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饮服务单位自查制度
餐饮服务单位自查制度
第一条 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相结合的形式,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第二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相关岗位食品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经营条件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应立即采取改进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等,应立即停止加工经营行为,并向所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第三条 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第四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进行1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先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第五条 各类检查结果记录归档备查。
第二篇:2013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自查工作
2013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自查工作
汇 报
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师市食药监电发【2013】11号文件精神,按照师市食药局的要求,红旗农场卫生监督所对管辖内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所长为组长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各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安排部署工作。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1、做好餐饮服务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摸底。
2、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3、按餐饮服务单位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要求切实加强监管,做到全面覆盖,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4、做好今年餐饮服务单位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三、认真开展整顿工作:
1、基本情况:
农场共有餐饮服务单位49家,从业人员123人。其中: 学校食堂3家,从业人员10人,幼儿园食堂2家,从业人 员5人。
2、监督检查情况:
2013年累计出动卫生监督人员61人次、车辆4台次,监督检查餐饮经营单位41家、学校食堂2家、幼儿园1家,旅游风景区3家。
3、整治的重点:
以学校食堂、农家乐、旅游景点、大、中、小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进行整治,重点检查餐饮服务许可证经营是否在有效期内,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情况,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餐饮具消毒及设备运转情况,加工场所卫生环境情况。
4、量化分级工作:
今年11月份,红旗农场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49家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量化分级,除8个新申请办证和6个到期正在申请办证外,平脸25个,整改10个,对整个的单位下达监督意见书进行整改。
三、专项整治工作的内容: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开展餐饮服务单位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1、开展学校食堂春季、秋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将3月、9月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相结合,检查学校食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学校是否建立校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以及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情况等,并将存在的问题以下达监督意见书及时反馈学校主要负责人。
2、开展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师市食药局的文件精神,对41家大、中、小型餐饮业进行整治,重点是检查餐饮业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原料进货索证、餐饮具清洗消毒吉设备运转情况、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经营场所的卫生环境。
3、开展节假日期间的专项检查。一是做好节假日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以“春节”“五一”、“中秋”“十.一”为重点,监督检查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督促整改落实,排除安全隐患,保障了节假日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二是以旅游景区、农家乐为主,抓好餐饮食品安全的专项检查,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其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意识。三是在各项专项整治工作中,共下达监督意见书60余份,按要求进行整改。
四、存在的问题:
1、索证索票落实不严,索证登记不全,无购货店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无肉类动物检疫合格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按时整改。
2、突出问题是各餐饮服务单位在建筑布局和工艺流程欠合理现象,受条件和位置的影响,监督整改难度较大,在量化分级管理评定上有一定影响。
3、多为小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场所卫生状况较差,不符合卫生要求,整改后不能长期保持,“脏”“乱”现象时有发生。
4、个别学校食堂管理混乱,卫生条件差,垃圾处理不及时。加工操作不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食品留样不规范。
五、下步的工作打算:
1、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推进日常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全面提升。
2、进一步提高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有计划地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培训。
3、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学校食堂及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
红旗农场卫生监督所
二0一三年十一月
第三篇:餐饮服务单位投诉受理制度
餐饮服务单位投诉受理制度
一、顾客投诉的接收
1.遇有顾客投诉时须礼貌、耐心地接待。应怀着同情心聆听顾客诉说,必要时可礼貌地询问,但切忌打断顾客的讲话。
2.表示出对顾客投诉的关心, 使顾客平静下来。
3.仔细聆听或向顾客了解投诉的原因;询问投诉内容、原因、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顾客要求等,并尽量留下顾客的联系资料。
4.显示决断力。站在顾客立场上表示同情,真诚地向顾客致歉,并正面回答客人问题(要注意语言技巧)。
5.充分意识顾客的自尊心。
二、顾客投诉的记录及调查
1.了解顾客最初的需要和问题的所在。
2.找有关人员进行查询,了解实际情况。3.投诉顾客的姓名、有关内容记录要准确具体。
4.调查认真细致,对待顾客投诉要保持冷静,不推诿、不争辩、不怠慢,专心致志为顾客解答问题。
三、告诉顾客处理问题的办法。
1.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尽量满足顾客要求。
2.事实调查清楚后,耐心转告投诉人,征求投诉人对处理的意见,不得强迫顾客接受。
3.按协商后双方认可的办法解决顾客问题。4.如属无效投诉应耐心向顾客解释,需要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把对让给顾客”。不要对无法办到的事做出承诺。
5.如属有效投诉,即企业方面原因引起的投诉,要主动承担责任并表示歉意,不使顾客情绪进一步恶化。投诉处理人在折扣权限下,可以减免一定金额,如报损等,但如果超出权限金额,需要向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要求授权;通常在给顾客补偿的时候,就会在送鲜花、水果、饮料、礼品等福利上考虑,尽量避免直接作折扣。
6.把将要采取的措施告诉投诉者,并监督执行情况。
四、对处理问题的过程作追踪检查。一旦顾客选择了解决方法便即刻开始工作,同时关注处理的进展情况并作追踪检查。并将追踪检查回访情况如实登记《顾客投诉记录表》 上以备查。
第四篇:餐饮服务相关制度
餐饮服务相关制度
一、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应当配备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具体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根据负责人的授权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自律自查,督促制度落实;
(二)组织实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督促不符合岗位健康卫生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调离岗位;
(三)制订、实施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计划;
(四)审核进货查验管理执行情况,对不合格食品实行一票否决权;
(五)督促处置不合格食品;
(六)审核各项食品安全记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指责。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介绍情况并提供资料。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渗出性皮肤病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岗前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四、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当每日健康晨检,出现咳嗽、发热、皮肤伤口或感染等有碍于食品安全的病症时,应当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岗位的卫生管理要求,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手部清洁,不得在食品经营场所或贮存场所内从事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六、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健康检查和处置以及日常卫生检查等应当记录并建立档案,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污损,保管期限最低不得少于2年。
三、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每年制定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二、从业人员应当熟悉与岗位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必备的岗位卫生操作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未通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考核的食品安全管理员不得上岗。
四、食品安全管理员一年内2次以上(含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应当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培训、考核的方式。
五、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应当建立档案,内容应当包括培训、考核以及整改措施实施的时间、地点、人员、方式、记录人等信息,不得涂改或污损,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四、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制度
一、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 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曰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 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
二、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时,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三、从食品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四、从食品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当确认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五、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 和每笔供应清单。
六、从食品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和农贸市场采购畜禽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从屠宰企业直接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 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七、采购乳制品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八、批量采购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 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九、采购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集中消毒企业盖章(或签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的批次出厂检验报告(或复印件)。
五、食品采购进货查验及台账记录制度
一、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专(兼)职人员应当 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食品安全基本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
二、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曰期等。
三、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进货时间顺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六、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制度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餐饮服务活动,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 服务许可证,接受社会监督,承担主体责任。
二、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经营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严格 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1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 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八、各种检查结果记录归档备查。
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的经营活动,对涉及的食品、工具、设备等进行封存,并自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
三、应当立即执行不合格食品处置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相关供货者和消费者,防止突发事件恶化。
四、应当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五、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涉及的食品名称、批号、数量、生产厂家和联系方式、供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以及处置的方式和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八、食品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贮存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
二、各类食品销售设施设备使用后应当立即清洗,存放在清洁的容器或区域内。直接接触食品的应当消毒,非直接接触食品的适时消毒。
三、配备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 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四、用于加工、贮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设备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五、贮存、运输食品,应具有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设备、设施,配备专用车辆和密闭容器,远程运输食品须使用符合要求的专用 封闭式冷藏(保温)车。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六、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七、用于食品加工制作的设备、设施不得用作与食品无关的用途。
九、粗加工切配安全管理制度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植物性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 用,加工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有明显标志并分开使用。
五、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
六、切配好的食品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七、加工结束及时拖清地面,水池、操作台、工用具、容器及所用机械设备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做到刀不锈、板不霉、整齐有序,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八、在专用洗拖布池或洗拖布桶内涮洗拖布。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内清洗拖布。
十、烹饪加工管理制度
一、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二、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C。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油炸食品时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随时清除煎炸油中漂浮的食物碎屑和底部残渣,煎炸食用油不得连续反复煎炸使用。
三、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严格按照标识上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完后,由专人专柜保存。
四、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凉透后及时冷藏,并标注加工时间等。
五、隔餐隔夜熟制品、外购熟食品必须在食用前充分加热煮透。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六、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各种工具、容器标识明显,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加工后的直接入口食品要盛放在消毒后的容器或餐具内,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和容器。
七、灶台、抹布要随时清洗,保持干净。不用抹布擦拭已消毒的碗碟,滴在碟边的汤汁用消毒布擦净。按规定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理抽油烟机罩。
八、工作结束后,调料品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
十一、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
一、设置专用的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区域(或专间)及设备,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二、餐饮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 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饮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四、餐饮具做到当餐回收,当餐清洗消毒,不得隔顿、隔夜。
五、餐饮具应首选热力方法进行消毒,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 洗涤剂)刷、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使用化学药物消毒 的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洗涤剂)刷、清水冲、药物泡、清水冲、保洁的顺序操作,并注意要彻底清洗干净,防止药物残留。
六、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沐、无不溶性附着物,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七、消毒后的餐饮具及时放入保洁柜密闭保存备用。盛放消毒餐饮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标记,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八、采购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营业执照复印件、消毒合格凭证,清洗消毒餐饮具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必须符合囯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九、洗刷消毒结束,及时清理地面、水池卫生,及时处理泔水桶,做到地面无积水,池内无残渣、泔水桶内外清洁。
十、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 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十一、专人做好餐饮具清洗消毒及检查记录。
十二、食品添加剂使用和公示制度
一、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罂粟壳、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
二、加工经营食品为现制现售模式,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三、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五专”管理:专店采购、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专柜存放(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登记,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向消费者公示。备案和公示内容包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名、生产单位、用途、添加食品及添加使用量等内容,如有变更须及时更新备案。
五、公示的基本信息要与实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相符,不得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换公示信息。
十三、餐厨废弃物管理制度
一、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加强废弃物的处置管理,确保废弃物不非法流入食品市场。
二、应当配备专门的容器或场所存放废弃物,并使用醒目标识加以区分。液体废弃物、具有挥发性气味的废弃物等应当存在密闭容器中,做到日产日清。
三、废弃物的处置应当交由具备合法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置,索取其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并签署合作协议。
四、不得乱倒乱堆废弃物,不得将废弃物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厕所、公共水域或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者备案的单位或个人处理。
五、应建立废弃物处置台帐,如实记录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以及处置单位等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五篇: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晨检制度(本站推荐)
宾川县金牛镇第二初级中学 食堂从业人员晨检制度
一、每天早晨餐饮单位工作人员上班后,由餐饮单位负责人对每位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观察餐饮单位工作人员精神状态是否有过度疲劳和病态;
2、观察餐饮单位工作人员有否咳嗽、咯血(有患肺病的可能);
3、观察餐饮单位工作人员双手有否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4、询问餐饮单位工作人员有否痢疾、腹泻、发热、呕吐等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
5、观察餐饮单位工作人员有否带戒指、项链等违规饰品,指甲是否剪短,个人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6、检查餐饮单位工作人员是否穿戴工作服上岗。
二、每天由晨检人员填写好晨检表,并在晨检表上签字,晨检表要求真实。
三、如检查中发现个别餐饮单位工作人员不符合卫生要求或患有传染性疾病,按以下方法处理:
1、餐饮单位工作人员带戒指、项链等违规饰品,要求在工作前脱下;
2、对指甲过长,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其搞好个人卫生后上班。
3、要求餐饮单位工作人员不穿戴工作服不得上岗。
4、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5、餐饮单位工作人员及管理负责人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安全的疾病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宾川县金牛镇第二初级中学
2015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