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结合毕业生的特点在毕业生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们开展了“今天我以烟大为荣,明天烟大以我为荣”、“我为母校留念”等主题教育,教育毕业生“以热爱母校为荣,以背叛母校为耻;以文明离校为荣,以哄闹离校为耻”。
(四)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我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三次,去年更是提前在春节前举办,年后又联合市人事局同驻烟三所高校共同举办。同时数学系等单位还组织模拟毕业生现场招聘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信息化、无线化、网络化建设,为毕业生提供更好就业服务,从网上开辟就业信息、政策、通知的发布平台,也为广大毕业生交流就业经验与感受、通过网络进行就业教育与指导提供了平台。一些院系及时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并发布。及时准确发布就业信息相关信息。为了让每一名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很多院系都设立了就业信息栏。
另外,学校还积极对外宣传学科特色,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提高社会知名度,从而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学士后流动站、实习基地,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及输送计划。
(五)毕业生就业指导、动员和服务工作
针对毕业生五花八门的就业思想,导师分别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如针对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多门不及格,四级未通过,不善交流等),鼓励他们大胆去单位应聘,去掉自卑心理,并替他们在用人单位面前推荐;针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学生,我们让他们看清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能力与就业期望值相匹配;针对那些找工作默然处置、毫不关心,既不找工作也不考研的学生,更是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总之,针对毕业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我们进行了多次思想调查,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开班会、个别谈话、寝室走访、甚至给家长打电话,希望家长帮助孩子落实就业单位。像数学系还创立了导师帮扶制帮助学生就业。从各个角度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动员和就业指导、服务,动员广大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合理的择业标准去应聘,找到理想的就业单位。
(六)人文关怀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
为了更好地教育、管理好毕业生,学校开展了“文明离校”系列活动。向全校毕业生提出“文明离校”的倡议。下发毕业生离校温馨提示,向全校毕业生倡议“文明修身”“文明离校”。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处处为毕业生着想,用真情对毕业生进行教育,让每一名毕业生对学校充满感情。
人文学院开展毕业生把废品卖掉捐给“一元钱”基金救助贫困生:高职学院开展一系列“送温暖”活动,通过送温馨贺卡、走访毕业生宿舍等形式,传达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祝福;体育学院编排 “放心去飞”毕业生联欢晚会,拉进了师生距离,使母校情谊留在了广大毕业生的心中。
我们利用合适机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作宣传条幅、宣传板,创造文明离校的氛围。各学院制作了大量宣传板和宣传条幅,在学校创造了“文明离校”的良好氛围。一条条幅展现了学院风采,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同时还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别情依依 笑对人生 祝2006届毕业生一路欢歌”、“今天学院因你而骄傲,明天母校因你而辉煌”、“欢送2006届毕业生”等。同时,我们把对毕业生的教育落实到毕业生的实际行动中。在“我为母校捐款”活动中,我校毕业生踊跃参加。毕业生离校期间,秩序井然,没有发生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和焚烧衣物等不良现象。毕业生离校期间,我们提倡毕业生党员“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到最后一个离校,得到了毕业生党员的积极响应。
第三篇:烟台大学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以人为本 关怀帮扶 为特困生就业保驾护航
——烟台大学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解决好毕业生尤其是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高度重视特困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关于做好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多项政策和举措,我校积极落实相关工作精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了以人为本为理念,关怀帮扶为重点的特困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积极探索特困生就业工作的新模式。使我校很多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得到到了帮扶,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下面,谨向大家简要汇报我校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 树立一个理念,深刻理解特困生就业工作双重意义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我们这样理解:帮助特困生家庭毕业生就业不仅是政治工作,还是教育行为,有着双重意义。为此,我校倡导和树立了帮扶与育人结合的特困生就业工作理念,增强特困生就业工作的人性化和教育功能,推动帮扶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解决好烟台大学262名特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262个家庭的生计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学校当前总体工作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另外一方面,特困生就业工作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自立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的教育过程。在今年学校工作研讨会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校党委韩向利书记和崔明德校长站在特别的高度,重点强调了学校特困生就业工作这一理念。并要求各院系和相关部门要深刻理解特困生就业工作的双重意义,重视这个特殊群体,在日常的帮扶工作中贯彻与教育相结合的主线,要带着深厚感情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切实把学校的关爱落实到这些困难毕业生身上。同时,学校还把各院系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情况纳入为对院系就业工作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着力两个纬度,切换帮助特困生解决困难提升能力
一是着力技能培养纬度,切实提高特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学校建立了个性化帮扶与服务制度,推出就业规划方案。紧扣“三个关注”(即关注特困生学习状况、择业进程、毕业意向)针对“三个不同”(即针对特困生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经济情况),推出适合每个人情况的办法——“就业规划方案”,进而通过联系就业指导老师和专业课导 师,在实习、实践环节特别加强他们的技能培养,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另外,就业指导中心免费为贫困毕业生发放职业规划测评卡,使他们能够借助专业的系统工具更好地认识自己,以科学的手段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着力心理辅导纬度。及时解决特困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克服不良情绪对求职就业的不良影响。学校心理教育指导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共同组织了“心理健康活动月”的特困生就业帮扶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讲座教育、咨询辅导、素质拓展等形式对这部分同学进行系统的心理调适教育和辅导,消除消极的就业心理,正确对待自己,以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积极就业。
三.依托三个平台,构建特困生就业工作无缝覆盖体系
我校工作实践中,已建立起了了学校-院系-导师三位一体的特困生就业工作体系,逐步实现了无缝覆盖,特困生就业工作的基础更加坚实。
一是学校管理和服务部门。我校以社区党工委为依托,开展了“关注就业,情进宿舍”活动。通过深入特困生宿舍,与其交流,学校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送去学校的关怀。同时,党委学工部还制定了“联系院系制度”和“学生宿舍走访制度”,学工干部定期定时到学生生活区,走访特困生,掌握他们的就业进程。
二是各学院学工部门。做为基层学生工作单位,各院系直接联系特困生,了解了大量特困生各方面情况和需求。各院系在落实好学校各项帮扶工作的同时,还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帮扶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开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电话“爱心专线”、“特困生求助信箱”等。
三是导师队伍。我校建立的导师和特困生之间 “一对一”的个性化的帮扶工作制度,已经使所有院系的特困生受益。导师根据每个特困生的专业特长和实际困难,为其制订择业辅导计划,面对面地进行就业信息推荐和就业指导,帮助这些学生迈好择业的第一步;有的院系对于考研的特困生由院长出面帮助联系研究生导师;各院系采取“一对一”、“手牵手”等多种形式,使教职工与经济困难学生结成对子,不但从经济上缓解学生的压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突出四项教育,真正确保特困家庭毕业生成长成才
一是突出激励教育。在全校经济困难学生中大力开展“树立典型,鼓励优秀”评选活 动,号召大家学习在困境中仍自强不息而荣获“感动烟大十大人物”荣誉称号的同学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和鼓励学生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励志成才。学校还将收集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的典型事迹,编辑成册,整理成文,在网上做成专题,让学生阅读,使他们懂得“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要把贫困看成一种历炼、一种财富、一种动力。
二是突出关爱教育,促进特困生健康成长。学校把“做好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就稳定了一个家庭”作为工作的重要理念,让经济困难学生和家庭感受到 “困难不怕,烟大是家”,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一种使命。很多师生加入到关爱和帮扶行列中来,他们还自发成立了“情送特困生关怀QQ群”。通过这些努力,使经济困难同学在毕业之际切身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及学校的关怀与温暖。
三是突出感恩教育。学校一方面在推动对特困生进行关爱活动的同时,又教育和引导那些得到帮扶顺利就业的特困生,开展了“爱心奉献,回报社会”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在得到帮扶的同时,能够感激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并将爱心继续传递。这在学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学校及时抓住这些典型进行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达到了帮扶与育人结合的目的。
四是突出责任教育。根据特困毕业生具体情况,从择业的角度出发,从培养家庭责任开始,逐步培养学生个人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繁荣和进步,对学校和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敢于吃苦的精神、投身基层的热忱,培养学生“自尊、自律、自强、自信”的责任意识。
五.完善五项措施,扎实推进特困生就业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学校专门组织编辑了国家、省和学校关于做好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类政策和指导文件,做成宣传册印发给特困生。并举行了特困生就业工作主题学习座谈和研讨会,制作了政策宣传板,并通过就业网站进行广泛宣传。另外,还通过各班级导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各种渠道,做好相关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的宣传落实工作,确保每一位特困生了解政策,熟悉政策。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为及时了解、分析我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中的问题,我校建立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与跟踪制度。开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包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奖惩情况、担任班干部情况、考研情况、就业去向等信息,每月还通过问卷调查、举办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跟踪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变动情况,定期更新档案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
三是提供就业岗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通过请用人单位“走进来”,为特困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交流的平台,增加特困生的就业机会。今年以“学校地方联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帮助贫困毕业生获得理想岗位”为主题,组织蓬莱、济宁等地方单位到学校召开“基层就业之路”主题供需洽谈会,为特困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学校还积极联络,开发校友资源,请他们帮助学校特困家庭毕业生联系岗位。这一系列措施使特困生们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对塑造其良好品格起到了积极的正面影响。现在,往届受过帮扶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主动给学校联系,加入到帮助经济困难的学弟学妹就业推荐工作的行列。
四是给予经济资助。学校实行就业过程零收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派遣、推荐均不收费,对推荐材料的打印、复印和网上发布求职信息实行免费,为贫困毕业生求职提供无偿服务,为其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部分院系还为每位特困生发放金额不等的就业经费,资助他们假期找工作;有的院系资助特困生到外地企业参加应聘的来回路费。
五是优先推荐就业。学校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优先推荐优秀特困生就业;按照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帮助他们及早就业,让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切实的帮助和关心。为此,我校还启动了“贫困毕业生就业直通车”项目。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了促进贫困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贫困生的就业指导、推荐和服务。在学校就业网开设的“英才推荐”板块上,学校优先为贫困毕业生发布个人信息,为他们提供了集求职、招聘、指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求职平台,并不定期地通过短息平台免费给特困生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另外,学校还在特困毕业生中积极宣传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鼓励他们到那里去发挥自己的才干。
通过以上深入细致的工作,我校在推荐特困生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8年全校毕业生6066人,其中特困家庭毕业生262人,截止到2008年5月8日,已经有186人与用人单位签约、升学和达成就业意向,占特困生总数的71%。
以上是我给大家汇报的我校在特困生就业工作方面作的一些探索,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同仁给帮助和指正。做好特困生就业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对高校的要求。我校会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虚心学习兄弟院校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进一步推进我校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第四篇:大学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大学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xx大学促进学生就业工作办法》(x大校〔XX〕x号),结合我校实际,现就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请仔细研读,遵照执行。
一、统一工作思想理清工作思路
(一)统一思想认识。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国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新形势下,全校上下务必更加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我校就业工作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的基础上,着力深化就业工作重心由“就业数量”向“就业质量”转移,全面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全力铸就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我校“民生工程”、“质量工程”和“品牌工程”。
(二)明晰理念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我校第三次党代会、第三次学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就业工作意见要求,秉承“以修身为基础,以学业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成才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学生工作理念,深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重点、以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思路,融“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一体,积极推进立体化校园市场、全覆盖信息网络、全程化就业指导、全方位就业服务、层次化就业帮扶、多元化就业基地、系统性创业教育、规范化就业管理、常态化就业调研等工作举措,稳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
二、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
(一)健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一是积极引导广大专业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就业与创业的理念与内容。二是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在各类课程设计中增加实习实践、学生体验相关环节。三是鼓励学院师生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理论的研究,不断完善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体系。
(二)举办“就业指导服务月”。“就业指导服务月”活动包括校级活动和院级活动两个层面。校级活动由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负责,整合各种资源,统一组织开展,如系统性就业指导、全校性赛事、就业渠道开拓、知名企业人事经理校园宣讲、校园招聘活动等。院级活动由各二级单位发挥各自优势,集合力量,精心策划,积极申报并组织实施,如简历制作比赛、模拟面试活动、就业技能大赛、就业创业讲座、校友求职分享、“1+1”师生结对推荐就业等。
(三)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一是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做到每一个讲授模块覆盖到每一个毕业班。二是要动员有关人员积极承担就业指导讲座的授课工作,组织授课老师集中备课、制作,统一指导口径,确保授课成效。三是要鼓励相关老师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高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水平。
(四)开展就业创业个性咨询。一是建立就业困难学生的个性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心理素质测试、职业倾向测试、就业去向意愿、就业期望值变动、“一对一”谈话记录、就业进展情况等。二是加强分类指导,要根据毕业生升学、出国、基层项目就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企业就业等就业意向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指导;三是开设日常就业咨询点或咨询电话,满足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拓宽就业渠道确保充分就业
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共同拓展渠道,助推学生就业,确保顺利完成校院两级就业工作目标。
(一)坚持信息采集发布。一是充分发挥各学院产学研合作资源、校友资源、教师人脉资源等,多渠道收集适合我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二是完善“1+4”模式实现招聘信息全覆盖,通过“xx大学就业信息网”和就业APP、微信、微博、短信平台等新媒体工具进行及时发布,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建好符合学院工作实际的信息传递平台,充分利用好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工具,与所有学生干部、所有毕业生进行“点对点”的信息沟通。
(二)精准推送就业服务。一是准确掌握就业信息,完善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搭建精准对接服务平台。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根据毕业生自身条件、个性特点进行智能化匹配,减少求职盲目性。三是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为毕业生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四是高度重视心理健康辅导,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焦虑等心理问题,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积极主动就业创业。
(三)加强招聘活动组织。一是进一步发挥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全力组织好校内大型系列综合性供需洽谈会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来校宣讲招聘活动。二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专业教师影响力等,拓展相关行业人才市场,积极主办或承办学院专场、行业专场招聘会。三是立足xx,面向全国,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作为重点地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促进校园招聘活动热度不减、数量提高。四是用好校友资源,大力邀请我校校友返校选聘毕业生。
(四)做好基层就业项目。一是不断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广大毕业生积极主动就业,自觉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二是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苏北计划”、“村官选聘”等基层就业项目。三是持续关心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在服务期满时,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政策及信息服务。
四、注重分类帮扶助推优质就业
扎实推进“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荐优秀学生参加选调生等高层次选拔性就业项目,引导更多学生升学和出国,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优质就业机会,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实现协议就业。
(一)助推优秀学生成功。一是鼓励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指导更多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入驻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扶持更多毕业生成功创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成功就业。二是重点引导和支持优秀学生报考选调生、升学、出国,推荐优秀学生到大型央企、国企就业等,组织好相关的培训辅导,要站在打造未来杰出校友的角度,提升优秀学生的就业层次。
(二)引导广大学生发展。一是从面上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鼓励更多学生通过自身的精心准备和积极竞争获取谋求优质发展机会。二是整合就业资源,拓展就业平台,帮助更多的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到优质岗位上发展。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
(三)帮扶困难学生就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做好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一是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性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要建立台账,通过发放求职补贴、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开展个性化辅导、推荐岗位信息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学院领导要亲自过问,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实施“一生一策”专项帮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三是继续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确保“离校不离线、服务不间断”。
五、规范管理服务确保安全稳定
完善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安全、高效地举办各级各类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热情、优质地为XX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手续办理服务等,进一步优化我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体系。
(一)规范就业派遣服务。一是要持续强化对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正确解读政策文件和学校规定,在学生就业手续咨询办理、汇总学生就业材料等工作中,做到制度不走样、学生零投诉。二是要加强与毕业生沟通,杜绝派遣方案简单粗放,坚决杜绝未经学生同意代签派遣申请等“被就业”现象的发生。三是严格执行学生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档案材料齐备、准确,档案转递安全、规范、及时。
(二)优化就业市场服务。一是切实组织好毕业生参加校内各类招聘活动,确保75%以上的毕业生“足不出校”成功获取第一个就业岗位。二是做好毕业生外出求职的组织与服务工作。毕业生组团外出求职的,各学院要做好人员组织、车辆接送、老师带队等工作,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三是要指导学生掌握签约及派遣流程,让学生在与用人单位对接时远离就业陷阱,在办理就业手续时少走弯路。
(三)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一是各学院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要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真实性和时效性,要认真审核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招聘人员身份信息。二是高度重视毕业生权益保护,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维权意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培训欺诈、求职贷、试用期白用、非法传销等状况,保护自身权益。三是加强各类招聘活动监管,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四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四不准”要求切实做好就业工作。
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及校党委、校行政明确提出的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及全员关心支持就业的制度等,继续把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全员动员、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强化考核,切实保证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
(一)思想更加重视。一是继续强化“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真正落实好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学工书记亲自抓、辅导员老师天天抓、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整合校院优质资源,形成促进就业合力。三是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加强形势研判和舆情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问题。
(二)加大保障力度。一是积极争取重点合作单位、专业实习基地等社会力量为就业工作提供支持,组织好SyB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各类就业创业竞赛活动以获取政府经费补贴等。二是继续加强队伍建设,配备尽可能稳定的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各学院就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三是通过成立学院的就业创业类学生社团、学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协会和创业联盟的分会等,培养就业工作的学生助手。
(三)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切实对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将就业创业知识竞赛参赛率、职业规划大赛参赛率、考研报考率、基层就业项目报名人数等各项就业工作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二是要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积极性,明确研究生导师、学业导师等在推荐所带毕业生就业时的具体任务。三是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结考核,按照《xx大学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初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就业指导、就业工作规范等考核指标进行阶段性细化,科学促进就业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xx大学学生工作处
第五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各系部xxxx届
及xx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设想
电子信息系
一、基本情况
xxxx年共有毕业生147人,到年底,已有正式接收证明的144人,就业率98%。
二、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工作。
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多次召开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会议,专题讨论毕业生就业事宜。进行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举办了一系列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专门聘请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干部给毕业生作就业指导演讲,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从小单位小企业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挣小钱做起”。
2、主动对外联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主动与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联系,通过电话、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发出邀请函的单位进行追踪反馈,邀请用人单位来我院招聘。二是充分利用一些地市举办人才招聘市场的机会,派出工作人员同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洽谈,组织学生参加各地校企见面会和人才交流会。三是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渠道。
3、保持信息能及时传达
要求辅导员、班主任保持与毕业生的密切联系,保持信息畅通,增强热情服务的意识;学生离校前每个人都留下自己的电话、QQ号、电子邮箱等,确保第一时间能联系上学生,及时将招聘信息通知到学生。
4、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材料的审核和收集工作
认真审核学生有关推荐材料,把好推荐和面试关,规范就业协议书登记、发放和签约等项工作,统一为毕业生出具学籍证明,方便学生就业。要求所有管理人员、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督促已就业学生上交就业材料。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安排专人汇总登记造册,建立资料库,认真做好就业率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三、xx年就业工作设想
1、充分利用已有的就业资源。
2、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3、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等方法。
4、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
5、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加强思想教育。
社会事业系
一、基本情况
xxxx届毕业生共有356人,涉及11个专业,到xxxx年12月底,就业率达到了99%,较上一增加了3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
1、全系职工高度重视,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