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健全纠风工作矫正机制专题调研的报告2
中共重庆市双桥区纪委
关于开展健全纠风工作矫正机制专题调研的报告
市纪委惩防办:
根据市纪委办公厅1月6日《关于健全纠风工作矫正机制专题调研的报告的通知》要求,区纪委监察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区委、区政府、区纪委监察局历年来高度重视纠风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了各类纠风专项治理,纠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纠风工作成果得到持续巩固。但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各项工作的推进,纠风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制度存在一定的瑕疵。一是新农合报销制度设计不合理,在区定点医院门诊拿药存在只能在医保证上划一半费用,患者要自付一半现金才能买到药,对比2008年以前患者在医保证上费用未用完的前提下,不需要自付现金即可买药的情况,群众对现行报销政策不够理解和接受。二是现行政策规定,医保费用实行一年结算一次,结算时对未报销部分实行清零,群众对此也不理解。三是新农合参保标准以户为单位(要求家庭每个成员必须买一个标 准)不科学,大病报销用药比例小,群众反映很大。
(二)看病贵、药价高、服务和质量不高等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专题调研中,群众对医保定点医院的药价和服务质量仍有较大反映,认为价格高于价值许多。在我区近两年的党风政风行风民主测评,医疗机构的得分也居于后列。
(三)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一是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低。我区2009年拆迁户拆迁补助大约为2.5万元,但拆迁户每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就需2.05万元,拆迁户缴了养老保险费后,所剩无几,无职业收入,维持基本生活困难,群众对补偿标准低意见很大。二是相关部门制定城镇拆迁补偿标准不一致,考虑政策延续性和实际操作性不够,群众意见很大,造成了拆迁矛盾和纠纷呈上升趋势。三是近几年我区征地拆迁力度很大,但拆迁后的土地闲置较多,特别是城区几条主干道沿线存在较多的闲置土地,土地利用率低,人民群众反映意见较为突出。
(四)农村低保透明度不高、公开程度不够。在调研中发现,有一部分享受低保的人家庭条件在当地并不算最差,却由于各种因素,享受到了低保(具体因素有:或为党政机关干部、村社干部的亲属,或各级国家党政机关为解决征地拆迁等上访户的具体问题而采取变通办法等)。当地群众普遍认为生活比较困难的个别困难户却不在低保名单中。因为 低保分配不公,透明度不高,群众反映意见较多。
(五)报刊杂志征订负担重,存在摊派现象。调研中发现,我区大多数单位、部门都反映上级部门要求订阅的报刊杂志数量过多,层层下达征订任务,并将完成征订报刊杂志情况纳入目标考核,硬性要求完成。报刊征订费成为各级财政比较重的一项负担。
(六)城镇社会保障救助机制不健全。一是个别企业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不到位、执行不严格。比如重汽集团一些确实在厂里(川汽厂)做过十几年临时工(清洁工)的,由于信息不通,在2007年清理补办临时工养老保险时,就没有机会购买到养老保险,而一些并没有做过临时工的人,因为是厂里职工亲属,得到信息后通过厂里开具的证明却办到了养老保险。二是农转非人员中有部份丧失了劳动能力的特殊人群(主要是因为意外事件造成的困难)连买养老保险都没钱,但是他们又不符合享受低保补助的条件(比如低保审核要求提供前三个月的水电气费发票,这些特殊困难户一般都是合租的房子,没有独立的水电气费单子,操作起来很难),这部分困难群众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三是 “农转非”及拆迁户中“4050”多,就业十分困难,而“4050”人员除了挣钱养家糊口外,还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造成了新的困难。
(七)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损害了群众利益。调研中发现,一部分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执行政策任务、实施项目工程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存在较多问题。有交通才修好一段路,市政就搞绿化、挖坑埋线、维修地下沟渠等现象,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还造成了群众生活不便,出行上安全隐患等问题。
二、加强纠风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一是在卫生系统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建设”活动。督促各医疗单位,尤其是医保定点单位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将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二是拓宽医疗收费、医疗服务的监督途径,强化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三是加强对医疗收费、医疗服务投诉举报的查处力度,查处情况面向社会公开。四是加强对医保资金的监管,严肃查处套取医保资金的行为。
(二)督促相关建设部门做好做实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沟通协调。各级建设部门做重大决策之前,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在涉及绿化、道路、管网、市政设施等基础性建设工作时,要做到多方考虑,顾全大局,避免重复性建设造成浪费。
(三)加大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相关政策,尤其注重不同时间段出台的政策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拆迁 补偿标准,切实维护拆迁户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四)加强对医保资金、低保资金、救灾、扶贫等专项资金的监管。一是严格规范审核、报销、领取程序。二是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三是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力度,通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方式,细化公开专项资金的用途、标准、数量等。四是健全城镇社会保障救助体制,确保各类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五是严格查处使用发放专项资金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查处情况要向社会公开。
(六)进一步加强纠风工作队伍建设。我区虽然设置了纠风室,配备了纠风室主任,但由于区纪检监察机关总体编制少,纠风室主任除从事纠风工作外,还要兼职做党风廉政建设、案件检查、调研等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纠风工作的开展。建议进一步加强纠风工作人员编制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纠风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中共重庆市双桥区纪委
2010年1月18日
第二篇:关于纠风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纠风工作调研报告
省厅纪委:
我局主要职责是对九江大桥公路桥的管理、养护、收费及还贷。
在涉及到群众利益方面,我局采取融会贯通、创新思维的方式:如九江市公交17路是全国首例跨省公交,极大地方便了两地人民群众。每天从早到晚经过九江长江大桥的公交车达140多个来回,如果按实际标准收取过桥通行费,该线路难以维持。为了支持地方政府,关爱人民群众,我局为公交17路车辆过桥通行费已减免60%,每年减免了通行费100多万元。同时采取刷卡过桥,既避免了交现金的麻烦,又缩短了过桥时间,深得九江市公交公司和两岸人民群众的好评。
我们广泛开展文明收费活动,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制订了文明收费用语、制度,规定了对待过桥车主、驾乘人员要文明礼貌,热心待人。凡态度恶劣,与过桥车主、驾驶员发生争吵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扣发工资或待岗处理,情节特别恶劣的解除劳务合同。
近年来,通过加强教育和严格管理,基本上杜绝了与过桥车主、驾驶员发生争吵的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大桥新形象。由于车辆大吨小标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我们建议:实行计重收费,以减少和避免与过桥车主、驾驶人员的收费纠纷。特此报告。
二00六年三月三日
第三篇:关于健全完善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健全完善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我乡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1、我乡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直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乡人大主席周爱秋同志为组长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两次排查会议,一把手亲自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抽调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国土等部门有关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及早解决。“三夏”、“三秋”、及元旦和春节期间,还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确保农忙、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
2、我乡还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常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预防和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形成了一套制度:一是民兵应急分队每天安排10人值班,两名班子成员带班,每村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值班;二是机关成立督导组,全天候、不定时对机关和各村进行检查;三是每村确定一名信息员,随时报告情况;四是如发生突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应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做好劝返、疏散工作,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防止事态恶化。
3、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司法行政系统指导,自治性解决机制发育不足,村民调委会是在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自治性民间组织,这种调解受行政权力的支配和影响较大,有许多不利因素:(1)、增加了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负担;(2)、强化了群众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3)、增加了基层信访压力;二是调解过程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调处结果最终往往由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拍板,因此,纠纷解决方式比较随意,受村干部个人意志和素质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调处结果的不公平,造成一方不满。同时,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由于受“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影响,个别基层干部在处理纠纷过程中,会采取有悖于政策和原则的协调,给群众传递“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信号,使群众大量纠纷涌向信访部门,有的还以各种激化方式引起领导重视,造成社会不稳定。
二、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1、建立矛盾预防机制。农村的矛盾纠纷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的过程,因此,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在工作中,基层干部要解决的群众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可能诱发矛盾的苗头性、倾向性因素,积极预测,超前防范,消除矛盾。我乡一直把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使排查出的矛盾全部化解在基层。
2、做好村级调委会的管理工作。村级调委会是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是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法定组织。要使村级调委员会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一是实行层级管理机制,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内的各类纠纷,调解不下的,交由乡调委会进行调解,尽可能做到在辖区范围内解决矛盾,避免矛盾激发;二是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村调解员、治保委员进行
专业培训,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调解技巧,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我乡每年都组织两次全乡综治、民调主任培训班,通过邀请区综治办领导和律师给他们讲解如何处理复杂的矛盾纠纷,提高他们处理纠纷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加强村级调委会的自治性,司法行政部门要尽量放权给村级调委会,地方行政部门则在调处过程中起监督作用,保障村级调解委员会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发挥其自主性。
3、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调解组织要配备办公室或调解室,做到“六有”,即有调解室、有牌子、有印章、有调解工作基础台帐、有调解例会和调解记录、有纠纷登记薄;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支付调解员的日常工资及误工补贴,调动其调解积极性;三是建立调解奖励措施,对调解成功率高、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级调委会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
三、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在“平安建设”实践中,我乡紧紧抓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这个龙头,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建立机制入手,强化领导责任,保证目标实现。
1、根据全区“平安建设”工作要点,及时对社会治综合治理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党委书记任主任,四位班子成员任副主任,相关站所为成员单位,并结合我乡实际,制订双江乡“平安建设”实施方案,就当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具体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全乡的总体工作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为我乡“平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对“平安建设”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到各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平安建设”工作一票否决,并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规定,采取各种措施使工作落到实处。
3、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班子成员每季度专题研究、分析综治工作,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四、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1、做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要求建章立制,规范基层基础工作标准,2006年我乡共建设11个规范化基层组织,准备在今年完成全乡23个行政村的规范化基层组织建设。
2、组织派出所、司法所深入各村指导治保、民调组织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治保、民调工作制度,使治保、民调组织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充分发挥乡、村专、兼职治安巡逻队的作用,在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在重点部位、路段、区域加强治安巡逻,有效地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四篇:健全农机化事业投融资机制调研报告
为破解农民和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经营农机的资金瓶颈,促进农机化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县农机局成立了由一名副局长任组长、3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健全农机化投融资机制专题调研小组。调研组一行深入到全县12个乡镇(街道)和广大农村,通过与部分乡镇干部和群众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了全县农机化事业投融资情况。结合农机化统计资料,经深入研究,深刻
分析了当前农机化投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归纳整理出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一、农机化事业投融资需求情况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进一步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逐步与市场接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2008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74.8万千瓦,耕、播、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1.2%,其中,小麦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农民稳定增收。但是,由于资金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机化事业发展资金需求情况
1、农机购置资金需求状况。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农民购买先进、大型农业机械的热情持续高涨,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以2008年为例,**县农民共购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各种机械6800余台,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但于,现在的大型机具一般需要5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这相对于很多农民的购买力来说,都是天文数字,许多农民由于无法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只能放弃购买大型农机的想法。
2、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资金需求状况。近年来,由于种田效益低,许多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形成一定程度的土地闲置,促进了耕地的规模流转经营,**县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积极引导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规模作业,服务农业生产。目前,已建立各种农机协会72个,农机合作社11个,入会会员(社员)4200人,拥有各种大型机械6800多台,总资产达到9000多万元。但是,由于地块分散、机具价格上涨、作业价格低等原因,导致有的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社资金积累困难,无力添置设备扩大规模,也无力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来提升服务水平;甚至有的协会和合作社由于经营不善,挣钱少,导致许多会员(社员)退出,经营难以为继。
3、农用燃油资金需求状况。自今年1月份开始实施燃油税改革后,农用柴油的税率由原来的0.1元/升上涨为现在的0.8元/升,每升要多支出0.7元。据统计,全县每年农业生产燃油消耗约为0.85万吨,仅此一项,全县农业机械用户每年就要多支出大约700万元,增加了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费用,降低了收入水平。
(二)农机化发展资金供给情况及方式
当前,**县农机化事业投融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农机户自筹资金,这是农机化投融资主要来源。二是上级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自2004年以来,中央、省财政共安排该县专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84万元,全部补贴给购买农机具的农民。三是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由于利率高、难度大、手续繁杂、期限短等原因,同时也受大型农机价格高、回收成本时间长等因素影响,选择贷款买农机的只是很少数农民。
二、农机化投融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财政支农资金数量少、方向单一。尽管近几年该县获得上级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684万元,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注入了较大的活力,但是相对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来说,缺口还是很大的。而在推进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机燃油等方面,尚未安排资金扶持资金和扶持政策。
(二)贷款难度大、利率高、期限短。目前,该县农机用户贷款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主。据许多农民反映,办理贷款难度很大,经信用社严格审核后才能办出来,并且手续繁杂。贷款利率也较高,都在1分以上,农机户的利息负担过重。同时,贷款期限一般都在一年以内,而农民购置一台大型农机一般在5万元以上,有的甚至需要投入10几万元,一般情况下,需要3—5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贷款期限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农机户经营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很多农机户经营农机挣钱后,由于要盖新房、买家电及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致使农机经营资金大量外流,难以积累资金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社通过开展农机经营获得收益后,很多会员(社员)不是群策群力的积累集体资金,而是各行其是,把资金过多地用到家庭事务方面;同时,由于管理困难,收取会费的难度较大,协会(合作社)难以积累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严重影响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进程,有的协会(合作社)甚至出现难以继续经营的窘境。
三、健全完善农机化投融资机制的建议
(一)增大政府财政扶持资金。一是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的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争取种类更多、数额更大的农机化发展资金,对农机购置、农机燃油、农机合作经营组织都要进行补贴,使农民不仅买得起农业机械,还要用得起、用得好。
(二)建立更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政府与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合作,推出针对农机户的专项贷款,出台低息及贴息贷款政策、延长贷款期限。二是借鉴重庆等地的经验做法,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并加强管理,使农机户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更加方便、快捷的筹集到资金,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农机化投资机制。可以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者投资农业。应逐步建立以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社会资金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机化投资格局。
第五篇:纠风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开展新形势下 纠风工作的调研报告
多年来,各部门以“关注民生、服务发展”为宗旨,积极开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如何不断强化和完善政风行风党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适应新形势下的纠风工作需要,还需不断探索。
一、不正之风的危害
首先,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直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它侵害的对象非常广,具有广泛性和随机性,凡是其公共权限服务范围所涉及的单位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侵害的对象,特别是非权力单位和一般老百姓更容易受到侵害。它往往通过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等手段,加重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负担;通过作风粗暴、漠视群众利益、执法不公等造成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和人身伤害。据中纪委信访室统计,这两年中纪委信访室受理的检举控告中,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占40%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执法不公和政府不依法行政问题。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在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也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第二,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影响阻碍经济健康发展。从
某种意义上说,风气就是环境。一个地方党风、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好,风清气正,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保障、维护和发展,他们参与建设、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这个地方的社会就稳定,改革、发展的环境就好。反之,如果歪风邪气盛行,“三乱”问题突出,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必然受到破坏,人民群众不可能心平气顺,也无法在稳定中求发展。
第三,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腐蚀干部职工队伍,带坏社会风气。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实质是以权谋私、滥用权力,它发生在掌握一定行政权力的政府部门和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身上,使职权不再是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而成了捞取私利的工具。它引导人们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一切向钱看,把小团体和个人的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它腐蚀一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扭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使其信仰动摇、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第四,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这种血肉联系的基础是我们党和政府必须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做到爱民、安民、富民,这样人民
群众才能拥护和支持我们。但是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时,也离间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影响了他们对政府的信任。人民群众看政府怎么说,更要看政府怎样做。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只能使政府脱离群众,这个危害决不能小视。
二、在新形势下开展纠风工作的重要意义
纠风工作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大量涉及到经济问题,处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上;是一项紧贴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干部职工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深入开展纠风工作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表现。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体现在党和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在每个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具体行动中。而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为百姓排忧解难,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基本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提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重要观点,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诠释。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建党初期还是在执政以后,都把关心群众利益提到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的高度来看待。把
土地、劳动、住房、柴米油盐、孩子读书、群众生病等看起来琐碎的事当作大事来办、尽心竭力地为群众解难排忧。在党执政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要体察民情民意,及时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把每一件看行起来不大的“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不能做到这一点,就难以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失去人民群众这个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民心不聚、国家不安。因此,虽然纠风工作解决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但却是一项“小”中见“大”,凝聚民心,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
第二,抓好纠风工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迫切需要。首先,纠风工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虽然属于廉政建设的范畴,但与党的作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党风正,可以带动政风和行风好转;党风不正,也会影响到政风和行风不正。党风中的突出问题大多在政风和行风中都有反映。但政风与行风优、对党风的好坏又有直接的作用。因此,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也更大。我们要自觉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来把握纠风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新世纪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律的认识,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在当前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造性地全面推进反腐败的各项工作,使之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惩治腐败分子和认真纠正不正之风这两个方面都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继续抓出让老百姓认可并看得见、摸得着的明显成效。
四、不断完善新形势下的纠风工作内容
多年的纠风工作实践中,我们不断增强全局意识和政治意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不断摸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也确定了纠风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和基本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纠风工作要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把纠风工作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中,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不断使群众感受到反腐败斗争带来的实惠。
(二)把人民群众作为纠风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充分
发动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到纠风工作中来,注意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并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受益作为检验纠风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三)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依靠各部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条块紧密结合,纠风办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四)坚持常抓不懈,既做好长期抓的思想准备,在战略上总体部署;又要有现实紧迫感,在战术上分阶段实施。从具体事情、具体问题抓起,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的问题坚持开展专项治理,不断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性成果,积小胜为大胜。
(五)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方针,即要纠风、又要防风,高度重视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逐步建立健全纠风工作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部门和行业的业务管理及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标本兼治;整合政府部门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六)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纠风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反复抓的思想准备。
(七)把坚持明察暗访、抓正反两方面典型、抓舆论宣传和抓重点作为重要工作方法。
五、新形势下纠风工作对策思考
在指导思想上,要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建立健全纠风工作责任制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既要从严治标,切实解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又要着力治本,把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工作措施上,要继续强化部门的纠风工作责任制,把每个纠风专项治理任务逐项分解,明确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等,并按责任制进行检查落实;要坚持抓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和重点问题,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要进一步扩大纠风工作的透明度,重视舆论宣传,动员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监督;要及时查处严重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将查处与预防相结合,建立举一反
三、查防并举的工作机制;要加强纠风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构,提高人员素质,以好的作风抓纠风,不断提高把握全局及分析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不断富纠风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成果。