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总结
北林区秦家镇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要求,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文件精神,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绥化市北林区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确定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2009-2011年在全镇范围内实施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根据2009年工作任务和北林区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使未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三)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者,补足3针;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三)项目实施内容 1、2009年开展社会宣传动员、人员培训以及接种对象摸底调查,对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2、2010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3、2011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以乡镇为单位,确保该年龄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在98%以上。
二、项目组织实施
1、社会动员和宣传
要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可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社区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
等人口密集地区可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2、人员培训
镇级负责培训各村防疫医生。免疫接种活动的培训应于接种工作开展前1至2个月完成,所有参加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应于该工作的宣传和摸底前完成,使每一位参加乙肝疫苗补种项目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掌握各项技术措施。
3、目标人群摸底(1)摸底人员组成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由辖区的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负责;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室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
(2)摸底时间
2009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开展摸底登记工作,摸底结果汇总后层层上报,于10月22日前上报区疾控中心。
(3)摸底登记
在校目标人群由学校负责摸底登记,对学生下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再由学校发放《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校外目标人群由乡村医生等摸底人员挨门逐户调查,填写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应接种对象,再由当地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统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摸底调查及接种登记表》,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汇总表》中“总摸底人数”和“应接种人数”;逐级汇总后报区疾控中心。
(4)摸底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儿童的登记工作。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摸底登记表中明确注明,不予接种。①既往有乙肝病史;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③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4、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估算
按照“计划供应、避免浪费”的原则,估算年度乙肝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
疫苗需求总量(人份)=(需接种1针儿童数+需接种2针儿童数×2+需接种3针儿童数×3)÷3。自毁型注射器需求总量(支)=疫苗需求总量(人份)×3(支)。
5、疫苗和注射器管理(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2)领取
镇卫生院要建立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要设立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6、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法规规范规定,及时报告并开展调查、诊断和处理工作。
三、督导检查
政府要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督导,督导内容要覆盖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应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四、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经费保障、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整理存档。2010年6月25日前,镇接种单位完成乙肝疫苗补种项目工作总结并上报区疾控中心。
2009年10月18日
北林区秦家镇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活动总结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要求,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文件精神,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绥化市北林区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确定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
防和控制,我镇开展了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活动。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上一段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使各单位明确以下各项内容: 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使未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三)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者,补足3针;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三)项目实施内容 1、2009年开展社会宣传动员、人员培训以及接种对象摸底调查,对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2、2010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3、2011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以乡镇为单位,确保该年龄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在98%以上。项目组织实施:
1、社会动员和宣传
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利用广播、社区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2、人员培训
镇级负责培训各村防疫医生。所有参加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于10月15日完成,使每一位参加乙肝疫苗补种项目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掌握各项技术措施。
3、目标人群摸底
(1)摸底人员组成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由辖区的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负责;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室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2)摸底时间
2009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开展摸底登记工作,摸底结果汇总后层层上报,于10月22日前上报区疾控中心。(3)摸底登记
在校目标人群由学校负责摸底登记,对学生下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再由学校发放《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校外目标人群由乡村医生等摸底人员挨门逐户调查,填写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应接种对象,再由当地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统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摸底调查及接种登记表》,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汇总表》中“总摸底人数”和“应接种人数”;逐级汇总后报区疾控中心。(4)摸底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摸底调查特别重视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儿童的登记工作。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摸底登记表中予以明确注明,不予接种。①既往有乙肝病史;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③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4、疫苗和注射器管理(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2)领取
镇卫生院建立了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设立了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5、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未出现一场反映。
本次活动共调查摸底适龄儿童1587人,应种368人,实种368人,接种率100%。
三、督导检查
镇政府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督导内容覆盖了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四、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及时进行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了整理存档。
2009年12月5日
北林区秦家镇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
第二针接种总结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要求,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文件精神,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绥化市北林区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确定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我镇在第一针接种的基础上,顺利开展了第二针的接种工作。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上一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使未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98%以上得到补种,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本轮接种对象是在以上年龄段中只接种过一针或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接种(需排除禁忌症)。
(二)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三)接种时间
2010年1月5日、1月6日两天。
(四)项目组织实施:
1、接种点人员配备:
现场组织员1人,现场接种员2人,由取得预防接种资格的卫生院医生、护士担任。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补种,接种期间冰排更换和温度记录,接种后疫苗、注射器的清理、回收处置及登记上报工作;
现场预检记录员1人:由取得预防接种合格证的乡村医生或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负责询问检查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漏登儿童进行补登,对现场接种进行记录,填写预防接种证,当天接种结束后负责接种人数的统计上报。
副反应观察处置员1人: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担任,负责对接种后儿童留观20-30分钟,及时处置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协助做好接种后资料、器材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2、准备接种器械和急救药品
预检、接种器械:7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表、注射器、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
急救药品和器械:治疗盘、听诊器、5ml~10ml注射器及其它常规急救器材;糖水、1:1000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及其它常规急救药品。
3、接种技术要求
①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肌内注射0.5ml乙肝疫苗。
②接种禁忌症:患有肝炎者;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③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避免阳光照射; ④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
⑤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
⑥接种时应在原始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上登记,不要反复记录、整理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表;
⑦维持好接种现场秩序,接种儿童应从不同的门依次进出;
⑧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30分钟,告诉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⑨安全注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
本次补种工作使用的均为一次性自毁性注射器,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都统一回收并交由本地指定单位处理。
4、疫苗和注射器管理(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2)领取
镇卫生院建立了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设立了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5、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映。
本次活动应种366人,实种366人,接种率100%。
(五)督导检查
镇政府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督导内容覆盖了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六)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及时进行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了整理存档。
秦家镇卫生院
2010年1月9日
北林区秦家镇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
第三针接种总结
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绥化市北林区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的要求,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我镇在前两针接种的基础上,顺利开展了第三针的接种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本轮接种对象是在以上年龄段中接种过两针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接种(需排除禁忌症)。
(二)接种时间
2010年6月5日、6月6日两天。
(三)项目组织实施:
1、配齐接种人员,接种点人员配备如下:
现场组织员1人,现场接种员2人,由取得预防接种资格的卫生院医生、护士担任。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补种,接种期间冰排更换和温度记录,接种后疫苗、注射器的清理、回收处置及登记上报工作;
现场预检记录员1人:由取得预防接种合格证的乡村医生或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负责询问检查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漏登儿童进行补登,对现场接种进行记录,填写预防接种证,当天接种结束后负责接种人数的统计上报。
副反应观察处置员1人: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担任,负责对接种后儿童留观20-30分钟,及时处置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协助做好接种后资料、器材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2、准备了接种器械和急救药品:
预检、接种器械:7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表、注射器、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
急救药品和器械:治疗盘、听诊器、5ml~10ml注射器及其它常规急救器材;糖水、1:1000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及其它常规急救药品。
3、接种技术要求:
①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肌内注射0.5ml乙肝疫苗。②排除接种禁忌症:患有肝炎者;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③疫苗在使用前充分摇匀,避免阳光照射; ④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不在使用;
⑤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 ⑥接种时在原始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上进行认真登记;
⑦接种现场秩序良好;
⑧儿童接种后休息观察30分钟,告诉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⑨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实现安全注射。
本次补种工作使用的均为一次性自毁性注射器,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都统一回收并交由卫生院统一处理。
4、疫苗和注射器管理(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2)领取:
镇卫生院建立了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设立了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5、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映。
本次活动应种366人,实种366人,接种率100%。
(五)督导检查
镇政府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督导内容覆盖了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六)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及时进行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了整理存档。
秦家镇卫生院
2010年6月9日
第二篇:2010年灌云县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
2010年灌云县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预防控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确定于2009-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为加快完成我县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工作任务,根据卫生部印发的《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鉴于我县已于2007年、2009年分别完成了2000年1月1日以后出生人群及1994年至1995年出生人群的乙肝疫苗补种工作,本项目定于2010年在全县范围内对1996年至1999年出生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项目覆盖全县19个乡镇及3个农盐场。
(二)项目内容与实施进度
为1996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该年龄段人群主要为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包括常住儿童和暂住时间在2个月及以上的流动儿童)进行接种。
(三)免疫程序和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0、1、6月的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免疫史不全者,接种时间距离第1针次间隔在一年内的,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超过一年的和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财政、宣传、药监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并组织落实。开展项目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技术指导。
(二)相关部门职责
根据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的通知》(苏卫疾控〔2008〕12号)确定的免疫规划工作协调机制相关部门职责,卫生部门负责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培训与指导,督导和评估;教育部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财政部门保障开展免疫接种项目的经费,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药监部门对疫苗流通进行监管,保证疫苗质量。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及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并组织居民、村民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负责乙肝疫苗、注射器材分发和各种工作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上报,开展乡、村两级专业人员培训。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社区、乡镇预防保健组织负责实施现场接种。
(三)实施步骤
1、社会动员和宣传: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项目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接受的方式方法,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社区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可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各地要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2、人员培训: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县培训到乡、村两级。2010年8月底前完成对所有参加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业务培训应就适龄儿童摸底登记、接种点设置、接种准备、接种技术和异常反应处理、安全注射、注射器管理、相关表格填写、汇总等内容进行具体、详细的讲解,以确保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3、目标人群摸底:2010年9月,利用全县集中开展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活动之机,对乙肝疫苗补种对象进行摸底调查和登记。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再由学校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校外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由辖区的居委会、村委会负责,应挨门逐户进行调查。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再由当地居委会、村委会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目标人群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登记工作。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摸底登记表中明确注明,不予接种:①既往有乙肝病史;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③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4、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乡镇预防接种单位负责做好乙肝疫苗、注射器等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建立完整的分发、供应记录,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使用,避免浪费。
5、接种实施:为保证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接种质量和较高的全程接种率,接种方式以定点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接种、入户接种等方式。本次补种的目标人群大部分是学生,各地应在学校设立符合规范的临时接种点,统一安排接种时间,由卫生部门选派经验丰富、具有预防接种人员资质的专业人员上门接种。其他儿童可在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特殊情况可采取巡回、入户等方式接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和《监测方案》等法规规范规定,及时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免疫接种时间统一确定为:2010年10月15~20日接种第1针次,2010年11月15~20日接种第2针次,2011年4月15~20日接种第3针次。
6、督导检查:县级应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各单位要成立督导组,采取巡回督导和定点督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督导,以确保工作质量。督导组在督导活动过程中,应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被督导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
(四)信息收集与管理
在免疫接种活动结束后,各单位按规定时限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内容包括组织动员、经费保障、宣传发动、人员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估、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上级单位;并对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整理存档。
(五)经费保障
项目实施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疫苗、注射器购置等。县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地方财政部门,落实乡村医生和其他预防保健人员的接种补助,落实培训、摸底调查、宣传动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异常反应补偿和联合督导检查等相关配套资金,并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
四、项目监督和评估
要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在实施现场接种前,应对前期摸底登记情况进行审核,参考人口统计数及既往开展强化免疫儿童摸底数对摸底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每轮免疫接种工作完成后,县卫生、教育部门对接种情况进行评估。接种工作完成后,县卫生局应及时将项目工作总结上报市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定量评价。县卫生局将对各地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考核情况将作为县财政安排专项补助经费的依据。
第三篇:某区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工作方案
某区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工作方案
为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预防控制,国家确定于-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出生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为加快完成我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工作任务,根据省卫生厅、教育厅印发《2010年省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苏卫疾控〔2010〕15 号)和市卫
生局、教育局印发《2010年南京市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宁卫疾控201036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
我区已于、分别完成了1月1日以后出生人群及1994年至1995年出生人群的乙肝疫苗补种工作,本项目定于2010年在全区范围内对1996年至1999年出生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覆盖全区6个街道。
(二)项目内容:为1996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该年龄段人群主要为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包括常住儿童和暂住时间在2个月及以上的流动儿童)进行接种。
(三)免疫程序和接种原则: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0、1、6月的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免疫史不全者,接种时间距离第1针次间隔在一年内的,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超过一年的和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区卫生局会同教育、财政、宣传、药监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并组织落实。开展项目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区疾控中心加强技术指导。
(二)相关部门职责:根据市卫生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的通知》(宁卫疾控〔〕25号)确定的免疫规划工作协调机制相关部门职责:
卫生部门负责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培训与指导,督导和评估。
教育部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
财政部门保障开展免疫接种项目的经费,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
药监部门对疫苗流通进行监管,保证疫苗质量。
社委会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及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并组织居民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区疾控中心承担全区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的技术支持和指导,负责乙肝疫苗、注射器材分发和各种工作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上报,开展区、街道两级专业人员培训,并负责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的督导检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实施现场接种。
(三)实施步骤:
1、社会动员和宣传: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项目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群众最易接受的方式方法,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社区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等人口密集地区可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要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全市统一咨询电话为12320。
2、人员培训: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0年8月底前完成对所有参加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业务培训应就适龄儿童摸底登记、接种点设置、接种准备、接种技术和异常反应处理、安全注射、注射器管理、相关表格填写、汇总等内容进行具体、详细的讲解,以确保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3、目标人群摸底:2010年9月,利用全区集中开展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活动之机,对乙肝疫苗补种对象进行摸底调查和登记。摸底调查结果汇总后于9月下旬上报区卫生局,并抄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再由学校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校外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由辖区的社委会负责,应挨门逐户进行调查。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再由当地社委会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目标人群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
第四篇:秦家镇2012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活动总结
北林区秦家镇2012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活动总结
病毒性乙肝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预防控制乙肝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十分密切。为加强乙肝控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确定的重点工作,按照四川省的统一部署,决定与2009-2010年在全县范围内对1994年-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为保证乙肝疫苗项目的顺利实施,参照《泸县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
二、工作指标
所有目标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
三、实施范围、时间和目标人群
(一)实施范围: 全镇14个村。
(二)实施时间:第一针:2009年12月14日-20日 ;第二针:2010年 1月14日-20日;第三针:2010年 6月14日-20日
(三)目标人群:1994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未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
四、保证措施
(一)组织领导
政府成立“补种乙肝疫苗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加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积极落实各项措施,保证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的顺利实施。补种乙肝疫苗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计划、宣传动员、组织实施、监督及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二)组织协调,落实相关部门职责
卫生部门: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疫苗和注射器供应、技术培训、指导、督导和评估;
教育部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
财政部门:保障开展免疫接种项目的经费,并对经费使用进行指导和评价;
宣传部门:做好免疫接种的宣传,争取目标人群的参与和理解,提高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
药监部门:对疫苗流通和使用环节进行监管,保证疫苗质量。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卫生院同教育、财政、宣传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及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并组织居民、村民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三)经费保障
项目实施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疫苗、注射器购置。疫苗、注射器由省卫生厅统一采购。
地方财政保障此次群体性接种工作所需接种补助、工作经费。专项补助资金必须按时拨付,专款专用。
本次补种乙肝疫苗活动严禁向儿童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五、技术措施
(一)、社会动员和宣传(10月10日-12月31日)
1、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活动结束后,要填写“附件3-1四川省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组织及人员情况统计表”、“附件3-2四川省补种乙肝疫苗活动宣传情况统计表”,并上报至县疾控中心。
2、卫生院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社会动员和宣传工作。
动员政府领导、社会知名人士参与社会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的重要性。
3、学校
确保在校学生和家长都知道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性,保证每名目标儿童家长都能收到接种通知书,通知和动员儿童家长积极配合接种。学校召开一次家长会。
(二)、人员培训
1、镇级于10月13日前完成对本镇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重点针对参与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
培训重点包括:
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免疫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
(三)、目标人群摸底登记
1、摸底人员组成和分工
学校负责在校目标人群的摸底登记工作,居委会、村委会负责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在镇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属地化管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镇预防保健站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
2、摸底时间 10月12日-10月18日开展摸底登记工作,10月20日前我镇务必将摸底结果汇总上报县CDC,县CDC于10月22日前上报市CDC和县卫生局。
3、摸底登记
1)学校目标人群:学校负责,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将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附件1-1)交家长填写签字后回收,同时收集学生预防接种证,核对乙肝疫苗免疫史,根据是否完成免疫状况并按出生年份分年(以国历为准)分别填写附件1-2,附件1-3并装订,学校分班级汇总后将汇总表和登记原始表于10月18日前交我镇卫生院,镇卫生院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汇总附件1-4上报。
3)镇卫生院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附件1-5),交由学校发放给目标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校外目标人群(包括流出县外的流动儿童)的摸底由辖区居委会、村委会负责,乡村医生协助核实填写附件1-1(流出儿童不填该调查表),根据是否完成免疫状况并按出生年份(以国历为准)分别填写附件1-2,附件1-3并装订,各村汇总后上报镇卫生院,由镇卫生院根据摸底情况确定应接种对象,并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附件1-5)返回各村,交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4、摸底注意事项
摸底儿童包括:外来临时居住的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的儿童、原户籍在本地实际已流出的儿童数(具体指流出到县外儿童,不包括本县各镇间流动的儿童),2)校内校外分开登记、汇总,3)逻辑关系:全镇摸底登记儿童数=需补种儿童数+完成免疫儿童数+流出儿童数。
4)在校学生应由学校所在镇统计,不论其户口是否属于本镇 5、乙肝疫苗免疫史填写依据
1)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
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2)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摸底登记表(附件1-1)中明确注明,不予接种。
(1)既往有乙肝病史;
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
(2)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为保证摸底调查质量,县级将开展摸底调查工作督导(见附件5-
1、5-3),对未达要求的地方重新开展摸底调查。
对摸底调查的质量可用以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①以镇为单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对本次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知晓率≥95%;
②摸底目标儿童数应≥2009年当地小学1年级(一个年龄组)入学儿童的8倍;
③各年龄摸底目标儿童数应≥既往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同队列实种数。
6、疫苗和注射器等物资的分发和管理
1)我镇要切实做好人力、物资、车辆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 2)做好冷链设备的准备,确保疫苗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和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效价;
3)要做好疫苗和注射器登记。
4)做好乙肝疫苗、注射器、宣传画和告家长通知书等的分配计划,保证物资的合理分发。
7、物资管理
我镇要建立完整的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设立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填写“附件4-1 疫苗、注射器收发记录表”、“附件4-2宣传画等相关物资收发记录表”。
8、接种实施 ●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1)补种程序: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接种。2)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
3)既往已接种1针者,在0、6月补种2针; 4)既往已接种2针者,在0月补种1针;
5)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接种方式:以定点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
可根据目标人数,考虑适当增设临时接种点,或延长接种门诊和接种点的服务时间。
●接种点设置:
1)应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学校参照08年麻疹强化免疫要求);
2)接种点要宽敞、明亮、整洁,注意通风;
3)接种点要有醒目的标识,按照预检登记、接种、观察室分区设置,并张贴补种乙肝疫苗活动宣传画和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等宣传品
接种点须准备接种台、座凳等物品;
接种台和存放疫苗的冷藏包、冷藏箱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接种点进、出口要分开,避免拥挤;
校外接种点,要便于儿童家长寻找,并及时通知儿童家长,一般均定在接种门诊或常规运转的固定接种点;
各接种点必须配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 嘱儿童吃早餐,避免空腹接种。
接种点人员的配备:至少5名以上工作人员参与 ①现场组织员1人:
由村委会(街道居委会)人员、学校由教师担任。负责应种儿童的通知、接待及接种现场的组织和秩序维护,并负责在现场向儿童及家长进行有关补种乙肝疫苗活动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内容的宣传;
②现场接种员2人:由取得预防接种资格的卫生院医生、护士担任。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补种,接种期间冰排更换和温度记录,接种后疫苗、注射器的清理、回收处置及登记上报工作;
现场预检记录员1人:由取得预防接种合格证的乡村医生或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负责询问检查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漏登儿童进行补登,对现场接种进行记录,填写预防接种证,当天接种结束后负责接种人数的统计上报。
副反应观察处置员1人: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担任,负责对接种后儿童留观20-30分钟,及时处置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协助做好接种后资料、器材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接种资料的填报
各镇预防保健站要安排专人负责冷链管理、疫苗器材分发和统计补种情况,每天晚上7时前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当日补种进度(附表7)
补种情况及时登记在接种登记簿上。每轮补种结束后,各镇要按照规定时限(见附件2)将汇总资料逐级上报。对补种期间外出儿童和有禁忌症的儿童要详细记录,并统计上报。
●准备接种器械和急救药品
预检、接种器械:7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表、注射器、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
急救药品和器械:治疗盘、听诊器、5ml~10ml注射器及其它常规急救器材;糖水、1:1000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及其它常规急救药品。
●接种技术要求
①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肌内注射0.5ml乙肝疫苗。
②接种禁忌症:患有肝炎者;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③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避免阳光照射; ④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
⑤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
⑥接种时应在原始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上登记,不要反复记录、整理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表;
⑦维持好接种现场秩序,接种儿童应从不同的门依次进出; ⑧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30分钟,告诉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⑨安全注射
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
接种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方能参加本次补种的免疫接种工作。
本次补种工作使用一次性自毁性注射器,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必须统一回收交由本地指定单位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调查处理 组织安排:各级成立乙肝疫苗补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组"。接种期间,各镇卫生院须抽调至少一名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负责协助辖区各接种点接种人员,对发生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进行及时调查处理。
监测报告的内容:补种过程中或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等各类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报告时限:接种点发生异常反应后,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要立即通过电话于2小时内向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县级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从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上报AEFI个案报告卡;
调查处理:一旦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规规范规定,及时报告并开展调查、诊断和处理工作。
●督导评估
1、督导内容:组织领导,经费落实,社会宣传动员,技术培训,摸底调查登记,接种点和接种点人员的设置,安全注射,免疫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后勤保障等。
2、督导频次和时间安排:采取定点督导和巡回流动督导的方式,对此次补种活动的摸底调查和补种工作的实施阶段进行督导,并开展接种率快速评估
3、时间安排、督导范围
范围:全镇所有村,同时督导部分接种点,镇级督导所有接种点和学校。
摸底调查阶段督导:10月12日-10月16日 补种实施阶段的督导:
第一轮:12月14日-12月20日
第二轮:2013年1月14日-1月20日 第三轮:20130年6月14日-6月20日
4、接种率快速评估 接种率快速评估:
第一轮:12月21日-12月25日
第二轮:2013年1月21日-1月25日 第三轮:2013年6月21日-6月25日
每个镇抽取1所中学、1所农村小学、1所镇小学各30名适龄儿童;共90名儿童进行接种率效果评估。
5、督导方法及要求
①督导员采用访谈、询问、现场检查、抽查、接种率快速调查等方法进行督导;
②填写相应的督导表格;
③督导结果现场反馈当地政府,并汇总报县补种乙肝疫苗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评价和总结 资料上报和时限: 第一轮补种结束后,我镇于2013年1月1日前上报补种数据(附件1-4);
第二轮补种结束后,我镇于2013年3月1日前上报补种数据(附件1-4)、相关资料(附件3-
1、3-
2、5-
5、6)和阶段性小结;
三轮补种全部结束后,我镇于2010年7月1日前上报补种数据(附件1-4)、相关资料(附件3-
1、3-
2、5-
5、6)和全面总结
第五篇: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政府关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服务中心做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为了提高辖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护易感人群,我中心十分重视对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领导,根据《裕安区2010年乙肝疫苗查漏补种项目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成立了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目前我中心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轮的补种工作,为今后两轮补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层。现总结如下:
今年,我中心补种乙肝疫苗工作行动迅速、部署周密、措施到位,完成对目标人群摸底造册一共1003人,第一轮实际补种完成接种人数962人,接种率 95.91 %,超额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不低于90%的接种率,整个接种过程流程合理,也未发现疑似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一是行动迅速,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流程科学。
在全区乙肝疫苗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中心迅速贯彻落实,及时研究对策和部署有关工作。9月8日,我中心召开了相关人员的动员暨技术培训大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及时制定和下发了《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为了确保这项工作顺利的完成,我们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工作督导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同时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科学接种流程。并对所有参加接种活动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大家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要领和规范的接种流程。
二是措施落实,责任落实,保障落实,奖惩落实。
为了调动参加人员的积极性和确保接种后勤保障,我们中心给予了充分的经费支持,除了上级预计下拨的经费外,我中心对所有参加此次接种活动的人员予一定补助。同时也做好接种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明确责任,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为了做好宣传发动,取得家长积极的配合,做到家喻户晓,我们首先学校和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接种氛围,充分利用悬挂条幅标语、设立展台散发宣传材料和明白纸、电话预约、入户通知等多种手段,让家长对这次查漏补种意义、接种日期、接种地点等有充分的了解。我们还注意加强对流动人口聚集的大市场、新建小区的宣传工作,做到了不留漏洞、不留死角。这次活动一共发放了千余份多份宣传资料。
三是加强沟通,做好协调,相互配合。
为了使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中心取得了辖区内街道居委会、学校、幼儿园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积极配合,才能使这次补种乙肝疫苗活动的摸底调查、现场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置、评估验收等环节顺利的进行。
四是扎实工作,做好“五到位”,效果显著。
这次补种乙肝疫苗工作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要求严等困难,由于紧抓了“五个到位”,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即宣传发动到位,做到了家喻户晓;培训到位,做到了规范接种;摸底到位,做到了不留死角;接种到位,做到了超额完成制定的接种率;督导到位,确保了接种质量。
五是及时统计总结,查漏补缺,按时按质上报。
通过这次工作的开展,让我们切实感受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公共卫生服务不仅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权益意义重大,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手将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我们的爱心送到群众家中。因此我们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这次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为保护我辖区内少年儿童身体健康,构建和谐西市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后我中心将一如既往、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