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6:1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史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调处民事争议的裁处,秦汉以来的司法官更是奉行调处息诉原则,到两宋调处呈现制度化趋势,至明清调处已趋于完善。历史上的民事调处深受我国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存天理,灭人欲”等特定传统文化的影响。几经演变,时至今日,人民调解是我国宪法确认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等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有利于普法宣传教育的开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对于化解矛盾、彻底解决民事纠纷方面具有裁判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被国外法学界所推崇,誉为“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调解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人民调解工作就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又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改革发展大局的需要,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贯彻落实好“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创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这一课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分析。

结合所从事的工作,本人通过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委进行实地调研,对我县当前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如何加强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辖9个乡(镇),88个村(社区)民委员会,818个村民小组。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97个。共有调解人员391人。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健全,乡(镇)、村、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行政村和村民小组。探索创新并全面实施在全县各村(社区)调委会设立“人民调解庭”和创建“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近三年来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4560件(其中避免民转刑纠纷45件,避免大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68件,涉及人员2856人)。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地方社会政治稳定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县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正常开展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上有误区。有的乡(镇、街道)、部门(包括有的政法部门)及领导对人民调解工作认识有误区,因此重视不够,总认为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调解矛盾纠纷的法律效力不足以信。由于有这样的误导,本来在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调处的纠纷都大量涌向了信访部门和人民法院。这就大大增加了纠纷当事人的诉累和政府部门及人民法院的工作量,从而导致矛盾纠纷错过了及时有效的化解期,甚至引起激化。

(二)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缺乏保障。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制约,人民调工作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广大的村(社区)调解员没有工作报酬,甚至很多时候是自己掏腰包办事。有的村(社区)集体经济比较困难,无法购置电脑、档案柜等必须的办公设备,与司法部要求的“五有”(工作场所、标牌、印章、调解文书、统计台帐)、“六落实”(组织、制度、工作、场所、经费、报酬)、“六统一”(标牌、印章、人民调解组织、程序、制度、文书)的规范化建设存在很大的差距。经费的紧张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普遍提高。人民调解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社会服务工作,要求从事人民调解的同志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国家政策,并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同情心和使命感。近几年来,由于换届竞选等因素,各村(社区)民委员会的人员变动很大,许多村负责人民调解工作的都是新手,这些同志不具备必须的法律政策水平,不掌握必要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遇到疑难矛盾纠纷,往往无所适从。况且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调解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总体上来看,我县广大农村人民调解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并且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占了60%,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奖惩制约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广大的农村调委会和调解员没有办公经费及工资,调解员的工作责任心就受到了影响,认为自己是在义务的为社会作贡献,能干多少就多少,甚至不想干也是应该的。虽然有的乡(镇、街道)已将调解工作纳入年终工作的目标考核管理,实行“以奖代补”(年底由司法所对各村调委会的调解卷宗进行检查,对比较规范合格的调解案件实行30—50元补助),但毕竟经费太少,同时,又没有形成较为普遍的、完善的奖惩制约监督机制,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往上移交。

(五)村规民约亟待完善修订。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章程,也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补充,但在农村由于受宗教信仰、家族和宗法势力等小团体及局部利益的影响,村规民约在制订之初就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有相抵触的地方。再加国家法律法规修改和完善,过去的村规民约也和现行的法律法规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有的民间纠纷虽然得到了及时的调解,但质量不高,甚至违法,一方当事人不服又引起新的纠纷。

(六)调解资源有待整合。由于新时期的矛盾经费牵涉面广、复杂性强,单靠乡(镇、街道)司法所、村(社区)调委会已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需要。调解资源急待整合。

三、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各类矛盾凸显,利益关系复杂,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涌向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人民法院。虽然经过近30年普法教育,老百姓对法律意识的萌醒并没有完全导致法律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相信人治不相信法治,总喜欢把自己命运和利益交给当权者去管理,信访不信法。加之信访法律制度的缺失,信访对司法的不当介入,致使少数案件当事人边诉讼边上访,不上诉而上访,上诉、申诉终了仍上访,有的当事人甚至采取跳楼、堵路、冲击党政机关等极端手段,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成了困扰县、乡基层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还强调,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工作体系,大力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有关精神,真正发挥人民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当前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力度: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切工作离开了党委政府的领导都是空谈。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化工程,更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者要从维护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强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力度,这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保障。

(二)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县、乡人民政府应严格按照《财政部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07]179号)和《人民调解法》的有关规定,把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好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结合当前开展的 2 创建“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活动,加强村(社区)调委会“五有”、“六落实”和“六统一”建设。并随着工作的需要逐年增加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及调解员办案补贴。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要配合同级财政部门搞好经费的使用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三)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培训。省、市、县司法行政部门要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基层调解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调解人员法律政策水平,增强调处重大、疑难复杂民间纠纷的能力。培训实行考试,合格后颁发人民调解员上岗聘书,整体提高调解员队伍的实战业务技能。

(四)制订人民调解工作奖惩监督机制。建议由国家司法部根据《人民调解法》有关规定尽快完善出台人民调解工作奖惩监督制度,加大对这项工作的奖惩监督,提高广大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紧迫感。

(五)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规范村民自治的章程,也是村民调委会调处纠纷的重要依据。但现有的村规民约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都与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建议县人民政府组织成立由乡(镇、街道)政府、司法、民政、法制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结合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在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杜绝矛盾纠纷的再生和提高化解质量,(六)整合人民调解资源。由于新时期的矛盾纠纷牵涉面广、复杂性强,单靠乡镇司法所、村(社区)调委会已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需要。建议乡(镇、街道)成立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协调指挥中心,由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民政办、计生站、土管所等单位组成。整合调解资源,形成高效、联动、便捷的综合调处机制,真正地实现“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在矛盾纠纷多发的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非公企业部门和矛盾纠纷复杂的厂(场)地及县、区、市接边地区设立专门的调委会,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第二篇: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调解工作调查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直接面对群众,通过说服教育,有效地将各类矛盾及纠纷化解在基层,这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区法制化建设进程,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调解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探索人民调解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力求找出目前制约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此根据司法所及社区人民调解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

一、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

1、概状

滨河路司法所所辖三个社区的人民调解工作。共有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三个,并下设24居民调解小组,6个市场调解小组,44名调解员,并在社区确定了4名首席调解员,已形成了调解委会、调解小组、调解员三级调解网络,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新格局。

近年来,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司法所和调解委员会逐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标准,四个调解委员会均达到“五有”(有

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有调解档案,有调解记录薄,有统计台帐)、“四规范”(规范调解人员、规范工作制度、规范调解程序、规范调解文书)标准,并统一制定下发了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民调解员工作纪律、纠纷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人民调解工作原则。每年司法所组织人员进行两次集中培训,对调处过程中应规范的调处登记、调处协议书等填写进行了讲解,明确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总结了切实可行的调解方式。

2、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结合本辖区实际,有的放矢,主动介入公民之间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使矛盾纠纷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把纠纷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有效的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今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件,调解成功4件,成功率为100%,共排查纠纷6次,专项治理2次。

二、当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人民调解工作发展顺利,但工作中仍存在着制约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人民调解工作不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实践工作中都还存在着一些与新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部分基层领导及干部群众对人民调解在处理矛盾纠纷上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重视和支持不够。调解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组织的建设。挫伤了民调人员的积极性,阻碍了人民调解作用的发挥,“轻防重打”现象比较普遍。加之,社会各界对在人民调解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中的作用缺乏认识,人民调解在纠纷当事人心目中缺乏可信度和权威性,出现纠纷,当事人大都寄希望政府解决和诉讼解决。调解人员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肯定,调解人员的工作成绩难以得到认可,阻碍了人民调解作用的发挥。

(二)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力度不够。街道调委会由司法所负责,司法所成为是街道的内设机构,在业务上受区司法局和街道双重领导,他们同时要做街道综治工作、街道有关工作、司法所工作。在社区调委会,调解主任同时兼禁毒专干、综治专干他们不仅要管如:禁毒、综合治理、反教等工作,还要亲自做人民调解工作,司法所和调解主任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没有做到专人专用。

(三)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人员配备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调解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达不到工作要求,2008年结合居委会调整,对全街道、居委会调委会进行了调整,调解人员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人员素质有所提升,但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受到过法律教育,对法律政策了解的不全不透,难以熟练使用相关法律进行调解,导致调解水平不高,依法调解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到基层。

(四)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直接影响着人民调解工作的长远发展。司法部颁发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范围、程序等作出了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调解人员时常受习惯处事方法左右,不严格执行调解程序,对调处的纠纷不登记、不制作调解协议书,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适当、及时的保护,造成了调解工作的被动,导致了调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萎缩。随着人民调解协议被赋予法律效力,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民调解在当前条件下,纠纷调解的方式更趋向理性化,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已成为当前发挥调解职能作用,树立人民调解公信力的关键。

(五)调解队伍不稳定制约了调解事业的发展。现在基层在聘用人民调解员时,即无文件明确,也无聘书证明,也无调解员的徽标,真正在做调解工作的人员往往身兼多职,调解人员的组成随意性较大。同时,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调解人员在付出之后得不到必要的补贴和相应报酬。调解人员的身份和地位不明确,调解经费得不到保障,影响了调解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对策

(一)加强宣传,为人民调解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人民调解组织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工作有赖于得到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这不仅有利于树立调解人员的威信,也有利于调处结论的履行。因此要求社会各界及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让广大公民,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要

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使人民调解成为公民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选择。要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激励他们更加热情的投入到调解工作之中。同时将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引起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的重视。

(二)加大部门配合力度,形成全社会参与调解工作的格局。在健全现有调解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基层调解人员待遇、建立配套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三级调解组织,使调解工作网络更趋成熟,同时成立由基层派出所、社区、司法所人员参与的调解组织,发生纠纷之后,各部门均应派出人员进行调解,改变基层调解组织单独以某个部门为主、孤军奋战的局面,同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民调工作预防和在化解矛盾的作用,有效地把一般性民间纠纷解决在社区调委会这一级,把重大疑难纠纷化解在街道这一级。

(三)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为保证人民调解制度的运转,应配套调解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应拨出专项资金,保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以及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人民调解经费区司法局专项用于人民调解工作建设。要在全区建立人民调解员补贴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不改变人民调解原有性质和运行方式的前提下,加大政府在“防和调”方面的经费投入。

(四)探索人民调解工作专业化、社会化建设,面对新时期民

间纠纷的多样性、复杂性,要解决目前人民调解工作中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人民调解必须走专业化、社会化道路。一是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组织机构,在继续加强三级调解网络的建设基础上,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调解机构。二是创新管理方式,推动调解员队伍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全区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对人民调解员实行持证上岗、实行业绩考核制度。逐步成立一支比较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三是探索建立新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培训、管理机制,构筑三级人民调解培训网络即:市司法局培训首席人民调解员和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区司法局培训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及专职调解员。各街道司法所负责培训本辖区内的除调解主任及专职人员以外的人民调解员和信息员。

(五)大胆探索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的衔接,建立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组织做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与诉讼制度相比人民调解具有扎根群众、贴近基层、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的优势,调解与诉讼制度有功能上的互补,为两者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奠定了基础。人民法院对一些受理的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可由人民法院委托调委会进行调解,达成的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功能上的优势,强化了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提高调解协议的权威性,同时又节约了诉讼成本。

滨河路司法所

第三篇: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类人民内部矛盾也日益显现,但人民调解组织原有的工作机制已无法应对,因此,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充

分发挥人民调解灵活、方便、快捷、节约社会成本的优势,积极妥善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

一、存在的问题

1、没有真正形成联动大调解格局。乡(镇)一级调委会成员一般由政法、综治、民政、国土、村建、林业、计生、工青妇等部门组成,但在实际开展工作当中,仍然是以政法综治部门为主,使得政法综治部门疲于应付,联动大调解形同虚设。

2、领导重视不到位。稳定工作、人民调解工作在少部分党政领导中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紧要,但落实起来次要。表现在乡(镇)调委会缺乏交通工具,出现紧急情况难以及时赶赴现场,村(居)委调委会办公经费及调解员的误工补助偏低。自然村调解员和治安信息员队伍虽已建立,但发挥作用有限。

3、运作不够规范。由于村级调解员未接受系统的法律培训,致使有些调解员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存在重结果、重口头、轻程序等问题,有的口头调解没有笔录,也没有制作调解协议书或登记造册,无法作为诉讼的证据。

二、强化对策

1、建立领导责任机制。进一步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综治委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健全层级管理机制。一是乡(镇)层面。对于邻里、赡养、婚姻、继承等一般民间纠纷,由司法所负责调处;对重大复杂的矛盾纠纷由乡(镇)调委会认真依法调处;对时间长久、一时难以查明原因,且工作量大,涉及到多方面的矛盾纠纷,由乡(镇)综治委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形成整体合力,及时解决矛盾纠纷。二是村级层面,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较大的纠纷,小组调解员或信息员负责调处本小组内的一般性纠纷并提供社情信息。总之,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点、线、面三级防范调解机制。

3、建立联动大调处机制。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充实调整乡(镇)、村(居)委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自然村进一步深化“两站一点”建设,健全完善综治工作站、人民调解工作、治安报警点,落实调解员和治安信息员队伍。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乡(镇)国土、村建、民政、计生、林业、工青女等部门职责,对本乡(镇)范围内矛盾纠纷实行联动大调处,不得把本级的矛盾推给上级、推向社会。

4、建立矛盾排查调处机制。一是领导负责包案制度。坚持一把手负责,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二是工作责任制度。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负责,归口调处。三是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交流通报情况,研究制定矛盾纠纷的解决办法等。四是排查制度。坚持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五是挂牌督办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分级挂牌督办,跟踪调处、限期解决。六是个案查处和工作预案制。七是信息反馈及报告制度,实行小事每周报,大事随时报,无事零报告。八是奖惩制度。通过表彰奖励、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制度。

5、健全保障机制。一是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确保各级调解组织有办公室或调解室、有牌子、有印章、有调解工作台帐、有调解例会和调解记录、有纠纷登记簿。对于调解员要给予一定的工资或补贴,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二要抓好基层调解员的培训。各级综治委、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法院肩负着管理或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责,可以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或个别咨询的方式进行,不断提高调解员的素质。三要抓好经费保障。建议通过法定程序,将调解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也可以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金,倡导社会各界捐资,确保调解、奖励经费充足、稳定。

第四篇:浅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笔者认为,应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认真实践,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农村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辛勤工作,廉洁奉公,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还不能令人乐观,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薄弱。乡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过多,精力分散,我们县多数街道镇乡的纪(工)委书记都分管了大信访或其他行政工作,任务繁重,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同时农村基层党内生活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普遍存在。

(二)少数村干部法律意识、纪律意识不强,作风不实,知法犯法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1、财务管理混乱。部分村社将集体收入不入帐,直接坐收坐支,存在“口袋帐”、“包包帐”现象,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意见大。比如,福禄镇红山村7社社长将本社摩托车司机捐资款700余元,直接用于维修公路,收支均未入帐;浸河村二社社长将集体出售柏果村和大门的收入20xx余元直接用于公路开支,坐收坐支,甚至因久未做帐,各种票据丢失,造成上万元的支出采取白条入帐,上万的支出无法回忆,至今帐目不清。

2、集体资金随意挪用。个别基层干部随意挪用集体资金,有的长期挪用不归还,或私自将集体资金借给他人,有的还将收入不入帐据为己有,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如福禄镇红山村一社原社长将集体现金7000余元私自借给本社村民,至今无法收回,造成集体经济损失;健龙乡小河村在04年合并社时有一名社干部挪用集体奖金500元左右,至今未还;八塘镇前进村于20xx年处理村加工房时收入200元,村主任将此收入不入帐据为己有,20xx年该村村委会换届时,此事才暴露出来;大路镇某村一企业在20xx年建成投产后,为感谢当地对建厂的支持帮助,自愿向所在村集体捐资1000元,村干部收到此笔资金后未入集体收入,据为己有,直接20xx年12月,村级组织换届时,知情者才举报此事,后经查证属实,有关人员受到了严肃处理,又如三合镇财政所会计陶海峰贪污挪用公款一案,长达几年,镇里都不知道,直到县审计局要去审计该镇财务时才得以暴露。

3、财务支出审核把关不严。村委会干部在未详细了解支出用途等情况下,在单据上潦草签字同意报销,导致虚开发票,村干部白条自批自支现象较为普遍,不符合财务制度相关规定。

4、社干部由于职数减少只有组长一人,社的帐务只有组长一人管理,一个人批条,一个人说了算,造成问题较多。比如我们调查的大兴镇符家村,经济条件好社年收入集体资金有几千元,上交20%给村后,留80%社里开支,社长一人管理,且开支在200元以内的,都由社长一人支出和签字报销,由于绝大部分开支都是小额发生,因此存在无法监督的局面。

5、个别干部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对涉及集体利益的重大事项,不民主决策,主要表现为乡镇在重大决策、工程发包、大笔资金使用上,不召开办公会议研究,或办公会上仅靠主要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现象。村社区对资产处置,农村低保,重大开支等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凭关系、感情,全人说了算,村组重大事件一事一议执行不到位。如八塘镇敢英村在20xx年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中,所确定的低保户全是村支书、村主任的亲戚,群众意见很大,镇纪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了纠正,挽回了影响。

6、个别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态度强硬。个别乡镇干部对群众办事不耐心,不认真,不仔细,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群众的困难采取“拖”、“推”的方式,不主动想办法做解决问题。特别是涉及到为农村农民办事的窗口部门甚至会出现农民多次上门无法办,群众意见较大。

(三)监督机制不尽完善,监督落实不力。有的镇在村级没有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例如丁家镇,社级成立了理财小组,开支都由理财小组成员监督,但村一级没有成立理财小组,村的开支就是村长一人签字审批,偶尔支部书记签字审核,而成立了理财小组的村多数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很好的发挥监督作用。

第五篇:浅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笔者认为,应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认真实践,才能取

得实质性成效。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农村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辛勤工作,廉洁奉公,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还不能令人乐观,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薄弱。乡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过多,精力分散,我们县多数街道镇乡的纪(工)委书记都分管了大信访或其他行政工作,任务繁重,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同时农村基层党内生活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普遍存在。

(二)少数村干部法律意识、纪律意识不强,作风不实,知法犯法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1、财务管理混乱。部分村社将集体收入不入帐,直接坐收坐支,存在“口袋帐”、“包包帐”现象,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意见大。比如,福禄镇红山村7社社长将本社摩托车司机捐资款700余元,直接用于维修公路,收支均未入帐;浸河村二社社长将集体出售柏果村和大门的收入2000余元直接用于公路开支,坐收坐支,甚至因久未做帐,各种票据丢失,造成上万元的支出采取白条入帐,上万的支出无法回忆,至今帐目不清。

2、集体资金随意挪用。个别基层干部随意挪用集体资金,有的长期挪用不归还,或私自将集体资金借给他人,有的还将收入不入帐据为己有,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如福禄镇红山村一社原社长将集体现金7000余元私自借给本社村民,至今无法收回,造成集体经济损失;健龙乡小河村在04年合并社时有一名社干部挪用集体奖金500元左右,至今未还;八塘镇前进村于2005年处理村加工房时收入200元,村主任将此收入不入帐据为己有,2007年该村村委会换届时,此事才暴露出来;大路镇某村一企业在2007年建成投产后,为感谢当地对建厂的支持帮助,自愿向所在村集体捐资1000元,村干部收到此笔资金后未入集体收入,据为己有,直接2007年12月,村级组织换届时,知情者才举报此事,后经查证属实,有关人员受到了严肃处理,又如三合镇财政所会计陶海峰贪污挪用公款一案,长达几年,镇里都不知道,直到县审计局要去审计该镇财务时才得以暴露。

3、财务支出审核把关不严。村委会干部在未详细了解支出用途等情况下,在单据上潦草签字同意报销,导致虚开发票,村干部白条自批自支现象较为普遍,不符合财务制度相关规定。

4、社干部由于职数减少只有组长一人,社的帐务只有组长一人管理,一个人批条,一个人说了算,造成问题较多。比如我们调查的大兴镇符家村,经济条件好社年收入集体资金有几千元,上交20%给村后,留80%社里开支,社长一人管理,且开支在200元以内的,都由社长一人支出和签字报销,由于绝大部分开支都是小额发生,因此存在无法监督的局面。

5、个别干部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对涉及集体利益的重大事项,不民主决策,主要表现为乡镇在重大决策、工程发包、大笔资金使用上,不召开办公会议研究,或办公会上仅靠主要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现象。村社区对资产处置,农村低保,重大开支等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凭关系、感情,全人说了算,村组重大事件一事一议执行不到位。如八塘镇敢英村在2007年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中,所确定的低保户全是村支书、村主任的亲戚,群众意见很大,镇纪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了纠正,挽回了影响。

6、个别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态度强硬。个别乡镇干部对群众办事不耐心,不认真,不仔细,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群众的困难采取“拖”、“推”的方式,不主动想办法做解决问题。特别是涉及到为农村农民办事的窗口部门甚至会出现农民多次上门无法办,群众意见较大。

(三)监督机制不尽完善,监督落实不力。有的镇在村级没有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例如丁家镇,社级成立了理财小组,开支都由理财小组成员监督,但村一级没有成立理财小组,村的开支就是村长一人签字审批,偶尔支部书记签字审核,而成立了理财小组的村多数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很好的发挥监督作用。有的党员基层干部怕报复、怕伤和气、怕招来麻烦,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尤其是在村社一级,党员群众主动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以致一些村社干部钻了监

督不畅的空子,成了无人监督的特殊干部,工作中违纪违法。

(四)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落实不力,公开不到位。有的村社往往是上面督促一次,就公开一次,不督促就不公开。村务公开内容、程序、时间、方式随意性大,群众想知道的、觉得群众通不过的就不公开,觉得没有问题的就公开。公开栏设置不合理,群众经常到的地主没有公开栏,群众不常

去的地方设有公开栏,现在村的地域变大了,一个村只有一个公开栏,许多群众看不到,甚至个别公开栏内容长年不变。有的财务公开不细,群众看不明白,导致群众因不清楚村社财务收支情况而怀疑村社财务有问题,造成群众信访不断。如福禄镇和平二社群众反映社长收本社鱼塘承包款几千元未入帐、五社群众反映社长收本社砖厂和楠竹林承包款未入帐,红山七社群众反映社长财务有问题等,经镇纪委调查后,发现以上社的财务均无明显问题,只是因为该社财务未按规定及时公开,造成群众怀疑。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一般只到村一级,对社干部触及得较少、较浅,加之社干部待遇低,教育管理难度大,而近几年因村、社合并后,普遍工作繁重,而上级考核又较严,对村干部存在重用轻教、重用轻管的现象;同时,有的村支部党员组织生活开展少,学习党的知识、法律法规少,一年几乎没有开展一次组织生活。

2、对村社干部的管理乏力。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或文化不高的人,要找出优秀人才来担任村、社干部一年比一年难,加之换届选举时,宗族观念作崇,拉帮结派,按姓氏近地域去选举,造成组织上想要的人选不上,部分选上的素质又差,甚至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给管理造成一定困难。同时,镇乡领导干部由村社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多数乡镇领导干部存在怕丢选票,对其违纪违规行为往往睁只眼闭一只眼,不敢大胆管理。有的乡镇怕下属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曝光后,对其单位有影响,往往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

3、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监督落实得不好,财务管理不规范。虽然现在全县都实行了村财街道、镇乡管,各街道镇乡都制订了一些管理规定和办法,大部分村都有一系列的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的监督制度,但多是把制定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不好。一是村民代表会议开得少,在重大事项决策、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等,村里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有事尽量不和村民代表商量,几个村干部直接就决定了,因此反映村干部在发放救灾救济、低保奖金中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其成员本应由村民选举产生,但实际有些是村干部定的,大多都是村干部的支持者,有些还是村社干部,如大兴镇符家村,其民主理财小组有5人,其中2人是村干部,3人是社长,都是村社干部,开会时无人提出反对意见,监督小组形同虚设,同时,镇里的管理人员仅2到3人,面对村社众多,加之村社情况各异,管理人员不可能对每个村社的收支情况都了解、熟悉,监督无从谈起,因此村干部少支多报、重复报销、瞒报收入,财务管理不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

4、监督机制不健全,对部分村非党村社干部出现“空档”。村委会实行村民自治选举后,非党员的村社干部占有一定比例,但这部分人也不是监察对象,因此,对这部分人轻微的违规违纪行为,目前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来查办,出现了纪检监察机关无法监督,公安、检察机关又监督不了的局面。因此才造成个别非党村社干部违纪越来越多,又受不了处分,群众意见很大,据我了解,福禄镇和健龙乡都存在这个问题。

5、村社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不规范、不健全。有的村对集体资产、资源建立统一的台账,加之乡镇主管部门缺乏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有效监管、跟踪监督,个别村就出现私自对外承包、出租、变卖资产、资源现象,有的村社干部将收入据为己有,有的将收入不入帐,只接坐收坐支,例如健龙乡一个村的一个社,因有石膏矿占地,社里每年都有集体收入7000元,社长每年都将收入不入帐,直接就分给了社员,坐收坐支。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一是村级党支部要定期组织党员过党组织生活,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充分利用党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党风党纪和法制教育。二是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平台,深入开展廉政教育进乡镇机关、进基层站所、进学校、进村等四进活动,用先进的思想引导人、用优秀的事迹鼓舞人、用典型的案例警醒人,在广大农村形成崇尚廉洁的浓厚文化氛围。三是结合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的特点,采取乡镇轮训与村级巡回教育相结合,党纪政纪专题讲座与集中普法教育相结合等形式,增强教育的效果。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三级联动”。尽快出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暂行办法,县、镇乡、村三级要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进行责任分解,层层签定责任书,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触角延伸到村级,街道、镇乡要对村落实责任制情况制定考核办法,年终严格考核,将其结果作为村干部业绩评定和工作奖惩的依据,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未认真执行责任制规定,发生重大案件,给群众带来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坚决追究责任。

3、健全制度,并严格执行,用制度规范人。一是乡镇要制定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干部任免、大额奖金的使用等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民主决策,逐步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二是完善村委会议事规则,认真执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级重大建设项目、“一事一议”筹资管理,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等重要工作,需经村支两委集体研究决定,村内重大事项还需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三是规范村民代表和民主理财小组的选举办法,完善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五是健全完善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村集体资产、资源是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村干部为政不廉的源头。要以此为重点,加强村资金、资产、资源的跟踪管理和跟踪监督

4、强化监督,通过监督制约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镇乡和村要严格按目录内容和公开时间、地点、程序进行公开,必要时还可以实行点题公开。二是要加强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任期、离任、换届或免职时,对其任期内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避免或减少集体经济损失。三是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和民主理财小组成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财务活动的监督。四是强化党风监督,将廉政谈话、廉政承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向村级干部延伸,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五是探索纪检监察机构的网络延伸到了基层,在村级建立纪检组织,起到“观察哨”、“责任岗”的作用。

5、加大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把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并对一些典型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公开处理,真正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稳定一方的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办案工作的指导,加大乡镇办案力度,帮助他们掌握政策界限,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水平,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良好条件和有力保证。特别是要进一步发挥乡镇纪委职能作用,增强乡镇纪检干部的主业意识,改变乡镇纪委不办案或被动办案的局面,特别要加大对村社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遏制村社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6、在村社干部配备上,鉴于对不是党员的村委会干部和社干部纪检监察机关无法监管,因此乡镇在村委会干部、社干部的配备时应积极引导,将优秀党员选配到村社干部岗位上,避免出现监督缺位现象发生。

下载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执行者,既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党的形象的直接体现者,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落实好,班子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在农村领导的基石,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防火墙。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农村工作的内容、形势、重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农村基......

    浅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订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有效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区......

    浅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订解决的对策和措......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在农村领导的基石,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防火墙。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农村工作的内容、形势、重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农村基......

    浅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订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有效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区......

    浅谈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直接关系到......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已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5月24日颁布施行。《规定》是深入推进农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