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政策法规试卷
2012年教育政策法规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2、在对教育机会平等的概念的理解上,所谓过程上的平等是指(学习过程的平等)。
3、《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我国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正式施行是从(1994年1月1日)开始的。
5、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教育行政法规)。
6、教育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是(教育法律规范)。
7、对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进行规定的是(宪法)。
8、学校在实施教育法规定的招生权、颁发学业证书权的过程中,其法律地位是(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
9、属于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是(法人)。
10、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我国对学校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实行审批制度和(登记注册制度)。
11、在现阶段,我国学校与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人之见关系的法律调整,最突出的反映在所有权关系、邻里关系和(合同关系)。
12、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专业人员)。
13、将中小学教师列入公务员职务的国家是(德、法)。
14、根据《教育法》等的规定,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15、制裁手段表现在教育法律责任上的形式有(剥夺财产)。
16、对教师追究其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17、学生伤害事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18、张某担任某市高一数学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张某服务期未满、学校数学老师不足为由不予以批准张某在职学习。张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当地县政府)。
19、在教育行政复议过程中,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并应制作复议决定书。
20、我国独立的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
21、《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2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5、《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结构从(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27、如果要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8、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9、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30、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31、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教
育教学关系)。
32、(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3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对未成年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34、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学校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35、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37、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38、根据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是(14周岁以下)。
39、学校应对学生开展全防范教育,是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伤害。40、各地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拖欠(教师工资)。
41、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42、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同点是(性质相同)。
43、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44、《教育法》在教育法律渊源中属于(基本法律)范畴。
4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行政法规)。
4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47、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
工作人员。
48、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49、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有可能称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某市教育局)。
50、《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的法定年龄为(6周岁)。
51、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52、在聘任制条件下,学校与教师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责任)。
53、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54、(依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55、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关系)。
56、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57、《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在本行行政区域内集资办学,勇于实施义务教育的危房改造和修缮,新建校舍,不得挪作他用。
58、又教育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成为(教育法律关系)。
59、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内容。6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61、某校教师张某在教学过程中违反《教育法》,未按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其法律责任主体为(教师张某)。62、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和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6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
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64、辞聘是(学校与教师双双协商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65、解聘是(学校单方要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66、辞职是(教师单方请求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
67、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据是(教育法律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
68、《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方向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
69、学校具有行政主体(法人)和行政相对人三种不同身份。70、任命制下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71、某教育厅工作人员李某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因工作与学校一工作人员王某发生争执,最后动起手来,并将该工作人员打伤,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是(教育厅与王某)。
72、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活动中的纠纷,从而使权益受到伤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的制度称为。(教育法律救济)73、《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扶持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条规定体现了教育法的(平等性)基本原则。
二、双选题
1、我国目前教育法律法规关于教育行政部门责权利等方面规定存在的问题是(重实体、轻程序)(重权利、轻责任)
2、根据法作用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教育法具有两个作用即(规范作用)(社会作用)。
3、我国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实施方式)(制定主体)上的不同。
4、教育法律规范一般具有两个特征即(规范性)(概括性)。
5、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包括(行为准则)(法律后果)。
6、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与企业法人的不同表现为(设立目的不同)(经费来源不同)。
7、属于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是(申诉权)(人身权)。
8、按照我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应包括(身体素质)(教育教学能力)。
9、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主观要件,其中过错包括(故意)(过失)。
10、教育行政诉讼作为诉讼中的法律救济手段,其特点是(诉讼专属)(标的确定)。
11、教育立法的目的在于教育法的实施。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教育法的使用)(教育法的遵守)。
12、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13、《义务教育法》的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教育法)制定本法。
14、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15、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17、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地位。
18、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追究民事法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0、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王某
上课说话,教师令其抄课文5遍)(李某等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21、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于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23、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学校的校园、场地为(本单位修建办公楼)(本单位修建家属住宅)。
24、小民在学校发生被开水烫伤的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小民)(及时告知小民父母)。
25、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自护自救教育)。
26、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尤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给予(劝诫)(制止)。
27、因追查罪犯的需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有权利依法进行检查的机关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三、多项选择
1、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受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权利和义务相一致)(教育法制统一)。
2、教育法的主要渊源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约和协定)。
3、学校应履行的法定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遵守国家有
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
目)。
4、有关教师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
5、教育法律责任包括(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6、教育法的特征包括(公定力)(强制力)(多变性)(无统一法典)。
7、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可分为两类(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一般民事法律关系)。
8、教师在《教育法》中所享有的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性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9、学生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一般采用(警告)(记过)(留校察看)。
10、对教师综合考核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四、判断题
1、当人类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极大丰富后,绝对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平等就可以实现。(×)
2、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法律是教育政策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特定表现形式。(×)
3、教育法的多变性主要是由于教育执法主体的多元性所致。(×)
4、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基本内容。(√)
5、教育法规范与教育法在逻辑上是从属关系,教育法是属概念,教育法律规范是种概念。(×)
6、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享有参与制定教育法规或计划、听证、排除违法行政的请求和行政介入等权利。(×)
7、目前我国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方式
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六种,这六种处分方式在所有学校都是适用的。(×)
8、教育法律责任是实施法律制裁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法律制裁则是实施教育法律责任的主要方式。(√)
9、无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还是学校的教育保护职责,其产生的方式有法定与指定两种。(×)
10、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教育行政机关既具有上诉权,也具有反诉权。(×)
11、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
12、教育行政法规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指定。(×)
1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
14、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和课本费。(×)
15、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16、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即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7、采用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得取消其学籍。(×)
18、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19、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宪法”。(√)
21、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
2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参加者。(√)
23、《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
24、制定《教师法》是为了纠正教师的错误行为。(×)
25、依法治教的主体即指各级行政机关。(×)
2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终身的。(×)
27、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利,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的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28、教师在教育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始于其获得教师资格,并受聘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任教,止于解聘。(√)
2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植物、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0、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设施中活动。(√)
31、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有监护职责。(×)
32、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是教师的义务。(×)
33、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申诉的十五日内,作出处理。(×)
3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
35、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36、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
37、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38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39、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五、简答题
1、简述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答:(1)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2)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3)依法治教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4)依法治教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2、简述教育法的社会作用。答:(1)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2)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3)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4)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5)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3、简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答:(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未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4、简述教育法救济的内涵及其作用。答:(1)内涵: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2)作用:a、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学生机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作用。B、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预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犯侵权行为。C、标示教育法治,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作用。
5、简要回答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答:(1)概念: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
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2)构成要素:a、教育法律关系主体。B、教育法律关系客体。C、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6、简要回答教师资格的条件。答:条件有:国籍、思想品德、学历、教育教学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答:(1)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4)享有申诉权(5)享有人身权。
8、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答:(1)有损害事实(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答:(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如何处理?
答:(1)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的人员侮辱、殴打教师的,应由其所在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2)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教师,造成轻微伤害的;公然侮辱教师侵犯教师人身权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该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伍佰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规定,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3)对于侮辱、殴打教师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由人民法院追究民事责任。其中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费等;造成教师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损害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应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失。(4)对于侮辱、殴打教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简要回答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答:(1)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一方面基于学校的宗旨和任务,及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必须享有一定的对学生的管理权限。另一方面是基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2)平等关系:首先人格上的平等,其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再次学生有权要求教师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公正评价。
12、简述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特征。答:(1)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是受《教育法》保护的法定的申诉制度,不同于其他意义的申诉制度(2)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具有特定性的权利救济制度。
13、简述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答:(1)关系:A、教育领域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体现在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的条件下是统一的。B、也体现在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依存C、还体现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2)权利:A按照章程自主管理B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C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D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E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F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G
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H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I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4、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点。
答:(1)概念: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2)特点:A、必须有法律明文的规定B、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C、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D、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
15、简述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其原因分析。答:(1)学校责任事故,即由于学校过错二造成的事故。(2)学生责任事故,即由于学生本人或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的过错造成的事故。(3)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事故,即因与学校或学生个人活动有关的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过错造成的事故(4)混合型责任事故,即由多方当事人的共同过错而造成的事故(5)实践中也会有一些学生伤害事故是由于不可抗力或意外因素造成的,或者在学校的管理职责范围之外发生的。
16、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试述教育法律责任的内涵与特点?并谈谈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
1、内涵: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法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2、特点:必须有法律明文的规定;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
3、构成要件:有损害事实;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
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什么法律关系?试论教师应怎样处理与学生间的关系?
答:
1、(1)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享有一定的对学生管理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评价权;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权;教师对学生的权利进行维护。(2)平等关系:首先人格上的平等,其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再次学生有权要求教师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公正评价。
2、教师应这样处理与学生的关系:(1、)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和恰当的教育方式。我们强调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观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占地位和作用的看法;教师教育方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模式,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在认知、情绪、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发展,而民主型教师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对学生既严格要求,有尊重他们的人格与才能,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并可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3、)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纳入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4)、重视学法指导。
3、联系当前中小学现状,论述如何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答:
一、我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现阶段正是我国社会体制的转轨期,人们的思想受到空前冲击,一些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严重腐蚀着人们健康的思想肌体。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一些校园蔓延着,状况令人担忧,但是我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对他们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是重大的。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
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二、学校应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
(一)正面教育
1、通过政治理论课直接向学生正面灌输一些思想道德知识,诸如远大理想、勤俭节约等优秀品德。
2、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中小学生。
3、注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二)辅助教育
1、通过演讲、讨论及放电影录像等形式。
2、通过班会团会形式。
3、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
4、通过从校外聘请专家学者,有名望的前辈或社会团体给中小学生做一些专题报告等。
(三)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四、中小学教师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4、结合教师工作实际,谈谈应当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答:
一、师生之间的关系表现形式是多方面,而且各种形式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
1、师生间的组织关系和工作关系。
2、师生间人际关系和心理关系。
二、依法治教下正确的师生关系特征有::
1、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享有一定的对学生管理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评价权;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权;教师对学生的权利进行维护。
2、平等关系:首先人格上的平等,其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再次学生有权要求教师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公正评价。
三、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途径:
1、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现教的方式的转变(1)主体性教学,转变观念摆正位置(2)进行主体教学,转变自身角色(3)创设教学情境,应在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实现评价多元化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2)给学生充分时间自主学习(3)选择恰当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内容(4)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获得知识。
第二篇:新教师教育政策法规试卷
新教师教育政策法规试卷
单位:姓名:小莫同学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培养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严格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法律义务和教师
职业道德,严格禁止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3.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 之
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4.《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于
5.《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以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
6.学校依法治校是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
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
可依。,改善教师的工
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8.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以平等、自愿
为基础的劳动法律关系。
9.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方针政策。
10.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
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教育法》赋予了学校自主管理权,但自主管理权不是无限的,而应该
有一个基本的遵循,因此,(D)是学校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
A.教师B.校长C.学生D.章程
2.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
关法律规定,(D)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校长B.学校负责人
C.有关直接责任人D.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
3.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该具体
行政行为之日起(D)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
限的除外。
A.15日B.20日C.30日D.60日
4.(A)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
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
5.《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B)和其他合法权
益不受侵犯。
A.自由、尊严B.人身、财产
C.成长、健康D.人身、人格
6.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B),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的行为。
A.个人意愿B.人格尊严C.人身自由D.身心发展规律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B)。
A.交通安全事故B.人身安全事故
C.突发事故D.食品安全事故
8.对于(A)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B.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C.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D.已满十六周岁不满二十周岁
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A),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
C.抚养义务和培养义务D.教育职责和照管义务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B)。
A.职业教育B.青春期教育C.心理健康教育D.特长教育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适用范围?
答
: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什么?
答:
1.教育与被教育关系
2.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3.保护与被保护关系
4.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3.简述中小学教规师职业道德范的主要内容。答:
(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4.按照《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师哪些师德底线不能触碰?
答: 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以侮辱、讽刺、挖苦、嘲笑等方式伤害学生人格尊严的;侵犯学生隐私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索要或者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强制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等谋取个人利益的;组织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家教的;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审、教学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等。这些违反师德的行为,视其情节严重情况,可以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行政职务等处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法对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有何要求?
答:
(1)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
(2)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
(3)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责。
2.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和逐步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
作为新教师,通过近段时间认真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深刻认识到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所以的教学当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依法执教。要认真、踏实地做以依法管教、依法行教、依法保护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2)、爱岗敬业。要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运用第二课堂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锻炼学生的思想和品质;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交朋友,沟通心灵,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3)、热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既不能溺爱,又不能宠爱,主要表现在:①爱而不溺,严而有格;②尊重信任,循循善诱;③公平公正,一视同仁。4)、严谨治学。作为新老师也要时时刻刻的不断自我提升,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做到:①刻苦学习锲而不舍②要将“刻苦”与“严谨”相结合③学而不厌做到“三勤”。5)、团结协作。这是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团结协作,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学,应该做到:①谦虚为怀自知之明;②严以律已,以诚待人;③相互帮助通力合作;④学习先进共同提高。6)、尊重家长。教师应该与家长加强联系和沟通,联系和沟通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尊重家长。其方法有:①主动联系及时沟通;②听取建议积极配合;③平等待人尊重而不迁就;④宣传教育科学改进教育方法。7)、廉洁从教。廉洁从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部分,其明确要求我们:①坚守大义,不取非法之利;②廉洁自律,不坠秽污俗沼之中;③公正从教,以廉明维护教育公正。8)、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要认真实施这一职业道德规范,必须牢记它的具体要求。①做优秀品德的垂范者;②做高素质的教育者;③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五、案例分析(10分)
初中学生王某,因咳嗽发烧休假2天,为不耽误学习,吃药治疗的同时坚持到校上课。家长向张老师说明情况,并提出这周不要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的请求。当时学校正在组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张老师鼓励全班同学都参加,并且询问王某能否参加,王某不愿意给班级拖后腿,表示参加。2天后,家长找到学校,说孩子因参加户外活动,病情加重患肺炎住院了,已经和班主任沟通了为什么还让学生参加活动?
虽然张老师没有违反《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但是作为老师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增强什么意识?
答:
第三篇:教育政策法规
教育法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指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和
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的程度制定颁布的所有有关教育的规定性文件的总称。狭义的教育法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
定颁布的教育法律,在我国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才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法律。我们认为,教育法是由国
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
动和教育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个称。
教育法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
测作用;强制作用。
我国教育法体系纵向的四个层次: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
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政府教育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基本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予以保障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省级统筹,县级管理的原则。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成年人有以下合法权益 人身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发展权,姓名权,肖像权,人格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是每个人具有的权利。受保护权,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它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等处于同等法律地位,均属于
国家基本法律。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处于教育的母法或教育的宪法的地位,起着统领
作用,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是所有其他教育单行法的立
法依据。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定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
现为教育法律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
育法律关系客体,教育法律关系内容。
任何教育法律关系都是其主体间形成的一种权利与义务关
系。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一般包括物,行为,与人身相联系的精
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它智力成果)等。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没有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则无所谓法律关系。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管理与
被管理的关系。
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教育法律责任主体;违法行为;
行为人有过错;有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
有因果关系。
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教育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违法行为的性质,规定了
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三种方式: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
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
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
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
度。
《教师法》确立的这项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行政救济程序的制度,即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即教师申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
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是我国教育改革
与发展走上全面依法治教的法制轨道的重大标志。
《教育法》的立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邓
小平理论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要为教育法的制定提供了政策依据。教育改革和
发展实践为教育法的制定奠定了实践基础。
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
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教育1法适用范围:该法的空间适用范围仅限于中华人民共
和国境内,即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不包括台
湾,香港和澳门。
教育公共性原则: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我国教育公共性原则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在中国境内举
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二,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公民,对国家,人民和社会公
共利益负责;三,教育活动应当依法接受国家,社会的监
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宪法和
法律,不得违背国家的意志,或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
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
民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均等的学习机会,其包含三层意思:
公民享有不可剥夺的平等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机会既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法定权利,也是必须履新的义务。
是义务教育阶段公民的就学机会,教育条件和教育效果平
等。
是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公民的入学机会,竞争机会,成功
机会均等。
义务教育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的一
定年限的强迫,普及的,免费的学校教育,它属于基础教
育,我国实行是九年义务教育,采用六三三或五四制或九
年一贯制。
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
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
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怎样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
略的根本保证。
确保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根本措施。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加强教育执法和监督。
教师有两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普通的公民;另一方面
他们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
教师的义务:是指依照《教师法》及其他的法律法规,从
事教育工作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人物。
依法教育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制止侵害学生的行为,保护学生健康发展。
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
认定制度,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的特定条件和资格。
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将本着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
取的原则。
教师招聘形式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分为:招聘,续聘,解聘,解聘,辞聘。
教师考核的内容: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考核内容是政治
思想,业务水品,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四个方面,即德,能,勤,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简称《义务教育法》于2006
年6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
通过,并于2006年9月1日起实行。
义务教育的性质
义务教育具有国家性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义务教育具有社会性
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护等 财产权,指未成年人享有合法继承权。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劳动权利,包括就业安排,报酬取得,劳动成果等方面权利。其他合法权益,如参与权,隐私权,司法保护权等。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学校保护的核心。问题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思想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保护和尊严主要体现在 要爱护和平等对待每一个未成年人。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的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防范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 学校和家庭联合 学校要拓展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空间。学校要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生伤害事故是当前困扰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适用范围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生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法。学校对学生只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不承担监护职责,因此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过错才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在特殊情况下学校应该依法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一,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学校应该承担监护的职责。二,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的监护职责。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学生伤害事故可分为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两类。意外事故是指无过错方且无法预见的事故。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双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未来发展的原则:教育部提出实施《行动计划》应当采取“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指导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提高教育质量,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则是实现着两大重点任务(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两大重要保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八项发展任务。明确了六项重点改革任务: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扩大教育开放。提出六项保障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第四篇:《教育政策法规专题》
《教育政策法规专题》教学提纲
一、基本概念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动的准则。教育法规: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的法律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
教育道德:是一些能使教师自觉地为崇高的理想服务,提高工作成绩,增进教学的威信和加强对学生教育影响的生活、工作准则所组成的一个体系,其核心是共产主义思想。
依法治教:是指教育管理从依靠政策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的轨道上来,包括依靠法律、依照法律、依据法律三个方面。
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公共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终身性
原则。
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涉及教师的教育法律关系:教师与学校的法律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教师与
同事的法律关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他标志着我国有了一部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大法,为建立健全教育法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法处于“母法”的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其他各项教育法律、法规都要依它为基本依据,不得与其确定的原则和规范相违背。《教育法》是全面依法治教的重要标志,他确立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方针和基本原则,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规定了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措施,突出强调了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的责任,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础,规定了基本的教育制度,并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教育法》共10章84条。
1、《教育法》的重要作用
(1)、制定《教育法》,是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制定《教育法》,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制定《教育法》,对于巩固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引导和保障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有重要的作用。
(4)、制定《教育法》,是全面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
2、《教育法》对我国教育制度的规定
(1)、学校教育制度
(2)、招生考试制度和自学考试制度(3)、教师聘任制度
教师聘任制: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4)、终身教育制度(5)、经费筹措制度(6)、教育管理制度
(7)、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3、《教育法》对教育法律责任的规定
法律责任:是违犯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1)、行政责任(2)、民事责任(3)、刑事责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旧《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1986年7月1日开始实行,1992年3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2006年9月1日起实行。
1、义务教育的性质
(1)、义务教育具有国家性(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3)、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4)、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5)、义务教育具有社会性
2、《义务教育法》对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学生的权利
A、受教育权 B、物质帮助权 C、公正评价权 D、人身权 E、财产权(2)、学生的义务
A、受教育的义务 B、学习义务 C、守纪义务 D、守法义务 E、养成义务
(3)、学生权利和义务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A、年龄特点 B、心理特点 C、生理特点
4、《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1)、政府的职责 a、组织 b、领导 c、保障 d、检查
(2)、社会的职责
a、支持 b、参与 c、维护 d、监督 e、宣传(3)、学校的职责 a、组织 b、管理 c、安排 d、沟通 e、保证
(4)、家庭的职责 a、支持 b、参与 c、保证 d、监督
(5)、法律责任:违反《义务教育法》要承担相当的法律责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四、关于素质教育
1992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总结了建国40多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方针、政策和措施。在21世纪来临之时,面对世界环境的深刻变化,教育应作出怎样的调整与深化,落实科教兴国战略,1999年1月,国务院又正式批转了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联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教育,由其是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前景做出了规划。
1、建国40多年来中国教育的现状;
2、中国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3、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A、时代的呼唤;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社会发展的需要; D、国际竞争的需要; E、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4、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广义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创新,在基础教育领域,主要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初步的创造能力。
5、素质教育的实施(1)、改革办学体制(2)、调整教育结构
(3)、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6、素质教育的保证(1)、加强领导(2)、改善教育立法(3)、改革用人制度
7、和学员共同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略)
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未成年人保护法》原则
(1)、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A、保护权益原则,即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尊重人格原则,即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发展原则,即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D、教保结合原则,即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2、《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要求
(1)、学校保护
A、受教育权
B、人格尊严 C、身心健康(2)、家庭保护
A、抚养
B、教育(3)、社会保护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4)、司法保护
A、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保护: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对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可责令其家长看管或由少管所教养;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对杀人、重伤、放火等8种严重刑事犯罪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减轻,或免于处罚。另外,对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羁押和服刑的处所也与成年人分开。
B、继承法与婚姻法方面的保护
3、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1)、犯罪年龄低龄化
(2)、犯罪手段成人化
(3)、犯罪性质严重化
(4)、犯罪因素多样化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原则
(1)、预防与矫治相结合的原则
(2)、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3)、目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
(4)、综合治理与专项斗争相结合的原则
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对学校和教师的基本要求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A、加强德育工作
B、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C、加强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举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活动
(2)、对不良行为的预防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共有9种表现(略)
A、加强学校自身法制建设,整顿教师队伍 B、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加强教育、管理 C、制止未成年人组织或参加不良行为同伙(3)、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A、认清“严重不良行为”,及时制止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有9种表现(略)
B、矫治“严重不良行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
b、奖励和惩罚并用,奖励多于惩罚 c、矫治活动应力求一致性 d、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教师资格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的条件:
A、国籍条件 B、思想条件 C、学历条件 D、能力条件 E、身体条件 F、其他条件(2)、教师的聘任
2、教师的权利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学生管理权 D、报酬待遇权 E、参与管理权 F、进修培训权
3、教师的义务
A、遵纪守法义务 B、教育教学义务 C、思想教育义务
D、尊重学生人格义务 E、保护学生权益义务 F、提高水平义务
七、班主任的职责
A、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B、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C、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D、关心学生课外生活。E、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F、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G、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H、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A、对学生全面负责的原则 B、正面教育的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原则 E、以身作则的原则
6、班主任的条件
A、思想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心理素养 E、身体素质
八、中小学校教师常见违法行为
1、教学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A、教师超标准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损害 B、教师擅离课堂,随意停课 C、教师偷取、泄漏考题
2、教育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A、教师对学生进行负面宣传
B、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形体罚 C、教师泄漏学生隐私
D、教师对学生实施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A、教师对学生乱收费、乱罚款 B、教师随意剥夺学生受教育权 C、教师奸污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进行伤害
E、教师对在校生未尽监护责任
第五篇:印刷企业政策法规试卷
印刷企业政策法规试卷
(二○一二年一月)
姓名单位分数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5分,共30分)
1、《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自()起施行。
A、2002年12月17日B、2003年9月1日
C、2003年7月18日
2、《印刷业管理条例》中所称包装装潢印刷品,不包括()。
A、商标标识
B、广告宣传品
C、作为产品包装装潢的纸、金属、塑料等的印刷品
D、内部性资料
3、出版单位和非出版单位委托印刷经批准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必须由()印刷。
A、出版物企业
B、包装装潢印刷企业
C、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
4、印刷企业未依条例的规定留存备查材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B、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C、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5、印刷业经营者对印刷活动中产生的残次品,应当按实际数量登记造
册,对不能修复并履行交付的,应当予以()。
A、保存B、重印C、销毁
6、印刷企业应当自完成出版物的印刷之日起()内,保存一份接受委托印刷的出版物样本备查。
A、1年B、2年C、3年
一、选择题(多项选择,每小题6分,共30分)
1、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广告宣传品、作为产品包装装潢的印刷品的,应当验证()
A、委托印刷单位的营业执照或者个人的居民身份证
B、广告经营者资格证明
C、广告发布资格证明
2、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用于指导工作、交流信息的非卖性成册、折页或散页印刷品,不包括机关公文性简报等信息资料,主要是指在()。
A、本系统、本行业
B、本市
C、本单位内部
3、从事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个人不得印刷()。
A、标有密级的资料B、布告、通告C、宗教用品
4、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的企业不得印刷()。
A、假冒、伪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B、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的广告宣传品和作为产品包装装潢的印刷品
C、商标标识、广告宣传品
5、印刷经营者应当按承印印刷品的种类登记委托印刷的印刷品的()。
A、委托印刷单位
B、名称、数量
C、印件原稿、底片
D、交货日期、收货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5分,共40分)
1、印刷单位可以接受非出版单位和个人的委托印刷报纸、期刊、图书,但不能擅自印刷、发行报纸、期刊、图书。()
2、为方便业务交流,印刷企业可以将承接的印刷品成品、半成品和印
版、纸型、底片、原稿等自行留存,以备急用。()
3、印刷企业印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有价票证或无价票证、有单位名称的介绍信、工作证、出入证等专用证件,不必出具委托印刷证明。()
4、接受委托印刷境外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的其他印刷品必须全部运输出境,不得在境内销售。()
5、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境外包装装潢印刷品的,必须事先向所在地
市级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6、印刷企业不必每年进行《印刷经营许可证》核验。()
7、印刷业经营者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应当建立、健全承印验证制度、承印登记制度、印刷品保管制度、印刷品交付制度、印刷活动残次品销毁制度等管理制度。()
8、包装装潢印刷品包括商标标示、广告宣传品及作为产品包装装潢的纸、金属、塑料等的印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