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教育政策法规模拟题2
2014《教育政策法规》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于(B)起开始施行。A.1999年9月1日 B.1999年1月1日 C.1993年1月1日 D.1993年9月1日
2.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C.教师职务制度 D.教师聘任
3.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政策性文件 5.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A)。
A.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 B.教育法律现象的存在
C.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 D.教育法律意识的存在
6.《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教育的(C)基本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益性 D.创造性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
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学校下一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 C.《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C)。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10.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地域范围是(B)。A.只在本地区适用 B.在全国范围适用
C.只在本校范围适用 D.只在本省适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A)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A.人身自由 B.人身尊严 C.人身权利 D.个人财产 12.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C)。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C.学校董事会 D.学生
13.《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办法》(试行)第二十一条规定: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的,一经查出,成绩作废,(B)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A.1 B.3 C.5 D.7 14.《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第30条规定:教育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以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申请(A)强制执行。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政府 15.1981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c)正式实施。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6.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A.三年 B.三至五年 C.二年 D.四年 17.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津贴。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18.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B)。
A.平等性 B.隶属性 c.双边性 D.公益性
1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身份证、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C)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教材教法合格证 B.学生证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检证明 D.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
20.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劳动法》和(C),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教育法》 B.《民法通则》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义务教育法》 21.法律救济的前提是(C)。
A.义务得以履行 B.权利得以实现 C.权利受到损害 D.权利受到保护 22.我国的学历证书包括(B)。
A.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和专业证书 B.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和肄业证书 C.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和培训证书 D,毕业证书、培训证书和专业证书 2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专有的权利是(C)。
A.财产所有权 B.行政处罚权 C.办学自主权 D.申诉权 24.下面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学校事故的免责条件(A)。A.过失 B.不可抗力 C.紧急避险 D.意外因素
25.《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 .行政责任 D.其他责任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节假日补课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民办学校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所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5.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由于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对教师资格认定丁作造成损失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7.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个月内进行处理。(×)8.如果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 任工作人员。(×)
9.高等教育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10.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三、简答题(请选择其中3题做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答:(1)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国家依法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的、免费的教育制度。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我国现行的教育考试主要有:入学考试、水平考试、文凭方面的考试等。
(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我国的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非学历性证书。(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设立学位的学科则较多。
(7)国家实行扫除文盲教育制度。实施扫除文盲教育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组织。
(8)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2.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答: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
我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条件有:
①必须是中国公民。
②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主要表现在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实事求是,探求真理,忠于职守,爱护学生,作风正派,团结协作等方面。
③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④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科学地选择、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等。
⑤教师的身体状况也应当符合有关规定。3.依据我国法律,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答:(1)学生的基本权利。
①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②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③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④享有申诉权。这一权利是学生受教育权得以实现、其他有关权利不受侵犯的根本保障。
⑤享有人身权。
(2)学生的义务。学生因就读学校的类别和年龄的不同,所要履行的义务也有差别。
依据我国《教育法》,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①遵守法律、法规。
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遵守其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4.对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答:学校依法享有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权利。根据《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是“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四个方面:
(1)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政治态度,主要指教师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职业道德,主要包括:①热爱教育事业;②执行教育方针,教书育人;③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④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保护学生身心健康;⑤热爱学校、团结协作,作风正派;⑥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2)业务水平,主要指教师所任职务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3)工作态度。主要包括:①履行《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义务;②治学态度、忠于职责;③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④关心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等。
(4)工作成绩。这是教师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几方面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工作量、教学效果、教育效果、研究成绩、论著成果等。
四、论述题(15分)依据《教师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有哪些?结合你的理解,谈谈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答:(1)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依据《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我国教师依法享有:①教育教学自主权;②学术自由权;③管理学生权;③获取报酬权;⑤参与教育管理权;⑥培训进修权;⑦申诉权。依据《教师法》第八条的规定,教师应履行:①遵纪守法义务;②教育教学义务;③参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④尊重学生人格义务;⑤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⑥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2)教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教师的权利不能离开义务而存在。享有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
②教师的义务也不能离开权利而存在。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的享有权利。
⑧权利和义务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同一性。例如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也是教师的义务。
④由于教育的公益性质,教师的权利应以义务为出发点,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陈某是某高校教师,工作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参加过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2010年8月,由于学校有教师进修的名额,陈某便向学校提出要去进修。学校以没人替他上课为由不同意他的请求。陈某认为校领导故意和自己作对,于是与学校发生了纠纷,之后他便经常迟到、早退。学校后来决定扣发陈某9月份的工资及一千元的奖金。由于陈某不能接受学校的这一做法,陈某决定提出申诉。
请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教师申诉的范围。
答:(1)教师申诉的范围:①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②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③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2)教师陈某是否有权进行申诉?为什么? 教师陈某有权进行申诉。因为申诉权是教师的权利。至于学校是否真的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由受理机关裁决。
(3)学校作出的决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学校作出的决定合法。因为《教师法》第八条第2款规定教师应当履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教师参加进修是《教师法》赋予教师的一项权利,但应在完成本职工作或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本案中陈某因未能参加进修,在工作中经常迟到、早退,而使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影响。
第二篇:教育政策法规
教育法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指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和
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的程度制定颁布的所有有关教育的规定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教育法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
定颁布的教育法律,在我国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才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法律。我们认为,教育法是由国
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
动和教育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个称。
教育法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
测作用;强制作用。
我国教育法体系纵向的四个层次: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
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政府教育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基本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予以保障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省级统筹,县级管理的原则。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成年人有以下合法权益 人身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发展权,姓名权,肖像权,人格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是每个人具有的权利。受保护权,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它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等处于同等法律地位,均属于
国家基本法律。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处于教育的母法或教育的宪法的地位,起着统领
作用,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是所有其他教育单行法的立
法依据。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定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
现为教育法律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
育法律关系客体,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任何教育法律关系都是其主体间形成的一种权利与义务关
系。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一般包括物,行为,与人身相联系的精
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它智力成果)等。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没有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则无所谓法律关系。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管理与
被管理的关系。
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教育法律责任主体;违法行为;
行为人有过错;有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
有因果关系。
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教育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违法行为的性质,规定了
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三种方式: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
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
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
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
度。
《教师法》确立的这项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行政救济程序的制度,即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即教师申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
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是我国教育改革
与发展走上全面依法治教的法制轨道的重大标志。
《教育法》的立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邓
小平理论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要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政策依据。教育改革和
发展实践为教育法的制定奠定了实践基础。
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
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教育1法适用范围:该法的空间适用范围仅限于中华人民共
和国境内,即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不包括台
湾,香港和澳门。
教育公共性原则: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我国教育公共性原则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在中国境内举
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二,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公民,对国家,人民和社会公
共利益负责;三,教育活动应当依法接受国家,社会的监
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宪法和
法律,不得违背国家的意志,或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
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
民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均等的学习机会,其包含三层意思:
公民享有不可剥夺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机会既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法定权利,也是必须履新的义务。
是义务教育阶段公民的就学机会,教育条件和教育效果平
等。
是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公民的入学机会,竞争机会,成功
机会均等。
义务教育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的一
定年限的强迫,普及的,免费的学校教育,它属于基础教
育,我国实行是九年义务教育,采用六三三或五四制或九
年一贯制。
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
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
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怎样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
略的根本保证。
确保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根本措施。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加强教育执法和监督。
教师有两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普通的公民;另一方面
他们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
教师的义务:是指依照《教师法》及其他的法律法规,从
事教育工作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人物。
依法教育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制止侵害学生的行为,保护学生健康发展。
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
认定制度,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的特定条件和资格。
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将本着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
取的原则。
教师招聘形式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分为:招聘,续聘,解聘,解聘,辞聘。
教师考核的内容: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考核内容是政治
思想,业务水品,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四个方面,即德,能,勤,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简称《义务教育法》于2006
年6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
通过,并于2006年9月1日起实行。
义务教育的性质
义务教育具有国家性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义务教育具有社会性
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护等 财产权,指未成年人享有合法继承权。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劳动权利,包括就业安排,报酬取得,劳动成果等方面权利。其他合法权益,如参与权,隐私权,司法保护权等。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学校保护的核心。问题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思想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保护和尊严主要体现在 要爱护和平等对待每一个未成年人。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的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防范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 学校和家庭联合 学校要拓展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空间。学校要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生伤害事故是当前困扰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适用范围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生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法。学校对学生只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不承担监护职责,因此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过错才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在特殊情况下学校应该依法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一,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学校应该承担监护的职责。二,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学生伤害事故可分为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两类。意外事故是指无过错方且无法预见的事故。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双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未来发展的原则:教育部提出实施《行动计划》应当采取“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指导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提高教育质量,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则是实现着两大重点任务(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两大重要保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八项发展任务。明确了六项重点改革任务: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提出六项保障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第三篇:《教育政策法规专题》
《教育政策法规专题》教学提纲
一、基本概念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动的准则。教育法规: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的法律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
教育道德:是一些能使教师自觉地为崇高的理想服务,提高工作成绩,增进教学的威信和加强对学生教育影响的生活、工作准则所组成的一个体系,其核心是共产主义思想。
依法治教:是指教育管理从依靠政策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的轨道上来,包括依靠法律、依照法律、依据法律三个方面。
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公共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终身性
原则。
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涉及教师的教育法律关系:教师与学校的法律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教师与
同事的法律关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他标志着我国有了一部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大法,为建立健全教育法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法处于“母法”的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其他各项教育法律、法规都要依它为基本依据,不得与其确定的原则和规范相违背。《教育法》是全面依法治教的重要标志,他确立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方针和基本原则,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规定了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措施,突出强调了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的责任,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础,规定了基本的教育制度,并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教育法》共10章84条。
1、《教育法》的重要作用
(1)、制定《教育法》,是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制定《教育法》,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制定《教育法》,对于巩固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引导和保障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有重要的作用。
(4)、制定《教育法》,是全面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
2、《教育法》对我国教育制度的规定
(1)、学校教育制度
(2)、招生考试制度和自学考试制度(3)、教师聘任制度
教师聘任制: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4)、终身教育制度(5)、经费筹措制度(6)、教育管理制度
(7)、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3、《教育法》对教育法律责任的规定
法律责任:是违犯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1)、行政责任(2)、民事责任(3)、刑事责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旧《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1986年7月1日开始实行,1992年3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2006年9月1日起实行。
1、义务教育的性质
(1)、义务教育具有国家性(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3)、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4)、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5)、义务教育具有社会性
2、《义务教育法》对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学生的权利
A、受教育权 B、物质帮助权 C、公正评价权 D、人身权 E、财产权(2)、学生的义务
A、受教育的义务 B、学习义务 C、守纪义务 D、守法义务 E、养成义务
(3)、学生权利和义务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A、年龄特点 B、心理特点 C、生理特点
4、《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1)、政府的职责 a、组织 b、领导 c、保障 d、检查
(2)、社会的职责
a、支持 b、参与 c、维护 d、监督 e、宣传(3)、学校的职责 a、组织 b、管理 c、安排 d、沟通 e、保证
(4)、家庭的职责 a、支持 b、参与 c、保证 d、监督
(5)、法律责任:违反《义务教育法》要承担相当的法律责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四、关于素质教育
1992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总结了建国40多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在21世纪来临之时,面对世界环境的深刻变化,教育应作出怎样的调整与深化,落实科教兴国战略,1999年1月,国务院又正式批转了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联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教育,由其是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前景做出了规划。
1、建国40多年来中国教育的现状;
2、中国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3、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A、时代的呼唤;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国际竞争的需要; E、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4、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创新,在基础教育领域,主要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初步的创造能力。
5、素质教育的实施(1)、改革办学体制(2)、调整教育结构
(3)、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6、素质教育的保证(1)、加强领导(2)、改善教育立法(3)、改革用人制度
7、和学员共同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略)
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未成年人保护法》原则
(1)、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A、保护权益原则,即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尊重人格原则,即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发展原则,即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D、教保结合原则,即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2、《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要求
(1)、学校保护
A、受教育权
B、人格尊严 C、身心健康(2)、家庭保护
A、抚养
B、教育(3)、社会保护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4)、司法保护
A、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保护: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对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可责令其家长看管或由少管所教养;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对杀人、重伤、放火等8种严重刑事犯罪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减轻,或免于处罚。另外,对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羁押和服刑的处所也与成年人分开。
B、继承法与婚姻法方面的保护
3、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1)、犯罪年龄低龄化
(2)、犯罪手段成人化
(3)、犯罪性质严重化
(4)、犯罪因素多样化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原则
(1)、预防与矫治相结合的原则
(2)、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3)、目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
(4)、综合治理与专项斗争相结合的原则
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对学校和教师的基本要求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A、加强德育工作
B、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C、加强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举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活动
(2)、对不良行为的预防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共有9种表现(略)
A、加强学校自身法制建设,整顿教师队伍 B、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加强教育、管理 C、制止未成年人组织或参加不良行为同伙(3)、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A、认清“严重不良行为”,及时制止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有9种表现(略)
B、矫治“严重不良行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
b、奖励和惩罚并用,奖励多于惩罚 c、矫治活动应力求一致性 d、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教师资格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的条件:
A、国籍条件 B、思想条件 C、学历条件 D、能力条件 E、身体条件 F、其他条件(2)、教师的聘任
2、教师的权利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学生管理权 D、报酬待遇权 E、参与管理权 F、进修培训权
3、教师的义务
A、遵纪守法义务 B、教育教学义务 C、思想教育义务
D、尊重学生人格义务 E、保护学生权益义务 F、提高水平义务
七、班主任的职责
A、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B、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C、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D、关心学生课外生活。E、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F、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G、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H、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A、对学生全面负责的原则 B、正面教育的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原则 E、以身作则的原则
6、班主任的条件
A、思想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心理素养 E、身体素质
八、中小学校教师常见违法行为
1、教学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A、教师超标准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损害 B、教师擅离课堂,随意停课 C、教师偷取、泄漏考题
2、教育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A、教师对学生进行负面宣传
B、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形体罚 C、教师泄漏学生隐私
D、教师对学生实施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A、教师对学生乱收费、乱罚款 B、教师随意剥夺学生受教育权 C、教师奸污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进行伤害
E、教师对在校生未尽监护责任
第四篇:2017年导游证《政策法规》模拟题 1
2017年导游证《政策法规》模拟题(1)
一、多选题
1、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ABCD),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
A、纪念建筑物 B、古建筑
C、珍贵艺术品 D、传世文物
2、我国的文物收藏基本可分为(ABD)。
A、文物保护单位 B、馆藏文物
C、传世文物 D、私人收藏文物
3、某外国旅游者在中国购买到一些文物,欲携带出境,遂向导游小李打听须履行的手续,小李依法告知,个人携带文物出境的(BD)。
A、须向海关申报 B、经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鉴定并发给出口凭证
C、经征税并持税单 D、从指定口岸运出
4、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实行(ABC)的管理方针
A 科学规划 B 保护为主
C 严格管理 D 开发服从保护
5、风景名胜区的等级有(AB)
A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B 省级风景名胜区
C 市县级风景名胜区 D 世界级风景名胜区
6、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AC)
A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 省级自然保护区
C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D 市县级自然保护区
7、自然保护区分为(ABD)区域
A 核心区 B 缓冲区
C 实习区 D 实验区
8、森林公园分为(ABC)级。
A 国家级森林公园 B 省级森林公园
C 市、县级森林公园 D 地方级森林公园
9、下列是属于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的是(ABCD)
A 古墓葬 B 石刻
C 古旧图书资料 D 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
10、旅游资源按其性质和成因可分为(AB)
A 自然旅游资源 B 人文旅游资源
C 生态旅游资源 D 环境旅游资源
11、下列属于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的活动的是(ABCD)
A 开茺 B 修坟
C 采石 D 开矿
12、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ABCD)的管理原则。
A 科学规划 B 统一管理
C 严格保护 D 永续利用
13、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ABD),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A 陆地 B 陆地水体 C 湿地 D 海域
14、下列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的是(ABCD)
A 老王家地底下发现的珍贵艺术品 B 古文化遗址
C 石窟寺 D 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
15、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发现地底下有文物,应该(AC)
A 保护现场 B 立即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 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D 报告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16、下列哪些是属于合法的私人所有的文物(ABCD)
A 某人家里的祖传文物 B 王某从某文物商店购买的文物
C 张某的朋友送给他的文物 D 李某从朋友那里买来的文物
17、国家旅游局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具体负责评定(ABC)旅游区
A AAAAA级
B AAAA 级
C AAA级
D AA级
18.国家的文物工作贯彻(ABCD)的管理方针
A 保护为主 B 抢救第一
C 合理利用 D 加强管理
19.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应具备下列条件(ABD)。
A.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 B.自然、人文景观比较集中
C.能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D.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活动
20.我国风景名胜区等级划分评定的主要依据有(ABCD)
A.规模大小 B.名胜区内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
C.环境质量 D.游览条件
21.某高校学生赴庐山实习期间,一学生用所带的刀具砍断一棵古树的一根树根,被管理人员发现。对该生的行为,管理机构可以给予该生(BC)
A.刑事拘留 B.责令停止破坏活动,赔偿经济损失
C.可根据情节处以罚款 D.根据情节处以警告或严重警告
22.对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三者的关系应当是(ABC)
A.保护是前提 B.开发是手段
C.利用是目的 D.保护是手段
23.以下(ABCD)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
A.洛阳的古墓博物馆B.皖南事变遗址
C.黄山宏村古民居D.“五四运动”照片
24.安徽某县农民在自己的承包地里挖沟通水时,发现一金属块,清洗干净后,惊喜地发现和自己家中祖传下来的官印一样,此事传开惊动了附近的农民,议论纷纷,其中不正确的议论有(ACD)
A.自留地里发现的,该自己留着 B.还是上缴国家,心安理得
C.真是幸运,赶快找个古董贩卖掉 D.还是卖给外国人,更划算
25.我国文物级别的划分是文物的(ABC)。
A.历史价值 B.艺术价值
C.科学价值 D.观赏价值
26.我国《文物保护法》对地下埋藏文物进行考古发掘的原则有(ABC)。
A.报批原则 B.国有原则
C.(非经特许)禁止外国人原则 D.恢复原样原则
27.按《文物保护法》规定,出口文物必须(ABC)
A事先向海关申报 B.获取出口许可
C.经指定口岸 D.经鉴定不能出口的,国家没收
28.旅行社组织一旅游团游览某风景名胜区,其中旅游者甲、乙、丙、丁发现树丛中有一窝刺猬,捕捉后准备烧烤品尝,被景区管理人员发现。对旅游者甲、乙、丙、丁的这种行为,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对他们(ABC)
A.责令停止破坏活动 B.责令赔偿经济损失
C.根据情节处以罚款 D.根据情节予以警告或严重警告
29.某旅行社组织的“中学生植物标本夏令营”在某风景名胜区开营,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采集标本必须(ACD)
A.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同意 B.在植物学家指导下进行
C.限定数量 D.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
30.某公民欲将祖传文物卖给R国的D先生,D先生特别喜欢文物,又不知道能否购买,遂向导游员小王打听。小王依据《文物保护法》告之(CD)
A.可以购买,公民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 B.可以购买,但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C.不可以购买,私人收藏的文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 D.不可以购买,私人收藏的文物,可由指定单位收购
31、风景名胜旅游资源利用的要求是(ABCD)
A.应当按照规划确定的游览接待客量,有计划的组织游览活动,不得无限制的超量接待游览者
B.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游览者的安全和景物的完好
C风景名胜区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
D 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和随意改变
32、《文物保护法》对地下埋藏文物考古发掘的规定,具体体现了下列原则(ABCD)
A.地下埋藏文物属国家所有,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B.经发掘出土的文物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
C.保养、移动文物时,必须修旧如旧 D.未经国家特许,任何外国团体不得在我国境内进行考古调查或发掘
33、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哪几种方式取得的文物(ABCD)
A依法继承或接受赠与 B从文物商店购买
C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 D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34、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ABC)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A 高某在矿山开采中发现的古墓葬 B 赵某从新批的宅基地里挖掘出的 C 张某捐赠给某省博物馆的 D 史某从文物拍卖企业购买的 35 旅游资源的特征有(ABC)
A 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B 有特定的观赏价值,文化或科学价值
C 能被旅游业所利用 D 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物质
第五篇:教育政策法规读后感
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心得
韩琰 136323
最近我们学校教师对《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政策法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与探讨,对如何才能强化师德,树立教育新风,有了自己更深刻的体会。
《义务教育法》对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教师法》告诉我们: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和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他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立业之基石、兴业之根本。要从师德建设的领域中做起,着力塑造深切的教师之爱,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爱”,就是要立足于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关爱每一个学生;“责任”,就是要着眼于为民族复兴、国家未来、学生终生幸福负责。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应有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因为教师是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专业人员,要有正确的专业态度,即对待教育应鞠躬尽瘁、甘为人梯的精神;对待学生应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同事应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应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工作就是服务”。这句话很有理论深度,高屋建瓴,是对我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态度的高度概括,是本次活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指南。我们的工作必须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愿望。对学生的全面负责就是全面服务,只有服务到位,学生和家长才能满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专业上说,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心理科学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都是衡量一名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要刻苦钻研业务,学习新大纲新理念,使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工作实际中去。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全体学生,依据学生实际了解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与方案,设计教学程序,开展有趣、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创新。教师还要与学生打成一片,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能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沉着、自制、耐心,对艰苦的教育工作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而素质教育不是一种运动,也不是一阵风。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细致的工作,落实在每一个孩子在学校中的每一天,体现在学校各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素质教育不应该是难以作为,只要能静下心来,仔细地去思考如何在一些细节上、在各个学科上下功夫,脚踏实地去研究教育教学、课程以及学校活动设计,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