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XX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促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职能作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效率与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结合XX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XX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所属企业。
第三条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规定,检查评价公司及所属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有效性及经营活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第四条
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采取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办法,以充分发挥各级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有效整合系统内部审计资源,建立全面覆盖、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
第五条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业务,提高执业水平,创新工作方法,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合理建议,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1-第六条
各单位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需的工作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
第二章
机构设置及管理
第七条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上市监管原则,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的要求,公司内控审计部对董事会负责,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在公司总裁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
公司内控审计部负责公司及所属企业内控评价和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管理、综合协调、考核评价,检查、监督工作质量,培训审计人员。
第八条
公司所属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可暂时设立专职内部审计人员。
第九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配备与其承担的审计任务相适应的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思想品质和业务能力,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条 分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在业务上接受本单位和公司内控审计部的双重领导;子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接受公司内控审计部的业务指导。所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向公司内控审计部报告工作,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第十一条
分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发生变动,应当征得公司内控审计部同意;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撤换负责人,应事先按规定程序征求公司内控审计部意见。
-2-第十二条
凡按照授权赋予管理职能的分公司,负责统一协调组织本单位及授权管理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并统一向公司内控审计部报告业务工作。授权管理单位如有重大问题,可直接向公司内控审计部报告。事业部根据授权开展工作。
第十三条
公司内控审计部根据工作需要,经公司总裁批准,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承担有关内部审计工作事项。分、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承担有关内部审计工作。实行委托审计时,内部审计机构应对受托的社会审计机构的资质及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审查,对审计过程实施指导和监督并接受公司内控审计部的再监督。
第十四条
公司内控审计部根据工作需要,经公司总裁批准,可抽调其他部门的专业人员或所属企业内审人员参与内部审计工作。分、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可以抽调本单位其他部门或下属企业(或授权管理单位)的专业人员,参与内部审计工作。抽调人员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责任。各级审计机构应对抽调人员进行必要的审计业务培训。
第十五条
分、子公司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审计方式,借助其他职能部门的力量,开展联合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任务开展全面审计、专项审计、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
(一)全面审计是指对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审计;
(二)专项审计是指对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特定事项或单位负责人交办事项所进行的审计;
(三)定期审计是指对公司及所属企业按照预先规定的间隔期所进行的经常性审计;
(四)不定期审计是指根据需要,临时确定审计时间而进行的审计。
第十七条
公司内控审计部每年向公司董事会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报告;所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每年向本单位董事会或有权机关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并报备公司内控审计部。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应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泄露秘密。
第十九条
公司及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执行任务,不得对审计人员打击报复。
第二十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一条
公司内控审计部应有计划地开展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和考核。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4-任职资格的考评、后续教育,其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保障。
第三章
任务和主要职责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工作任务:
(一)审查企业对境内外法律、法规及企业计划、程序的贯彻执行;
(二)检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
(三)审查企业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四)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审查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六)完成本企业负责人和上级审计部门交办的审计事项。第二十三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管理的要求,公司内控审计部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二)编制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核所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三)参与组织协调企业年度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四)对公司及所属企业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与评价;
(五)对公司及所属企业负责人进行任期或定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所属企业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
(七)对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改、大修的立项、概(预)算、单位工程结算以及竣工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公司及所属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公司有关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十)参与研究、制定、审阅有关规章制度。监督公司及所属企业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重要规章、制度的情况;
(十一)配合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
(十二)接受公司及所属企业委托;
(十三)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分管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第二十四条
所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一)制定本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细则;
(二)编制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三)根据审定的审计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审计工作;
(四)完成公司内控审计部和本企业负责人交办的审计事项。
第四章
工作程序
-6-第二十五条
公司内控审计部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内外部环境变化、分管领导(或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前一年度的审计报告及后续审计情况,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审计重点,报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公司拟定的对子公司的审计计划经与各股东方充分协商后,下达执行,尽量避免重复审计。
经参股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要求,公司内控审计部可参与实施审计。
所属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年初制定本企业年度审计计划,分公司的审计计划报公司内控审计部审定后组织实施;子公司的审计计划报本企业董事会审批后,报公司内控审计部备案并上报审计结果。
第二十六条
根据批准的年度审计计划或公司主要领导(或审计委员会)要求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第二十七条
审计项目确定后,应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工作,成立审计小组,查阅前期审计档案,制定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须经本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八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5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审计通知书》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7-第二十九条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使用职业判断,收集充分、适当、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
第三十条
审计中如有争议应如实向审计组长反映,如发现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按权限逐级向公司内控审计部负责人汇报。
第三十一条
审计组应在审计外勤工作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经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应在收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反馈意见,逾期未作答复的,视为无异议。
第三十二条
审计报告经过征求意见、修改定稿,由审计机构负责人报经分管领导审定后,下达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书。
所属企业组织的审计项目,审计报告应报公司内控审计部备案。
第三十三条
审计组在出具审计报告1个月内,将相关资料整理装订成册,归档备查。
第三十四条
被审计单位对公司领导签署的审计报告必须在规定的限期内落实纠正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向公司内控审计部书面报告执行结果。对无故拒不进行整改的,公司内控审计部有权直接向公司领导反映。
第三十五条
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应对主要审计项目进行后-8-续审计,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五章
权限
第三十六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二)有权要求公司及所属各企业按时报送计划(包括财务、信贷、生产、基建等)、预算、决算、会计报表以及有关文件、资料;
(三)审核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凭证、报表和重要经济合同,现场勘察有关资产,检查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及其电子数据和资料,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和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
(四)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经济活动有关资料,经公司主要负责人或有关权力机构授权可予以封存;
(六)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或公司内部管理制度,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经单位负责人或权力机构同意,做出临时制止决定,并提出纠正、处理的意见;
(七)对无故拒不执行审计决定或拒不采纳审计建议的,内部审计机构有权向本单位负责人或权力机构反映。
(八)行使公司权力机构授予的其它处理权。
第六章
奖惩
第三十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查出的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公司的有关规定提出处理建议。
第三十八条
公司内控审计部对所属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好、遵纪守法、经济效益显著的单位,可以向公司总裁提出给予奖励的建议。
第三十九条
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重大经济问题或挽回经济损失成绩显著的,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四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根据情节轻重,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提供有关文件、凭证、账簿、报表、证明材料和有关业务单证的;
(二)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拒绝、破坏监督检查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事实,涂改、销毁凭证、账簿的;
(四)打击报复审计人员或者提供线索的人员。
第四十一条
审计人员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10-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公司内控审计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暂行规定
****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暂行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集团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复核、使用及管理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依据《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以及国家和集团其他有关制度,结合集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审计证据。这里所指的审计过程,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
第三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全部内容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并为以后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第二章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编制方法和要求
第四条针对审计工作所处阶段不同,可分为:
(一)审计计划阶段工作底稿:
1.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主要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经营背景、组织结构和经营政策等,一般是审计人员针对首次开展内部审计的单位在实施现场审计之前所作的基本情况了解,在非首次开展内部审计的单位可酌情减少。
2.审计工作计划。包括现场审计工作进度、时间预算、人员分工,以及审计内容和重点的初步规划。
3.现场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应首先提供的资料清册。
4.其它审计人员认为在审计计划阶段必要编制的工作底稿。
(二)审计实施阶段工作底稿:
1.针对具体审计事项的工作底稿。主要指针对具体审计事项所涉及事项的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引以证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底稿中所记载审计结论的有关证据。
2.审计工作计划修改记录和时间预算执行情况。
3.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代为编制的各种报表。包括被审计单位自查表等。
4.审计人员编制的各种调查、测试表等。包括内部控制情况调查表、委派财务负责人测评表等。
5.其它审计人员认为在审计实施阶段必要编制的工作底稿。
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一)被审计单位的名称。是指审计对象的占有方,若被审计单位为下属公司,则应同时写明下属公司的名称。
(二)审计事项的名称。此项目一般填写审计业务类型,如:财务收支审计、离任审计等。项目名称应尽量简练、清晰。
(三)审计事项时点或期间。此项目是为了明确审计范围在时间上的截止点或时间跨度,应结合实质性测试的具体对象区别对待,资产负债项目应填截止时点,损益类项目应填时间跨度。
(四)具体审计事项的名称。此项目是指实施审计时纳入审计范畴的具体审计事项,如:现金、银行存款等。
(五)审计过程记录。此项为审计工作底稿的核心要素,其简繁程度受制于具体审计事项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以及被审单位的经营规模等。
(六)索引号及页次。
(七)编制者和复核者签名;
(八)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第六条审计工作底稿附有的审计过程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具体审计事项的未审情况,包括具体审计事项的内部控制情况、有关会计账项的未审计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二)审计过程记录,包括审计人员实施的内部控制调查和测试、针对具体审计事项所抽取的样本和检查的重要凭证、审计证据标识及其说明、针对具体会计账项所作的审计调整或充分类等。
(三)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即审计人员针对具体审计事项或经济活动,通过一系列测试、检查后,所作出的审计认定或提示。包括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被有效执行、会计账项反映是否真实合理、是否存在潜在经营风险等。
(四)审计建议,即审计人员针对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问题提出的整改建议或措施,对于特别重要的事项也可以单独出具审计管理建议书。
(五)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结论的初步沟通情况,以及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第七条审计工作底稿应真实、完整和清晰地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部过程,记录与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有关的所有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及其依据。
第八条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逐项逐事编制,并做到一项一稿、一事一稿。
第九条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应当做到格式规范、标识一致、内容完整、观点明确、重点突出、记录清晰。
第十条每份审计工作底稿均应编制索引号,审计工作底稿索引号应准确表达对应审计工作底稿的类型和性质。索引号的编制工作执行“第十条”的一般规则,不同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不得重复。
页次是同一索引号下不同审计工作底稿的顺序编号,页次一般依次编号,并以分数形式(如2/3)表示。页次编排时应连续,不允许跳号、缺号或重号。
第十一条审计工作底稿索引号以多位数字代码形式组成,一般按以下顺序和规则排列:
(一)被审计单位。以9位数字代码表示。
(二)审计业务类型。以1位数字代码表示。譬如:1-财务收支审计、2-内部控制审计、3-专项审计、4-离任审计、5-破产清算审计、6-清产核资、7-审计调查。
(三)审计所涵盖期间。以8位数字代码表示。按起止期间的后两位和月度列示,譬如:07010805,表示审计涵盖期间为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
(四)审计工作底稿分类。以1位数字代码表示。譬如:财务收支审计下,审计工作底稿可分类为:1-综合类、2-资产类、3-负债类、4-权益类、5-成本类、6-损益类。
(五)具体审计事项。以2位数字代码表示。譬如:财务收支审计下,可按照会计科目作为具体审计事项的分类。
(六)具体审计事项。以2位数字代码表示。针对具体审计事项下有必要单独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重点审计事项应单独编制索引号加以区分。
第十二条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应保证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审计结论,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注明所引审计证据标识及作必要说明;若存在同一审计证据在不同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相互引用时,应当交叉注明审计工作底稿索引号。
第十三条审计工作底稿附有的审计证据主要包括:
(一)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有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
(二)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文书、合同、协议、会议记录、往来函证、自查表、相关人员提供的说明以及审计人员自行编制的计算表、分析表和对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问询记录等。
(三)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审计证据。
第十四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应要求被审计单位作鉴证,以保证其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第十五条审计证据标识以审计工作底稿索引号加审计证据标识码的形式组成,一般按以下顺序和规则排列:
(一)审计工作底稿索引号。即审计证据引以证明的审计结论所对应的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二)审计证据标识码。以4位数字代码表示,按照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审计事项的先后排序,具体审计事项涉及多件审计证据的,按审计证据的重要性排序,一般以较重要的审计证据在先。譬如:0203,表示第1项具体审计事项的第3件审计证据。
第十六条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应以电子计算机磁盘作为唯一有效的信息载体,并定期制作备份。条件具备时,集团将开发适合集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电算化系统,以全面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使用。
第十七条审计工作底稿中载明的事项、时间、地点、当事人、数据、计量、计算方法和因果关系应当准确无误、前后一致;相关的资料如有矛盾,应当予以鉴别和说明。
第十八条审计人员要做到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相符,不允许出现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内容而没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现象;不允许出现有审计过程而无审计结果或有审计结果而无审计过程的审计工作底稿;所有被查事项都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做到一事一稿。
第十九条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应保证与具体审计事项有关的所有重大事项均已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公允反映,在被审计单位存在以下行为之一的除外:
(一)拒绝或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会计资料和证明材料;
(二)转移、隐匿、篡改、销毁有关文件或会计资料;
(三)转移、隐匿违法所得;
(四)弄虚作假、隐瞒事情真相;
(五)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和破坏监督检查;
(六)致使内部审计工作无法继续进行的其它事项。
第二十条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存在以上一项或多项行为,并在审计现场不能自行解决的情况下,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将汇报、反馈以及事项的后续进展情况在审计工作底稿中适当反映。
第二十一条审计结束后,审计部应做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意见交换工作,并对审计意见交换情况在审计工作底稿中适当反映,同时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底稿作鉴证。
对于审计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因被审计单位拒绝或其他原因无法取得签证的审计工作底稿,不影响审计工作底稿所记载事项的证明效力,但审计人员应当书面注明事由。
第二十二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履行一定的复核程序,以保证:
(一)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二)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保证审计计划顺利执行,并能够不断地协调审计进度、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三)便于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质量监控和工作业绩评价。
第二十三条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具体审计事项的描述是否翔实、可靠。
(二)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手续是否完备。
(三)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
(四)审计评价和建议是否恰当。
第二十四条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形式包括:以审计部成员为复核人的一级复核(详细复核或交叉复核)、以审计部组长为复核人的二级复核(一般复核)和以审计部部长为复核人的三级复核(重点复核)。
未经二级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不能作为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组长应加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现场复核。如果发现审计工作底稿存在问题的,应及时要求相关审计人员补充或重编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十六条经复核审定的审计工作底稿,不得增删或者修改;如果确需改动的,应当另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作出书面说明。
第三章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保管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审计工作底稿实行审计部负责制。在审计事项完成后,审计部组长应及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归入审计事项档案,并按《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进行归档。
第二十八条审计工作底稿归集团所有,由审计部或集团内部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保管。
第二十九条审计部应建立审计工作底稿保密制度。如审计部以外的组织或个人要求查阅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经审计部部长和集团主管审计的领导或经其授权的分管领导批准。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条集团所属各单位可参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制度。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由集团审计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集团公司内部稽核管理办法
内部稽核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集团公司的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稽核制度,以保护公司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降低成本费用,防止内部管理过程的失控,履行各所属公司、各部门经济责任,实现集团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所属公司。
第三条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
第四条 实施内部稽核制度的目标有: 1.维护公司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2.及时提供可靠的相关信息;
3.减少不必要耗费,降低成本,实现集团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 4.避免或减少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 5.促使集团公司及所属公司经营行为合理化;
6.明确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经济责任,保证所赋予的职责得到正确履行。
第五条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
内部控制由集团公司分管领导直接领导,总裁办、人资行政部、资金结算部、研发中心、生产部、医学部、医院投管部、市场策划部等负责或参与实施。
第六条 内部稽核制度的内容包括: 1.研究开发过程内部稽核制度; 2.生产、采购过程内部稽核制度; 3.销售过程内部稽核控制制度; 4.费用、支出内部稽核制度; 5.对外投资内部稽核制度; 6.对外经济担保内部稽核制度;
7.公司资金内部稽核制度。
第二章 研究开发过程内部稽核制度
第七条 研究开发过程内部稽核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规划、使用研究开发费用,减少损失,以较少的资金投入,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八条 研究项目必须根据集团公司的研发程序进行分步实施。严格按《设计开发控制流程》(文件编号COP-730)执行。研发项目的立项应该形成文件,通知相关部门。研发项目实行承包责任制。
第九条 集团公司按计划批准的研究开发项目,应按项目编制研究开发项目详细资金预算,经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交公司财务部备案,财务部按进度计划拨付资金。
第十条 研发部门严格按预算使用资金,加强成本控制和费用管理。
第十一条 研发部门应对每一个研发项目要进行中期论证和中期审计,以减少风险。
第十二条 研究开发项目完成后,财务部应及时按项目编制决算报告,报公司审批后,结转研究开发成本。超过预算部分由主管领导批准后方能结转, 并与研发项目承包责任制挂钩决算。
第十三条 研究开发项目中途停止或失败,应及时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形成书面报告后报请公司审批.对由于个人营私舞弊或责任事故造成研发项目重大损失的,应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经济、法律责任和主要领导的相关责任。
第三章 生产、采购过程内部稽核制度
第十四条 生产、采购过程内部稽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采购的物料能满足
生产的需要;在保证存货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采购成本或生产成本取得所需要的存货;保证库存存货的真实性、合理性,将存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损耗。
第十五条 所属各公司的生产计划、生产预算和生产日程安排与销售管理、存货管理相协调,有独立的生产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
第十六条 生产部门、财务部门须定期、准确和及时地向管理层提供繁简
适度的生产报告和成本报告
第十七条 生产中的领料单、人工耗费单、工时卡由生产部门负责编制,并由生产监管人负责审核。
第十八条 负责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汇总领料单、工时卡上的记录并与生
产报告上的物料耗费、工时记录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及时向财务负责人汇报,财务负责人应在报送给管理层的会计报告中指出重大的差异。
第十九条 所属各公司必须实行物料采购职务三分离制度,物料采购部门与采购审批部门相分离,货物采购人和货物验收人相分离,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相分离。
第二十条 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物料储备定额和库存情况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据此编制采购资金预算。采购部门应起到物料控制部门的作用。
第二十一条 生产部门提出货物采购申请,经采购部门会同财会部门对采购计划和采购资金预算进行审核,由生产经营主管领导批准后,采购部门办理订货。对外订货必须签订订货合同,明确相关的条款。
第二十二条 所属各公司采购部门在广泛收集市场价格、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必须对大额的采购应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在确保物料质量的情况下(经质检部门认可),以最低价格取得所需物料。
第二十三条 对日常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材料在实现比价格、比质量情况下,应实行定点采购,以提高材料质量和降低采购成本。
第二十四条 货物验收的责任是在收到货物的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定单的要求。对采购中的货物短缺、质量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报告一式多联,分送会计、仓库和采购部门。
第二十五条 实现招标采购和定点采购的货物,要求供货单位有一定量的铺底资金。
第二十六条 在特殊情况下,确需预付采购货款的,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办理付款。付款后,采购业务人员必须在半个月内取得发票,仓
库将货物验收入库,将发票和入库单交财务销帐。在规定时间内未取得发票或未收到货物,将预付货款转作对采购业务员个人的应收款处理。
第二十七条 建立和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在任何情况下,仓库保管部门要有适当的凭证来证明货物流动,领料单、出库单和提货单等单据应顺序编号,妥善保管,严格控制。
第二十八条 建立和健全存货盘存制度,在平时仓库保管员保持良好的存货永续盘存记录的基础上,及时与总分类帐进行核对。定期盘点,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盘盈、盘亏、毁损,应及时填制“盘存报告单”,及时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第二十九条 对于库存存货的超定额损耗和由于仓库保管部门责任原因造成的盘亏、毁损,由仓库保管部门及责任人承担责任。
第三十条 由于采购等因素造成材料毁损或报废的,应区分责任,分别由采购部门或其他相应部门及责任人承担责任。
第三十一条 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盘点由存货保管人以外的人员参与,并把盘点结果记录于盘点表。盘点表由专人审核。存货盘盈、盘亏、毁损和呆滞,形成书面文件,报请相关部门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正确入帐。
第四章 销售过程内部稽核制度
第三十二条 销售过程内部稽核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集团公司的营销目标和营销战略落实和营售价格政策符合集团公司整体利益,保证应收帐款的真实性和可收回性,保证销售折扣的适度性和销售退回的合理处理。
第三十三条 制定与组织目标和组织战略协调一致的营销目标和营销战略,形成书面文件,并由董事会审核批准。所属各公司的营销政策应根据焦团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由集团公司统一制定有效的营销政策,合理确定销售价格、扣率、销售提成等。
第三十四条 集团公司应对各所属公司营销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检查。
第三十五条 向营销部门和会计部门、审计部门提供产品价目表。销售价格实现最低、最高限价制度,销售扣率由集团公司统一制订,并有管理层的书面批准。集团公司应定期或不定
期抽查价格执行情况。对发现违反价格政策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追究相关人员及主要领导责任,并列入年终考核。
第三十六条 所属各公司销售、生产部门在接到销售人员的销售业务时,根据顾客的购货订单,编制产品需求和生产通知单, 同时必须提供客户的资信情况,经营销负责人及公司财务部门审核后填报“销售合同申请表”,并将客户资信情况报公司财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所属各公司销售部门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销售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与孜算相比较的有关信息, 报告内容的分类和详略程序应能落足高层管理的需求.应将销售额回笼作为对销售过程考核的一个最主要指标,以减少应收帐款,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第三十八条 应收帐款应按客户、业务员及区域分设明细帐,由专职财会人员负责电算化帐的输入及附助备查登记。登记内容除金额以外,还要包括合同号、销售单、销售日期、发票号等。回笼货款时,必须核对这些内容后逐笔核销。
第三十九条 应收帐款由销售经办人员负责催收。财务部门应确定应收款回笼期(通常为3-6个月),应收帐款年底按一定比例计提坏帐准备,从考核费用中扣减,待应收款回笼后予以冲回。计提比例由所属各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报公司董事会确定,以最大限度减少坏帐损失。
第四十条 所属各公司财务部门应收帐款明细帐与销售台帐应逐月核对相符。同时要求各公司财务部门必须至少按单位函证核实。对金额巨大、年限较长的重点客户和特殊客户,财会人员应会同销售人员进行实地核查,核实中出现的问题应区分责任及时按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财会部门在季末对应收帐款应进行帐龄分析,对挂帐时间长、资信较差的客户,应提醒有关人员及时催收。对财务部门已提出警告,发现擅自赊帐销售应收款不能收回的,应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二条 产品销售由销售人员提出销售申请,营销部负责人审核报财务有关人员,审核价格、客户资信无误后交财务部开票。由于财务部门审核不当,造成错开销售单数量、品种,由财务部及相关人员承担一切损失,并列入年终考核;
第四十三条 物流部门负责产品销售货物运输,由专人检查发货单等有关凭证,并通过招标方式选择运输单位,并经过双方的协商和谈判签订货运合同。
第回十四条 非常规性销售(例如。销售使用过的办公室家具、车辆、办公设备、无用的
生产设备和其他没备)需经管理层审批,并形成书面文件,报财务部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对废品、废料的销售做好记录。
第回十五条 对营销部门职员进行适当的定向培训并对其提供多种职业发展机会。
第五章 费用支出内部稽核制度
第四十六条 费用支出内部稽核的目的是通过有效控制,来降低费用支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第四十七条 费用支出控制的范围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以及捐赠性支出。
第四十八条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实行严格的预算控制制度。根据年初批准下达给各部门的预算,由各部门领导负责审核控制,单位财务部门把关,严格按预算执行,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各部门必须说明理由,报公司相关领导审查批准。
第四十九条 严格执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报销审批手续制度,公司实行总经理“一支笔”审核制度,具体按《费用成本管理细则》执行。
第五十条 财务部门对费用报销负有审核和支付责任。对超过预算而未经公司领导批准,手续不齐或违反规定的不予报销,并视不同情况列入年终考核范围。
第五十一条 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可控费用支出超预算不得报销,也不得转入下列支。财务部门应及时向各部门通报预算执行情况。
第五十二条 财务部门对集团公司各部门和下属各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报主管领导,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发现问题而未及时上报,由财务部门承担责任。
第五十三条 管理费用中重点控制的可控费用项目为:办公费、差旅费、交际应酬费、会议广告费、修理费等。
第五十四条 差旅费开支按公司《差旅费管理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 办公费用由办公室在预算范围内负责控制,对其中的印刷费应实行招标以降低印刷成本,通讯费用严格按公司规定标准报销。办公费用超过预算,由办公室承担责任。
第五十六条 交际应酬费由各部门领导负责控制,超过预算部分财务部不予报销。
第五十七条 销售费用的控制原则上必须实行销售收入和销售费用相匹配。
第五十八条 销售费用应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根据销售预算确定销售费用预算。由于客观因素需要调整销售费用预算的,必须根据预算制度规定的程序实行严格的逐级审批制度,未经规定程序审批而擅自增加的支出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一切责任。
第五十九条 销售费用控制的重点项目是前期投入费用、广告费用、网络建设费用、促销及提成费用、运费等项目。
第六十条 促销、提成费用及时间让利以回笼为基础按月结算支付,由销售单位财务部门和销售办事处控制。各月按实际回笼计算支付的费用不得超支,费用控制由各单位财务部门承担责任。
第六十一条 广告费用按广告费用预算控制。广告代理商按全年广告费用预算编制广告发布计划,交公司审批。广告发布后,各单位财务等部门根据预算及计划进度审查后支付。超预算及计划进度广告费用,财务部门拒绝支付。并定期审查组织外部的广告和促销代理机构提供的广告和促销服务。注意查明三点:(1)、合同的适当性。(2)、向外部的广告和促销代理机构支付的费用的正确性。(3)、与代理机构联系的密切性。
第六十二条 运输费根据销售数量实行随量控制,由各单位财务部门和物流储运部门承担责任。
第六十三条 财务费用控制的原则是合理地筹集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并努力降低财务费用,减少财务风险。
第六十四条 资金结算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以及对外投资计划确定银行借款计划,报分管财务领导审批。
第六十五条 合理安排资金,及时办理银行借款的借入和归还手续。对逾期归还贷款而增加的逾期利息,若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由资金结算部门相关人员承担责任。
第六十六条 集团公司及下属公司应控制对外赞助和捐增支出,公司赞助和捐赠支出,由公司领导统一审批。并报财务部门备案及进行相关的帐务处理。
第六章 对外投资内部稽核制度
第六十七条 对外投资内部稽核的目的是保证对外投资经过合理的审批程序和投资行为的合理性,确保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并使投资收益得到合理揭示。
第六十八条 对外投资内部稽核的范围包括集团公司本部及下属各公司对外股权投资(含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和非控股股权投资。集团公司下属公司对外投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集团公司批准或由所在企业董事会批准。
第六十九条 公司对外投资方向的选择应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原则上以占用市场份额的盈利为基础,并与集团公司现有产业结构形成互补,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现有优势资源。
第七十条 公司对外投资应充分考虑公司的投资能力,原则上对外投资总额不应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对投资回报时间短、投资收益大的项目,可适当加大投入。
第七十一条 对外投资形式可采用控制股权投资、管理股权投资,应尽可能减少现金投资。
第七十二条 对外投资收益率的要求应视不同情况而定。对普通对外投资和非控股形式的股权投资,应规定最低收益率,原则上每年分红率不低于当年资本市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对于零净资产收购项目或被收购企业效益较差的公司战略投资项目,实现低成本扩张,并通过制订详细重整措施,促使其扭亏为盈。
第七十三条 投资项目确定,公司投资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可行性分析,按集团公司投资决策程序审批后执行。
第七十四条 公司对外投资方案实施后,投资部门应及时对投资进行跟踪监督,定期提供投资资金使用情况、投资收益预测与发展前景等分析材料。
第七十五条 公司投资管理部门负责审查被投资单位会计报表,及时收取投资收益。
第七十六条 对收益高的投资项目,投资管理部门应就扩大投资或及时获利了结作出分析,形成书面报告交集团公司管理层审批。
第七十七条 对外投资应实行跟踪及动态管理,一旦发现投资中出现问题,投资管理部门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供公司管理高层决策。
第七章 对外经济担保内部稽核制度
第七十八条 对外经济担保内部稽核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控制或有负债的发生,减少公司财务风险。
第七十九条 集团公司除为互保企业及下属公司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担保外,不得对其他企业提供担保。
第八十条 对互保企业的选择必须谨慎,互保企业必须具有与本公司同等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信等级。
第八十一条 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在全面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资信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互保企业,并经公司管理高层或董事会批准。
第八十二条 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及互保企业的担保额度由需担保企业填写担保审批表,由集团公司资金结算剖负责人审核,并出具书面意见后,报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和公司分管领导审核后报董事会批准。
第八十三条 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负责对为互保企业的担保进行跟踪,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及时报请集团公司管理高层,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八十四条 由于对为互保企业的担保未能进行及时跟踪,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根据责任大小及责任原因由资金结算部、财务负责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并列入绩效考核。
第八十五条 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未经公司或其董事会批准不得为其他企业提供任何经济担保。根据需要,经公司或董事会批准,可以在当地选择一家与己具规模相当、财务状况良好的互保企业进行互保,互保额度必须报集团公司批准。未经批准,擅自对外提供经济担保,集团公司应追究经办人的一切相关责任。
第八十六条 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因互保单位选择不当或为互保企业提供的担保未进行及时跟踪而造成损失的,应追究下属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并列入年终考核。
第八十七条 集团公司各下属企业月末应编制对外担保情况表上报集团公司,并应附相关说明。
第八章 集团资金内部稽核制度
第八十八条 集团公司资金内部稽核的目的是合理调配使用集团公司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或有效控制资金风险。
第八十九条 集团公司内部资金控制制度包括货款支付控制制度和借款控制制度。
第九十条 集团公司内部支付货款控制的目的是合理节约地使用资金,并对企业生产计划执行实施全面的监控。
第九十一条 生产部门因特殊原因(如季节性采购等)临时需要大量资金而不能解决时,报经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后由集团公司支付(按内部借款利率计算利息),从以后月份支付的货款中扣回。
第九十二条 集团公司内部货款支付由集团公司财务部、资金结算部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承担责任。
第九十三条 集团公司内部生产部门采购货物要根据生产预算编制采购计划,确定采购资金需用量。
第九十四条 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采购,待货物入验收入库后,向财务部门提出付款申请,经财务负责人审核,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付款。
第九十五条 非特殊紧缺材料,未经财务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批准不得予付货款。
第九十六条 对大宗招标材料采购,按招标价付款。实现招标采购和定点采购材料要求对方有一定数量铺底资金作为基数,基数以上部分据实支付。
第九十七条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生产部门采购材料与支付货款之间应有一定间隔期。
第九十八条 财务部应逐日编制“财务收支情况表”(含每日货币资金收入、支出及结余情况)交各集团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
第九十九条 集团公司内部借款控制的目的是合理调度资金,降低财务费用,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
第一百条 集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赋予下属公司一定额度的贷款权,根据集团公司实际情况下达指定性贷款额度。
第一百零一条 集团公司本部及各借款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负债结构,充分利用或争取有利条件,尽可能降低资金成本。除特殊情况,不得有高于当前利率借款,否则经办人
员及资金结算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必须作出解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集团公司本部及下属公司无权对外提供贷款,否则,要追究经办人员及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一百零三条 集团公司及有贷款权的下属公司应重视贷款的及时归还,非客观原因发生逾期而造成罚息或其他损失的,应追究直接责任人及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一百零四条 集团公司根据下属各公习资金余缺情况及实际需要,有权在公司成员公司之间进行调剂。
第一百零五条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司对内部借款实现计息制度,除特殊情况,内部借款公司必须及时归还借款,并支付利息。
第九章 责任处罚
第一百零六条 研究开发过程由于责任事故或个人营私舞弊造成项目失败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由相关人员及领导承担相应责任,列入绩效考核,并由公司领导作出处罚决定,触犯法律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一百零七条 在生产、采购过程以及技改过程中,违反资金支付规定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由相关业务人员及财务部门负责人承担责任,列入绩效考核,并根据情节,由各公司领导作出处罚决定。
第一百零八条 在供产销过程中由于非客观原因造成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盘亏、毁损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由仓库保管人员及部门负责人承担责任,列入绩效考核,并根据情节由各企业领导作出处罚决定。
第一百零九条 对销售过程中不按规定回笼货款、挪用公款,由责任人员及其部门负责人承担责任,由各企业领导作出处罚决定,责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一百一十条 资金结算部未对担保及时跟踪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由经办人员及部门负责人承担责任,列入绩效考核,由各公司领导作出处罚决定,其中如果由于营私舞弊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一百一十二条 集团公司下属公司未按规定报批,擅自对外投资、对外捐赠而给企业造
成损失的,或违反集田公司规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由下属公司领导承担责任,列入绩效考核,并由集团公司管理高层作出处罚决定。
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百一十三条 本制度经集团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由总裁室颁布实施。
第一百一十四条 关于本制度所涉及内部稽核的具体实施细则应围绕本制度的精神,由公司管理当局逐项制定、发布、实施。
第一百一十五条 本制度从颁布之日起实施。第一百一十三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总裁室。
第四篇:集团公司内部人事调动管理办法
集团内部人事调动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集团内部人事调动工作,保证集团内部各部门、子公司的员工调动工作能够有序、及时的完成,适应集团各部门、子公司的发展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一、调动类别 1.调动:指因工作需要,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跨公司(独立法人公司)人员调动,调动人的工资、档案、社保、公积金等转入新公司,劳动合同重新签订。
2.借调:由于某项工作需要,从其他部门或子公司临时借入的人员,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借调期满时需返回原公司。被借调人的工资、社保公积金和劳动合同关系情况,有下面两种: 1)调动人的劳动合同关系仍在原单位,工资、社保公积金也由原单位负责,福利待遇按调入方的规定执行;
2)调动人的劳动合同关系在仍在原单位,社保公积金由原单位负责,工资由调入方负责,福利待遇按调入方的规定执行。附表:
劳动合同 工资 社保 公积金 福利待遇 情况一 调出方负责 √ √ √ √
调入方负责
√ 情况二 调出方负责 √
√ √
调入方负责
√
√
3.任命:公司下发的任命文件或公司会议中形成的调动员工的会议决议。
二、员工调动工作原则
1.因工作需要,集团所属各部门、公司可申请在集团内部调配人员。非工作需要或无特殊原因的人员调动一律不予办理。
2.人员调动审批手续必需报集团人力行政部审核批准后,再由各公司人事部门办理。2.调出、调入单位收到《调动通知函》后,就员工的借调期限、员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等费用及其他约定签订《借调协议》(附表5)。
3.原则上,借调人的工资及社保费用由借调单位负责。
4.借调人的日常行政管理由接收单位负责,包括借调人的绩效考核、劳动纪律、考勤管理等。
5.原则上,人员的借调手续在7天内完成。
6.调动人按《员工调动审批表》要求的时间到新部门报到。7.资料表格存档:
1)《员工调动审批表》集团人力行政部存档。2)《调动通知函》调入、调出方人事部门存档。3)《借调协议》调入、调出方人事部门存档。
五、任命程序 任命管理流程图: 集团公司
人力行政部 调入方 调出方 调动人 时间限定
2天
5天
5天
详细步骤:
1.任命文件或会议决议发文2天内,人力行政部发出《调动通知函》(附表2)通知调出、调入单位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
2.由调出单位5天内按《调动手续办理表(1)、(2)》(附表3、4)上的内容,办理员工调出的相关手续(工作交接、资料清单、办公用品归还、结清借款、应扣款、报账单据等),并将调动人员行政、工资、社会保险关系,以及个人档案和劳动合同等,转调入单位人事部门。3.调入单位5天内按《调动手续办理表(2)》(附表4)上的内容及时办理接收手续。4.原则上,人员的调动手续在12天内完成。
5.调动人按任命文件或会议决议要求的时间到新部门报到。6.资料表格存档:
1)《调动通知函》调入、调出方人事部门存档。2)《调动手续办理表(1)》调出方人事部门存档。3)《调动手续办理表(2)》调入、出方人事部门存档。
六、注意事项
1.填写《员工调动审批表》时要调动理由要详实,单位审核意见和领导签字必需齐备。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调动申报材料,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不予受理。
2.各部门要按时办理已批准调动人员的调动手续,保证随转各项关系到位,档案、合同等资料齐全,并做好资料存档工作。
附表1:
编号: 员工调动审批表
申请公司/部门
申报日期
调动员工姓名
所属公司/部门
调动类别
□ 调动(期望到岗日期: 年 月 日)
□ 借调(借调期限: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原工作岗位
新工作岗位
调动原因:
调入部门 领导意见
签字: 调出部门 领导意见
签字: 集团行政 人力部意见
签字: 分管领导意见
签字:
附表2:
编号: 调动通知函
(调出方)、(调入方):
关于 同志的《员工调动审批表》已审批完毕。
经集团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同意 同志从 调动(借调)至,并于 年 月 日(前)到 报到,担任 岗位工作。
接到本函后,双方人事部门请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内部员工调动管理办法》办理。
第五篇:集团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重庆 商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和完善重庆 商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绩效管理体系,考核各子公司、部门工作完成和员工职责履行情况,引导部门的目标方向和员工的行为,倡导“绩效优先”的企业理念,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确保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绩效管理包含组织绩效管理和员工绩效管理两类。
第三条
坚持“分级管理”和“全员参与”的绩效管理原则。“分级管理”是指对各子公司、部门和不同层级员工的绩效实行分层级管理;“全员参与”是明确各层级的员工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责。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各子公司、事业部、部门和全体正式员工。试用期员工由人力行政部门根据录用条件组织考评。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五条
集团成立绩效管理领导小组。集团总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地产事业部总经理、商业公司总经理、集团总裁办主任为副组长,集团各部门负责人、地产事业部各部门总监、商业公司副总经理等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总裁办合署办公。第六条
集团绩效管理领导小组是全集团绩效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绩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
第七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是集团绩效管理的执行机构,负责全集团绩效管理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牵头处理有关绩效管理的日常工作事务。
第三章 绩效管理主体的职责
第八条
集团总裁是集团绩效管理重大事项和问题的主要决策者。其主要职责是:
1.审批集团绩效管理办法;
2.审批各子公司、部门绩效目标责任书; 3.审批绩效考核奖惩方案和奖金分配方案; 4.确定其直管岗位的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5.对部门负责人及以上管理者的绩效申诉进行裁决。第九条
集团总裁办是集团总体绩效管理的组织实施机构。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1.牵头搭建集团的绩效管理体系;
2.组织提供绩效管理的辅导和培训,明确绩效管理流程,设计并提供绩效管理工具和表单;
3.检查和指导各子公司、集团各部门员工日常绩效管理工作;
4.负责组织拟订各子公司、集团各部门的目标责任书,组织实施目标责任书考评;
5.组织审核各子公司及其部门、集团各部门月度工作计划,牵头考核月度计划实际完成情况; 6.每季度组织对各子公司、集团各部门负责人管理能力、协同能力的360°测评工作;
7.负责对各子公司、集团各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组织复审工作;受理员工绩效申诉并开展调查;
8.组织提交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有关建议方案。第十条
集团财务部、审计监察部是绩效考核中经营数据的提供机构和审计机构。
第十一条
各子公司、事业部、集团各部门负责人是其所分管业务板块、职能板块绩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
1.传递集团对业务板块、职能部门绩效的要求和期望,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其直接下级(副职、总监、经理或直管的员工)共同拟订并签署绩效目标;
2.负责分解所在公司、部门的绩效目标,审订所分管部门的每周及月度工作计划,拟订直接下属的月度绩效考核表;
3.负责考核所分管部门的每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对所分管部门和直接下属进行月度绩效考核打分,审核间接下属的月度绩效考核得分;
4.负责与直接下属进行单独的绩效面谈,向其反馈绩效考核结果,实时开展绩效辅导,共同拟订绩效提升计划和保障措施;
5.参加集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的活动,受理并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员工的绩效复议,协助总裁办开展员工绩效申诉的调查。
第十二条
员工的直接上级是员工绩效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帮助员工不断提升工作绩效和能力的直接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
1.与直接下属制订、签署绩效目标,并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
2.拟订直接下属的月度绩效考核表,评估其月度绩效,协调和解决其在评估中出现的问题;
3.与直接下属进行绩效面谈,向其提供绩效反馈,并指导其不断改进绩效。
第十三条
员工是集团绩效管理的具体落实者。其主要职责是:
1.充分理解和认识集团绩效管理体系;
2.与直接上级沟通确定绩效目标,共同拟订绩效提升计划和保障措施;
3.圆满达成既定的绩效目标,不断挑战新目标; 4.以良好的心态和直接上级进行绩效面谈,对考核结果签字确认。
第四章 组织绩效考核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组织绩效是指对各子公司、事业部以及各部门工作业绩的考核。
第十五条
组织绩效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目标和日常工作计划等。
第十六条
经营管理目标一般在年初确定,由总裁办根据集团发展规划、经营计划、财务预算负责草拟,与各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讨论确定工作业绩指标和目标,与业务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沟通业绩指标或工作策略、工作重点,形成报审稿经总裁批准后签订。
第十七条
日常工作计划按周、月制订,以部门职能职责、业绩指标分解计划、节点专项计划、阶段性重点工作等为依据,由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自行拟订,经主管总监或分管领导审核,报集团总裁办审核、备案。
第十八条
组织绩效的考核周期分为月度考核和考核。
第十九条
月度考核侧重于周工作计划和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包括计划制订的质量、计划完成质量和完成时间等要素。
第二十条
考核侧重于经营管理目标达成情况的考核,包括达成质量、达成时间、综合成果等要素。
第二十一条
在目标责任书的达成过程中,主管总监或分管领导每半年要与所管理部门的经理进行一次正式的绩效沟通,掌握部门工作开展情况。
第二十二条
总裁办在每年7月上旬对上半年目标达成情况组织一次检查和预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第五章 管理者能力考核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管理者能力是指一个部门、团队的领导通过确定目标方向、带领和激励所在团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内在固有的个人特质。
第二十四条
主要从管理者所领导的部门或所带领团队的组织业绩考核、部门员工敬业度、跨部门协同度等三个方面的测评,综合反映其真实的管理能力。
第二十五条
部门员工敬业度、跨部门协同度采用测评量表的方式。员工敬业度测评表由管理者下属匿名打分,协同度测评表由主要业务协作部门负责人匿名打分。
第二十六条
管理者能力每季度考核一次,由总裁办组织测评,一般在各季度的首月进行。
第六章 员工绩效考核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指的员工绩效考核是指对各部门负责人以下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八条
员工绩效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计划、岗位职责履行、态度行为等三个方面,以工作计划考核为主,权重不低于60%,不高于80%。
第二十九条
员工个人工作计划主要考核周工作计划制订质量、完成质量和完成时间等要素。个人计划必须与部门计划吻合,是部门计划的细化分解及具体任务的落实,由个人与直接领导沟通协商并经直接领导审核确定。
第三十条
岗位职责主要考核岗位效能发挥的范围、效果等要素,一般采取定期回顾和定性考核。
第三十一条
态度行为侧重考核评估责任心、积极性、协同性、改善意识等要素,采取定性考评或等级量化考评的方式。
第三十二条
员工绩效的考核周期为每月一次,时间为每月上旬考核上月的绩效。
第三十三条
部门领导与员工的绩效沟通,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直接领导与员工的绩效沟通,每月至少一次,每次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第七章 绩效沟通与绩效辅导
第三十四条
绩效沟通与绩效辅导是组织绩效管理和员工绩效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指的绩效沟通是指绩效管理主体双方通过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在每轮考核期初就绩效计划的制订进行探讨,考核打分结束后将考核得分告知被考核者或部门负责人,就存在的差距、加分或扣分原因进行及时反馈的过程。
第三十六条
开展经常性的绩效辅导是员工直接上级及部门负责人的重要职责,贯穿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是改进方法,不断提升部门和员工绩效水平的有效保证。双方通过达成共识、明确绩效期望,共同拟订下期绩效提升计划,形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和保障措施,促使被考核者或部门负责人向考核者做出绩效承诺并签字确认。
第三十七条
绩效沟通和绩效辅导适合采取一对一的交流方式。
第三十八条
在每次绩效沟通之前,直接上级或部门负责人要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时间、场所,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采用适宜的沟通技巧,善于倾听被考核者的意见,确保良好的沟通效果。
第三十九条
正式的绩效沟通要形成绩效沟通记录表,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沟通记录要明确阶段绩效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可能的改进措施、下阶段的工作安排、所需的资源支持等。
第八章 绩效核实与检查
第四十条
各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是本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和管理者能力测评过程中客观公正性、绩效管理有效性的第一责任人。
第四十一条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员工绩效考核和管理者能力测评过程中客观公正性、绩效管理有效性的第一责任人。
第四十二条
总裁办每月要对员工绩效考核和管理者能力测评过程中的客观公正性进行检查,必要时开展独立调查和约谈相关人员。
第四十三条
经过绩效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仍有异议的,可向本单位第一负责人提出复议申请。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且在两天之内,经本单位第一负责人签字后,可向总裁办提出绩效申诉。
第四十四条
员工绩效复议由本单位第一负责人牵头组织,反映属实的,要据实调整评分。总裁办接到绩效申诉后,进行事实的调查与了解,并将调查结果向绩效管理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的裁定意见即为员工的最终绩效结论。
第四十五条
总裁办要按月开展全集团绩效管理有效性的评估,对相关情况进行小结,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按季度定期向集团绩效管理领导小组提交一份绩效管理简报。
第九章 考核结果运用
第四十六条
坚持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总额不少、及时兑现的考核分配原则。
第四十七条
组织绩效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各单位、部门第一负责人个人业绩的主要引用依据,权重为80%;负责人领导能力测评结果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权重为20%,每次测评得分引用三个月。两项之和作为负责人的最终得分。
第四十八条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的绩效工资分配、提拔任用、培训机会以及额外福利等挂钩。运用于绩效工资分配时,当月考核当月兑现。
第四十九条
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的绩效工资兑现规则。1.集团所有单位、部门负责人月度绩效工资基数之和应发全发,总额不减少,分两步全部分配完毕。
2.每个负责人的考核工资基数与考核得分不同,实发绩效工资与绩效工资基数相比,有高有低。
3.第一步用个人考核工资基数乘以考核得分,得出个人的基本绩效工资。所有负责人的考核工资基数与基本绩效工资差额的总和为绩效调配工资总额。第二步按照个人工资基数的权重、考核得分排序与权重,将剩余的绩效调配工资总额分配完毕。
4.每个负责人的实发绩效工资即为个人基本绩效工资与个人绩效调配工资之和。
第五十条
部门内员工(除部门第一负责人外)的绩效工资兑现规则。
1.部门内全体员工月度绩效工资基数之和应发全发,总额不减少,分两步全部分配完毕。
2.每个员工的考核工资基数与考核得分不同,实发绩效工资与绩效工资基数相比也不同。3.第一步用员工个人考核工资基数乘以考核得分,得出个人的基本绩效工资。部门内全体员工的考核工资基数与基本绩效工资差额的总和为部门绩效调配工资总额。第二步按照个人工资基数的权重、考核得分排序与权重,将本部门剩余的绩效调配工资总额分配完毕。
4.每个员工的实发绩效工资即为个人基本绩效工资与个人绩效调配工资之和。
第五十一条
内连续三次位于本单位、本部门最低绩效者,其考核结果作为拟调岗或下调薪酬的依据。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管理者违反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原则,或不认真履行绩效管理责任,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乱打高分、打相同分、不进行绩效面谈、不向直接下属反馈考核结果、不开展绩效辅导等行为者,根据情节轻重,由总裁办在其月度绩效考核中直接扣除2~10分。
第五十三条
在有关测评和绩效考核过程中,各级管理者、员工因违反公平、公正原则被投诉,经集团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查证属实者,按照集团相关制度给予严肃处理。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由集团总裁办负责解释。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